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 财务公司风险控制对策
自1987年我国成立第一家财务公司以来,目前已有80多家财务公司分布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成为企业集团资金调剂中枢,为国民经济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以及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涌入,我国财务公司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建设财务公司的风险,如何解决财务公司风险控制问题,乃是财务公司立足于激烈市场竞争的根本。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相比以前增加了不少,财务公司将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自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文件允许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进行证券投资以来,集团财务公司虽然在企业内外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但财务公司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财务公司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这必将严重我国财务公司的自身发展。笔者根据近年来对财务公司的了解,认为当前我国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财务公司并没有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其风险管理主要由内部稽核部门负责,内部稽核部门主要对财务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事后监督,并没有进行业务的全程监督。同时,由于财务公司主要是由企业集团成员出资组建,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等“三会一层”在决策上的差异性不像企业那样差异性很大,造成财务公司“三会一层”相互间的约束和制衡机制未完全发挥作用,影响了履职的有效性,往往只注重财务公司的经营和业绩,忽视其风险管理。
(二)风险控制内容和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财务公司在风险控制上主要采取内部稽核方式进行事后监督,这样就造成财务公司风险控制方式也比较单一,内部稽核主要包括财务公司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贷款“三查”以及风险监管指标达标等,这已不能满足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我国金融市场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其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在实际中表现为资产风险管理中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对财务公司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视不够。
(三)经营风险控制不强
目前很多财务公司虽然一直都在加大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但还是不尽如意。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财务公司往往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顾自身资产状况与经济形势,无视其经营风险而最大限度地开放准入标准。同时还存在随便简化结算流程,造成资产质量下降的现象。在最大限度地开放准入标准后造成资产负债比率奇高,使得财务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安全性达不到安全标准。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完善我国财务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财务公司经营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为企业集团服务,但各种不同类型风险的客观存在,使其必须在极不确定状况下追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实际上是对风险与收益进行平衡与选择的过程,以实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目标。因此,笔者根据上面对当前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对策。
(一)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
1、改善财务公司的股权结构
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可以吸收40%以内的集团外股份。因此,要尽可能的增加集团外股东的比例,特别是要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以降低本集团内的比重,改善财务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这样就有利于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机制,保证财务公司的决策科学化。
2、保障董事会、监事会正常运转
为了保障董事会、监事会的正常运转,应当按照《公司法》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相关的日常机构,以解决董事会、监事会过而不问的情况。同时为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应有的职能,规定董事会、监事会应当在一个年度内举行一定次数的例会和临时会议。以保障董事会、监事会在风险控制上发挥其监督作用。
3、设立独立的、专门的风险控制部
设立独立的、专门的风险控制部,由董事会直接领导,负责制定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制度和方法,定期将风险情况向董事会报告。这样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只进行事后监督的情况,以实现风险控制的全程性、合理性和遵循性。
(二)改善风险控制方式
要积极的改变那种只强调事后控制的内部稽核风险控制方式,应积极主动的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引进先进的风险控制理念和方法,对财务公司的风险进行全程跟踪监测,选择符合财务公司业务特征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损失,提高对现有数据信息的分析、运用能力,并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数据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大数据储备,为先进技术和工具的有效使用提供数据保证。要积极改变过去只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观念,树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并重的管理观念。由于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信用风险在各种风险中并不站主导地位。随着世界各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人民币利率、汇率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财务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因此,财务公司应根据自身风险特征,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财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要严格依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考核模型,确保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拆借资金比例、对股东贷款比例等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发现某项指标超标,就立刻采取补救和防范措施,使财务公司的资金运行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统一。
(三)加强经营风险的预警分析
虽然财务公司顾客的特殊性,但是还是应该加强经营管理,以规避风险,不能听之任之。建立经营管理风险预警机制,每一笔款项从发生之日起,都要连续地、动态地监测其变化情况,分析判断各种经营风险因素是否存在。在这样的预警机制下,财务公司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将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这显然有助于减少公司损失。
财务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业务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特别是在金融刨新进程不断加快中,财务公司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而现实中,我国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进行的不如人意,一些财务公司过于强调盈利性,甚至违规从事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活动。本文根据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改善风险控制方式等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的发展与前景、财务公司的国际案例、发展中的金融自律组织[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 国有集团 完善对策
1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面对新环境,缺乏新观念
集团公司面临全新的财务环境,但财务人员观念滞后。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未确立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筹资时不权衡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投资时不考虑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
1.2管理上分权,缺乏整体性
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难以从集团公司整体发展谋划投资和融资活动,结果是各成员企业以追求本部利益“最大化”,财务风险加大。
1.3控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通常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至于事后分析,基于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些重视,但其权威性也颇受影响。既然事前预算与事中控制薄弱,事后分析未必有效。
2完善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2.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2.1.1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的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任何企业的利益具都有不确定性,也都存在着被市场竞争所无情淘汰的可能。国有集团公司要想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观念,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
2.1.2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稳步发展,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集团公司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了资金、成本、利润,等于抓住了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
2.2推行内部会计控制
2.2.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集团公司要合理设置会计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核心内容。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发挥。
2.2.2授权批准制
授权批准制可以保证集团公司董事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权力。授权批准制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是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授权批准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工作质量。
2.2.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和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
2.2.4、监督控制
通过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掌握各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财务运作规范情况,完善建立建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2.3严格预算编制和考核。
2.3.1全面预算的功能
全面预算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的根本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全面预算来代替日常管理,使全面预算成为一种常效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体制,其决策、指挥与协调权都集中在集团公司董事会手中。预算的执行由各成员企业负责;监督权力由内部审计机构来行使,从而形成独立的权力间的制衡系统。因此,全面预算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而是集团公司内部的“钢性”管理机制。
2.3.2全面预算编制项目
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项目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它是全面预算的核心,另外还要关注一些动态的财务指标。只有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综合反映在全面预算中,集团公司才能准确把握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战略的方向。
2.3.3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与调整
为保证年度预算的顺利实施,年度预算应在上一年度的11月开始着手编制,12月25日全部编制审核完成。为防止各成员企业在理解上产生歧义,财务部门要专门召开一次预算布置会议,对预算原则和要求逐条讲解。各成员企业编制的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后,可能有一部分成员企业预算编制不符合集团公司的要求。有的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费用控制、收入、利润等指标达不到集团公司的要求。这就需要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组织预算会审,分析各成员企业的预算报表,必要时还要到成员企业和对有关的数字,了解情况,力争使预算接近实际。
2.3.4下达目标责任书
各成员企业的预算达到集团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后,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达预算批准书。批准的预算要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出现。目标责任书应明确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成本费用等内容。
2.3.5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考核人员对照年度预算目标逐项检查,对下列事项应重点检查并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资产质量检查;费用支出检查。重点检查业务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等经常性费用是否超支;工资及福利支出检查。检查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是否在控制范围内;检查企业基础管理情况;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的考核与评价;本年度被考核公司预算指标调整;考核结果确认。现场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由各分、子公司签章确认。
2.4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 财务治理;股权结构;监督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还处于改革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未得到真正的理清,还存在大量的制度和法律漏洞,因此出现了许多非理性的理财行为,如股权融资偏好、多元化投资冲动、各异的关联方交易、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等等。从90年代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猴王都存在财务治理失效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影响公司财务运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并不是财务的技术性方法,而是技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制度安排,即公司财权的配置与治理问题。无论是制度构造上的缺陷还是市场机制发育的不完善,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使上市公司财权的配置能真正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与问题
(一)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为控股股东或高管层控制
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一方面,股权集中度过大,控股股东“一股独大”。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目前上市公司中有54%的股权为国家和国有法人所有,有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甚至高达80%以上。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因上市公司控制权在非流通股股东手里,这就意味着控制股东不能从公司股价的上升中得到任何好处,也不会因为股价的下跌遭受任何损失,即控股股东是与广大中小投资者———流通股股东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投票权和决策权在双重意义上是廉价的:他们取得投票权的成本大大低于流通股股东,在货币价值上是廉价的;他们投票的利益导向也是廉价的,很容易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去廉价出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另外,由于流通股比重过小,证券市场对经营管理者的压力传导机制作用有限,因而丧失了督促上市公司经营人员勤勉尽责的一个外在压力。
另一方面,国有产权主体虚置,缺乏人格化的国有产权主体。我国上市公司源于国有企业,其治理结构的主体不仅具有单一性,而且由于国有股股东本身很难人格化,股东作为出资人的身份是不确定的,具有模糊性。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的最终产权主体是明确的,即全体人民,但必须由其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代为行使出资人权利。这些人在经营目标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完全一致,真正的所有者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人则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政绩与仕途,因而很难真正从委托人的立场出发来监督国有资产,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国有产权主体虚置。
(二)董事会职能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
董事会是公司实际权力机关,真正掌握着公司主要财务权力,是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在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是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衡量财务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的标尺。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严重缺位,致使国有产权主体虚置,这种制度的缺陷是很容易衍生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内部人控制。为什么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根据委托理论,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且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经营者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实施内部人控制。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的聘任都是由国有股东或原主管部门指定,多数情况下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这样身兼二职者,不可能自我监督,而且总经理不由董事会任命扭曲了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的雇佣关系,总经理不再对董事会负责而直接对政府大股东负责。总经理并未受到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权力日益膨胀,“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突出。
(三)监事会“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监事会是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行使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现代公司中,监事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但在国有股占绝对优势情况下,监事实际上由国有股东指定。这样,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都成了国有股东指定的人员,都是代表国有股东的股东代表,等于让自己监督自己,监督标准、监督效率必然搁置一边,监事会“徒有虚名”。
另外,绝大多数监事会成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难从技术层面上独立地对董事、经理的管理行为进行准确辨别和有效监督。
(四)债权人的相机财务治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是以防范金融风险为首要目的,认为银行对企业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的事后监督为主,而反对或不鼓励银行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内部参与。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直接投资,银企财务关系就是单一的贷款关系。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本应成为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反而在中国变成软预算约束;本应分享贷款企业部分控制权的银行,实际上被贷款企业所控制,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链过长等银行制度因素,银行也缺乏完全的独立性和财务治理动机,这都使银行无法有效地行使财务监督权。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对策
(一)优化股权结构,引进多元化投资者
首先,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对于那些处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应逐步退出,以此来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和增加非国有股权比重,实现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一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的股权差距缩小,可以形成股东之间互相制约的局面,可以事先预防大股东侵权行为的发生。国有股减持既可以改善股权结构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又可以促使国有资产变现,促进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向公益性、基础性领域进行战略转移,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其次,积极发展和激励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借助投票机制参与甚至主导公司的决策,以保证其利益不受侵害。对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实施一定的流动性限制,有助于培养长期投资的理念,克服短视行为和“羊群效应”,使机构投资者真正成为稳定市场的中坚力量。目前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的力量还比较薄弱,结构过于单一。当前应当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积极培育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尽快提高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比重。
再次,积极推进法人持股和银行持股。法人相互持股能够形成牢固的资本联系,这就迫使法人股东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控,同时法人股东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对公司的监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效仿日本和德国,推行银行持股,我们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实现或者直接参股被投资公司。银行持股可以实现对公司的债务重组,减轻公司的债务负担;同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又作为所有者,可以强化对公司的利益约束。
应当明确国有股和其他性质股权的股东是平等的市场交易主体,健全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机制,割断国有股东和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决“超股东地位”的过度行政干涉行为。
(二)完善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董事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内部人控制的内部监控机制,作为分散股东的人,它联系着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和股东,处于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强化董事会在公司财务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为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我国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但独立董事在选聘、薪酬等方面仍然受到大股东的控制,难以保证应有的“独立性”;对独立董事的选聘过分关注其名望和社会影响,很多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缺乏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等。因此,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必须建立四个基本机制:①独立董事选聘机制;②薪酬激励机制;③绩效评价机制;④独立董事信誉评价机制。
2、加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的具体执行审计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其职责是通过评价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监控公司财务报告体系的运行和内外部审计过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全面确保公司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解除。从理论角度看,审计委员会是解决两权分离下所产生的委托问题的一种补救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决策控制面,即通过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加强对管理层决策(特别是财务问题决策)的控制和监督。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内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公司管理层受监督的环境,能有效防范公司管理层利用不实财务报告掩饰其经营不善、欺诈等行为,并进行有效防治。
(三)以强化监事的独立监督权作为监事会建设的中心
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监督机构的设立和监督人本身的独立性。监事会独立性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监事独立的财务监督权,监事的独立性是监事会独立的真正体现。
由法律明确规定监事的任职资格,保证监事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赋予监事独立、平等行使监督的权力,不受监事会、监事会主席的干涉;在监事的构成上,借鉴德国主要由银行和员工构成的经验,充分发挥银行的治理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内部财务监督,明确规定职工监事的比例,保护其监督权益;明确监事会的工作程序和权限,使监事会真正成为保障、协调、监督监事有效行使权力的机关。
(四)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治理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财务资源约40%—50%由债权人提供,银行作为主要债权人主导外部财务监督权的行使能有效地降低财务治理成本。
我国银企关系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金融制度改革,最大化地保证银行独立性。结合银行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创新,割裂各级政府对银行干涉的通道(产权、人事等),保证银行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有独立的剩余财务收益,即充分的财务治理动力。大力发挥银监会的作用,通过对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督和审查,督促银行独立地监控贷款企业。
第二,银行以债权人代表或股东委托人的身份直接进入贷款企业,按所占财务资源提供的比例直接进入监事会或董事会,也可依照权利信托的机制, 其他债权人和中小股东自愿将权力委托给主银行行使,使主银行以债权人代表、股东代表的身份获得更大的投票力度和监控权限,直接参与和监督财务决策的形成与执行。
第三,大力推进主银行制,完善财务和资金使用的全面监督。银行的财务治理优势表现在它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平台,可以直接、全面、低成本地获取企业财务信息。事中财务监督也是银行控制相机治理权有效转移的制度保障。因为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主银行才可能全面监控企业,彻底摆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的“人质效应”。加大主银行的财务治理动力,企业也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第四,健全破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银行主导事后财务控制权的地位。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健全,对破产法等法律的修订也应与时俱进,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财务危机和解整顿、破产清算的政策法规。让各个财务治理主体充分博弈,政府只保证他们行使的公平合法即可。在保护公平的宗旨下,也要重视财务治理效率,象英美国家一样,给企业一定的破产保护时间,由银行代表全部债务人主导事后财务治理权,负责科学地和解整顿。
第五,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相结合。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是混业化、自由化,英、美、日、德等国都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取消经营业务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混合经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份。混合化的商业银行能为企业提供全面、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减少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也反映了这种趋势。随着法律、市场、政府监管能力的全面提高,我国的银行业也应顺应这种趋势,以股权和债权的结合更好地实现对企业全面的财务监督。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林钟高。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 财务;治理;问题;对策
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公司财务治理从财务的社会属性出发,以财权流为主要逻辑线索,研究如何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形成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根本目的。
一、我国公司制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 股东“剩余财权”安排不当
1. 国有股财务主体缺位。主要表现在:国有股由全民所有并委托政府代为控制,因此,国有股的剩余财权中剩余财务索取权归国家所有,而剩余财务控制权由政府或国有法人公司掌握,拥有财务控制权的部门权、责、利不统一,做出的决策不是来自资产保值、增值的利益驱动,而是来自上级的行政命令。
2. 国有股“一股独大”,中小股东利益被忽视。在许多上市公司中,国家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是最大的控股股东,这使得大股东委派的董事容易控制董事会,造成董事会结构的不健全和公司财务治理的制衡功能失效,容易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忽视和侵犯。
(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是指董事会不能代表所有股东的财务利益,它所做出的财务决策不是被大股东所控制就是被经营者所控制。我国公司董事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方面是董事会与总经理职位的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由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决策机制。
(三)监事会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现代公司中,监事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但在国有股占绝对优势时,监事实际上由国有股东指定。这样,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都成了国有股东指定的人员,都是代表国有股的股东代表,等于让自己监督自己,监督标准、效率标准必然搁置一边,监事会徒有虚名。而且,我国的公司制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四)债权人的问题
在公司财权配置中,债权人的保护及其治理效应受到特别关注。我国基于传统的债权债务理论,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信用控制措施,如限制贷款期限和用途、抵押和担保、破产清算与重组等。这些保护措施常常是被动的,在极端情况下,债权人权益实际上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五)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企业经理人员或员工在事实上或者依法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并使他们的利益在公司的决策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的现象称作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股东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等做法广为流行,实际上把所有者排除在企业之外,企业内部高层经理掌握着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实际上是在没有内外监督的情况下全权经营这部分国有资产。
(六)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经理人员的经营成绩跟收系不大,使经理层缺乏工作积极性。在监督上,由于监事会发挥不了监督功能,公司经理层行使的权力基本上不受监督,他们在经营中很自然地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二、 解决财务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规范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应该加强董事会职能。从制度上保证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行使,而不是董事长个人行使;理顺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建议在我国应明确董事长和总经理不得兼任;加强独立董事制度,优化董事会结构,对董事也实施激励和约束。另外还要加强监事会职能,解决目前监事会流于形式的问题。引入外部监事、职工监事,改善监事会人员结构,明确规定监事会中必须有精通业务、财务、法律的人员。监事的报酬不列入工资,由股东大会决定,监事会享有代表公司诉讼的权利。
(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其作用在于:一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滥用控股权进行制衡,协助董事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尤其是维护公众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少数大股东或某些集团和个人的利益;二是独立董事凭借其专业优势,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三是通过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等机构,来决定经理人选,评价经营人员的业绩,提出董事和经理的报酬方案,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性问题发表意见;四是发挥独立董事对经营者的监督作用,敦促其遵守最佳行为准则。
(三)积极倡导股东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股东参与财务治理能更好的确保其权益。具体做法是:应明确规定股东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具有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明确财务决策程序;重大财务决策应公平、透明,时间、地点的选择应有利于让尽可能多的股东参加会议。另外,要大力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财务治理。
(四)强化债权人相机治理
相机治理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根据具体的利益损失状况而采取的相应应急措施。典型的相机治理措施包括:当经营者的决策损害了股东利益时,股东可召开股东大会,要求监事会惩罚经营者;如果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失,公司就会进入破产状态,相机治理机制转换为破产机制等。因此,构建相机治理机制的目的在于确保公司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适当制度来帮助受损失的利益主体实现其再谈判的意愿,通过对控制权的调整来改变利益分配格局。
(五)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
1. 建立激励机制。对经营者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可实行股票期权制,建立一个长期激励机制,以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高薪制,按照多创造收益多得的原则,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本的价值。在给予经营者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可以采取精神激励。
2. 建立约束机制。主要包括: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财务监督;强化公司财务和监督约束,严格按财务法规理财,截断财务经理人员隐性收入的来源渠道;健全财务经理市场竞争机制;明确责任与道德约束,财务经理人员在享受一定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财务经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约束主要靠社会舆论监督和外部经理市场的制约。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些项目主要是: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主要困难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力资源存在严重不足,首先是从事固定资产审计的人员数量少与日益增多的投资审计任务构成矛盾。例如:2009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2438.18亿元,而全省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仅有300多人。其次是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现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因为绝大多数从事固定资产审计的人员,除了财务人员,就是工程造价人员,甚至有的地方只有财务人员,总体上讲,很多审计机关还缺乏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审计机关适当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造价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机构。这些机构聚集了精通工程投资审计的造价工程师、会计师、以及具有设计及项目管理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专业知识结构配备相对齐全,这正好弥补了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不足。而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优势。所以,审计机关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参与审计工作,可以实现相互之间优势的互补。
三、审计机关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的方式
(一)直接聘请中介机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
2006年,审计署的《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审计署遇有审计力量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限制等情形时,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聘请或者直接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聘请外部人员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一般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选聘。对于特殊专业人员且不宜实行招标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选聘。从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聘请外部人员的,应当要求应聘机构提供拟参与审计工作的具体人选。相关业务司应当逐步建立聘请外部人员备选库,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选择备选库中符合聘请条件的机构或者人员。”各地审计机关参照此规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提倡采用招标的方式。评选的标准主要参照中介机构的规模、执业质量水平、近期的业绩等,选择实力强的中介机构,防止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低的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在这种方式的审计,有审计机关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外部人员则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审计,这样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控制。
(二)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审计机关对中介机构审计结果进行监督。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用;问题
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的最主要功能,财务公司设立主账户,然后将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的子账户余额归集到主账户中,当成员单位需要资金时,再由主账户划拨到子账户中再进行业务处理。
一、财务公司的作用
首先,财务公司成立后,更有效的进行了企业资金管理,充分地利用了各成员单位平时闲置的资金,同时进行各项投资,有更广阔的业务空间,增强了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的获利意识,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其次,财务公司可以大大降低企业集团的财务费用。由于财务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享受金融同业的优惠存款利率,要大大高于更成员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当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存放时,就可显现其巨大的规模效应,对于各成员单位来说,其自身使用资金时也不必再耗费大量精力去单独面对金融机构,降低了融资成本。
最后,财务公司以资金为纽带,将各成员单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增强了企业集团的凝聚力,有助于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且由于财务公司更加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能够更加及时地提供救急资金,更方便保证企业集团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二、财务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对企业集团的依赖性太大
目前,中国的财务公司作为企业的附属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的闲散资金,发展经营、业务开展以及审核结算都依赖于企业集团,这样使得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依赖性太大,很容易受到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不仅要承担自身经营风险还要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业务形式过于传统
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有限,资金运用的综合效益不高,我国财务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内部成员单位,业务品种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为主,同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不完善,使财务公司的商业融资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限制了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管理混乱,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我国财务公司管理都比较混乱,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主要是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既熟悉集团业务又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十分缺乏,财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来自企业集团内部,但是很多人凭借集团和财务公司的某些优势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不注重自身发展,对财务公司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容易受管理层的行政干预
由于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财务公司具有服务对象的限定性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财务公司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收到的行政干预相对较多,很多情况下都要服从企业集团的总体经营目标,业务的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
三、加快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对策
(一)拓展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
充足和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证财务公司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财务公司资金来源渠道仍然非常单一,主要是靠吸收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闲散资金,其他的筹资手段所占比重非常之少,这样的筹资手段使得财务公司的可用资金极大受制于企业集团的资金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际财务公司的融资经验,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进入长期资本市场,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此外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发行商业票据也是财务公司可以逐渐摸索的融资方式。
(二)在坚持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只有通过创新,财务公司才能有效地拓展业务范围。许多国际性大公司已经将其产业资本引入中国运营,它们的强大不仅仅表现在资金的雄厚,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的先进性。中国的财务公司应该在“立足与集团,为集团服务”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优势的同时,吸取国际先进财务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以特色赢未来。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覆盖所有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估各种风险。此外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首先要建立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加强财务公司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人浮于事。其次要改革用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员结构,要以员工的能力来决定位置,同时要积极引入专业人才,脱离以前主要从企业集团选拔员工的老路。最后要对现有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毕竟对企业集团业务熟悉而且有经验的员工是十分重要的。
(四)尽量减少行政干预
虽然在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不可能脱离企业集团独立存在,但是为了财务公司更好的发展,应该逐步减少企业集团的管理层对财务公司的干预,在进行资金调度等决策的制定方面增加其自主性,而不单单的执行管理层的决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公司的运营积极性,更加有效地为企业集团提供服务。
财务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提供金融服务、增强企业集团的凝聚力、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在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相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永灿.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挑战.《财务与会计》2007.
[2]屈颖.当前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
[3]谈香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
[4]梁伟华.关于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点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0
[5]李独奇.国际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特区经济》.20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