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一今年,我们两水学区继续结合区教育局关于帮扶活动计划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把开展帮扶结对子活动作为深化学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帮扶工作为契机,不断丰富联合学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两水中心小学和马营中心小学的领导高度重视,共同组成了帮扶互助小组,明确了“结对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将此项工作专门安排部署,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具体安排,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1.我校王文武校长本身是一位业务型的校长,他每学期都与结对学校负责人协商结对工作,并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到马营学校送教或开展专题指导活动。

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就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制定帮扶实施方案。

2 凡我校举办的大型活动,都要马营小学负责人参加,如中国文联支教教师举办的文艺汇演,班主任经验交流、师德师风宣讲等,通过 一年的相互帮扶,两小在管理、教育教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互相切磋, 周密实施 自我校与马营小学结对以后,本着以实现互动双赢、促进教育均衡为宗旨,始终立足双方学校的常规工作,着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努力打造“教学指导、教学互访、资源共享”三大结对途径。为提升双方学校教师业务素养、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1.结对伊始,我们就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教研时教师间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各校的信息及其教育教学情况。

结合教研实际,帮助其确立近期的教研工作目标。

2.搭建研修的平台。

研修以校本培训为主,努力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自觉参与主动性强,主动提炼实用性强。让传统的培训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方式,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帮助马营小学改变教研方式。

从示范到研究,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指导到服务,更多地强调服务,为学校的课改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从集中到分散,先确立学校的研究主题,再分散到各教研组及个人;从校外到校本,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4.帮助马营小学改变管理体制。

通过对办学模式的研讨,结对学校的领导开拓视野。办学目标更加清晰。

5.通过结对,双方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明显改变,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

三.多管齐下, 落实帮扶的责任

1、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跨校兼职、结对带徒。

2、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进行合作备课;

实行教改信息、科研信息、前沿教学动态每月交流制。

3、一学期举行了三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切磋教艺,共同上好三门课,即开门课、推门课和出门课。

并且组织了帮扶学校校本培训和外出考察活动。

4.这学期9月、10月份马营学区教师和两水学区教师在两水中心小学进行了课例研讨交流,10月20日份选派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各一名教师到马营学校进行了示范课的展示,并开展了理论学习交流。

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缩小了校际间教育的差距。

四、营造氛围,开展多彩教研活动

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使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理论学习交流为载体,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1.成立学科互动项目组,由两校各学科组长组成,并开展系列工作。

项目组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项目组通过教学督导和专题调研活动对学科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读书研讨、课例研究、诊断剖析、案例解读、主题研讨和课题引领等活动,组织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生成研究课题, 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并寻求解决方和和策略。

2.按照区教研室组织的期中、期末统一考试,两水中心小学与马营中心小学进行考前商讨、考后交流成绩,并进行详细的数字分析。

从分析结果看,马营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这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使他们更有信心迎接 新的挑战。

五、感受与启发

虽然校际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很多。一是校际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二是参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了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二为了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的号召,我校与皇甫学校结对帮扶,我校是受助学校。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缩短了城乡差距。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城乡结对帮扶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就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极好机会,使得此项活动自始至终始按照有序有效开展着。

二、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校长多次向老师们阐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因此,在受帮扶过程中,我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以心换心,以情促行。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提高我校办学效益。

1、领导互访,更新办学理念。

学期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

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教师互访,取长补短。

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曾先后派20名教师到对方参观学习,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

2011年12月20日和 2012年3月20日,校长2次带领我校语、数、外骨干教师到皇甫学校听示范课,合作交流,听取报告。皇甫学校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网络交流,友谊永存。

通过一年多的相互了解,使得我们两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解疑释难,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心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三、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更加明确了办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办学品位,而且提升了我校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皇甫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令我校全体师生深受感动,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而我们收获的却是爱心,是知识,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帮扶活动的东风积极、虚心地向县

城先进学校学习,把他们的优秀办学方法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努力。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三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帮扶规划,结合本地教育的现状与实情,启动了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工作。2006年,我们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努力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迅速成立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2006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我校负责结对帮扶学校为___中心学校和__乡___小学。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校领导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会议,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二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的从事支教工作作,并将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三是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三、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作为山区两乡两镇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我校教学教研条件肯定优于兄弟学校。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___片教学研究会,主动承担本片教研工作。乡镇教师培训,我们也积极支持,尽可能的提供场地及器材。由于我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带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我们总是主动的与帮扶学校交流、沟通。帮扶学校办公、试验有困难,我们也总会尽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我们深感收获很多:一是双方都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加强联系,促使共同提高,我们还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帮扶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组织我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双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2

一、基本情况

2019年,我县共有家庭经济困难(建档立卡)学生4895名涉及3648户。其中,县域内就读贫困家庭学生3887名(学前段718名、义教段2555名、高中段500名、中职段124名);县域外就读贫困家庭学生998名(学前段48名、义教段62名、高中段23名、中高职/大学学段865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全面部署,落实教育脱贫工作责任。省市县2019年扶贫攻坚会议召开后,我们先后两次组织专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结合省市县会议精神,制定印发了《甜水县教育局2019年教育脱贫工作计划》。2月28日,我局召开教育系统2019年春季开学工作会议,对教育扶贫宣传、资助政策落实、控辍保学等重点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将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人,确保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2、多方发力,强化教育脱贫政策宣传。我们先后印制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单3万多份,宣传册1万余份,充分利用科技赶集下乡、残疾人日、爱心捐助活动及发放贫困生资助现场会的有利契机,先后开展大型宣传活动12次,现场讲解、答疑解惑,发放传单、提升效果。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师生“一帮一”家访活动,一方面进行学业辅导,一方面进行励志教育和政策宣传,全力提升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全县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入村入户,达到全覆盖。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开学有利契机,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利用班级微信群、校园展板、宣传标语、黑板报等平台,广泛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帮助学生及家长建立正确的脱贫观念。

3、精准发力,积极开展落实控辍保学。一是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我们把开学第一周定为“控辍保学活动周”,将控辍保学作为学校开学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严格 “七长”责任制,完善“一册两表四书”内容,推行控辍保学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就学动态,积极做好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今年以来,全县4名辍学学生全部入学,实现了控辍保学“双百一零”目标。二是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推行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及送教上门等三种残疾儿童入学模式,对23名不能入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按照区域划分,确立23名教师,定期进行送教上门。三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摸排。通过户籍、学籍、考籍三定位,重点围绕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组织各中小学走村入户,对全县外出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控辍保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达到全覆盖。

4、从严把关,全面做好贫困生资助金发放。

一是严格贫困学生资助申请和发放程序。2017年春季学期,共发放县内各学段学生资助资金484.3875万元,受助学生7265人。其中,为建档立卡学生发放资助金190.375万元,受助学生2966人(学前段:718人、义教段:1667人、高中段493人、中职段:88人);同时还为100名建档立卡高职学生发放一次性资助30万元,二是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在认真实施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量。积极联系县电视台和倡导各社会爱心人士民、爱心团体,爱心民营企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奉献社会关爱。先后组织开展捐赠活动14个场次,受赠学校14所,共计钱物约14万余元,惠及贫困学生864人。

5、全员参与,扎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结合行业特点,我们把教师结对帮扶作为教育扶贫的亮点工程来抓,我们组织全县教师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系统3800余名帮扶教师人人有帮扶计划,个个有帮扶措施,通过家庭走访、谈心谈话、课业辅导等方式,鼓励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生活、学习观念,提高学业水平成绩,促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五优先五关爱”(学习上优先辅导,关爱学业;生活上优先照顾,关爱生活;活动优先安排,关爱发展;物质上优先帮扶,关爱家庭;思想上优先解惑、关爱成长)活动开展深入,得到了各界一致认可。

6、齐头并进,扎实做好职业技能培养、高校帮扶、两联一包”等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分发挥县教育培训中心为民服务职能作用,积极开设果树栽培、养殖业、畜牧等农民实用技术课程3次9场,培训600余人次。在我县春夏冷冻和冰雹等自然灾害后,及时联系农业、果业等部门,组织专家深入村队,积极开展灾自救知识专题培训。特别是针对昭陵镇地域特征,我们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受到了广大贫困户大力欢迎,服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致富,帮助贫困家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二是扎实做好“两联一包”,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转换工作通知》,我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精心选派了12名精干力量,入驻西山、小墙、南河、明水等四个村,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三是高校结对帮扶高校开展。落实科技帮扶计划,建立健全产学研基地运行机制,加快了县职教中心专业、课程开发、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师资队伍、实训室等方面的建设。目前,各项工作已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

7、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一是以薄改项目为主体,以改善贫困村学校为重点,落实项目资金,统筹安排,积极筹备并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启动了以石岭土桥学校、金山镇王庄学校、靠山社区车流学校3所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刘王镇张村学校、王镇中心校、亚东中心幼儿园等3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并做好其他薄改项目规划及筛选工作,全力提升农村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均衡师资配置,形成了教师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实乡村教师待遇,形成了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机制,细化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做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设想

扶贫脱贫量大面广、任务艰巨,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仍有一些不足存在。一是一些学校对教育脱贫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扶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二是高校帮扶合作的步子迈的不大,让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向贫困户家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要效益,向高校帮扶措施落实要成效,向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要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制度,明确要求,履职尽责,主动作为,以必胜的的信心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3

建区以来,湘桥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构建和谐湘桥为目标,把教育摆在全区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全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和行政权限等原因,湘桥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市区学校与市郊学校发展的不均衡。全区有四个带农街道(镇),带农学校数占全区总学校数的62%,而学生数只占全区总数的35%,学校规模比较小,办学理念相对滞后,设备设施落后、缺乏,办学整体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区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均衡情况,近几年来,湘桥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实施帮扶工程,稳步扎实推进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实施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建立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2007年10月,湘桥区教育局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制订了《关于开展学校结对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计划利用5年时间,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上的均衡发展。

2007年10月11日,举行了湘桥区学校结对帮扶启动仪式,确定了第一阶段结对帮扶对象。第一阶段我们选择了办学规模大、办学综合实力强、办学质量和水平高的7所学校(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3所)与34所带农学校组“结对帮扶”对象,并确定了具体的帮扶内容:⑴优质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在教学设备、场地设施、办公装备、图书充实、教辅资料等方面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⑵优质学校每学期分别派出具有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经验的人员到结对学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每学年累计不少于10次)。⑶“结对学校”每学年到对方学校开展集体活动二次以上。集体活动形式主要以听课、上示范课、举办讲座、参加教研组活动为主。⑷帮助薄弱学校开展课改工作,共同提高课改质量。每学期为受帮扶学校组织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展示日”活动和一次送教活动,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受帮方教师提供学习平台;受帮扶学校教师应在帮扶学校上二节以上的公开课。结对双方学校要安排相应学科优秀中青年教师(每个学科不少于1人)结对并开展教学方法、经验、信息等的交流,共同提高。⑸组织优秀学生与受帮扶学校学生结对,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进行帮扶。

活动开展至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各单位共组织了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研讨座谈会20多场,教学展示日、教学开放日活动10多场,教学观摩课40多节,青年骨干教师结成了40多个对子。同时,帮扶学校已经向受帮扶学校投入140多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

二、加大师资调配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

近几年来,我们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精神,加大全区师资的调配力度,努力促进实现全区教育力量的平衡发展。一是在新毕业的师范生竞争上岗时,专门设置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由新毕业的师范生自由选择专业、编位进行报考,优胜者上岗,保证走上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每一位新教师的素质,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是加强农村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近几年来从市区优质学校抽调了40多位优秀的行政领导和教育教学骨干到各所带农学校任校长或中层干部。三是从2004年开始实行“轮岗支农”制度,几年来共抽调市区208名中小学教育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缩小学校师资水平的差距,使全区学校师资队伍均衡发展。

三、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促使我区基础教育由数量型向效益型、从普及型向优化型转变,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教育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湘桥区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针,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至2007年底,全区先后撤并12所学校。其中1998年,区政府选择意溪镇作为先行点,开始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先后撤并学校7所,把海南、荆山二所小学并入后径小学,把团三、埔东、头塘三所小学并入橡埔基础小学,把昌懋小学并入西都小学,把桂坑小学并入锡美小学;2001年把凤新花园小学并入区实验学校;2002年把城西下洲小学并入上洲小学。2004年把河北小学并入橡埔基础小学,把城北小学并入昌黎路小学;2007年撤销太平路小学并入培英小学;对规模过小学校的撤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学校办学效益差、教育教学质量低、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也保护了在校学生接受较好教育的权益。

四、实行经费倾斜扶持政策,加快薄弱学校建设步伐

积极筹措资金,每年在教育转项资金中编列改薄扶持专款,重点加强薄弱学校的投入,帮助农村小学或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全区2007年底全面完成“改危”任务,所有中小学都实现校舍楼房化。2007年教育局在教育专项资金中安排180万元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全区农村小学或薄弱学校配置办公电脑、山区基础小学校舍修缮、增加对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7个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等工作。每个实验室的设备费用原来应由学校负担的50%,改为由区教育局筹资投入。

五、加强教学教研指导,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4

考核采取听汇报、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查看、核实有关数据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中,考核组严格按照《宕昌县帮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规定、灾后重建帮扶规划和“两基”攻坚分解下达的帮扶指标,认真查看了各单位的《帮扶计划》、《帮扶日志》、《工作台帐》、《实绩登记表》、“两册一卡”、统计报表和总结等有关资料。实地查看了部分被帮扶村社和学校的帮扶项目落实情况,抽样走访了部分被帮扶农户,核对了有关数据,并按责任书所列的评分标准和灾后重建、“两基”攻坚帮扶的有关要求进行了量化评定。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对年帮扶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总体评价

年,全县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关于帮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六个着力、六个到位”的要求,坚持把“结穷亲、解民忧、帮民富、受教育、长德才、求发展、促和谐”作为帮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正常的帮扶工作与灾后重建帮扶、“两基”攻坚帮扶相结合,通过强化领导、周密安排、扎实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较好地完成了帮扶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参与今年帮扶工作的单位有省级单位3个,县直和省、市驻宕单位82个;市级领导干部12名,市直单位副县级以上干部76名,中央、省驻陇南单位副县级以上干部20名,本县副县级以上领导42名。在全县25个乡(镇)的226个村开展帮扶工作。据统计,各帮扶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共为贫困乡村筹集各类帮扶资金达1583.4万元(省直部门帮扶投入71.1万元,省、市驻宕单位帮扶投入124.12万元,县级帮扶投入1388.18万元),其中直接投资1369.42万元,物资折价213.98万元;帮扶项目135个(省直6个,市直单位15个,县直114个),引进合作项目21个。通过对贫困乡村和受灾村社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及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帮实扶,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进程,增强了灾区群众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决心,使全县被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既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对各学校(区)的帮扶,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建设较以前有了明显变化,为年如期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帮扶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既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考核组对82个县直及省、市驻宕单位的帮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了严格的打分考核。从总体上看:帮扶工作做得好的单位有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宣传部、政法委、纪检委、组织部、统战部、法院、公安局、财政局、发改委、扶贫办、农牧局、水保局、移民局、民政局、水利局、人口委、教育局、卫生局、建设局、林业局、编委办、劳动局、文体局、农办、广电局、人事局、招商局、交通局、安监局、旅游局、环保局、国土局、电力局、地税局、国税局等,这些单位领导重视,干部职工认识到位,工作积极扎实,帮扶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真正为被帮扶村或学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办了一些实事、好事;帮扶较好的单位有检察院、党校、档案局、党史办、局、司法局、粮食局、乡企局、审计局、经委、工商局、科技局、统计局、农机局、残联、房管所、县医院、中医院、工会、团委、妇联、科协、运管局、电信局、药监局、邮政局、质监局、公路段、财保公司、移动公司等,这些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认识到位,行动积极,能够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帮扶村或学校办实事、解难题,效果较明显;帮扶一般的单位有法制局、地震局、物价局、供销联社、农行、人行、烟草公司、信用联社、联通公司等,这些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认识基本到位,但帮扶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明显;帮扶较差的单位有盐业公司、气象局、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书店等,这些单位的领导对县上的帮扶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帮扶措施未落实。

三、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直及省市驻各单位大都能够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竭尽全力地做好帮扶工作,使全县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考核也反映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思想上有误区。主要表现在有些单位对帮扶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自觉帮扶的主动性不够,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帮扶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事,是业务部门和各乡镇的事情,对帮扶工作存在应付的心理,把帮扶当“负担”,认为帮扶仅仅是给点钱、捐点衣服,存在搞形式、走过场和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二是工作上有欠账。部分单位和干部职工没有开展捐款捐物和送温暖慰问活动,资金物资协调服务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三是纪律不够严明。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把灾后重建帮扶与正常的帮扶没有区别对待,灾后重建帮扶过程中,派出的帮扶工作队员没有脱离原工作岗位,到岗到位率比较低;没有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村社或学校了解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也就没有能够从被帮扶对象的实际出发,帮助其制定灾后重建和发展规划,解决实际问题。四是管理不够到位。有些单位档案资料管理不够健全、不够规范。移动公司、财保公司、科技局、电力局、公路段、质监局、物价局、邮政局、电信局、信用联社、盐业公司、气象局、人寿保险公司、新华书店等单位没有帮扶规划、帮扶日志、工作台帐、结对帮扶卡等相关资料,工作粗放,不细不实。也有部分乡镇没有建立帮扶队员工作日志,以工作台帐代替工作日志,还有个别乡镇没有单位帮扶规划和队员帮扶计划,对象不清楚,工作不明晰,没有做到工作对象底子清楚,工作状况反映清楚,工作进度掌握清楚的要求。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对点上工作、个别具体工作比较重视,抓的比较到位,而对面上工作、全部总体工作重视不足,总体成效不够理想;捐款捐物活动比较踊跃,但深入乡村实地帮助指导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协调服务不到位;前期工作热情很高,扎实细致,后期工作消极厌战,应付差事。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5

一、工作形式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政府十件实事,下同)

市直文昌中学、中学、实验小学、小学分别与“三区”闵集中学、龙店中学、诸赵学校、闵集中心小学结对建立“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

(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市直楚环中学、体育路学校、航天中学(小学部)与“三区”双峰中学、双峰山洪益小学、临空区上新小学结对建立“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二、工作目标

通过市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引领示范,进一步拓宽“三区”学校学习、培训、提高的空间和渠道,使“三区”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科研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从而逐步达到市直学校和“三区”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

实现教育教学五个一体化,即:办学思路一体化:联盟学校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等方面统一理清办学思路,提升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形成有特色的一体化办学模式。课程实施一体化:在联盟学校内统一课程标准、学计划、学安排、学进度,强化课程计划落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联盟学校统一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统一组织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学研究一体化:联盟学校统一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德育教育、空中课堂等活动,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质量分析,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逐步加强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价一体化:在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常规教学、教学研究、学生综合发展水平等方面,统一评价体系,统一进行考核。

(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利用市直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帮扶支教和顶岗学习工作团队,开展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帮助“三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教师培养,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和校级、班级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办学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

1.成立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委员会(简称联盟委,下同)。在联盟学校内,成立由市直学校校长为主任,“三区”学校校长为副主任,两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相关中层干部共同组成的联盟委。联盟委负责研究制订《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一体化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教育教学的计划和进度,组织教育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并负责做好两校教师工作,促进紧密融合。

2.实施教师轮岗交流。联盟委根据两校教学实际、教学进度、学科教师配备情况、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工作情况等因素,在两校间实施教师轮岗交流,统筹安排教学任务,使用中不受行政管辖权的制约。2015年上半年,各联盟学校每校交流轮岗3人,双向共交流6人。2015年下半年以后,各联盟学校具体交流人数由各联盟委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但双向交流人数最低不得少于6人,每次交流时间最少不得低于1年。

3.制定联盟学校长期规划。各联盟委按照“磨合整合融通”的规律,拟定教育教学一体化的长期规划,并分段组织实施。

(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

1.市直学校到“三区”学校支教帮扶团队由3-5个学科中的优秀教师代表组成,其中一人挂职担任“三区”学校副校长;“三区”学校在接受帮扶团队支教的同时,原则上按照相同的学科和人数,派出本校教师(含副校长)到市直学校顶岗学习。

2.“帮教帮学校际联盟”一定6年,6年后可建立新的“帮教帮学校际联盟”。帮扶和顶岗学习工作团队一定2年,2年一轮换,由“帮教帮学校际联盟”学校相互派出。(首期团队自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7月30日止,共双向交流教师18人。)

3.帮扶团队教师应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师德师风好,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高,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到“三区”学校担任副校长的人员,须在本校担任中层以上职务,并具有两年以上任职经历。顶岗学习教师应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龄1年以上;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专业知识,热爱教育事业。

上述两种联盟,都应建立基于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模式(硬件建设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城乡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市直学校与“三区”学校城乡校际联盟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党群科、基教科、规财科、“三区”办、教科院、装备站及“三区”教育办、学区负责人和相关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三区”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市直学校与“三区”学校实施城乡校际联盟行动计划(包括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和帮教帮学校际联盟)的相关工作。

(二)政策保障

1.教育教学一体化联盟学校现有人事、财务管理独立。在一体化联盟学校内统一调配使用的教师,其在原单位的人事、财务、工资(津补贴)关系和身份不变,仍按原标准享受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有关规定晋级调档;工龄、教龄及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

2.市直学校到“三区”学校支教的副校长、教师在参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和享受政府津贴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市直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将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

(三)激励措施

学校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范文6

一、学校基本概况

xxxxxx为全县教育文化大乡,全乡现有人口约   万人,下属行政村  个。xxxxx学校下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所,完全小学  所,幼儿园  所,教学点  所。2018年9月统计,现有教师   名,学生,    名(幼儿园   名,小学生   名,中学生   名)。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   人。无辍学学生,适龄幼儿均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二、深入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1.学校紧紧围绕“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资助对象无遗漏。”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辖区内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一个不少,一项不漏,实现不漏一人不错一人。

2、扎实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及时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宣传单、中职学校学生资助、“雨露计划”资助资金告知单、资助资金告知书等,确保了学生及家长对政策、资助资金发放知晓率达100%。

3、扎实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认真摸底,准确提供校内住宿生信息;规范审批流程,确保在册贫困户子女寄宿学生100%享受;复核、公示、上报后严格按规定发放,确保了知晓率达100%。

4、扎实做好学前儿童资助工作。认真摸底,规范流程,确保在册贫困户子女100%享受资助政策;经复核、公示、上报后严格发放。,确保知晓率达100%。

5、扎实做好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政策宣传工作,动员在册贫困户家庭积极办理相关贷款(力争贷款比例达80%以上,最少不得低于80%),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工作。

6、切实做好本乡户籍在县外就读的贫困户子女资助摸底工作,发放资助资金告知书,确保知晓率100%。

7、根据县教育局安排,配合各普高、中职及县外学校及时送达学生资助告知书到贫困户,确保享受资助政策知晓率100%。

8、广泛开展辖区内教育帮扶工作。中心学校组织九年一贯制学校辅导各小学、幼儿园、教学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辖区内均衡发展。

9、及时与乡扶贫办及各村对接,做好贫困户子女在校生的动态调整和已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信息登记、记入扶贫手册工作。

三、控辍保学讲实效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了适龄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了本校流动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去向,督促家长及时办理学生异动相关手续,全面加强学生学籍管理,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全部按时返校。同

四、扎扎实实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

1、改善生活条件。深入贫困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结合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2、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3、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把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业兴、家富、气神”,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五、组织保障

1、中心学校校长是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全乡教育扶贫工作的部署、落实、监督、问责等工作;分管教育扶贫工作的中心学校专职副书记、各校校长、各教学点负责人、幼儿园园长是教育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相应范围教育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管;其他人员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对应工作的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