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入学教育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入学教育建议范文1
独立学院艺术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一部分,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的第一课,能够对艺术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态度不认真、自我认知不足起到很重要的教育作用。本文针对独立学院艺术生特点探索出符合艺术生行之有效的入学教育模式。
一、独立学院艺术生基本特点
1.艺术生创新能力强,敢于竞争
艺术生通过专业学习,在艺术创作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作品创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其次积极参加专业方面的竞赛,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敢于为了自己的专业理想而奋斗。
2.艺术生偏重于专业学习,忽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由于艺术生在中学期间花费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相对较少,另外部分艺术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不足,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万事大吉。这些因素导致大部分艺术生不能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扎实的,全面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艺术生这种不良因素一直存在。
3.艺术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纪律松弛
独立学院艺术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纪律性普遍不高,他们崇尚艺术生专有的“个性”,以个人为中心,往往忽视学院的规章制度,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4.艺术生思想政治意识相对淡薄,自我认知不足
艺术生在专业上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在入党方面积极性不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其次由于艺术特长的优势,感觉自己对别人更加优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对自我认识不足。
二、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院全盘兼顾,缺乏“以系为主,专业为主”的原则
目前独立学院办艺术类专业较多,有些独立学院在制定入学教育总方案过于详细,没有充分的考虑专业的特殊性,给予系里自主安排的权限较少,不能充分调动系里工作自主性,不利于系里制定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入学教育计划。
2.入学教育内容单一,时间短
据调查,目前国内独立学院由于起步较晚,新生入学教育虽然都在开展,但普遍时间短,内容单一,效果不尽人意。独立学院入学教育不能走形式,应该保证充足的时间,在入学教育内容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专题报告、素质扩展、系列讲座、交流分享等形式相结合。
3.过于重视教师讲授,缺乏互动
艺术生思维活跃,富有活力和创造性,他们渴望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课堂,如果教师一味用固有的讲授模式,不能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气氛,会从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艺术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要了解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计划。
三、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新模式探析
1.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艺术生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只集中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调动艺术生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设计出讲授、讨论交流、市场调研、演讲等形式,还可以根据艺术生的特点设计出优秀作品参观、作品竞赛等多个方式,要做到精心设计和选择教育形式相结合。
2.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入学教育内容要体现三个方面
(1)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艺术生的认知能力,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帮助艺术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以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帮助新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成才观,使艺术生从入学始就能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3.打造独立学院艺术生入学教育保障体系
首先,艺术生入学教育应该全员参与。从院系领导、教研室、专业老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进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不同的方面对艺术生进行正确引导。还要邀请教授、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参与入学教育。让艺术生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
其次,入学教育不能走形式,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建议至少安排两周的时间进行集中教育。后期通过主题班会、作品展览、市场调查、分享交流等形式对入学教育进行延伸。
4.系网站要开辟入学教育专题网,提炼特色做法,展现学子风采
入学教育专题网的建设不仅是学院对入学教育方面的充分重视,也是对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其次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专题网站及时了解入学教育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对入学教育内容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总之,入学教育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要突出艺术生的专业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创新精神、能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适应能力、协作精神、高尚情操、积极进取意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璐.独立学院新生入学适应的困境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时代教育,2013
[2]陈翔磊.独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系统化构建的思考.科技信息,2012
[3]唐元.高校艺术生管理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
入学教育建议范文2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14-01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日益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今天,我们作为小学英语老师也要思考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向四十分钟要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建设高效课堂的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高效优质的二次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县教育局为我们提供的导学案是课堂的导航,它告诉了我们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我们该去怎样上课,但是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二次备课,力求导学案更能符合自己的课堂,关于二次备课我的做法有:
1.标:标记原导学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这是进行二次备课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导学案中有关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3.改:改正原导学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5.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年龄大多是从9岁到12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主动性不高,所以,面对这些学生群体,我们必须要教会他们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课堂真正高效起来,我在平日的具体做法有:
1、教会学生预习。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下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了解教材,画出重点,开动脑筋,自己先解决问题。小学英语是非母语教学,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预习时无法过多的了解教学内容,但是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说,好奇这个单词该怎么发音,这幅图片表达什么意思?这就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了准备。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这个习惯,坚持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节约了时间,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教会学生听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再优秀的老师也需要学生去聆听。听课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是否把握住了重点,是否接受了新授内容,关键是看他是否会听课。我在平日课堂中会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迎接听课;根据预习情况,重点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不懂就问,力求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小学英语以听说为主,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交给学生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到“耳到、心到、手到、嘴到、指到” 。会听课,认真听课的孩子在学习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作为老师更要教会学生听课。这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3、教会学生复习。
及时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小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督促性,在小学英语方面的复习更多的是以口头练习为主,我会有意识的留给他们一些口头作业,让他们自己创设情境编写对话、表演对话。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这与高效的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钻研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课堂高效的关键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一切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可以用,我常用一些比较简单但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说:
1、巧妙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学习的一半,一首有韵律的歌曲、一个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猜谜游戏、一段有节奏的chant,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一定要巧设课堂的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游戏教学贯穿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寓教于乐。我常用的游戏方法有猜谜语、男女生PK、击鼓传花等。游戏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为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3、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的天性让学生们扮演小演员模仿表演对话。在最开始我曾担心过一些复杂的对话这些孩子能不能表演好,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从表情到动作再到发音,他们表演的活灵活现,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啊!
四、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入学教育建议范文3
一、明确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中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中提倡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做到以人为本,笔者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倾注了感情的教育,应该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教育,应该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从教育教学这一层面来看,学生是人文关怀的受体,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对象。但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很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不得不为高考让路。教师为了升学率在训斥拖后腿的学生,家长因孩子一次考试的不理想在不停地埋怨,孩子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放弃了本该锻炼的时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弃了青少年本该有的青春与活力,他们将睡眠之外的时间全埋头于书本。学业中的压力,成长中的烦恼,青春期的困惑因得不到释放而积聚,最后以极端的方式宣泄。对于学生的这些无形压力,教师、家长又给予了孩子多少人文关怀?为了我们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大声疾呼,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应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多对孩子倾注一些感情,并努力做到以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二、实施人文关怀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第一,发挥学校人文关怀教育主体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应将人文关怀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目标,并突出目标递进层次的科学性。如:根据中学生各个阶段成长的规律,可将德育目标细化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以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层次是以中年级学生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健全学生的人格;第三层次是以高年级学生为主的“立志成才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抗挫能力。
第二,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文教育架构网络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师者的责任,它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合作。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文教育网络系统:对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位教师导1—10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全方位的学生多维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育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导师”的全面育人体系,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管理,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成立家长委员会,直接让家长参与到德育中来,号召家长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孩子;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明确人文关怀教育的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心理教育等,以抓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立志成才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教师改变传统心理教育模式,完成由“重传统心理教育到发展性、预防性教育”的转变,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拓宽人文关怀教育的途径
入学教育建议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必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51-01
1 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以及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往往出现忽左忽右的偏激现象。这种现象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很多教师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操练。认为只要把语言知识讲透,练好,学生成绩就会提高,教学目就达到了。于是整个课堂不是讲授、就是灌输,让学生大量地做题、机械地训练。导致英语课被上成了语法课,语言知识课。学生满脑子都是僵化的英语知识,英语语法。这些知识与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脱离,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背离了英语学习的实质。交谈中教师以中考试题中的知识考查题为例证,认为这就是中考题的精神之所在。认为只有重视了知识讲解,中考才会出成绩,才会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岂不知这样做已经使多少学生讨厌英语并放弃了英语学习。
1.2 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均衡发展
教师往往被考试成绩所左右,只要考试不考或考得少就很少训练。“说”被无限期的搁置,“听”仅停留于表面,“读”与“写”却被异常重视。导致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不均衡的教学理念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了英语学习效率。
2 怎样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初中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2.1 克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从旧有的思维和观念中解放出来
在批判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很容易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交际教学法就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当交际教学法被广泛采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经过了许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还是不能进行口头交际,形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读写能力。首先,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读写能力的水平相关,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加工,进而转化成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而阅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没有足够量的阅读,要想提高口语能力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读写能力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人士的基本标志,文盲与非文盲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文盲只能使用一种语言进行听、说的交际活动,而不能进行读、写的活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纠正这一错误倾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解决“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文盲英语”的现象。
2.2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彼此信任、互相促进的良好师生关系,打破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印象,塑造全新的教师形象,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3 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入学教育建议范文5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把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归纳为三个词:无奈、无望、无助。一年级刚进入职业学校时对现状感到无奈;二年级时想要改变自己,但觉得毫无希望;三年级就业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又感到没有人能帮助他。多年来的职业教育实践,使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时间等基本呈现出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逐步下降的趋势。大部分学生“一学习就觉得疲劳或厌烦”、感觉“现在的学习对将来找工作没什么用”,焦虑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惧、易怒、自卑、多疑、逆反等不健康心理从中职生一入学开始就充满很多学生心间。心理活动是人们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健康的心理能帮助人们走出精彩绚丽的人生,而不健康的心理却是暗淡灰色人生的开端。因此,不改变中职生这种“无奈、无望、无助”三无心理,教学管理的效果必然事倍功半,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仅就入学初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看法。
首先,入学之初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所要求。
中职生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人的心理成熟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急剧的生理成熟不相适应,出现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脱离的现象。从而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个人要求与依赖关系,自我设计与师长要求,理想目标与现实可能,个人消费与经济能力,意识与社会行为,这种主观上欲求与客观上可能的心理矛盾,引起了他们内心的烦恼与不安。因此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
2、就读中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国人普遍认为中考高考是人生两大关键,中职生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者,他们失意落魄的心态最为强烈。特别是农村家长大多认为中职校就是淘汰者的聚居地。中职生自然而然地会觉得低人一等,自我肯定不足,认为自已一无是处,他的喜怒哀乐受别人的褒贬,缺乏自信心。
3、入学之初中职生所面临的心理环境的特殊性。来自四面八方的中考失利的中职生汇聚到中职学校,他们携带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多种不良心理的交错混杂,如果不能及时集中加以纠正,它们会迅速发展漫延,危害整个学生群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同理,坏的开端是失败的一半同样正确。中职生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在入学之初如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予以纠正,其结果可能真的导致中职生的“三无”心理,而抓住这一教育的关键期则可能给他们带来全新的人生开端。
其次,抓住入学之初心理教育的关键内容。
自信心。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往一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高度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结果“嘣”地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显然有些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测试者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杯上的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以后,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并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只玻璃杯了。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问题在于只是经过几次碰撞,它的心理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2、责任心。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3、进取心。进取之心,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犹如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充实更有力量。有了进取之心,我们生命的航船在未来的岁月里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如今这世界容不得我们坐吃老本,只有不断上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看书的综合能力,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入学教育建议范文6
一、在教学中紧扣学生生活的圈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这又是指操场的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段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首先运用身边经常接触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我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紧接着再取六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两层,请学生仔细观察,得出最终的结论。经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这一过程,边指导学生操作,边指导学生观察,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三、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课学完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我会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一些类似的问题来解决,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四、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室外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本学期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房屋的设计等是否对称,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想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装、蝴蝶、蜻蜓、飞机等。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大家兴趣高涨,一张张纸上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他们纷纷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觉参与,而且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时所见的物体当中原来就蕴含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