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

一、 前言

交易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电子商务交易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促使交易服务、业务服务、技术服务模式和产品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采用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综合利用各项劳动因素,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最大化。而电子商务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既定管理目标和价值。

二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作用

2.1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及其特点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它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作电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是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WEB进行的全面商业活动,如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生产核算、生产计划安排、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

2.1.2电子商务的形成和发展

电子商务起源于企业,早在70年代,电子交易就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了。随着电子商务的形成,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日益活跃。第二,电子商务活动进一步带动了发展中国家进出口业务,实现了电子商务发展在改变信息和通讯技术类商品出口的格局。第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互联网的普及进程,丰富了国际商务新的技术发展模式。第四、电子金融和电子付费业务迅速发展。目前95%的属于SWIFT的银行已经转换到SWIFINET,在发达国家,国内贸易金融已经普遍使用了在线服务。

2.1.3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快捷高效。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客户提供了快捷、灵活的选择平台,精减了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第二、节约费用。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降低通信费用、管理费用和人员费用。第三、高透明化。电子商务有利于信息交流和企业竞争。

三、 电子商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制度,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

3.1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对企业财务管理发挥着积极而现实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利于实现网络财务信息的共享。第二,有利于实现财务在线管理。第三,有利于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第四,有利于财务动态核算管理。借助电子商务技术,财务控制变得更为有力,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财务监控从间歇性转为持续性,从而使财务数据更富决策价值。

    3.2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各环节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各环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电子商务对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

采用电子商务系统,首先,有利于加强上级部门对企业资金的动态监控。其次,有利于企业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

第二,电子商务对收入成本管理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收入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有效记录和确认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活动,保证收入的及时准确,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促进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三,电子商务对企业资产管理的作用

采用电子商务技术,企业可以有效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实现企业资产的全方位动态管理。企业可以采用条形码技术对存货实行动态科学管理,以及采用身份验证、用户权限集中控制、权限审核和数据加密手段维护资产管理系统的安全,结合资产设备的静态和动态管理,加强资产核算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为断提高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第四,电子商务对企业投资决策管理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企业投资决策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可以运用电子商务的快捷、先进的优势,及时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动态,编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及时传递投资意向和相关信息,及时对投资方案进行筛选和优化,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为科学的投资和决策,实现投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四、 电子商务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研究及对策

4.1电子商务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4.1.1 网络环境安全问题

从宏观上讲,目前的网络环境安全有待加强,重点是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法律瓶颈,包括制定电子合同法、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法、隐私权保护法、网上信息管制、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监管等法律法规。从微观上讲,企业财务管理需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来保证数据和信息安全,以防止系统漏洞及黑客侵袭和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破坏。目前国内网络产品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安全因素比较突出。

4.1.2 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管理需要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应用虽然为企业内部各组织建立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平台,加强了企业各部门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传递,降低了企业的管理费用、通讯费用等,使企业经营管理快捷高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开发力度的原因,它只是满足了管理中的部分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建立起来的全方位的要求。在财务管理中,由于目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标准不一,无法满足资金预算、固定资产、电子支付和结算、税收管理等多种模块业务的集成化处理和数据的相互调用等,无法形成数据和信息的高度合成处理。

4.2电子商务发展和完善的对策

4.2.1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安全管理

针对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立法的同时,进一步肃清网络使用环境。企业一方面要通过人员培训,不断加大电子商务中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电子 商务技术应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加大对网络登录和访问的权限控制、密码使用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认证管理、以及数据信息的远程共享和传递等方面的系统化、自动化监控,保证企业各项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可靠。

4.2.2推行ERP管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集成化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推行ERP系统,一方面,可以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决策。另一方面,由于ERP系统具备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和管理改善持续化的特点,便于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化,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求。

4.2.3建立信用制度,完善电子金融体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有赖于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体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建立个人与企业的信用制度。应尽快建立个人与企业的信用制度。由政府牵头,各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响应,提倡实名交易、诚信交易,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以信用制度为基础的交易、信贷和结算体系。

第二,建立统一的网上支付清算体系。一是由中央银行牵头组建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资金清算中心,主要承担跨行之间的网上支付信息交换和网上支付资金清算职能;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支付网关和安全认证中心,统一制定一套规范标准,确保硬件和软件、客户应用技术和系统以及网络通信协议的兼容性,实现国际接轨。

4.2.4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因特网商业用户的急剧增加及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要不断提高商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加大对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通晓金融和法律知识的复合性人才,为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企业应具备全球化的竞争观念和战略眼光。

五 、结论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速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今后各国信息交流和发展的热点领域。对中国企业而言,大力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强化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序化和透明化功能,努力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适应当国际形势意义重大。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但无论如何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势不可挡,未来它将进一步融入社会各领域,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完善的服务为企业及个人理财策划,实现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为加快全球信息化进程的统一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2

摘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当前来看,国内的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已经在不断探索适合国内市场经济条件的管理体系。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从本质上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前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全球化和经济化的关键。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财务进行有效预算管理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全方面改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企业由协调生产执行管理到激励性决策管理的转变,加强了企业对自身的财务认识,实现了对自身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评价,对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1.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实现对企业财务明细化、整体化的一种管理形式。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围绕企业的财务控制和监督活动,实现对企业内部编制的完善,完成了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激励、控制。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企业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财务管理效益,有效对企业今后发展进行全方面分析,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1 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及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指企业根据针对性指导意见,实现企业预算及决策的战略规划,完成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对计划和控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强调,实现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念的深入应用,完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具有高度战略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直接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以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及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综合分析和改进。第二,具有高度系统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依照管理方面可以分为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两个方面,整体管理预算呈现较高的刚性。第三,具有高度全面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企业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等方面的整体预算准则。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全方位性、全员性、全程性,完成了对企业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等多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第四,具有高度机制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以市场作为管理预算主体,对企业市场进行充分分析,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状况,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决策、监督、执行的整体效益,促进企业高速运转。

1.2 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财务预算的构成要素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构成要素实现了企业的整体预算管理机制建设。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三方面。

资本预案主要是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本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完成对企业的整体资金的有效运用。企业可通过资本预算对自身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改造和长期投资预算,实现对企业的控制。经营预算主要是根据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状况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发展进行规划。通过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部分对企业进行改造和提高。财务预算主要指对财务进行管理,完成对企业财务及市场的紧密连接,实现对财务的整体控制。通过对上述三者进行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对企业综合水平的提高,完成对企业的整体管理。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

2.1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组织设计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组织设计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预算管理机构的主体进行设计,通过对管理主体的有效建设,达到企业预算管理的目的。在该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要对其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细化和完善,确保组织层层有序,增强组织的工作效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组织设计主要包括对决策机构的设计、对编制机构的设计、对监控与协调机构的设计、对反馈组织的设计四个方面。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实现对管理机构的整体管理,决策管理整体方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根据企业的基本进行预算管理,由企业专业领导部门成员组成,实现对企业财务、供销、技术等的全面管理。在管理中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量进行人员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对预算目标进行确定,下达正式预算,根据具体企业发展状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完成整体的冲突仲裁等事宜。

2.2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内容设计

完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建设后,相关人员要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设计,实现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基本业务和特殊业务渠道,实现对整体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完成对企业资金与经营的整体管理。要建立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预计损益等相关表格数据库,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综合控制。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实现业务预算设计及财务预算设计。业务预算设计要求设计人员根据设计环境和设计时间对设计进行改善和预计,完成对业务的整体处理。在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及具体企业的基本业务计算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预算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材料采购、销售、生产等进行预算,估计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收支平衡。与此同时,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要完成财务预算。通过对企业的综合业务指标和综合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规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实现对企业的负债、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资金循环。在该过程中,内容设计要强调以企业协调发展为主,保证现金流量预算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本质上改善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

2.3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主要是建立在企业预算基础运行的环境上对企业预算进行的改革和完善。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依照企业的财务预算组织结构进行主体规划,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对其进行调整,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在设计中相关人员要保证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的运动性,保证组织的动态平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主要是对投资和利润进行设计,确保企业债权关系明确化,完成对企业的整体投资和利润管理。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投资中心。通过投资中心完成对企业资产的预算责任制,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投资中心要完成对企业成本、收入、利润等的全面预算,还要是实现对企业经营决策权、投资决策权的标准评判,确保投资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时还要建立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控制。该部分对企业的利润方式及利润途径进行分析,实现对利润的整体预算,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从本质上保证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4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控制设计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控制设计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监控体系,通过预算监控体系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预算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监控主体和监控控制程序两方面。监控主体通过实施预算监督部门、成员的整体监督条例,实现对企业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监控主体要对财务管理预算任务及预算机构进行全面跟踪、控制和分析,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除此之外,监督控制程序实现对预算的协调控制,贯穿整体企业财务预算的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与预算仲裁。监督控制程序要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可以根据情况对预算结构进行微调,确保实现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3.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3.1.1 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不合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基础工作中因为职能和财务预算管理机构设置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核算比较混乱。企业财务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没有达到财务预算管理核算的相关标准,这就使得在进行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时容易出现错误,他们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核算时不按照相关的核算规范来进行处理,对企业资金进行预算,最后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有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达到了要求,但是财务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也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核算工作,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在出现责任问题时就很难找出相关的责任人。更有的一些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核算时找一些财务预算管理人员来做定期的核算,这都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核算不全面、企业财务目标分析不明确、财务管理不到位等,导致预算效益降低。

3.1.2 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将财务预算编制仅作为财务行为,导致预算编制模式过于单一,造成财务管理效果和预算效果大打折扣。在该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责任及分工不明确,对自身的预算目标不清楚,这直接导致预算效益下降。

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期望过高、急于求成也在一定上造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导致企业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对企业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3.1.3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路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时,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明确定位。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长期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建立长期预算目标,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提高企业各年度发展的衔接性。

加强企业的市场开放性预算。企业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完善对市场的调查,将企业预算和管理建立在市场发展的环境条件下,确保企业与市场发展相符合,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在该过程中,企业要严格保证企业预算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确保从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要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客观性,根据实际企业状况进行操作,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在实际预算管理操作过程中,企业还要完善预算思想,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和预算管理热情。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确保企业相关人员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对企业人员进行带动。各阶层要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适当奖励,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指标完成度,增强预算管理整体效果。

4.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我国企业现今存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效果。企业根据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及特征、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完成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组织、内容、运行、控制的全过程设计,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作者单位:米易县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英军.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 30(6):89-90

[2]叶皓洁.浅谈企业如何基于目标进行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下旬),2011,6(4):121-122

[3]王君 刘卫东.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探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3(3):26-27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企业实现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对外业务往来的财务服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分工和职能,但是,却又相互不可分割,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常常会产生不协调的工作分歧,从而影响企业管理的收益。相反,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却有利于企业财务系统工作效率,并实现事前决策与事后管理达到目标一致,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促使会计信息共享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处理好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分清各自应尽职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需要做好如下三点:

一、管理理念的融合

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逐渐积累或总结起来的一种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它决定着管理者在投资、推销、管理等方面的行为。而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就由这些理念来决定。因此,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上的融合,首先是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思想认识上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步调一致,达到配合默契,行为高效。因此,分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显得尤其重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所体现的价值不同:前者创造价值,后者衡量价值,用通俗话来说,前者是企业的“军师”,后者是“帐房先生”。二者各有分功,却又紧密相联。有许多管理者往往忽视这种理念融合的存在,工作中就难免出现分歧或扯皮现象,甚至影响到二者分工和目标定制的重复或交叉、重复或多头管理。一些远见的企业家甚至将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财务的位置上,普及到企业文化中去,这为管理会计并非孤立而存在提供了很多帮助,进而才会显现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的最大贡献。否则,管理会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受制于财会会计所谓的“务实”思想。要树立起保证企业持续不断的增长速度与影响力,管理会计功不可没。财务会计是遵循对已发生的数据统计过程,是对经营业绩的显现。理财盈利则是来自管理会计的结果。

二、制定目标的融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任务目标相融合体现在前者为后者真实、准确、详细、及时等相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对此,财务会计要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是人或是物、或者金融财务都需要及时在各阶段的发生状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统计交报。而管理会计不仅要关注财务会计所提供已发生的数据分析,而且还要在事前预算或评估、事中监督、事后控制中总结过去、控制现在、计划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着重对企业收益进行规划为中心,其中一部分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相关数据,从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务活动。

在国内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别,与国外企业管理会计相比,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管理体系。现在会计管理则主要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报表分析,担负着公司理财、决策分析、参与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在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上,从事计划流程、预算预测、年度利润审核等。就是需要在制定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制定目标和制度管理有着根本不同。防止管理过程中多部门发号施令。而在制定具体目标上,要明确细节部分,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特殊财务反常情况要及时相互沟通,要提供给管理会计的,首先要及时通报,而不是首先交由管理层一些非专业人士,耽搁处理时机。其工作流程要紧密衔接,而非各自为政。对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制定目标上要体现出来,避免分歧引发相互扯皮。要么是企业经营财务出了问题,则因为权责不清,平均处罚或受批。更不利于二者日常工作发挥。

三、工作过程的融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过程中相融合,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经营执行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行为主要为决策管理层提供有效可行性的分析数据,从而使决策管理层选择可靠导向,并根据财务会计已经发生的数据,包括成本衡量、成本积累、成本分摊、运营效率和业务流程绩效、价值链和基准进行分析等,根据企业情况和企业所处经营外界情况,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有效可行方案。在内部控制上,进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充分性评估等。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紧密关系就体现在,管理会计在成本分析中只有依赖于财务会计上报的准确资料,才会做出正确分析。财务会计对企业经营中能否详细、准确、及时上报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分析结果。对此,财务会计必须依据财务管理中相关规定,做到规范不误报,精确全面不漏,这样管理会计才会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实现数据中,得出正确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可行方案。同时,财务管理借助于管理会计所建构起的内部财务数字信息,将有限的内部周转资金,依据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配置或整合资源,并尽可能地满足价值增值高的产品和服务对资金的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司价值,并据此编制财务预算。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收入进行督促,管理会计则对费用进行控制。待本期预算执行完毕后,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和管理会计一起,对预、决算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下期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依据。在纵向财务管分析中,确定施工企业应当如何进行成本预算、控制生产成本和实现最大效益目标;在横向财务管理分析中,确立施工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风险分析以及同行业竞争优势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所有这些分析都要通过全面的财务管理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杨瑞青.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发展[J].企业研究,2012,6.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资金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财务管控是现代集团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集团企业通过开展财务的管理与控制活动,来达到控制企业运行成本,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率,增强财务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整体管理方式的影响与制约。由于我国当前的集团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在集团体制、组织结构和管控方式上还很不成熟,从而致使其财务管控体系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集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

当前我国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集团下属公司财务管控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

目前,不少集团企业实行下属分、子公司分开的财务管控,造成自主性太强,权利过于下放,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难以实施管控,从而就难以站在集团整体的高度一致地去制定财务战略和开展相关活动,从而直接造成集团整体经营活动目标的分散,下属分、子公司各行其道,过分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最终严重影响集团的经营效率。一方面,集团在投资、融资上,便会出现整体资本结构欠佳,投资、融资规模的比例在整个集团内部资金链中的比例失调,影响资金的内部融通,增加外部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集团在成本控制上,会削减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影响内部财务核算结果,导致成本核算的失真,财务控制处理系统的失效,从而增加集团财务和税务风险。总之,这种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观念的分权式财务管控,会对实现集团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持内部凝聚力、维系集团的整体实力具有负面阻碍作用。

2.集团企业财务管控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

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集团企业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集团财务管控经验,很多时候不能站在集团总部的整体高度去思考问题,展开财务管理工作,而是仅仅做好总部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再加上集团内部缺乏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体系,因而无法第一时间掌握集团分部和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难以实现对其有效的财务引导和监管。其次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完善和《企业财务通则》在企业中的推广实施,使得集团企业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更加灵活,更加充满机遇与挑战。但由于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尚未适应这种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在思想上仍受旧的财务制度的束缚,还未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财务管控的新理念和新知识体系,因而在财务管控的实践中,便会出现许多不适宜的不科学的做法,如筹资时没有系统权衡资本构成,投资时没有测算分析风险报酬等,从而严重影响了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效率与发展进程。

3.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人员配合不够,缺乏默契

在旧的财务制度下,集团财务管控人员主要以完成自身工作为主,并未强调管控机制的实行,不用树立整体观念。并且,除财务管控部门的人员以外,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不用参与到集团的财务工作中来,因而对财务管理相关内容所知甚少,无法形成与财务人员的配合。这样的管控方式也就导致了全新的财务管理难以推行,为集团总部提升对下属分、子公司财务管控的成效造成了障碍。

4.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内容不足,缺乏动态性

目前部分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体系缺乏动态且全面的建设与监管,从而导致对财务的管控缺少力度与有效性。在事前难以做到财务预算的有效分析,事中容易造成对财务、会计各项资料的失控,而在事后又无法根据年初预算规划来考核年度投资与融资收益结果。既然管控内容存在不足,便使得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核各项环节都成效甚微,因而集团下属分、子公司对财务决策的制定、选择和执行整个过程便超出了集团总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范围,难以接受集团财务的有效控制。

5.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监管不力,缺乏力度

虽然新的财务制度实施效果显著,但由于集团企业财务管控力度不足,从而造成会计核算出现偏差、财会管理系统混乱、财务管控功能弱化、集团资金的流失,最终减弱集团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对集团的经营活动开展带来消极影响。探究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可以发现,其监管不力的原因主要包括:集团各级财务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尚未形成自主的决策观念,难以脱离领导的安排,行使独立审核和监管的职能;集团财务控制权放权过多,在对下属分、子公司进行资产处置上没有严格的权力限制的规定,导致下属分、子公司权限过宽,尚未形成约束机制,容易给有不良动机者留下制度的空子;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体系,《会计法》难以贯彻执行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重新设计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模式,以适应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改革对策

1.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集团企业资本运营范围广、跨度大的特点,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一般要求要在保持集团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统一的方式,既要通过一定的集权发挥出集团的集中优势,又要适当下放权力,以发挥下属分、子公司独立经营的积极性和主观创新意识。基于此,集团企业的财务管控体系改革应该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1)要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集团企业要适时地运用财务集中与分散管控,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集权与分权的方式。在财务的宏观规划上应加强集权,不偏离集团的总体发展方向;而在具体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上,则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权,以保证其各自具有相对自主的经营氛围。

(2)以资本运营为主,处理好人、技术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集团中各成员企业无论开展何种经营活动,都必须始终坚持资本运营的核心宗旨,财务管控也不例外。通过资本运营,将集团中人、技术和管理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集团总部对财务的集中管控,优化集团的利益。

(3)加强集团财务集中化管理须做好三个结合:一是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应与企业其他管理的改革齐头并进;二是集团财务集中化管理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三是集团财务集中化管理应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

2.建立健全集团财务集中管控体制

集团内部要建立完善起规范统一的财务管控体制。在集团机构设置上,应在财会核算与管理的三大职能基础上设立财务部,并据此设立协调配合其工作的小组。根据财务工作的需要,明确划分工作职责与范围,进行人员配置,避免因分工不明而造成的财会工作混乱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在机构统一的基础上,集团要对全部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的会计委派制进行管理,根据需要决定对下属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的委派,并且接受委派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由集团总部直接领导,在行政上由总部和下属任职单位双重领导,这样就规范了对委派财务人员的管理,杜绝其不当行为的发生。在加强机构和人员管理的同时,集团还要依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敦促各下属分、子公司各行其职、各保其效,并建立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的约束机制,一方面统一集团对外部的筹资、投资活动,另一方面集中集团各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配置,协调集团内部资金运作。

3.加快推进集团财务信息化

要选择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的信息支持平台,实现集团的财务核算、集中的资金管理和全面的预算控制,促成财务和业务得到有效的集成,真正实现财务集中化的管理目标。

要建立起多行业背景下的数据管理体系,确立标准的财务编码体系和业务规范体系,包括建立标准的会计科目体系、统一的报表格式和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等,从而为实现数据集中提供了标准和条件。其次,通过对集团财务核算实施网络监控,做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严格的过程监管保证信息未受到加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便于集团总部实时掌握成员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最后,要建立强大、灵活的报表系统,通过建立全面统一的财会业务及管理的信息系统,提高集团资金运作效率。

三、结语

建立科学、适用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对当前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不足进行完善和改革,不仅有利于促进集团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资源分配相结合,优化集团资金资源,而且有利于集团总部对业务提供资金支持与资金管控,支持预算控制,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发现运营风险,实现实时监督控制,从而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集团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丹,张记朋.基于集团管控框架的财务管控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

[2]张艳莉.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人民论坛,2010(35).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营运资金;财务绩效;管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概述

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流动资金进行控制,对于一个上市企业而言营运资金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在管理中应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较优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构成、保持先进的效益与成本和风险理念、短期的偿还能力等。从整体看,营运资金管理是保障企业流动资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管理方式,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实际的营运资金管理有以下方法:①规避经营风险,对应收账款等进行控制,减少资金流动中的风险;②增加资金利用价值,就是对成本进行控制,做出预算并加大以预算为目标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利润;③提高效率,企业在管理中应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产出,从而达到高效利用有限资金的目的;④完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完善,建立内控制度和审计制度等,帮助提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效果。

二、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

1.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整体经营性的营运资本是一种短期周转的模式,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绩效越高,营运性资金管理的效果在此与企业财务绩效是正比例关系。上市企业在实际营运中短期资金的使用虽然其重要性低于长期的融资管理,但是营运资金管理所体现的是短期债务偿还的能力,因此其与企业财务绩效是一种正比关系,其管理目标就是缩短营运资金的周转期。

2.应收账款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营运资金管理与净经营性的营运资金相似,包括对应收账款、库存等的管理,其周期越短就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所以应收账款和库存的管理效果也与财务绩效成正比关系。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越短就说明营运的效果好,利润高,虽然缩短应收账款的周期或者库存周转率会消耗一些产品价值,但是其主要的效果就是降低了总体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趋利的管理模式。

3.应付账款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管理效率与企业财务的关系还不够明确。二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其在经营中可能是负相关系也可以是正相关系。这说明在管理中企业应慎重对待应付账款的问题,不能在某个项目中一味的拖欠,应按照行业的特征进行支付,一方面保障供应商的利益;另一方面规避自身资金支付的风险,综合性的考虑而建立适应自身的支付模式是较为稳妥的。

三、改善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1.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方法

营运资金管理必须适应上市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纳入其中,并与企业的管理相适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管理、资金池管理、网络技术等都已经对企业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营运资金管理也有了更好的平台与方法。如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就是将企业看作是一个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上下游的企业都是一种客户与供求关系,此时营运资金管理就会依照产品生产周期进行管理,以适应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周期,在优化供需资金过程中实现对营运资金合理控制与调度。资金池是将集团中企业的资金整合,在统一管理与调度中合理配置,以此缓解某些子公司出现的临时性资金紧张,这样可有效实现对上市公司资金合理支配,从而平衡企业经营的短板,让企业整体上趋于平衡发展。

2.对营运资金重新分类

现代管理的理念要求对资金进行细化,从而让资金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创造最大价值,供应链理论、业务流程理论等都改变了传统管理中资金管理与运用的方向,改变了传统管理项目中的资金管理策略。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可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资金、生产资金、销售资金等,并以此对资金进行归类和管理。采购环节中利用采购渠道进行资金配置,资金从采购方流向供应方,此时采购渠道中的资金为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流动资金等,是一种负债性质的资金使用方式。在生产环节中资金会从原材料转变为产品,此时营运资金则体现在原材料存量、半成品存量、薪酬等方面。而在销售中资金则进入销售渠道,从实物形态转变为货币形式,资金在销售中回流,此时资金则转变为成品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这样的分类方式有助于对上市企业进行营运资金差异化管理,利用细化分类来体现管理的精细化,从而按照不同的资金流动特征来实现对营运资金的高效管理,从而提高财务绩效。

3.改变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体系

随着营运资金管理方式的研究逐步深入,新的标准与方法都随之出现,尤其是国际上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和绩效评价方式对上市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有着较大的影响。更多的是将营运资金管理的总体绩效与经营活动中各个渠道的资金管理绩效综合起来,利用新的资金周转指标来衡量资金的管理效果。

4.完善数据平台

资金的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尤其是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与上市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联,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升级中必须建立可靠的数据平台。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商业数据库已经可以对简单的营运资金和资金周转率等进行统计与核算,但是对营运资金的指标分类和完善仍有不足之处。所以在完善上市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时应重视对数据平台的建立于完善。

四、结语

总之,营运资金管理与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管理中,应针对这样的关系和要点对上市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措施和制度等进行全面提高,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平.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分析[J].财会月刊,2010(21):62.

业务与财务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预算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并以此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仍然存在财务管理的理念仍然比较落后,财务管理体制滞后,财务管理方法不够先进,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进行探讨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涵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业务活动、资金流动和经营成果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核算、考核、分析等管理活动的总称。从内容来看,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融通,包括商业银行的筹资和投资等;二是资产和负债管理,其中资产管理主要是关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的管理,负债管理主要是负债来源和风险的管理;三是内部控制,包括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四是信息披露,包括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五是收益分配管理,包括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股利分配等活动。

(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加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灵魂所在,并且财务管理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银行经营管理实行全面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二是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和风险控制水平,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坚实基础。三是有利于商业银行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银行业呈现出竞争激烈、盈利减少、风险增大的态势。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适应这些变化,实现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成本开支方面缺乏成本理念。比如在营业网点建设上,商业银行还缺乏足够的成本控制理念,与网点业务发展情况的预测不足,使得很多网点建设滞后未能实现预期回报。二是在项目投资决策方面缺乏财务管理理念。从实际来看,在重大项目投资方面,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理念普遍比较淡薄,在投资的论证方面不够,成本控制还不够完善,极易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全面成本管理理念还未形成。很多商业银行仅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责任,在全行员工中树立财务管理理念还不够。

(二)财务管理体制滞后

就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而言,绝大部分实行的是各级行长分级负责制,而不是总行对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的“垂直管理”。在现有的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分行行长对分行财务主管进行管理,支行行长对支行财务主管进行管理。由于各级行长分级负责,导致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支行成为了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这样必然会导致如下弊端:一是各级行长分级负责导致财务管理体制分散,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二是各级行长分级负责导致商业银行的统一性受到挑战,极易造成低效率、高风险的经营行为,引发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财务管理方法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法还比较欠缺:一是对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还不够重视。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财务会计上,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成本预算的方法比较落后。我国商业银行成本预算的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增量预算。这种方法缺乏对商业银行实际的考虑,容易造成预算浪费。三是信息化水平不高。商业银行在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不够。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压力下,各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务、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大理整合,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大大增加,但是现有的财务人员配备普遍不足。就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而言,绝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在忙于日常事务,没有精力来潜心研究如何提高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另外,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方面做得也还不够,无法及时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再加之管理手段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

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资金的运动属于财务管理的基础,其核心为资金的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运营资金进行统一管理是建立完善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之关键所在,银行总部必须进行统一的财务资金管理,才可使商业银行对资金管理的合理筹资、调剂余缺和控制流向以及确保回收等管理职能得到发挥,才可保障商业银行发挥其在财务管理时的统一领导与有效监控作用,使商业银行更好实现整体优势与规模效益,并使资金得到安全高效的运行。

(二)预算考评管理制度的严格化

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情况是时刻变化的,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灵活、快捷并准确。要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评制度,而对集权管理而言,使财务预算更加准确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银行总部必须对各方面影响因素做到综合考虑,基于全局,根据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需达成的目标,建立起对各分行的,能够包含各主要发展有关指标的财务预算制度与业绩的评价考核制度。

(三)构建财务信息的管理体系

第一,应进行完善的对银行财务进行综合分析的资料数据库,使用合理的数据模型及模拟体系实施预测、计划和控制、分析。第二,推行扁平化的管理,参考国内外在财务管理中的好的经验,同目前银行的财务管理情况结合,调整财务管理的权限,让管理行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计划的制定。第三,应进行财务的集中管理。对当前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革新,建立起能够集中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和高度的电算化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强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的科技水平

进行财务管理需要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属于传统的财务会计资料无法提供和满足的。所以,要使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就要按照财务管理不同的需求,应用数据库构建相应的信息代码库,使每一笔业务均可有一个多元化代码,使电脑能够随时根据类别进行统计,业务核算的系统和管理系统内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整理或者输出的功能得到扩展,以此使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能力得到提高,使财务管理工作内庞大的数据资料需要得到满足。目前现代银行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即管理的质量优劣,而管理核心就在于财务管理。所以银行的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由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开始,善加应用急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把信息技术同先进的银行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构建起财务的集中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应该把财务管理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并着手从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方法和财务管理人才等方面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田田.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J].现代商业,2013(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