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手机报困境对策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二、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2

【摘要】通过对恩施州旅游品牌的微博传播线上调研,发现传播主体具有微博开通数量不足,影响力强弱悬殊等特点。对此,实地调查了部分传播主体,发现恩施旅游局和各企业存在微博传播平台不健全,资金人才投入较少,政策引导不够等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恩施州旅游传播主体应该从人才、资金,微博平台的搭建和运营等几个方面改进恩施旅游的微博传播。

关键词 恩施 旅游品牌 微博 传播

一、新媒体环境下恩施旅游品牌传播现状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手机APP 等多种方式获得旅游信息。而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受众量和传播影响力正急剧下滑。在此背景下,作为湖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地的恩施州,在旅游品牌的传播和发展上,应该抓住新媒体大发展的机遇,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和用户体验,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恩施旅游品牌对外推广方式依然以传统媒体为主,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的投入却极少,微博传播的意识较差,重视程度较低。恩施旅游的新媒体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对恩施旅游品牌的传播和发展来说,微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该尽力投身到旅游品牌的微博传播当中来,学习好的传播经验,规避风险,提升恩施旅游的品牌传播质量和效率,带动恩施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恩施旅游品牌微博传播的现状及特点

传播者属于传播框架中的主体,是传播链条的首要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和传播内容的发出者。①恩施旅游微博的传播主体是由政府、企业和城市区域公众几部分构成。由于城市公众微博具有隐匿性和分散性,以及抓取和分析的不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以政府和企业为传播主体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微博传播现状及特点。

1、微博开通数量不多

在新浪微博上找到与“恩施旅游”相关的11 个微博认证账号,包括恩施旅游局、旅游公司和风景区等,详情见表1。在恩施州所辖两市六县中,仅有3 个旅游局开通了微博;而恩施旅游景区中,只有4个开通了微博。大部分恩施州旅游部门尚未开通官方微博账号,没有主动建立起恩施新媒体旅游品牌。

2、微博影响力强弱悬殊

微博影响力排名第一的@恩施土家女儿城拥有49 万粉丝,占所有账号总粉丝数的75%且活跃度很高;排第二的@巴东县旅游局拥有旅游宣传片、公告、网站链接等丰富内容的微博主页;排第三的@恩施旅游集团通过#晚安#、#沿途美景#等优秀的话题策划获得8 万粉丝青睐。而@旅游恩施、@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等影响力微乎其微,主要原因在于微博内容较枯燥,不连续,忽略了微博社交性质。

3、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重视导游服务

将所有账号里20713 条微博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湖北”一词出现了1765 次;“清江”、“峡谷”、“巴东县”等主要宣传旅游地点出现500+次;“文化”一词出现663 次。美食、民族、生态等都被作为宣传亮点成为旅游文化附加值,可见传播主体旨在打造一个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导游”一词出现634 次,“导游大赛”、“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培训”等体现了恩施旅游部门对导游行业的规范监督。

4、微博传播形式单一

我们在恩施女儿城微博后台数据中发现,其微博形式90%以上为图文,而视频、音乐、活动、投票为0,表明@恩施土家女儿城微博形式相对单一,且此问题在其它微博账号中也普遍存在。因此,恩施州传播主体还应在传播形式上有所突破。

5、奖品吸粉快,不连续

@恩施土家女儿城微博抽奖时访问量都会大大激增,说明物质奖励能够大大吸引受众注意力,促进信息传播。@恩施市旅游局微博频次低,有时半个月才会更新微博。微博不连续是公众账号的大忌,会损失粉丝关注,对旅游品牌形象构成不利影响。

6、粉丝活跃度较低

选取影响力排名前3 的账号计算其平均转评数,得到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平均每条微博转评数为9,表明恩施旅游微博账号缺乏和受众的交流互动,停留在单向传播的模式上,不能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传播效力十分有限。

综上,恩施旅游官方账号在微博传播上具有三个优点:一是部分微博传播主体新媒体意识加强,开始策划活动,强化传播效果;二是恩施旅游部门充分利用人文、地理优势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三是恩施旅游部门重视导游行业发展。同时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微博账号开通数量不足,旅游主体没有开拓自己的传播场;另一方面是微博运营问题,现有微博存在不连续、粉丝活跃度低、微博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

三、恩施旅游品牌微博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传播是要在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之间形成信息通畅的传播链,达到三方信息的对称,来谋求各自利益的最理想化。②我们通过对恩施旅游主体进行的微博线上数据分析和实地的调查走访,从中归纳出恩施旅游品牌微博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

1、微博开通数量不足,微博传播平台不健全

恩施州旅游局和景区微博开通率低,大部分恩施州旅游部门和景区没有主动开通微博建立起恩施新媒体旅游品牌。由于大部分旅游部门和景区都未能开通微博,再加上已开通的微博影响力强弱悬殊,且各自独立传播,未能形成统一协调、规范、权威的微博传播平台。

2、微博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微博的运营管理是进行微博传播和营销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微博的传播影响力水平。通过调研和后期微博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恩施旅游微博在运营与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微博形式单一,不连续。2、微博活动策划少,评论、转发以及粉丝增长数量较低。3、微博互动较少,粉丝活跃度低。

3、微博传播受重视程度低,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

数据分析表明微博传播受重视程度低是恩施旅游品牌微博传播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直接导致微博传播缺乏必要的推广资金及专业的运营和管理人才。

4、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和管理存在问题

在实际调研时,我们发现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利川腾龙洞景区负责人表示,政府现有政策有弊无利,有些推广活动投入大却不见效果,而在微博平台的引导上也无任何作为。恩施土家女儿城负责人表示,旅游局对微博传播关注和管理较少,也未搭建任何旅游景区之间的沟通、学习和联动平台。

四、恩施旅游品牌微博传播对策

1、增加资金投入,填补人才空缺

旅游局和各企业都必须增加微博营销的资金投入,并作为长期的品牌投资。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恩施旅游品牌的传播。对于企业来说,专业人才的引进,将对微博旅游品牌的传播大有裨益,比如@恩施土家女儿城聘请的专业新媒体人才,使其微博拥有49 万粉丝,远超其他微博。对政府来说,可雇佣专业技术人员对营销人员进行微博营销培训,也可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全面为政府服务。

2、旅游局实践领导者角色

政府部门应该为各企业搭建一个权威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既作为企业间内部交流经验的场所,也为企业对外宣传提供一个更广阔和权威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够使恩施州政府和企业有机结合,加快上下级旅游局纵向传达、企业间横向交流的效率,使整个恩施州旅游传播主体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生态系统。同时游客可以从这个平台中快速、清晰地获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此外,旅游局通过权威的社交地位,转发企业微博并@更高规格的旅游局或媒体,迅速提升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恩施市旅游局目前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为恩施州旅游品牌传播增彩不少。

3、加强微博日常运营管理

根据目前恩施传播主体在微博运营上表现出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微博日常运营管理:

(1)形式多样化

微博的内容应尽可能丰富多样,文字、视频、动图、长图等内容形式以及话题策划、抽奖、投票等活动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微博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2)保证频次

保证微博频次可以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忠诚度,是微博运营的最基本准则。

(3)加强粉丝互动

企业与微博粉丝的互动是一种直接、高效、低成本的关系营销方式,能向用户传递商品价值,解决实际问题。

4、微博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监测效果和反馈信息是新媒体营销活动的重要一环。微博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应用能够帮助传播主体发现并解决问题。微博后台管理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库,运营者可以获取有针对性的数据反馈,这些数据不仅可以运用到新媒体营销中还可以优化传统营销方案。例如,@湖北利川腾龙洞风景区粉丝占比最多的是湖北、广东、北京,但实际上腾龙洞景区在宣传推广上以地域上较近的重庆和四川的传统媒体为主。因此,利川腾龙洞风景区在广告投放上应在新媒体上有所加强,投放区域也不能局限于邻近的地区。在熟练运用新媒体营销推广后,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学习挖掘大数据背后的营销价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数据为自己服务,优化营销方案,更好的推广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client/view/1446841.htm

②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1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新要求

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与广泛普及,已经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使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都产生了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1],手机上网已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这就导致传统纸媒逐渐走向了萎缩。那么,传统纸媒如何生存、发展,继续发挥其功用?唯一方法就是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这就推动了原本单一化的纸媒逐渐走向了融合,媒介融合也就应运而生。何为媒介融合?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他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在以数字、网络以及电子通信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以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2]蔡雯教授的解释虽然偏向宏观性的理论阐释,但他的理论性阐释中突出了媒介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这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媒介运营能力。我们结合申报传媒公司新媒体采编招聘岗位要求,具体分析一下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是对新闻敏感性、文字功底、团队合作等要求是不变的。二是对新媒体运营能力提出高要求,要精通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新闻用语、营销方式。三是没有明确学历的要求,反而突出岗位人才的媒介融合的特性。首先采编岗位融合,采编不仅仅是文字、图片,更重要的是视频,这就是媒介内容生产的多元融合;其次是市场运营与采编的融合,甚至是不同运营平台的融合管理,这就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新闻传播教育的“老问题”更加凸显

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培养方式与信息技术脱节,师资队伍总体上缺乏媒体工作经验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媒介融合时代会更加凸显。媒介融合更加突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不少高校也在积极回应媒介融合,教师讲课经常会提及新媒体、媒介融合,部分学校也设置了媒介融合的课程。但由于媒介融合发展时间不长,当前新闻传播方面的教师在进行专业学习时,还未出现媒介融合,因此,他们在媒介融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处于摸索阶段,尚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案。因此,他们采用的方式,也仅仅是添加了一些媒介融合的内容,或许能暂时地满足媒介融合人才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很难真正促进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2现有理论教学模式难以适应

媒介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由于上述“问题”一直未解决,高校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等依然偏向于理论教学与传统主流媒体,因而与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运营不相适应,从而使得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难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并未从时展的角度调整、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是其重要原因,固守于传统重理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或者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碎片化的“修补”,很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新媒体人员[3]。

3媒介融合时代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途径

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与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媒介融合广度与深度会日益增加,新闻报道内容、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元,培养新时代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文精神、新闻理想与新闻职业道德等,本文认为高校迫切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创新当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3.1与时俱进,更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目标是行动的指导,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存在,与高校教学理念、目标未能与时俱进地调整、更新有很大关系。为此,我国高校应基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重新审视当下的复杂传播图景,突破“采、写、编、评”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媒介融合、大媒体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适合具体的培养目标[4]。在具体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上,一要增开新媒体、媒介融合等专业课程,早期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课程内容,但最终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课程结构;二要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新媒体、社交和移动互联网、数据新闻等;三要更新教学资源,构建新媒体教学平台,组建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实验室,如VR技术、AR技术、MR技术等新媒介技术,革新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叙事模式,从而突出新闻的真实性,提升大众对新闻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3.2突出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新闻传播学的生命,其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校内开设实践课堂,结合校内开设各种微博、微信、官网、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如重庆某新闻学院开设了“传媒新视角”“编导派”“咪点儿”“淘学猫”“视说新语”“欧了”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基础。第二步各个高校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发展定点合作教学的新闻媒体,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与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各种媒体新闻传播的异同,并培养其新媒体运营的能力。两步走似乎很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很难,每一步都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师资队伍的组建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方面,高校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激励高校教师在新闻传媒领域内进一步深造,并要求每位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媒介融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有人才引进计划,从国外聘用优秀传媒人才,从国内传媒引进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多管齐下,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PSTN;固网智能化;软交换;IP多媒体子系统

1.引言

固网语音业务曾经给电信运营商带来过巨额的利润,甚至出现过一号难求的情况,而随着后期移动业务的开展和目前全业务的开展,固网语音业务逐渐萎缩,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移动语音业务替代固网语音业务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在现阶段还会共存较长时间。

为保护投资并增加固网的盈利能力,电信运营商基于固网推出了彩铃、一号通、号码携带等增值业务。同时,在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后,电信和联通又推出了各自基于移动业务的捆绑业务。现阶段,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是两张独立的网络,网络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并且不适合捆绑和融合业务的开展。在未来,IP化、固移融合已是必然的趋势,IMS(IP多媒体子系统)成为网络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

2.固网的演进历程

固网的真正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应用开始的,当时的固网基于程控交换、以数字通信为特征,称之为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一直到2000年,PSTN一直是通信网的主导,也是固网运营商收入的主体,但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固网的主导地位开始日渐衰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分组业务逐渐增多,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的PSTN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对固网进行智能化,引入了基于分组的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固网的价值和竞争能力,使彩铃、一号通、号码携带等业务得以实现,丰富了固网的业务。

随着全业务的开展,FMC(固移融合)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逐渐丰富,而软交换的引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FMC和多媒体业务接入的问题,这就推动了IMS系统的引入。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开始了IMS的部署,IMS成为网络融合背景下核心网的重要技术。

3. IMS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目前,R8版本的标准化已经完成。IMS的概念问世以来,就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作为网络融合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国内运营商已开始大规模部署,开始向全IP网业务体系的网络融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IMS基于全IP的分组网络设计,采用业务、承载、控制分离的水平网络架构,采用SIP协议进行控制,实现移动性管理、多媒体会话和载体业务传输以及端到端的IP业务。IMS的网络架构比软交换更加开放、灵活。IMS一方面解决了软交换无法解决的移动性支持、开放的业务接口、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等问题;另一方面其业务接入无关性使得IMS成为固移融合的基础,成为未来核心网发展的方向。

和固网软交换相比,IMS具有以下优势:

   (1)采用更加开放的网络结构。固网软交换与IMS都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在软交换承载与控制分离基础上,IMS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IMS采用开放的业务接口,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形成与应用。

   (2)IMS采用统一的SIP标准协议进行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实现端到端的IP业务,而软交换中SIP协议只用于呼叫控制。

   (3)IMS最初是基于移动业务设计的,后期逐渐扩大到固定领域,和软交换相比,IMS体系架构可以充分支持移动性的管理,并具有一定的QoS保障机制。

   (4)IMS在提供多媒体业务方面的能力和标准化要优于软交换。

   全业务的开展使得业务越来越丰富,也使得网络IP化、扁平化、融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IMS具备的各种优势,使其成为未来核心网的发展方向,使固移融合的步伐越来越近。

4. IMS存在的问题

IMS虽然代表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并有诸多优势,但目前阶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固网引入问题。IMS虽然具有PSTN仿真业务的提供能力,但固网业务接入复杂,要实现所有固网业务的引入,并实现无差别的服务,还存在一定困难,而且中国固网规模庞大,IMS能否承载如此大规模的网络,也是未知之数。

   (2)网络融合业务复杂。全业务运营模式下新接入方式的引入,必然对IMS提出新的要求,导致IMS功能要求增加,对设备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3)接口功能需要完善。要实现固移融合,多种业务都需要在IMS上承载,IMS的网元和接口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QoS机制有待完善。IMS中的信令和数据都基于IP承载,QoS依赖于IP承载网的QoS,端到端的QoS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5. 结语

从网络和业务演进历程可以看到IP化和融合化的趋势,IMS是未来固移融合的重要技术。目前运营商正在部署IMS网络,虽然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但建设IMS核心网络,向网络融合的方向迈进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将迎来一个融合的通信时代。

参考文献:

[1]郭天维.固网发展趋势分析,科学之友,2008,(3);137-138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5

电商代运营行业大限将至?

14年也有不少人在谈电商代运营行业是不是要消亡了,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简单就是觉得代运营这事没有价值。我们先来看看此前的团购行业和现在传统媒体,再到科技媒体、自媒体,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嘛。当然,这也怪不得外界的声音了。新的领域就代表新的机会,大家都想涌进来分一杯羹,鱼目混杂,外界监督是好的。个人认为,电商代运营也好,传统媒体也好,团购也好,都不会说直接消亡掉,只是说可能跟前期的存在感不同。还是拿团购来说事,前面两年,不也是被贬到沟里去了,现在呢,不照样好好的。这些领域能在某一个时期站在舆论中心,能快速成长,说明他们还是能满足一部分需求的,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不过,话说回来,电商代运营行业目前还是处于比较敏感的点上。目前,国内首届电商服务行业思享会就在3万走起了,分享会上一帮电商服务行业人员、媒体人及投资人坐一块儿也聊着。国内电商服务的北联伟业COO赵彤在会上也表示,目前传统企业转型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另外电商服务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蓝标就已经和北联伟业有了相关的资本合作。同样的,国内另一家电商服务企业新七天老总左英杰则认为,电商服务必死是个伪命题,只是媒体愿意去炒作他,实际都是某个领域由蓝海到红海而已。但实际上,传统企业转型还是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的,无论是虚拟商品还是实体商品,都还是有很大需求的。和君咨询李振江则认为,电商并不是简单的开个淘宝店那么简单,如果传统企业都不需要专业的人服务,自己捣鼓个网店,那会有大批的传统企业跟着挂掉。电商服务的合作方式还是很多元化的,可以好好审视自身的合作需求,代运营服务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十字路口,电商服务还得升级转型

升级转型本该是2个独立的词,升级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展,转型则可能是掉头打新的方向。在目前的电商服务行业,升级和转型放在一起用,还是比较合适的。

升级,无非就是说行业现在怎样去更深的去挖掘资源,现有资源够不够用。笔者觉得,我们都有点低估传统行业了,支撑整个国家经济的传统行业,难道就那么几个企业有需求么,被挖掘出来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另外,我们的眼光其实现在还都盯在国内。难道传统企业就没有想过把产品卖给国外的普通消费者?国外的企业就没有想过把东西卖给普通的中国消费者?

无论是出境电商,还是入境的洋品牌电商,都很容易出现对接困难的,还是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操作的。现在说电商代运营没啥前途,也都聚焦在国内电商,进场的门槛也不太高。但是,我们把视野打开一点,走出去和走进来的,行业的延展性还是有的。比如说,泰国的King Power,最早把他在泰国特色的商品通过天猫国际的平台,直接通过保税区的模式,零散的销售到各个地区,今年3月份会再过渡到跨境的O2O,包括境内线上的提前付款,到境外的机场免税店提货窗口直接拿货,中间数据流的过程是一块代码。类似的模式,天猫、亚马逊、京东这几大的平台都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和技术开发团队做类似的应用,像东南亚、欧洲和美国都会有很多的用巨型零售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他们进入跨境电商应该说这个业务模型可能会优先选择国内一个代运营服务商来帮他满足国内平台的接驳。

再从转型这方面来讲讲,电商服务行业的转型还是得站在产业链的角度去看。现在的电商服务其实涉及到传统企业转型过程比较少的一环,目前大多集中在线上售卖这一块。在行业前期,有上千家的企业进入到电商代运营领域,辛辛苦苦干了一两年,死伤不少,做的好的也有一些。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服务变化也是很快,客户也不是那么好忽悠了,对代运营公司要求就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无形的也提高。

到了现在,企业的需求更加丰富化了,如果只能给企业提供电商代运营服务没有太大竞争力的。客户在转型,服务商也要跑在客户前面。比如,我们的服务企业能帮客户策划品牌,策划传播。别笑,很多企业都有这种需求的,能否一体化呢?甚至,服务公司还可以帮他们搞对外资源合作,拉资本,这些都是行的。代运营公司和客户的合作形式也不用仅限于往常的,我做事,你付费,还是可以更多元化的。新七天老总左英杰也表示,代运营企业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间是不会被全部淘汰的,只会淘汰掉这里面劣质的或者是同质竞争的,而实际上如果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能够帮助企业从策略的制定到策略实施全部一整套的,我叫整体电商服务、整合电商服务,这个概念如果能够帮助他实施的话,我相信很多企业是愿意来选择这些电商服务业来帮助他完成这个转型或者升级。

新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手机报 内容建设 运营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继网络新闻的蓬勃发展之后,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报正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而围绕手机报的长长短短,也是众说纷纭,值得探讨。

一、何为手机报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手机作为传播新闻的载体,实现用户与资讯的零距离接触。

手机报操作模式。彩信手机报模式:类似于传统纸媒,就是报纸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WAP网站浏览模式:是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WAP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的方式。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大多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因为第二种模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手机报的赢利模式。从目前手机报的实践看,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二、手机报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1、优点

(1)移动便捷。手机的随身携带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信息接收受时空的限制。它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传播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信息,手机还可以方便人们利用零碎时间,并且能够极为快捷地传播信息。

(2)超强互动。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出信息,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界限模糊,人人可以是接受者,也都可以是发送者,而且这种互动及时、方便且经济。

(3)超强时效性。手机媒体不仅超越了地域和时间限制,而且还超越了信息终端设备的限制,几乎可做到与新闻事件和传播信息同步,这是传统媒体及互联网不能比拟的,而且手机媒体的收发也非常方便快捷。

(4)个性化。手机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手机用户订制内容,以区分不同的受众群体,定向地向用户推介信息;手机媒体所拥有的技术平台可以提供信息订制、信息分类、用户反馈等系统在内的信息服务,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制自己需要的分类信息。

(5)覆盖面广。当前手机媒体信号覆盖不仅在国内超过其他媒体的地理覆盖面, 随着相关业务的完善,手机媒体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手机的高度普及使得每个阶层的手机用户都成为手机媒体的潜在用户, 实现了广泛的地理覆盖和受众覆盖。

2、手机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问题。手机报从诞生之日起在内容上就实行了“拿来主义”,它的新闻主要是从四大媒体(主要从网络媒体) 中转载而来。在内容上只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与整合,没有自己的信息采集渠道, 缺乏信息深层加工的经验,文章长度甚至语言习惯并不符合手机快速、简洁、直接的传播特点。所以一时还难以独立,难以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导权。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众传媒,首先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采编体系、技术设备和运作模式等, 通过完整的体系不断向受众传播信息。新闻资源的同质化, 会使手机媒体丧失竞争力,在强调“内容为王”的竞争时代,内容的同质化无疑将是手机媒体发展的一大障碍。

(2)价格问题。目前,大多数手机可接收和发送短信息,但只有支持彩信的手机用户才能读手机报、浏览互联网。虽然中国有4亿多的用户,但其中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类似视频、WAP甚至高清晰图片等内容和形式在手机用户中的广泛推广,大大限制了“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与接收①。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赖于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社会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3)技术问题。传输速率低、终端屏幕小、待机时间短是目前手机媒体面临的问题。现在较为普遍的网络, 仅仅是一项过渡技术。它的下载速度远低于所预期的速率, 理论上可以达到60kb/s,但实际上仅达到20kb/s,而且GPRS手机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GPRS网络经常会出现信号中断的问题。由于受短信平台建设的制约,短信发送还会出现网络阻塞、信号不好、信息丢失等情况,引起诸多用户的抱怨。

(4)营运问题。价值链尚未有效形成,缺乏完善的盈利模式。手机媒体的移动终端、节目资源分属不同的行业机构,还涉及与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的合作,利益纠葛复杂,使得整个产业链还处于艰难的探索和磨合状态。手机报要想尽快成熟,就必须快速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尤其是在收费和广告这两个重要的盈利途径上探寻出科学有效的经营意识和营运模式。

(5)受众问题。首先,受众的使用习惯尚待培养。目前,对很多人来说, 手机不过是一种通话工具,其作为媒体的使用与传播功能并没有被很好地认识和利用。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曾经提出过一个传媒使用者选择概率的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概率”②。我们参照这个公式,可以得出:要想获得更大限度的受众青睐,就需要从增加报偿和减少费力程度两方面下工夫,具体到手机媒体,报偿的程度就包括内容的丰富性和网络的稳定性等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改进技术,减少使用手机媒体的难度、降低手机终端和信息通讯的费用等。如果手机媒体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互动性、新奇性,能以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很有可能养成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资讯的习惯。

(6)缺乏品牌优势, 其真实性、权威性有待考证。在受众的观念中, 手机媒体在“真实性”和“权威性”上还相当欠缺。无论是信息制作者、网络传送者还是接收者,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保证短信内容的权威。真实性和权威性是手机能否真正和传统媒体抗衡的关键,否则,它的负面影响将和它的覆盖面、传播速度构成正比。

(7)大众传媒的功能有待均衡。大众传媒的功能主要包括监视功能、联系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和娱乐功能。监视是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功能,主要是指向公众提供并告知新闻,联系功能主要是指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和批评,文化传递功能可以起到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教育的作用③。手机媒体已经初步具备这些功能,但突出的是娱乐功能、个人信息传播功能,大众传播的其他功能还有待均衡、强化。

三、手机报的发展策略

1、建立职业传播者队伍,具备较强的独立采编能力

手机媒体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采编队伍, 健全自己的采编体系、技术设备、运作模式等,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要。传统媒体在向手机媒体领域扩展业务时必须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再造传统媒体的采编流程, 改变记者传统的发稿习惯,建立容纳多个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平台。

2、手机媒体的内容要从“拿来主义”到“追求原创”

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手机媒体下一步发展重心主要是在内容制作上,不仅要做到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还要彰显个性化和独特性,向手机受众提供特色业务,打造出适合手机用户阅读、观看的信息产品。

3、受众扩大化和多元化

只有手机资费的“平民化”,手机报受众才会从具有高消费能力的特定人群向普通大众扩散,从目前看,手机报基本上采取了依靠收取订阅费的模式来赢利。这主要是因为市场运作手段不成熟,这样产生的弊端就是由于订阅费高而造成一些有意者望而却步。现在一些手机报开始探索依靠广告赢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鉴传统媒体的“双重售卖”模式。

4、手机报的“超市化”运营模式

传统媒体在运作前必须做好市场定位工作,但是往往出现定位不准,目标受众群模糊的情况从而导致失败。手机媒体的特性很轻易就解决准确定位, 准确量化分众的问题,而且只要手机媒体能够提供足够丰富的信息产品,就不需要分众,就像超市经营一样,受众通过订制的方式自由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在当前传统传媒掀起“分众”潮流以保证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时候,手机报这一优点对传统媒体的运作模式以及媒介运营理念将带来巨大的突破。

5、强化手机报大众传播功能的全面性和均衡性

手机报独特的传播优势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通道,尤其是在自然灾害的预警、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中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快捷性,手机媒体将成为预警及应急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手机媒体也将具有一定舆论引导功能,通过手机媒体,可传播正面信息,化解谣言、小道消息的负面影响。借助手机这一平台,还可以更广泛地开辟信息公开的渠道,促进公共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作为一种高互动性、高参与度的媒体,手机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其功能不是单向地提供政府信息,它也可成为公众意见的一个汇聚渠道,一个民意的调查渠道,不仅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也可以促进社会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习惯的形成④。

综上所述, 手机报的发展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可以说,是乘着网络新闻的翅膀往前飞。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新闻传播形式将会突破现有的形式,手机报作为第五媒体也将会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①秦萍,《手机报发展与展望》, 《新闻爱好者》,2006(12)

②[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著: 《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

③[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