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1

[关键词]安全管理;驾驶员;家庭联动

一、驾驶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火灾、水灾、意外伤害等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及经济损失还大得多。因此,人们称交通事故为“柏油路上的战争”、“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因交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出现急剧上升的势头。

(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不仅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队伍更加参差不齐,有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规意识淡薄,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1.超速行驶。据研究,每超过限速5公里,交通事故危害性将上升近200%。超速行驶时,驾驶人精神紧张,心理和生理能量消耗大,视力降低、视野变窄、判断能力变差,直接影响驾驶人的操作稳定性,如遇紧急情况,往往措手不及,容易造成碰撞、翻车等交通事故。

2.客车超员。车辆在超员状态下,载量增大,车辆惯性加大,制动距离加长,危害性也相应增加。如果严重超员,则极易因轮胎负荷过重、变形过大引发爆胎、突然偏驶、制动失灵、转向失控等,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酒后驾驶。饮酒后,人的血液中酒精浓度会增高,从而出现中枢神经被麻痹,理性、自制力降低,视力下降、视野变窄,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平衡感减弱等状况,导致驾驶人操纵制动、加速、离合器踏板时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现象,易引发因转弯不够飞出路外或撞到建筑物上、无视过路行人、无视交通信号或不注意交叉路口而迎面相撞等事故。因此世界各国法律均规定,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

4.疲劳驾驶。长时间连续驾驶时,驾驶人易产生疲劳,疲劳导致驾驶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增加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有时甚至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感到疲劳时应及时驶离道路,停到安全地带休息,减轻疲劳后再继续驾驶车辆。

5.无牌无证。机动车未办理牌证,公安交巡警部门就无法掌握机动车信息和车主情况,对驾驶人无法进行有效管理,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6.高速公路违停上下客。高速公路车速较快,发现情况采取措施的安全距离延长,在高速公路违停上下客,往往造成其他车辆躲避不及,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7.非客运车辆载人。低速货车、三轮汽车(原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从设计制造初衷上讲,是为了满足农村地区载货需求,并不适合载人。这类车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转向、掉头易发生侧翻等事故,而且车体结构安全防护性差,发生事故后很可能造成乘车者严重受伤。加之这些车辆长年行驶在路况较差的乡村道路上,机件磨损较大,缺乏相应的维护和保养,易在行驶中发生故障,引发交通事故。

二、家庭联动机制对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借鉴作用

(一)什么是家庭联动机制

所谓家庭联动机制就是把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广泛宣传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想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深入人心,必须动员全社会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打动人心、震憾心灵,使大多数人明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太平,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就会有人成为无谓的牺牲者。通过宣传教育使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成为渗透人们心灵中的行为习惯,而不再是被动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交通环境。

(二)家庭联动机制的借鉴作用

家庭联动机制能让驾驶员身边的至亲一起参与到对驾驶员安全意识教育的队伍中来。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实行家庭联动机制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弥补驾驶员工作之余在家休闲这段时间内对安全意识教育的盲区;二是使驾驶员的家属也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会经常性地提醒驾驶员要注意安全行车;三是驾驶员家属对驾驶员进行的安全行车提醒比安全管理部门的提醒要有效得多;四是能有效地减少驾驶员因家庭因素造成心情不畅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五是在教育驾驶员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家属的安全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交通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如何实行家庭联动机制来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

(一)家庭联动机制应以提前预防为主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预防为主是安全经济工作的永恒主题。著名安全经济学家罗云在《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指出: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低于事故整改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现代安全经济学金字塔法则认为:预防性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制造时10分的安全性效果,进而达到运行投产后1000分的安全效果。“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一切事故都源于隐患,唯有加强源头预防、根除隐患,才是治本之策。

(二)家庭联动机制应常态化

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家庭联动机制是加强对驾驶员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的教育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有句格言说得好,“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出自瞬间麻痹”。车辆交通安全更是如此,驾驶员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要结合当前开展的“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四文明”(文明驾车、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停车)和“四让”(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活动作为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使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让家庭联动机制实行常态化。

(三)家庭联动机制对事故驾驶员的安全管理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由驾驶员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落实好每一位驾驶员所联系的家庭人员及联系方式,编制好联系通讯录;二是利用电信或移动虚拟网把日常安全管理中对驾驶员所的安全管理信息同时给其家庭联系人员;三是把每个月从交警部门获得的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情况同时告之驾驶员及其家庭联系人员;四是对多数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及发生交通责任事故的驾驶员,安全管理部门通知其家庭联系人员到企业一起参与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五是定期汇编各企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及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告之广大驾驶员及其家庭联系人员;六是驾驶员安全管理部门每半年度召开一次驾驶员家庭联系人员会议,相互交流心得,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联动机制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祈有红,祈有金.安全精细化管理[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魏中乔.小错误诱发大事故[M].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7.

[3]徐德蜀,王起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罗云,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I].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刘衍胜,曲世惠,李增波.生产经营单

位安全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06.

[7]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8]姜真,袁博,姜培生.安全工程师基础教

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张连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10]王滨.超越逻辑[M].上海:上海科学

普及出版社,2009.

[11]朱亚敏.危机的防范与应对[M].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2

以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思想理念,遵循“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平战结合、群专结合、防救结合”原则,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三大职能,以“五有”为目标,逐步建设形成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为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设立镇应急指挥部。整合镇原有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组建以党政正职为总指挥,分管副职为副总指挥,相关工作部门为成员的镇应急指挥部,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2)设立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整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消防、森防、防减救灾等资源和力量,采取独立设置或加挂牌子的方式,组建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原则由镇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兼任,作为镇的内设机构承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镇应急管理办公室配有独立办公场所,并挂牌。同时配齐配强五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保证应急管理工作队伍质量。

(3)设立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村“两委”建立领导小组,书记、主任任组长,“两委”委员任组员,在乡镇应急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4)构建应急网格化管理。整合现有网格资源和力量,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为1个网格,与镇“多网合一”相结合,协助镇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5)组建乡镇、村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由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队长,乡镇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队,每支队伍规模保证在30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救援。组建由村主任作分队长,村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卫生所(室)、志愿者、网格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分队,每支分队规模保证在15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和救援。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6)落实领导应急管理体系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等要求落实乡镇、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各工作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镇辖区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工作,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工作计划、组织指挥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其他副职按照工作分工,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研究解决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明确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应急管理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做好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实现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

(8)明确村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村按照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协助镇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安全生产等工作,定期进行巡查检查,协助做好灾情报送等工作。

(9)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在镇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承担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等救援任务。

(10)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应急管理网格员要明确工作职责,第一时间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疏散逃生;承担网格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3、健全工作机制

(11)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值班员要保证通讯设备畅通、工作状态良好,遇有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本级领导和上级值班室,如事态紧急,也可越级上报至县应急管理部门,而后再向本级领导和乡镇政务值班室报告。

(12)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应急预案,村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处置方案。

4、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13)开展业务培训。组织辖区内管理人员、网格员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14)组织应急演练。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善工作,加强群众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三、组织领导

镇成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

2、提高工作标准。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夯实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3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创建活动的领导,镇政府决定成立镇创建安全生产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社区要把此次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工作纳入本村、本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按照全镇统一的工作部署,分步实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二、创建目标、要求

通过规范化建设,使我镇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落实,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规范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普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安全生产监管落到实处。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同时明确广大干部群众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做到不安全的事不做,不安全的车不乘,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工作不做,坚决抵制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

三、创建任务内容

(一)管理体系

建立联线成网、覆盖广泛、整体联动的“一组三网络”的管理体系:“一组”:即各村、社区行政第一负责人负责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落实,并组建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三网络”:即“纵向行政责任网络”,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横向部门联动网络”,由各涉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镇安监办的统一调度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群防群管网络”,在各村、社区确定安全生产协管员与联络员,发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切实做好我镇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和会议制度,各类安监人员责任制度。定期分析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形势,解决存在的安全生产主要问题,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

3、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和报告制度。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值班制度、总结与奖惩制度。

(三)隐患整治

严格按照上级隐患整治要求,总体安排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四)档案管理

1、各村、社区要建立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登记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表,并定期于每月26日前报送镇安监办。

2、各村、社区的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生产检查记录、隐患排查与整治登记薄、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要完整、详细,无损毁。

四、创建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

1、召开安全生产大会,宣布实施方案,宣布创建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责,宣布义务安全员,安排宣传内容,提出创建活动的要求、目标和任务。

2、通过各种舆论工具、黑板报以及资料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安全生产法规。

3、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学校、单位、村、企业的内容,引导其开展安全生产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4、制定安全生产文明示范村、安全文明学校、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安全生产示范单位的创建内容和标准。

(二)组织实施

1、各村、社区、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职责,实行安全生产分工负责制。

2、各村、各社区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专栏,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生产典型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定期组织业主和特种作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相关知识,提升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

4、落实道路交通义务员安全员、村委会义务安全员。各村、社区主任为该村、社区道路交通义务安全员。学校和规模企业各落实一名道路交通义务安全员和一名安全义务宣传员。

5、在学校、单位、企业和重点路段设立警示标牌和标语,重点对学校、加油站等设立重点警示牌和标语。

6、镇安监办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和义务安全员、车主和特种行业人员进行分批分期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7、坚持两个月、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8、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一堂课常识教育。

9、排查隐患,落实责任,对查出的各种安全隐患坚决整改。

10、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及时报告。

11、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五、检查总结

1、对安全生产文明示范村、安全文明学校、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安全生产示范单位进行检查。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4

为提升烟花爆竹产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江西省安监局”)从淘汰落后产能人手,开展“打非治违”活动,提高企业生产设施硬件水平,推广应用安全管理新方法,并加强创新运输流通管理,环环紧扣安全发展的思路,以实现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鼓励退出淘汰落后

针对江西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的状况,江西省安监局先后对烟花爆竹生产进行了两次大整顿,实现从家庭作坊到基地生产,再从基地生产到初步工厂化,使江西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从2万多家减少到2000多家。

自2008年起,江西省安监局部署开展烟花爆竹行业第三次整顿提升工作,并申请江西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转产为非高危行业的企业,且转产后新开设的企业证照齐全的企业,给予5万元资金补助。

为推动更多烟花爆竹产地的市、县(区)和乡镇整体退出烟花爆竹行业,江西省安监局对烟花爆竹企业分布密度较大的产地县(区)、乡镇,加大了整顿工作力度,争取大幅度减少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数量,控制单个产地乡镇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最多不超过100家。

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江西省安监局通过建立规模门槛退出机制来淘汰一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规定,凡年生产能力在300万元以下的爆竹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元以下的烟花生产企业和原材料生产企业(包括黑火药、烟火药等生产企业),制引机组数在16台以下的引线生产企业,一律列入淘汰范围。经过整合,江西省保留了150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其中包括100多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出口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打非治违”铲除根源

烟花爆竹的非法违法生产导致事故多发,因此江西省高度重视烟花爆竹的“打非治违”工作,制定了“三落实”的“打非”工作思路,即:落实属地政府责任,发挥县、乡两级政府的统领作用;落实属地部门责任,发挥公安主力军作用;落实属地基层责任,发挥村(居)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建立群众举报的激励机制,发挥全民参与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执法行动推动“打非治违”工作进行。

江西省宜春市主要经济支柱为烟花爆竹产业,然而非法违法的烟花爆竹生产带来了较多事故。因此,宜春市袁州区专门成立了烟花爆竹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由区长担任组长,两名副区长为副组长。为全区所有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将企业的生产状况进行全天候视频监管。摄制成像后,聘请专家根据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再根据论证情况,高标准地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对不具备安全条件且无改造升级余地的企业直接予以关闭。

同时,为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宜春市袁州区还实行“一对一”监管。每个花炮企业确定1名安全副厂长、1名专职安全管理员,每个企业有1名乡镇班子成员挂点监管,派驻1名驻厂安全员,每个村设立1名安全主任,共同加强安全管理,形成区、乡(镇)、村、企业四级监管体系。

针对袁州区安监局监管力量薄弱的情况,区政府破例给安监执法大队增编8名,充实执法检查人员。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增拨“打非治违”资金30万元,并从公安部门抽调干警成立联合执法大队,由袁州区公安分局的一名副局长兼任区安监局副局长,分管烟花爆竹联合执法工作。对烟花爆竹生产的重点乡镇慈化镇,还设立了安监联合执法中队,使“打非治违”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2012年,为进一步推动烟花爆竹“打非治违”工作,在国务院安委办的提议下,江西、湖南两省安委办组织建立了湘赣交界重点区域(湖南省浏阳市、醴陵市,江西省万载县、上栗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联动机制。跨区域、跨部门的“打非治违”联动机制能够发挥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信息共享、协同执法的优势,达到区域“联防、联查、联治、联通”的效果,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的重要举措。

通过联动机制,江西、湖南畅通两省交界地区“打非治违”信息沟通渠道,深挖并铲除非法生产经营运输行为存在的根源,及时解决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把“打非治违”工作引向深入,有效打击各类烟花爆竹非法违法行为,规范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秩序。

本质安全 有序推进

江西省安监局为提升烟花爆竹企业的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在硬件方面,要求企业做到“五定、四强、三防”(即:定员、定药量、定库房、定工作流程、定安全距离;砌围墙、路硬化、立防护、通水电;防火、防雷、防静电),加强企业事故防范的基础保障能力。在软件方面,自2011年开始全面推行两个管理法,即爆竹、烟花、烟火药3类生产企业“工序中转警示监管法”和“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法”。

“工序中转警示监管法”的核心理念是“少量、多次、勤运走”,突出“勤”字,强化中转定位(工艺流程)、中转库房特殊结构、中转警示、中转管理、中转监控、中转执法等环节管理。“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法”是将安全管理的各部分要求具体化,构建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大门警卫、大牌警示、大室警醒3方面。

大门警卫要做到“4个一”,即:一名门卫、一个厂牌、一扇大门、一间门卫室;大牌警示要做到“2个一”,即:一块平面布局图警示牌、一块九严禁六杜绝警示牌(内容见文后链接);大室警醒(每个企业都要有一栋办公楼,其中要有一间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室)要做到“13个一”,即:一部固定电话;一台电脑;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上墙);一整套日常安全管理台账(上桌);一名综合管理人员(上岗);一整套工库房钥匙;一整套企业和个人安全许可证件;一整套企业图纸;一整套企业全部人员花名册;一张当日安全生产总负责人、注册安全主任以及各车间负责人和全体作业人员上岗考勤登记表;一张本厂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示意图(上墙);一张乡镇分管乡镇长、乡镇安监办主任、驻厂安监员及其联系电话公示表(上墙);一整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规范的硬件要求及管理要求使企业的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有了提高,带动了企业产能的提升,经整顿后江西省上栗县、万载县两个烟花爆竹主要产区的产能可达到60亿~70亿,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运输流通 创新监管

烟花爆竹除生产环节危险性较高外,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江西省规定,运输烟火药和含药的烟花爆竹半成品,跨省运输黑火药、引火线,运输禁止生产的个人燃放的小礼花类、摩擦类、烟雾类和内筒型组合烟花等危险性大的产品,以及使用非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运输烟花爆竹等4种情况,公安部门一律不得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并且,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把控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的准入关,实行运输全过程监控。

江西省生产的烟花爆竹有一部分是对外出口的,这就需要通过公路运输到港口。烟花出口口岸主要是上海和广州,船期预定后,要经过近千公里的公路运输,装载烟花的货柜车才能抵达口岸,货柜车一到口岸就要立即装船,多停留一天要罚款800元。如何破解烟花安全运输的难题曾让江西省大费脑筋。近些年,江西省对出口烟花的运输创新采取“就地监装,产地封柜,口岸直通”的监管模式,即:烟花成品生产完成后,在江西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合格后直接装入集装箱内,再经过公路运送至口岸。

这样一来,产地烟花的安全装卸就显得非常重要。江西省专门在上栗县城东2km的鸡冠山乡,建成占地约28万m2的江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集中进行出口烟花的“就地监装,产地封柜”。物流中心包括9个成品仓库、集装箱装卸平台、安全消防设施等,并安装可以覆盖整个物流中心的监控设备,以保证烟花安全装入集装箱。已安装GPS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再将这些集装箱运送至口岸,江西省的监控中心可全程监控这些车辆是否按照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的要求安全运输,若有违规违章在前一路口就会被拦截。这一模式避免了烟花集装箱在口岸的开箱查验,使集装箱在港口的滞留时间减少2~3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带动了产业发展,更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烟花爆竹是江西省的特色产业,为促进其安全发展,江西省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全面改善规范江西省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和一线安全监管,推进烟花爆竹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和集约化建设;深化烟花爆竹“三打击”,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打击“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改变工库房用途违规组织生产)、打击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的专项治理。争取到“十二五”末期,江西省60%以上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80%以上的经营企业达到二级以上安全标准化水平。

链接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九个严禁”

1 严禁擅自增、改、扩建工、库房和擅自租赁、出借、转让、买卖厂房。

2 严禁改变许可范围生产和改变工、库房用途。

3 严禁一厂多户各自组织生产或者将带药物品发放给家庭和个人、本企业外的单位加工和储存。

4 严禁违规使用氯酸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生产。

5 严禁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不允许超人员、超药量、超能力、超时段生产和超量储存。

6 严禁未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证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上岗。

7 禁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和车间安管员上班时脱岗。

8 严禁雇佣童工,酒后和其他身体、精神处于非正常状态的人员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不允许上岗。

9 严禁事故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到位而组织生产。

烟花爆竹企业厂区安全管理“六个杜绝”

1 杜绝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及其他非生产人员进入厂区。

2 杜绝穿拖鞋、硬底鞋、高跟鞋和带铁皮、铁钉的鞋进入生产区。

3 杜绝携带火源、火种进入生产区,无防火装置的机动车辆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4 杜绝在非指定地点试验、试放、检验产品和摊、晒、堆放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及药物。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5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大型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

(三)完善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央企业要加强与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预警信息。

三、推进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四)编制完善企业预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以编制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重点,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方面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差企业、产生或经营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和改革重组改制企业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规范、装备先进适用、信息畅通、处置能力强的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承担起一定区域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地方的沟通,做好救援基地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全国救援基地信息沟通渠道。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救援基地在区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九)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各企业要组织力量,重点针对企业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等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改革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溢流、井喷、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有关单位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相关政策措施

(十一)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安全生产联动机制范文6

根据文件精神,我项目部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精心组织、全面部署、认真落实、注重实效,传达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各班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强化了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了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了安全生产的质量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有效的控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取得了显着成效,保证了安全生产。现将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我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我项目部调整了安全生产组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在抓好职工培训、安全管理的同时,重视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保卫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做到层层抓落实,人人讲安全,保安全。对项目的重点部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和自查,做到查制度落实、措施的得力、排查隐患,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面安全意识,引导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营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氛围。

二、制订方案,周密安排。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传达贯彻通知精神,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提出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并进行了认真答题考试,通过学习真正起到了使全体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加大投入,确保安全。

安全活动月期间,项目部制作横幅2个、标识报牌50个,购买警戒带100卷,锥筒50个,全部用于安全生产,加大了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激发职工自觉参与安全活动月的激情,使安全生产真正进入每个职工心中。

四、隐患整改,注重效果。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项目部领导小组对本项目范围内的重点及要害部位进行了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防自然灾害事故等检查,共检查出安全隐患15处全部整改落实,并通过复查验收,整改合格率达到100%,有力的保证了施工生产的安全及稳定。

五、应急演练,持续改进。

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从而完善了预案体系,提高了预案的严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化了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增加了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六、存在问题,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