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后进生 形成 转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是绝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教师对后进生问题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更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同时也会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初中语文后进生的现状
(一)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思进取。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心理准备,对语文充满畏难和厌烦情绪,甚至存在自卑和抄袭的现象,每次考试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学生的学习素质差,精神不集中。
一些后进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总是令教师揪心,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甚至表现得多动,爱说话。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消极应付,学习没有主动性,总是被动应付了事。
(三)学生没有探索精神,从不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后进生对于过程性知识提不起兴趣,也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他们的知识系统是混乱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支离破碎的。他们很难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没有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对知识记得不牢固,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习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一些后进生在小学时候语文基础就很差,在语文答题方面速度慢、准确度低,还有的学生甚至连拼音都不会,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过关,应该记住的没记住,应该掌握的没有掌握,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前就已经成了后进生。
2.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低下。后进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未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做题不愿意总结,看重结果,不在意解题过程,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善于总结,处于比较散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总是重复性地犯相同且低级的错误。学生成绩总是在低位徘徊,学习也总是处于低级阶段。
3.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状态。这主要反映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由于教材、教法、教学节奏的变化,导致学生学习的不适应。还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因为不了解小学教材与教法,不了解中小学教材之间的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无法适应,考试受挫,很容易失去信心,影响以后的学习。
4.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初中生大都13岁左右,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表现得很不适应,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5.后进生解题能力差,往往不能虚心地请教他人和老师,甚至有的学生由于底子差,出现阅读障碍。做阅读读不懂题意,有时为了完成作业甚至抄袭。
6.后进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攻难克坚。初中语文相比小学语文,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学习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评价机制上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一套规则。这就打消了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和意志。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许多教师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仍然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简单传授,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接受正规的抽象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结果没有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举步维艰,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而这时部分教师又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只是单纯地把责任归咎到学生的身上,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横加指责,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甚至自暴自弃。
(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条件好的家庭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或是私立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家庭条件不好的,往往又不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认为学习无用。这样在广大的农村中学中充斥着大量不思进取的学生,在家又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沦为后进生。而这些后进生又以点带面,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社会和学校的风气为之一变,很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
三、转化初中语文后进生的对策
(一)互相尊重,和谐发展。后进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教师不能歧视,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后进生的尊重。
(二)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是这些后进生参与其中,带动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指导和训练。针对后进生学习方法落后、学习思维不适应学习内容的情况,教师要加强指导,促进后进生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进步。
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2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因此,如何让学生的心智大幅度地活跃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其中有很多手段可以尝试。我在教学“乘方”时,曾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用来制作课本的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05毫米,请问用一张足够大的这种纸对折24次后有多高?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立即很激烈地讨论起来。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尤伟聪同学甚至动手做起实验,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同学也加入其中。几分钟后,还是没有一个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当老师告诉学生答案是839米时,同学们都惊讶地睁大眼睛。老师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学完本节课后,那么其中的奥秘就会解开。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自然对乘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就提高了。所以教师应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快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捕捉学习动机,诱发探究意识
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激发、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求知。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很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教有理数的过程中,就出了一个这样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题目: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5……随意在这些数中圈一个数,要求算出它前面所有数的和,但必须在10秒内。例如,圈了8,则它前面所有数的和是2+3+5=10。如果圈了610,它前面12个数的和是多少呢?这下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可是过了30秒也没有人算对。有学生提出怀疑,他们要考老师,在他们随意圈了一个数后我都能很快地说出,后经用计算器检验都是对的。于是学生再也等不了,他们纷纷要我说出其中的奥秘。我告诉他们在这一串数中从第三个数开始,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在我们所圈的数中,它前面所有数的和是这个数的后一个数减去3。
古语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学生被数学的神奇所吸引后,他们必定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快乐投入到数学的知识海洋中学习而乐此不疲。
三、构建开放课堂,鼓励争论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往往变为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应付的表演课,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和我们相呼应,就得发出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
如,学习加法结合律时,我留了一部分时间答疑。这时班上的尤娜蓉举起手:“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说吧!”我鼓励着等待。“我觉得书上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不太好,你看呀:(a+b)+c=a+(b+c),等号左边(a+b)+c只要写成a+b+c就可以了,我们原来学习a+b的计算根本不用加括号。”这一提问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议论,这时吴家增也举起手:“对呀,我们以前学混合运算时曾讨论过,不该加括号时就可以不加括号!”“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我反问道。尤伟键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加法中随意两个数先加都可以,所以a+b+c=a+(b+c)=b+(a+c)。”“这样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我又问。“加法交换律!”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我接着说:“对!有交换又有结合,那就不能叫加法结合律了!”“叫加法运算定律吧!”“怎样用文字表述呢?”我继续问。尤艳青同学说:“三个数相加,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我反问道:“如果不止三个数呢?那么怎么说呢?”吴瑞金同学说:“几个数相加,先留下一个数,然后把其他数相加,再和这个数相加,和不变。”“对!”这就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是我们一班同学共同发现总结的,我们不叫加法结合律,就叫一班定律吧!”我话音刚落全班笑成一片。虽然这些讨论只是对加法结合律的补充解释,书上的定律仍然叫加法结合律,这些学生也知道,但是经过这节课学生会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数学的热潮中。所以只要我们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探究学习劲头就会非常足。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师生融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争论、质疑。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在动态的过程中,达到甚至超出预想的效果。
四、提倡帮扶学法,促进共同成长
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的话,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获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外,还要依靠确实可行的培养措施。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差,心理性格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学习的被动意识非常严重。因此只有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发现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如果教师为了这部分后进生一直放慢教学进度那也不现实,而且会引起优生的反感。如果课外对这些后进生加强辅导,又往往由于制度原因和能力所限,而照顾不过来。但是如果我们采用帮扶学法,让一个优生带一个后进生或两个后进生结对学习,那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首先,后进生不懂的问题往往是基础知识问题,比如计算问题、概念性问题、公式理解应用问题等。对于计算问题,优生一般在课堂上就能理解和掌握,让他们去教后进生是可以胜任的,而且在他们教后进生的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加强自己计算能力,从而牢固掌握;而对于概念性或公式问题,有时优生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他们为了教会后进生,必然会自己再一次地去强化理解概念,为了理解概念,优生会尝试去查阅课本或辅导书或求助教师,这样就间接培养了优生自觉看书的习惯,从而形成了自学的能力。同样后进生在优生在带领下,也逐步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通过优生带后进生的学习方法,让优生从中体会到做小老师的自豪感,当他们所带后进生取得进步时,也会促使他们更加喜爱学习数学。而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让他们逐步告别后进生的行列,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热爱数学,喜欢数学,逐步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最后,“差生”之所以“差”,往往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不爱动脑,意志力不坚定等。在优生的带动下,后进生也会被优生强烈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感染和影响,从而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优生为了改变后进生和教会后进生,必然要花费一定的心思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样从而促使优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细心的习惯。
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3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的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对学困生的帮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改进,教学成绩还有待于提高。
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4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浓缩初二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以完成课程内容,为地理会考的复习,争取时间!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考复习具有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的特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必须吃透考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贯彻实施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的几个阶段:
5月上旬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从基础抓起,从地理复习指南抓起!首先要了解2007年的试题情况,对照考试大纲,着重夯实基础。
5月下旬 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重点复习综合题。注意指南书本图片地理信息的梳理、考试时对地图的实际运用能力!
6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开始,考生开始进入冲刺阶段,要查漏补缺,对错题归纳总结,并及时完成模拟题。对前两个阶段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做一定量的模拟题来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6月24进行模拟实训,最后调整考试状态,积极应考。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其年级上册地里,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几乎每节课都用版图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扎实高效;自主展示;差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2-0051-03[作者简介]叶凤仙(1970―),女,广西贵港人,大专,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扎实高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要打造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努力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在“导”上下功夫,积极思考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的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打造自主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如今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所谓的自主课堂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教师首先确立一些可行的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来重新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然后带着这些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会采用对学、群学等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最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也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紧紧抓住学生的疑难点,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打造展示课堂
扎实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也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把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并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在展示中表扬学优生
目前,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是,课堂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效率。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教学不需要强制,而要激发学生兴趣。”在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运用鼓励性语言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其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学习上来,使他们积极、自觉、愉快地进行展示、学习。尤其是对于学优生,这些学生是在不断的表扬中、不断的自我感觉良好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展示环节毫不吝啬地给予学优生表扬,让这些学优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成功感,然后让他们带着成功感去帮扶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课堂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在展示对“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的理解时,上台展示的刚好是一个胆小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尽管那个学生已经尝试着重复了三次答案,但当他最后问道“请问同学们对我的答案满意吗”时,很多学生都摇头并表现出满脸茫然的神情。这时笔者意识到,眼前这个学生并不是因为不懂而解释不清楚,而是因为胆小紧张、缺乏自信导致的表达障碍。因此,笔者走到这位学生身边,抚摸着他的头,大加赞赏地说:“同学们,今天小东(化名)同学不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还把自己的理解反复强调了三次,他是在担心我们中间有人因思想开小差而听不明白啊,这是多有耐心的一位小老师呀!”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鼓励的力量是神奇的,小东定了定神,然后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讲解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说明这位父亲在这片废墟中已经挖了很久很久;‘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仅说明这位父亲在这片废墟中挖了很久很久,还说明这位父亲在这片废墟中挖得很艰辛。”此时的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一阵赞许的掌声。小东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表扬当中找到了自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最后成长为班里的“展示之星”,许多学生也在他的帮扶与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
(二)在展示中促进后进生
所谓后进生,就是由智力因素或者因非智力因素(如不良的生活环境、学习习惯、道德观念等)所造成的学习落后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及其他方面都经受了过多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埋怨、责怪、批评他们,而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相互促进”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地去关心、理解、鼓励和爱护他们,让他们在高效课堂中体会到温暖、感受到关爱,让他们带着温暖和关爱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以高效课堂的展示环节为例,这个环节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暴露自己不足、取长补短,不断鼓励自己奋力追赶、成长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羞耻感,又有落后感,既有荣誉感,又有满足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鼓励后进生进行知识展示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做到“人人参展、人人能展、人人会展”。
1.降低难度,人人参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除了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外,还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探究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评价。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及学习内容难易的不同,一部分后进生很难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参与到课堂的展示中来,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展示,哪怕他们能读准一个字音、了解一个字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久而久之,这些后进生就从展示的旁观者蜕变成参与者了。小洋(化名)是笔者所教班级的一名后进生,他胆小且缺乏自信,每次展示都游离于小组之外,其他组员也早已习惯他的不存在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索性规定组长每次展示时必须让小洋参与,并且降低难度,专门挑选最简单的内容让他展示。这样一来二去,小洋由当初只会喊“目光―聚焦”发展到后来能大大方方地为大家展示生字的读音、字形及一些简单问题。
2.鼓励帮扶,人人能展。笔者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首先培养一批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分子,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笔者有意通过个别辅导,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展示的“排头兵”,然后让这些“排头兵”去手把手、口把口地教那些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堂在榜样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个个敢展示、人人能展示的氛围。
3.适时点拨,人人会展。“一千个人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会畅所欲言,大胆进行补充、质疑,而这些疑问有时会让展示者束手无策。为了不挫伤展示者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适时点拨、耐心引导,集中大家的智慧释疑。对抽象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加以研究。如教学《白杨》一课,学生对白杨树的精神不是很理解,笔者马上引导学生上网查找与戈壁滩相关的资料,学生了解了白杨生长的环境后,很快就明白了白杨坚定、不软弱、不动摇的精神。
(三)在展示中丰富形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展示课上,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不仅能激起展示者展示的欲望和积极性,还能激起听者的兴趣。在刚开始打造高效课堂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板书、朗读、讲解等形式来展示,而且几乎都是组长一人展示。时间久了,展示者厌了,听者烦了。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笔者不得不改变课堂展示的方式。首先,在参展人数上,由个人展示改成三人以上的小组展示。其次,不断创新展示形式,有精彩的表演,有入情入境的朗读,有滔滔不绝的演讲,有娓娓动听的讲解……每一种方式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精心设计,每一次展示都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娱乐性和实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表演的舞台。
三、打造差异课堂
世间万物,没有哪两样东西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学生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允许课堂差异的存在。
差异课堂不是差生的课堂。初次接触高效课堂时,笔者总认为高效课堂是学优生的舞台,中等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后进生简直就是围观者。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笔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学优生的活跃,还看到了中等生的积极参与,更看到了后进生的跃跃欲试,很少看到学生有开小差、搞小动作、说悄悄话等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现象。他们人人都在独学、对学,人人都参与研讨、进行展示,只是难易不同、深浅不同、形式不同罢了。这些都与笔者平常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个性特点有关。
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中“海鸥送老人”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参与进来,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和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对文章的内容及人鸥情感产生兴趣。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有的表演,有的写话,有的朗诵……学生个个言真意实、声情并茂。课后,很多学生真诚地对笔者说:“老师,我很喜欢这节课,因为我学会了朗读。”这句简单、真实的话告诉笔者: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帮助学生,让每位学生有机会享受课堂。只有让学生享受的课堂才能被称为高效课堂。
四、打造评价课堂
任何制度、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同样的道理,没有评价的课堂,将是一节死气沉沉、平庸低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画龙点睛,对学生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体现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评价原则的评价制度,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检测成绩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按“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方法去实施评价,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进步之星、帮扶之星、学习之星、展示之星等,并颁发奖状进行奖励。久而久之,班内就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强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打造扎实高效的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中倡导自主,善于鼓励,并适时评价,这样课堂一定会扎实高效,学生一定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后进生帮扶总结范文6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在目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由于受到环境中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和品德等方面长期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难题,也是数学教师经常关注、交流的热点问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将他们划入另册;课堂上对其视而不见,然后课后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对其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殊不知,这种做法会极大地挫伤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产生厌烦、逆反心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呢?
一、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明确的进取目标。
教师要正确引导后进生认识和理解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及掌握文化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明确的进取目标。只要有了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目标,才会调动主观能动性。要让后进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就必须把握教材中的积极因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他们自觉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事,愉快的事。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把握好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让他们一点一滴地逐步提高,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了解后进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转化的基础。
作为落后于学习主流的群体,后进生由于经常考试不及格,在家中往往要面对家人的指责,缺乏关爱,在学校里又难赢得教师的关爱,因而常常感到压力和苦恼。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进而产生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的产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有无学习兴趣直接关系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正是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滋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后进生的课堂发言,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既见师长又遇知音的兴奋心理,从而萌发出学习的动力来。其次,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评价方法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转化后进生打下基础。
三、循序渐进,锻炼意志,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
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化、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学生转化的初级阶段,在新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情况下,除尽量让其避开引起旧习惯的诱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的环境,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在锻炼的过程中养成和巩固新的行为习惯。造成后进生学习落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就是缺乏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育必须从多方面抓起。首先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获取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如在复习旧知识时,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提起,让后进生有可回答的问题;其次是在教学新知识时,根据后进生的接受能力把速度放慢,在他们基本掌握新知识以后,引导他们总结方法并做相关的练习题。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后进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再次是在布置作业时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积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即使是很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与肯定;最后是在引导后进生学习时,要善意激励,进而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教育。
四、加强课后辅导,渗透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但是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因为后进生在课堂上往往“吃不了”,所以对他们加强课后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单纯依靠教师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小组帮扶的作用,每组选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小老师”,展开组内互帮互助,及时给予后进生全方位的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难题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后进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改变评价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要改变原来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绝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因为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衡量后进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明天比。允许后进生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与能力。对后进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又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实施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