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扶贫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扶贫计划

教育扶贫计划范文1

一、总体要求

全面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在突出精准、稳定脱贫、真抓实干上聚焦发力,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明确帮扶对象,完善帮扶措施,推动村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根据乡政府、村、教育局关于脱贫工作联席会议安排,确保在巩固2019年脱贫成果的基础上,2020年教育局帮扶贫困户20户36人,实行全覆盖帮扶,确保完成年度脱贫工作任务。

三、帮扶计划

(一)明确任务,落实帮扶责任人。根据乡、村有关会议安排,现已确定村贫困户20户36人为教育局帮扶对象。区教育局结合“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行动,对20户贫困户确定具体帮扶责任人。

(二)制定措施,确保完成帮扶任务。根据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积极与乡、村联系对接,制定既能实现脱贫,又符合贫困户实际的脱贫措施。对一般脱贫户,重点以产业扶贫为主,在种植、养殖业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五保、低保脱贫户,重点以落实政府各项兜底保障政策为主,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三)定期走访,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帮扶责任人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定期走访制度,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做好“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工作的同时,加强与乡、村、贫困户的联系沟通,用真心扶贫,以实举脱贫,确保完成年度脱贫工作任务。

(四)牵头做好“多企帮多村”社会帮扶工作。

(五)牵头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促脱贫攻坚”工作。

四、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计划范文2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旅游纪念品;设计

随着近几年生态旅游的流行,各地方、各政府开始积极挖掘一批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黄河三角洲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供旅游商品开发的素材众多,然而旅游商品开发却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如此境遇,滨州市在旅游发展上也经历着。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地方特色不突出、个性不明显;第二,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地域风土人情脱节严重;第三,旅游商品质量差。在旅游纪念品的内容题材、色彩与造型设计和材质与工艺上都忽视了设计,不具有欣p、纪念、珍藏或馈送价值的商品不能引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此,滨州市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因素。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第一,在旅游纪念品开发阶段对地域文化挖掘不够;第二,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阶段对地域文化符号运用不到位。旅游商品的深层次是对文化的提炼,只有承载文化的商品才更具有吸引力,也只有承载文化的纪念品才能成为滨州城市的旅游名片。

为了打破这一尴尬境遇,将滨州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势在必行。将滨州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意义在于: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体验与自身生活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是旅游最直接的目的,且这种反差越大,越能够吸引旅游者眼球。以上分析同样适用于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反差越大,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将特色文化符号融入旅游品牌推广中,增强其竞争力,才能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地域文化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突出地域特色,才能改变滨州旅游商品市场不景气的局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想改变旅游购物滞后于旅游业发展这一短板,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要鼓励设计师大力挖掘地域文化,提炼地域文化元素,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研发过程。承载地域文化元素的旅游商品不仅是一件有生命力的设计产品,更是一张宣传城市发展的活名片。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黄河三角洲文化底蕴厚重。黄河三角洲地域远离历朝文化中心,这让地方特色文化有了发展的机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中,又有新的文化因子融入黄河三角洲地域,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构筑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格局。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承载着黄河三角洲地域文化特性,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滨州民俗文化符号有:

1 剪纸艺术

滨州剪纸艺术根植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在本土文化的发展基础上融入移民的审美理想和意念,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剪纸的题材多以描绘当地民俗生活为主,内容多样,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就是地方圣贤被尊崇为“神符”来剪刻。例如,孙武是中国古代的兵圣,齐国乐安人(今滨州惠民),著有《孙子兵法》,是兵学圣典。在旧时,黄河三角洲民间信奉的武财神是关公。如今,以孙武为武财神原型的剪纸艺术随处可见。此外,滨州剪纸在用色上喜于高饱和度色,常以奔放、主观、夸张、稚拙等手法演绎着当地人的民俗文化。

2 河南张泥塑

滨州市惠民县每年二月二的火把李庙会上,河南张泥塑制作与销售盛行一时。河南张泥塑采以红粘泥为原材料,经26道工序加工制成。河南张题材多样,泥塑娃娃最为常见,当地人把他当作吉祥物的象征。当地二月二赶庙会,有“栓娃娃”祈福、纳样、求子的文化习俗,他们“栓”的就是河南张村泥娃娃。河南张泥塑在用色上惯用对比强烈、明艳、绚丽的色彩,与当地人爽朗性格、热情好客相得益彰。

3 博兴草柳编艺术

滨州市博兴县草、苇、柳编工艺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展馆外墙的材料便选择了博兴县的草柳编,这让博兴县的草柳编艺术一下子传播开来。柳编技艺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术,早期的草柳编制品利用当地韧性较强的柳绿为材料,经过选料、上色、浸泡、编织、熏蒸、晾晒、刷漆等七道工序完成。经过近几百年的发展,柳编技艺在生存空间、技艺特征、衍生谱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博兴柳编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与革新,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4 博兴布老虎

博兴布老虎因造型憨态可掬且神情聪慧,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在材料上多采用民间常见的棉布、丝绸进行缝制。大大的虎头以及五官透露着天真与稚气,深受人们的喜爱。

5 无棣海瓷艺术

无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体验。海洋贝瓷借着地理优势,以贝壳为材料进行加工。在海瓷的基础上,无棣又有了一种文化上的创新,那就是海瓷艺术。海洋艺术品利用海洋“七彩釉”在胎质素净的贝瓷上进行艺术创作,将绘画艺术和陶瓷有了一个完美结合,常被当地人用来赠送亲朋挚友。

除了以上文化符号以外,滨州地域还有很多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比如地方戏曲:吕剧;民间传统舞蹈:鼓子秧歌;民间曲艺大会:胡集书会;历史文化:孙子兵法;人文景观:四环五海、36桥等。随着历史的进程,一部分地域文化资源被埋没,一部分地域文化资源因不适应大生产而被抛弃,如何将民俗文化符号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对滨州地域的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品牌策略推广。对没有品牌化的传统手工艺品创建品牌,加大品牌推广,提升核心竞争力。从造型设计、色彩设计等视觉元素上,从材料与工艺的选择上,保留地方传统特色以外,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打造既有传统元素又与时俱进的旅游纪念品。同时,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好的包装设计有助于提升纪念品的审美价值,获得旅游者的心理认同,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将体验式旅游纪念品作为推销旅游商品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民俗旅游区开设民俗手工艺体验馆,让游客跟着老艺人们体验工艺品制作的过程,这种体验方式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教育扶贫计划范文3

――王嘉毅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创新举措,聚焦发力,在“求精准”上下功夫,在“拔穷根”上做文章,组织实施“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扩资源,着力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制定《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计划》,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乡镇幼儿园1616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2015年建成行政村幼儿园939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较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努力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促均衡,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制定《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计划》,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严格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引入“第三方”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实施进度。2014~2015年共落实资金103.17亿元,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8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的79.37%和在校生数的69.33%,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制定《甘肃省实施意见》,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对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倾斜支持,确保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推进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在贫困地区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930个教学点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

――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制定《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计划》,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依托高校建立5个精准扶贫智库,依托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2015年招收贫困县“两后生”6万余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劳务品牌输出,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为贫困县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每月发放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精准招录补充贫困地区师资,2015年全省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781人,其中乡村教师7461人。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实施“三计划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网络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乡村教师占85%。

――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制定《精准扶贫民族地区教育专项计划》,优先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支持甘南州、临夏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制订民族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藏区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安排资金16.47亿元。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近五年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生均每年提高到2168元,甘南等12个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

――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制定《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计划》,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所有中职学生免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就读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学年5000元标准免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年落实各类学生资助经费17.47亿元,近100万名贫困生受益;发放助学贷款12.22亿元,21万余名贫困生受益。2016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免除全省在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

――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制定《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增加面向贫困地区的高考招生计划。2015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实施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2015年,各类扶贫专项共录取贫困地区学生2.23万人,扩大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教育扶贫计划范文4

这17个扶贫专项计划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科技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生态建设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扶贫。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四川今年计划投资697亿多元,其中交通达568亿多元,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9932公里,力争完成2035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同时,计划完成13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农村廉租房4.2万户,建设扶贫新村2700个。

在产业上,四川“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今年将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50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200万亩,出栏肉牛羊及特色小家禽2.27亿头(只),“一村一品”布局基本形成。旅游扶贫领域,力争年底建成3~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0~50个示范村,培育首批20个贫困县旅游商品品牌。此外,在贫困地区新建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6个、乡镇电商配送服务站点100个、村级农村电商终端服务站点500个。

教育和就业创业也是扶持重点。今年四川将帮助8万名左右贫困地区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确保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顺利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四大片区”贫困家庭劳动者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同时将贫困户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享受优惠担保和贴息政策。

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方面,四川今年将实施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按3500元/人给予补助等“八免五补助”。对贫困人口中的农村低保对象,按其年收入与国定扶贫标准的差额增发特殊生活补贴,今年增发差额的50%。

教育扶贫计划范文5

12月25日一大早,迎着零下18摄氏度的刺骨寒风,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纪工委书记郝利生一行来到子洲县三川口镇阳湾村,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并向26户贫困群众送去慰问品和新年祝福。

子洲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定贫困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教育厅从2012年起对口扶贫子洲县,为期三年。2012年6月28日,省教育厅扶贫团在子洲县召开“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联席会议,要求有关单位结合联系扶贫点的特色优势,发挥高校特点,积极探索资金、项目、智力、教育、科技、文化、结对帮扶学生等多种扶贫方式,把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任务落到实处。

阳湾村地处子洲县城西北,共128户516人。村中的三川口九年制学校现有312名在校学生。省教育厅扶贫团多次就这所学校的校舍改造、校园绿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协调为这所学校筹措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厅机关财务处党支部结合“三问三解”活动,在2012年“双节”前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自发交纳特殊党费近2000元,资助阳湾村2012级7名大学新生,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帮扶联系制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成长、学业及生活上开展多方面的帮扶活动。

踏着积雪,省教育厅扶贫团一行走进三川口九年制学校,认真听取了该校负责人的汇报,询问了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帮扶资金落实情况,查看了校舍和正在施工的食堂等生活设施。扶贫团要求子洲县教育行政部门牢固树立教育扶贫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抓好各个阶段的教育,抓好素质教育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把子洲教育工作提升一个层次。看到三川口镇中心幼儿园活动场所中的两个电线杆还没有挪走,郝利生立即同县委书记雒凤翔商议,要求尽快挪开,消除安全隐患。扶贫团还看望了阳湾村96岁的孤寡老人徐天兰和87岁的病残老人郭俊莲,并委托阳湾村党支部向26户贫困家庭42位贫困农民转送了米、面、油和棉被。

为切实推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任务的通知》(陕教机[2012]1号)、《转发关于落实省级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陕教机[2012]2号)和《关于进一步推动省教育厅帮扶团“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通知》(陕教机办[2012]2号),各帮扶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和措施,按计划按步骤主动开展扶贫工作。

省考试管理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建立了帮扶制度机制,加强与帮扶对象淮宁湾乡郑家硷村的沟通联系,实地走访考察帮扶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研究确定帮扶项目,每年投入5万元以捆绑方式扶持郑家硷村重点项目建设,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西安外事学院帮扶小组定期深入对口帮扶高焉村实地考察,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根据村子实际情况和群众实际困难,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安排当地富余劳力9人在学校就业,减免在校就读的子洲籍贫困学生学费合计20万元,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校还和高焉村签订农产品供货协议,优先购买该村的各种农副产品。

西安欧亚学院包村扶贫领导深入扶贫点,与村干部座谈,了解扶贫资金落实情况,商讨扶贫工作方案,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青年到学院就业,给子洲县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并且购买了米面油等慰问品送至贫困户家中。

西京学院成立责任明确、分工清晰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对口谷卜峪村资助工作,投入帮扶资金5万元, 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并安排富余劳力转移就业,对当地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为子洲县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推荐优先就业,为帮扶点困难群众提供多方面脱贫致富的信息。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子洲县艾家河村进行走访慰问,看望困难家庭和困难户,为他们带去各种慰问品,实地考察调研,与南沟岔乡书记、乡长以及该村村委工作人员促膝谈心,了解资助项目和资助工程的进展情况,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发挥学院优势给予人员和技术培训,并对子洲县苗家坪镇在学院上学的学生减免学杂费。

西安翻译学院扶贫工作小组针对瓜则湾乡草湾村实际困难,制订了详细的扶贫工作计划细则,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安排学校食堂购买该村农副产品并为其寻找各种销售渠道,安排村上富余劳动力到校就业,解决了贫困户实际生产生活困难,为在校的该县学生减免学杂费用,动员毕业学生去当地中小学任教,缓解当地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

西安培华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帮点扶贫工作力度,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扎实认真的做好各项帮扶工作,采取了多种帮扶手段和形式,切实加强帮扶效果。学校每年投入5万元,用于扶持现代绿色农业、现代化羊场和生态化黑毛猪场等扶贫项目。

榆林供电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帮扶对象王家园则村考察调研,研究确定帮扶规划,每年投入9万元,用于为农户购买猪苗、羊羔和建设蔬菜基地、进行道路建设、资助该村贫困大学生,逐步改善帮扶村交通状况,解决村民吃菜难问题,提高村民收入。

教育扶贫计划范文6

脱贫攻坚的一线最能考察识别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对脱贫攻坚各项情况“了若指掌”,才能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今天,小微君就为大家整理了23个脱贫攻坚常识,赶快来学习。

1.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2.“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3.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是什么?

答:“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4.“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5.在贵州调研时提出的“四大切实”是什么?

答: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6.提出对各类困难群众的“三个格外”是什么?

答: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7.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哪四个问题?

答: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8.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是如何规定的?

答: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

9.《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退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

精准帮扶。考核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M意度。

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

10.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1.精准脱贫“十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具体是指村级道路畅通工作、饮水安全工作、危房改造工作、特色产业增收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教育扶贫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文化扶贫工作、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电力保障工作。

12.“六个精准”是哪六个?

答:一是扶贫对象精准;

二是扶贫目标精准;

三是扶贫内容精准;

四是扶贫方法精准;

五是扶贫考评精准;

六是扶贫保障精准。

13.“十大要件”是哪十件?

答:一是领导精力要集中到扶贫攻坚上;

二是财力支出要使用到扶贫攻坚上;

三是项目布局要倾斜在扶贫攻坚上;

四是基础设施要优先在扶贫攻坚上;

五是工作作风要展现在扶贫攻坚上;

六是排忧解难要着力在扶贫攻坚上;

七是改革举措要结合在扶贫攻坚上;

八是力量组织要集合到扶贫攻坚上;

九是用人导向要体现在扶贫攻坚上;

十是工作落实要显示到扶贫攻坚上。

14.双联行动“六大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宣传政策;

二是反映民意;

三是促进发展;

四是疏导情绪;

五是强基固本;

六是推广典型。

15.“1236”是什么?

答:“1”就是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

“2”就是做到不愁吃、不愁穿;

“3”就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

“6”就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

16.“五到村”是什么?

答:一是目标任务到村;

二是规划计划到村;

三是项目资金到村;

四是帮扶责任到村;

五是监测管理到村。

17.“六到户”是什么?

答:一是结对帮扶到户;

二是脱贫计划到户;

三是项目安排到户;

四是产业培育到户;

五是跟踪监测到户;

六是效益落实到户。

18.“七到人”是什么?

答:一是“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

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落实到人;

四是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大病救助等政策落实到人;五是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到人;

六是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

七是创业型、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措施落实到人。

19.贫困村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答:一是有主导产业;

二是有专业合作社;

三是有教学点和卫生室;

四是有敬老院和幼儿园;

五是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

六是有金融网点覆盖;

七是有综合商业服务;

八是有良好的村容村貌。

20.贫困户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答:一是有安全住房;

二是有安全饮水;

三是有基本农田;

四是有增收产业;

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

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

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

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21.“两个见面”“五个知道”是指什么?

答:“两个见面”即:双联扶贫工作队要与村干部见面,与帮扶户见面。

“五个知道”即:要让双联扶贫工作队员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让村干部知道双联单位是哪个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是谁;让联系户知道联系自己的干部是谁;让贫困户知道帮扶的措施是什么;让全村群众知道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的规划。

22.什么是建档立卡“五清”?

答:一是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二是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三是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四是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五是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3.脱贫攻坚验收“双六”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