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根据市教育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了贫困家庭在校生扶贫资金准确、政府资金减免到位,受到贫困户、在校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2018年,我校对照省市扶贫办、镇政府、村委会辖区贫困户及在校生建档立卡信息,核准扶贫名单,现将本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 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李强校长为组长,侯健主任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教师包联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实行“一 对一”信息核查和帮扶。
二、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 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同时, 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计划、 扶贫工作包联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专题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建立完善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纵深开展。期间,先后制定完善了《教育精准扶贫走访制度》、《教育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等长效机制。
三、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对我校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摸准摸实上报中心校; 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三是及时准确上报贫困学生在校收到的资金救助等发放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及时核审。为掌握较为全面、准确的帮扶对象情况信息,我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与学校所辖地区的村干部紧密配合,虚心听取村干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拉近距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每一位帮扶对象的情况制作了联系表,在联系表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
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重点开展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扶贫。
1 、学校提供专项资金,开展经济帮扶,送温暖、送爱心。每学期拿出经费的3% 用于购买学习用品,资助贫困生。
2 、发挥学校专长,开展智力帮扶。学校在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后,组织其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召开了帮扶会议,掌握其在校的学习情况,结合其家庭情况和教师的建议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让其在校期间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成。在本年度期末质量检测中,这些学生在学习及心理上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有自信。
3 、开展心理教育帮扶。 由于帮扶家庭中较多学生为留守学生,学校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与之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适时调整与疏导。
五、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决完成上级的任务。
1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做好辖区范围内学生的入学工作,加强学籍管理,确保适龄学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 、建立了“防辍控辍”管理制度,学校与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
3 、密切注意学生辍学苗头,及时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辍学。
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2
×义务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援助农村薄弱学校、救助贫困学生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教育三方面的作用,广泛动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援助农村义务教育的热潮。下面,就如何做好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多方支援,整体推进,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呈现喜人局面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薄弱校的改造和贫困生救助工作,采取了超常措施,给予了政策上的较大倾斜,建立了“优先改造、部门包保、扶贫助学”等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改造了一大批薄弱学校。全县新建校舍万平方米,改造教学危房平方米万平方米,装备教学微机总量近台,可以说,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年初以来,市政府组织××警备区等家驻长部队、市妇联等个市直机关及宽城区所中小学,与我县的所农村中小学实行了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现已援助校舍改建维修资金、微机、图书、办公及学生桌椅等物品价值达万元,预计近期还将有大量的资金和物品送至受援助学校,整个援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我县信用联社主任张树同志率领单位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到扶贫助学活动中来。他们几次深入哈拉海程家窝堡小学实地考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装备状况,并于月日举行了隆重的现场捐赠仪式,捐赠资金及物品总价值达万元。其中县信用联社万元,为学校维修校舍、更新办公桌椅、添置微机等。联社职工个人捐款万元,资助了名贫困生和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同时,县信用联社将程家窝堡小学做为党建活动和团员活动基地,以此为载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养信合职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这为我县自己的扶贫助学活动开了个好头,堪称表率。
×办教育是得民心、顺民意的,老百姓是拥护的、支持的。去年的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第二名都花落××,今年又有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分,在××地区名列前茅。我们××教育在省内外的名望与日俱增。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正是我们县委、县政府、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驻农单位、上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政干部、广大人民群众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慷慨解囊,捐资助学。
×二、广泛发动,形成共识,充分认识援助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
×××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仍十分有限。在全县所中小学中,有所遍布全县乡村,占全县学校总数的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村小和初中分校条件还很差,办学还很困难;在全县近万中小学生,有的学生就读在乡村学校,有万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还比较困难,许多贫困学生仍徘徊在失学的边缘。因此,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倍关注农村薄弱校的发展,加倍关注农村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伸出友爱之手,给每一所学校创造一个均衡的发展条件,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平等的就学条件,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第一要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方正简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始终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倾力关心和扶助这些薄弱学校和贫困学生,向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全社会的一片爱心。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佳选择。方正简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贫济困、团结友爱”,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讲“以德治国”,我理解,这个“德”字既是一个心灵尺度,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富有爱心,乐于助人,把积德行善作为我们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有些同志认为经费紧张,捐款频繁,存在着一定畏难情绪。这种思想是和我们的传统美德相背离的。困难是存在的,但面对那些因贫而辍学、因贫而无法升学的孩子,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怎么能无动于衷,毫无恻隐之心呢。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个个伸出援助之手,就会使那些孩子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正简体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个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教育涉及面广,二是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三是教育界供给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的机关干部、单位职工和个体业户,虽然生活也不算富裕,但是与那些弱势群众相比,条件要好得多。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少抽几包烟,少喝几顿酒,把节省下来的钱汇集起来,捐献出来,对那些贫困户、受灾户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方正简体县域经济发展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这些贫困孩子如果获得援助,他们将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县域方正简体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如果我们让这些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流他们一无知识,二无技术,很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势必会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必须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发,本着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态度,切实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全力开展好这次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方正简体
×二、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积极稳妥地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
×规范管理是扶贫助学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科学管理是扶贫助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社会监督是扶贫助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不断完善扶贫助学的管理机制,建立“领导包保、部门对接、资金援助”的援助农村义务教育的工作格局,把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版权所有
×、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包保贫困生制度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中,要集中精力、热心参与、走在前面、当好表率。副县级以上领导分片包乡镇,要经常深入到乡镇所辖的薄弱学校,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及时协调督促部门、单位落实包保薄弱校任务,在短期内,迅速改变薄弱校的落后面貌。副乡(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每人要包保一名贫困学生。包保期限为自包保之日起至贫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止,每学期包保金额不低于元。包保期间,我希望各位领导要在包保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热情,密切关注包保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全程支持包保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
×、建立部门、单位对接援助农村薄弱学校制度
×全县个机关、家民营企业分别包保所农村中小学校。支援与受援单位已经结成了对子、签订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校舍陈旧、装备不足、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双方要在实地考察、调研、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援建计划,认真付诸实施。各援助单位要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把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当做本部门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各受援单位必须要把援助的资金和物品真正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版权所有
×、建立县城学校援助农村学校制度
×县城中小学校和农村学校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援助协议,建立“手拉手”校际互动协作关系。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农村学校支援的同时,在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援助。援助可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教学研讨、送课下乡、师徒结对等。
×、建立救助贫困生专项资金制度
×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所困,徘徊在失学边缘。学习、生活条件仍十分艰苦,杂费、书本费已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经常性地救助贫困生制度,每年通过社会捐资、政府筹集、省市救助贫困生专项资金、学校减免杂费等渠道筹措资金,对县内所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各种灾害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残疾、军烈属子女;孤儿;义务教育段担负不起杂费及书费的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要严格履行个人申请、街道、村委会(居委会)推荐、学校走访调查、师生评议、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核、张榜公示、县教育局审批等程序,分别按初困生每学年元,小学特困生每学年元,初中贫困生每学年元,小学贫困生每学年元的标准,在开学前一周,用于抵减贫困学生的书本费、杂费、伙食费等必需的学习生活费用开支。受资助的特困生、贫困生要向所在学校递交保证书,并由监护人、推荐人在保证书上签字,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
使贫困生学习和生活得到保障,使他们学习安心,生活舒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关怀,感受到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圆学童求学梦,育自强有为人”,是我们对所有贫困学生的希望,也正是我们开展援贫助学工作的宗旨所在。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加大力度,高度重视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广泛发动和鼓励各行业和公民捐资助学,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就学工作。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扶贫助学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和县属各部门、企业单位的工作计划中,调动全县各方面的力量,使扶贫助学工作规范化、长期化、社会化,确保我县的薄弱学校迅速发生变化,确保生活在××县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能够与其他同龄人一样享受到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
×、加强宣传,迅速掀起扶贫助学新。让每一位适龄儿童有书读、有学上、能成才是政府及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及有识之士投入到扶贫助学事业中来,把扶贫当作一项崇高的社会公德事业,使扶贫助学工作成为凝聚××人心、反映××诚信意识的民心工程。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要成立县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丙恩县长和我担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机关党工委、县教育局、县计划经济局、县招商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
×县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查部门和单位包保薄弱校情况;督查副乡级以上领导干部援助贫困生情况;督查县城学校援助农村学校情况;督查各级各类学校,落实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协议书情况和省、市、县资助贫困生资金使用情况。要组织纪检、审计、财政、教育等部门联合对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专项督查。出现包保学生辍学的,要责令包保人无条件找回;对不履行包保职责或包保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要对包保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全县通报;对挤占、挪用援助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的,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3
一、实施春蕾计划的总体情况
我市各级妇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得到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爱护贫困女童、教育贫困女童、为贫困女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1、积极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春蕾计划”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了解、关心和参与。为了使“春蕾计划”这一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妇联每年都把“春蕾计划”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春蕾计划”的重要意义,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奉献爱心,救助贫困女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募捐活动。如“奉献一颗爱心,温暖一颗童心”、“爱心献春蕾,真情在呼唤”、“社会妈妈助春蕾”等等,为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搭建平台。“春蕾计划”实施工作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扶一株春蕾,争一份春光,助一名女生,赢一份希望”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扶贫济困、助学兴教蔚然成风。
2、想方设法,切实为女童办好事、办实事
救助贫困女童,实施“春蕾计划”是妇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妇联积极关注女童教育,关心女童成长,努力为她们做好事、办实事。一是创办冠名“春蕾班”。1994年我们争取衡阳市妇联的重视,在塔山少数民族乡创办了衡阳第一个 “春蕾班”,这个“春蕾班”有女学生30人,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小学毕业都是衡阳市妇联和__市妇联共同资助的。
二是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动员他们每年拿出20__元左右资金资助4-5名贫困女学生,其中20__年我们举办了一次集体捐赠仪式,24个成员单位负责人,5个企业老总与56名受助女童面对面进行捐赠,这一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效果很好,全市很多单位和个人主动打电话到妇联要求捐助。
三是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助学。20__年我们联系衡阳房地产公司老总雷小雄,拿出10万元资助13名考上大学而又一次面临失学的女学生,让她们步入了大学的校园。
3、拓展领域,努力提高贫困女童的综合素质
我市各级妇女组织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由主要关注贫困女童的教育、卫生向关注贫困女童生存、保护、发展的全过程扩展,由对贫困女童的生活救助、学业救助向改变儿童自身观念、提高社会认识水平扩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总之,我市的救助贫困女童工作呈现出了积极、有序、规范、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4、“春蕾计划”的实施对春蕾女童产生的影响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春蕾女童由于其家庭的贫困与不完整性,自尊心都比较强,性格较为倔犟或内向。贫困女童在得到救助后,社会和老师的关注,激发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尊、自强的学习信心。她们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春蕾女童毕业后,多数生活有所改善,一部分改变不大。在家务农的春蕾女童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多数春蕾女童毕业后外出打工,她们能够自食其力,无需家庭负担她们的生活开支,并将收入中的部分用于贴补家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庭贫困的经济状况,她们的就业面不是很广,生活状况不是很好,因为文化程度限制了她们的发展。她们中绝大多数人就业岗位层次不高,工资报酬一般。可以说,学历和专业技术的欠缺使得已毕业的春蕾女童无法获得很好的待遇。
二、实施“春蕾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集难度大,救助面过窄。由于没有专项资金,也没有固定的社会捐款模式,完全靠妇联发动社会零散捐款,至使筹集到的资金非常有限,而且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塔山的女童班因资金短缺不能巩固,目前,市妇联档案库里仍有一部分女童没有得到救助。
2、管理还有待加强。救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全市仍缺乏统一的运作,对资助单位、学校等相关部门
没有形成共同的制约机制,使春蕾计划在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如部分学校对春蕾计划认识不足,同时与资助单位沟通不到位,不能按妇联要求及时向资助单位通报被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资助单位和个人因不了解情况而失去热情,影响了救助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随着政府“两免一补”政策的实行和落实,小学和初中贫困女童的学费负担减轻,但日常生活的开支仍必不可少。过去主要以帮助贫困女童解决学费难题的资助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此外,高中、中专及大学学费、生活费较高,对大龄贫困女童而言,压力仍然很大,部分女孩失去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但就业又没有一技之长。“春蕾计划”工作如何转换工作重点,是当前妇联儿童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4、贫困女高中生陷入困境,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是扶困活动的空白点。相对于大学贫困生,高中贫困生是更“弱”的弱势群体。每年高考录取期间,大学贫困生问题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个贫困学生群体—高中贫困生却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学费每年高达3200元。这给救助单位和个人也增加了压力。
三、实施“春蕾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优势,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参与其中,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使“春蕾计划”为更多的贫困女童造福;要加大评选表彰的力度和范围,选树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爱心单位”、“爱心使者”典型,联合文明办、教育、团委等,表彰“春蕾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春蕾园丁”、优秀“春蕾女童”,为“春蕾计划”的深入开展和“春蕾女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当前社会救助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支撑,使救助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为此,一是要加大政府对救助的投入力度,建立专项救助基金。二是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体系,形成固定的捐款模式。三是开展一些临时性的捐款活动。
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 高师院校法制教育 措施 成效
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江苏三年制中师经过重组整合已升格为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客观上提高了师范教育发展层次,助推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随着小学生源的减少、本科师范院校的扩招,五年制师范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之而来的是生源素质下降。高师学生面对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压力,以及受不良影视作品、书籍和社会不良人员影响,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困惑,部分学生出现拉帮结派、逃学上网等违反校纪现象,甚至出现偷盗师生财物、打架斗殴等违法现象。针对新的办学形势,加强法制教育已成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高师院校健康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江苏高等师范学校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全国高师院校发展的缩影,在一定层面上代表高师院校发展的基本状况,加强法制教育已成为保障高师院校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
高师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其学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未来的老师既要具备高尚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又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在长远层面上更要通过未来老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广大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促进整个社会法制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高师院校法制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健全法制宣传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运用法律能力,积极探索富有高师院校特色的法制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
一、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法制教育职责
院校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主要工作,并进入学校考核体系。宿迁高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学校联系社会公、检、法力量,用好社会法制教育资源,聘请市公安局法制处处长为学校法制校长,定期请驻地公安分局领导来校检查指导法制教育。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法制教育工作方案》,细致明确了各部门法制教育职责,形成了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
二、实施规范管理,形成学生守法习惯
法制教育成效要通过学生良好的遵守法纪习惯体现和实现,宿迁高师针对五年制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结构复杂,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积极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将学生管理制度汇集,编印出《学生手册》下发至每个学生,各系各班分别开展了学习《学生手册》活动。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月、行为规范月和后勤保障服务月活动。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周、“两室文化”建设周、文明礼仪规范周加强高师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学生会、校团委及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把贯彻学校制度与遵守法律法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形成严守校规校纪、严守社会法制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法律教学,增加学生法制学识
宿迁高师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增加法制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正规而系统的法制专项教育。
1.认真抓好法律课程教学与辅导。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成长和专业设置需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伦理常识》等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法制类课程的教学成效;专门制订并实施了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了“法律伴随我成长”专题作文竞赛。
2.组织学习单行法律文本。对五年制中前三年学生系统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单行法。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定期推出法制宣传专题、专刊和专栏,形成全体学生学法的良好局面。
3.积极开设各种法律知识讲座。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同志为同学们做交通安全专题报告,举行了“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为加强《消防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安全消防咨询服务部教员为同学们开设“珍惜生命、远离火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家长寄发《创建平安校园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参与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宣传普及《禁止传销条例》,邀请市工商局经检支队支队长为同学们开设了《认识传销,抵制传销》知识讲座;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向学生及家长印发了《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警方提示》和《告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学校女生较多的实际,邀请市公安局警官开设了《女子自我防范知识讲座》,开展了全校管制刀具清查活动,联系市公安局、工商局对周边的旅馆、网吧进行了清查和整顿。通过系统的法律教与学,促进学生知晓法律,自觉守法。
四、开展德育活动,营造普法良好氛围
宿迁高师把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德育活动中有机融入法制因素,做到两者统一谋划、统一实施。
1.加强生命教育。打架斗殴、自杀自残、暴力倾向等现象与学生生命教育缺乏关联极大。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创建良好班集体,开展专题生命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空间,组织学生到社会最底层体验生活,到医院感受生命残缺的不幸,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人生宝贵、生命珍贵,教育学生学会调整心理,正确处理危机,增强抗挫折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每月一个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每个系列活动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诵读《弟子规》及书写《弟子规》毛笔、粉笔、硬笔三笔字比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知书达理、遵章守纪,促进校园和谐。
五、关爱特殊群体,消除法制教育盲区
高师院校学生素质不同,发展状况各异,有品学兼优学生、贫困生、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心理一时有障碍的学生,以及经常违纪的学生。对他们要注重教育公平,坚持思想教育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开展针对性帮助,做到爱生如子,耐心施教,积极引导,促进成长。
1.关注学困生成长。学习成绩一时下降或长期不理想的同学很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经常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学生。我校组织党员、入党积子、学干、团干、优秀团员对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结成学习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信心,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关注贫困生成长。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受到不良暗示,受到不公正看待,容易放弃学业,部分法纪观念较弱同学可能因攀比而偷盗。我校通过“奖、勤、减、免、补、缓”等综合措施,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帮助。我校每年评选并颁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达60余万元,每年资助学生达3000余人次,资助总金额达近500万元,组织师生对贫困生谈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3.关爱心理问题学生成长。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孤僻、早恋中被异性拒绝、家庭矛盾、父母离异、就业压力、教育不当等因素成为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引导不好就会成为违纪违法多发群体。我校通过紧密联系家庭和社会,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加强专转本工作,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及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往,树立良好恋爱观;通过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给予学生真心实意的关怀关爱,帮助一时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能够走出心理阴霾,健康成长。
我校紧密结合校情、生情、学情,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法制观念,从“知法”、“守法”到“懂法”、“用法”,广大同学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已蔚然成风,逐渐形成了富有高师院校特色的法制教育新模式。学校教育教学井然有序,和谐文明校园正在形成。因德育、法制教育等工作成效卓著,我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校园”。法制教育有力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刘晓光.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制教育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31.
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5
高师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其学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未来的老师既要具备高尚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又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在长远层面上更要通过未来老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广大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促进整个社会法制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高师院校法制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健全法制宣传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运用法律能力,积极探索富有高师院校特色的法制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
一、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法制教育职责
院校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主要工作,并进入学校考核体系。宿迁高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学校联系社会公、检、法力量,用好社会法制教育资源,聘请市公安局法制处处长为学校法制校长,定期请驻地公安分局领导来校检查指导法制教育。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法制教育工作方案》,细致明确了各部门法制教育职责,形成了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
二、实施规范管理,形成学生守法习惯
法制教育成效要通过学生良好的遵守法纪习惯体现和实现,宿迁高师针对五年制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结构复杂,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积极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将学生管理制度汇集,编印出《学生手册》下发至每个学生,各系各班分别开展了学习《学生手册》活动。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月、行为规范月和后勤保障服务月活动。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周、“两室文化”建设周、文明礼仪规范周加强高师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学生会、校团委及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把贯彻学校制度与遵守法律法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形成严守校规校纪、严守社会法制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法律教学,增加学生法制学识
宿迁高师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增加法制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正规而系统的法制专项教育。
1.认真抓好法律课程教学与辅导。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成长和专业设置需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伦理常识》等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法制类课程的教学成效;专门制订并实施了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了“法律伴随我成长”专题作文竞赛。
2.组织学习单行法律文本。对五年制中前三年学生系统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单行法。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定期推出法制宣传专题、专刊和专栏,形成全体学生学法的良好局面。
3.积极开设各种法律知识讲座。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同志为同学们做交通安全专题报告,举行了“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为加强《消防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安全消防咨询服务部教员为同学们开设“珍惜生命、远离火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家长寄发《创建平安校园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参与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宣传普及《禁止传销条例》,邀请市工商局经检支队支队长为同学们开设了《认识传销,抵制传销》知识讲座;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向学生及家长印发了《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警方提示》和《告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学校女生较多的实际,邀请市公安局警官开设了《女子自我防范知识讲座》,开展了全校管制刀具清查活动,联系市公安局、工商局对周边的旅馆、网吧进行了清查和整顿。通过系统的法律教与学,促进学生知晓法律,自觉守法。
四、开展德育活动,营造普法良好氛围
宿迁高师把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德育活动中有机融入法制因素,做到两者统一谋划、统一实施。
1.加强生命教育。打架斗殴、自杀自残、暴力倾向等现象与学生生命教育缺乏关联极大。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创建良好班集体,开展专题生命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空间,组织学生到社会最底层体验生活,到医院感受生命残缺的不幸,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人生宝贵、生命珍贵,教育学生学会调整心理,正确处理危机,增强抗挫折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每月一个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每个系列活动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诵读《弟子规》及书写《弟子规》毛笔、粉笔、硬笔三笔字比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知书达理、遵章守纪,促进校园和谐。
五、关爱特殊群体,消除法制教育盲区
高师院校学生素质不同,发展状况各异,有品学兼优学生、贫困生、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心理一时有障碍的学生,以及经常违纪的学生。对他们要注重教育公平,坚持思想教育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开展针对性帮助,做到爱生如子,耐心施教,积极引导,促进成长。
1.关注学困生成长。学习成绩一时下降或长期不理想的同学很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经常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学生。我校组织党员、入党积子、学干、团干、优秀团员对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结成学习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信心,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关注贫困生成长。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受到不良暗示,受到不公正看待,容易放弃学业,部分法纪观念较弱同学可能因攀比而偷盗。我校通过“奖、勤、减、免、补、缓”等综合措施,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帮助。我校每年评选并颁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达60余万元,每年资助学生达3000余人次,资助总金额达近500万元,组织师生对贫困生谈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范文6
教育贫困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贫困概念发展而来的。教育贫困是教育学家或社会学家借用“贫困”一词来考量人们接受教育的情况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被视为贫困的下位概念,一般也作为贫困的表征之一被广泛使用。由于教育贫困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对教育贫困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学界对教育贫困的界定是很不清晰的,仍然简单地把教育贫困作为“贫困”的从属概念来使用,所以,对教育贫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探讨教育贫困,首先要确定一个前提,即在什么范围内研究教育贫困才更有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所谓教育贫困,是指在教育成为个体的合法权益,即假定每个人按照其智力发展水平和个人意愿有权利在取得一定资格后接受相应教育的前提下,个体由于家庭贫困而导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或者虽然在接受教育,但却处于非正常状况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贫困这一概念,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教育贫困与经济贫困有直接联系,教育贫困主要是由经济上的贫困引起的。对教育贫困概念致因限定,是为了对研究对象聚焦和定位,从而确保有的放矢地展开研究。
其次,由于智力因素、生理原因或由于个人主观意愿而不是经济障碍而无法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这些现象尽管在表征上也是失学或非正常学习状态,但它们不属于教育贫困范畴。
再次,教育贫困的显性表现是失学或辍学,即适龄儿童或青少年无法接受正常学校教育;教育贫困的相对隐性表现是教育非常态,即适龄儿童或青少年尽管在校读书,但由于经济原因,他们继续学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存在失学或辍学的隐忧。最后,研究教育贫困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对象,即经济上尚未独立的适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尽管学校对于入学年龄的限制在逐步放宽,在高等教育领域尤为明显,但适龄人口的教育贫困现象才是研究中的重点,面临教育贫困的适龄人口也是政策帮扶的主要对象。
教育贫困与学费高低和国家福利政策有一定关联。国民收入高、福利政策完善的国家,教育贫困现象就少;而国民收入低,福利政策不完善的国家,国民的日常生活缺乏保障,教育贫困现象就较多。根据学费的多寡和国家向学生提供补助和贷款的情况,教育贫困现象也会随之变化。以我国为例,义务教育迄今尚未实现完全免费,教育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也未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贫困现象尽管在教育改革的几十年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在实行收费制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助力度较高,高校贫困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比较而言,高中阶段的教育贫困问题受重视程度一直不够。
二、教育贫困的外延
研究教育贫困,应该把握好几个与教育贫困相关的下位概念。
(一)绝对教育贫困与相对教育贫困
贫困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经济学界对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界定的差异也比较大。一般而言,学者将维持生存视为延续生命的最低需求,把低于维持生存的水平视作绝对贫困,把相对于中等社会生活或平均生活水平较低的状况视为相对贫困。具体绝对贫困指标的划分在学界很难统一,国际上通行的绝对贫困标准是1995年世界银行确定的,即每人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绝对教育贫困的标准不宜过低。根据统计,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4.5年提高到2002年的8年,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都不足7年,到2002年底,我国初中入学率达到90%。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建议,可将个体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接受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即仅能完成小学阶段教育看作绝对教育贫困。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步伐相对较快,普及教育的年限可能超过义务教育年限。以我国为例,北京、上海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高质量、高标准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即12年教育)”,相对教育贫困可以理解为个体受教育年限或状况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现象。
(二)宏观教育贫困、中观教育贫困与微观教育贫困
根据教育贫困存在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教育贫困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宏观教育贫困是指国家的或地方的教育贫困,一定时期宏观教育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和所占人口的比例,反映出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辍学率都是可用于衡量宏观教育贫困的重要指标。中观教育贫困主要是指学校一级的教育贫困,具体而言,它是指学校中因经济障碍辍学的学生和贫困生。用于衡量学校教育贫困状况的指标可以是具体的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的学生比率,此外,贫困生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正大量用于考察高校教育贫困状况—微观教育贫困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贫困现象。要考察家庭层面的教育贫困,则可采用家庭需要支付的年教育费用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同时必须注意家长对于女接受教育的态度倾向。
因为教育贫困表现为不同层面的现象,所以对教育贫困概念的理解也显得纷繁复杂。学界对教育贫困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对微观层面的教育贫困研究略显不足,如果能把不同层面的教育贫困状况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对教育贫困问题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三)是否存在教育贫困的反向概念:教育富裕
在经济学领域,贫困存在—个相反概念:富裕。贫富差距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社会学指标。那么,在教育领域,是否存在一个教育贫困的反向概念呢?在我国古代早有“学无止境”一说,在海量知识、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不管个体掌握了多少知识,接受了多少教育,都不可能用“教育富裕”来形容。很显然,并不存在与教育贫困对立的反向。概念,个体如果想充分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他就必须在一生中连续不断地接受各种类型的教育。如果社会发展到足够高的水平,能够提供足够的基础和条件,教育(或学习)有可能成为个体的第一需要,从而保证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马克思指出了正确思维的两条道路:先由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再由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当前对教育贫困问题的研究如果缺乏了第一个步骤,不去准确地规定教育贫困的含义,那么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就会出现种种混淆甚至错误。把握教育贫困概念,是为了对教育贫困现象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引发教育贫困问题的原因能够有更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地消除教育贫困现象。特(Rutter)等人列出了“高期望值、课堂分组管理、学生成绩的反馈”等6个特征;莫里摩(Mortimore)等人列出“家长参与学校,校长领导明确的专业方向、师生之间最大化交流”等12项特征……。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学者艾德蒙兹(Ronald Ed monds)等人提出的有效学校的五种特征:强势的教学领导、有助于学习的学校气氛,对儿童成绩的高期望、监控学生表现的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视基本技能教学。这一时期,关于有效学校研究热情空前高涨,研究数量多,涉及范围广,涵盖“总体学习环境”、“行政领导”、“传递学习的学校氛围”、“目标一定向教学计划”等6大领域、20个主题。并且其研究也已开始被运用至学校改进实践之中。例如:1982—1983年美国肯塔基州杰弗逊郡87所小学中10所参与了“有效学校实验方案“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同期,美国有案可稽的实施有效学校方案的学校有几千所,在1983—1985三个年度里,美国教育部就认准了571所成功的中学。此阶段的大量研究在鉴别和罗列了其特征后,虽有部分付诸以实施,但从总体上看,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与方法并未得到深入探究;总结的特征也往往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未能获取预期效果,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因此,实践与研究的整合,效能与改进的统一继而成为其后一阶段发展的主旋律。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学校效能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受到普遍关注。1988年国际学校效能与改进大会在英国伦敦成立,至今已成为超过70个国家包括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在内的共同体;《学校效能与改进》也迅速成为一种国际领衔刊物。经过对前一阶段“有效学校”运动的理性思考和批判反思,学校效能的研究和实践一方面继续沿着以学生成绩为导向,探究教学经营管理的有效路径,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在改进中不断提高,出现了一系列学校改进项目:在英国,有许多诸如“提高全民教育质量”计划、“高信度学校项目”等改进工程;荷兰有“荷兰全国学校改进项目”;澳大利亚有“出色学校战略”等等。并且,仍有大量研究者继续从事学校效能的标准和各类模型的研究工作,为评价有效学校、制定教育政策、改进办学、提升学校内涵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效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从技术层面转向更深层次的制度层面,通过学校重构、制度变革,寻求提高效能的新的思路。公共教育权利的转移(放权),市场机制的引入(市场化),家长选择权利的增强(择校)成为其指导思想和行为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服务、降低成本,灵活有效地满足顾客的多样需求,提高学校绩效责任成为其主要目的。学校效能的研究和实践进而溶入了当前世界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学校重建大潮之中。
二、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
纵观西方学校管理中对效能追求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校效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本身在“研究一反思”、“否定之否定”中逐渐地深入成熟:视域从单一的教学维拓展到多维的学校组织系统;方法从对“客观”研究的偏好趋向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评价指标亦不再拘泥于标准化的测试成绩而寻求新的更为综合的标准……反观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学校投入产出的关注、缺乏成本意识。(1)实践方面:公立学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过去采取的是政府拨款、国家全包的政策,“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本身不存在追求效率的动力。而如今,学校自主权有所增加,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样。许多学校领导将重心转至经费的获取,通过“跑、要”尽力向上公关,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对外公关;只顾找钱、不讲挖掘,只顾花钱、不讲效益;加大投入,盲目上马项目,任意添置设施,搞扩张、求豪华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而政府部门为鼓励教育事业发展,在加强扶持力度的同时,却往往容易忽视认真调查、系统规划等工作,拨款等具有一定随意性;在政策倾斜、精心培育个别重点学校的同时,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科学的评估体系,并易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事实上,一流的教育质量并非与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成正比;学校投入的增加也并不意味着内部教学质量的改善、学校产出(包括学生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领域能力)的提高。有限教育资源遭遇浪费的现象在发达和贫困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关注教育增殖,在学校管理中追求救能的最大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2)理论研究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晚,仍处于一个比较粗糙的状态。首先,量化的、实证研究方式在西方国家学校效能研究中非常普遍,并因其“不能够注意到某段时间内学校中种种社会关系的微妙变化、难以量化影响实际活动的学校价值观、信仰等因素而受到批判。但是我国学者通常以书斋式的思辨研究、总结式的经验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有不断加强定量研究能力的锻炼,开发、掌握复杂的统计技术,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才能使理论研究水平层次得以提升。其次,西方学校效能研究运用多维的视角、整合性的研究模式来分析复杂的教育问题;有经济学视角下的学校投入产出研究,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过程研究,传统的教育学、管理学视角下的学校改进、组织变革研究等。与我们惯常所采用的单一的学科背景为出发点相比,是一个较大的进步,具有其参考价值。再次,研究内容方面。教育观念、体制的变化推进了人们对学校教育成本、效益的关注。教育成本尤其是高校教育成本问题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数量持续增加,但其主要是会计学理论的演绎:公立中小学校成本问题涉及甚少,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更是薄弱,无法给学校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依据;对效能评价标准的研究不够重视,仍倾向于用显性的可测成绩为手段,缺乏背景因素、产出内容复杂性的相关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