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 调查研究方法;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675900 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众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过程。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医疗保健行为成功的必要支持。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1 调查研究的目的

11 社会医学调查 掌握社会对口腔健康的需求和能利用的保健资源,确定社区口腔保健的目的。

12 流行病学调查 将社区口腔保健的目的,找出口腔疾病的原因,确定预防、治疗的最终目的[1]。

13 行为分析 将口腔疾病的病因分为与行为有关和无关的两大类。对于与口腔疾病有关的行为进一步作出重要和不重要、易变和难变的分类诊断,掌握有口腔病因行为人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状态,确定应干预的行为顺序,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2]。

2 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

21 在口腔健康教育的对象中进行调查研究 不同对象,如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记忆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要求我们分别调查研究,掌握其特点。在具体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研究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转变[3]。

22 从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要调查研究各种不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如电视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就诊宣传、口腔保健专业指导、示范性教育等不同的方法和效果;激励式教育方法的使用和效果;不同宣传地点的宣传方法和效果等。

23 从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口腔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的表现属于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客观指标不易确定。不过,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从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中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研究的范围

口腔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一是在欲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社区(或某项口腔疾病的人群),影响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社区状况(或某项口腔疾病相关因素状况);二是当地人群对口腔疾病问题的意见。前者为社区的客观条件,后者是人群的主观要求。工作中,应注意那些群众对口腔疾病意见不多,而社区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口腔保健意识差的地区,只有将客观情况和主观要求作综合分析,才能对社区的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4 调查研究的准备

调查设计是否周全,观察指标是否客观、具体,样本大小是否合理,对象的选择和怎样抽样调查,都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准确性。因此,应在调查研究前对调查研究的课题进行精心准备。

5 调查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口腔医师应根据调查材料,去掌握社会对口腔健康问题的需求,及时、正确地解决社区群众关心的口腔医疗保健问题。如群众反映的患龋病率高的问题,便是社区对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健康教育资料统计分析之前,进行认真筛选,弃掉不符合要求的资料,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逻辑推理,找出问题本质,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规律,验证假说,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60-01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手足口病多以门诊和居家观察为主,我们要通过现场答疑、讲解、宣传资料等健康教育方式宣传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消毒隔离、对症处理、预防措施。从而消除家长心中的盲目恐慌,让家长认识到普通患儿居家隔离护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学到的消毒知识、预防措施等居家护理知识,积极参加手足口病护理管理,对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所有陪同患儿前来就诊的家长或监护人,社区干部为健康教育宣传对象。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方式:①现场答疑:由资深医生及参加手足口病培训的人员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传递知识,指导行为。此方法简便易行,时间安排灵活,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但应注意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免过多地使用医学术语。②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干部及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情发展经过、皮肤口腔疱疹的护理、消毒方法等,增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回去后在本辖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疾病。消除恐慌心理。③文字宣传:多方收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措施等资料,打印成册,向易发年龄的幼儿园、与各社区散在婴幼儿及前来就诊的患儿家属发放。在医院大厅、病房走廊开辟宣传栏,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及文字使患者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认识。④示范教育:在就诊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用实际操作教会他们家庭护理方法。

2.2 健康教育内容:①疾病知识宣教:有资料显示,入院时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排在首位的是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2]。因此,医嘱开出后,护士应立即给患儿进行治疗,并向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包括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②消毒隔离: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 ,要消毒双手。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③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口腔疱疹疼痛,加之发热食欲下降,水分与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适当补充水分与营养,指导家长多给孩子饮水,饮食以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与半流质,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饮食。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并用维生素B2粉剂或鱼肝油涂于口腔糜烂处,以减轻疼痛,使糜烂早日愈合。④皮疹的护理: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⑤心理护理:由于手足口病的聚集流行,大量患儿发病,加上医院的陌生环境均给患儿及家属造成极大的恐惧心理,故患儿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并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规章制度,并用温和的态度和语气安慰患儿和家属,爱护体贴患儿,使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 结果

通过医务人员及行政人员在手足口病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方法反复进行手足口病健康知识教育,消除了家长的恐慌心理,能够认识到患儿居家隔离护理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通过宣传所学到的消毒隔离知识,家庭护理与预防等知识,积极参与患儿护理管理,对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 讨论

在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促进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居家隔离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我们选择手足口病患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引导他们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对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托幼机构、隔离观察室及政府组织的各级人员大会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知识及家庭护理知识教育,让广大民众对手足口病有了共同的认识,从而加强健康患儿的家庭预防工作,减少了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 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又叫做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有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病毒有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CoxA)和 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全年均可发病。以初夏和秋季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1~5岁的儿童。目前对此病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手足口病的防护措施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是对患者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

1 防护措施

1.1 个人预防措施

1.1.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让儿童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1.1.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后,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1.1.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1.1.4 不要让孩子吃手或啃玩具,3岁以下的婴幼儿不要在地上摸爬玩耍。

1.1.5 疾病流行期不要在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逗留。居室要经常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 min。

1.1.6 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病者,可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1.2 集体预防措施

1.2.1 教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1.2.2 托幼机构每月对玩具,餐具,桌椅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寝室和教室应通风。1.2.3每月有工作人员对社区内的健身,娱乐设施进行擦拭消毒并作好登记。

1.2.4 托幼机构每月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患儿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1.2.5 患儿增多时应向上一级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情况,适当给予放假隔离。

1.3 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1.3.1 社区的医疗机构在本病流行期间应设预检,分诊台,对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建议到专门医院就诊。预检分诊台应增加清洁消毒频率。

1.3.2 医务人员每接触患者前后均应该认真洗手或双手涂消毒手液。

1.3.3 诊疗护理过程中使用的医疗用品要做好分类,清洁浸泡,消毒工作。

1.3.4 对发热患者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1.3.5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1.3.6 手足口病的患者增多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1.4 护理措施

1.4.1 消毒隔离 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一般需2周。患儿用过的物品应彻底消毒。

1.4.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温度适宜,禁烟防尘,避免交叉感染。

1.4.3 休息及饮食 发病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对于因厌食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及时补充水分纠正酸碱失蘅。

1.4.4 口腔及皮疹的护理 每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内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药膏。患儿衣着要宽大柔软,指甲剪短,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1%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1.4.5 发热的护理 患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退热剂,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请医生处理。必要时转入上一级医疗机构。

1.4.6 心理护理 患儿多有恐惧心理,加上疾病的不适,多有哭闹不安。看护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居室或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卡通片,或患儿喜爱的玩具,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方法

2.1.1 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要积极和新闻宣传教育等部门协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专门宣传科学预防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惊慌[1]。

2.1.2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根据群众需要,制定宣传单,宣传画,健康教育提示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材料。发放到社区,托幼,学校和广大群众手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1.3 重点场所,医疗卫生机构需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医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幼教机构应该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晨间体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2]

2.2.1 各医疗机构要面对公众和媒体传播以下信息:①疫情和患者救治情况;②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正在采取的措施和行动;③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以及就医的注意事项,有关防控基本措施等;④公众的个人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从事相关防治工作专业人员的个体防护措施;⑤公布健康和心理咨询电话,针对公众提供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

3 总结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感染的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该病不仅传播性较强,而且传播途径比较多。作好儿童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感染的关键。同时做好宣传健康教育工作又是预防本病的前提。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好手足口病的有关特点,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相信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参 考 文 献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管理;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预后较差的致命并发症[1]。2008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位于发病数第二位 ,死亡数第一位。2009年3~12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1,149,045人,死亡人数352人。2009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发病数及死亡数第一位的病种,与2008年相比,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135.13%,死亡率增加180.00%。2010年1~8月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达1,465,600人,死亡797人。从数字对比来看,2010年发病强度远远高于09年同期。    1 手足口病防控的难点

    手足口病是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和死亡率的。但是这两年流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发病和死亡率没有下降,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甚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该病的发病率也最高[2]。说明该病的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1.1 传染源难控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又无疫苗。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1.2 传播途径难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有效,而且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该病发病率越高。

    1.3 普遍易感人群难保护: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由于上述的原因给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重要责任,走进社区,广泛、持久、全面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自觉性,就能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3]。

    2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

    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4]。这个结论适合任何经济水平的社区和任何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当今流行严重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更多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除了需要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5]。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在当前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3]。可以考虑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低做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    2.1 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应尽义务。

    2.2 针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会极大地调动社区人群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集体单位和个人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尤其是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好水源.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针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婴幼儿,由于他们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好奇、好动、缺乏经验,所以,难以令他们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但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6],因此,手足口病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其家属或幼儿园老师,通过对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不但能解除其对手足口病的恐慌,更能加强其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疾病防控。

    2.4 针对流行方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住夏秋季的重点时期,抓住幼儿园、托儿所等重点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防暴发流行[4]。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学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绘制路线图,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对有接触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加强监测。要利用社区的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各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耽误重症患者的病情,乡镇特别是村卫生服务机构都应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在人群中巡诊,发现症状比较重的,立即安排送医院诊治。医院也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意义;内容;方法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的活动,这对提高社区群众的保健意识有很大积极作用。我国《母婴保健法》也规定了母婴享有健康的权力,国际也十分重视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因此,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环境的条件,医护人员主动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妇幼卫生服务,以提高妇幼的健康水平。

1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社区妇幼健康教育以社区的妇女、儿童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提供疾病保健、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等一系列促进妇幼健康发展的一项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措施。通过此种方式改变社区妇女、儿童对健康的态度,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形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活动的施行是我国重视人们身心健康,服务人们群众的表现,同时标志着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是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医学服务到家的需要。同时,这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2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由于妇女儿童是社区中比较脆弱的群体,因此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群体。开展社区妇幼健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应建立长期的、固定的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技术、医务人员等资源,深入各社区中开展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

2.1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是开展妇幼健康教育最便捷的方式。宣传资料的内容应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要点进行编写。在编写宣传资料前可先进行社区健康问题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妇女、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的发现与预防、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流行病的预防等,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印发在宣传资料上。另外,宣传内容还包括对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等进行纠正。资料的发放可在患者来院就诊时由咨询台进行发放,也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大型活动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时进行发放。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学校、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老年活动区等地进行发放。

2.2通过宣传栏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安排专人专门管理宣传栏,定期出版实用性、科学性、知识性强的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排版方式、丰富新颖的宣传内容等充分吸引社区群众的眼球。

2.3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媒体因其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受众广等独特优势,成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医务工作者可通过电视、电子滚动屏、广播、报刊、杂志等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2.4通过知识讲座进行宣传医务工作者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深入各个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可围绕妇幼关注的问题进行,如0-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预防接种、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开设健康讲座,能有效带动社区群众关注健康保健问题,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使社区群众真正感受到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

2.5通过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处理突发健康问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式。以上所有的宣传方式都是为了提高社区妇幼群体的保健意识,并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突发健康事件的能力。应急演练则是检验人们应急能力的最佳方式。如针对易燃易爆物品或化学物品等的特点,举行现场紧急撤离、抢险、救援、抢救等演练活动。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日常安全防护演练;针对传染病的传播特点,进行突发疾病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提升妇幼群体处理突发疫情和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

3妇幼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健康宣传时,除了进行与其他健康教育活动一样的宣传内容之外,还应考虑妇女儿童身份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

3.1婚前婚后的健康教育组织社区未婚或已婚的男女集中进行婚前生理知识培训,培训讲授国家优生优育相关政策和知识,为年轻女性进行各时期的生理特点讲解,包括月经周期表现、避孕方法、妊娠早期症状和注意事项、最佳受孕时间等。另外,为社区夫妻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另外,可为社区夫妻制定生育计划,协助其做好优生优育的计划。设置家庭电话,以便出现突发健康问题随时取得联系。

3.2孕前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社区夫妻参加有关孕早期、中期、晚期,妊娠期间生理、心理特点等的专题讲座活动。指导孕妇进行饮食营养搭配、心理调节、胎教、保健、母乳等。提醒孕晚期妇女定期行产前检查,并提前给予其分娩过程中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以让孕妇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缓解紧张心理。另外,建立高危孕妇档案,安排专人跟踪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3孕中期的健康教育指导孕16-20周、21-24周进行检查,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3.4孕晚期的健康教育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5产后的健康教育孕妇分娩后,对产妇进行产褥期健康指导如: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和新生儿护理健康指导。

3.6“0-6岁”儿童的健康教育指导社区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预防接种、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4小结

社区妇幼健康教育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工作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搞好社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及社区领导也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合理调节社区的卫生服务费用,并加大补充机制等,让社区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教育功效。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6

跃进里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邯郸市西北部,辖区范围为:中华大街以东,联防路以南,青年路以北,新兴大街以西。辖区内有1个居委会,学校1所,幼儿园1所,医疗机构4所,银行(储蓄所)3个,饭店1个。所属辖区居民男女性别比为1.14:1,人口密度10.2人/平方米。

1、气候与自然环境

本辖区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393毫米,年平均日照1190小时,无霜期180天。辖区内没有山地、河流和大的污染源。

2、人口情况

通过向当地派出所了解和查看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本辖区有常住总户数1163户,总人数3489人,60岁以上老人453人,妇女663人,0-7岁儿童148人。辖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9.3%,少数民族占0.7%,主要为回族和满族。

3、人员基本情况

辖区居民多以三棉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主,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仅占总人数的5.1%,18%为自由职业者,失业率为15.3%。90%以上居民没有医保,辖区内低保人员128人,41户,残疾人20人。我辖区为市老城区,棉纺织厂职工,下岗人员较多,居民年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辖区内居住条件一般,市政设施较全,集中供暖,绿化情况一般,有居民活动场地,治安环境一般。

我站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现在工作人员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中医师1名,护士3名,档案管理员1名),能开展心电图、血糖检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中医、中药特色的应用;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医疗服务;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专家保健知识讲座。

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1、根据从卫生防疫部门了解到的信息,从1985年到2005年辖区内传染病发病率下降4.1%,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是现阶段危害本社区居民健康的最主要传染病。目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较为明显提高。

2、本辖区2006年死因顺位、出生、死亡状况及卫生学指标。(表略)

3、营养与妇幼健康状况

社区居民以面食为主,成人日均热量为2814.54kcal,脂肪占总能量的36.65%;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近几年均介于30-40%之间,已婚妇女宫颈炎检出率达39.2%。

4、社区人群主要病症患病情况及行为危险因素。(表略)

5、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了上门访谈,查阅统计报表,在暗访中了解,找当地派出所、办事处、居委会、物业公司、卫生防疫机构了解,问普调查,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料,降低调查成本。

三、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1、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居死因之首。血压140/90mmhg以上者占25.2%。心血管病高发与辖区老年人员较多,居民食盐摄入量过高,烟酒过度,体育活动不足有一定关系。

2、随着生活节律的加强,多种危险因素,多种心理疾患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社区人群中,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率高达80.08/10万;居死因第二位,其中自杀和车祸是意外伤害的两个主要原因。

3、社区人群饮食和营养方式不合理。社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5克以上(三日盐调查法),高于WHO推荐的食盐日摄量6克以下的标准。居民营养状况欠佳及各营养素的比例搭配不当是造成诸如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4、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广泛存在。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达30%,基中成年男性吸烟率高达70%,女性吸烟率为5.8%。每日饮酒100ml以上老年人占26.8%,青壮年24.8%,基本卫生行为如饭前便后洗手,烫洗生食瓜果,专用毛巾、牙刷,正确合理刷牙等习惯未建立者占52.30%。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导致社区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5、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薄弱,自觉规律参加体育运动者少,中老年人常参加锻炼者只占21%,而体质指数(BMI)大于(超重)者,中老年为15.8%,青壮年为11.2%,儿童为4.4%;由于保健意识差而致50%的高血压患者不知自己已患高血压病。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6、社区人群受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危害。从调查情况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仍较严重。在传染性疾病还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看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的大敌。

7、社区人群口腔预防保健缺陷导致人群各类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和口腔疾病危害。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率60.58%,龋齿均达2.29个/人。学龄儿童各种口腔疾病查出率达80.75%,中老年人牙齿脱落和功能缺失者占89.41%,口腔疾患严重影响了进食和消化,影响生活质量。

8、由于出生率下降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导致老年人口相对增长,人口老龄化和由此带来的老年人预防保健等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13%,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区必将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四、干预策略和方法

1、加强健康教育,更新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

制作宣传展牌,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课、播放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保健意识和技能。重点对老年人为主的慢性病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和管理,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尽量降低各种医疗费用。加强对年轻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科学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和开展有益的娱乐活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以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2、确立本社区疾病防治重点:

依照社区发病率状况,其顺序为:一是高血压,发病率最高;二是心血管病;三是糖尿病;四是心理障碍;五是肿瘤病;六是腰椎、颈椎病。

3、针对居民的需求,完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

采取办法解决社区就医报销难问题,充分满足社区居民上门服务、家庭病床、专家指导、降低药价等要求。拓宽诊疗项目,落实双向转诊,提高诊疗技术,完善健康档案。积极贯彻上级卫生机构的相关政策,取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五、干预设施

针对以上诊断,制定以下设施:

1、每月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

2、加强五种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规则服药率。

3、进行上门服务,生活行为干预,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六、中医药的干预设施

注意养神,调节七情,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志胸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节,保护脾胃,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忌肥甘油腻,饮食有度,进行生活干预。要重视运动,进行太极拳等体育锻炼。运用中医、按摩、针灸、足疗等方法进行防病保健的治疗。发放中药、单方、验方、偏方,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