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1
1.发展靠下指标,营销模式单一
目前,手机报营销途径单一,主要依靠运营商运用自身资源推动发展。例如,运营商对各省下达考核指标,省公司再向各市加压。这些营销方式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大量被“圈进来”和被“绑进来”的用户到期后不再额外花钱订阅,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2.收入靠订阅费,盈利模式单一
手机报营利主要依赖用户订阅费用。在收入分配方面,在运营商掌握着用户和平台资源的前提下,以传统媒体集团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获利有限。这种局面存在巨大缺陷,也为手机媒体发展碰到瓶颈埋下隐患。
3.广告发展处于讳莫如深阶段
媒体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内容,二是广告。手机报媒体运营和盈利模式直接导致手机报“瘸腿”,内容提供商想发展手机报广告却很难得到运营商支持,运营商想发展广告却怕广告泛滥影响其品牌形象。
手机报广告处境尴尬
1.广告规则混乱
运营商为改变前几年因短信内容不规范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对手机报内容提供商提出严格限制和要求,并制定明确细则,其中一条即为不能随意发送广告信息。运营商还对用户超过10万的手机报进行审核把关,一旦内容提供商广告信息,立即驳回并采取处罚措施,这在客观上封死了内容提供商对手机报广告的话语权。
2.广告商对手机报传播效果尚存疑虑
以回报率作为投放标准的广告商还心存顾忌。一是广告商不能获得手机报用户的确切数字,很多内容提供商都将用户数视为商业机密,与广告商洽谈时要么夸大其词,要么遮遮掩掩。其次,作为一种新传媒,手机报的广告效果如何,广告商更多处于了解阶段。
3.手机报的阅读特点限制广告发展
手机的阅读方式是用户拨动手机键盘逐帧阅读,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一种强制阅读的局面,手机广告夹杂其中,易引起用户反感,甚至会有部分用户选择退订手机报。
手机报广告的发展之道
1.制定完善的手机报广告规则
例如,由内容提供商招揽广告,运营商对广告质量、频次、在手机报中的位置等进行严格把关,根据广告商要求,在运营商旗下的手机报用户群中寻找合适对象进行,广告收入则由广告招揽方、运营商、具体内容方根据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也可由运营商指定唯一的广告商,全权手机报广告。
2.整合传媒集团的广告资源,迅速发展手机报广告
传媒集团拥有一批稳定广告客户,并能深入了解广告客户需求,完全可以把这些资源优化整合,充分挖掘客户需求,为广告客户提供传统媒体和手机报套餐让客户更多了解手机报广告。
3.探寻优化的手机报广告形式
手机报广告开展之初,可以以“企业冠名”方式规避风险。
此外,手机报广告也可借鉴一些团购网的模式,可让用户凭借手机报广告,享受到商家独有的折扣活动,让手机报成为享受实惠的唯一途径,既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又会对用户产生长效影响。
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2
让手机报从业者兴奋的是,政策利好似乎来了。2013年7月31日,国信办在四川召开会议,要求各省借鉴四川手机报经验,打造“一省一报”。手机报第一次被官方定义为“电子党报”,即新媒体党报,而非补充性媒体。那么全新的手机报该如何运营呢?本文从手机报的运营现状入手,分析发展近十年来的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为全新手机报探索多元的盈利模式。
一、手机报的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诞生近十年来,手机报看似繁荣的背后,市场发展杂乱无章、严重失衡。大多数手机报的运营举步维艰,品牌知名度没有建立起来,经营陷入困境。另据数据显示,手机已成为用户的第一上网终端和随身媒体终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等四大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下载量均过亿。[1] 而手机报这一手机媒体似乎被时代和广大读者所抛弃,其发展形势似乎每况日下。
手机报的运营发展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依赖运营商,营销模式单一。
目前,由于手机报自身营销推广效果差且成本高,手机报主要依靠运营商推广发行,营销途径单一。例如,运营商对各省下达考核指标,省公司再向各市加压。这些营销方式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大量被“圈进来”和被“绑进来”的用户到期后不再额外花钱订阅,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导致手机报的用户量很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
2、收入靠订阅,盈利模式单一。
众所周知,手机报目前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少量的第三方客户广告投放费。目前,多数手机报营利主要依赖用户订阅费用。
而在收入分配方面,运营商因掌握着用户和平台资源,以传统媒体集团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获利有限。这种局面存在巨大缺陷,也为手机媒体发展埋下隐患。
3、广告现“瘸腿”,发展模式单一。
媒体的经营需要两条腿走路:广告和发行。手机报运营和盈利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手机报的广告“瘸腿”,内容提供商想发展手机报广告,却怕用户退订,很难得到运营商支持;运营商想发展广告又怕广告泛滥影响其品牌形象。
二、市场困境原因分析
手机报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但诞生10年来,却一直不被看好。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业者对手机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手机报从诞生起,就被定义为第五媒体,其发展自然就不被重视,而导致行业乱象丛生。虽然传统媒体对手机报趋之若鹜,但是对手机报的内容建设和运营却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还是以办报纸、新闻网站的老传统、经验来运营手机报。
另外,由于在手机报的整个运营流程中,承担着手机报内容生产重任的媒体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低收益分配比例也无法激起采编方加强新闻内容品质、拓展个性化服务的热情,很多报社都只安排了四五个兼职人员负责手机报的全部事务。这些兼职人员本身都是传统媒体出身,他们运作手机报自然就只能以老观念来进行,这也严重阻碍了手机报的发展。
2、媒体对手机报的推广处于弱势。
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中,手机报产业链价值必须通过内容提供商(cp)、电信运营商与技术服务商(sp)三方机构的合作来实现:媒体负责新闻内容的采编,技术服务商负责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最后由电信运营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平台发送给手机用户。
在整个手机报的产业链中,完全掌控着手机报发行咽喉的电信运营商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有限的订阅收入,运营商占绝大部分,媒体占比很小。即便手机报走向“WAP”后,主要控制权仍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手机报阅读流量的计价、内容传播的通畅程度乃至文本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运营商的影响。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成为了电信运营商渠道的附属物,而且绝大多数电信运营商人士认为手机报只是一种无线增值业务产品,而不是媒体,在手机报上与媒体就是一种信息合作的关系。
3、内容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在这个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播的便捷性固然重要,但是媒介文本的个性化和高品质才是赢得消费者和广告商青睐的关键。大多数媒体将经营报纸、新闻网站的老套路照搬到手机报发展中来,再加上手机报本身没有独立的新闻采编权,导致当前的绝大多数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或者综合浓缩版,内容缺乏原创性和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
另外,全国手机报定位大致相同,除了少数财经证券、惠农类之外,几乎都是综合新闻,传统报业中同质化问题被变本加厉地植入到手机报运营过程中来,如此宽泛雷同的信息结构自然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订阅量就起不来,盈利当然就上不去。
4、手机报广告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运营商为改变前几年因短信内容不规范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对手机报内容提供商提出严格限制和要求,并制定明确细则,其中一条即为不能随意发送广告信息,这在客观上封死了内容提供商对手机报广告的话语权。
手机报作为新传媒,广告效果如何,广告商更多处于了解阶段,对手机报传播效果尚存疑虑。另外,手机的阅读方式是用户拨动手机键盘逐帧阅读,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一种强制阅读的局面,手机广告夹杂其中,易引起用户反感,甚至会有部分用户选择退订手机报,这也限制了手机报广告的发展。
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3
关键词:供电营业窗口;管理;提升;优质服务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客户的服务需求也从单一满足用电需求拓展为规范、便捷的优质服务。因此,必须在现有营业窗口运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服务理念导入、管理方式引入、上级监管介入,深入分析职责分工、现场管理、服务行为、业务流程等环节,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营业窗口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营业窗口的服务效率和运营水平。
一、供电服务营业窗口建设与管理
1.服务形象品牌化
建设规范统一的服务环境,是营业窗口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国家电网公司标识应用手册》及《国家电网公司供电营业厅标准化建设手册》等为基础,在营业窗口的级别划分、功能分区、空间利用、环境装饰、服务设置配备、VI标识的推广应用等环节,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兼顾客户对业务办理和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做到物品摆放定置、现场环境整洁、设施用品齐全,实现客户满意体验。
在营业窗口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在软件服务上下功夫,推行标准化礼仪服务和营业窗口“礼仪操”工作,加强内质外形建设,要求统一品牌形象识别,包括规范着装、发型、化妆等,展现营销服务人员的“精、气、神”,为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营造和谐共赢的服务氛围。
2.服务作业标准化
营业窗口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岗位为点、以工作要求为线建立工作责任体系,从客户全程服务视角出发,建立以服务质量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支撑、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服务标准体系,为营业窗口人员提供一个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的参照坐标,使服务作业可衡量、可量化和可操作。
整合岗位说明书、经济责任制、营业窗口一本通、基础管理标准体系等相关要素,完善专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以及营业窗口内部管理制度,为营业窗口运行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结合实际工作,确定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处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标准,实现对海量客户的同质化服务标准和对重要客户差异化服务。
3.服务流程便捷化
健全流程作业体系,下大力气对所有一线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全部业务操作制定详细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责任岗位、环节功能、资料核准要求、应答用语、信息系统操作、环节提交时限等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必须协调好部门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之间、流程环节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协作配合,实行节点管控、流程跟踪、监督、预警、催办,确保程序简明、流程优化、衔接无缝、高效便捷,最大限度保障客户利益。
4.服务行为规范化
完善服务流程体系,规范营业服务形象,建立营业厅服务环境、设施及用品、内部管理、日常业务、服务行为、现场管理、应急管理、监督检查管理等运营管理标准,对服务准则、工作程序、服务流程,包括营业前工作、营业中服务、营业后工作、接待汇报等进行了统一规范,详尽细致地规范了营业窗口服务员工在基本道德、服务形象、服务礼仪、服务沟通等方面的要求,对营业窗口服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营业窗口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5.服务培训常态化
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注重窗口服务人员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涵盖服务礼仪、行为准则、服务规范、业务操作规程、制度办法、奖惩细则、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文化等知识,通过授课、外培内训、轮岗实习、网络教学、师带徒、拓展训练、技能比武和“服务之星”劳动竞赛等活动,以“集中培训与分散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实地观摩与现场辅导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员工知识更新,加深对业务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的掌握,提高客户服务的问题解决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目标,为供电营业窗口服务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知识支持。
6.服务管理精益化
在营销作业全面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和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根据“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基本要求,供电营业窗口应做好环境管理、现场营销管理、客户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保障营业窗口各类服务标准、规范和制度切实执行到位,通过强化执行力,提升供电营业窗口的标准化服务品质。
营业窗口现场管理按照“两会三制”(班前会、班后会、督导制、巡查制、交接班制)操作流程和内容要求,严格过程管控、突出管理细节,保证供电营业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7.服务安全可控化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安全防范教育,一是环境安全管理,落实相关安全管理措施,与110紧急联动、视频安防系统监控等。二是资产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电费安全有关规定。三是营销安全,超前做好服务态度、行业规范、知识技能、透明告知、高效流程、有效结果、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等方面,制订具体可行的防控措施和实施保障方案,落实全方位、多维度的安全风险防控。四是信息安全,全面开展智能化档案管理工作,妥善保管客资料,严防客户信息泄露。
全面落实《供电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供电服务重大事件及时汇报制》等多项应急管理措施,完善应急服务指挥体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客户数量激增、业务系统故障、突发停电、律师、媒体采访等应急预案,及时疏导服务纠纷,做好窗口服务突发事件的稳妥处置。
二、服务理念与团队建设
牢固树立“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深刻理解供电服务的内涵,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口对外,用心工作,用情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内涵,大力培育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升华服务角色定位,把服务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让员工更新观念调整心态,在服务上不断追求高目标,提升服务品位,变被动服务、应付服务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乐于服务、精于服务。营业窗口人员自觉做到:对客户诚心、宣传解释耐心、听取意见虚心、办理业务细心、客户有困难热心;不推诿搪塞、不说一句外行话、不错办一项业务。
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搭建和提供让员工成长进步的舞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积极性和潜能,建立营业窗口共同愿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打造和谐向上、充满活力的营销服务职工队伍。让员工有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团队中感知集体荣誉感,在服务中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身价值,为客户持续创造财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将窗口服务形象向区域外延伸,打造供电营业窗口价值最大化,延续供电营业窗口社会互动价值,以创建“标杆营业厅”、“示范窗口”、“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岗”等为抓手,开展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业务受理、故障保修及小家电维修等特色服务和便民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电力服务和亲情关怀,践行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电力客户满意度指数,用实际行动推动优质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供电营业窗口评价与监督
窗口服务工作是供电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窗口服务的监管纳入公司系统整体的优质服务监管之中。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营业窗口服务监管,建立组织严密的保障机制,便捷高效的服务机制、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1.建立各营业窗口管理员网络
在确定各供电所(站)负责人为优质服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建立营业窗口管理员网络,由营业窗口管理员负责与公司优质服务专职联络,落实营业厅内日常运营管理。在管理层面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服务层面上,实现营业场所的实时监管。每日对供电营业窗口的营业状况和服务质量进行细致检查,按照标准查找优质服务和窗口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到窗口服务管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形成服务的“闭环”管控流程,确保营销服务工作可控、在控,切实提高营业窗口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使“国家电网”品牌良好形象深入人心。
2.建立服务质量监管平台
政府部门对供电企业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客户对供电服务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进一步拓展优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必然趋势,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建立涵盖服务行为、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的营销稽查监控体系,充分发挥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作用,实时监测并记录营业窗口人员服务行为、环境卫生、规范着装、工作状态、劳动纪律及业务能力等情况,杜绝工作漏洞,不断提升营销工作精益化管理水平。
为保证服务质量监管的常态化和实效性,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第三方”测评、“神秘顾客”调查、公司内部检查、稽查、明察暗访、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质量监管,同时公开服务热线、监督电话、举报箱、意见簿、承诺服务内容等,自觉接受监督,定期召开企业、客户座谈会,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对供电服务进行全过程的稽查监控,通过多方诊断、主动排查营销服务中的风险和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营销作业中的偏差,有效促进营业作业质量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开展常态营销工作质量评价分析,提高营销业务的管控力、日常工作的执行力、客户服务的监督力,对职责分工、服务流程、工作质量、现场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分解、量化、细化,作为考核评比的主要依据,评价优劣,形成综合得分,评价和衡量营业窗口的服务水平的高低。通过评价,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一贯性,同时让管理人员看到标准执行的差距,认真检查和审视管理的目标和实际效果,重新调校标杆,减少工作差错,确保服务质量在评价、分析、改进、再评价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建立服务责任考核制度
改进绩效考核模式,引入公平机制、激励机制、“赛马”机制,将窗口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结合岗位职责、遵章守纪、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执行能力、满意率、每月一考等方面,制定各岗位优质服务工作考核细则、薪酬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奖罚制度,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将服务质量考核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制度、执行、考核、激励一体化管理,实现对工作质量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推动营业窗口员工服务绩效与学习提升的融合管理,让有效的考核增强员工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供电营业窗口是供电企业的门面,是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营业窗口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加强基础管理;以标准体系为重点,规范服务行为;以系统培训为载体,提升全员素质;以团队精神为支撑,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向着“服务标准更高”、“服务效率更快”、“服务队伍更强”、“服务品牌更亮”的目标不断努力,把“优质、规范、方便、真诚”的服务奉献给广大电力客户。
参考文献:
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4
一、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主要任务
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道路运输有关法律、法规,以建立农村客运网络、治理无序经营、查处非法营运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我县客运市场环境,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服务农村经济,确保人民群众便捷、安全、舒适出行为目的。全面整顿道路客运市场,规范营运秩序,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促进全县农村道路客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工作步骤
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工作从年10月上旬至年12月20日,分前期准备、集中整顿、巩固完善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10月上中旬至11月10日)
主要任务是做好调查摸底、完成客运企业整合和宣传发动工作。
1、搞好宣传发动。一是深入座谈,开好三个座谈会,即召开客运企业座谈会,召开农村面的车主座谈会,召开乡镇、村相关领导座谈会,分别听取乡、村、企业、车主对这次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运力投放及营运线路的布局建议。
二是积极发动。召开全县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动员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
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采取召开座谈会、张贴通告、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工作。
2、搞好摸底排查及企业整合
一是摸清县内客运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客运企业数量、客运车辆数量、客运班线经营类别、车辆等级、经营线路等。
二是摸清县内客运线路。主要包括:农村客运线路数量、常住人口,确定每条线路投放的运力、车辆等级、经营方式、实载率等。
三是查清县内无证经营的“黑车”、外籍车数量及其经营线路。
四是搞好新增客运车辆申报。现有营运面的车欲从事通村班线客运的,必须在11月10前向运管部门申报,运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审核。
五是整合现有客运公司。严格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湖南省道路客货运输经营质量信誉考核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对现有客运公司进行重新审核,对达不到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吊销公司经营许可。全县客运公司审核后,整合成立三家客运公司,负责经营全县班线客运。
六是重新审定许可农村客运班线。由公司提出申请,交通部门根据各线路的运力和运量基本情况确定车辆数量,将客运班线经营权许可给客运公司,由公司统一运作管理。
七是规范客运公司管理。督促客运公司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客运网络经营管理办法,安排专门的脱产管理人员,搞好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司必须以独资或股份制方式进行经营,可以采取公车公营、租赁承包、合股经营等办法,也可以采取整线承包、单车承包的形式,严禁变相的挂靠经营模式。实行承包经营的,公司必须与承包人签定管理、安全责任书,并收取安全保证金。
八是严格企业考核。县运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省道路客货运输经营质量信誉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对客运企业进行监管,实行质量信誉考核记分制度,对公司考核不合格被取消延续经营资格的班线将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质量信誉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审批。整合后的公司必须向运管部门交纳10万元的质量信誉保证金。
九是合理安排运力:干线客运以原有班线客运车辆为主,部分需增加运力的线路,其车型由交通运管部门审定。通村客运班车主要安置各乡镇上报的经审查合法的营运面的车。客运公司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合理安排定线班车制、赶集班车制、区域班线制、临时包车制,方便群众出行。
十是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运管部门要尽快搞好公司的运力审批、变更、班线许可、核发经营许可等手续;交警部门要及时搞好车辆的过户等手续;工商部门及时办理好公司的注册变更等手续;税务部门协助公司及时变更税务登记;物价部门要及时审核通村班车的客运票价。
(二)整顿实施阶段(年11月11日至11月20日)
1、整顿客运企业。重点清理不规范的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革,取消挂靠运营方式,进一步规范公司化运作模式,凡经营班线的客运经营者,必须划归公司管理,并做到车辆产权明晰、经营权明确、安全责任落实,监管措施到位、经营行为规范。达不到上述要求以及超范围经营的客运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治理后仍不达标的,取消其经营资格。原客运班线经营期届满申请延续经营的,原则上优先许可原客运企业;原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后达不到延续经营要求的,运管部门对该班线经营权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向社会客运企业择优配置。
2、整顿客运班线。加强对农村客运班线资源的配置管理,稳妥的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化经营,对擅自暂停、终止客运经营或者转让、炒卖客运班线经营权的,交通运管部门将依法收回其班线经营权。对核准所有许可线路的,客运企业要按规定的车辆等级及时的投放运力,并明确经营期限。改革后,要做到农村客运班线统一管理、统一标志。
3、整顿营运秩序。一是取缔非法经营。相关部门依法对所有非法从事客运班线经营的车辆进行查处。对年11月10日前主动放弃为从事非法营运车辆经营提供驾驶服务的驾驶员免予处罚。年11月10日后,仍为非法营运车辆经营提供驾驶服务的驾驶员,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取消其从业资格,5年内不得从事经营性驾驶。
二是打击违规经营。严厉查处不进站经营、不按规定站点停靠、站外揽客、兜圈拉客、宰客、甩客、倒客、骗客等违规行为;对长期不按许可线路经营、异地驻点经营的当事人,依法处理,直至取消经营资格;对严重违规的车辆所属企业在集中整顿结束后的一年内不得参与线路经营权的招投标,不予许可新增线路、班次;对严重违规车辆驾驶员取消从业资格,3年内不得从事经营性驾驶。
三是规范营运车辆。所有营运客车等级必须符合所营运班线的技术等级要求,年11月10日后不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营运车辆全部退出市场。
4、严格客运站场管理。农村客运班线确定后,必须明确停靠站点,凡未经交通部门批准设立的客运站点一律予以取缔。汽车客运站点确定不合理而需要增设站点的,必须报交通部门备案、审批。客运站点不准接纳未经交通部门批准、营运手续不全的客车进站经营,超载、超员和营运手续不全或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一律不得出站。客运站点要切实加强站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美化站点环境,周到服务,规范经营。
三、完善巩固阶段(年11月21日至年12月20日)
1、对已开通的农村客运班线车辆的运行情况实施监管,对运力投放不合理和营运线路不合理的要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布局;对客运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的要加以指导,对客运企业经营中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确保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圆满成功。
2、确认和规范公司。组织专业人员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湖南省道路客货运输经营质量信誉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审核评分,对客运公司进行确认。交通、工商、税务、物价、交警、运管等部门抽调业务专干,协助公司搞好整合后的各项制度建设,办理和变更相关证照、班线许可、确认通村客运票价等工作。同时督促公司及时拿出农村客运网络化经营管理办法,督促公司及公司车队搞好股份制改造和妥善安排通村客运班线。
3、加强巡查,巩固成果。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公司、车队、乡镇,对公司内部管理、干线及通村班线经营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非法运营行为依法查处,巩固工作成果。
4、搞好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交通运管部门必须肩负起对客运企业的长期管理职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客运企业进行监管,对非法运营行为进行查处,建立公平、公正的客运市场机制。
三、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的职责要求
这次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维护我县社会稳定和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严肃纪律,明确职责,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人员到位和工作落实。要积极做好客运公司、车主的思想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来开展改革工作;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客运市场稳定,防止发生;有关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要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履职,加强配合,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对作风不实、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而引发的并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严格追究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一)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组成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县改革单位和治理整顿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指导、监督、检查。
(二)县政府办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已实施通畅工程的村级公路进行客运班线通行条件验收。
(三)交通运管部门负责全县农村客运市场的调查摸底;负责全县农村客运班线网络的布局和规划,运力的安排,客运班线车型的审定和许可;指导客运企业的组建、规范和完善;实施农村客运市场的行业监管,打击非法营运,查处超载超员。
(四)县监察机关负责查办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客运企业无故阻挠行政许可、在清理整顿期间工作不认真而导致出现重大问题的案件,对触犯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5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对策
一、城乡居保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城乡居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较为缺乏。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河北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办法》等,仅仅是以行政法规、政府规章等形式出现,文安县人社局以此为依据开展城乡居保基金监管工作,缺乏强制性,约束力不强。城乡居保基金监管立法层次低,立法工作滞后,未能形成完善的城乡居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二)城乡居保基金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城乡居保基金监管是以权力监督为基础,行政监管为核心,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监管体系。首先,基层人大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再有,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的监管方式,会因为政府失灵导致监管效率低下。还有,审计监督需要加强。由于专业人员匮乏、监督手段落后等,文安县城乡居保所未设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城乡居保基金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未落到实处。最后,社会监督力量不足。据笔者走访了解,部分参保居民对城乡居保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参与基金监管的积极性不高。
(三)监管方式比较落后
“金保工程”实施以来,城乡居保业务经办各环节逐步规范化,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了基金风险。但是,面对日益庞大的基金数额,紧靠传统的手工分析、报送报表的方式难以保证效率,人社、财政等监管部门间和地区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影响基金监管的效率。
(四)监管建设相对欠缺
目前,文安县城乡居保所专门从事基金监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强、工作繁重。城乡居保基金监管基础工作薄弱,激励机制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城乡居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加强城乡居保基金监管的对策
(一)完善城乡居保基金监管法律规范
首先,要提高城乡居保基金监管立法层次。城乡居保基金监管立法应定位在省级以上人大立法层面上,确保立法层次高。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提高可操作性,促使城乡居保基金监管有法可依。其次,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使违法成本高于预期收益,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健全城乡居保基金监管体系
(1)加强人大监督力度。各级人大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听取各级政府有关基金收支、管理、投资运营等情況的专项报告,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2)增强社会监督力量。第一,广泛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对城乡居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宣传,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二,畅通参保居民的监督渠道,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其监督权,确定其依法享有的知情权,明确具体的监督方式和途径。第三,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城乡居保基金进行年度、专项审计,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第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定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管理及运营情况,有效减少公众和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3)加强审计监督。第一,以法律形式规范,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第二,将城乡居保基金财务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及时发现问题,责令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并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4)强化各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与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人社、财政、公安等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间沟通协作,提高监管效率。
(三)创新城乡居保基金监督手段
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城乡居保信息平台,各地间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骗保、冒领现象的发生,减少基金流失。建立和完善城乡居保基金实时监管系统,实现各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四)加大城乡居保基金监管建设投入
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高校建设、完善相关专业,由高校提供更深的理论支撑并输送专业人才。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原有基金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基金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守护好城乡居民的养老钱。
(五)推动城乡居保基金投资机制建设
目前,城乡居保基金实行县级统筹,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各地应通过利率稍高的定期存款或国债来提高基金收益,积极为省级管理过渡期的基金保值增值保驾护航。不断完善城乡居保制度,尽快实现省级统筹,将各地资金归集到省级部门,进一步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实现城乡居保基金保值增值。
新媒体运营考核细则范文6
截至7月末,我市新农保参保总人数突破百万大关,达107.19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94.32%,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面实现“基本全覆盖”目标,新农保基金累计达33.13亿元,农保基金累计金额和参保人数都达到全省总数的30%左右。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科学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农民个人有能力缴、财政有能力贴、预期待遇能基本保障养老生活需求、有利于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换衔接为目标,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借鉴外地新农保制度建设的经验反复进行论证,至2008年8月,我市及所属各县(市)及涉农区全部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或试行办法,即合理界定了覆盖范围和对象,明确以农村纯农人员(即从事第一产业)为制度保障主体;以“统账结合”为主要保险模式;统一缴费基数和比例下限,明确个人年缴费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建立了财政补贴机制,明确地方财政对农民参保予以补贴,比例不低于当地公布的参保人员年最低缴费标准的20%,对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应当适当提高;规定了养老金计发原则,明确养老保险待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经办机构全部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
二、遵循规律,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各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农保经办机构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遵循农村工作规律,开辟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新农保发展之路。一是强化行政推进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即将新农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对制度建设和实施的目标作出规划;将参保覆盖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必成指标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标层层考核;及时召开动员会、适时召开推进会,抓好工作总结和部署;实行领导负责制,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全面抓,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抓。二是广泛宣传发动。我市各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宣传为抓手,开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自觉参保。内容上重点宣传新制度的优点、亮点以及为农民带来的实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保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好事;形式上灵活多样,譬如在新闻媒体上做专题、在乡镇设咨询台、在闹市路口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和宣传卡等等,基层干部和农保机构人员走村入户,把政策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新农保制度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及时制定年度工作量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做到镇镇有指标,人人有任务,年中有督促,年终有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