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借款费用; 企业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等特点,充足的资金和连贯完整的资金链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保证房地产项目的顺利进行,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采取借款方式来筹措项目运营所需的资金,从而发生大量的借款费用。那么,如何对这部分借款费用进行财税处理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借款费用的含义及内容。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其内容包括:1.借款利息,指企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以及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其中,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是指企业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购买工程用物资是以带息的方式进行结算的(如以带息应付票据购买工程物资)。2.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指发行公司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在每期的摊销金额。3.因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印刷费等交易费用。4.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市场汇率与账面汇率出现差异,从而对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影响金额。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会计处理
1998年以前,我国会计实务对除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外,其他借款费用,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的资金所发生的利息等借款费用(不论开发产品是否完工),均直接计入“财务费用”核算。
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在“对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房地产开发业务会计处理规定”一节中首次明确:“股份有限公司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的资金所发生的利息等借款费用在开发产品完工之前,可以计入开发成本或开发产品成本”。
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对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含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应当予以资本化。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属于存货范畴,且其要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一般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设期发生的利息支出应予资本化,计入“开发成本”或“开发间接费用”,计入“间接开发费用”的最终通过分摊也转入“开发成本”。而在项目完工后的清算期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税务处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涉及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一)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可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归集和分配,其中属于财务费用性质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在税前扣除。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前,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在房地产完工后,应计入财务费用。企业发生的这些借款费用均可依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可见,在借款费用扣除方面,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已经实现很好的衔接,易理解,好操作。
(二)土地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在不高于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限额内据实扣除。否则,并入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10%”的比例以内计算扣除。由于上述规定是以原有会计制度为背景,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与当时的会计处理是一致的。但根据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笔者认为,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时特别要注意,在房地产完工前已计入有关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利息支出已经在“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中,因此,这里所说的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是指在房地产完工后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不包括在房地产完工前已计入有关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利息支出部分。
三、建议
修改或补充土地增值税暂行相关规定,使之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以及会计制度有效衔接起来。一是“利息支出”与会计制度、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的口径不尽一致,建议将其扩大为“借款费用”,以便操作;二是必须将开发产品完工前已计入“开发成本”的利息支出剔除出来,与开发产品完工后“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合并,按规定计算扣除。
【参考文献】
[1] 段志群.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2).
[2] 武巧环.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6(9).
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应收账款 融资 会计处理
一、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短期融资的新渠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企业为了挣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经常使用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销售商品。这种竞争方式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大额攀升。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若不及时变现,企业就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和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乍一看企业报表上流动资产猛增、利润节节攀升。其实都是赊账销售造成的财务报表的虚假繁荣。真金白银没有流入企业,倒是对外短期债权很多,但却无法快速变现。庞大的应收账款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导致企业资金运转困难,还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巨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呢?在西方国家应收帐融资早已作为一种常见、成熟的企业理财方式出现。一方面把应收账款有条件地售让给专门的金融机构,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小的资本成本获得资金周转。另外应收账款的售让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应收账款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应收帐款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应收账款融资的种类
根据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与否,可将这几种应收账款融资在实质上分为两大类: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和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
其中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是指融资时贷款协议中规定,以应收账款为质押,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若该笔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到期未能及时足额偿还金融机构该项应收账款债权,则买受该笔应收账款债权的金融机构有权向售让该笔应收账款债权的企业追偿。因为金融机构有向融资人追偿的权利,所以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生时,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并未转嫁给金融机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这种情况不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因此融资企业不在账面上注销应收账款,只能将此融资作为短期借款处理。
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售让应收账款的方式融资,即企业将应收账款卖给金融机构以获取资金,若债务人未按期偿还或足额偿还应收账款时,金融机构不具有向转让该笔应收账款债权的企业追偿的权力,金融机构只能自认倒霉,自己向债务人追偿。而融资企业对该项债权不负有任何责任。即会计理论上常说的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已转嫁给金融机构。此种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因此融资企业应在账面上注销应收账款。
无追索权和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这两种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了区分。目前这两种核算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也有可以改进和思考的地方,现结合例子对比分析。
三、企业无追索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实务处理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所谓实质是指融资交易的经济实质,即看融资对象——应收账款的相关的风险报酬是否转移给经融机构。对于无追索的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报酬已经移给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应按照出售应收账款处理,并确认相关损益。无追索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为:
借 银行存款
其他应收款(预计将发生的销售退回、销售折扣现金折扣、“坏账准备”账款)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应收账款融资损失(损失)
贷 应收账款
营业外收入——应收账款融资损失(利得)
2.售让无追索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举例
201×年6月,甲销售给乙一批电脑,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款为234000元(税款34000元),甲乙约定半年后乙支付电脑款。201×年8月,甲因要购买一批配件资金周转不灵,与××银行后约定:甲将该应收账款售给××银行,价款为170000元。(假定甲公司并未就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转让协议规定当这笔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不得向甲追偿,是不带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甲估计该批电脑发生销售退回的金额为4680元(其中价款4,000元,增值税680元),退回电脑成本为2,500元,甲承担发生的销售退由。201×年10月,甲收到B公司退回部分电脑,价税合计3510元,成本为2,000元。
甲会计处理如下:
(1)售让应收账款时:
借:银行存款 170000
其他应收款 4680
营业外支出 59320
贷:应收账款234000
(2)10月收到从乙处退回的电脑:
借:主营业务收入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
营业外支出 1170
贷:其他应收款4680
借:库存商品 2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500
3.无追索应收账融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及其存在问题
对无追索的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采用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融资企业不承担代偿债权的义务,更像是卖出一种特殊商品。所以企业在核算时,可以仅仅将应收账款融资考虑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转让业务来核算处理就可以。那么为什将商品转让利得和损失计入到营业外支出而不进入营业收入科目核算呢?应收账款转让并非企业的日常销售业务、不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性业务。因此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扣除估计可能发生的销售退回或折让)与转让给金融机构的价款收入与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核算。若日后真的发生销售退回或者是销售折让,将实际发生额与预估额度相比。若等同就不用调整。如果实际发生的销售退回和折让大于原估计,损失在原确认的基础上减小了,应在贷方冲减营业外支出;而如果反之,实际发生的销售退回或折让小于原估计即损失在原确认的基础上增加了,应在借方进一步确认营业外支出。
以上会计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应收账款售让损益作为营业外支出并不完全合理。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性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一般核算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和损失,不包括企业对流动资产处置的利得和损失。从宏观上考虑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融资,融通资金是为了缓解应收账款占用企业资金造成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困难。也不是和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毫无直接关系。应收账款融资产生的利得和损失是围绕着企业日常生产任务的,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用资而产生的。所以应收帐款融资的损益计入“财务费用”科目核算更合理。 “财务费用”借方归集应收账款融资的手续费和应收账款融资的损益。
四、有追索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
有追索的应收账款融资,顾名思义即指企业用应收账款融资时与相关金融机构约定,应收账款债权到期时若债务人未按融资协议规定期限内按期足额偿还该融资债权。融资企业需要承担向有关金融机构还款责任。同样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在进行该类应收账款融资时,由于日后债务企业不按期足额偿还应收账款金融机构仍向融资企业追索偿还。融资企业并没有实质上转移与所贴现应收账款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有追索的应收账款融资实质上是以应收债权为质押的短期借款。既然认为是短期借款,那么融资企业在发生融资时不应该冲减该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有追索权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应为:
借 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财务费用(按实际支付的手续费)
贷 短期借款(按银行贷款本金)
2.售让有追索应收账款融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举例
201×年6月,甲公司将一批电子元器件销售给乙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载明价税合计款为117,000元(增值税17,000元)。甲公司尚未收到该笔款项。签订买卖合同中注明,甲乙双方约定6个月后乙全额支付货款。当年8月甲公司因生产需要,购进生产设备一套线,需要一笔资金。经甲与××银行协商后约定:甲公司以此笔应收账款作为质押从××银行处融的一笔资金,价款为85,000元。协议规定若日后在该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有得向甲公司追偿的权利。 手续费为应收账款总金额的2%。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 银行存款 82660
财务费用2340
贷 短期借款 85000
其中财务费用=应收账款总金额×2%=1170000×2%=2340
3.有追索应收账融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及其存在问题
上述会计处理存在几方面问题:首先这种核算办法会使被出售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同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两方增加体现。这样处理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增高,其他例如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也会受到影响。其次与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相抵触,直接导致虚增资产。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思考,如建立“已售应收债权抵减”账户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出售带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债权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财务费用;贷记“已售应收债权抵减(应收账款抵减)。期末在资产负债表列示时“应收账款”科目应该用减去“已售应收债权抵减”的净额填列。当债务人到期按时付款时,借记“已售应收债权抵减”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此的会计处理能避免资产虚增、财务报表虚假繁荣的缺点,更准确的反应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经济业务的实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五、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企业为了挣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经常使用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销售商品,从而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堆砌势必会产生一定量的坏账,影响企业的资金周及融资能力。随着我国动产物权法律保护的健全,应收账款融资这一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的融资手段将对我国企业融资注入活力。利用应收账款融资对企业管理应收账款和增加融资都有积极的意义。企业在实际进行会计实务处理时要分清是否符带追索权,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要仔细分析,区别处理。
参考文献:
[1]孙藏英.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企业融资的新渠道经济纵横,2007.(5).
[2]包晓岚,高思新.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与前景分析财会通讯,2004,(2).
[3]朱美芳.浅议电网企业应收账款的融资电力技术经济,2007(3).
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利润虚增 审计识别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出是为了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现实中,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虚增利润,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给投资者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分析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提出相应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企业虚增利润的目的
(一)企业为通过银行借款筹集资金而虚增利润资金是决定着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减少风险的需要,要求贷款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一些企业便存在着虚增利润的现象。
(二)企业领导为追求业绩而虚增企业利润
企业发展状况的考核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企业财务指标,通过各种财务的比较与比率的分析来剖析企业的利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领导管理业绩的评定,表面上看起来,利润指标好看就是领导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发辉,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部分企业会在年度报表里虚增利润。
(三)上市公司维持上市资格而虚增利润
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才能上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只好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上市目的。《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上市公司也会在利润上花更大的心思,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利润操纵,来避免股价与股票的正常交易受到影响。
二、企业常用的虚增利润的方式
(—)多记收入类
1、提前确认销售收入
销售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是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先收到对方的部分预付账款但与销售相关的商品还没有发出,就作为本期的销售收入;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提前确认收入;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未收到代销清单,提前确认收入实现等。这种利用混淆会计期间来调节利润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使本期的收入增加,进而虚增利润。
2、虚假销售增加收入
部分企业利用企业间两者或三者的利害关系,通过应收账款调节营业收入。年底前大搞虚假赊销虚开发票,次年再销售退回;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拟销售客户,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达到财务报告的利润虚增。
(二)少记成本费用类
1、往来款长期挂账不转销,呆账死账少计或不计坏账准,资产虚增,费用虚减,造成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2、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损失不损失不及时予以处理。
3、固定资产少提或不提折旧;无形资产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造成虚增资产。
4、推迟结转成本,企业为了达到设定的利润目标把应结转的成本推迟到下一年度结转。从而造成本年度财务报告利润虚增。
5、在建工程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转作固定资产;一些日常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利润虚增。
6、企业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均产生影响,不按国家规定任意调整会计政策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比较明显的就是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达到企业调整利润的目的。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利用关联方借贷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利用管理费、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造成利润不真实。
三、财务报告利润虚增的审计识别方法
(一)查看资产负债表
1、查看“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等项目。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这三个科目的期末余额来粗略分析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当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余额较大,同时利润表上的利润数额也增加很大,在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入没有体现出增加,通过这些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怀疑企业利用赊销之名虚增利润。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向债务人函证,来证实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通过回函金额是否相符判断企业有关人员造成的差错或弄虚作假,虚增利润的行为;对于坏账准备,要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等往来账户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转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
2、查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这几个项目容易存在“应摊未摊、应提未提、少提少摊”的问题,造成企业的虚增利润。可根据企业的相关会计政策,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项目的数额,分别结合上述五个项目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对各项费用的年度摊销率做出分析,如果计算出的各项费用的摊销率,低于企业会计政策所规定的比率,就说明企业存在着少摊销费用,少计入成本的现象,据此企业存在着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的实际情况。针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详细审核每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入账内容及时间,测算折旧及摊销金额的待摊金额并经此金额与计入费用的金额相比对。长期待摊费用的发生情况采用核对法、查询法审查跨期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
3、查看“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三个项目。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个业不会因为拥有这些资产而带来收益,这些资产是根据记账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产生。如果“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及“固定资产清理”在年底中出现的数额较大,则表明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通过这三项的存在操纵会计利润,虚增了利润。
(二)查看利润表
1、查看“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将每月的营业收入进行纵向对比,若存在营业收入忽高忽低,排除非季节性销售的因素,可以认定企业利润虚增的嫌疑。重点检查与销售有关的合同、文件,将同期销售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关注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业务;审阅产品入库单和产成品明细账,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冲减销售收入来验证销售收入金额的真实性。
2、查看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针对主营业务成本是否真实,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的年初数与期末数,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本年累计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产品成本表中的产品单位成本项目的本年数与上年同期数,以及这些项目的逐月变化趋势来发现异常情况。尤其是通过计算期初、期末存货中产品或商品的库存金额与库存数量的相对数,比较其差异,更容易发现问题。审查有关存货的明细账,并采用盘点法和调节法核实在产品数量的正确性,采用复算法验证主营业务成本确认的正确性。
3、查看费用类科目,从账目上详细分析费用确认是否符合费用确认原则。管理费用中的折旧及摊销是否与实际相符。财务费用的列支,有的企业少列“财务费用”的发生额以此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可联系“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来检查,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财务费用”项目的数额,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所得比例与同期正常银行借款的利率相差较大,则说明企业存在着少计财务费用,以此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三)查看现金流量表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与有足够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相比,其质量相对较高。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不应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同时分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如果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可能将本应作为费用处理的一些项目变为虚拟资产,而虚拟资产是不可能转化为现金的,即该企业是通过增加的虚拟资产来达到利润虚增。
参考文献:
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贸易企业; 资金; 筹资; 预算; 应收账款; 风险防控
贸易企业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实现价值,借助内部管理制度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额度,计算资金成本,合理确定筹资方式以达到财务费用最小化,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最大化。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筹钱、管钱、用钱。任何企业最终导致破产的首要因素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如何维持资金链有序地良性循环,是贸易企业乃至所有企业做好风险防控的综合性课题和难题。
一、筹资作为企业资金周转运动的起点,决定着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的程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新建时要按照企业战略所确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核定长期资本和流动资金的需要量。资本金是企业权益资本的主要资本部分,是企业长期稳定拥有的基本资金,是原始启动资本,是投资者用以享有权益和承担责任的资金,同时也是企业取得债务资本的必要保证。
(一)企业常见的筹资方式及其利弊
企业筹资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取得资金的权益不同分类。这种筹资方式分为股权性筹资、债务筹资、衍生工具筹资三类,三种筹资各有利弊。第一类股权筹资,企业财务风险小,但是资本成本负担重,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类债务筹资速度快,资本成本低,但财务风险大且筹资数额有限;第三类衍生工具筹资限制条件多且苛刻,是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常见的一种筹资方式。
(二)企业筹资规模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首先,要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筹资规模与资金需要量应当匹配一致,既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其次,需要合理预测资金需要的时间,要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时间合理安排资金的筹资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使筹资与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既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的资金投放前闲置,又防止取得资金时间的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再次,企业所筹集的资金都要付出资本成本的代价,不同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其资本成本都各有差异,要计算出各种筹资渠道及方式的资本成本,以达到资本成本最优。企业应当在考虑筹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来源资金的成本进行分析,尽可能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筹资成本。
(三)企业的筹资管理,不仅要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确定筹资规模,而且还要科学安排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筹资管理的基本目标,对企业的经营安排产生制约性的影响。资本成本是衡量资本结构优化程度的标准,也是对投资获得经济效益的最低要求,企业筹得的资本付诸使用后,只有投资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才能表明所筹集的资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筹资要考虑股权资金与债务资金的关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关系、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的关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持偿债能力,防范企业财务危机,提高筹资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企业资产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计算现值时采用的贴现率通常会选择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当平均的资本成本率最小时,企业价值最大,此时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理想的最佳资本结构。
一定时期企业成本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企业筹资管理的水平,还可以作为评价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标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所筹集资本经过投放后形成的资产营运,企业的总报酬率应高于其平均成本率才能带来剩余收益。
贸易企业筹资除受上述各种因素及条件影响外,还与企业自身年度的经营规模,各种资产周转率、结算周期、现金、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的管理有关,涉及内部管控制度建设,这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出的管钱、用钱的问题。
二、资金营运管理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防火墙,也是贸易企业兴衰的关键
企业资金营运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保证合理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潜心研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使用成本。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监督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说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预算是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业务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整个预算从企业内部到各部门业务量入手,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程序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搞好综合平衡。从贸易量、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做好预算。编制科学客观的预算是第一步,财务管理部门还要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使预算朝既定目标进行。
(二)资金管理集团化,有效节约资金成本
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5
首先,确定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将来要支付的价款并不是固定资产的成本, 而是包括了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融资成本,所以首先应确定支付的价款中有多少是固定资产的成本。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按购买价款的现值金额计算确定, 以该方法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时,应采用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时利率作为折现率。第二种按该固定资产的现购价格计算确定。 上述入账价值确定后, 进行账务处理, 入账“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账户。 但需注意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按照规定是否可以抵扣。 其次, 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应付金额, 确定将来应付金额, 入账“长期应付款”。 再次, 上述一、 二步骤之差即固定资产的成本与将来应付金额之差,为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融资成本, 应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后,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企业应在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分期付款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计入各期财务费用。每期摊销的金额为: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摊余成本可理解为本期实际承担的应付本金,上述提到过企业应付的价款中包括了本金和利息, 则每期还款金额中也包括本金和利息,要解决的问题是每次还款后还剩余多少本金, 以便确定下一年度的融资成本。所以摊余成本应是“长期应付款”的账户余额与“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余额之差。 实际利率的确定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作为购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则计算现值的折现率即为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实际利率;如果企业以固定资产的现购价格作为购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实际利率应当是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算为现值恰等于固定资产现购价格的折现率。
[例]某年1月1日,A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向N公司购入一台生产型设备,合同金额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根据合同约定,A公司应于购货时支付全部增值税进项税额,N公司向A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余价款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分4年付清。A公司按照合或协议价款的现值金额确定固定资产入账成本,折现率为6%。
根据题意,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1月1日赊购设备并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购买设备的现值,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 合同价款200万元,分4年付清,则每年应付固定资产购买价款为500000元。 4期,6%的年金现值系数通过查表为3.46510561,则设备购买价款的现值=500000×3.46510561=1732553元。即为设备的成本,也可理解为企业现在融资1732553元款项将在未来4年内以每年500000元予以偿还。第二,计算增值税进项税,2000000×17%=340000(元),该部分款项已支付。第三,将来应付金额总额为2000000元。第四,上述第3步与第1步之差(2000000-1732553)为融资成本。即利息,入账“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未来4年内摊销。
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173255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67447
贷:长期应付款 2000000
银行存款 340000
每年年末,支付分期应付账款,分摊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应分摊的融资费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000000-267447)
×6%=103953(元)
借:财务费用 10395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3953
以后各年年末支付应付账款会计分录同上,此略。现将以后各年年末分摊融资费用过程予以分析。 第二年年末应分摊的融资费用=(2000000-500000)-(267447-103953)×6%=80190(元),第三年年末应分摊的融资费用= (2000000-500000-500000)-(267447-
103953-80190)×6%=55002(元),第四年末末应分摊的融资费用应采用倒挤的方法计算,即267447-103953-80190-55002=28302(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8》,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财务费用常见的问题范文6
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普遍存在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综合管理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日常账务处理内容不多,主要是围绕成本的核算程序讲述各种分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成本核算程序难以融会贯通,往往无法理解,学起来晦涩难懂。每每提及这门课程。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多以讲授为主,但《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决定仅仅以教材的章节设置来完成理论教学,很难让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理解内容,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实质,容易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从财务型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容易理解,整体运用能力较差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章节为重点,每个章节集中讲述成本核算的一个核心内容,并辅助大量方法介绍。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这一章节,除了介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特点之外,主要是大量介绍分配的七种方法。这样的章节设置优势在于集中、清晰,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独的章节能够理解,但是把所有内容和成本核算程序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成本会计主要就是学习方法,至于这些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程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综合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设计和改进。
(一)用“层级剥离法”结合整本教材内容讲述成本核算程序
从企业主要的生产环节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层级剥离法”设计教学内容,把成本核算程序融合整本教材内容进行逐层分析,让学生能够脉络清晰,易于理解。这个方法的使用就如同把成本核算程序整理成一条线,贯穿始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象珠子一样串到线上,形成完整统一的格局。既可以实现思路清晰,又能够做到内容丰富。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通过层级剥离可以描述为几个步骤:(1)从企业当前会计期间的所有费用开支中划分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部分。(2)把总成本再划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3)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大类;把产品生产成本在多个产品品种中再次完成分配,分配出属于单一品种的生产成本。这属于一个横向上的分配,对应各要素费用在多品种之间分配的内容。(4)将分配到单一品种上的产品生产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核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属于一个纵向上的分配,对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容。
(二)用学生最熟悉的企业损益表来分析成本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都有所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对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了解。通过对成本核算程序的层次剥离,学生对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企业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正好对应损益表中的两大支柱构成内容。通过把学生熟知的损益表作为桥梁,可以完成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衔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应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部分);期间费用对应损益表当中的费用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