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1

一、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为了顺应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作为国家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配套措施而发展起来的。自1987年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以来,至今已走过18年的历程,并广泛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与国外已发展多年的财务公司相比还相差甚远,而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模糊,金融服务功能不强

金融服务应以满足集团的金融需求为目的,围绕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体现着集团的产业特性和专业优势。但我国目前财务公司多以传统的存贷款和资金结算为主,其业务与银行重叠,并没有真正发挥财务公司对集团的金融服务功能。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实力单薄

财务公司资产规模小、资金实力不雄厚,其资金来源以吸收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存款为主,且期限较短,很难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满足集团发展的需要。

(三)资金运用范围有限,综合效益不高

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内部成员,业务品种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为主。而集团内部企业资金需求的同向性,使资金集中程度不高,不能形成“蓄水池”的整体优势,严重影响了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四)行政干预较多,难以发挥抵御风险的职能

由于财务公司服务对象的限定性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使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必须服从于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集团公司经常要求财务公司为其发放贷款或提供担保,很难发挥其监督成员单位降低资金风险的职能。

(五)监管机构的政策约束,影响了财务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新的《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财务公司的政策约束虽然有了一定松绑,但还是管制太多,限制了财务公司的发展。

二、影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财务公司对集团的金融服务功能的发挥

我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货币市场相对不发达,金融法律体系也不健全,使我国财务公司的定位、业务经营管理、发展前景长期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各项监管、约束措施也较为严格并经常变化,限制了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本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金融监管方式不科学,影响了业务经营范围和筹资环境

我国对财务公司实行严格的机构监管模式,财务公司的行为完全置于监管当局的控制之下,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融资渠道和手段受到严格的限制,制约了财务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行业的产业产品结构和资信状况,影响所属财务公司的业务特征和经营状况

集团公司在行业的垄断地位和专业优势是财务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集团公司畅通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的资金筹集是财务公司发展的源泉,集团公司陷入困境、业绩的巨幅波动是造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陷入困境、走向失败的致命因素。

(四)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加剧,财务公司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按照我国政府“入世”的承诺,从2007年起我国的金融服务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外国财务公司将会随着跨国集团在中国生产、销售的扩张而逐步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参与金融竞争。目前,已有上海正大国际财务公司、通用电器金融财务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外国独资财务公司,许多合资财务公司也相继登陆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财务公司涌现出来,我国财务公司现有的监管方式和经营水平将会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三、加快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对策

(一)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实现由生产服务主导型向综合服务主导型的转变

国际财务公司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集团附属财务公司的业务功能主要有:内部结算功能、筹融资功能、投资管理功能、财务顾问功能等。财务公司按经营业务范围可分为:司库型或资金管理型财务公司、信用型或销售(消费)型财务公司和全能型财务公司。

新《办法》对财务公司的重新定位是:应以配合、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为主要宗旨,在降低集团资金成本、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新的定位确立了我国企业集团司库型或资金管理型为主的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应该说,修订后的这一定位,是符合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处环境和需求的,也与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路径、资金短缺、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业务以及企业生产服务为主的现实是相适应的。这也与目前财务公司所属集团大部分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生产耐用消费品的集团较少有关。

然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越来越多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性的集团公司迅速崛起,加之外资财务公司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同行业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也应适应其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生产服务主导型向消费(销售)服务主导型、进而向综合服务主导型(全能型)转变。因此,新时期不同行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应根据所处环境、各自经营的业务类型、产品的特点和企业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调整其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公司对集团的金融服务功能。

(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实践经验,制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建立以财务公司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并实现集约化和集成化的金融服务,以司库型资金管理、信用型信贷服务和投资型财务顾问为基本业务,向专业化金融产品、个性化综合服务和供应链金融延伸的方向发展,构成国际化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不同产业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应借鉴国际财务公司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战略。如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已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资金集约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为两大主线的发展模式,而且正向以财务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的目标迈进。

(三)因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

在新时期,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发展模式应该以构建集团内部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专业性的产业金融功能为目标,以提供资金集约化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手段,以提高集团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根据企业集团的产业类型和发展规模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发展模式。

1.从体制构建形式看,可采用多方联合的资本结构模式。新的《办法》允许金融机构向财务公司投资参股,其参股的比例不高于25%。这一调整改变了财务公司过去只能由内部成员单位投资组建的模式,可以广泛地选择、吸收外部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以资本为纽带,变彼此竞争为相互合作,从而增强集团资金实力和经营优势。各集团财务公司根据其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不同,可分别选择金融控股公司、行业财务公司和业务综合型或专业型财务公司等组织形式。

2.从业务经营特点和范围看,可建立基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多样化经营模式。(1)产业类型的不同,对金融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如汽车行业产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公司适合开展销售融资业务及相关业务,而电气行业的产品结构复杂,其财务公司适合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2)应抓住新《办法》放宽投、融资限制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商业票据和同业拆借等方式,解决中长期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功能。(3)除传统的向成员单位提供贷款这一资产业务以外,还要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和金融需求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为企业集团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四)适时调整金融监管方式,由管制为主向监控为主的方式过渡

新《办法》体现了银监会加强风险监管、支持企业集团发展的新理念,在市场准入、业务准入、从业人员市场准入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控制。在财务公司业务方面,对一些风险较高、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的业务,增加了市场准入限制,并设定严格的监管指标,以约束财务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还要求财务公司提供集团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加强对财务公司的风险判断。应该说,新《办法》的这种监管方式是符合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对集团财务公司的要求的。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面对外资财务公司的竞争压力,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需求将会不断增强,监管方式由管制为主方式逐步过渡到监控为主方式将会成为必然。

(五)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建设,为财务公司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内外部条件

1.要加强财务公司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培育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体系。从扶持中国大企业的角度出发,在政策上给予择优扶大的支持,进而增强财务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其为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经营发挥更大的金融服务功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 :财务公司 支付结算 支付服务环境

近年来,我国财务公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数据,财务公司总数已达150家,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服务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超过30万亿元。财务公司是为企业资金管理服务的专业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结算业务则是实现财务公司基本定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也是财务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业务。伴随着行业发展,财务公司在支付结算领域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基于广东地区财务公司的现状,从延伸支付系统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财务公司接入支付系统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更好地畅通结算渠道,进一步改善支付服务环境。

一、 财务公司发展新趋势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履行企业资金管理服务的专业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结算业务是实现财务公司基本定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也是财务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业务。在我国,财务公司不具有清算职能,因此在结算业务上必须与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依据其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可分为服务型结算模式和资金管理型结算模式。

服务型结算模式指财务公司直接面对成员单位提供全面的日常结算服务,并配合集团进行资金管理,商业银行只作财务公司的清算行,不直接对集团成员单位做结算服务,集团成员的结算账户开设在财务公司,成员单位的账户体系由财务公司设计,成员单位所有支付结算都要经过财务公司办理。这种结算模式早期普遍存在,但随着财务公司的业务发展,其弊端日益明显。首先是运行成本,财务公司要配备非常多的日常结算人员,风险大、投资和后继费用都很大。其次系统建设,财务公司所用结算系统要与银行结算系统进行系统对接,结算系统存在不断随银行结算系统更新而升级更新的问题,否则结算业务受到一定限制,这给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困扰。

资金管理型结算模式就是商业银行负责集团成员单位的日常结算,财务公司不开设票据柜台,由银行直接为成员单位办理日常服务,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支付从银行数据库存中获取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数据并进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财务公司可以规避结算风险、减少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和系统后续维护成本。

随着银行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上国外金融机构竞争的冲击,财务公司的结算服务型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挑战,思考如何改变结算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资本效率,这是财务公司获得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财务公司在立足提高资金流通速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从关注结算过程管理到关注资金结果管理的转变,促进财务公司综合化、全能化发展,延伸财务公司在专业市场上的服务链和价值链。

二、 财务公司接入支付系统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择了业务量较大的美的、TCL财务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接入支付系统的现状及需求展开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财务公司在支付结算领域的现状及问题。目前,财务公司接入支付系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管理不便、电票使用不畅及系统对接不一致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账户分散化,资金管理不便

目前,大型财务公司都普遍采取“集中管理,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方式。具体来说,财务公司依托外部银行建立资金池,以其名义在银行开立母户,以成员单位的名义开立子户,通过与银行签订子母归集协议,逐笔归集成员单位的资金,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及使用。通过商业银行子母账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畅通了结算渠道,但仍存在问题。

一是账户分散化。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型财务公司的账户分散化情况比较显著。目前,美的财务公司在四家银行开设账户,完成其账户管理和资金调配。与此类似,TCL财务公司在企业所在地的9家银行开户,通过子母账户联动实现账户管理。家电类型的企业本来利润空间薄,经营核心在于资本的运作效率。账户分散化使得资金分散,不利于资金调拨,影响资金的运作效率,无形中增加了资金运作成本。

二是资金管理不便。财务公司设立的目标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集团整体降低财务成本、减少财务费用发挥作用。目前,虽然大部分财务公司打通了银企直连,实现了收款自动入账和小额付款自动发送的功能,提高收付款效率。但是,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依然需要依托银行进行,通过银行办理收支结算,受制于银行的操作规范和运行规则。加之,资金账户分散的现状,涉及跨行资金调拨时,业务办理流程相对复杂,周期较长。资金的集中以及调配是财务公司最基本职能,可以说是财务公司经营的立足之本。资金管理不便降低了财务公司的资金运作效率,对其长远发展与经营造成影响。

(二)宣传力度不足,电票使用环境不佳

根据调查,美的、TCL集团财务公司对电票系统推广非常认可。目前,TCL财务公司电票支付率可以达到80%以上,并且正在大力推进集团电票使用范围和规模。尽管如此,电票系统的使用环境不佳,需要加大使用宣传力度。

一是银行网点对电票使用配合力度不够。据TCL财务公司反映,在西南地区,很多网点不开通电票业务,这对他们在该地区的业务造成很大阻碍。二是财务公司社会认知度不高。银行对财务公司不了解,线下清算时每次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解释财务公司的信用情况,以期可以完成线下清算,这大大延误了资金运作效率。对此,希望管理部门加强电票宣传和培训,使得商业银行和社会机构更好的认识该业务,促进业务的顺利运行。

(三)系统差异大,设计管理不一致

每个银行的系统设计不同,财务公司在业务操作上也要调整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大大增加了人力和系统维护成本。另外,资金的汇划受制于本公司系统、银行系统、系统接口及网络状况等条件,造成技术层面的不便利。

三、对策与建议

为解决财务公司接入支付系统的问题,人民银行试点部分财务公司(例如美的)开通大额支付系统处理即时转账业务,但这只能满足财务公司快速处理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需求。针对账户分散、资金管理不便、电票使用环境不佳、系统对接不一致问题,财务公司还希望尽可能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支付服务。

(一)依托地方支付机构,加强账户资金管理

为了满足财务公司在账户管理、资金结算方面的需求,可考虑通过接入地方支付机构,提升支付结算效率。财务公司普遍提出了希望当地人行降低协助其解决头寸管理问题,开放更多的业务接口。对此,地方监管部门应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扩大支付服务范围、完善地区支付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地方实体经济多元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

(二) 加强支付系统宣传力度,改善电票使用环境

在全社会加强电票系统运用推广,改善电票支付服务环境。针对银行网点,一点带面,采取网点培训的方式,提高窗口服务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改善电票系统的业务处理和操作。针对社会大众,多措并举,采取电视广告、网络平台、纸质手册等宣传渠道,组织社区活动、金融消费者会议、博览会议等宣传方式,提升社会公众对支付系统的认知度,加强支付系统的社会公信力。

(三) 统一系统对接标准,降低系统运维成本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一、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现状

我国财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进行集团化运作后,对集团金融业务进行集中整合并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的结果。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财务公司是一类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方面,财务公司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出现,其发育于产业,又受制于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因此具有“金融性”特征;此外,它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性”特征。兼具“三性”的财务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表1列示了我国财务公司不同阶段的相关数据。

截至2011年底,我国财务公司共118家,相比1987年的8家,机构数量增长14倍;资产规模18,214.43亿元,较1987年的20.55亿元增长885倍:利润总额359.90亿元,较1987年的0.05亿元增长7197倍。目前我国财务公司涉及30多个行业,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建立了资金集中、筹资融资、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全方位综合性的业务体系,初步具备了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产业链化金融支持的功能,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重点说明了以下内容:首先,强调内部审计是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统一体,突出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关键问题;其次,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第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将其工作领域扩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第四,赋予内部审计更加广泛的使命,即承担协助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

三、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特性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制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一方面,由于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的特殊地位,如果运转不畅、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的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稳健运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其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仅限于集团成员单位,服务行业和对象的高度集中性将导致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切实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顾问咨询职能有助于防范规避风险。

(二)财务公司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性强化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财务公司对内是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对外是集团面向社会的“金融窗口”。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内部金融服务的逐渐深化,财务公司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务公司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不可或缺和替代。财务公司诞生于大企业集团内部,立足于服务集团发展,在满足行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也需要遵从集团管理的各类规定和集团战略发展规划。财务公司“寓管理于服务”的特殊内部企业性质决定了其业务开展的重点不仅在于盈利,而更强调对集团主业的支持。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自己熟悉企业集团发展历程和背景,发展需要和规划的优势,在开展合规审计同时,推动财务公司贯彻服务集团主业的理念落地。

四、财务公司主要业务的审计要点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基本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为切实有效发挥在前台业务部门和风险合规部门之后的“第三道内部控制防线”的作用,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需准确掌握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点,重点对公司业务的风险性、合规性、内部控制、真实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价。信贷、结算和投资是各类财务公司基本都具备的主流业务模式,其审计要点简述如下:

(一)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为成员单位办理信贷业务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资产类业务。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是不能按时足额收回款项的信用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根据财务公司整体战略定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经济周期运行特点等因素,制订中长期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管理目标、政策,是否符合审慎、稳健经营原则;(2)是否严格执行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授信限额及准入退出标准,并在信贷业务全流程、各环节严格落实既定标准和政策;(3)各项信贷业务风险事项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的识别和监控,并能通过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报告路线及时预警和处理;(4)对单个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重点分析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充分可实现;有无频繁利用展期、还旧借新等手段人为维持表面正常贷款形态、掩盖风险的情形。

2.合规性:(1)信贷政策与基本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各项信贷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的制订是否符合信贷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和信贷政策要求;(2)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是否能够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方面政策法规的变化,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3)各项信贷业务的实际操作是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各类基本制度、信贷政策、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要求,有无重大违法违规的信贷经营行为。

3.内部控制:(1)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能涵盖各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各风险控制环节是否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是否恰当合理;有无内部控制严重失效,频繁发生信贷业务案件及其他重大风险事件;(2)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及职能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划分;(3)内部监督检查频率、内容及范围是否足够;检查发现问题是否有效整改。

4.真实性:(1)各项表内外信贷业务是否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核算与报告,有无人为调节信贷业务经营指标、从事账外信贷业务经营等违规操作;(2)各项表内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整或故意隐瞒风险损失的行为。

5.效益性:(1)是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是否严格按照业务数量、资产质量、业务办理的规范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2)贷款综合收益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是否符合预定计划目标,与同业、基期相比是否有持续改善。

(二)结算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业务。结算业务的主要风险是资金集中结算的具体方式、各成员企业业务数据和会计核算数据不兼容、财务公司信息系统不完善、成员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不尽相同等导致的操作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未按流程或逆流程支取银行存款和恶意透支银行存款;(2)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挪用银行存款的问题。

2.合规性:(1)账户开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多头开户和将经费账户出租、出借或转让给他人的问题;(2)业务是否真实、合规,有无未经批准或逆程序支取存款、套取现金、账户透支、挪用公款或私设“小金库”的问题;(3)账务核对是否及时、合规,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和不符账务。

3.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是否建立了相互监督制约的岗位责任制;(2)是否严格执行业务的授权、审批、检查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和重要空白凭证的购买、登记、保管、使用、收回等管理制度;(3)不相容职务是否实现了分离;(4)对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责任人是否及时进行纠正,纠正情况如何。

4.真实性:是否存在内外账务不符和存款不入账等问题。

(三)投资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业务广泛且具有混业经营的特征,除了自身常规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及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但和其它专业机构投资者相比,无论从投资经验还是投资策略、投资理念,尚存在一定差距。投资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金融投资工具自身的风险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对投资业务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是否有效覆盖投资决策、执行及管理的全过程;(2)投资部门的决策权利是否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否与资金计划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合作并受其制约;(3)投资组合管理是否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是否选择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组合,同时注意调节各种证券的持有量,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2.合规性:(1)投资业务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2)投资业务立项是否符合程序,相关内容是否完整;(3)投资业务的交易活动是否符合操作程序,签署的业务协议或合同双方权利是否明确,并严格履行。

3.内部控制:(1)投资业务内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是否完善;(2)投资业务组织管理架构的建立是否健全完善,部门岗位设置是否达到相互制衡的要求;(3)经营考核指标体系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经营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是否存在误导单纯规模扩张弄虚作假现象;(4)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与专业素养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是否建立持续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

4.真实性:(1)投资业务收入是否及时准确核算,是否存在以收抵支、截留、挪用现象;(2)投资业务交易行为及经营数据统计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3)投资业务的风险损失是否真实反映,对损失的计量确认是否准确,是否已纳入相关减值拨备核算。

5.效益性:(1)投资业务收益是否充分考虑经营成本与风险要素;(2)相关资源配置能否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实际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缺位。(3)对投资产品的经营效果是否及时评价,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兆珍,高磊.IIA 内部审计定义演进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2).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企业集团 中国财务公司 德国财务公司

一、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

自1987年5月我国第1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以来,财务公司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通过融资、结算、、委托以及外汇业务、承销债券、融资租赁等手段,扩大自身经营范围,不断开拓融资渠道,以市场为导向,集中资金支持大型重点项目,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实力,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市场的不完备阻碍了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表现为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单一,规模偏小,微量交易不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资金流动;缺乏信用工具,影响资金的畅通流动,票据承兑市场上仍表现为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滞后。所有这些会限制财务公司金融业务的开展,也就必然影响财务公司对企业的金融服务。

(二)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尚未最终确定

我国财务公司最初定位为经营部分银行业务和部分信托业务,服务范围限定在集团之内。2000年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把重点放在推进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扩大贸易方面,通过增加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中长期投入,增强企业集团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集团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政策导向,在企业集团按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分户管理下,财务公司运用内部挖潜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这种政策的意图。但随着企业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这项功能的发挥已经失去运行的机制环境。所以,虽然当前财务公司的市场定位有着鲜明的政策性金融导向,但其资金来源却缺乏相应的政策性金融来源配置以及政策面的支持,导致财务公司市场定位和功能服务的不和谐。

(三)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备,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一方面,我国企业财务公司受到央行的金融监管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财务公司金融服务的发挥;另一方面,我国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上不健全、不完善,这直接会引发财务公司经营运作不规范,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四)我国财务公司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财务公司当前存在着乱集资、超范围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无不与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有密切关系。

表现在:既熟悉集团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双料型”人才十分缺乏;从业人员中既懂金融业务,又懂外语,还会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很短缺;“科技含量”较高的“创造型”人才,屈指可数,储备严重不足。

二、德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

在德国,公开运作的财务公司应列入金融服务机构行列。财务公司在德国主要有两类:一是由大企业集团投资设立的,但申领了银行业执照,面向全社会开展业务的财务公司,主要有内资的大众、宝马,外资的福特、通用、丰田、IBM、GE等;另一类是业务严格限制在集团内的财务公司,由于业务范围关系,这种财务公司基本不受银行业的监督。例如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于1997年底成立了西门子财务公司(Siemens Finance Services,简称SFS),承担着为所有西门子子公司提供全方位咨询和财务金融方面的支持,并进行资金管理、项目和贸易融资、租赁、财务公司控制等工作,办理西门子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结算、信贷、票据清算、外汇买卖、融资等业务,其客户来自180多个国家。两种类型的财务公司虽然与母公司联系程度不同,具体的运作目标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从业务开展、政府监管、配套体系等方面看,德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一)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德国具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和资本货币市场,无论是企业的筹资、投资,还是金融机构的运作经营都是在市场调控和政府的金融监管下有序进行,财务公司有宽松的金融运行环境,这一点从财务公司的融资途径可以看出来,只要资信良好,德国财务公司在国内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及时便利地吸收比银行存款成本还要低的资金,而且稳定性好。

(二) 对金融机构实行弹性化管理

德国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弹性化管理,宽严不一,不搞“一刀切”。政府对金融机构分类的标准是:资金的来源是否属于自有资金;经营范围是否在本公司成员单位内。政府对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运用金融手段服务于母公司的财务公司采取积极态度,把财务公司作为扶持和搞活企业的手段加以支持,所以财务公司不须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而另一类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外部的,经营范围可对社会服务,不但金融机构要经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而且经营的业务品种也要一一审批。由于德国没有同业存放和存款利率的差别,财务公司资金通过选择银行运作,既没有减少银行的资金规模,又促进了银行间的竞争,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水平。

(三)重视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形式是根据母公司的特点和财务公司运行的形式自觉有效地形成,德国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细致的要求和监管。由于经济体制原因和法制的健全,从公司董事会到财务公司都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西门子金融服务公司把风险意识、保护股东利益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心目中,除设立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部门外,各部门都要随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测量风险、控制风险,定期编制风险报告,把风险及时计算在成本内,并把风险转移到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处理,通过第3方转嫁或对冲出去。

(四)注重员工的培训

在德国非常重视培训,各行各业,无论你处在何等地位,上岗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而且上岗后还要进行定期培训。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严格有效的培训,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虽然我国的国情与德国明显不同,特别在财务公司运作的金融环境等方面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德国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一)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现阶段资金来源渠道和融资手段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财务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对象与德国相比更为集中,也没有对社会公众的存款业务,即使发生问题,对社会经济和国家金融体系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应为财务公司创造出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促使我国财务公司伴随着国家金融体系改革深化和法律体系的健全不断发展。

(二)结合国情和集团的特点设计财务公司的定位

我国拥有财务公司的70家企业集团分布在国民经济10多个行业,大多是工业生产制造和国民经济基础性企业。因此,财务公司进行集团的资金管理和为企业生产服务有其集团需求和环境理由,也与我国企业的发展路径、资金短缺有关。鼓励财务公司要为促销服务,为技改服务,要从生产服务型向销售服务型转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财务公司都可以为促销为技改服务。比如消费信贷,对于我国生产汽车这类最终消费品的集团,其所属的财务公司就需要拓展该项业务,但对于其他产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则不一定适合。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财务公司基本上还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但又兼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样,才有利于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企业集团具体情况相符合

我国财务公司的管理制度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粗不宜细,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则宜宽不宜窄,这样才能使我国财务公司都有条件根据集团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提供集团最为需要的金融服务。集团的领导应该树立其金融观念,意识到财务公司这个金融工具,是有利于集团的发展壮大,并且能够为集团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从而使我国的财务公司能够在集团内部充分发挥作用。

(四)强化风险评估体系和自律管理机制

我国财务公司自1987年诞生,第2年即成立了行业自律组织,并在财协系统形成了从业人员自律、财务公司自律和协会自律管理3个层次的自律体系,对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的自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还是不强的。在这方面,借鉴德国经验,强化自我风险教育,并尽快建立起财务公司自己的科学风险评估体系,不失为促进我国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一个可行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雄胜,陈丽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财务会计协会.财务会计的国际案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 财务公司;信息化;集团;架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4. 033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053- 03

数字化及信息化的发展对国家、企业组织和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各生产单元、各部门、各级管理层间的物理及空间层级大为压缩,无论生产一线的经营数据信息还是最高管理层的战略意图及具体部署,都可以迅速传递到系统内各个单元。技术的进步,必然推动企业的变革,并对企业的内在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就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分析

1.1 银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对财务公司行业的倒逼

能够设立财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各领域基本充当排头兵或较比重要的角色,在目前国内金融环境下,这些企业集团天然成为银行争夺资金及贷款业务开发的重点目标。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也重点考虑了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潜在需求,开发了许多适合大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贷款及透支安排、商业票据流通等系统功能提供的同时,获取了中间业务收入也实现了“客户绑定”的深层目的。作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内部融资平台的财务公司,受到银行业全方位的挤压,如何实现突围并切实体现自身金融机构的特色,起到服务集团产业发展的金融平台功能,我们认为除了金融创新以提供更贴近集团客户的产品外,信息化建设及其功能提升,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不能与银行业比全面、比投入、比人力,但可以在集团的产业链、信息价值链的整合上下功夫,毕竟银行不可能针对单个集团开发一个产业链及价值链的信息服务产品。

1.2 自身发展适应集团客户需求的要求

2004年财务公司管理新办法颁布后,财务公司定义为集团资金集中及管理的平台机构,随着业务发展,成员企业需要实时掌握自己的账户信息,集团需要及时了解下属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这一需求迅速推动了网络及通信技术在财务公司ERP系统中的应用,财务公司通过银企直连实现了与银行的数据交换,通过财企互联实现与企业的信息共享。市场需求成为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推动力,财务公司要做大做强,积极发挥集团金融平台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2 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2.1 必须依托集团IT总体架构进行信息化设计

集团信息化总体架构指导着财务公司信息化的方向,财务公司服务集团的功能定位决定了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定位,否则很难保证集团的战略规划在资金管理层面的有效实施。财务公司的信息系统如果不能与集团的信息化体系完美对接、信息互通共享,极可能造成资源投入的巨大风险和浪费。信息化总体架构应包括业务架构、信息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几个方面,财务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对于集团整体架构来讲就是一个应用系统,其所有的信息标准、接口都应与集团整体的流程和信息数据的理解相一致,只有如此,财务公司的信息系统才会充满生命力,可持续发展。

2.2 必须体现自身金融企业的特性

财务公司兼具集团产业性、自身金融性及企业性特点,与集团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相比,必须突出关注自身金融性的特点。金融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业务模块及功能的组建上,结算、存贷款融资、商票系统、融资租赁及鉴证业务等等都是财务公司特有的,同时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应高度关注金融信息的服务和支持功能,关注、收集、分析金融市场的政策信息,向客户提供及时的信息传递服务,并对金融市场利率、产品实时动态跟踪,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2.3 强化协同监管功能及提高服务性

财务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在实现业务处理、流程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实现集团各部门赋予的协同监管要求,譬如资金支出合规性监管、资本性支出监管、关联交易金额控制及数据统计等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这些功能明显是银行业无法提供的。财务公司作为金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与同行竞争,就必须挖掘自己作为企业内部平台的特质,充分发挥集团内部企业信息开放优势以应对银行业的竞争。

3 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 信息化建设流程设置应以信息增值为出发点

信息化不仅仅是一块鲜亮的招牌,信息化并非是简单的纸面信息电子化,信息化建设也并非只投入不产出的便捷办公自动化系统,而是财务公司乃至企业集团信息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同行交流中,笔者了解到大多数财务公司都实现了银财、财企、银企的数据直连,成员企业的收付款信息可以通过财务公司的业务系统快速处理,收款实时入账,付款便捷到账,但将预算延伸到生产一线、支付全程监控、资本性支出及风控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及报表生成一体化,并能切实实现设计要求的信息化系统并不多。

信息化的关键是要实现信息链增值,信息链的增值至少有如下2个途径:①信息采集、汇总、加工、传递可以推动具体业务的开展;②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为不同信息使用人提供决策依据,规避风险,进取收益,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带来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信息增值的途径很多,下面探讨一个简单的流程,许多集团公司已获批开展结售汇业务,以降低集团整体结售汇成本,实际业务处理中,本人所在公司业务处理系统就开发了成员企业结售汇需求预约模块,提前了解集团千余家成员企业的结售汇金额及期望交易时间区间,财务公司人员据此协调各企业的交易时间,尽量实现结汇和售汇业务的当日对冲交易,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交易成本,将利润留在集团内。这仅仅是一个非常小的系统设计,却可使得本来互不相关的两笔业务成本最小化,实现信息增值。所以说,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可以创造实在效益,提升企业发展潜力的。财务公司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大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缓解未来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对财务公司的利率竞争压制。

3.2 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为核心

信息化建设需适合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切实以提高企业及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我集团中货系统客服部门IT建设为例,信息化的发展使原来的声讯服务体系发展到现在电话、邮件、传真、视频等各种信息模式均可有效接入的多渠道沟通体系,系统将投诉、咨询、建议、流程跟踪等内容分类后发送各对应业务单元进行处理,既实时、快捷、高效地提供了服务,解决了问题,又可以对以上信息流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统计产品和服务的短板,迅速改进。事实证明,就用户反馈的内容进行分析改进较市场调查的数据质量更高,信息化使得业务领域的分散信息汇总、挖掘成为产品研发和服务提供的后台改进依据。客服IT建设只是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功能单元,其对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3 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原则

财务公司的企业性决定了其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以适当的投入获取较高的回报,而不是求大求全,建成一个高硬件投入、先进技术堆砌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做到这点的关键就是客户需求的认真分析和集团信息系统的共享,做一个集团成员想用爱用的支付和分析系统是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其便利性、开放性和兼容性是财务公司信息系统超越于银行系统的关键;同时,各个产业集团实际上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信息系统建设,都构建了自身的ERP平台,这些平台本身就带有大量的支付手段,如何借用已有的信息系统的优势是降低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开发成本的突破口;最后,如何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络系统来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在进行财务公司信息化设计时可以借鉴的渠道,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很好,财务公司的大量服务也必须通过银行完成,那如何借用银行已有系统的优势是财务公司信息系统节省成本的有效途径。

3.4 明确信息系统的领导和实施主体

信息化建设必须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负责,高层领导需要介入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符合公司的全局,一般的方式是由高层领导、中层技术部门、业务部门骨干人员分别成立领导和实施小组。信息化的开发及建设是一个技术应用及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较为专业和复杂,然而若仅仅由信息技术部门主导系统开发,这种项目从启动之初就缺乏生命力和执行力。技术部门只是具体系统开发操作部门,业务部门对企业整体需求和流程最了解,最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同样如果没有企业高级领导层的参与,在人、财、物的使用上拍板决策,技术部门即使与同级业务部门间沟通、沟通、再沟通,也很难取得预想的成效。

3.5 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建议

3.5.1 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流程

一般来讲,信息化建设大致要经过下述几个阶段,即:①确定战略需求及IT愿景:大致有战略层面、架构层面和执行层面3层考虑,并对系统现状进行分析,生成系统需求报告;②IT战略设计:根据财务公司、银行等经济组织信息化实施的最佳实践,从应用、技术、信息等方面制定具体的IT战略目标,并考虑集团及成员企业的需求和感受,生成架构设计报告;③项目实施:根据具体目标确定项目小组、资源投入、时间安排,有系统、分重点、按优先次序实施开发安排,生成系统实施报告并指导具体开发工作;④系统落地:组织系统第三方人员进行系统安全性检测,上线测试及最终的落地验收。

3.5.2 引进外脑协助及审慎选择系统供应商

财务公司信息化系统要致力于成为支撑集团经营及资金流动、增强其市场竞争优势的体系平台,将集团的战略愿景、业务流程和IT技术收集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可以反映现在、预见未来的财务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和预警体系,系统开发实施软硬件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应积极借助外脑的作用,吸收已有成功经验的外部咨询机构的成熟理念和方法论,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整个流程。在人、财、物的投入,技术方案及硬件的选取,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系统需求分析人员的培训,业务经理本职工作与系统开发间的时间分配,各个具体业务目标的层层分解,等等方面,均需要统一的标准和强大的执行保障,引入已拥有相关实施经验的系统供应商可以有效增加上述环节的沟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时间耗费,同时可以在战略、信息、业务、技术层面的协调方面拥有一个知识全方位的辅助团队,使项目建设可以平滑运作。

3.5.3 关注系统的测试和落地有效

任何一个系统,任何一个概念,若不能在实际使用中放出效益,都很难说其建设和开发是成功的,这就是应用验证的问题。如果信息化系统不能落地,甚至是上线后不能为基础使用人员所认可,不能真正成为支撑业务发展的平台,那么系统建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保证系统顺利融入企业运行的关键是对系统设计战略、理念、思路的有效传导,这种传导在制度文件、操作流程之外,应该传输一种理念,一种创新、发展、积极的状态,将这种状态融入企业文化,才是系统真正有效落地的验证。

3.6 信息化队伍建设,保障有力

财务公司是一家金融机构,考察任何一家银行,其IT部门都是一个大部,很难想象在业务量、信息量如此巨大的今天,没有IT部门有力保障下的业务处理是个什么样子。财务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集团的产业现状,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队伍,特别是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若没有足够的人才、人力配备,信息部门很快就会被业务部门的需求压得喘不上气,资金压力、人员压力、时间压力、项目上线和服务推广压力、项目成功与否的压力,都对财务公司的信息化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财务公司信息化工作应增加对集团营销和管理部门的支撑

财务公司信息化工作的最终成果将以一个多应用系统组成的集成平台架构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架构体现的是集团及财务公司的管理战略,不仅是一个内部融资、财务管理、资金流动的支撑平台,还应延伸到一线生产及销售、服务部门,体现“深度融合”的理念。就笔者所了解的各财务公司信息系统而言,系统对一线生产及销售部门的支撑作用普遍薄弱。 财务公司较成员单位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然而许多时候,这些资源优势“养在深闺人未识”,除了财务领域外无人知晓,这样的恶果是一方面财务公司无法真正走向市场,被有效认可为一家金融机构(譬如财务公司的保函和资信证明目前就没有被广泛接受,仅少数财务公司有较大突破),另一方面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及推展困难重重,在增厚集团品牌的美誉度上几乎毫无可为。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可增加专业介绍、产品推介、形象宣传等金融信息平台,快速、便捷地为一线人员提供信息及技术咨询和服务,提高业务竞争力。

4.2 单个部门主导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指导性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建思路来源于业务需求,但其整体设计却应该是战略(高层介入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和业务双驱动,仅以业务需求为推动力的信息化建设极可能成为一个烂泥塘。仅来源于业务推动的系统开发,很难兼顾到前瞻性、共享性,常常会资源重复投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无情地抛弃短视的简单业务推动模式,使其投资完全沉没、无法整合。近几年风起云涌的云计算方式,改变了本地存储和计算的桎梏,如果云计算解决了信息储存的安全问题,以集团或财务公司为中心的数据仓库建设,其巨额的硬件投入及维护成本,会否成为下一个投资的烂泥塘,是必须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整体把握的。

4.3 如何与集团信息化建设相融合

财务公司不应是一个单兵作战的角色,财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在集团及成员企业的支持下才会卓有成效。简单的例证就是如果没有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仅靠财务公司去推动企业的资金计划报送工作,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对存款企业的收付款预算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财务公司的现金精细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另外,财务公司必须广泛了解成员企业的需求,不能因服务对象是集团内企业,就放松了服务要求,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和逐步完善改进,离不开成员企业使用过程中的不断信息反馈,我们应放弃单兵作战的思想,战略高度上层把握,具体需求底层收集,形成一个全方位、各层级的信息化愿景图。

4.4 如何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分析服务

实现信息增值是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如何把枯燥的数据转变为可用的信息,是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实现的目的。通过资金的收付,我们不但可以掌握集团企业的资金状况,而且可以延伸了解供应商的品质,对财务公司可以提供成员企业的信用评级,对成员企业可以提供其与各供应商应收应付款的管理策略。其实信息增值并无高深之处,基于资金数据的分析和市场行情的预期,我们完全可以大致把握成员企业及外部合作方的资金需求是属于临时周转困难还是经营不利带来的现金流衰竭,从而主动获取交易机会,基于上述分析而带来的贷款及商业汇票的规模提升,就是一个简单的价值增值过程。然而,如果系统设计之初没有相关的考虑,或者实施过程中信息采集及分析功能不健全,均达不到最优的效果。

4.5 如何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建系统与原系统整合的困扰,推倒重来还是优化提升,需慎重评估。会计电算化兴起时,大多财务公司都购买了当时的财务处理软件,这些财务软件现在已基本淘汰掉了,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那么,新建系统开发必须考虑未来技术的进步,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原有系统的持续修补和功能改进,与新建系统的边际效益对比,也是决定两个方案如何取舍的关键因素。

4.6 如何在保密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供应商

系统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系统整体实施及分包软件供应商的选择问题,公司经营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对外安全保密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系统数据内部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及不可否认性,都是系统开发商选择过程中需关注的关键点。目前较好的系统供应商基本都采用数字证书的公钥、私钥验证,在第三方CIA的公钥服务下,通过私钥对信息发送及接收打上不容否认的标签,对外屏蔽风险,对内则对信息产生的各环节打上不容抵赖的标签。目前已有财务公司采用一点登录,通过映射关系自动获取密码,分别登录各操作系统的案例,突出的优势是业务处理高效、身份统一,优化了频繁更改密码甚至有时候因密码过多而遗忘的弊端,考虑到指纹这种生物密码具有便携性和高度安全性,应是单点登录方式的密码首选。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由于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理解可能不够深刻甚至有失偏颇,但希望借本文引起大家对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思索和讨论,从而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财务公司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质量控制;风险防范

一、引言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所在国家政策为前提,产业和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起笔,分析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和原因所在,进而对相关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以期有益于我国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健康高效发展。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研究

1.体制风险

首先,企业集团或者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在出现经营失败或者资金不足的时候,往往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和担保等风险行为转嫁到财务公司。其次,出于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集团要行政指令,其目的是为了让财务公司采取放贷的形式或者向外担保的形式向成员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财务公司就会面临直接的市场风险。

2.流动性风险

首先,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先天不匹配。现金资产、短期投资和贷款是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较大的影响因素,现金资产流动性较高,固定资金比例较低,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其次,受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政策的影响。企业集团全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经营策略,会造成集团的信贷资金减少,现金的整体存量下降,财务公司资金来源相应减少,增大流动性风险。再有,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社会上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就会减少,导致资金呈紧张趋势,流动性风险增加。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为交易操作不当或者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失风险,也经常被称之为内部控制风险。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历史较短,监管部门也在逐渐的积累相关的经验,在完善操作流程和监管体系的过程中,有的财务公司因为组织机构存在分工不合理或业务操作方式落后等,最终导致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失效,进而产生了操作的风险。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从事信用活动的时候,由于成员单位经营困难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额进行全额支付,进而导致财务公司出现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但是与商业银行财务的分散性相比,财务公司信用风险有自己的特点,其资金集中度较高,因此财务公司在日常的业务发展中要重点关注中长期贷款的风险及因担保不当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

三、财务公司的风险防范

1.强化内控理念, 培育内控文化

首先,加强风险认知。自上至下“风险首位”原则和“内控先行”理念,主动把加强内控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来抓。其次,培育内控文化。一方面,做好公司内部相关人员的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宣教工作。可通过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展开多种形式培训,熟记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客观风险点,提升隐患意识,健全和践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明确内控的目标,将金融风险防范纳入工作业绩考评指标体系,推进安全、流动、盈利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

2.完善内部稽核审计监督制度

首先,健全内控管理机制。科学组织是管理的基石,需以权力适度分离为原则,合理划分管理层次。董事会做好财务公司经营环境的分析工作,进而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经营层建立稽核部,监督财务公司各业务部门识别、度量等相关业务风险;财务公司设立专业部门,具体负责管理流程风险,如信贷部负责信用风险的控制、资金部负责流动风险控制等。其次,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员工行为,明确职责、权限所在,做到指令明确传达,风险及时报告。再有,实行离任稽核制度。使离任稽核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力求客观公正,提升该工作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3.异常交易的全过程监控

处理特殊交易,特别是异常交易时,财务公司需对其展开全程监控。首先,完善总会计控制制度。安全谨慎记录账务,处理业务要及时准确;加强账户特别是特殊交易账户的核对;管理层须不定期参与,检查与指导工作。其次,构建专兼职检查员制度。可招纳熟悉行业领域法律、法规、政策与业务的专兼职检查员。明确其职责范围内,对公司的异常业务及其数据来源行使检查权。

4. 完善检查体系

首先,以非现场检查为基础。依据金融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和其他信息,从资产流动性、安全性、资本充足性、效益性等方面,对财务公司的风险情况和经营情况展开监测,并作出客观评价和预警报告。其次,大力强化现场检查。在非现场评价和监测预警基础上,明晰现场检查行动的目的、范围和重点。再有,加强专项检查,针对财务公司单项业务开展细致针对性检查。第四,强化全面检查,定期对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总体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判断。应加大专项检测频次与力度,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开展全面检测。

四、结语

本文从企业集团的体制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对国内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强化内控理念, 培育内控文化;完善内部稽核审计监督制度;异常交易的全过程监控;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对未来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的工作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经营运作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