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范文1
关键词: 情感体验 阅读模式 阅读实践
教师立足于教材内涵和实际学情,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浓郁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文本之中,通过多角度、富有创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对文本形成个性阅读体验与感悟,深化文本的深刻内涵研读,熏陶阅读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丰厚学生的语言基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建构高效的阅读模式。
一、运用场景导读,引发阅读情感
教师要根据文本阅读教学目标,针对文本阅读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把文本内容转化成再现内涵场景,或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研读文本的活动场景,引发学生深入进行品读文本语句,体验、感悟、探究文本知识。在音画或对话场景中,使学生带着阅读期待,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相互融合、共鸣,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激发和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自主地进入阅读探究活动中,感知文本的知识内涵,培养阅读文本的个性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在家中做一次盲人体验。新课伊始,教师提出:“昨天你们做了一次盲人体验,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一片恐惧、处于黑暗之中。”教师导读:“下面我们走入安静的内心世界里,感受安静却从不恐惧黑暗,能够运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和她触摸春天吧。”接着,运用多媒体屏幕呈现在阳光明媚、莺歌燕舞、盛开着颜色鲜艳的花儿的花园里,盲童安静穿梭于花丛中,用她的双手轻轻地拢住一只蝴蝶……“这只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被这个盲童安静抓住呢?是她的灵性引导她拢住蝴蝶的吗?”画面伴随着解说,深切地感染学生的阅读情感,相信学生此时的阅读情感与作者给予文本中的情感是相互共鸣的:在绚丽多彩的春天里,盲童安静无法用常人所看到的美丽景象,却是用她的全部身心,感受到这个多姿多彩的春天。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中内容时,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运用个人朗读、全班朗读、默读、激情朗读等方法,使学生在朗读文本语句的过程中,在紧扣文本重点词句、片段研读活动中,自然站在盲童安静的角度上,与盲童安静运用独特的方式感受和触摸春天的气息,品味和感受生命的美好。学生有了与文本相互共鸣的阅读情感,理解了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的文本情感,进一步体会了盲童安静热爱生活,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二、研读文本词句,深化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立足于课程理念,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结构特点和思想内涵,紧扣文本的重点词句,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研读中推敲与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的意蕴,从而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更加灵动地感悟文本人物的形象,学到文本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透过文本语言的描述,体会到文本作者的胸中意、脑中像,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促使学生有着更加深刻的阅读情感,以更加贴切的表达方式,较为娴熟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内涵。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时,多媒体屏幕出示文中语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教师提出:“同学们认真品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文中哪些语句表达这种窃读滋味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些语句列举在屏幕上:①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②急匆匆地赶;③总算挤到里边来了;④急切地寻找;⑤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⑥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⑦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在相互交流研读过程中,学生初步理解了这些描述文中主人公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到了窃读时那种的辛苦、累,那种害怕、提心吊胆,那种饥饿的窃读滋味,也表达出了快乐的窃读滋味。同时,也从文中主人公读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感受到了一种窃读的快乐。从以上一系列语句感悟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虽苦犹甜,通过窃读汲取了许多知识,所以这种窃读是十分快乐的。教师出示文末语句: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学生联系上下文研读之后,深切地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窃读了那么多的书,获取了很多知识,才使她具有成熟、开阔的眼界,让她逐渐成长起来。通过文本语句的研读,学生相互对话,品味文本的深刻内涵,促使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共鸣,有利于阅读情感获得深化体验。
三、开展阅读实践,提升情感体验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范文2
文章都是由字句组合成篇的,而字句在文章中却有轻重主次之分。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刘熙载认为,“多句之中必有一句为主,多字之中必有一字为主”(艺概·经义概)。这些“为主”的关键性字句,或是表现主旨的致力点,或是情景双关的纽结,或是一枝出墙的红杏,或是作品意脉的焦点。总之,通过它们可以窥视中心,提携全文。因此,语言文字的教学切忌等量齐观平均使用精力。若启发学生以“为主”的字句为突破口,锲入进去,深入发展,生发开来,就可以揭示作品的内蕴和艺术特色,探明作者的创作意图,显示出沉着而飞动、简要而丰富的教学风采。现辑录几例,以现一斑。
一、锲入人物的性格
课文景阳冈讲的是武松打虎的事,其主题是赞扬武松智勇双全。那凶恶的大虫进攻武松使用的是“一扑”、“一掀”和“一剪”。而武松对付的办法均是“一闪”。这“一闪”两字,“看似寻常最奇崛”,因为一般人独自于山冈丛林之中遇见大虫,恐怕早就魂飞魄散,浑身哆嗦,即使有点拳脚功夫此时也使唤不灵,而武松在这生死关头,不但镇定自若,而且表现了绝顶的轻功。“闪”者,如影之一过无踪,如光之一现即灭。前面冠以“一”字,说明一步到位,干脆,利落,准确,不必再加挪动,正如那书法家下笔则点如瓜子捺如刀,无需填填补补。同时武松三次以“一闪”对付大虫的三招,让它“气性先自没了一半”,然后相机进攻的防御策略是正确的,如同两军对垒必到敌方“三鼓”“彼竭我盈”之际才发令进攻。———别看这“一闪”两字极普通,由此锲入,结合上下文,分析却有板有眼,揭示了丰厚的内涵。至此,我问那些听得入神的学生:“‘一闪’两字表现了武松哪些性格特征?”学生兴致勃勃,发言此起彼伏,最后归结为三:非凡的胆量、精湛的武功和正确的策略。
在武松进攻的阶段,他那“一跳”是制胜的关键,当大虫咆哮着再度扑过来,武松“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正好让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妆,一按按将下来,然后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打死大虫。很清楚,武松的这“一跳”,跳远了不能就势揪住大虫的顶花皮,跳近了则会葬身虎口———“为什么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呢?”在这节骨眼上,我有意打住,用一提问促使学生钩前连后,主动分析,讲出答案:原来这与大虫头次扑过来武松留心观察分不开,当时虽是以“一闪”护身,却不是消极防御,防御中注意了虎扑的起止距离,作好了进攻的思想准备。“一闪”和“一跳”是描写主人公的“为主”的字词,因此,由此锲入进去,能引导学生由行动到心灵完成一种逐步深化的认识,使一个智勇双全、胆大心细的古代英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地活跃在学生脑海之中。
这样分析人物性格,突出了常见常用的字词,使它们展示出气敛神藏、义深意远的艺术特色,显示出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力,能改变学生重华丽辞藻轻常用字词的偏见。
二、锲入作品的底蕴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已串讲完了前面两个故事。在这个当口儿,我小结了一下:
“在‘完璧归赵’中相如一发现秦王无意偿城于赵,就设法取回和氏璧暗中送回赵国,后来还廷斥秦国二十余君,然后请就汤镬之刑。在‘渑池相会’中,相如面对拒绝击缶的秦王,置生死于度外,扬言‘以颈血溅大王’,终于迫使秦王就范。在这两个故事中,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呼之欲出。是什么力量使得相如的智慧和勇气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呢?换句话说,他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
学生议论纷纷:
“显示人生的价值!”
“爱国!”
“憎恨秦王!”
都能说出一些道理,但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论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一反常态,未加点评,更未作结,留下了这一悬念,却去串讲第三个故事“将相交欢”。在分析中突出了相如忍让回避不与廉颇争列的可贵言行,板书了相如向门客交心的直接引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并问学生:“相如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把什么放在首位?”
“国家利益!”学生齐答。
“如果说前两个故事表现了相如的‘伸’,那么后一个故事则表现了相如的‘屈’,两者好似相反,实质是一致的。你们说怎样理解这‘一致’呢?”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学生:“哦,老师,我知道了,相如能伸能屈都是为了捍卫赵国。”
“爱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只有爱国精神才能使他大智大勇大忍让!”
“廉颇能负荆请罪也是被相如的爱国之情感动!”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地赞扬了两位主人公的爱国之情。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三个故事都突出了“国”字,其内容如次:
完璧归赵,出使不辱国;
渑池相会,相君不辱国;
将相交欢,团结卫赵国。
在这段教学中,是否启发学生以蔺相如“先国家之急”的直接引语进行锲入,效果大相径庭。不锲入,它仅能解释蔺相如不与廉颇争高下的原因;锲入开来,则显出文章“立片言居要”以警策全篇的匠心,使爱国精神从不同的角度辐射学生的心灵。
三、锲入诗歌的意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串讲完了。我表情朗读琵琶女自我介绍身世那段,读到“绕船明月江水寒”一句时,板书了个大“寒”字,并启发学生:“优秀的诗歌写景总是与感情密切融合,创造出深远而统一的艺术意境。从这一认识出发,你们思考一下,在琵琶行中,环境景象的特征‘寒’与琵琶女的衷情有何相通之处?与白居易、众听客的心态有何一致之点?请从这两个问题中选择一题,写一段话,然后读给大家听。”
十分钟后就有十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语段,现择其认识深刻、文字畅达的两段抄录于后:
“诗中的‘寒’字,一方面反映了环境景象的特点,因为秋夜气温下降,江边更是寒气袭人;另一方面还透露了琵琶女那昔盛今衰、暮境凄凉所形成的心境。当她年轻貌美之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那些阔公子不惜财帛,尽力抬举捧场,琵琶女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的放纵生活;而一旦年长色衰,则‘门前冷落鞍马席,只得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以至江边孤守空舟,‘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怎不令人心寒?”
“不仅如此,两位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在诗中虽有不同形态的变化,但终归达成感情共鸣而使读者的神思聚集于一点。可不是,那琵琶女动手弹奏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声暂歇稍停,就‘别有幽愁暗恨生’;而同病相怜的诗人呢,平日则‘往往取酒还独倾’,送客舟中也‘醉不成欢惨将别’,听演奏竟叹息连声,青衫湿透,还有那满座听众的掩面抽泣,这些散见于全篇的叹息、怨恨、愤懑、悲戚都是由心寒演变激化而成的,与寒江秋月的外景形成了韵致翩跹而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氛围。”
我见火候已到,小结如下:“根据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到,‘寒’字虽为一普通形容词,却十分出色地凝聚了感情,描绘了景象,揭示了题旨,渲染了气氛。一身数任,四通八达。诗歌的意境创造把‘寒’字推向了制高点,为它确立了全篇独尊的艺术地位,它也就无往而不适地解释着一切,笼罩着一切。因此,我们从通体出发感受全诗,一个‘寒’字可以了得。”
至此,不由学生不惊诧这篇把两人心灵共振倾吐得酣畅淋漓、委曲动人的千古佳作竟能如此高度集中,从而真正领悟到白居易穷究人情、体察物理、融铸汇合和高度提炼的艺术功力,真正钦佩诗人“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创造统一意境的独到运思。
四、锲入作者的心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接近尾声。我问:“‘孤帆远影碧空警一句只提到了‘远影’,难道李白目送孟浩然只看见孤帆的‘远影’么?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看法。”
学生:“老师刚讲过,远去的小船在诗人眼中是由近及远,由大变小,最后消失。因此,诗人既看见孤帆的‘近影’,也看见‘不远不近之影’,当然还看见‘远影’。”
我问:“那为什么不把三者全写出来呢?”
学生:“诗只四句,写不了。”
“全写出来就嗦了,要剪裁。”
“全写出来就没有想头了,没有余味了。只提‘远影’,正是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又问:“‘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中有一‘见’字,主语当然是李白。小船已消失了,他只看见浩瀚的江流奔向天际,你能想像出诗人的位置和神态吗?”
学生:“伫立黄鹤楼。”“临江极目远望。”
我再追问:“诗人为什么还伫立黄鹤楼,临江远望呢?”
学生:“感情深。”
“舍不得。”
“依依惜别。”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范文3
关键词:穿越;时空;电视剧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91-03
一、什么是穿越剧
(一)穿越剧的定义
穿越剧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型题材电视剧的简称。而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就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了另一时空(B时空)展开一系列活动的事件。穿越剧如《寻秦记》,剧中主人公项少龙乘坐时光穿梭机,从2001年的香港穿越到了公元前251年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参与和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二)穿越剧的产生
穿越剧是怎么产生的,如果要溯源,那么源头可以归结为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生存世界的思考和探索。从古代古希腊甚至更早的时候,人们就对时间进行了很多种思考,但是真正从科学上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一种时空理论,还是从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开始。爱因斯坦曾指出,当一个物体达到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变慢,这一现象称为“时间膨胀”。而当这个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倒流。但是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光速无法超越,时间不可能倒流。但是另一位大物理学家霍金却力证穿梭时空是有可能的。不管这些推理论断是否成立,从穿越剧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大胆的设想与高深的物理知识为编剧们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根据,埋下了伏笔。其次,穿越剧的产生得益于科幻小说中穿梭时空的奇思妙想。1895年英国小说家威尔斯发表了一步《时间机器》的科幻小说,引起了人们对于时空旅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一百多年后,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搬上了大荧幕。之后,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小说层出不穷。日本漫画《漂流教室》在上个世纪70年代问世,叙述主人公高松翔在一次莫名的大爆炸中,连同整所大和小学师生862人一同来到了荒芜的未来世界。这部漫画于2002年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而中国香港第一部穿越剧《寻秦记》则改编自黄易的同名武侠仙侠小说……因此,如果说物理学家们的时空观为穿越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想象可能的话,那么文学作品则为穿越剧的生根发芽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但是长久以来,“穿越”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单独提炼出来,而是融入在科幻小说、恐怖小说、探险小说、武侠小说、魔幻小说或神话小说当中。直到最近几年,中国内地网络文学声势浩大,穿越文独树一帜,成为网络小说题材的一种,然后穿越文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体。于是顺理成章,穿越剧的提法应运而生,在今天可以视为电视剧的类型之一。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穿越剧归属为科幻剧或奇幻剧(如美剧《迷失》)。某些悬疑剧中也会带有穿越情节,不过其中的穿越只是作为点缀,而非主线。在日本,穿越剧可划在灵异剧的范围之内(如《漂流教室》)。在华语圈里,台湾电视剧《超级女巡按》(1993)可算是穿越题材电视剧的鼻祖,之后《寻秦记》(2001)《穿越时空的爱恋》(2002)均掀起收视热潮。可见穿越剧在港台较之内地是要先行一步的。直到2006年《魔幻手机》的播出开启了中国内地穿越剧的先河,而2010年的《神话》则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地第一部穿越剧。
二、穿越剧的形式
关于人类是否需要“虫洞”(连接宇宙遥远区域的时空细管)来进行穿越,或这个虫洞是否真的存在不是编剧们要考虑的问题,想象力才是实现穿越的关键。在电视剧中,这个虫洞的存在可以是各种方式的,穿越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的。
(一)按穿越的表现方式分为直线式穿越和往及式牙越
1.直线式穿越:如果把时间看做一条轴线,把人看成是在这条线上能够自由活动的质点,把这个人所在的时间点看做原点,那么这个质点一旦在这条轴线上发生位移,就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前,即回到过去,一种是置后,即来到未来。这类穿越是最广义上的穿越,表现手法也很简单,华语圈的大多数影视作品都在此之列。如《穿越时空的爱恋》是主人公从2002年穿越到明朝朱元璋时期,《九五之尊》中则是主人公从清朝雍正十三年穿越到2003年的香港。
2.往复式穿越:主人公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然后再从另一时空穿越回当下所在的时空,这种往返交替式的穿越就是往复式。如美剧《迷失》就是往复式穿越的代表。广义上的时间穿越并不是《迷失》的核心内容,但穿越却从第一季到大结局到六季无处不在。这种穿越并非实际上的身体穿越,而是心灵闪回、意识流在过去和今天之间不停地穿越的穿越,每次看似无关的“昔日回忆”和“今天的遭遇”总是能在每一集的最后找到一个交点,将这一集的主题进行升华。从第三季“闪前”(一种向未来的穿越)的出现,到第四季闪前闪回交替出现,人物关系和剧情的铺垫逐一明朗,但在明朗的过程中却又不停地编织出新的线索和铺垫。如果说《神话》《寻秦记》的穿越是一根穿过时间的线,那么《迷失》的往复式穿越就有如一张纵横交错的巨大的网,交织在整个时间和空间的长河里。
(二)按穿越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分为有意穿越和无意穿越
1.有意穿越:剧中角色根据某种目的自觉进行的穿越,而非盲目穿越或者意外穿越。
2.无意穿越:是指穿越剧中角色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的穿越,是意外穿越,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如《九五之尊》中吕四娘欲行刺雍正皇帝,两伙人正在船上打斗,不料突然风云变幻,龙卷风将雍正皇帝和吕四娘卷到了2003年的深广公路上。这种令人始料不及,没有任何征兆和准备的穿越,就属于无意穿越。
(三)按穿越对象分为肉体(原身)穿越和精神穿越
1.肉体(原身)穿越:即人物完整地从某一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其体态、容貌、服装等都没有变化,思维方式和智商水平也没有任何改变。穿越剧中多数是这种穿越形式。
2.精神穿越:主要是指意识、灵魂或者心灵意念的穿越。日剧《追梦人》(2007)中,原棒球选手小木骏介曾因伤退出棒球界,却在下定决心重返赛场的时候意外死亡。在神的帮助下,小木“借尸还魂”,附体在年轻的社长朝日奈孝也身上。“借尸还魂”或者“附体”就是灵魂的穿越。而美剧《迷失》前四季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心灵的闪回,意识流的穿越。
(四)按穿越媒介分为“科技”穿越、“异能”穿越、“自然力”穿越、“事物”穿越
1.“科技”穿越:即借助科学的力量实现穿越,比如科学家
或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时间机器或者时光穿梭机帮助主人公实现穿越(《寻秦记》),或者是利用医疗器械,移植脑细胞从而介入另一个人的超时空世界。
2.“异能”穿越:即借助神仙法宝或者妖魔鬼怪这样具有异能量的物质实现穿越。如《神话》中易小川和高要被虎型坠与宝盒带到了秦朝;《穿越时空的爱恋》中小玩子和张楚楚则是被游梦仙枕带到了明朝。
3.“自然力”穿越:即穿越的达成是受自然现象或者某种灾害的影响,如风雨雷电、地震火灾等。在《穿越时空的少女》中,和子经历了地震与火灾之后拥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而在《漂流教室》中,是一场地震让主人公们穿越到了未来。
4.“事物”穿越:就是主人公通过物质实体完成穿越的过程。如港剧《巴不得爸爸》(2010)中,楚慈莫名其妙地被困在电梯,然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衣柜钻出来,穿越到了他父亲的时代。
(五)按穿越的时空关系分为时间的穿越、空间的穿越及时间和空间的同时穿越
1.时间的穿越:也就是穿越时间。而穿越时间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时光倒流,回到过去;一种是时光前进,穿越到未来。《穿越时空的少女》(1994)中,女中学生和子在一次地震和火灾中意外的拥有了超能力,她渡过了完全相同的一天――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事,经历同样的地震和火灾。穿越到未来的穿越剧则有《九五之尊》(香港)《漂流教室》(日本)等。
2.空间的穿越:也就是穿越空间。关于穿梭时空有一个“外祖母悖论”:一个人穿越到过去,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霍金在这方面提出了观点:一旦发生“时空穿梭”,那么时空便会进行分叉,以那个穿梭时空的人到达的时间起,产生一个与原有时空平行的时空,新产生的时空与原时空互不干扰,各自进行发展。12J这种多个或者说是平行时空,在美剧《危机边缘》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力证。
3.时间与空间的同时穿越:多数穿越剧属于简单的时空穿越,那就是主人公从所处的时代穿越到了某个时期,穿越后发现所处地点也发生了改变,从A地变成了B地。复杂一些的还属美剧。《迷失》中前4季的主角,被分散到了两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两条非常重要的故事线,而这两条故事线隔着30来年的时间,彼此影响,而他们所处的时空关系总在变换着。
三、穿越剧的内容及比较分析
各地穿越剧因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剧情上必然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一)中国的穿越剧
首先,主人公穿越后,一定会在其穿越后的那个时代有所作为,要么建功立业,要么辅助他人,总之就是在有意无意中影响身边的人和事。《寻秦记》中诸如“完璧归赵”“秦皇登基”“焚书坑儒”等重大历史事件是项少龙的帮助参与下或是因为他的关系而形成的。
《九五之尊》中,雍正皇帝穿越到现代,尽管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王者,但是具备帝王非凡智慧的他依旧能够在二十一世纪大展拳脚。其次,如果剥离‘‘穿越”这个概念,那么会发现剧集的内容可以归结为言情、武侠、职场、商战等题材。所以,中国的穿越剧,“穿越”得还很表层很外在。尤其是内地的穿越剧,编剧在编写穿越时空的故事时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逻辑错误颇多:主人公穿越到了距离自己非常久远的时代却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现代人的特性,且穿越到古代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拥护历史,挑起一肩重担来捍卫历史,而不论那历史是好还是坏。很多时候,内地的穿越剧,情节发展依靠的不是严密的逻辑性,而是历史的巧合,甚至很多东西编剧也解释不了,所以内地的穿越剧还有待提高。中国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多半是胜在节奏和重点的把握上。即便布景服装简陋,但剧情的设计和节奏的把握上却依旧很有心思。《寻秦记》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即使删除了原著中的诸多女人,但40集的长度依旧被填充得十分充实。而台湾地区的穿越剧,其实更像披着穿越外衣的偶像剧或言情剧。观众收看《终极一家》,被吸引的不止是剧情,更多的是对“飞轮海”等帅哥们的拥趸。
(二)日本的穿越剧
日剧很大的特点就是无论故事怎样,整部剧集都充满着浓浓的励志情结,而这一特点在穿越剧中也同样显露无疑。穿越也好,现实也罢,日剧其实换汤不换药,打动观众的永远是人心。不同于《迷失》眼花缭乱的穿梭轮回和时空往返,而是认认真真的讲好故事的本真――穿越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不论是《重返少年时》的亲情主题,还是《求婚大作战》的爱情主题,“穿越”都是感情的随附品。也许正是因为那沉甸甸的感情才让日剧里的时空之门为之打开。在东方,情感线索永远贯穿全篇。穿越剧也不过是借助“穿越”的外壳,核心讲述的依旧是情感问题――弓杀情、友情、爱情。
(三)美国的穿越剧
一般涉及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多为喜剧或冒险类的浪漫主义题材,也就是整个故事为这个概念服务,这一点在国产影视剧(包括港台)中尤为明显。但是在近年的美剧里已经很少使用这种老套的方法了,即便有也不会作为主要卖点。华语剧中那些接近无厘头的剧情和表现形式更像是肥皂剧。而涉及穿越的美剧,一般都是很严肃的推理、冒险、悬疑、科幻、灾难剧等,编剧们一般不会玩弄这个概念,而是会更务实地将概念好好服务于剧情,打造一些实实在在的精彩的美式“穿越剧”。
(四)穿越剧的差异性
如果说在东方主人公的穿越多数是依靠神仙法宝来实现,那么在西方主人公则多数是凭借严谨的科学探索来穿越的。除了要应对穿越带来的各种问题之外,还会孜孜不倦地探索导致穿越产生的原因,抑或穿越工具根本就是主人公自己制造出来的。这种区别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传承千年,日韩等国也深受其影响。而以美国代表的西方,更崇尚科技的力量和人的要素。在美剧里,那些玄妙的理论与推测似乎真的如同一种科学预见。如果说内地剧多是以情为主,那么美剧就像一场“brainstorming”。美剧的穿越背后,有庞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等专家学者支撑,而内地的穿越剧似乎凭借编剧的想象就足以完成。
四、穿越剧的特点
(一)新:题材新鲜,形式新颖,内容创新
穿越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视剧(如武侠、言情、伦理、悬疑等)是个新生的题材,时空交错的情节更是让观众耳目一新。
(二)奇:编剧奇思妙想,带领观众畅游时空隧道
科技发展的今天,电视特技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因此我们看到了多种多样千奇百怪的穿越方式,而那些穿越方式效果逼真,如同身临其境。
(三)特:穿越剧不同于常规的电视剧种,好像带有魔幻的色彩,但是又不同于神话剧,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神话剧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戏剧。这类戏剧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都有出现。在欧洲,古希腊的题材,大都取自希腊神话,悲剧诗人给神话以新的解释,赋予它以现实意义的内涵。在中国古典中,这类剧目也很多。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天仙配》等。穿越剧则不必以神话故事传奇传说为基础,具有随意性和任意性。
五、穿越剧走红的原因及价值功能
穿越文是当下网络小说最热门题材的一种,更被很多网友们奉为必备读物。而穿越剧也因为它的新奇特备受瞩目。尤其在中国,每一部穿越剧都会赢得高收视率和热议。《寻秦记》是2001年香港TVB台庆大戏。
《九五之尊》让女主角张可颐捧得2003年度TVB视后桂冠。内地《魔幻手机》(2006年)《神话》(2010年)在中央台播出,均为收视冠军。夸张地说,人人都爱穿越,人人都有穿越的梦。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源于人人心底深处的美丽“白日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默默无闻平凡无奇,但是内心深处却充满英雄情结,渴望出人头地,渴望成功。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因素制约着人们不能完成“理想”,于是人们会将情感寄托或者转移。在文学作品中或影视剧里,人们将自己代入其中,和角色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为角色去叱咤风云,建功立业。
另一个原因,很多人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回去,是为了“追悔”,去弥补昔日的遗憾。另一部分人则渴望穿越到未来,则是想提前见到未来发展成为何种状貌,从而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范文4
bào zào xuán guà xuān xiāo yù hán chōng jǐng shì hào
( ) ( ) ( ) ( ) ( ) (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5分)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顾: 相顾一笑( )三顾茅庐( )顾客盈门( )奋不顾身( )
A.前来购买东西的 B.拜访 C.看 D.注意;照管
(2)素: 银装素裹( )素质教育( ) 素不相识( )衣着素净( )
A.颜色单纯;不艳丽 B.本色;白色 C.本来的;原有的 D.素来;向来
2.下面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屋脊(jī) 宫阙(què) 吮吸(yǔn) 鏖战(áo ) 凌晨(línɡ)
B.锃亮(zènɡ) 眸子(mǔ) 弹琴(tán) 河畔(pán) 瞭望(liáo)
C.吓煞(shà) 蜷曲(quán) 鸟瞰(kàn) 音乐(yuè) 鸟喙(huì)
D.惬意(qiè) 衣冠(ɡuān) 松散(sàn) 炽热(zhì) 憧憬(chōnɡ)
3.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
A.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B.在清香的碧螺春荼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C.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决无仅有。
D.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4.下列词语中有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1分)
A.神采奕奕 鹤发童颜 视死如归 实事求是
B.以身作则 忐忑不安 骨瘦如柴 浓眉大眼
C.千载难逢 疲惫不堪 提心吊胆 犹豫不决
D.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5.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独一无二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6.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一个句子是( )(1分)
A.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B.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C.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D.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件事?
7.下面字的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盔 冤 假 寇B.凹 世 玄 鸟
C.沸 卧 苍 拗D.嘲 横 撤 蔫
8.按括号里的提示朗读时重音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我爱故乡的杨梅。(强调不是别处的杨梅)
B.我在屋里看书。(强调在干什么)
C.雨下得太大了。(强调不是一般的大)
D.这有什么了不起?(强调瞧不起那事物)
9. 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1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诗人。
B.我每年都订一份《中国少年报》。
C. 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D.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三、填空题( )(21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4分)
( )不及防 心急如( ) 走( )无路 ( )死拼搏
司空见( )万人空( ) 言简意( ) 争先( )后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五采斑斓( ) 礼直气壮( ) 无敌放矢( ) 谈笑风声( )
豪不介意( ) 振耳欲聋( ) 迫不急待( ) 浮想联篇( )
3.用 “感”字组词(至少4个),并能从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们全家专程前来中国看望将军,( )将军的救命之恩。
(2)接过老师送来的书包,我心里充满( )之情。
(3)在张家港的几天里,我( )最深的是这里的每个人都讲究卫生。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1分)
5.按要求默写诗句。(2分)
(1)描写春天景色的:________ 。
(2)描写儿童嬉戏的:________ 。
(3)表达爱国情怀的名句: ________。
(4)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 ________。”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________。”这句话来鼓励他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战士们的冲锋舟________,飞向________ 的树梢,飞向 ________的房屋,飞向________的电杆。
(2)秦兵马俑,________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________、________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 和________。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________ 的。
(3)白鹭全身________的结构,有_______的蓑毛,_______的长喙,_______的脚,白鹭是一首_______的诗,一首__________的诗。
四、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1分)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1分)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1分)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1分)
5.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注意用好修改符号。(2分)
去年夏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一起举办了一个草原探险。我几公里路刚走了就病倒了,只能反回大本营。在回来的路上,我泪如滚珠,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为失去这次难得的时机,感到十分遗憾!
五、口语交际。(4分)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如: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每条不超过20字)标语:(2分)
(2)听话听音,例如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2分)
阅读理解。(18分)
(一)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由此看来 水是真君子啊
1.给划线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分)
2.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 “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1分)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4.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1分)
(二)
仔细阅读成语词典中关于“望洋兴叹”的解释,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 )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望洋兴叹”中的“兴”应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2分)
2.词典一般会对成语的出处或典故转述。“望洋兴叹”成语出自________,读读划线句子想想,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 (2分)
3.用“________”划出该成语所比喻的意思。 (1分)
4. 根据词典的解释,请你判断下面的句子中用“望洋兴叹”是否确切。 (1分)
A“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他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 )
B“哎,这么简单的题目,我肯定得100!”我情不自禁望洋兴叹。 ( )
(三)
快乐如风
凯特一出道就瞄准一千五百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国名列前茅。然而,让雄心万丈的小凯特屡屡气短的是,他迄今为止,在任何一次国际大赛上都还没能拿到奖牌。他总是沦为配角,悲凉的、悲怆(chuàng)的、悲壮的配角,他用他的苦涩,衬托出胜利者的辉煌。
又一次参加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大会组织者出于通盘考虑,请凯特担任自杀性的领跑,许诺酬以重金。凯特眼瞅强手如林,自家获奖无望,便咬咬牙答应试试。比赛一开始,凯特就奋勇冲在前面,在前八百米,一直遥遥。当然,凯特不可能长久保持这样的速度,他的任务,就是赛好前半程,两圈一到,就退出跑道。
即使退出跑道,凯特也保持应有的尊严,他手扶胸口,面带微笑,向全场的观众鞠躬致意,然后,挺着胸脯,吹着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场外。
组织者事后说,想不到凯特的任务完成得那么好,那么好。他的速度控制适宜,节奏安排合理,无论形体还是步态也都十分优美,全方位的优美。正因有了他,常规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搅乱了方阵,掀起旋(xuán xuàn)风,变按部就班为急起直追,这才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创神奇;有事实为证:这一组的所有选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绩,夺冠者,更刷新了赛会纪录。
凯特就此喜欢上了领跑。在一些规则许可的国际赛事上,他频频出任这一角色。
说话已是两年以后,在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巴黎分站,凯特又被邀请担任一千五百米的领跑。凯特照例一出发就撒脚飞奔,很快就把大队人马落(là luò)下一大截。两圈之后,凯特突然觉得反常,身边没有人影,脑后也没有脚步声。他回过头,呀!这是怎么搞的?那些担当出成绩、破纪录的选手,并没有如约定的那样加油赶上。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不会是我吧?不,我很清醒。这是第二圈?是的,第二圈。这是一千五百米?当然,是一千五百米,不是八百米。凯特感觉今天状态特别好,特别好,跑罢第二圈,周身仍有滚滚滔滔、跑不丢、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今天的观众也特别捧场,“凯特!凯特!”此起彼伏,“凯特,凯特!”地动山摇。“凯特!”成了节奏,“凯特!”成了鼓点。于是,凯特决计临场发挥,继续领跑,直到后面的主角赶上为止。谁知三圈过后,凯特不仅依然,而且和后面选手的距离越拉越大。啊,今天反常,彻底反常。跑道缩短,时间拉长。规则破坏,游戏出格。快乐如风!奔跑如风!凯特干脆发力冲刺,结果,他破天荒地获得世界冠军。
1.给文中带点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2.用“________”和“_ _ _ _ _ ”在文中分别画出凯特在第一次领跑退场时保持尊严和组织者评价他任务完成好的句子。(2分)
3.凯特在第一次领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4.两年后,凯特在国际田联黄金大赛巴黎分站夺得冠军的主要原因是( )。(1分)
(1)其他的运动员没有参加 (2)开始就有了信心
(3)多次领跑,实力大增 (4)观众捧场,给他支持
5.请你写几句话展望一下凯特的未来。(1分)
6.对于凯特来说“快乐如风”,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快乐的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快乐如××”或 “快乐是××”这样的形式写几个词或几句话。(1分)
写作表达。(30分)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范文5
赵亮 我希望地球人都知道
赵亮有着双子座的典型性格,工作之中与工作之外是截然不同的两幅样子。他的工作室及住处安顿在北皋艺术区,当我寻访到达时,比约定时间晚了十分钟。赵亮严肃的指指手表:你们迟到了。他很专注,一个时间段之内只会认真做一件事情,他说,等待会让自己紧张。
采访时,他正襟危坐,回答问题不苟言笑,但遣词造句都力求精准,是仔细思考之后的结果。而当你注意打量他偌大的住处空间时,会有另外一番发现,鞋架上摆放着颜色鲜艳设计新颖的鞋子,满满一架子,你很难相信,这会是他的装扮。他亦懂茶饮,饮茶之乐,其乐无穷,在显眼位置,陈放着功夫茶具。他说,生活中其实自己是一个挺热闹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也追求生活的品质。作为一名认真的纪录片导演,常常游离在别人的世界里,这样性格的酿造,是天性使然,亦经历使然。
得弯下腰去做的事业
2011年,某高校演讲厅。纪录片《在一起》开始放映,与此同时,姗姗而来的学生鱼贯而入,有吵闹声,不太安静。影片开始十分钟后,厅内一片寂静,偶尔会听到几声抽涕声,慢慢的,此起彼伏因为触动流泪所发出来的声音越来越多。
纪录片《在一起》由《最爱》导演顾长卫任总导演,赵亮执导制作,真实记录了从《最爱》筹备初期开始,剧组通过网络聊天,全国寻访,征集选定艾滋病感染者进入剧组参与拍摄的全过程。
赵亮说,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也是创作者克服和消除恐惧的过程。刚开拍之时,赵亮会定期去做一次检查,与感染者接触他也甚为小心,他甚至都想过,如果验血结果呈阳性,自己不幸感染,会把自己的经历放在影片里,完全一副豁出去的心态。“而事实证明,成人只要没有血液和性的传染,就没有问题。所谓的歧视在我看来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对常识的不了解,害怕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当你了解到这个常识以后,人都是情感动物,不用说教这种隔阂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拍摄的过程中,赵亮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得了艾滋病,会怎么做。这让他无法想象,他所接触到的感染者,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有过自杀的经历,怎么走出心理阴影,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一直是他们最急迫最重要的课题。“人生观会有一个很大的触动,他们会重新珍惜自己的时间。可能服用抗病毒药之后,你和正常人的寿命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契机会改变他的一生,他会思考怎样更健康、更积极、更享受生活,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一些。”
作为《最爱》的姐妹片,《在一起》得以与商业电影捆绑在一起,有让更多观众看到的机会,赵亮说,对于作品来说,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已经习惯了走独立创作这条路,他还是会回到最原始的制作方式,这只是一个特殊案例。“我做《在一起》这样的片子,也有好多人说我招安了,转正了。对于我来说,这个片子传达了善,至少在艾滋病这一块是史无前例对社会作出了贡献。那就好了。如果你老是趴在底下谩骂,不被别人能看到,它的意思就少一些。生命很短,我做片子比较花力气,得弯下腰去做,一辈子可能做不了太多片子,还是做自己最喜欢的。”
在现今中国的纪录片领域里,早已凭借《告别圆明园》、《罪与罚》、《上访》成为标杆性人物的赵亮,对于现行下自己的状态,他还不满足。“我觉得纪录片对我来说还有太大的领域,还有太大高深的东西还没有解决,我一直觉得前面做的东西像学生作业一样,我觉得真正的创作还没开始,如果提到赵亮地球人都知道他的风格,一看很醒目,那种才算是真正的创作。”而实际上,拍摄纪录片只是赵亮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是最大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还摄影、做录像艺术、装置艺术。
越来越麻木
有一次法国电影周,赵亮被邀请去看《海洋》,影片中放到鲨鱼被残忍地剪去鳍,坐在身旁两侧的女演员汤唯和一位纪录片研究人员,都无比动容的流下了无声的泪水。而赵亮,长久的职业习惯,已经让他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生理反应。
他记得有年拍《上访》的时候,在冬天的北京南站,过往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赵亮去找他的主人公,那是他刚开始拍纪录片不久,那天下着很大的雪,天气极其寒冷,来到早已习惯并固定的地方,看见主人公的妹妹,裹着薄薄的棉被,睡在大雪天里,探出一个小脑袋,视线寻找着姐姐,而此刻,姐姐穿着一条破旧的并不能御寒的毛裤去洗手间了,哆哆嗦嗦的场景,我见尤怜,路过的每一个人,无不恻隐之心爆发,有人递给她帽子,还有人丢过去一两件衣服,甚至还有人作势帮忙收拾拿着她去取暖。赵亮记得,当时他拍这幅场景的时候,眼泪一直在流。
渐渐的,这样亲临的次数多了,也就麻木了。“越来越变得狠,看得太多了,就像医院小护士的成长过程一样。”但是麻木并不是漠不关心,它在心里产生作用,但不是用眼泪的方式表达。“往往这种情感如果没有作用,没有实际行动的话,我认为都特别廉价。你看到那个惨象,然后陪着流了一滴眼泪就走了,这个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行动,这样才有意义。”
赵亮多年来拍摄的题材,多是人与体制的关系。《告别圆明园》、《罪与罚》、都是如此。对一种权利匮乏状态感兴趣,也许是因为感同身受。“我是得益于拍纪录片,对真实的中国的现实一面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有很多画家,只是在城市里生活,他们生活得相对比较优越,他们连地摊都不会去吃,就去比较豪华的地方,更看不到中国大多数群体的那一面。何况是那些官僚们,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后都独立不起来,不是他思想怎么样,而是他的生活本身就和社会脱节了。”
每个导演大概都对自己镜头下故事里的人物有一份情感,赵亮也是如此,《上访》拍了十二年,对于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很难想象的数字。“其实我倒不认为我拍的是边缘群体,我恰恰认为他们是社会的主流。所以这个时间,是值得的。”
面对这些人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是,诚恳,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赵亮如实说。“可能年龄的原因,对生命我更想俯瞰一些东西,更想揣思生活本身。所以我做纪录片是像交朋友一样谈恋爱一样相处。这样才能一块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
赵亮小档案
赵亮,中国纪录片导演,主要作品有:《告别圆明园》(1995)、《纸飞机》(1997-2001,荣获第三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TIDF)国际影带竞赛优等奖)、《城市场景》(2004,荣获2006年德国卡塞尔纪录和录象艺术节金钥匙奖和德国奥本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在江边》(2004-2005)等多部纪录片。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活动影像艺术家和摄影艺术家。2007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幕后,出任活动影像工作室总监。《罪与罚》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出品,于2007年9月在国内首映,作品《罪与罚》2007年在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最高奖“金气球奖”。 作品《上访》09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赵亮自1996年开始拍摄这部纪录片,其后坚持了12年,直到北京奥运会后完成拍摄。最新作品《在一起》,作为顾长卫导演《最爱》的姐妹篇,讲述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
Q&A
影视圈:你对中国纪录片有些什么样的呼吁?
赵亮:我希望,我们的作品一旦用视听语言的方式去给别人看的时候,首先它是一个作品,其次是它的内容反映的事件。我可能更注重作品是第一性,你在画面上,在声音上,用你更优雅的视听语言去表达你的观点,那样做得好的话会更促进你观点的表达。因为当代中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很多作品就是因为没有更丰富的摄影经验或者拍片经验,作品的第一性更体现在新闻价值上。
影视圈:你怎么看待公益纪录片和独立纪录片的区别?
赵亮:我认为公益片还是应该更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能对大众产生善的意义。具有指导或导向的作用。公益片还是要考虑到社会性的问题,独立影片可能更个人化,有时候甚至偏颇都无可厚非,但是公益这样的片子你要考虑到他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这个是我以前做片子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原来拍片子更多的是个人的自我表达。
影视圈:现在名利对你意味着什么?
赵亮:名利对我来说还是挺尴尬的一件事。那里面充斥了很多虚伪,很多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还好,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创作方式。
范立新 我绝对不是为了钱拍
武汉长大的范立新,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这得益于他这几年与他故事里的主人公朝夕相处的结果。《归途列车》的拍摄地点大部分在四川广安的乡村,那里风景如画,清澈的池塘、高耸直立的山、草木茂盛的树林。第一次去拍,大自然的美景让范立新流连忘返,起初的几个月,“像度假一样”。可是,随着时间久了,他发现,这个地方一点都不可爱,因为没有希望。“我就会嘲笑自己,先前的感觉只是一种很虚伪的文艺青年的优越感,用一个很天真的眼光来看待你面前的事物。而一名纪录片导演,在长久的生活观察里,最应该剔除的就是这种无意识的虚伪。”
一个纪录片导演的诞生
成为纪录片导演之前,范立新在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工作,他是一名摄影师。三年的工作时间里,他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呆在农村,向世界报道中国的民生。好多次,在回家的路途,他都有时光交错的恍惚之感。可能几个小时前,还在不太发达的偏远地区,辗转车程奔波,又回到了霓虹灯闪烁的城市。每次从机场高速开进三环,看到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城市向他走来,他说,那是最心碎的时候。
“不久前才跟那样一群人坐在一起攀谈,然后很快我就回到了我的世界里,感觉他们好像跟我完全没有关系,但其实是在同一个国家。对于我来说这个距离是很短的,跨越这个距离也太容易了,不需要付任何的代价。但是留在那里的人,刚刚还跟他说过话的年轻人老人,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见到我见到的这番景象。”
从小生长在城市,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学业、事业一直都很顺利的范立欣,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萌发了为中国这一大群人鼓与吹的想法。而从想法落于现实,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独自留在办公室加班的范立欣,无意憋见办公桌上同事落下的一本会议记录的册子。不成想,当时随意的一翻竟改变了范立新从今以后的人生轨迹。那是一本当时全国纪录片大会的会议纪要,范立新起初只是匆匆翻阅,随着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信息,他翻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最后“私自”带了回家。
“里面有许多纪录片前辈的发言,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他们都是纪录片领域里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他们讲的拍片的感受,怎么和拍片的角色建立信任,怎么用摄影机观察他们的生活,我特别着迷。尤其是那种信任,特别感人,那是你用钱买不来的,你必须花一分一秒的时间去换,只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与人的交流,没有太多的杂质。还有一点别于一般采访与拍摄的地方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着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什么都藏不住,一切都那么真实,这是非常吸引我的。”
通宵达旦,范立新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将其读完,第二天一大早又偷偷完璧归赵。这一次,范立新终于确定了自己心中的大胆决定,他要去做一名纪录片导演。
“我觉得这就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情,这个决定做完后,我很快乐。”现在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范立新的目光仍然坚定,言语铿锵有力,充满激情。
之后,范立新开始井然有序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有条不紊的开展每一项计划。做一名纪录片导演需要看什么书,需要学习怎样的技能,都成为他当时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DV运动刚刚兴起,个人获得影像生产权,范立新用半年的工资为自己买了一台DV,他的第一部作品,也由此诞生。历经一年,跟拍了一个河南农民工的生活。虽然这部没有任何投资,在现在看来可能还不够成熟的作品也没有被更多人看到,但它确确实实的为范立新之后操刀具有国际水平的纪录片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以至于他的第二部同样反映农民工的作品《归途列车》,在全球获得大小奖项超过60个时,身旁人一点也不意外。
思考全球经济
范立新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暑气熏蒸,酷热难耐,还在武汉上大学的他,有一次坐公共汽车,车厢里拥挤不堪,几无立锥之地。停站时,有四五个像是建筑工人的农民工,大包小包的步履沉重的挤上车,穿着还没有来得及脱换的散发着汗臭味的工作服,每一个人都汗流浃背。见此情景,车上的乘客有的慌忙挪到别处更为有限的空间,有的缩缩身子,害怕与其“亲近”。但无论哪一种形态,那些眼神里,分明写着鄙夷。这一个场景,范立新一直都印象深刻。“我心里觉得很刺痛,这是一个公然的侮辱,那个事情带给我的刺激很大。”
后来拍《归途列车》,三年多的时间里,范立新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这样一幅画面,还有那些辛苦又无助的脸孔。特别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每每遭遇困境的时候,他都会借此告诉自己,要坚持。“因为如果放弃了,其实就是放弃了1.3亿人,这渐渐变成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自己。”
怀着一腔热情,范立新将自己都放在了作品上,那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坦言自己过得又穷又苦,拍片的收入,也许只是一个餐馆服务员的水平。“说起这个问题是很惭愧的,那几年基本上都是家里支持我,我等于是个啃老族。所以是需要很大的毅力,这个毅力对于我来说其实也不难,至少我做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绝对不是为了钱拍,要是为了钱就是傻到家了。”范立新有些勉强的笑笑。
当初,在朋友的慷慨解囊之下,范立新完成了样本的拍摄,然后拿到全世界各地的纪录片电影节做提案,最后总共一百万美元的投资里,汇集了包括加拿大电影局、美国圣丹斯电影基金、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基金 、加拿大艺术基金会、加拿大Can-West电影基金和魁北克艺术基金的支持。“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发起,全球参与制作的纪录的的典范。”
《归途列车》在美国大小近100个城市影院上映,票房逾40万美元,观众约4万人次;在加拿大约20多个城市上映,票房近11万美元,观众近万人次。“有些人说我,拿着外国投资人的钱去拍中国的阴暗面给他们看,我不这么觉得。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展示中国的窗口,会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我们光靠新闻靠外宣是不行的,这个世界是不会听你宣传的,而且永远都是效果不佳的。我们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用很巧的办法展示我们自己。”范立新严肃认真道。
很多国外观众在看完影片后,会回家找找自己的衣服里,有没有“中国制造”。范立新说,这其实是一个正面的表现,让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主义倾向,批判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当中,到底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人产生了什么样致命的影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那么辛苦的像奴隶一样的工作对他们的危害有多大。”
“父母在,不远游”。千百年来中国人信奉的文化理念。快速发展的社会正在影响着这一切。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价值观也悄悄发生着改变。范立新希望他的镜头能够影响人们去思考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范立新小档案
范立新,第一部正是的纪录片作品《归途列车》就让他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无数奖项,在各大洲都有主流电影节重要奖项的斩获。至今,《归途列车》在全球获大小奖项约有60多个。《归途列车》荣获美国导演工会最佳纪录片提名奖,这是华人导演第一次在美国导演工会的纪录片奖上有所突破。在澳大利亚,《归途列车》获得了亚太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大奖。在加拿大,《归途列车》荣获多伦多电影节年度十佳影片大奖,在欧洲,《归途列车》荣获了全世界最重要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并一举夺得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伊文思奖。
Q&A
影视圈:你喜欢被人定义成纪录片导演吗?
范立新:我觉得很骄傲。纪录片是我去发现这个世界,是我帮助我的观众去提问的手段。可能大家都太忙,生活里有很多事情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我能够用我的电影帮大家停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帮大家看到自己的内心和看到周围的世界,我觉得很满足了。
影视圈:每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的影片被更多人看到,可是中国现在的纪录片缺乏这样有 效的途径,你怎么看?
范立新:这确实是个很尴尬的现象。很显然跟电影的审查制度有关,跟电影的发行制度也有关。在欧洲、美国,纪录片有很固定的观影群,还有艺术院线,这样就不会那么惨烈的去跟《阿凡达》竞争。然后独立纪录片没有能够享受到太多的政府支持和帮助,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形却截然相反,政府会有很多的艺术基金支持艺术片。最后就是很多导演不推崇这种讲故事的模式,所以导致片子比较难被普通观众接受,减少了纪录片电影的市场。
影视圈:你现在着手做的工作是什么?
范立新:我希望花十年的时间去拍三部农民工的作品。现在计划是拍一部关于农民工第二代的纪录片,他们也是很大群体,这帮80后90后他们很小就出来工作,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农村人,他们在城市生活几年,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在城市,但是政策并没有给他们城里人的身份。如果未来还会发生金融危机和失业的状况,他们肯定是第一批被挤出去的群体,这个是很可怕的,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杜海滨 我看的世界非常细致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说,要想建造好的房屋,必须先种柏树、杉树。如果东捡半截木棍,西拾几片木头,只能凑合成个脏土箱。凡是想用人的,必须先培养人。这几年,杜海滨有意识将自己的作品选在高校放映。他说,中国纪录片市场需要新鲜血液。如果有机会,我们尽可能去培养一些潜在的观众群,因为大学生是愿意去思考,愿意去投入的人群。杜海滨在这个行业呆了十年,他深知目前最急缺的是什么。
每一次都是心路旅行
在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读书的时候,杜海滨常常坐的一辆公共汽车,时间比较长,从城市的一端开往另外一端,路途要经过许多风景,那时候,他身上总是挂着相机,每次都不忘记按下快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讲讲售票员的故事?虽然他们每天从事着相同的工作,可是从每一声吆喝每一句问候里仍能听出许多的不同。就这样,在此后每一次坐车,他都会主动的和他们攀谈,慢慢的,就有了故事……
借助传统的影像模式无法满足当时杜海滨讲故事的诉求,随着DV盛行,就这样,杜海滨成功将自己带入了纪录片领域,那种能将现实的听觉与视觉都同时保存下来的方式。
杜海滨六次参加高考,到他上大学的时候,已经24岁,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社会经验以及人际关系。课余接一些广告片的拍摄,九八年的时候,他一天可以挣八千块钱,所以优越感自然而生,他从不担心毕业以后的生活问题。由此,他有更多的资本来完成他的纪录片拍摄。
最初,他把镜头对准在陕西的宝鸡老家,拍摄那里形形的人。1999年,45分钟的纪录片处女作《窦豆》问世,贾樟柯将其带到日本参加一个纪录片电影节。而杜海滨拿奖是在2001年,以宝鸡火车站的一群流浪乞讨少年为主角的《铁路沿线》,为他夺得中国独立影像奖以及日本山形电影节新浪潮单元的特别奖。此后,他的镜头又聚焦高楼大厦的物业人员、成都夜总会表演的“伪娘”,还曾拍过东北采石场的工人等等,题材多样。前年,他拍摄的表现四川汶川地震的《1428》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纪录片导演。
“如果你有这个愿望和这个能力,你会从别人的生活当中发现一些乐趣,包括一些跟你不一样的,或者令你振动的,令你意外的。”当在铁路沿线拍摄流浪孩子的时候,杜海滨从他们身上发现了生活原本的意义,看到他们在霞光满天的铁路边支起几口锅煮面条时,会明白一日三餐的真正含义,那种最简单的快乐让你惭愧自己对生活的最基本了解。
与不同人群的接触,杜海滨也收获不浅。“是一个民间的气质,这些人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他们的一些世界观多多少少都影响到了我。每一次拍摄结束之后,我都能发现自己的获得,从而更宽容。”
比如拍《石山》的时候,他跟一群东北爷们吃住在一起,无形当中也沾染了他们的些许豪气。“喝酒绝不多说,举起来就干。但是当他们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没有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实际是个很简单的几个人的小社会。他们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山,把石头一锤一锤打裂打开,那种情况下如果想害一个人是很容易的。它也是一个极端环境,白天抡一天锤子,晚上喝点酒,八九点钟就睡了。”
“所以说每一次都是心路旅行。”拍《人面桃花》,杜海滨要面对的是与《石山》里阳刚之气完全不同的一种阴柔之气,一群反串演出的演员。完全不同的一个独立世界,复杂,多变,而且牵扯到许多隐私。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以契约的形式开始,所有的行为都需要记录下来,要求绝对的信任,不要隐私做噱头,也没有猎奇,杜海滨许诺过他们,影片只在影展或者能够控制的环境里放映。在遵守着自己的诺言时,杜海滨得到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信任。
出发点是道德和良知
曾经有一次,杜海滨与一位美国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交流,谈到各自的处境,杜海滨心有感慨:独立纪录片的制作在全世界都不是那么容易,但他比自己更为幸运的是,他在全民鼓励的氛围下成长,他所做的被这个社会视为高尚的职业,而国内纪录片导演的状况却差距甚远。那位美国导演向杜海滨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开车环美旅行,途中遇到许多人,每每被问及从事什么职业,当如实告知对方时,无一例外收到的总是夸赞。“就连女孩子看他们的眼光都不一样,是那种特别崇敬、敬仰的目光。我们国家就不一样,别人会觉得你们是不是在偷东西?”
有一年一个国际纪录片导演来中国取素材,杜海滨全程陪同。他们在一个建筑工地停下,正打算打开机器透过镜头看看有无拍摄目标时,对方气势汹汹的上前阻止,凶恶盘问。“黑社会一样冲了出来,好像来曝他们的光一样。”杜海滨与对方据理力争,就在这个时,某个角落里,那位导演悄悄打开了摄像机,“的确很写实。”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杜海滨拍摄的经历中,屡见不鲜。防范之心人皆有之,但作为从业人员,杜海滨说,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这也是他面对各种各样不同人群时一直坚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是做艺术创作,无论关注哪个层面的人,出发点是道德和良知。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用心,我们再去创作的时候,就有了艺术的底线。也有人问我,老拍纪录片,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功能和技巧,其实没有,唯一的就是做人。”
“做纪录片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没有什么诱惑,因为从一开始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太多利益,人心也就不会那么浮躁。”对于杜海滨而言,他只是把一个爱好贯穿始终,“虽然苦一点,但是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听起来有点安慰人,但是的确是这么回事,没有人逼我。”
杜海滨现在着手拍摄的作品,是关于90后的一个纪录片。 在山西平遥的时候,他碰到一群年轻人,扛着一面红旗,举着一展横幅,打算走遍全国,以此来表达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当时正值国庆大阅兵。“这个事还挺刺激我的。我觉得不正常,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我们很少看到这种发自个人的爱国行为,他们有特别强烈的个性,他们愿意用这样张扬的方式来表达,我想知道他们背后的原因。”
这一次,也给杜海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毕竟不是我们传统片子里的东西。我想每一个纪录片导演都有一种愿望,我不只是简单的运用别人之前的经验,我们都希望从自己的作品中总结经验,也为纪录片这件事或者这个本体做一点点贡献。”
杜海滨小档案
人物介绍:杜海滨,1972年生,中国独立影像代表人物,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1999至今拍摄《窦豆》《高楼下面》《人面桃花》《电影童年》《石山》《铁路沿线》、《伞》和《1428》等,其中,2001年,纪录片《铁路沿线》获中国首届独立映像展最佳纪录片和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2007年,纪录片《伞》入选2007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单元”、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获评委会特别奖等。 2009年,纪录片《1428》获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奖。
Q&A
影视圈:现在中国的独立制片人没有达到或者形成一种气侯,你对此怎么看?
杜海滨:看到一个新闻说,投了很多钱在纪录片市场但是没有回报。我到现在没有拿过体制里的一分钱做纪录片,但是我们做很多纪录片,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导演都是这样。我们这些民间的纪录片导演或者是制片人,和体制内的一起共同构建中国纪录片的格局。世界认识中国纪录片不会去划分体制内和民间,但我们看到的效果是,他们拿了相对多的或者绝对的国家资金,可是他们没有创造在国际上更多的影响。恰恰是我们,反而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影响或者是一个进步。
影视圈:你的资金主要来自哪里?
杜海滨:基金会,民间的资本,电影节的资助。这个取得的过程不是那么容易,对我来说现在会好一点点,因为你有了一点名。但你要放在全球的格局上,这个钱不只是针对中国的,还有大量的欠发达地区或国家,西方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用这些钱来资助我们,也是杯水车薪,竞争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