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资源开发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重使用轻储备问题等问题,这两大问题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最终结果,直接影响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最终成效。

(一)重理论轻实践

作为企业而言,培养人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在于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培养更具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以及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两种人才都是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活动中难以培养出来的。此外,有些企业虽然能够了解学校教育和企业人才培训之间的区别,虽然也知道企业人才培训的目的所在,但是在实际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往往也缺乏基本的章法,许多企业名义上是人才培养,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形式,对被培养对象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制定,对企业人才培养也缺乏长远规划。这些不够科学严谨合理的培养方式很难为企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关注使用忽视储备

现代企业在人才培养及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将开发与培养的重点放在现役工作人员身上而比较忽视对人才的储备管理工作。现役工作人员是当前在职的正在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的人才,这部分人才肩负着企业发展的实际任务,而现在国内企业忽视人才储备培养与开发的事例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见的“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不仅让许多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许多阻碍,同时也是企业人才培养和开发过程中的一大落后表现。这极大的制约了企业人才储备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以自己的方式和文化环境为自己培养出“量身定制”的合格人才。但很遗憾的是,目前许多企业只将人才引进重点放在了如何能够招收“现成”人才然后加以使用,却不能具有长远发展眼光,没有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的意识。

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思考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工作质量提升不仅需要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同时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适应企业发展以及市场未来发展需求的实施计划。

(一)规范企业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与开发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喜欢选择传统的课堂教育、理论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对企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足够清晰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管理成本考虑。毕竟课堂教育模式经过长长的历史实践,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借用则不会产生其他开发研究费用。但是这种本末倒置,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际作用的人才培养无法为企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现代化人才。所以想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培养,就必须端正态度,不畏艰难,真正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培养模式。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从被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出发,寻找到兼顾理论与实践并以突出技能培养为特点的企业培养模式。

(二)建立人才档案系统

人才档案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更好的掌握企业现役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筹备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开发项目提供现实依据。人才档案应该是跟随人才一生的重要资料,应该从入职开始就进行跟踪记录,在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员工的工作职务、工作技能、学历水平和专业领域,同时还要具有员工与企业的互动项目,如员工职业规划、员工的未来发展展望、员工所希望的技能提升方向以及企业的信息反馈等等。所以人才档案系统不仅是企业对员工信息的收集整理,更重要的应该让人才档案系统变成员工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及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平台,从而提升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现实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提升员工参与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储备人才培养

许多企业出于经费问题、现实发展问题、管理问题等等因素而比较喜欢选择具有同类型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录用。虽然具备同类型工作经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在人员招聘之后的一系列岗前培训或技能熟练成本,能够让员工在入职之后短时间内就为企业创造实际经济财富,但对于想要在未来市场上真正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真正想要建设全方位人才队伍的企业而言,这种“拿来主义”并不可取。“熟练工”虽然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但也会将一些习惯性观念、习惯性操作方式带来新的环境当中,新技能容易培养,但就习惯却不容易改正,这将不利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团队凝聚。所以企业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多关注储备人才培养,应该鼓起勇气、拿出魄力,为培养对企业具有归属感、真正契合企业实际发展的“本土”人才多下功夫。在人才储备的培养工作中,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互动联合,或者采用人才定制的方式对高校下“人才订单”,以及企业要多多关注大学毕业生群体,寻找可培养的新苗子。当然储备人才培养要比普通的人员培训与再深造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及财力,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模式。

企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对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储备及人才队伍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丽,宁宁.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2)

[2]申彩芬.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03)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2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会,本次培养计划也是公司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动员会。今天来参会的都是公司的优秀职工和业务骨干,我代表公司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公司人才培养工作谈几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接受挑战,加快顺应“新常态”

XXXX公司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甘于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员工队伍在逐步扩大,员工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面对市场变化、激烈的竞争环境,对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重要岗位上也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现象。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做支撑,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也是人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经营管理,因此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公司当前面临的十分紧迫的工作。公司将不断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选拔出一些有潜力的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加强培养,加快他们的成长。

二、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人才

后备人才的“培养、储备、规划”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核心项目,是今年甚至今后几年内的一项重点工作。公司将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下大力度培养,确保企业各类人才的持续供给,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9年公司开发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从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萃取开发、管理技能提高到团队协作,覆盖面非常广。旨在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开发人才,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使后备人才不但能够清晰认识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而且能够跨越性的完成从职能性管理到经营性管理、从经验性管理到科学化管理、从内窥视管理到开放性管理、从反应式管理到战略式管理的思想转型。通过提升后备人才的管理思维格局,发挥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协助团队高效完成公司经营目标。

三、 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动员、精心组织,确保培养计划有效开展

党委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要切实做好培训的动员、指导和组织工作。各部门、权属各企业要积极配合,做好参培人员的工作安排。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任务落实,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推进,达到预计目标。

四、 求真务实、扎实推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这次参加人员的选拔过程中,我们对参训人员进行了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经过内部审核通过后才能入围参加培养计划,所以我希望学员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遵守学习纪律,以满腔的热情积极参与进来,突破自己,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培养需求分析的重点,根据员工当前或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素质来确定其培养需求。人才培养需求不仅来自于现有的职位[5],同时还来自于员工对下一个职位的晋升和职业发展的期许,以及企业期望员工在未来所达到的职位(见图7)。实际上,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组织战略、工作任务和员工个人等3个层次。从培训需求分析的角度来看,是以员工职业生涯为导向,通过访谈以及观察法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培训需求信息,进而确定培训需求。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才培养计划编制

培养计划中的成熟核心人才是指目前在关键岗位、符合核心人才条件、按核心人才管理的人才;潜在核心人才是指具有发展潜力、不在关键岗位、作为后备核心人才管理的人才,包括按管理培训生计划筛选的新员工、按企业接替规划确定的高潜质员工。

(1)管理通道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使成熟的管理人才拥有创新能力,并使其管理知识和手段与时俱进,以保证公司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使潜在的管理人才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以尽快能适应目标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培养周期:不定期进行短期适应性培训,如掌握国家、铁道部及上级有关部门新出台的方针政策等;对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培养要依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管理能力是作为管理者所必需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领导能力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手段来完成。

(2)专业技术通道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使成熟的专业技术核心人才有拥有技术创新和攻克技术难题的能力,以保证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使潜在的专业技术核心人才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尽快能适应目标岗位的素质要求。培养周期:不定期进行的主要是短期适应性培训,如了解行业内相关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措施、新理论等;对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培养要依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

(3)技术操作通道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使成熟的技术操作核心人才拥有创新能力、提高技能等级、掌握更多的行业发展新动态,以保证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使潜在的技术操作核心人才尽快地熟练掌握技能,以能尽快适应目标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培养周期:不定期进行的主要是短期适应性培训,如了解行业内相关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措施、新理论等;对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培养要依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4

本文作者:彭建涛工作单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随着新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入,改革将越来越触及到深层次体制问题。政府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投入,为中心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随着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也对中心落实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人员配置、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中心“十二五”将继续遵照“以特色科室建设为抓手、以科研项目和平台为载体、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核心、以促进基础和临床合作为纽带”的学科人才建设总体思路,继续探索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优化创新环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医学创新的能力,凝聚学科发展方向推动科室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医教研和应急应对水平。组建科研协作组,深化合作互利双赢为打破固有行政框架,真正实现临床科研零距离,中心组建以疾病诊治和研究等为一体的跨科室、跨平台的科研协作组,共同探讨防治工作急需解决的科学或技术问题,切实提高临床诊治和科研水平。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导向,以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为载体,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自发自愿参加不同专题的科研协作组。目前中心已成立5个协作组,包括慢性肝病科研协作组、艾滋病科研协作组、结核病科研协作组、新发和再现传染病协作组、中医协作组。覆盖各个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个人有专长中心大力谋划学科人才建设,建立并完善目标清晰、层次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掘具备自助创新意识的潜力人才,加快培养传染病学科后备人才,形成以“萌芽计划”、“新星计划”“、优青计划”三位一体的覆盖各个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萌芽计划”以30岁以下的具有初级职称的研究生学历人员为主“;新星计划”以35周岁以下中级职称人员作为培养选拔对象;“优青计划”以35到40周岁之间中级职称以上的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为对象。该培养体系将进一步挖掘中心的优质人力资源,期待经过培养后能够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实施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培养和聚集人才“十一五”期间,中心主持和参与“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治疗策略研究”和“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及生物安全保障措施”等多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重大专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大专项的实施也为研究生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和锻炼一大批站在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前沿、了解学科最新动态的研究生。“十二五”中心将继续大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申报,为中心“十二五”科研和学科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强化科研平台支撑作用,建设高水平科研高地中心已搭建成包含“常规科研技术平台”和“传染病特色科研技术平台”的科研共享平台,已发展成为集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科学研究、平台服务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设备精良、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开放的现代化实验室平台。2011年,“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落户中心,研究所按照“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整合资源、开放竞争”的原则,围绕上海及我国新发与再现传染病诊治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重大需求,做好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的建设工作,培养和吸引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科技人才,为开展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提供科技储备和科技支撑。依托复旦大学学科优势,借势发展2011年,中心与复旦大学教育部/卫生部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了传染病诊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双方在临床资源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方面各有特色,通过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提升学科与人才建设,满足医疗市场需求,引领未来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及生物医学的发展。中心聘请复旦大学专家作为中心的客座教授,协助中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另外,复旦大学将定期对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和有志投入临床科研的医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培训,包括复旦大学开设的研究生理论和实验课程等。复旦大学每年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心也优先派员参加;在同等情况下复旦大学优先招收中心人员在职攻读硕、博学位,优先考虑中心人员作为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

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以人为本”理念,真正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必须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1]。科学有效的考核是人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必备的激励措施,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考核奖优罚劣,并形成淘汰机制。对于考核合格人员,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培养层次;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则需要沟通谈话,找到问题的原因,连续两次不合格则淘汰,退出其相应的人才培养层次,直至退出人才建设工程[2]。加强培养期间及期末的考核力度,完善科学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人才梯队建设的质量,确保后备人才的储备。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更是高科技的科学,它亦具有生产性与效益性。只有搞好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搞好医院科学管理,才能使医院各系统功能放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才能给医院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使医院的正常经营与发展得到保障[3]。之前,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观念上,对医院管理人员常是“非专业人员”;培养上,缺乏计划性、目标性,“以干代培”;人事制度上,未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同等待遇,技术职称评定缺乏专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产生了轻视医院管理、不安心医院管理的现象,影响了医院管理人才的正常培养。医院应进一步探索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推荐合适人选参加包括党校培训、医院管理课程培训、挂职锻炼等综合性的培训。组织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素质拓展培训,每年选拔管理人员参加管理课程的学习。通过多途径、多模块的系统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现代管理理念和掌握科学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队伍。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核心人才 储备计划 人力资源 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一般而言,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独特人才、通用型人才、辅人才以及核心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的企业的核心人才资源。核心人才又被称为关键人才或者是高层人才,具体指的是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的人才,是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图书馆而言,核心人才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图书馆的人才现状主要在于关键岗位的人才紧缺以及高层人才的不断流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如果图书馆需要得到不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核心人才的储备。

一、图书馆实施“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原因

图书馆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英文可缩写为PLTS,即:Plan of Library Talents Stockpile。这种方法的提出主要是受到企业的企业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启发而诞生的。采用PLTS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图书馆的关键岗位还有人任职的情况之下,培养或者提拔具有潜力和能力的馆员作为这个关键岗位的后备人才。一般而言,关键岗位的后备人才是来源于关键岗位的下一级岗位,但是后备人才并不是立刻就会取代关键岗位的任职者,而是在图书馆确认了关键岗位的任职者之后,根据图书馆的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对后备人才加以培训或者给予更多的机会使他们锻炼自身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具备作为关键岗位任职者的资质和能力。

实践表明,图书馆人才的流失致使图书馆的关键岗位无人任职,这就直接使图书馆的运行的效率大打折扣。并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图书馆还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问题,即在老一辈职员面临退休的情况之下代替这些职位的后备人员的能力并不具备任职的要求,这就致使岗位出现无人任职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加快对于后备人才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际能力,以便能够有资格胜任这些岗位。而图书馆通过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实施,便可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防止由于人才的紧缺或流失对图书馆造成负面影响,这使图书馆内部的人才流动更加的稳定。图书馆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特点在于首先对于后备人才的选择比较标准和规范,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才的长期发展和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图书馆馆员作为图书馆关键岗位的后备人才,解决由于图书馆职员由于各种类型原因如离职、退休等等造成的职位空缺的问题。

图书馆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这一计划的实施有有利控制图书馆人才流失。PLTS的实施不仅仅是实现图书馆关键人才的独特能力的继承和转移,还有利于使图书馆关键岗位的职位认识到这项独特能力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因而通过PLTS的实施,在留住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同时也留住了图书馆的核心人才。

第二,降低图书馆人才流失对于图书馆造成的负面影响。PLTS的实施,不仅可以实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延续,还能够通过关键岗位职员对于后备人才的能力培养,使关键岗位职员的核心知识和技术、经验沉淀在图书馆内部,这就使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在再取决于核心职员而取决于图书馆自身了。另外就是,一旦有核心职员离职,那么就可以立刻实现后备人才的任职,图书馆的实际运行和发展受到的影响会大大降低。

第三,有利于实现图书馆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PLTS实施的过程当中,由于需要为关键岗位选择和培养具有能力的后备人才,在选择和培养的过程当中,比如会发现更多的优秀的人才,那么图书馆就可以通过使这些人才认识到职业道路,培养他们对图书馆的忠诚度。

二、PLTS的实施步骤

PLTS的实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可以将PLTS按照以下的步骤实施(见图1)。

(一)建立关键岗位的层级图

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PLTS的实施并不需要涉及图书馆的所有岗位,而是仅仅涉及关键岗位就可以了。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图书馆关键岗位实施PLTS时,需要有计划、系统性的进行,从而确定图书馆的关键岗位。

图书馆的关键岗位的确定主要是需要通过图书馆的部门组织结构图、岗位的职责以及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业务共同进行确定的,图2组织结构图中中层岗位一般而言都属于关键岗位。

(二)确定PLTS人员的名单

在建立了关键岗位的层级图之后,就需要确定PLTS的人员名单了。主要是需要根据图书馆的职员在绩效和潜能两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可以将职员的绩效和潜能分为单个不同的等级,从而综合职员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将职员分为核心人才、准核心人才、高潜力人才以及有潜力人才四个等级。最后选择最优的职员将其纳入图书馆核心人才储备计划的名单。

(三)对职员的职业发展展开调查

在确定了PLTS的人员名单之后,就需要针对这些职员展开具体的调查,包括学历、职务、专业、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以及职业发展、价值取向等,做好这些信息的整理,为人才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打下基础。

(四)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

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这些人才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以达到提高他们工作能力的目的。

(五)根据职员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图书馆需要根据职员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职员的职业规划来确定,帮助职员认识到自身的状况,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岗位的空缺情况,为职员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在工作当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六)岗位晋升

后备人才的岗位晋升是在图书馆关键岗位出现空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应该按照核心人才,准核心人才,高潜力人才,有潜力人才这个顺序依次晋升。

(七)对于关键岗位层级图的调整

最后一步就是需要根据实际状况的变化对于关键岗位做出一定的调整,主要是一句图书馆发展战略的改变、管理目标的转变以及读者需要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实施PLTS的保障措施

为了PLTS能够顺利地实施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第一、清晰的人力资源战略。不同的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战略各有不同,而清晰的人力资源战略可以为PLTS的实施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研究型的图书馆其关键岗位就是与科研相关的岗位,比如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而教学型的图书馆的关键岗位就覆盖率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因此对于不同的图书馆类型,应该以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的战略作为PLTS实施的方向。第二、科学的核心人才模式。核心人才模式是选择和考核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实施PLTS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三、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只有通过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才能够规范、科学的根据职员的绩效确定他们的能力,认识到他们实际潜能。

参考文献:

[1]朱国华.基于高层人才培养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1):27- 29.

[2]管计锁,郑清文,王瑞亨.图书馆人才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4- 6.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400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指导作用。卓越计划提出,在重视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以校企联合方式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和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解决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土木专业三大力学、抗震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活学活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高校土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具备相关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特点,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贯穿于本科教学和管理中。(一)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方式

卓越计划把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2个阶段,校内阶段培养主要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1]。虽然卓越计划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并不否定理论学习的价值,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而不是灌输公式原理,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精选教学内容,抓住重点,为工程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2]。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结构力学、工程测量等经典课程,都是必讲内容,这些既是学生后续学习和深造的理论基础,也是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单元。

(二)加强毕业设计考核

毕业设计是综合性教学环节。学生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解决工程问题。毕业设计不仅要具有创新性,还要结合实际,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后总体掌握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在遇到问题时知道从什么方向思考,知道查阅什么资料或规范来解决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在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严格审核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方案选择,结构设计计算合理性与否,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李方慧,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三)加强学生社会和企业实践环节

国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出的“重学轻术”倾向,即高校教育偏重理论学习和理论考核,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而不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真正价值,脱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轨道。因此,高校应改革课程体系和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社会实习环节在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土木工程本身实践性强,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土木工程学科教学应面向工程,夯实基础,强调学以致用。

卓越计划的两阶段学习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卓越计划提出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及任务,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施工现场参观施工流程、施工设施,学习各种工种如何配合、单项工程如何进行。到设计院学习相关软件,了解设计过程和基本思路,参加实际工程的设计与绘图等。同时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实习机会,实施卓越计划提出的 “高等教育需要围绕提高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研究项目成果CDIO模式,也强调工学的技术基础教育,以项目实现教育目标,将企业和教育紧密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在四年培养过程中融入课程设计阶梯项目,使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有更系统的认知,在实际问题中提高工程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一词在土木工程学科中尤为重要,优秀的土木工程师不仅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且勇于提出新的思想和理念,不墨守成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和鸟巢,不论是独特的建筑造型设计,还是大跨度膜结构和充气膜材料的选择,都是首创之举,为中国的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世人眼前为之一亮,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

而如今很多土木工程师都以工程经验为标准,接到新工程或是原来没有遇过的新问题,首先查找规范,如果规范中没有相关概念,多数人不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是凭借经验认为该结构不合理或不可实施,恰好与“卓越计划”强调的创新能力背道而弛。根据“卓越计划”的精神,优秀的工程师在遇到新工程、新问题时,应勇于打破陈规,开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即使方法不可行,也会推动土木学科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之能处理错综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在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技术层面逐步提高。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以“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思想为基础,面向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获得土建类工程师基本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实用型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体细化为以下几点: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如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电工学、力学基础和人文科学等。

(2)掌握综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大型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土木施工、设计或勘察工作。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勘察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工程施工中,掌握一般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查和控制方法。

(4)具有协调和领导能力,能够参与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工作,有较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在工程中能够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外语进行与本专业技术相关的沟通与交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与国际接轨。

只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达到上述目标,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承担社会职责,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落实“卓越计划”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离不开国家政策和高校体制改革的引导。现代化建设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息息相关,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并可进一步承担设计、施工企业生产技术部门的工作和市场经营等管理工作。毕业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和后备力量,因此,每个高校都应明确卓越计划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把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适合人才发展的教育体制,在土木工程学科中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应尽快推进该计划,吸引国外教学资源,扩大公派留学规模,使学生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与规划。

四、结语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将“卓越计划”有效应用于土木专业的教学和学科发展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工程人才。同时,推行“卓越计划”也是贯彻国家改革和教育发展精神,为土木工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保障,不断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把中国推向工程品质强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高雪梅,潘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1(11):109-110.

[2]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