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应用数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应用数学论文范文1
1.1教学方法单一,轻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少于启发,疏于引导,“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占着主导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体现出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
1.2教学内容单调,与经济理论教学脱节
目前,大多数经济应用数学教材,其数学学科性太强,没能联系其经济现象和经济背景,诸如利率、股票、债券、承包、投标、风险预测与控制、最优化思想等能着重突出经济应用特色的教学内容未能融入到教材中去,导致缺乏数学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不利于经济应用数学课程与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协调与整合.
2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依据
经济应用数学能激发人的创造本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归纳、演绎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经济应用数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并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又可以引导人们以理性的精神来对待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频率的大大提高,当前,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已由理论型向实用型快速地转化,实用型的内涵也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目前,经济学理论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朝向用数学来表达经济内容的方向发展着.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还是某个家庭的投资理财,都需要借助于经济应用数学这一工具,这就要求经济应用数学教育改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于时展的需要.确定经济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数学学科和经济学科对数学的要求以及发展的趋势,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中的相关内容有效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3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在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体现出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方向、需求、服务”等问题.
3.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长久以来,在《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基本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普遍现象,以知识为主的传统讲授占据着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力的培养.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教”与“学”两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目标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枯燥的表达方式,而主要以操作性的方式来表达,使之满足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3.2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学生思维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才可以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只有充分结合知识特点的自身优势,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2.1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开展阶梯式教学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光是死记硬背,没有自主的理解和领悟.要解决这一问题,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要重视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分散难点进行阶梯式教学,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变“死记”为“活学”.
3.2.2提高自主学习层次,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几何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节省了教师“讲”和“写”的时间,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这更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2.3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实施讨论式教学
经济应用数学课堂常常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改变这种“教”与“学”脱节的现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讨论式”教学,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讨论探究、分析评论和择善而从的能力.
3.3改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经济应用数学论文范文2
纳什还是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博弈论”大师、著名数学家。2015年3月25日纳什因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与数学家路易斯・尼伦伯格一同获得2015年度阿贝尔奖(也有人把它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然而,就在领奖之后不到2个月,纳什和妻子因为车祸双双离世。
相关链接:
“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争
菲尔兹奖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1936年设立,一般4年颁发一次。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菲尔兹奖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且奖金额仅有1500美元。2001年,为纪念挪威最著名的数学家阿贝尔诞辰200周年,挪威政府宣布设立“阿贝尔奖”。“阿贝尔奖”尽管历史较短,但由于奖金额(约100万美元)巨大可以与诺贝尔奖相媲美,且每年颁发一次,获奖者不设年龄限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承认,目前已被公认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早慧的天才少年
约翰・纳什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弈理论,同时,在代数簇理论、黎曼几何、抛物和椭圆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纳什写的论文不多,仅仅几篇便足够引起学界瞩目。
1928年6月13日,约翰・纳什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电力公司的工程师,母亲同样受过良好教育,做过教师。纳什的才华在小学四年级就显露出来,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只有B-。纳什的老师告诉他的母亲,说他不怎么懂得做功课,但母亲很清楚孩子已经学会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到了高中阶段,当老师好不容易才做出一个冗长的证明,纳什却只用两三步就能解决问题。
高中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之后又进入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美国几所顶尖高校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数学系主任列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由于优厚的奖学金以及离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来到爱因斯坦当时生活的地方。在此,纳什显露出对拓扑学、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浓厚兴趣。
孤独天才造就神奇的“纳什均衡”
1950年,纳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主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当年11月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这篇论文所探讨的问题后来也被称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首先是指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
“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活中,常见的“价格战博弈”“污染博弈”“易自由与壁垒”这3种现象可以用来直观地理解“纳什均衡”。
纳什是一个天才数学家,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48年,纳什来到普林斯顿大学,那一年他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云集。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等人全都在这里。
其实,博弈论的主体架构是由冯・诺依曼创立的。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鲍罗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广阔的经济学领域。
1944年,冯・诺依曼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其中,合作型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巅峰期。然而,其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这表现在它过于抽象、应用范围极有限。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它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应运而生了,它标志着博弈论的新时代的到来!
纳什当时研究的博弈论,正是一门以各种博弈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数学分支。1950年后,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骨子里挑战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走向学术巅峰却堕入生命谷底
当我们回首纳什的年轻时代,仍然会被其天才的智慧和传奇的经历而吸引。1945年,纳什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他的数学天才在这里得到了公认,教授们称他为“年轻的高斯”。1948年,在普林斯顿热情地召唤下,纳什来到了这里并很快表现出他的机敏和才能。不久,他就发明了一种在洗手间里六角形瓷砖上打记号玩的游戏,并一时风靡。1950年6月13日,是纳什22岁生日,也恰好是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日子。1950年11月,纳什的博士,这背后纳什的师兄戴维・盖尔功不可没。就在遭到冯・诺依曼“贬低”几天之后,纳什遇到盖尔,并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盖尔听得很认真,意识到纳什的思路比冯・诺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论更能反映现实的情况,而对其严密优美的数学证明极为赞叹。盖尔建议他马上整理出来发表,以免被别人捷足先登。纳什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竞争的险恶,从未想过要这么做。结果还是盖尔充当了他的“经纪人”,代为起草致科学院的短信,系主任列夫谢茨则亲自将文稿递交给科学院。
1957年,纳什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表现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然而,纳什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虽然事业爱情双双得意,但纳什还是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且被称为“孤独的天才”。
30岁时,纳什突然出现了许多古怪的举动: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最终,他因为幻听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后来是接二连三的诊治与复发。1962年,当他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菲尔兹奖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况却使他与奖项失之交臂。
正当纳什处于梦境一般的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等各领域中。同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中的常见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电视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这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从未停止思考的数学大师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松自己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其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纽曼曾对纳什有过这样的评价:“其他人通常会在山上寻找攀登顶峰的道路。纳什干脆爬上另外一座山,再反过来从那个遥远的山峰用探照灯照射这座山。”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亦称为“占卜算术”)的论题。他被称为“幽灵”,人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经济应用数学论文范文3
1.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
2.《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3.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4.金融数学概述及其展望
5.高等学校金融数学实验中心建设研究
6.关于金融数学教学的思考
7.MATLAB引入金融数学教学初探
8.金融数学的现状与发展
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10.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1.地方高师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12.“金融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3.金融数学方向建设的几点建议
14.金融数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15.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16.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的一些体会
17.金融数学概述
18.金融数学的教学与研究
19.金融数学介绍
20.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金融数学
22.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23.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
24.金融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5.从Altman的Z评分模型看金融数学的哲学性
26.金融数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
27.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
28.金融数学专业“概率论”课程教学例题选题研究
29.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教学改革的探索
30.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31.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32.金融数学本科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33.金融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34.金融数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36.金融数学介绍
37.数学知识在若干金融问题中的应用
38.地方高师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39.金融危机与金融数学
40.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兼论金融数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41.金融数学研究前景展望
42.对“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3.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探究——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44.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数学类课程设置与教学
45.金融数学概述
46.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其在证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47.对金融数学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
48.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9.金融数学中两个基于高等数学的证明
50.金融数学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51.金融数学对世界的推动作用
52.金融数学教学初探
53.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4.金融数学教学探讨与实践
55.金融数学专业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安排
56.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金融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58.“第六届全国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59.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
60.关于金融数学深入认识的几点思考
61.浅析反证法思想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2.金融数学培养方向实验项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63.探讨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推动
64.金融数学及金融工程学──公司理财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
65.20世纪金融数学的若干进展及前瞻
66.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7.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建设教学改革探索——浅谈在高校数学系开设金融数学本科专业
68.浅论金融数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69.谈如何运用金融数学技巧进行期权定价
70.我国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前景
71.金融数学中的欧式期权定价方法
72.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73.论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推动
74.高校金融数学专业金融交易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究
75.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金融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76.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形势下的本科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77.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
78.概率论和金融学的结合——金融数学的现展综述
79.如何运用金融数学技巧进行期权定价
80.针对金融数学专业进行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81.金融数学模型
82.金融数学教育与实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83.复合型人才培养融入金融数学本科教学
84.刍议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85.高校数学系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86.“3+1”培养模式下《金融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87.金融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88.《金融数学》教学改革初探——“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89.比较教学法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0.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新探
91.构建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模型
92.复制资产策略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3.应重视金融数学在外汇收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94.普通高等院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再分流培养
95.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
96.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97.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98.金融数学发展综述
99.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
100.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101.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102.地方本科院校新办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103.《金融数学》课程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作用
104.金融数学专业实变函数教学方法探析
105.在《金融数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06.以就业为导向的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
107.计算机技术在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08.地方高校金融数学专业最优化方法双语教学初探
109.浅谈数学在金融中的应用
110.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111.我国金融数学教学工作改进分析
112.金融数学模型发展的思考
113.西部地区金融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14.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115.改革金融数学基础课程解析几何考试模式培养实践能力
116.关于金融数学专业教育模式的相关思考
117.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的教学改革
118.金融数学模型概述
119.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20.金融数学专业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探讨
121.金融数学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122.金融数学引论研究性教学探讨
123.彭实戈:中国金融数学奠基人
124.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培养研究
125.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126.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