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1
[关键词]移动通信 数据通信 第二代 软交换 全IP 核心网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12-01
一、第二代软交换产生的原因
移动软交换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被众多运营商视为改造基础网络建设的首要选择,以及达成未来IP多媒体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基于时分复用模式承载的第一代移动软交换设备,实现了呼叫控制与呼叫承载的分开,增强了对设备处理能力,并且通过大容量、高密度的分布式部署和集中运维,降低了运营商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及对人力成本的支出。与此同时,随着新应用、新技术的不断出现,IT、CT乃至媒体和娱乐行业正在加速融合,未来的IP多媒体系统的实现日趋迫切,这使运营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移动运营商面临的普遍问题是主干网容量小,网络节点资源可靠性低,产品管理平台分散,无法支持多接入和多业务能力,特别是在运营商加速向IP多媒体系统融合之际,迫切需要功能更强大的第二代移动软交换。
二、第二代软交换的四大关键特征
总的来说,第二代移动软交换应该具有这样四个特征:电信级的全IP网络架构;具有分布式计算能力的通用平台;资源共享的高可靠性网络;具备多接入支持和融合的业务处理能力。
(一)电信级的全IP网络架构
移动核心网从传统的时分复用模式网络全面向IP模式网络转型,宽带化、移动化、IP化已经成为现代通信发展的三大趋势。只有构建了全IP的移动核心网,才能使移动网络真正支撑移动互联网业务。
第二代移动软交换就是要构建全IP的电信级网络,其中移动核心网的IP化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将带动整个移动网络快速地从传统分层、全互联的复杂网络向扁平化的分布式网络迁移。性能的可靠性、网络的经济性和用户对所提供良好业务的体验是在IP化移动核心网建设的关注重点。
无连接的IP协议可以确保电信级网络的可靠性。电信级IP网络需要保证信令传输和承载的可靠性,以及达到网络运营需要的故障检测、恢复和容灾。第二代移动软交换利用流控制传输协议,以确保信令传输的可靠性;业务的优先等级,确保IP承载网络传输的稳定性;毫秒级的故障检测和快速修复技术,实现业务连续;类似传统交换机流控机制的呼叫接入控制技术,实现业务流控。
IP技术可以构建经济型的网络。电信级的IP网络通过IP流传输协议复用技术,传输资源可节省超过30%。接入网的IP化,则可以实现传输资源节省超过80%。而基于压缩式即时传输协议的电路复用,使时分复用模式网络承载能力增强16倍,从而确保向IP网络迁移过程中,无需额外的时分复用模式投资。
电信级IP网络可以提供用户能有一个良好的业务体验。通过加强语音质量,以及A口、Iu口IP化的技术,可以确保IP网络在丢包、抖动和延时的情况下,用户有一个高质量的业务体验。
(二)分布式的通用平台
第二代移动软交换通过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全新业务平台,有着开放的、标准的软交换结构,与互联网紧密配合、同步发展。第二代移动软交换还具有千万级别的业务处理能力,并且随着业务的增加进行平滑扩容,以确保运营商的原有投资不流失。
基于分布式通用技术的下一代通用平台,使得CDMA、GSM、UMTS和IMS网络使用同一网络平台。不仅增强了移动软交换的业务处理能力,而且通过标准的软件化组件,使网络迁移与硬件无关。尤其是对移动网络改造来讲,通用的平台能够快速实现网络平滑演进和业务平滑迁移,对运营商的投资保护至少达到80%。
(三)资源共享的高可靠性网络
传统移动交换机面临着资源独占和单点故障等问题。第二代移动软交换通过“移动交换中心池”“MGW Pool”“SGSN Pool”乃至未来的“CSCF Pool”的组网,最大化地利用了资源、具有高可靠性的实时容灾备份。
以移动交换中心池为例,相对于传统的移动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一对多树型拓扑结构,第二代移动软交换则使移动交换中心池实现了核心网与接入网的多对多网状结构,核心网元间共享资源、互为备份。而且,第二代移动软交换进一步提升了移动交换中心池的优势:1.多网络负荷分担:由原先的一对多拓扑状连接改成多对多网状连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网络规划难度和维护成本,节省超过约30%的投资。2.网络实时容灾:基于网络级的容灾备份技术,如果其中一个网元出现故障,则其他任何一个网元能够马上进行业务管控,以保障业务的高连续性和网络的高可靠性。3.网络性能提升:池组网大大的降低了呼叫过程中出现的局间位置更新和互相消息切换,并且提高了核心网元的性能和用户业务的体验。
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2
[关键字]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IP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应用的发展,电信业务需求正在向固定移动融合、语音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传统运营商面临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激烈竞争,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正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
一、通信行业IMS现状:
综上所述,从通信行业整体运行环境分析全业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全球IMS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个IMS商用和试商用网络,规模商用已逐渐形成。国外主流运营商初期部署IMS主要用于固网改造、VOIP和融合业务提供,建设IMS的最终目标均为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统一核心网。
三、国内IMS市场形势分析
中国电信:在全国13个省市IMS试点已经完成;2011年4月南方10省市IMS集采开标,重点是固网网改;2011年9月份计划剩余省份的IMS集采。广东电信(彩色e家)和福建电信(固网网改)IMS已经商用。
中国联通:IMS总体策略不明确,北京开试验局,8个省份通过业软以语音网关名义销售布点。但集团暂无IMS集采计划,采取跟随策略。
中国移动:2008年下半年开始IMS试点,2009年16省开通试验局;2010年4月,移动IMS集采开标,31省同时开工建设,份额占比63.4%。16省CORE,19省SBC,一级ENUM全部;当前已有8省份实现规模商用,友商未实现真正商用。
中国广电:7省份部署IMS总部不牵头,每个地市就是一个运营商;三网融合试点,仅需要基本语音和视频业务。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据了绝大多数企业和家庭固话市场,虽然固定用户装机量持续下滑,但是固定宽带业务是移动宽带业务无法取代的(大带宽、速率稳定等优势);广电系统已经获得三网融合的试点许可,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相比,广电系统具备家庭覆盖方面的绝对优势(城市有线电视的业务普及率超过90%)。同时,广电系统在内容提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广电系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有线电视提供商向电信业务提供商的转型,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也是中国移动面临转型的关键阶段。总而言之,国内IMS业务部署呈现群雄并起,形势紧迫的态势。
四、什么是IMS业务
IMS :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是在3GPP R5阶段提出的一个新的域,它基于IP承载,叠加在PS(分组域)之上,为用户提供文本、语音、视频、图片等不同的IP多媒体信息。其中,IP =基于IP传输+基于IP会话控制+基于IP业务实现,Multimedia =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在多种接入基础之上具有不同能力的终端组合,Subsystem =依赖于现有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发展的系统+最大程度重用现有网络系统+无线网络把PS/GPRS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固定网络把基于固定接入IP系统作为承载网络。简言之:IMS在IP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分层、开放、融合的核心网控制架构,是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计费的系统。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端到端的全IP网络架构
终端与设备标识IP化:终端采用SIP URI进行标识,同时每一个终端在网络中注册时均对应一个IP地址;设备采用URI格式(CSCF.省略)进行标识,URI在网络中对应一个设备的IP地址;寻址机制IP化:采用基于DNS的IP寻址路由机制:设备之间的路由基于终端和设备的URI,通过DNS将URI翻译为IP地址,实现消息的路由;接口协议IP化:所有接口采用基于IP的信令和媒体控制协议,SIP:会话的路由和接续,Diameter:认证与鉴权、Qos交互和计费,H.248:媒体网关资源控制,RTP:媒体面协议,传输各类媒体流;网络承载IP化:IMS所有核心网元与设备均承载在IP网络上 ,用户通过IP的方式接入IMS网络,并使用业务。
2、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与固定移动融合
IP化+SIP+协议转换,实现IMS支持固定和移动多种接入方式:IMS端到端IP网络架构,能够支持任何基于IP的接入方式;SIP已成为IP终端(IAD/AG/IP PBX/SIP GW/SIP电话)普遍支持的协议;不支持SIP协议的终端(POTS/TDM PBX)可通过协议转换设备接入IMS网络 。
3、业务与控制分离,支持灵活的业务提供和快速部署
IMS打破竖井式业务部署模式,实现业务与控制完全分离;IMS在业务与控制分离的基础上,实现业务逻辑的解耦和灵活组合。
4、归属地服务
区别于软交换拜访地控制,IMS呼叫控制和业务处理都由归属网络完成,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时代不同于GSM窄带通信,业务特性和个性化需求丰富,很难保证拜访地和归属地业务实现完全一致;易于实现特色业务扩展,促进归属运营商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特色服务。
五、IMS架构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1、基本发展趋势:
2、IMS业务发展优势:
a、将路由和业务分离:
IMS继承了软交换分离控制和承载的优势,可以分布式组网,并可独立演进;
IMS进一步将业务和路由(控制层)进行了分离;满足了运营商不断增加和不断更新的业务需要。
b、接入无关性:
IMS基于全网IP实现了接入的无关性;
IMS核心网采用完全基于IP的SIP信令;
IMS接入网采用IP技术,实现了底层接入的无关性。
c、融合性、开放性
向下黏合各种异构网络、向上业务平全对外开放。
5.无漫游限制,所有业务都在归属网,漫游到哪里不会损失业务
首次实现了用户体验的移动性
1)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和接入网络享受一致的业务体验;
2)用户在任何地方甚至出差到国外也享受在签约地一致的业务体验。
为什么原来移动网无法实现
1)2G网络都是在漫游地触发业务;
2)用户体验受限于漫游地网络能力;
3)IMS采用了IP承载和SIP信令,漫游地只需提供接入,无需业务触发。
总之,IMS给运营商带来了在互联网时代的“控制”平台,通过移动固定融合和Internet接入方式的引入,给IMS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六、总结
未来,IMS开放式的架构将成为运营商开展业务的根基。运营商可以将IMS业务能力与IP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将IMS的语音和即时消息等通信能力与SNS网站及网络游戏结合,将IMS与IPTV相结合,利用IMS的开放性提供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更加丰富灵活的业务。同时,运营商也可以将IMS的业务能力给多个业务系统调用,如将IMS网络的通信录的业务能力给移动手机终端、PC软终端共用,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光磊《IMS业务国内迈入新阶段 创新意识待强化》通信世界周刊 2011.6.
[2]高娟《IMS架构创造美好未来》通信世界周刊,2011.7.
[3]尼凌飞《IMS网络技术介绍》中国通信网,2011.10.
[4]移动集团公司《全业务基础知识介绍》移动内刊杂志,2011.10.
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3
对于运营商来说,单纯的VoLTE网络和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像VoLTE+VoWiFi、VoLTE+RCS这样的融合业务组网架构来实现多种通话模式和更加丰富的应用。在VoLTE网络基础上实现多种通话模式、原生态的多媒体业务以及丰富的融合通信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能够促进运营商实现营收用户双增长。
在VoLTE网络的商用过程中,良好的网络运营依靠于快速故障定位和KPI的提升,VoLTE网络涉及到终端、无线、承载网以及核心网,复杂的网络状况导致定位定界难度增大,运营商很可能会面临问题定位困难、网络评价困难、语音质量保障难、用户体验评价难等VoLTE运维痛点,因而如何实现端到端的、全网的快速故障定位和性能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VoLTE业务的普及、用户快速的增长以及用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如何进行快速业务部署和上线,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采购和运维成本、如何实现ICT能力全面开放以更好服务企业行业应用等,将是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共同关注点。
作为全球领先的IMS/VoLTE/VoWiFi/云化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兴通讯目前推出了基于LTE的多媒体业务可运营解决方案eVoLTE,该方案涵盖了网络质量提升、多业务融合、实现网络演进等方面,可以全面解决运营商在VoLTE网络规划、部署、商用以及后续运维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功能、运维需求。
针对关键KQI端到端优化,提升用户感知
针对于用户可感知的关键KQI,中兴通讯提供端到端的、全网性的优化技术和手段,从无线侧到核心网进行全方位的网络质量KPI提升,帮助运营商在提升用户感知的同时实现最佳运营,此外中兴通讯还为运营商提供72X信令风暴抵御手段以及业界首创的秒级恢复容灾方案,以此提升网络安全性。
无线站点用户数提升50%,站点数减少20%,小区覆盖半径增加50%。通过头压缩和延时调度等技术,吞吐量可以提升60%左右,在大容量的场景下,可将语音用户数提升50%;通过覆盖提升系列功能以及头压缩技术,小区覆盖半径可以增加50%,相应站点数经过链路预算的仿真经验值减少20%左右。
1秒接通呼叫,MOS>4.2,接通率>99%,掉话率
抵御72X信令风暴,秒级恢复容灾方案。鉴于IMS核心网的接入无关性,终端异常、异常终端、黑客攻击等行为均会导致信令风暴,对核心网产生巨大冲击。针对VoLTE网络中可能存在的信令风暴,中兴通讯SBC主要采取了基于黑白灰名单和过载控制等策略,实现降低灰名单生成速率、降低非信任用户的信令负荷、降低白名单的信令流量、避免终端短时间反复注册、避免终端短时间重新发送呼叫和减少未注册用户的信令六大方面防护。中兴通讯SBC多维度信令风暴防护,实测可抵御72X信令风暴。此外,中兴通讯ZXUN B200支持BFD双UP模式,容灾设备上实时同步用户注册呼叫数据和媒体通道数据,主备倒换时间单位为秒级,可以实现呼叫不断话,用户无感知。
统一多业务融合体验,增强竞争力
中兴通讯多业务融合解决方案,基于IMS接入无关性,同时允许LTE、WiFi和固网用户的接入,实现了VoLTE、VoWiFi、RCS、WebRTC以及FMC等多业务的融合,提供给客户统一的多媒体业务体验,增强了运营商在与OTT抗衡中的竞争力,同时实现了面向Pre-5G架构的业务架构转型。目前业界主流运营商比较青睐VoLTE+VoWiFi、VoLTE+RCS等业务融合方式。国内运营商中国移动以VoLTE+RCS架构为基础,通过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为用户打造“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的三新业务。此架构保护了用户原有通信习惯,继承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提供了功能完善、体验优良的基础通信服务。
端到端简化运维,提高运维效率
VoLTE网络涉及到终端、无线、承载网以及核心网,当发生故障或KPI指数劣化时,复杂的网络状况导致定位定界难度增大。
中兴通讯eVoLTE方案提供端到端的运维手段,通过多网络信令抓取、信令媒体数据关联、历史信令回放、Bit级精确分析多网络信令数据等措施,结合vMAX、CTS、CHR等分析工具,快速全面地定位故障和KPI指标劣化的具体原因,进行改进和优化。除此之外,eVoLTE方案还提供智能语音质量评估和分析以及KPI监测等功能,帮助运营商简化运维,提高运维效率。
全网元实现虚拟化,面向未来演进
中兴通讯eVoLTE方案IMS和EPC全网元已实现虚拟化。采用先进的NFV云计算架构,使得业务与硬件解耦,实现业务网络的自动部署和弹性伸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系统响应速度,缩减业务的部署周期及扩容周期,帮助运营商降低TCO,并保障系统的平滑演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云化开放平台,推动网络演进:积极参与虚拟化平台的标准、测试和商用部署工作,为运营商打造一个更快、更开放、更高性价比的核心网络;分布式DC部署解决方案:电信服务组件化,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部署于各级DC,与电信网络无缝融合;ICT能力全面开放,更好服务企业行业应用:各类业务能力全方位开放,并通过能力集成&开放平台,整合CT、IT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行业应用需要。
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4
刘德良:新元文智创办人、首席战略咨询专家、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特约研究员、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特邀讲师。曾在上市公司、投资界和创业型企业担任高管,2009年创办新元文智集团和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近年来一直从事文化产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研究,并提供投融资咨询服务,目前担任10余家文化企业战略咨询与资本运营顾问。
文化产业正处于大变革时代
目前,文化产业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新媒体、新介质、新形态、新平台正推动整个文化产业,进行一场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革。
出版产业:纸质媒体的出版逐渐下降,网络文学这种数字内容出版的形式快速上升,来自于包括苹果、声纳文学、扎客等一些数字出版公司快速崛起。
传媒领域: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经营收入都在下降,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形式的快速普及成为潮流。
电视产业:受到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快速出击,OTT电视技术正在应用当中,网络视频影响力提升。2013年度,被认为移动视频的元年,移动视频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传统电视的广告销售收入和收视率在逐渐下降。
电影工业:3D电影成为主流,特效制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海外片冲击力大,院线超速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大型项目投资快速增加,动辄是几十亿,万达在北京的一个综合文化旅游娱乐项目投资规模高达260亿元。
演艺产业:个别企业在连锁经营的模式上取得了成功,品牌性的商业演出不断涌现,高科技运用也在增强。
竞争变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有些企业走在潮流之前,有些企业则逐渐被淘汰。现在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这些巨头,已经在整个全球的文化娱乐产业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文化产业从内容到渠道,到平台建设,到大的生态链,其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竞争的要素、核心已经从单一的产品或业务的竞争,转变到集中化产品生产体系,再到跨领域综合多元化经营,以及大产业链的生产生态体系的竞争核心。
未来数字娱乐传媒的核心特点:第一是科技平台的集成化;第二是APP化,就是应用;第三是跨平台,未来应该PC、电视、手机、iPad形成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每个人可以在你的平台上,可以随意收藏喜欢的东西,随意在不同的平台上看喜欢的影片、听音乐。
数字化流程管理:在生产体系和传播体系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数字化的流程管理。文化产业企业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还是一个空白点,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来完成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但美国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从内部生产到传播到营销的数字化流程已经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未来文化产业要贴近人们消费需求的四屏进行合一,实现跨平台无缝衔接,通过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流程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大量的客户,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在生产体系当中带来创新。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困惑与败因
类型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可以被分为内容创作型、渠道销售型、现场娱乐体验型、活动主办型、产品生产销售型、经济业务型、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媒体经营型、平台运营型和教育培训型。
内容创作型:大多数影视公司、演出公司
渠道销售型:媒体销售公司、电影院线、剧院、网游运营公司、亚马逊、当当网
现场娱乐体验型:主题公园、KTV娱乐中心、电玩城、体育场馆
活动主办型:演唱会、体育赛事、选秀节目
产品生产销售型:奥飞动漫、消费品企业及大多数娱乐设备企业
经纪业务型:艺人经纪、票务、版权等
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大多数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技术制作服务公司等
媒体经营型:大多数电视台、报纸、杂志、户外媒体
平台运营型:大多数网游平台网站、苹果APPSTORE、亚马逊
教育培训型:培训公司
困惑
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不少困惑。第一是文化产业每年以很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规模却难以同步扩大;第二是如何整合分散的外部资源;第三是如何抓住真实的消费需求;第四是有的公司做很多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事情是能够做核心竞争力的;第五是文化产业好像很大,其实不然,比如,动漫产业号称是600多个亿,但是实际上动漫企业的总收入估计不到50个亿;第六是自己认为自己的产品很好,但消费者并不买单,政府支持,市场不认帐;第七是与投资机构在沟通的时候,很难向投资机构说清楚自己的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结果企业往往抱怨投资机构不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
困境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困境有八点:第一是创意的不确定性,第二是资源有依附性,第三是文化项目的创作很多是长期的但收益却是短期的,第四是外部资源不稳定,第五是政策的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第六是新技术带来的破坏性,第七是消费需求的波动,第八是消费者的偏好把握难度较大。
失败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文化产业界发生了很多失败案例。在商业模式上失败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十点:
一、技术痴迷导致忽视市场真正需求:某某地铁隧道广告公司
二、需求不真实、议价能力过低且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某某酒店杂志媒体经营企业、某某户外广告公司
三、产品过于简单且快速被模仿并被超越:某某网络社区游戏公司、某某博客网站
四、虚无夸大的模式而缺少核心竞争力:某某网络课程销售平台
五、产业链和市场不支撑:某某体育赛事网络视频经营公司、某某3G影视制作公司
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产出不确定性太大:某某互联网公司
七、多种业务的拼凑而缺少业务整体的把控能力:某某资源整合型媒体经营公司
八、对某几个客户依赖过强:某某互联网视频节目制作公司 九、运营体系过于复杂导致无法实现规模化收入:某某电子商务公司
十、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非市场化渠道:某某电视节目及影视制作公司
文化企业一定要真正理解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运用多种综合手段,在产品创新、技术应用、产品开发方面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产品一定要有门槛,如果轻易被别人模仿超越,你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不出来。一定要基于产业链、行业发展规律和前瞻性的分析判断,作出有计划、有准备、有的放矢的发展战略。有的商业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产出不确定。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快速烧钱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很多公司认为把多种业务拼凑起来就能上市,但这种成功案例都是昙花一现,最后被证明是失败的。还有公司对于一些客户依赖性非常强,比如说广告公司容易产生这种情况,还有运营体系过于复杂,以及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者一些渠道,这些都是文化企业在商业当中可能会产生失败的原因。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向
八个共同特征
优秀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有着几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市场需求确定;第二,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系统运转效率高;第三,可塑造比较高的竞争门槛;第四,收入驱动性强;第五,客户价值最大化,以消费者和客户的价值为核心;第六,上下游企业附着力强,在产业链中站在相对龙头地位,能够把上下游的企业形成一个链条,使这些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生命力很强;第七,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第八,复制难度大、复制成本高。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由六个模型组成,分别为资源组织模型、产品服务模型、运营管理模型、营销模型、收入产生与收入结构模型以及财务模型,严谨的商业模式解剖图,用于做商业模式咨询的时候,给企业咨询分析的时候用。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产生来自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就是企业家创始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创始人和高管的结构与能力匹配。企业内部运营的模式,尤其是高层在整个经营决策到产品生产,到产品营销是怎么一个模式,创业企业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创始人和高管的核心创立资源和核心能力。外部因素受到行业的行政管制、体制和政策、现有竞争格局和市场资源的分布状况、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共用状况、产品生产机制和行业营销性构成及格局、外部资金的投入规模与偏好因素相关。 九个核心要点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点可以分为八种,接下来做一个较为轮廓式的说明分析。
第一,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与内部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市场中有很多分散性的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形成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体系。比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企业,它们把市场化分散的资源,比如导演、编剧、演员、作家等等,通过内部形成一个严谨的标准化体系,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产结构、生产体系,确保每年度稳定作品的产值产量,保证了作品生产的质量。
第二,品牌产品打造与强力营销体系。比如亚洲联创做的文化音乐剧《猫》,以及深圳华强科技集团开发的主题乐园“方特欢乐世界”,他们通过优质高端的产品,创造一个强力的营销体系,最终塑造出一个强大的品牌,吸引消费者持续的消费。
第三,散落资源网络建设与新型业务模式。分散的广告媒体资源通过以技术为基础,内部的流程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高价值的广告网络。比如像分众传媒、快客电视传媒等。
第四,贴近市场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比如杭州金海岸、山水盛典,把贴近社会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打造出来,实现了创造体系、产品体系和连锁的运营、经营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杭州金海岸在全国二十多个剧院、二十多个剧团,山水盛典在全国有十几场大型的实体演出。
第五是上下游产业贯通和综合收入模式。像华谊兄弟、盛大文学,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等,他们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进行贯通,从而能够使版权和创意的价值最大化。创意是稀缺的,如果一个良好的创意没有办法产生系统化的运营,产生足够大的价值,那么这个创意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是很可惜的。
第六是跨界产品开发和综合运营的管理体系。比如淘米网、明日阳光,明日阳光把篮球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和舞台表演完美结合在一起,把美式篮球培训原汁原味地移到了中国,受到孩子和家长一致欢迎。
第七是市场渠道建设和多元化经营业务务模式。像万达产业集团,走的是一条市场渠道的建设和多元化经营模式之路,从电影院线到演出剧院,再到文化地产,对接电影制片、演出剧目和主题公园。
第八是技术为先,打造新兴内容发行传播平台。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传播平台、内容发行平台的打造,像视讯中国、华视传媒、优酷土豆、百灵时代传媒等等,把技术变成一种工具,从而实现数字内容的转播,带来苹果iPod、手机等为人们提供现代化便捷贴身的娱乐工具,像唱吧、欢聚时代,都是技术到工具到用户到平台的例子。
第九是技术工具化的数字广告或媒体传播平台。互联网广告公司和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通过技术变成一种工具,然后工具提升媒体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的服务,管理客户在数字媒体上的广告投放,提供最佳的数字媒体推广的解决方案。
分析完成功商业模式之后,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有几个核心点,第一是资源整合,第二是内部管理系统的打造,第三是技术的工具化和技术的平台化,第四是产业链综合经营,第五是上下游产业贯通,第六是好的创意如何产生最高价值,一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能够贯通,产生多元化作品,形成不同产品的形态,面对大多数消费者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才有可能产生最高价值。
四个思考方向
新元文智经过大量研究,也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思考方向:
第一就是认真思考产业链的结构。文化产业目前发生快速变革,凡是对未来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敢于打破现有产业链结构的企业,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的企业。敢于突破现有产业制约的企业一定有大前途,所以,产业链价值和结构的重构,是文化产业大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是价值模型的颠覆替代。价值模型是指以消费者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比方说奇虎360,从收费的杀毒软件到免费的网络杀毒,转变到一种依靠在先的广告收入,这就是价值模型颠覆。
第三是用户和工具模式的替代。改变用户和工具模式的替代。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新的工具、新的模式去为客户服务。
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5
随着3G的全面商用,手机正成为获取信息和娱乐最便利的终端,成为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媒体中心,也成为一种能够集所有媒体为一体的融合媒体、全媒体。对这种融合的新媒体,谁能主导、驾驭整个产业价值链,谁就能在未来获得最大价值,因此这也成为当前电信、传媒以及IT等行业暗自较劲的关键点。
边融合,边突破
手机媒体作为3G的TIME(即Telecommunication通信,Information信息,Media媒体,Entertainment娱乐,E-Commerce电子商务)时代中的M,将是电信运营企业未来的一项核心增值业务。同时,手机媒体也将为传媒业带来新格局,传媒业早已开始了在这一全新领域的拓展。手机媒体不仅是传媒业和电信业的融合,其未来发展将整合更多产业,例如IT、交通、金融、文化、娱乐等,为众多行业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健全、完善、共赢的产业价值链则是手机媒体未来实现发展与突破的基础。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产业价值创新系统的演变呈现出新的趋势。
首先,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在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在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例如专门针对手机媒体特点的手机台、影视公司以及广告商。随着电信技术向信息技术的转变,技术融合促成业务融合,以及行业信息化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可视为手机媒体产业链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手机媒体产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创造的价值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而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则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共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
谁能控制用户谁将主导价值链
在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中,电信运营商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通过电信网络平台和半封闭的业务运营环境,吸纳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在这个平台上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收费由电信运营商代收,业务收入由运营商和各环节分成。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开放,未来在手机媒体上,这种由电信运营商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产业链模式将被打破。在手机媒体上,除了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之外,已经出现或者将出现下列主导模式。
——终端主导模式。终端是用户的接入口,各终端厂家都在研究如何掌控用户。例如以苹果iPhone为代表的AppStore网上商店模式,就是在电信运营商控制之外的。这种模式是由手机厂商建立网上商店,搭建开放的平台,吸引各种应用提供商、开发商等将内容和应用资源上载到网上商店,用户通过互联网或者无线互联网,免费或者付费将应用下载到手机上进行使用。该模式获得极大成功后,各大终端厂商纷纷模仿,希望自己能够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IT企业主导模式。未来的网络竞争将是以平台为核心的竞争,这种平台能够控制价值链,形成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火热的“云计算”、“框计算”本质上正是为了打造这样的平台,从而凝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为用户提供一切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吸纳庞大的用户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两者运用到移动互联网上之后,用户入口就会由这些IT企业来把控,资源也由他们来整合。
——内容商主导模式。内容为王,因此那些拥有稀缺的内容资源或者强大的内容资源整合能力的内容商也可能主导产业链。目前三网融合中广电与电信对于内容的争夺原因就在于此。以CMMB为代表的手机电视,实际上就是内容上强势的广电部门为主导的产业链模式(当然,广电是网络与内容混合运营的)。未来,在手机视频业务上,拥有版权的电影公司可能对电影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电影公司可能会自己开展手机电影服务,或者与有资质的SP合作,共同开发手机视频与电影节目市场。
——用户主导模式。对于UGC(用户生成内容),则是用户将自己拍摄的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有版权的内容,通过手机或互联网上传至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平台,或者移动博客,供朋友或陌生人分享。目前在互联网上,UGC是最主要的内容来源,UGC的“协同生产”缔造了eBay、维基百科和MySpace。因此我们看到,在手机媒体上也如此,只要有足够的影响力,用户也能成为主导。
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6
【关键词】三网融合;多业务融合;能力提升;技术架构;IT运营支撑系统
电信运营商经过多年的IT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目前基本都完成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并且都遵循了eTOM的功能划分和子系统的划分,各个子系统见分工合作,以支撑现有业务的发展。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电信运营商的IT运营支撑系统应当继续遵循eTOM的体系架构,在系统能力和系统架构的灵活性上进行提升。
1.提升IT运营支撑系统能力支撑市场竞争
1.1实现快速的市场分析能力,全过程的营销支持
三网融合环境下,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实现全过程的营销支持,并在扩充各种社会渠道的基础上,实现全渠道的主动营销和服务。全过程的营销支持包括市场计划、营销活动、销售活动、营销/销售成本和效果评估的闭环营销流程。通过全方位的分析手段,确定不同的目标客户群,通过各种主动服务工具,实现主动营销,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2产品的灵活实现和快速能力,抢占市场先机
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实现灵活的产品捆绑营销、销售。无论是语音服务还是多媒体类的数据业务,均可以单独营销、销售,也可以进行组合营销,捆绑销售。无论是语音服务还是多媒体类的数据业务,无论是传统的固网的语音服务还是互联网类服务,均可以进行组合营销,捆绑销售,所以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实现统一的灵活的产品管理能力,并针对新产品特征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加强产品管理功能。
1.3综合客户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三网融合时代,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务模式更加复杂,客户服务水平显得至关重要。领先的服务体现于客户的直接体验和感知。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实现让客户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工具、想获得什么样的服务都能通过一个统一的接触平台获得,并能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2.提升IT运营支撑系统能力支撑业务融合
2.1实现对三网融合后各类产品的统一管理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的基本业务产品、数据业务产品、合作伙伴提供的增值产品、还是由三网融合后提供的捆绑产品,在IT运营支撑系统是一个全业务产品视图,在全业务产品视图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商品化包装和管理,从而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
2.2实现对三网融合后统一的客户服务体验
IT运营支撑系统需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端到端客户服务体验。另外三网融合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客户形态更加多样化,例如比较典型的有固话、手机、宽带、电视用户,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建立统一的客户视图,以实现各类用户之间的关系识别。
2.3实现对三网融合下各类应用系统的统一认证
三网融合环境下,应用日益丰富,各类应用平台数据众多,实现对电信运营商自营业务应用系统及第三方合作互信系统应用的统一认证,以有效提升客户感知和服务体验。
2.4实现三网融合后的实时融合计费
三网融合后,计费方式更加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按时长、流量、月租、点播次数等方式外,还出现了按照内容计费、媒体播放时间段计费、后向计费等需求。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实现包括基本业务、多媒体数据业务、固网互联网业务实时的融合计费,预付费产品和后付费产品实时的融合计费。计费系统需支持基于业务流和策略的计费,支持动态的服务组合、捆绑服务、灵活的定价和计费模式,以随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5实现完善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准确配置能力
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完善资源管理和服务开通能力,完善针对FTTH等新技术的支撑,实现全自动流程。业务和终端功能多样化,造成业务受理和开通流程复杂,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准确性、精确性要求高,需要做好服务开通和服务保障能力,实现配置、激活、监控、派单的自动化,缩短服务开通和故障处理时间。加强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解决海量接入光纤的管理问题。
2.6加强三网融合后各类合作伙伴的管理、业务开展与服务的支撑
三网融合时代业务的成功发展比以往更依赖内容提供商等各方面的合作。在IT运营支撑系统中,需要满足高效的合作伙伴管理及协作,需要支持对合作伙伴的代计费、代服务、代营销,并进行统一结算,为合作伙伴提供详细的客户消费清单。
3.IT运营支撑系统技术架构提升策略
伴随着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市场环境、商务模式、竞争格局、业务特征、网络技术、IT技术等方方面面的不断变革,面对更加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电信运营商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眼睛向内,积累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竞争对手、为自己所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网融合时代,为满足复杂业务环境的支撑,要采用更加开放的技术标准来整合产业链中的不同业务能力,要考虑构建能力整合平台来提供给各类合作伙伴使用,要构建产销者开发及平台以进军互联网与通信网融合的细分市场领域。电信运营商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开放、整合、安全、易用、实现与价值链上各相关方利益共享的业务运营IT支撑平台,从而使得IT运营支撑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从技术架构上来讲,IT运营支撑系统需要满足以下核心能力要求。
3.1开放性
在三网融合时代,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对电信产业价值链的创新与掌控。而这就要求IT运营支撑系统必须要具备开放性,因为只有开放性才能够聚集、整合更多的产业链中的相关方(合作伙伴),才能够构建更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及运营整合平台,从而能够基于该平台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加丰富、更具备吸引力的服务与产品。
3.2标准化
开放性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化的采用。标准化的系统更利于各相关方的系统集成与整合,标准化还有利于降低维护的复杂度与成本,降低员工的学习成本。当然,我们这里谈的标准化要求是要符合业界开放性的主流标准的,而不是企业自身内部自建的私有标准。
3.3网络化
三网融合后,电信运营商运营结构向全网一体化运营转变、向全业务运营的复杂运营环境转变,这对IT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网络化的要求,必须将原来以省为单位的IT运营支撑系统通过能力互通、网络化改造,整合为一个一体的网络化系统才能够符合全网一体化的运营要求。未来的IT运营支撑系统不再是以省为核心的孤立系统,每个省都将成为网络化一体系统中的一个运营节点与其他省系统及总部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全网一体化运营支撑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全网一体化的统一产品供给、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业务处理逻辑、统一客户体验等优势特性。
【参考文献】
[1]杨兆清.普天:携手美国Concurrent推出三网融合解决方案[J].电视技术,2010,(04).
[2]张德云.基于系统集成思想的通信网网络规划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