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1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并非人们常说的为应急物流而开发的单纯的信息设备,而是指将专业人员、政府机构、信息系统设备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的总称。通过指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中,保障各种应急物资合理、高效、顺畅的运输和配送,以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目前在我国的救灾体系中,应急物流的指挥系统是由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的指挥部来完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各自为政、灾情信息滞后、救援工作效率不高、指挥协调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物流指挥系统的建设中,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在现有的基础上,统一配置资源,协调各种关系,整合国家、军队、地方等众多的行业性、专业性相关机构,构建一个专业化的、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强有力的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同时,要注重系统功能的开发建设。在日常情况下,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具备以下主要功能:日常应急物流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如各种应急物资存储的数量、结构、品种等;各种应急物流预案的拟制、管理与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分析和风险评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接报与现场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分析;灾害事故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应急物流方案的确定、优化与启动;对各种事故应急物流行动的过程再现与分析;应急物流行动的总体功效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等。
在应急行动中,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主要发挥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预测功能,主要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事件发展和趋势作出估计,包括事件持续的时间、受影响的范围、公共服务功能受影响的程度以及需要动用多少力量进行应对等,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出事件发生后所需应急物品的种类、数量、结构等。二是指挥协调功能:启动应急物流的预案;协调国家相关机构及其他省(市)相关部门,筹措、调用所需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资源;向国家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物流的救援事项的决策建议:组织实施应急物流救援行动。
在应急物流运作过程中,筹措、调配、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整个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协调指挥系统。这点在许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救援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1999年,“弗洛伊德”飓风袭击了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州,全州三分之一的面积受到了洪灾的破坏,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美元,但是在经过美国各级政府的救助和联邦应急计划的实施,最终的人员伤亡却不多。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马等大州。夺走了1000多人的生命。同样的自然灾难,6年前能够从容应对,6年后对此为什么显得束手无策?研究表明,最重要的原因是北卡罗莱纳州政府建设有高效、顺畅的应急指挥系统,在灾害发生后,能够使更多的药品、食品以及帐篷等应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解决了灾区的吃住行等基本生活所需。而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几个州,应急指挥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应急反应迟缓,有的州甚至没有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卡特里娜”飓风爆发4天后,还没有看到救援机构带进水、食物及药品等重要的救灾物资,致使太多伤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而失去生命。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在国家应急指挥行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搞好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建设,加强全国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各类救灾物资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配送的统一领导,增强应急物流领导机构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对工作能力,确保应急工作反应敏捷、运转高效,从而达到尽量减少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运行机制
与一般性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指挥活动更凸显如下主要特征:1,指挥程序的简捷性。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时间紧急,应急物流必须在短时间内展开,因此,要求应急物流指挥必须尽量简化指挥程序,以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2,指挥内容的复杂性。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伴随着物流环境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通信线路中断等,除了需要及时配齐所需物品,还要将物品及时送达,这就使得应急物流指挥内容十分复杂,对现场指挥是一种严峻的挑战。3,指挥环境的严酷性。应急物流指挥往往要靠前指挥,指挥员深入火热的第一线,指挥环境、条件异常恶劣,要求应急物流指挥必须沉着镇定,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间断的指挥协调。
应急物流指挥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既有政府部门,还有诸多的社会因素,如果这些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与协调配合,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扯皮与推诿,应急物流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应急物流指挥运行机制的建设,加强与国家应急办公室、交通部、军队、铁道部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院校等科研院所的横向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作用,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联动机制。横向上,应加强与本级应急物资部门的协同,规范管理及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纵向上,中央级物流指挥机构应能顺畅指挥省级物流机构,形成上下沟通、快速反应的指挥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动员机制、协调机制和高效的响应机制,使整个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形成合力,成功地处理突发事件。从根本上提高应急物流行政管理质量,切实提高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物流的整体能力。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建设策略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内容多、范围广。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搞好指挥系统建设,尤其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大应急物流指挥人才队伍的建设
应急物流的专业人才是保障应急物流整体高效运行的首要条件,而其中指挥人才更是肩负着重要的关键性任务。因此,应加大院校、实体等各种培训机构的培养力度,做好专业指挥人才储备。同时,整合全国相关物流专业救援力量,合理规划应急指挥人才队伍的布局,充实骨干人员,改善技术装备,全面加强应急指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综合实战演练,按照规划和预案的要求,定期开展专项演练、合成演练和综合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与服务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指挥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力量。
2 编制应急预案,建立预警信息系统
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为统揽,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为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准备工作。预案编制要结合实际,符合应急物流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律及特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应根据形势发展和情况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应急物流指挥管理信息网络。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别以及跟踪监测,从而为指挥系统建立准确、快速、畅通的预报渠道,以实现预警信息的资源共享。
3 建立应急物流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指挥系统是政府应急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它的运行涉及国家多个部门以及其他的社会成员,这就需要依法管理、依法处置、依法监督,以达到统一行动、相互配合的目的。为此,国家要加紧制定应急物流管理法规草案、政府规章及其实施细则。出台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的各种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国家应急物流指挥管理的法规、规章及政策的配套体系。
4 建立高效能的应急物流指挥管理机制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消防调度指挥;效能;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12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1 大数据在消防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
从专业角度分析,大数据就是多种数据处理功能的集合,且这种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是一些常规软件所不具备的,它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及处理分析,它的基本特点主要有4方面,即数据体量大、数据处理速度快、数据真实性高以及数据类别大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的发展应用。首先,最近几年我国加快了现代化消防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力求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的共同作用下,打造一个“智慧城市”,实现消防部队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提高消防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为今后消防救援方案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对消防涉及的所有类型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挖掘其内在潜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该项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消防指挥决策体系。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消防调度指挥系统在消防方案决策方面保持较高的准确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消防救援计划开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等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的财产安全损失。但现阶段对于我国大部分消防部队而言,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的实际应用性能与大数据时代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各种信息电子化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因此,应加大对这些存在问题的重视力度,以切实提高消防指挥调度系统效能为目标,推动我国消防事业的全面发展,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在大数据背景下提升消防指挥调度系统效能的措施
2.1 加大大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力度
在电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水平对消防系统作战能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加大对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应用力度,将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转化为指导消防调度信息,为消防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另外,大数据处理分析应用力度的加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防指挥部门制定消防救援方案的科学水平,准确判断火灾状况,使消防指挥调度系统向标准化、结构化以及程序化方向发展,将大数据的“数据优势”向“决策优势”方面转化,完善消防指挥调度体系。
2.2 构建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对于消防指挥调度系统而言,构建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提高系统的应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时首先应当对公安消防部门的所有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处理其中主要的数据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大对现有软件的利用力度,如化学危险品、重点单位灭火预案、物联网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信息资源平台。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提高信息数据录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制定相关的录入信息标准,特别要对一些基础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因信息数据的错误破坏系统的准确性。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应急联动单位有关信息数据的应用力度,实现现有可用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应用救援指挥系统的应用性能。
2.3 提高应急联动大数据的力量
在大数据时代下,应切实抓住消防“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大好机会,对现役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加大完善建设力度,尤其是对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通信网络系统的不断延伸,保障单位微型消防站与专职消防作战指挥系统之间的通信顺畅,一旦火灾事故发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其他辅助消防作战单位还应加大与专职消防作战部队之间的联训联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消防指挥调度的可用力量,保障灾情可以及时被扑救,降低经济损失。另外,还应建立建全相应的消防救援基础硬件设施,并与公安、气象、消防物资管理部分之间加强信息通讯,为今后的联动作战提供保障。
2.4 建立健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匹配系统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下,消防指挥调度部门应当对大数据智能分析匹配系统的建立引起高度重视,并使系统应用满足消防业务的基本要求,在首战调集的基础上,建立一键式调派和模块化的调度功能,提高消防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智能分析匹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与各种类型的预案设计和力量调度等级进行融合,在获取灾情警报时,应当将自动与手动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科学调配灭火力量,保证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的应用实现。其次,加强消防作战人员编制的模块化建设。该系统建设时应当将涉及到的所有消防作战人员依照身份信息配备单兵电台、定位系统、生命体征传输系统等先进化数字装备,提高单兵作战能力,缩短救援时间,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3 结 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的建立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系统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加大对技术问题研究的重视力度,实现“智能化城市”建设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对电力供应的依赖也日益增强,城市生产能源、生活保障、通讯等都离不开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供电是城市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电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联络广泛,电力突发事件具有危险源多、次生灾害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一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电网极易受到影响,造成供电中断,给城市功能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研究提升供电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前,我国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灾害管理方面。2003年的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急处置能力还较弱。“非典”之后,国家下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国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给出框架和依据。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也分别对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演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国家规定和要求,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2008年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4个专项应急预案,框定了南网公司系统的应急管理模式。
严格依从于南网公司的应急管理模式,玉溪供电局经过两年多建设,基本建立了以应急预案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运转机制为主体的应急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影响及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应急指挥系统运转效率、应急培训及演练的广度与深度。
2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探索和思考
2.1改善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系统的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类。不同种类的应急预案,其编制目的和作用也不相同。提高三类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可从系统层、操作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分别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
2.1.1 综合预案的编制应系统、全面。
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供电局整体,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共性方式、方法、原则的说明,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纲领文件。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应充分理解国家、行业、上级单位对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充分分析本单位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及应急资源情况,对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的通用流程等作详细说明,从源头对本单位应急管理体系构筑总体框架。所谓“纲举目张”,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对全局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牵引和奠基作用。
2.1.2 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具体、明确。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如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自然灾害等),明确其应急程序和具体的应急行动方案,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骨干文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应突出“专项”,即专业性。在依从于综合预案的前提下,专项应急预案应从本专业出发,深度分析对应的突发事件风险及内部可调用资源、外部可联动资源,拟定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措施。专项应急预案按专业对综合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专项应急预案应可直接作为应急指挥机构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脚本。
2.1.3 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应简洁、明了。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突发事件现场作为应急处置的“第一地点”,是最直接的信息源和处理终端。综合预案的框架构思、专项预案的骨干支撑,都需要在现场处置方案得到落实。同时突发事件现场又是最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所,及时、正确的第一时间处理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以触电人身事故为例,伤员触电后实施急救的黄金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只有现场迅速正确处置,才可能挽救生命。因此,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必须突出简洁、明了的特点,依从于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以最少的文字描述最重要的流程和信息——如详细行动步骤及顺序、信息报送方式及渠道、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图表形式具体体现并张贴,以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2.2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应急处置的作用,就如同大脑和神经系统对于人体的作用,是根本因素。笔者认为,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流运转、判断与决策、资源调配、指令执行与反馈,其中信息流运转联络其他三个要素(见图1)。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关键在于信息的高速、准确流转。
图1 应急指挥系统运转过程
2.2.1 应急指挥机构应明确、唯一。
应急指挥机构是大脑。多个应急指挥机构并存,必将导致多头指挥,指令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将互相排斥或交叉,造成信息混乱,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
实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供电局应明确突发事件所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并对应于每一个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唯一的组织机构履行指挥职责。响应级别及指挥机构的确定和对应,应在管理标准或应急预案中具体给出,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统一,确保规范性和一致性。如: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和区别、各自的职责和指挥权限等,应给予明确描述。
2.2.2 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应明确、唯一。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信息报送、指令传达的要求是快和准。从国家到行业,再到南网公司,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都对下级报送信息的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信息流转快速准确,必须明确各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在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明确信息报送对象联系方式、时限、内容要求等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事发现场和下级单位信息报送工作量,信息通道宜唯一,或尽量避免辐射式报送。如,在信息报送要求未整合的情况下,若变电站现场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当值负责人在组织现场处置的同时,还需分别向调度、生技、安监、变电管理所等部门报送信息,短时间内信息报送量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2.3 应组建强大的信息处理组,避免信息堵塞。
应急工作组是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过程中,工作组的数量和种类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信息流“处理泵”的信息处理组,应是必不可少且应强化组建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处理组承担信息接收、统计、分析、汇总、及上报等工作,是信息流运转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信息工作组配给资源不足或运行不畅,势必造成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量信息无序流转或堵塞,甚至出现错误支持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导致错误决策。
考虑到上述因素,信息处理组不应临时组建。应在专项预案中明确信息处理组的固定人员(包括B角)、职责、工作流程,并实现表单化。通过日常演练磨合,充分准备,应急处置时才能做到高效快捷。
2.2.4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为指挥系统运转增效提供强力支持。
网络和视频系统的广泛运用,可极大提升信息流转频率和实效。主动运用南方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对下级单位信息索取,亦可大大减少信息流量,增加流转效率。在日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除注重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外,还应加强运用能力培训,使信息化手段能够真正为系统运转增效服务。
2.3普遍、深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基础环境。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概念,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针对应急预案、应急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大型工机具使用方法、生命自救互救的学习,可称为应急培训,示范性、检验性应急演练,也可作为应急培训。两者目的都是促进应急相关人员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对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2.3.1 宜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我们企业的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组都是基于生产技术和管理骨干建立起来的,成员并非专业应急抢险人员,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支“24小时待命”等待抢险任务的应急队伍。鉴于日常生产工作地点的离散性以及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要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快速度派遣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就必须做到各专业部门随时能够派遣熟悉应急管理的技术人员到位。因此,针对“固定名单”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方式,对几乎所有员工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对其中的骨干组织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此种方式对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较大支持。
2.3.2 培训和演练应关注深度,务求实效。
员工的应急意识、知识、技能,以及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员工应急意识、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盲目和浅尝辄止的培训和演练,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未必有效,反而可能有害。因此,培训和演练的实效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提高培训和演练的实效,关键有二:一是要有的放矢。要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分解制定培训、演练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逐步实现目标;二是要闭环管理、持续改进。针对每次培训和演练认真总结分析,查找问题,逐一落实解决,拟定下阶段改进方向。
3 结束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电力企业推进实施时间并不长,国家对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正处在在发展中。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于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的研究和探索也才刚刚开始,借此文对现有的一些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今后将更加注重应急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电子政务时效性信息孤岛
一、引言
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社会态势斗转星移,无论是在经济或者政治领域,全球各国无一不是在争分夺秒的抢占先机,竭尽所能的掌控全局。2008年的中国不仅处于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社会治安案件还在高位徘徊,明显增加。频繁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让人手忙脚乱,零散无序的大批量信息令人应接不暇,忙碌之余,我们都将视线投向了政府的临阵反应和应急处理。汶川地震的发生以及处理工作再次将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提上日程,应急管理愈来愈强烈的呼唤着人们的重视。
二、从信息化电子政务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提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iEMS,或许并不是被大众所熟悉,但如果换成信息化电子政务,相信这个话题的导入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信息化电子政务早已在各级政府安家落户,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其发展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议题,并且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在大家熟悉的信息化电子政务体系中就包涵了这样一个特殊的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它属于信息化电子政务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电子政务。
众所周知,信息化电子政务是基于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的,要求政府从传统官僚体制中解脱出来,改变运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作为信息化电子政务系统的分支,突发公共应急管理系统同样具备这些特性,是辅助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迅速集中有效信息、全力解决危机事件的有效手段。
正如我们先前所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iEMS不是常规的电子政务,而是一类特殊的电子政务,与常规电子政务最大的不同是其时效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时效是以秒为计,而常规电子政务是以天、周计。应急响应是制定、执行一个或多个处置方案的过程。应急事件发生后,调度者根据应急预案、范例、上级指令、应急资源状态、事件实时状态制定处置方案,执行方案,并监控方案的执行、事态的发展,根据反馈的状态,进行新一轮的方案制定和部署执行,循环此过程直到事件处置结束,方案制定的实时性和效率是应急响应的生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应急准备、规划、保障、调查、评估、分析可归为常规电子政务的一部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知道一般包括内外网、OA、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等系统或功能,各地虽有出入,但差别不大。但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就目前已建的系统看单就投资差别就很大。因此,各系统所含功能千差万别,没有规范。三、发展应急管理对电子政务提出的要求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探索较少,发展并不完善,其缺陷成为了突发公共应急管理系统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应急管理的工作顺利进行对电子政务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普遍采用条块管理,政府组织机构是条块分割的二维模式,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结构,这就给政府内部协调信息造成很大的困扰。另外,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各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封闭各自所有的信息。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交换、不共享、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导致一个个相对独立、相互封闭的政府信息系统的出现。各个系统无法协同工作,由此造成行业、部门间的交流障碍,犹如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岛屿。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系统内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困难重重,导致大量的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率底下。
但是,应急指挥管理恰恰就是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拥有权上,很显然,没有信息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无法制定处置方案。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使信息封闭而且孤立,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的核心词就是“整合”和“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整合”贯穿了业务体系、技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合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监测监控和信息接报是应急管理的眼睛,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是应急管理的手脚,全面及时的信息对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系统集成,而是集成系统的集成阶段,即以通信和计算系统为依托,将某一地域范围内跨越多个管理域,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各种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为具有单一体系结构的系统,从而成为集成系统的集成。不只是建设一个应急指挥中心,而应该是在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各级中心的协作群体。
四、全力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行政管理要逐步改变条块管理模式,对电子政务系统要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和高效传播,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增强各部门联系协调,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应急管理部门形成一个整合的、标准化的数据仓库势在必行。这样有助于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社会、企业、政府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信息荒岛”和“信息孤岛”。在应急时,有助于调度各个方面的应急资源,高效进行指挥。
此外,科学技术是保障,要把各项应急管理落到实处,还需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学科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文俊,浅谈iEMS建设存在的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5(11)
[2]范维澄,我国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J],计算机世界,2007(6)
[3]蒋力群,新加坡电子政务成功的因素[J],信息化建设,2006(6)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5
一、“十五”期间水利信息化的成果
“十五”期间根据水利部水利信息化的总体规划,20__年完成了《__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20__年结合《__省电子政务“112工程”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完成了《__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修改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水利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㈠水利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1、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在雨水情方面,今年初根据省政府宋恩华副省长的指示精神,我们对全省雨量报汛站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采用GPRS和VPN通信技术实现了雨量自动监测和传输,今年汛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使全省500个报汛雨量站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全省雨水情数据收集从过去的3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雨水情测报的时效性和预见性。满足了防汛的工作需要,为做好洪水调度和抗洪抢险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
20__年建成石家庄水情分中心示范区,今年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完成了邯郸、邢台、保定、廊坊4个水情分中心,实现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廊坊辖区内中央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固态存储。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和控制全省18座大型水库及大部山区的水情自动测报网络。使获取水情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
在旱情方面,20__年建设完成了“旱情监测系统”,包括省级中心1处,市级分中心11处,移动测墒站11处,自动测墒站3处,土壤墒情试验站3处,墒情监测站175处,基本满足了全省旱情分析的需要。省、市中心可以直观地看到全省和各市的旱情分布趋势,提高了旱情分析及预测精度,为指导抗旱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工情方面,建成了工情信息移动视频采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视频图像、图像伴音、双向勤务话音、一路数据,采用车载方式装载设备,利用卫星传输视频等数据,省防汛调度中心设有接收天线。一旦发生洪灾,可到现场采集转发,把水利工程现场情况通过卫星传输到省防汛指挥调度中心。
同时,建成了黄壁庄等13座大型水库,献县、枣林庄3座水利枢纽的固定工情远程监视系统,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可视化的、实时的现场工情信息,为防汛会商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大便利。
2、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基本建设完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实现了与水利部,与全省11个设区市,与省水文局、3个河务处、13座大型水库、3座大型水利枢纽等单位间的宽带互联,全省水利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省水利计算机中心网络系统逐渐完备。我省防汛调度中心大楼于20__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了智能大楼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500多台工作站和服务器互联互通。20__年又完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局域网体系的改造任务。实现了各办公室、各部门的计算机互联,可以在计算机局域网完成工作信息的处理、业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并为信息、信息交换和查询等基础应用服务以及水利政务类、业务类应用打下了基础。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骨干网建成并投入运行。20__年10月建设完成了国家防总至省的计算机骨干网,与国家防办、各流域机构及各省防汛抗旱部门实现了2M带宽的互联互通,配备了电子、邮件、网络服务系统相关软硬件设备。
搭建了省至市级水利宽带网络平台。借助于政府宽带网络平台,建成了省防汛调度中心10兆带宽联接省政府、2兆带宽联接11个设区市防汛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构筑了全省水利信息高速公路。20__年又对各市计算机网络进行了改造,统一了配置,提高了标准,使各市计算机网络设施提高了一个档次。
3、通信传输系统建设
建立了以防汛通信专网为基础、通信部门公网为保证、其他部门专网作补充的防汛通信保障系统。防汛通信专网建有各类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预警等通信系统网络120多个,拥有各类通信设备4000余部。
短波通信系统。建成以省防汛调度中心为中心,直通11个设区市、4个河务处(局)、岗南、黄壁庄、桃林口3个水库和华北油田共20个站点。
超短波通信系统。建成蓄滞洪区24个县到乡和重点深水村的预警系统及由保定市到王快、西大洋、龙门、安各庄水库;由邢台市到临城、朱庄水库,石家庄市到口头、横山岭水库间的数字接力通信系统和永定河泛区的无线接入系统。
微波通信系统。建成4条微波线路,分别是省防汛调度中心至黄壁庄、岗南水库的一点多址数字微波线路;省防汛调度中心经新乐、定州、望都县至保定市的一点多址数字微波线路;保定市经涿州、容城、固安、廊坊、海委(天津)至国家防总(北京)的微波干线;邯郸市防办至东武仕水库点对点微波扩频线路。
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了46处卫星通信站,其中38个用于应急语音通信,8个用于数据传输,并实行了卫星联网。
此外,__机动通信局组建了__防汛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完成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任务。同时,我们还利用驻冀部队、武警、公安、
电力、铁路、交通、气象、广播、电视、地震等专网作为防汛补充应急网。当防汛系统专网与通信系统公网因气候或其它原因,不能保证防汛信息畅通时,首先启用机动通信局的应急通信系统,保证防汛指令畅通;同时各有关部门的通信专网,在汛情紧急时,首先保证汛情信息和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4、省防汛抗旱调度中心建设
我省建有较现代化的防汛调度中心会议室,使用面积150平方米,可以容纳60多人参加会议,是集会议、多媒体会商、视频会议为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室。
视频会议系统。在全省计算机联网的基础上,20__年我省自筹资金建设完成了全省防汛抗旱异地会商系统。该系统上联国家防总、下联11个市防办以及部分厅直单位和重点防洪工程管理机构之间的异地会商。实现了视频和数字信息传输“双流”功能,20__年在国家防办组织的永定河系防洪演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为多次成功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议提供了保障。今年7月省防指组织了由5个市级防指及有关单位参加的大清河流域防汛演习,其他6个市防指利用异地会商系统进行了观摩。演习按照大清河流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对水情测报、洪水预报、调度会商、工程运用、群众转移、抗洪抢险等科目进行了演练,省防指成员在省防汛调度中心通过异地会商系统、远程工情监控系统、移动视频采集传输系统和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对防汛现场进行调度指挥,演习检验了我省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成果,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大屏幕显示系统。20__年汛前,我省自筹资金完成了调度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更新换代,采用8台67英寸新一代DLP图像显示单元,组成2x4投影无缝拼接显示墙,可任意分屏显示,整屏分辨率高达4096X1536像素。该系统与我省防汛会商系统、工情采集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进行了一体化集成。提高了防汛会商的显示和控制能力,提升了防汛会商现代化程度。
㈡水利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建设
1、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设计大纲,我省开发完成了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一期工程,系统包括汛情监视、雨水情查询、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汛会商、灾情评估、辅助信息管理多个子系统。开发了1:5万分之一水利数据电子地图,实现了防洪资料管理系统中图形与数据的有机结合,为防汛抗旱管理和决策提供现代化手段。20__年又对该系统进行了整合升级,进一步扩展了系统功能。
大型水库洪水调度系统。建成了岗南、黄壁庄、邱庄、东武仕、朱庄、王快、西大洋等12座大型水库的洪水调度系统。系统由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网络系统、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会商系统和洪水调度软件等组成,可实时进行雨水情分析、洪水预报和调度会商,为防汛调度、抗洪抢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水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全面收集整理了全省18座大型水库、39座中型水库、1000余座小型水库等有关资料,是一套集水库防洪指标、图片资料、历史资料、信息检索和查询等于一体的水库防洪综合多媒体管理信息系统,为防洪调度提供有力支持。
重点河系洪水调度系统。建成了子牙、大清两大河系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该系统在已知实测降雨和部分实测洪水的条件下,能迅速地对主要控制站或产流分区的洪峰及洪水过程进行预报;在已知水文预报成果的条件下,可根据调度方案,给出大型水库、重要中型水库、主要河道控制断面、蓄滞洪区及重要控制枢纽的洪水运行过程及重要的水流技术指标;也可按专家和领导给定的调度方案进行模拟预报,实现实时拟定和优选洪水调度方案的目标,为洪水调度提供有力支持。
蓄滞洪区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集蓄滞洪区基本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工程资料、历史资料以及图形图像资料于一体,为蓄滞洪区的洪水调度、启用、灾情评估提供决策依据,实现蓄滞洪区灾害统计和评估的有效管理。
水灾损失即时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通过对“63.8”洪水损失进行过典型调查,并统计了建国以来__省分区分流域的防洪效益;对“63.8”暴雨在近期重演后果进行了研究建立数据库,并结合最新灾情调查结果对数据进行更新、补充,完善水灾损失即时评估模型,在水灾发生之后,可以立即提供灾损预估服务,在救灾快速反应中意义重大。
数据库建设。几年来先后完成了__省国家水文数据库、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充实了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完成了1/5万防汛抗旱空间数据库,并正在进行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滞洪区等重要防洪工程数据库建设,计划年底完成。建成后可实现防洪工程状况的快速查询,为防洪调度提供更快、更直观、更多层次的有力支撑。
2、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基于两个水资源管理项目进行开发研制。一是《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项目的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水质水量监控系统、水资源日常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三大部分,共17个子系统,目前已经完成项目方案论证和前期设计。二是__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项目信息系统建设,系统开发重视数据集成和地理信息系统现实与分析等功能。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同时为全省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方面的准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了降水量评价与地表水评价两个子系统的开发和水资源评价数据库结构设计。
3、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在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遥感调查的基础上,依托__省外资项目(澳大利亚援助中国的“__省水及农业管理”项目),建设省级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参考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与数据库建设标准,设计并实施数据管理系统,最终达成水利行业内部和外部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技术人员的初步培训和系统的初步分析,进入系统详细分析与初步设计阶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省水利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从整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突出表现在信息资源不足、信息共享困难,已有信息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弱;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和运行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稳定的投资渠道,要完整地实施规划目标难度仍然较大。
1、信息资源不足,应用系统开发滞后。除了水文信息采集相对完整外,其它信息采集在空间、时间和类型上还有很大差距,并且采集技术不一,可靠性、精度等不能满足应用要求。水利工程视频实时监控刚刚起步,在工程险情、旱情、灾情等信息自动采集方面还是空白。应用系统标准不统一,开发相对滞后,软件实用性不强,数据不全,应用分散,系统互联互通困难。
2、数据中心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困难。信息化建设只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才能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省数据库数量少,类型单一,划分不合理,存贮分散,没有整合成数据中心,信息共享困难。目前数据中心和基本数据库建设滞后和标准不统一已经成为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数据库建设滞后于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认识不一致,导致区域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市领导重视,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进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应用系统,在历年的防汛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市发展缓慢,制约了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影响了省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逐步建设完成覆盖我省海滦河流域六大水系重点地区、辐射全省重点县布局基本合理的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成覆盖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厅直有关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积极推进省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扩充信息种类,增加信息量,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快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包括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及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等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此,我们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㈠编制好“十一五”水利信息化规划。
目前《__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经编制完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本次会议后还要根据印发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进行再次修改完善,最终提交__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㈡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近阶段要组织实施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按照国家项目办的要求,邯郸、石家庄、保定、衡水、唐山、秦皇岛6个市的旱情分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设计任务,今年底完成招投标,20__年初开工建设。同时,做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建设后续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灌区信息化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等应用系统建设。
㈢加强资源整合,推进数据中心建设
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过程。多年来,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信息资源大多分布在不同部门甚至个人手中,难以形成公共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㈣促进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按照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我省建设完成了水利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实现了在内网公开行政权力实施过程,外网公开实施结果的功能。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推进水利电子政务二期工程的建设,实施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项目,早日实现统一平台、互联互通、无纸化办公的目标。同时,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推进水行政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供水节水等水利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增强社会对水利工作的了解,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㈤规范建设标准,健全规章制度。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范文6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面对当前灾害事故新特点,特别是在处置重大灾害事故跨区域联合作战中,消防应急通信指挥贯穿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始终,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尤为重要,它能够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和跨部门的信息、物资、调度和通信资源的科学调派。因此,如何为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层次清晰、调度有序的通信指挥网络,对部队能否成功处置灾害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各级应急通信指挥中心或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已经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以辽宁省消防总队为例,仅2014年1月至11月,扑救火灾34688起,各类接警出动34802起,出动车辆58160辆,出动警力294740人,抢救被困人员1832人,疏散被困人员5033人。要完成如此繁重的救援任务,离不开一套完整、灵活的通信系统和可靠的通信设备。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的建设,将社会联动救援力量统一编合救灾指挥体系下,为全社会参与灭火及救援工作提供快速、高效的指挥平台,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2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应急通信指挥体系未建立。当前消防应急通信组织指挥基本上是根据现行灭火救援指挥体系,以消防无线调度指挥三级组网的形式组织,没有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应急通信组织体系,日常现场通信和应急通信演练机制没有建立,缺乏社会综合应急通信联动机制,消防通信调度权限不够,很难协调和调动其他社会救援力量,而部队内部也存在类似问题,尤其是在大规模作战现场的通信保障机制不完善、通信组织混乱等问题。
(2)应急通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一是应急通信系统抗灾能力弱。数字集群、3G图传、视频会议、卫星通信等科技成果已应用于实战,但仍存在通信指挥系统容灾抗灾能力弱的缺点,目前使用的通信线路全部依赖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且限于建设成本的原因,缺乏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备份措施。二是现场应急通信保障难。目前,通信器材种类多,对客观环境要求高,遇到车辆无法通行的现场或是执行跨区域通信保障任务时,重型通信装备的运输就需大量人力支持,影响通信保障工作的开展。三是保障能力与上级要求不适应。过去以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保障为主,现在不仅需求语音调度上的畅通,还需要能够实时看到核心现场的情况,并获取现场音、视频数据,由于涉及环节多,出问题几率也较大。四是通信装备不适应的问题。救援时间长是自然灾害救援的特点,参战部队普遍出现设备电量耗尽的现象,因此通信设备包括其他用电装备必须配备大容量电池、备用电池和现场充电设备,保证设备持续、长时间的工作。
(3)应急通信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目前,应急通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配备数量少,技术力量不强,总、支队没有专门的通信保障队伍,通信岗位人员配备不到位,多数队伍只有士官和义务兵负责通信保障,基层大中队通信员多为兼职,更换频繁,甚至有新兵和合同制队员负责。通信业务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实际运用不符。长期以来,通信业务培训主要靠每年一次的业务理论知识和规章制度培训,在基层官兵日常学习训练中缺乏针对性指导,实际运用效果差,基层中队主要由通信员来负责通信器材的维护保养,由于通信知识的缺乏,不懂维护管理,经常影响执勤备战工作。
3加强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对策
(1)优先搭建政府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各级政府要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搭建综合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联通相关部门的指挥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实行以政府为主体的应急指挥中心值班调度体系,采取“一键式”调派措施,按灾害事故的等级和类别第一时间调度相关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形成“以政府应急救援力量为主体、以专业救援力量为辅助、以其他公共部门力量为补充”的救援指挥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急救援指挥层次和作用。
(2)优先建立本级应急通信反应机制及方案。应急通信是保障灭火救援作战指挥和宣传报道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各地要按照第一时间通信联络、持续通信保障的要求,与战训、宣传、指挥中心等部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建立联勤联动协作机制,强化随警出动意识,在地震24h“白金”救援时间和12h“黄金”宣传报道时间,快速调集应急通信人员,将卫星电话、卫星图传等装备运送到救援一线,保障第一时间与媒体连线报道和上级指挥通信畅通。从葫芦岛兴城市古城建筑类火灾扑救和辽中地区跨区域、抚顺清原五省区地震应急通信拉动演练情况来看,各参战部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急通信导调和实战任务,检验了部队的应急通信战斗编成、第一时间通信联络、持续通信保障和临机处置“四个能力”,磨合了作战、通信、宣传协同工作机制,锻炼了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日常备战和“打赢”能力,为公安消防部队参与重大灾害事故救援积累了经验。另外,要制定应急通信年度训练大纲,编制应急通信装备实战化操法,修订跨区域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加强针对性通信装备和组网技术的研究论证,大力开展随机应急通信训练和演练。
(3)优先建立现场移动消防指挥中心。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中,移动指挥车的建立既能有效发挥当前配备装备的效能,又能够展现机动、快速、灵活的指挥特点。由于基层单位的需求各有不同,移动指挥车的建设方案也各不相同,要本着“实用性、可行性、先进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完成现场领导指挥车即移动的前线指挥作战室的配备,以适应复杂情况指挥战斗的要求。移动消防指挥中心应配备多种形式的通信设备,构建集成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现场指挥通信系统。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信息查询、灾情接收、定位导航、实时记录等功能。通过通信组网和视频管理设备,汇接各类电台、电话等语音源,进行统一调度管理,接发语音、图像资源,实现跨网络、跨体制下的音视频的管理、显示和传输上传。
(4)优先建立多渠道现场通信覆盖网络。在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处置中,特别是在特大灾害损毁地区基础通信、电力等设施,组建消防部队短波电台通信网和卫星电话通信网,可以在现场快速建立独立的、上下贯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网,提升应急通信能力。短波通信是相对于卫星通信的另一类具有独特特点的远程通信手段,任何通信方式其抗灾容灾和自行通信能力与短波通信都是不可比的。它有永固的中继系统,即距离地面60~450km的电离层,具有不依赖任何基站和线路、光缆等基础设施,使用方便、受地形限制小、投资少,操作简便,灵活性高等特点;基于卫星通信系统来传输信息的通话器就是卫星电话。卫星电话的主要功能是填补现有通信(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终端无法覆盖的区域,为应急通信工作提供更为健全的服务。现有应急通信装备品种多,存放分散,适应地震等大型灾害的轻型化、小型化装备缺乏,不利于按照灾害类型快速调集到现场,不利于根据不同灾害特点建立有效的指挥通信网络。因此,要加强轻型化、小型化应急通信装备的研发,如单兵消防卫星背负站、小型无线转信台天线,小型移动供电设备等,便于快速响应、方便携行、有效组网的模块化应急通信装备体系。
(5)优先建设350M集群通信网络。在执行处置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或大型安保任务中,参战人员和群众数量庞大,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350M集群通信系统具有接收效果好、保密性强等特点,其指挥调度效能高于移动通信终端。目前,各省市公安机关都建设了无线模拟集群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城区至少85%以上。消防部队充分利用当地公安350M无线集群系统,购买符合技术要求的终端进行组频,并在系统中设置相应车载台和基地台建立消防无线调度指挥三级组网,根据公安部技术标准逐步向350M数字集群过渡。
(6)优先建立图像信息传输通道。随着指挥视频、3G车载或单兵及微波单兵图像传输等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增添了对现场情况即时传输的手段和措施,使调度指挥人员更加直观地观看现场全景和局部细节图像,其中包括救援实施情况、比邻建筑及交通道路情况、救援内部状况及战斗力量的所在位置情况,更加有利于第一时间为各级指挥员科学指挥决策、把握并发现现场安全隐患提供参考,并能够及时将信息传送一线做出战术和力量调整。在现有采集措施的基础上,今后要重点加强视频图像信息传输手段的拓展,进一步加强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特别是卫星通信指挥车、卫星便携站、卫星图像传输终端、卫星电话等装备的配备和使用。这些车辆装备在公共网络瘫痪的不利条件下,由于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不受天气、地理位置及公共信号限制等特点,能够随时将现场语音图像数据传送出去,为各级指挥人员提供高效、可靠、准确的现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