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1
“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已将民生保障工作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让社会救助这一民生保障的主体职能作用日臻凸显,已成为社会困难群体坚实而温暖的依靠。如何让社会救助作用力、生命力更大更强,__县社会救助“阳光工程”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启示。
一、社会救助“阳光工程”实践模式
社会救助“阳光工程”靠政策制度引领,靠规范程序支撑,更靠创新举措步步为营,助推发展。
1、“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构筑了社会救助“阳光通道”。
大家知道,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做好医疗救助,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矛盾意义重大而深远。实践中,我们注重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建好“一站式”医疗救助网络,让救助对象公平享受社会救助资源。我们针对医疗救助对象多,分布范围广,申报审批程序繁锁,救助不够及时等现状,因地制宜,科学探索,率先在全市建起了“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平台。“一站式”医疗救助信息管理软件囊括了基础信息、网上申请、入院审批、同步结算、统计查询、管理设置、决策分析七大板块,设置科学、操作简便、数据共享。通过反复实践与推广运用,目前,“一站式”医疗救助网络已由县局推行到全县各乡镇、社区和定点医疗机构,“四级覆盖”医疗救助网络成为现实;二是用好“一站式”医疗救助平台,让救助对象阳光体验救助程序。第一,申报审批简便。住院救助对象凭有效身份证明,就近选择乡镇民政或定点医院当日申请,县救助管理部门当日审批,彻底改变了以往纸质手续繁杂的申报、审批程序。第二,施救过程透明。定点医院根据住院救助对象入院诊断情况,指派医护人员实行全天候治疗与跟踪服务,并将治疗结果、用药情况、服务情况全程录入“一站式”系统,每日生成医治清单,使定点医院、管理部门及当事人一目了然。第三,查询结算快捷。县、乡、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各自管理权限,在网上可完成相关救助与管理工作,可随时打开相关网页查询相关信息。由于该系统与新农合无缝对接,住院对象的新农合补偿、医疗保险补偿、医院减免、医疗救助个人支付费用等项目自动生成,在一个窗口就可办理出院结算手续,且数据真实,阳光透明。
2、“群众评议”基础运作方法放大了社会救助“鱼缸效应”。“鱼缸效应”最大的特点是公开性、直观性与透明性。社会救助“阳光工程”要保证或放大上述“三性”,工作中长期恪守“群众评议”理念不失为实施“阳光工程”的得力举措,因此,__县民政局对所有行政给付项目受惠对象的产生均启动了“群众评议”程序。其特点有:一是参与评议代表广泛。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救助项目,组织当地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村干部进行救助项目事前评议,要求评议团队不少于30人,坚持“一事一评”、“一人一评”;二是评议过程充分民主。实践中,我们采取会前入户调查,会中入户调查人对提名对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陈述,尔后进行会议互相辩论、举手表决、结论会签等规范程序,杜绝了关系保、人情保,诠释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目的本义;三是评议结果公正透明。凡通过群众评议的事项公示后,达到了群众满意、当事人满意、审批部门满意的工作初衷。
3、“低收入家庭认证”创新模式实现了社会救助“无影操作”。为将社会救助“阳光工程”的阳光幅射到社会救助的各项目、各层面、各时段,20__年5月,我们在全县分区域、分对象进行了广泛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状况调研,完成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结构性贫困问题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县低收入家庭认证中心,配备了人员编制,安排了工作经费,及时启动了全县低收入家庭认证工作,并带来三大变化:一是救助对象覆盖更广。除现有享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外,凡需申请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住房救助、助学救助、慈善援助及向职能部门申请政策减免、扶持、优惠的各类困难群众都需要向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申请认证,改变了低保边缘对象、临时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实施救助依据不足、标准不一的现状。二是救助操作方法更实。低收入家庭认证不仅采取收支核查、收入比对横向纬度厘清情况,而且还从生活现状、生存环境纵向角度全面分析,使社会救助工作有理有据,社会救助管理更加规范,让广大社会救助对象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救助对象受惠更多。实施低收入家庭认证工作以来,全县有近6万贫困人口分别享受各类生活、医疗救助与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减免,极大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社会救助“阳光工程”难点透析
石门县在推进社会救助“阳光工程”实践中,不仅收获了经验与成果,而且认清了难点与契机。
1、救助政策与救助需求不相适应。由于国家社会救助法尚未出台,导致地方救助政策难以向更宽更广的层面突破,表现在:一是救助的责任主体与义务主体存在部门交叉,如民政与人劳、卫生、房管、文广、残联等部门在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时有业务重复、职能交叉及制度衔接不紧密等现象;二是救助对象与救助范围无统一标准,难以界定;三是救助标准与救助措施参差不齐,动态管理随意性较大,不利于社会救助全面统筹、规划发展,不能真正满足困难群众实际救助需求。
2、救助体制与救助预期有差距。一是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稳定。基层特别是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编制都在乡镇人民政府,乡镇政府根据工作需求,可以对本乡镇站办所工作人员进行指派、任免、调配,造成了民政所工作力量的随意性与动
态性。县级民政主管部门在仅有的“业务指导”前提下,很难部署落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很难把握基层民政工作的进度与质量;二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尽管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关心、支持民政工作,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政府已无任何收入来源,工作投入全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无力对乡镇站办所进行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民政主管部门所拥有的本级财政预算资金与上级转移支付都是民政专项资金,是万万不可以挪作它用的;三是民政信息化建设缓慢。我县现有各类救助对象x万多人,优抚对象近x万人,老龄对象__万人,这些对象占全县总人口的30%以上。范围广、救助对象多,统计、查阅、跟踪管理工作量十分庞大,与乡镇基层民政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差距较大,制约着社会救助工作向前推进。
3、救助成本与救助效益难均等。救助成本主要表现在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两大方面。从目前社会救助实践看,一方面,管理成本越来越大。特别是乡镇基层所面临的地域广、力量薄、投入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实施社会救助带来较大压力,很难与预期的救助效益成正比;另一方面,机会成本把握不当。个别基层单位在人、财、物等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没有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配置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造成救助成本过高,救助效益欠佳。
三、社会救助“阳光工程”路径探索
发现问题及时主动解决问题,是一项工作向前推进的基本方法。要使社会救助“阳光工程”更加阳光,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拓展救助项目,强化措施保障力,确保受救对象群体满意率。现有的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救助项目切实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与部分医疗问题。但相对于众多的低收入人群来说被救助的力度还很小,拓展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标准已刻不容缓。第一,要加大重点项目救助力度。重大特大疾病救助、孤残儿童医疗救助、精神病人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控救、低收入群体的危房改造等都是应加大力度,重点解决的救助项目,要采取分项谋划、分步推进、分类施保的务实方法将救助工作落到实处;第二,要开辟社会福利性救助项目。满足残疾人、年老体弱者等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第三,要开办慈善性援助项目。倡导社会爱心人士、慈善家、商贾能人积极参与其中,为社会救助全覆盖增积扩容;第四,要开展精神慰藉自助项目。以敬老院、福利院及城乡社区为平台,以老龄人群为对象,以志愿者、义工为主体,广泛开展送祝福、送健康、送精神食粮活动,让广大困难群体提神鼓气,实现助人自助,达到救助对象、社会群众多方满意之效果。
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 国土 监管 反腐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多元发展,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对处在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关键位置的国土资源系统来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联日趋复杂,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土资源系统的形象和公信力,反腐败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将工作程序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腐败者“不能为”;通过信息技术将管理过程和内容进行公开,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公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使腐败者“不敢为”,意义重大。
1 信息化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平台
国土资源管理涉土、涉矿,既承担着事关国民经济发展走向的宏观调控职能,又肩负着保障项目建设的微观审批与监管任务,管理对象复杂,涉及领域众多,监管难度较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其“标准严密”、“客观公正”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程序把制度规定固化到工作流程中,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网上监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有效防御权力运行随意性及隐蔽性,可以有效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减少自由裁量权,信息化正是解决复杂系统、繁冗问题的有效平台和切入点。
2 信息化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始终将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履职水平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党的十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发挥信息化的催化、支撑和服务作用,加快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把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全程监控”,使管理对象具体化、可视化,节点控制更为容易。同时,构建内容丰富的国土资源社会化服务平台,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将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门形象。
3 信息化是搭建廉政惩防体系的必要手段
积极应用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电子政务、共享服务“三大平台”为基础框架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条理清晰、可管可控,构建以信息化手段为主要载体的廉政惩防体系。并抢抓网络阵地、用好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专门廉政网站或门户网站廉政专栏,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利用手机与网络相结合,构建网络廉政宣传教育信息平台,及时向党员干部传播廉政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纪律要求和廉政提醒等内容,增强教育的广泛J眭、及时性和经常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宣教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是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氛围的必要手段。
4 运用信息化手段防治腐败的几点思考
4.1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
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如果路径不畅,信息使用上各自为政,互不协助,会出现信息失真、丢失、混乱情况,因此必须确保上传下达、政令畅通。要建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部门全覆盖的四级网络体系,推进县、乡网络连接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办公网络的互联互通。另外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础,叠加土地、矿产资源等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等,为土地、矿产等行政审批过程提供数据服务,为资源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字国土”可视化展现和共享服务。
4.2 围绕重点领域,强化综合监管
要紧扣国土资源系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抓住行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加大科技手段在防范腐败方面的推广运用力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互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集办公、审批、监管、服务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在“一网覆盖”的基础上,推进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达到“案卷在本地报送、审批在网上运行、监管在网上实施”的目标,逐步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测与预警,最终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联网审批和全程监管。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贯穿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之中,加强对权力运行全方位、全程化的在线监控和对关键部位、环节及异常情况的重点监控。实行“一条线监管、多条线承办”,通过内网在线监控和外网信息公开,实现阳光审批,提升审批和服务效率,缩短办件和办事时间,强化监督和服务。
4.3 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发挥网络正面作用
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3
关键词: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腾飞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推进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透明化、符合市场交易规律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国有土地资源出让工作的重中之中。而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土地交易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是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土壤的重要途径。
一、福州市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情况
福州市是国家实施多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在建立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制度,执行土地交易试点工作,尤其是全面实施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公开出让等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1988年2月福州市即在全国率先向外资企业以拍卖方式成功出让位于“五四路”(国际大厦)的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创了全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先河,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引起了海内外各大传媒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迅速报道了这一消息。此次土地使用权的成功出让,也揭开了福州市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序幕,为福州市开辟土地市场准备了理论先导,突破了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1993年5月,为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土地交易“有市无场”的状况,福州市建立了全国首家地产交易市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曾亲临地产市场视察并题词:“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地产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地产市场,繁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高度肯定福州市这一作法。2000年6月,福州市停止了所有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协议出让方式,所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拍挂方式在土地有形市场出让,逐步实现土地交易的“阳光工程”。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整顿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2006年5月,在原有地产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优势,福州市成立了福州市土地矿产交易中心,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工作;负责土地市场日常管理;收集、汇总、土地交易信息;提供土地交易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承担职能性地价评估工作等。土地矿产交易中心的成立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福州市累计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255宗,面积16232亩,成交土地价款394亿8千万元。
二、关于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会
实践表明,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和推进,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逐步规范,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土地出让方式由行政审批向市场配置转变
实施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后,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通过招拍挂等市场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开发企业,福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得以重新“洗牌”,一批讲信用、有实力的开发企业通过公平的竞争脱颖而出,外地知名的企业也纷纷参与福州市的土地竞拍和交易,象深圳万科集团、香港华润集团等国内一流房地产企业均通过公平竞争获取福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资源配置不仅使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竞争状态,实现了从政府包办代替到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土地经济活动的转变,而且也给社会提供了一批高品质、高档次的商业、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大大提升了福州城市形象。
(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杜绝腐败滋生
通过推行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土地价值得以充分显现,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从2000年至今全市累计成交土地价款394亿8千多万元,而这些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收益则又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从而构建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盘活了土地资产,支持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全面实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也从根本上使政府在土地交易上的权力运行受到公开制约和监督,减少了、权钱交易的条件和机会,消灭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及时把握土地市场行情,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通过及时收集、掌握并反馈土地市场交易情况,从而使政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市场供地,有效地防止了土地投放的盲目性,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于土地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由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市场,真正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制止土地投机。
(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实现土地收、储、让制度的良性循环
经营性土地出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为此,福州市规划、土地发展中心、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也积极主动参与,一起推动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进程。在土地收储方面,土地发展中心通过拟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加大了土地储备工作力度,积极实施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工作。在供地方面,坚持规划先行,计划供地。政府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全面促进了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经营性土地出让业务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出让的“阳光交易”。
三、当前国土资源配置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福州市在逐步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中探索了一些积极有效做法,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仍然有许多方面工作有待改进与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土地市场信息内容比较单一。目前土地有形市场信息主要是土地一级市场的相关内容,而对于土地二级市场的转让、租赁、抵押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还不能为政府及时提供房地产市场全面状况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土地出让未完全实现“净地”出让。由于种种原因,福州市近几年来还有不少经营性出让土地为“毛地”出让,而经过这几年的开发建设,“毛地”出让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政府无法按合同约定按时交地,并要为此赔付开发商因迟延交地而造成的利息损失;开发商因无法开工建设,造成建设资金被大量沉淀、积压,项目开发停滞;变相造成土地闲置及囤积现象。由此可以看到,未实现“净地”出让对于政府及开发商而言,都会带来权益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后续连锁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政府诚信,甚至可能影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调控效果。
第三,矿业权公开出让工作市本级尚未建立交易市场。目前市区的矿业权的公开出让工作是由各区级政府自行组织实施,交易场所也由各区政府自行确定,市里未能及时、全面地对公开出让工作实施有效地指导监督,市本级建立有序、规范、统一的矿业权出让制度还有待加强。
四、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几点思考
不可否认,在土地资源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善及操作规范不健全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包括出让、转让、租赁在内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招拍挂出让方式在内的土地配置政策所应有的正向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如何完善市场配置制度,构建全新的国土资源配置市场化模式,建立和规范市场配置程序,扩大配置范围,才是当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的共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牢固树立资源市场配置化理念。同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减少办事环节,从而增强开发商投资和开发建设的信心,树立政府办事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二,进一步加强收储让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要建立科学明晰的责权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中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同时国土部门还要全面拓展业务职能,加强同各职能部门的配合,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以规范运作为主线,促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确保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第三,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土地有形市场的建设。一是进一步扩大土地交易场所和交易范围,逐步建立以经营性土地、工业用地、矿业权招拍挂为主,其他各种类型土地矿产交易的、咨询服务等为配套的交易场所,特别是要将采矿权、探矿权的公开出让纳入土地交易中心的范围,承担矿产资源地质储量报告评审及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二是要全面开放土地信息,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功能,增强交易的透明度,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建立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使进入土地交易市场的交易更加安全,信息更加充分,交易成本更加低廉,进而成为信息的“集散地”。三是建立健全土地交易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土地交易机构工作规程、土地使用权交易规则或须知、土地使用权交易运行程序、土地交易机构的服务承诺、工作人员守则、以及土地交易机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等。
第四,积极探索、推进国土资源网上挂牌交易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市场经济活动和行政领域中,为适应这种变化应充分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从便于监督、易于操作出发,借鉴省内外土地出让网上挂牌交易经验,推行网上挂牌交易方式,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实时监督的实现途径。并达到通过网上挂牌交易真正实现从网上申请到网上成交全自动全封闭运行,有效防止“串标”、“围标”等问题的发生,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预的目的,从而实现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环节的有效监督,维护公平竞争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参与竞价交易过程,避免来回奔波之苦,减少交易成本,优化投资环境。
第五,加大整顿力度,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针对少数用地单位圈占、闲置土地、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还应进一步强化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并开展大规模的存量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对那些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土地,应根据不同情况收取闲置费或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收回的经营性用地可以重新组织土地上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节约土地,减少浪费现象。
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政〔2009〕1号)精神,经县政府研究,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推进原有的17项民生工程
按照“巩固、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深入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政〔20*〕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政〔20*〕3号)有关规定,完善政策,提升水平,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17项民生工程继续稳步推进。全县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已于20*年圆满完成,自2009年起,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正常工作安排,不再列入民生工程项目。
二、大力实施新增的11项民生工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急事先办、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9年全县新增实施11项民生工程:
(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提高集中供养率,2009年集中供养率不低于30%,到2012年集中供养率达50%。2009年投资802.38万元,增加730个床位。
(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2009年安排资金191.5万元,对4750名已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予以生活救助,其中城镇重度残疾人850名,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农村重度残疾人3900名,每人每年补助360元。有效缓解重度残疾人医疗康复支出负担较重、生活水平偏低等困难。
(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2009年安排资金189.6万元,培训新型农民40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36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00人。
(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09年安排资金180万元,对6000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五)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着力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计划用4年时间,使我县妇女儿童相关健康指标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009年安排资金83.5万元,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给予补助。
(六)“农家书屋”工程。加快建设“农家书屋”,满足基层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09年投入76万元,在全县建设38家“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配置标准为2万元,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县所有的行政村。
(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2009年投入120万元,建设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4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30万元,配套设施资金10万元。
(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省、市暂没下达我县任务
(九)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支农方式,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政〔20*〕42号)要求,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9年投入资金2352万元,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由各级财政和投保户共同承担。
(十)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推广使用沼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2009年安排390万元,建设1000口沼气池,开展改厨、改厕、改圈,建设30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十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我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2009年投资4354万元,对7座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其中小型病险水库6座、国家规划内中型水库1座。
三、工作要求
实施民生工程具有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双重效应,是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是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009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涉及领域更宽,受益面更广,工作强度更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总书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实施每一项民生工程,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协调调度。民生工程的受益群体主要在基层、在农村,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下移工作重心,搞好协调服务,加强督促检查。要对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做细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措施,精心组织,精细操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工程类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及早下达计划,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筹集力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县财政通过提前拨付资金等方式,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县财政局、审计局要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惠民直达工程试点范围,加大规范补助或发放到人的项目管理力度;推行工程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完善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民生工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民生工程项目的效益。
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5
【论文摘要】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弥合城乡之间断裂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在阐述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吉林省省情提出相应措施,从而为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一、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基本状况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拥有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民增收缓慢,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转移就业压力很大。吉林省现有农村劳动力669万人,到2006年底转移出241万人,其中常年在外打工的110万,出国的6.8万人,其他均属于临时性、季节性的转移。按现在农业生产能力计算,种植业有200万人足够,这意味着吉林省还有220多万人在农村属于绝对的剩余,而且每年新增大约100万左右,农业人口中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农业劳动力,还不包括临时性、季节性返乡者。如何根据国情和省情,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吉林省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优惠政策,召开经验交流会、建立输出基地、开展技术培训,设立“阳光工程”,从上到下掀起“春风行动”等,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虽然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有了一定发展,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与其它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流动速度慢、流动半径小、缺乏品牌意识
首先,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速度仍然较慢,总体水平和输出层次仍较低。近几年,从劳动力当年流动速度来看,始终排在全国第25位以后。其次,在劳务输出上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致使输出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最后,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对外省劳务用工信息不通畅影响,大部分劳动力仍是在省内寻找就业机会,表现出流动半径小的明显特征。
2.技术含量低,择业机会少
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吉林省农村劳动力以粮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粮食生产以外的劳动技能低下,以从事简单的生产性劳务为主,胜任不了技术较高的生产性劳务。因此,外出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等产业,基本上是靠出卖体力而获取就业机会。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中,90%以上从事纯体力劳动。另外,在全部劳动力中,受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只占4.5%,说明吉林省农村的成人职业技能教育薄弱。这就造成了吉林省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从事劳动密集型劳务的比重大,技术密集型劳务的比重小。因而,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劳务收入低。
3.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弱,劳动力外出务工热情低
劳动力愈来愈强的外出打工欲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因素,但如果农民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或受到损伤,势必打消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热情。首先是工资无保障。有些用人单位故意长期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不按期发放。据500户农民问卷调查资料显示,有54%的农民反映“打工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兑现,收入没保障”;其次是缺少必要的生产安全保障。如一些在建筑、运输、化工、采掘等单位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保护用品,使其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最后是子女就学无保障。一些常年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其子女上学非常困难,需要交一些赞助费或高价学费才能入学。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热情。
三、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措施
1.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
应从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应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并制订出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组织协调机构。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及有关群体对政策执行的程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出台配套的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并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出台的政策能够严格执行。
2.采用系统的观点整体推进
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社会、教育等相关各主体单位的共同努力。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很多,有户籍歧视制度、城市就业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素质等。应深入研究各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便于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流动。通过宏观调控进行制度创新,如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稳步慎重推进农村土地承包与经营权的流转、进一步清理取消对劳动力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等,采取积极措施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只有内外环境和谐,才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整体和谐发展。
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当地政府应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实施项目兴县战略,努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流动。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就地流动的主要途径。发展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拓展县域经济四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例如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以及相关的专业化组织使更多的劳动力加入进来,还可以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当地要进一步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产业结构、市场定位、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国、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
4.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培训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培训工作,围绕全面建设和谐吉林的目标,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使用相关资金、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定点就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就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逐步形成市场配置、政府促进、管理规范、流动有序、素质准入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怀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阳光工程的宏观调控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高校扩招、中职学校之间生源大战等问题,学校的招生难已成为所有招生人的心病,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有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原因,更有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参与4年中职学校的招生,根据笔者的调研现就“招生难”的现状予以分析。
1.社会因素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走向畸形路。加强当地的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和多层次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当地办的一项民生工程,但是当一个地方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后,其他地方的领导看到这一政绩后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效仿,根本不经过市场调研,也不考虑国家很多资金投入、生源问题。这就为职业教育的后期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很多职业教育学校校园面积很大,学生数量逐年减退。中等职业学校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起来后,相关领导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考虑学校的师资问题,看到那个专业生源好,就会申请不开设这个专业,学生数量上去后,也不增加相关专业的老师,每年学校进的人都是有社会关系的非专业人, 专业的没有关系的人加入教学团队是很难的。教学质量的跟不上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是“低能”都想“高就”,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失去了信心。
2.文化因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了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局面,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新模式。经过笔者调查,就宁夏来说2000年是中专生最后一次分配工作,但是还是要经过相关的考试。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冲击很大,虽然国家对学校的限制少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大了,可随之而来的是学校陷入了招生难的困境。
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受到家长观念的严重影响,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好些家长让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为找一个好工作,为了做官,为了光宗耀族。我校是以农业为主干专业的中等专业学校,农业业行业本身就是艰苦行业,对于城市家庭老说,上农校就意味着孩子在未来就要受苦,挥起观念大棒,一棒子将农业类中职学校打死。
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物价也在高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学生工资在3000左右,在宁夏这个工资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但是很多家长愿意算经济账,自己的孩子在建筑工地打工可能每个月能够挣5000块钱左右的工资,而且天冷的时候是在家的,不用在外面受冻。家长文化观念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生源买卖愈演愈烈,学生择校迷失方向。学校为了招更多的学生,各招生单位主要通过联系校领导进班宣讲、联系班主任加强宣传、走进家庭跟进渗透等方式招生,通过对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五大招办的走访调研,很多中专学校为了抢夺生源,对生源所在地的相关领导和班主任的兑现“辛苦费”,兑现的好处费与学校综合评价成反比,一般来说,学校越差,招生越难,辛苦费越高,反之,招生费越低,外面地区的职业学校将更高,有的只要提供其毕业生名单和家庭电话,也可以捞到一点幸苦费,其好处费是逐年增高。事实证明,“辛苦费”不但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而且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这种行为限制了职业学校公平竞争!自主选择的原则,也妨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此外还可能造成某些经济上的不良行为。
二、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对策
1.加强学校自身条件的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对于上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应试成绩较差,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基本上都比较叛逆,基本上都是不服从家庭管教的学生。加强学校的管理,在家长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家长帮助学校宣传比学校做广告、兑现“辛苦费”要好的的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培、国培以及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单位的培训增加学校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对年轻的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让老教师去传、帮、带,增加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建议相关部门进行政策方面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相关机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切实加强东西部合作办学。促进东西、城乡中职学校在联合招生、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干部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广泛深入合作。严格规范办学秩序,实行中职招生准入制度。同一区域以及全国尽可能多的中职学校联合起来建立相应机制,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办学秩序。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等文件要求,严格审核学校办学资质和招生专业,科学核定办学规模和年度招生人数,合理确定专业设置及分专业招生计划,严格实行中职招生准入制度,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互相拆台,在招生过程中相互诋毁。
加强管理,进一步做好中职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各学校认真做好学生学籍信息的采集、审核、上报等工作,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注册新招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应届高中毕业生数据,也要对通过登记、注册入学等方式招收的非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城乡劳动者的有关数据如实注册,确保电子注册招生数据与发展规划部门的招生统计数据一致。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提前招生、集中录取、补录、注册入学等各种招生工作的实际,新生实行春、秋两季注册,秋季注册截止日期为11月20日。错过这录取时间在一概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