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噪声监测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噪声监测方案

噪声监测方案范文1

本方案适用于县城市规划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加本规定相应类别标准执行。

二、引用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三、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

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类声环境功能区: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适用区域范围:无。

1类声环境功能区: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适用区域范围:新一中、二中、五虎山、钟秀山、玛瑙山、北湖公园、县人民医院。

2类声环境功能区:商业金融、集市贸易及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等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适用区域范围:城区除1类、3类外其它未划定区域为2类。

3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适用区域范围:晨光科技园区(釜江大道以南、二环路以西、邓隆路以北、釜溪河以东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适用区域范围:富州大道、釜江大道、宋渡路、二环路、银杏路、一环路、一环西路、北湖路、富达路、丁海路、晨光路。

四、标准值及监测方法

方案以《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为标准值,其监测方法依据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及附录C《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方法》执行。

五、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划分

(一)交通干线临街建筑以高于3层楼房以上(含三层)建筑为主的,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使用区域。

(二)交通干线建筑以低于三层建筑为主的,将交通干线红线外一定距离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确定方法如下:

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米±5米;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米±5米

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米±5米

(三)铁路干线两侧区域划分

城市规划确定的铁路用地范围外一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划为4b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的确定不计相临建筑物的高度,其原则和方法同本条第(二)款。

(四)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的划分

根据河道两侧建筑物形式和相邻区域的噪声区划类型,将河堤护栏或堤外坡角外一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划分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其原则和方法同本条第(二)款。

六、时间界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至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间的时段。

七、特别规定

方案中乡村和未划定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南环路食品加工区、平澜村化工新材料区为3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干线边界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分为4类声环境功能区。

八、附加说明

噪声监测方案范文2

【关键词】地面激光;隧道;变形监测

一、前言

隧道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到隧道的正常营运。因此,需要做好隧道监测,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

二、传统监测方法概述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具体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变形监测非大地测量方法

在测绘工作中,可以采用的变形监测方式较多,可以根据测量的方式不同分成电测、物理测以及机械测三种类型,而且所用到的测量仪器也相对较多。在进行非大地测量方式时,需要将测量的机器固定在检测对象或者是其附近固定的物体上,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和观测部位的直接接触。

2、变形监测传统大地测量方法

在变形监测方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就是传统大地测量方法。其中包括三角测量、交会测量和水准测量。从传统大地测量方法中可以看出,这种监测方法只适用于传统的测量仪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强度较大,自动化程度不强等原因,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但是经过技术人员多年的努力研究,测量工作逐渐朝着快捷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三、三维激光测量技术

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选择

地面三维激光测量因其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高精度、高密度的监测对象点云数据,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近年来发展迅速,且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目前,Riegl、Trimble、Leica等主要仪器生产厂商提供的仪器型号众多,不同型号的仪器性能参数差异较大,因此,根据扫描需求选择合适的扫描仪型号尤为重要。对于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一般测量范围较大,需要选择测程较长的扫描仪,通常使用Riegl公司VZ-4000扫描仪,该扫描仪的最大有效扫描距离可达4000m,150m测量精度15mm,重复测量精度10mm,水平扫描范围360°,垂直扫描范围60°,扫描速度每秒30000点,能够满足一般变形监测的需求。

2、点云数据拼接与坐标转换

地面三维激光仪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是在以测站为中心的局部坐标系下,在不同测站获取的点云数据坐标系并不统一。如果在扫描过程中布设了多个测站,就需要对多站扫描的数据进行拼接,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同时,变形监测是对获取的多期点云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各期的扫描数据也必须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目前有两种常用方法来实现坐标系的统一:①先将多个测站的数据配准,然后测得3个以上标靶的大地坐标,将配准后的点云数据直接转换到大地坐标系下;②对每一测站分别布设3个以上的标靶并测得标靶的大地坐标,将每一测站数据都直接转换到大地坐标系下。考虑到变形监测范围较大,布设标靶要满足每个测站都能观测到比较困难,因此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在每一测站的布设3个以上的标靶,直接进行大地坐标转换。

3、点云数据的滤波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设备、测量环境、表面光洁度、表面涂层对光线的反射率以及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不可避免地引入不合理的测量数据(即噪声),而这些噪声点对点云的数据处理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滤波处理。点云噪声滤波主要是根据点云的局部属性,以点云局部的法向量变化、K邻域数目以及点到局部拟合曲面的距离等约束属性来判断某点是否属于孤立噪声或随机噪声,然后采用对应的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对于孤立点噪声,由于其一般具有邻域点较少或不存在邻域的特征,因而在孤立点的滤波过程中,可以较为简单地在点云K-D树索引基础之上,通过判断该点一定邻域范围的邻近点个数是否小于判定阈值来判断是否为孤立点。

四、隧道地面激光监测技术

戴峪岭2号隧道是庄盖高速最长隧道,隧道全长2930m,其中,隧道左线长2930米,右线长2865米,线间距20m。该隧道地质构造复杂,穿越岩溶地质、断层、背斜高应力核部,施工难度大。隧道于2012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1、现场工作方案

(1)现场踏勘与定点

在扫描工作开始前首先到现场进行踏勘,踏勘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根据隧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病害发育特征等,确定扫描需要的精度、分辨率及扫描站点;其次是查看已有控制点的位置、保存情况和使用的可能性,根据现有大地测量条件和扫描站点位置考虑控制点联测的大概方案和扫描模型的拼接方式;最后是绘制现场草图和对主要扫描对象拍照,为后续扫描工作实施做准备。布置扫描站点为保证整体扫描质量的一致性,相邻2站点间的数据应有1/4~1/3的重合,同时在相邻站点间至少布置3个公共标靶用于后期点云数据的拼接工作。根据隧道管理方的要求,本次仅对隧道中的一段进行了扫描测量,共布设4个扫描站点;通过2012年和2013年两次扫描数据,分别对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和破损测量。

(2)实施扫描

根据计划扫描方案开始工作,首先需适当架高扫描仪,这样一来可避免扫描仪被隧道护栏、来往车辆等物体过多遮拦;二来也可避免扫描激光束与地面夹角过小而造成扫描精度下降。在扫描前,应从扫描仪视野范围中圈选出被扫描物体以大大减少扫描时间,提高效率,本次对隧道的扫描是采用全景扫描。点云的密度取决于激光点位间隔,本次扫描采用高速模式,即在10m处激光点间距为6.3mm×6.3mm。扫描后应及时观察点云以确定是否需要补扫或重复扫描。扫描完成后,还要对扫描区域进行拍照,获取色彩和纹理信息。当扫描仪自带摄像头像素太低不能满足贴图要求时,还要用高像素数码相机手动补拍。

2、数据处理

(1)点云数据的预处理

由于扫描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对扫描目标的阻挡和遮掩,如移动的车辆、行人的遮挡,及实体本身的反射特性不均匀,需要对点云进行过滤,剔除点云数据内含有的不稳定点和错误点。实际操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过滤算法来配合这一过程自动完成。

(2)点云数据的拼接

对不同扫描站点得到的点云数据,需要将其整合到统一的坐标系下。常用的点云拼接方法有3种,分别是:①使用磁性标靶或者是球形标靶、纸质黑白标靶;②点云数据上重合的部分特征点;③布设测量控制网(可以是国家坐标系、地方坐标系、自由坐标系等)。拼接完成后,各个点云间的拼接精度一般不宜超过5mm。

由于未要求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所以本次主要采用公共标靶对扫描的4站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同时辅以特征点加强拼接精度,最终拼接精度如表1所示。由表可见,本次点云拼接的最大误差为1mm,符合工程项目精度的要求。随后生成拼接完成的点云模型以进行后续工作。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隧道的变形监测大大提高了隧道的危险辨识,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隧道的营运安全。

参考文献

噪声监测方案范文3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即优化的监测点位和科学的采样频次),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即有标准规范的分析方法、优良先进的仪器设备、自动便捷的监测手段和现代可靠的高新技术)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即监测人员须持证上岗、监测仪器设备须经计量检定、分析结果须经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2 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1 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2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的质量。

4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 3 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 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④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⑤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5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 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5.2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在环境评价体系中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5.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 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 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 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 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 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结束语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应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准确数据,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

噪声监测方案范文4

关键词:课程标准 环境监测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所谓课程标准的定义是指,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标准较传统的教学大纲有了质的转变。教学大纲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什么内容;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什么内容、怎么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等目标,并以此形成该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方案。对于强调学生技能的高职教育来说,课程标准的建立将为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所以说课程标准的编制是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环境监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起到了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岗位(群)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有初步了解。《环境监测》课程标准的编制,对于培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课程标准的调研

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具备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各方面能力目标,在该课程编制课程标准之前,有必要对相关专业岗位(群)进行调研。经过调研,了解《环境分析》课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领域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整个环境监测岗位(群)及其对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环境监测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以及高职院校《环境监测》课程的现有教学资源。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地方环保局下设环境监测站、企业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公司、其他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专业以及本专业毕业生。调研的内容主要是《环境监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应用领域和重要程度;知识领域要求;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以及培训和教学资源等。调研所得的结论,将作为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作为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目标的标杆,邀请企业专家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名师,形成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共同编制《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2 课程标准的性质

根据调研的结论,从教学内容、操作技能和核心价值三个方面,确立了《环境监测》课程标准的性质,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体、大气、固废与土壤、噪声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内容,能从事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工作。能熟练使用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分析,特别是按照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环境监测》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分析项目的能力。根据《环境监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本专业的教学安排确立了该课程的定位,即《环境监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分析》开设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专业课之后,该课程是对上述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和拓展。

3 课程标准的目标

根据环境监测专业岗位(群)对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形成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等基本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监测方案制订、样品采集、运送保存、预处理、分析化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环境监测全过程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查阅有关标准和规范开发监测项目,能独立完成上述环境监测全过程,能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毕业生考取环境监测上岗证。

4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四大基本目标,形成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此来确立课程设计思路,即通过怎样的课程设计来达到所需的教学效果。选取的教学内容涵盖环境监测岗位(群)所涉及的领域,并分清主次;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职业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参照环境监测岗位群所涉及的领域,对应的将《环境监测》课程分为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固废与土壤监测、噪声监测和放射性监测五个学习情境。其中,重点是水质监测和大气监测两个学习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环境监测站、地方环保局下设的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监测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中具体的实训项目,尽可能做到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相一致。考虑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项目开发和设计能力。通过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虑实际生产岗位对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5 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对于《环境监测》课程的具体实施,应在课程标准中说明课程主要内容、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等问题。关于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知识目标、岗位(群)需求”为依据,遵循课程内容“主次兼顾”的原则,确立了水质监测、大气监测为主要内容,土壤与固废监测、噪声监测和放射性监测为本课程相对次要的内容。在课程的组织安排上,以“课程主要内容”为依据,遵循“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兼顾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中的五个部分设置为五大教学情境,具体安排见下表。

其中,理论课和实训课是融合一体的,即在开设实训课的时候将理论知识的讲解融合在内,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对于五大学习情境中具体教学内容,应以“课程主要内容、组织安排、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遵循“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兼顾的原则,将学习情境分为若干个工作项目。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应设计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与生产实际对接紧密,授课时可将实际生产岗位的工作流程搬进课堂,在理论知识方面适当引申,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和职业化要求。现以饮用水中余氯监测项目为例,来设计课程的实施方案。

步骤一:分配角色。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下发监测任务,将学生分为采样员、化验员和安全员等角色。步骤二:提供参考资料。《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及《环境监测》教材等。步骤三:分组讨论,形成监测方案。各小组讨论后上交监测方案,由老师审核,确定最终方案。步骤四:讲授理论知识。针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适当引申和深化,保证足够的知识量。步骤五:实操演练。各小组按照监测方案,各司其职,开始对饮用水中余氯进行监测。步骤六:进行数据处理后,形成报表,并要求学生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步骤七:考核评价。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计入期末总成绩。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实施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应配备相应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与集中实训评价相结合、教学内容比重与评价结果比重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发高职通用教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结合自编教材,弥补现行通用教材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相对落后的不足。采用专兼结合的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主讲、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内容。配备能够完成五大学习情境的理论和实训教学的环境分析实训室。与兄弟院校环境监测专业合作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合作开发教材;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设立环境监测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杨立峰,吴延昌.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制订的研究与实施——以嵌入式应用于开发课程标准为例[J].计算机教育,2008,(10).

[2]李玉芬.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噪声监测方案范文5

 

一、监测目标

通过开展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掌握芜湖市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研究分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浓度(强度)水平,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监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质量,为监管执法、研究制定或修订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

(一)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9个县市区(含2个经济开发区),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县级覆盖率均要达到100%。

(二)监测对象

市级将在全市重点监测行业用人单位数量及地区分布的基础上,合理统筹各县市区监测用人单位数量。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任务数见附录A。各县(市、区)在完成监测工作的同时,指导被监测企业完成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要求监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申报率达100%。

监测工作优先选择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和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监测(见附录B)。2020年度监测结果存在超标情况的用人单位应全部纳入本年度监测范围。全市范围内采矿业用人单位应全部纳入本年度监测范围。

如果辖区内重点行业用人单位数量无法满足监测任务要求时,应优先选择存在煤尘、矽尘、水泥粉尘、石棉尘、苯、铅和噪声的其他行业用人单位(加油站除外)进行监测。

若非重点行业存在上述重点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数量仍不能满足监测数量要求时,各县市区可根据辖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和行业特点,从附录C中选取至多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监测。

监测用人单位应包含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4种规模类型,除采矿业外,其他行业小微型用人单位监测数量不少于监测总数的70%。如小、微型用人单位由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开展了全面监测,用人单位可不再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本年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除重点行业的大中型用人单位外,2020年度已开展监测的用人单位不纳入本年度的监测范围。各县市区重点行业监测用人单位数量不低于监测总数的80%。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内容

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基本情况

对用人单位劳动者总人数(包括劳务派遣人员数量)、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情况、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开展情况、职业健康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情况、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及使用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设置情况等进行调查,并选取部分上一年度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的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的质量进行监测。

2.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掌握其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浓度(强度)。

(二)监测方法

1.调查表调查

由监测人员填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调查表》(见附录D),调查表由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采取抽样检测方式进行,选取用人单位部分工作场所和岗位进行抽样检测,2020年监测超标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连续2年纳入监测范围的中大型用人单位应避免重复监测统一岗位和工作地点。监测点选取及监测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

(1)每个用人单位粉尘和/或化学毒物监测岗位不少于4个,每个岗位应至少选取1个监测点,监测点应在监测岗位所在工作地点内选取,监测点总数不少于4个;当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或监测点少于4个时,应全部进行监测;

(2)当用人单位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粉尘和/或化学毒物时,每个因素需分别选取不少于4岗位,每个岗位应至少选取1个工作地点作为监测点,监测点总数不少于4个;当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或监测点少于4个时,应全部进行监测;

(3)重点行业用人单位监测时优先选择重点岗位(附录B),如不满足数量要求可增加存在重点监测因素的其他岗位;

(4)3年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出现由重点监测因素所致的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或确诊职业病的岗位必须进行检测;

(5)除石棉粉尘外,检测粉尘应同时检测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对明确性质为煤尘、矽尘和水泥粉尘的,仅需开展呼尘检测;不明确粉尘性质的需同时检测总尘和呼尘。最终监测结果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监测结果为依据,如最终判定为GBZ2.1中有呼吸性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则上报呼尘浓度,仅有总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则上报总粉尘浓度。

(6)粉尘短时间浓度(CPE)采用工作场所定点短时间检测,采样时间段不少于两个,且应包括可能最高浓度的时间段;具有个体采样设备的监测机构,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应采用个体采样方式检测,如无法进行个体采样的,依据定点短时间或长时间检测结果和接触时间进行计算;

(7)化学毒物短时间浓度(CSTE、CME、CPE)采用工作场所定点短时间检测,采样时间段不少于两个 ,且应包括可能最高浓度的时间段;具有个体采样设备的监测机构,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应采用个体采样方式,如无法进行个体采样的,依据定点短时间或长时间检测结果和接触时间进行计算;

(8)使用有机溶剂的用人单位,在成分未知的情况下,必须开展定性分析,明确主要成分,然后按照定性分析结果进行检测;

(9)每个用人单位接触噪声岗位监测不少于4个,如果少于4个的,则全部进行监测。针对大、中型企业,对监测岗位内的不少于20个噪声工作场所(原则上选择80dB(A)以上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小微型企业应对所有噪声工作地点进行检测,每个监测点检测1次,读取三个检测数据。具有个体检测设备的监测机构,岗位噪声等效声级优先采用个体检测方式检测,若无条件采取个体检测,依据接触时间计算岗位8小时等效A声级或40小时等效A声级(LEX,8h/LEX,w);

(10)粉尘应按照GBZ/T 192系列标准进行采样、检测;化学物质应按照GBZ/T160和GBZ/T300系列标准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噪声应按照GBZ/T 189.8方法进行检测。

四、项目组织与运行

(一)组织实施

市卫生健康委全面负责监测工作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定监测方案,指定市疾控中心作为市级监测机构和质量控制机构。

市疾控中心负责培训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业务骨干,组织开展质量抽查和技术指导,定期报送监测工作进展情况,汇总分析全市监测数据,撰写年度全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

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绩效目标管理,协调组织疾控机构按时报送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负责指导被监测企业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申报。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为项目承担机构,可委托具有计量认证合格证书(CMA)、实验室认可(CNAS)或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从事现场监测工作;各级疾控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疾病监测能力,完成职业病项目调查和数据汇总分析。

各现场检测机构要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选取的监测岗位必须为附录B中的重点岗位/环节,网络报告时的岗位名称须与附录B一致,不得随意填写。

(二)质量控制

芜湖市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全市质量控制方案(附录E),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按照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质控要求开展监测工作;通过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等质量控制手段,保证监测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规范化。

市疾控中心抽取10%的样本进行现场验证,抽取的用人单位将覆盖辖区内开展监测工作的所有县市区;对所有监测用人单位进行数据审核,如发现填报信息或检测信息错误应立即退回并通知填报机构及时修改,如发现异常结果,立即对企业现场进行复核。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监测项目的组织管理,定期组织对项目执行进度、完成质量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对各县市区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抽查。

(三)数据报送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应在完成监测工作后1个月内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数据上报。

市疾控中心负责督促辖区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及时上报数据,并及时审核数据,各县市区务必于2021年10月20日前将所有监测数据上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市疾控中心应于11月20日前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年度报告》(含质量控制报告)报送至省职业病防治院和市卫生健康委。

(四)经费管理与使用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开展有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质量控制、数据信息收集、核心数据验证复核、报告撰写和现场验证复核以及开展检测所需仪器设备购置和维护等工作。

 

附录:

A.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任务表

B.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表

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自选因素表

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调查表

E.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质量控制方案

 

 

附录A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任务表

地市

用人单位数量(家)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采样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检测

数据质量控制与现场验证

网络报告

市疾控

/

/

14

/

镜湖区

10

10

/

10

弋江区

16

16

/

16

鸠江区

18

18

/

18

三山开发区

10

10

/

10

开发区

18

18

/

18

湾沚区

16

16

/

16

繁昌区

18

18

/

18

南陵县

16

16

/

16

无为市

18

18

/

18

合计

140

140

14

140

 

附录B

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表

重点行业

重点行业的具体中小类行业

重点岗位/环节

必监测因素

可选监测因素

煤矿开采和洗选业

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B0610)

采矿:掘进、采煤、皮带、装载、钻孔

洗煤:破碎分级筛、跳汰机、振动筛、皮带巡检

煤尘、矽尘、噪声

/

褐煤开采洗选(B0620)

其他煤炭采选(B069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陆地石油开采(B0711)

采油、集输、注水、勘探、钻井、采气、巡检

苯、甲苯、二甲苯、噪声

/

海洋石油开采(B071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铁矿采选(B0810)

采矿:凿岩、爆破、穿孔、破碎、装载、运输

选矿:破碎筛分、洗矿、皮带巡检

矽尘、噪声

/

锰矿、铬矿采选(B0820)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B089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铜矿采选(B0911)

采矿:凿岩、爆破、穿孔、破碎、装载、运输等;

选矿:破碎、球磨、浮选、皮带巡检

矽尘、噪声

砷化物

铅锌矿采选(B0912)

矽尘、噪声、铅

/

镍钴矿采选(B0913)

矽尘、噪声

砷化物、铅

锡矿采选(B0914)

锑矿采选(B0915)

铝矿采选(B0916)

镁矿采选(B0917)

其他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B0919)

金矿采选(B0921)

银矿采选(B0922)

其他贵金属矿采选(B0929)

钨钼矿采选(B0931)

稀土金属矿采选(B0932)

放射性金属矿采选(B0933)

其他稀有金属矿采选(B0939)

非金属矿采选

石棉、云母矿采选(B1091)

采矿:凿岩、爆破、穿孔、破碎、装载、运输等

选矿:破碎、筛分、重选、皮带巡检、包装

石棉、噪声

/

石灰石、石膏开采(B1011)

矽尘、噪声

建筑装饰用石开采(B1012)

耐火土石开采(B1013)

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B1019)

化学矿开采(B1020)

采盐(B1030)

石墨、滑石采选(B1092)

宝石、玉石采选(B1093)

其他未列明非金属矿采选(B109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如涉及炼焦参照煤炭加工的炼焦岗位)

炼铁(C3110)

原料贮存运输、热风炉、炉前、放灰、除尘

矽尘、噪声

/

炼钢(C3120)

炉前、修包、倒罐、除尘

钢压延加工(C3130)

轧钢、剪切、开卷、轧机主控

矽尘、噪声

苯、铅、铬

铁合金冶炼(C3140)

司炉、上料、除尘

矽尘、噪声

铅、镉、铬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铜冶炼(C3211)

火法冶炼(选矿、熔炼、吹炼、精炼、电解)湿法冶炼(浸出、萃取、电解)

矽尘、噪声

砷化物

铅锌冶炼(C3212)

备料、焙烧、浸出、制酸、电解

矽尘、噪声、铅

/

镍钴冶炼(C3213)

镍:焙烧、熔炼、吹炼、缓冷、结晶、离析、细磨、磁选;

钴:焙烧、浸出、净液、电解

矽尘、噪声

砷化物、铅

锡冶炼(C3214)

焙烧、精选、浸出、还原熔炼、精炼

锑冶炼(C3215)

熔析、氧化挥发、挥发熔炼、挥发焙烧-还原熔炼

铝冶炼(C3216)

备料(破碎、干燥、研磨、浸出、煅烧)、电解、精炼、铸锭

镁冶炼(C3217)

焙烧、电解

硅冶炼(C3218)

备料、熔炼、精制、浇铸、破碎

其他常用有色金属冶炼(C3219)

备料、熔炼、精制或电解

金冶炼(C3221)

焙烧、混汞、氰化、硫脲、精炼

银冶炼(C3222)

熔炼、电解、铸锭

其他贵金属冶炼(C3229)

熔炼、浸出、电解

钨钼冶炼(C3231)

熔炼、精炼

稀土金属冶炼(C3232)

熔炼、精炼

其他稀有金属冶炼(C3239)

熔炼、精炼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C3240)

铸造工、熔化工、型砂工

铜压延加工(C3251)

轧制、表面处理

铝压延加工(C3252)

熔铸、轧制

贵金属压延加工(C3253)

轧制、拉制或挤压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C3254)

轧制

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C3259)

轧制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C2511)

脱水、检尺、化验、采样、外操、内操

苯、噪声

甲苯、二甲苯

其他原油制造(C2519)

炼焦(C2521)

备煤工、推/拦焦机司机、炉盖工、上升管工、机侧出炉工、焦侧出炉工、熄焦工、煤气净化巡检工

煤尘、苯、噪声

/

煤制合成气生产(C2522)

上料、现场操作、除渣

煤尘、矽尘、噪声

/

煤制液体燃料生产(C252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C2614)

化验、采样、外操

苯、噪声

甲苯、二甲苯

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19)

涂料制造(C2641)

投料、分散、砂磨、检验、压滤、包装、洗桶

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C2642)

工业颜料制造(C2643)

工艺美术颜料制造(C2644)

染料制造(C2645)

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C264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水泥制造(C3011)

熟料、水泥磨、破碎、包装、装车

水泥尘、矽尘、噪声

煤尘

建筑用石加工(C3032)

切割、备料、干磨(异形加工)、水磨、抛光(抛丸)

矽尘、噪声

煤尘

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C3034)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C3039)

平板玻璃制造(C3041)

上料、筛分、称混、熔窑

特种玻璃制造(C3042)

其他玻璃制造(C3049)

技术玻璃制品制造(C3051)

光学玻璃制造(C3052)

玻璃仪器制造(C3053)

日用玻璃制品制造(C3054)

玻璃包装容器制造(C3055)

玻璃保温容器制造(C3056)

制镜及类似品加工(C3057)

其他玻璃制品制造(C3059)

建筑陶瓷制品制造(C3071)

球磨、制(喷)粉、打磨(吹灰)、喷砂、抛光

矽尘、噪声

煤尘

卫生陶瓷制品制造(C3072)

特种陶瓷制品制造(C3073)

日用陶瓷制品制造(C3074)

陈设艺术陶瓷制造(C3075)

园艺陶瓷制造(C3076)

其他陶瓷制品制造(C3079)

云母制品制造(C3082)

上料、破碎、混料、打磨等

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C3089)

金属制品业*

金属机构制造(C3311)

焊接、打磨、喷漆

苯、噪声

/

金属门窗制造(C3312)

 

 

黑色金属铸造(C3391)

铸造工、熔化工、型砂工

矽尘、噪声

 

有色金属铸造(C3392)

 

      矽尘、铅、噪声

砷化物

石棉制品制造业

石棉水泥制品制造

开包、裁剪、梳棉、混料、打磨

石棉、噪声

水泥粉尘、矽尘

石棉制品制造(C3081)

汽车制造业*

汽柴油车整车制造(C3611)

冲压、焊接、打磨、喷漆

苯、噪声

锰及其化合物、矽尘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C3612)

汽车用发动机制造(C3620)

铸造工、熔化工、型砂工

矽尘、噪声

/

改装汽车制造(C3630)

冲压、焊接、打磨、喷漆

矽尘、苯、噪声

锰及其化合物

低速汽车制造(C3640)

电车制造(C3650)

汽车车身、挂车制造(C3660)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670)

通用设备制造业*

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B3411)

冲压、焊接、打磨、喷漆

苯、甲苯、二甲苯、噪声

/

内燃机及配件制造(B3412)

汽轮机及辅机制造(B3413)

水轮机及辅机制造(B3414)

金属切削机床制造(B3421)

金属成形机床制造(B3422)

铸造机械制造(B3423)

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B3424)

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制造(B3425)

其他金属加工机械制造(B3429)

轻小型起重设备制造(B3431)

生产专用起重机制造(B3432)

生产专用车辆制造(B3433)

连续搬运设备制造(B3434)

电梯、自动扶梯级升降机制造(B3435)

客运索道制造(B3436)

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B3437)

其他物料搬运设备制造(B343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铅蓄电池制造(C3843)

铅粉制造、板栅铸造、涂板淋酸

铅、噪声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书、报刊印刷(C2311)

印刷、调油、点胶、清洗、粘合、烫金、覆膜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己烷、1,2-二氯乙烷、铅、噪声

三氯乙烯

本册印制(C2312)

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C2319)

家具制造业**

木质家具制造(C2110)

调漆、喷漆、喷(刷)胶、油膜、修色、清洁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1,2-二氯乙烷、噪声

竹、藤家具制造(C2120)

金属家具制造(C213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火力发电(C4411)

输煤工、锅炉巡检、汽机巡检、电汽巡检、除灰巡检、灰库装卸操作工

煤尘、矽尘、噪声

/

热电联产(C4412)

 

热力生产和供应(D4430)

输煤工、锅炉巡检、汽机巡检、电汽巡检、除灰巡检、灰库装卸操作工

煤尘、矽尘、噪声

/

*注: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仅有喷漆作业或产生矽尘的用人单位才纳入监测范围。 **注:针对有机溶剂,如定性分析没有相应的物质,可不进行相应物质的检测。 附录C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自选因素表

序号

自选因素

1

甲苯

2

二甲苯

3

二氧化硫

 

 

 

 

 

 

 

 

 

 

 

 

 

 

 

 

 

 

附录D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调查表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用人单位名称

(盖章)

 

社会信用代码

¨¨¨¨¨¨¨¨¨¨¨¨¨¨¨¨¨¨

工作场所地址

      市      县(区、市)       乡(镇、街道)

                                           号

单位注册地址

      市      县(区、市)       乡(镇、街道)

                                           号

所属行业

 

法人姓名

 

职业卫生管理联系人

 

联系电话

 

本单位在册职工总数

 

劳务派遣人员数量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私营企业  ¨股份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用人单位规模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

职业卫生

培训情况

用人单位负责人培训情况:  ¨是 ¨否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情况:¨是 ¨否

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培训人数:人。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是否进行了申报:¨是  ¨否

防护设施“三同时”情况

3年内新改扩建及技术改造、引进项目情况:¨有¨无

当前工作阶段:¨可研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建设阶段    ¨竣工阶段

预评价开展情况:   ¨全部    ¨部分   ¨否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全部   ¨部分  ¨否

控制效果评价开展情况:  ¨全部   ¨部分  ¨否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情况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   人。

粉尘接触人数   人。

煤尘:   人;矽尘:   人;

石棉粉尘:  人;水泥粉尘:   人;

其他类型粉尘(含“其他粉尘”):   人。

化学毒物接触人数:  人。

苯:  人;铅及其化合物:  人;

其他纳入监测的化学毒物:

化学毒物1(       ):   人;化学毒物2(       ):  人;

化学毒物3(       ):   人。

未纳入监测的其他化学毒物:  人。

物理因素接触人数:   人。

噪声:   人;   其他有害物理因素:   人。

上一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未检测     ¨检测

煤尘: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矽尘: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石棉粉尘: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水泥粉尘: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其他类型粉尘(含其他粉尘):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铅及其化合物: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苯: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化学毒物1(         ):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   个。

化学毒物2(         ):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个,超标岗位:   个。

化学毒物3(         ):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其他化学毒物: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噪声: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其他有害物理因素:场所检测点   个,超标点   个;

检测岗位/工种数:   个,超标岗位:   个。

上一年度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未体检    ¨体检    体检总人数   人;

接触煤尘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矽尘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石棉粉尘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水泥粉尘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其他类型粉尘(含其他粉尘)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铅及其化合物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苯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人;

接触化学毒物1(           )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化学毒物2(           )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化学毒物3(           )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其他化学毒物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噪声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实际复查人数   人;异常人数:   人;

接触其他有害物理因素体检人数   人;应复查人数   人 ;实际复查人数人;异常人数:   人;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防尘设施

设置情况:¨有   ¨部分有   ¨无

防护效果:¨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防毒设施

设置情况:¨有   ¨部分有   ¨无

防护效果:¨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防噪声设施

设置情况:¨有   ¨部分有   ¨无

防护效果:¨有效 ¨部分有效 ¨无效

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情况

防尘口罩

发放情况:¨有         ¨无

佩戴情况:¨有 ¨部分  ¨无

防毒口罩或面罩

发放情况:¨有         ¨无

佩戴情况:¨有 ¨部分  ¨无

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发放情况:¨有  ¨无

佩戴情况:¨有  ¨部分 ¨无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设置

粉尘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

设置情况:¨有   ¨部分有   ¨无

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

设置情况:¨有   ¨部分有   ¨无

噪声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

设置情况:¨有   ¨部分有   ¨无

附录E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质量控制方案

为确保2021年芜湖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质量控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质量控制机构、所有参与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质量控制环节包括监测单位、监测岗位和监测地点的选择,现场调查、现场采样与检测、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填报等。

二、质量控制原则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量控制机构以及监测项目承担机构应严格按照《芜湖市2021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场所监测工作,并坚持以下原则:

1.客观公正。对检测数据负责,不受外界因素的干预和其他内外部压力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科学规范。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合法合规开展监测工作,确保检测操作程序规范,检测结果科学可靠。

3.真实准确。检测人员应严于律已、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

三、质量控制方法

(一)监测用人单位选择

1.监测行业的选取原则。必须是《监测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国家选定的重点行业,只有当重点行业的所有用人单位都纳入监测对象后,尚不满足监测数量要求时,才选择含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或自选因素的其他行业。

2.监测单位的选取原则。需经过现场调查或预检测,确定用人单位存在有《监测工作方案》中规定重点监测岗位和规定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才能纳入为监测单位。除工作方案中列出的各类采矿业企业外,其余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矽尘的岗位和工作地点的必须通过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确定粉尘类型是矽尘时才纳入检测;使用含有挥发性有机组分化学品的岗位和工作地点,当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苯等有害因素时,必须通过对化学品挥发组分进行定性确认,含有苯等有害因素时才纳入检测范围。

3.监测岗位的选取原则。必须是《监测工作方案》规定的岗位/环节才能纳入为监测对象,各用人单位岗位名称表述应统一填写《监测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岗位/环节名称。如某岗位有多个劳动者和多个工作地点时,须选择接触浓度可能最高的劳动者和工作地点进行监测。

4.监测地点的选取原则。监测地点的选取应严格按照《监测工作方案》进行。开展监测的地点必须是监测岗位的工作地点,如监测岗位没有足够数量的工作地点,应全部进行监测。

(二)监测机构选取

参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机构需通过CMA认证、实验室认可(CNAS)或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同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作用,并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现场采样

1.采样前。检查开展监测工作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如开展全面监测,需制定采样计划或方案。监测工作使用的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复印件和非强制检定设备的校准证书复印件或自校记录需保存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内,以供核查。

2.采样过程中。在进行样品采集时,按照GBZ 159-2004和相应待测物的检测标准执行,包括采样流量的校准、采样方式及相应的采样时长。流量校准记录表、现场调查表、采样原始记录表(须包括检测时生产负荷或生产状况)需规范填写,并由校核人进行校核后存入监测档案,以供核查。

3.化学毒物样品空白。

现场化学毒物采样时须制作样品空白,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制作样品空白的收集器需与样品同一批次。

(四)样品运输和保存

样品运输应当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污染、损失和丢失,样品空白须与采集的样品一并放置、运输、储存。样品运输和保存的条件按各有害因素标准检测方法规定的要求执行。

(五)样品实验室检测

1.化学毒物检测

化学毒物检测按照GBZ/T 160系列标准和GBZ/T 300系列标准执行,包括样品处理、样品称量、样品检测、浓度计算等,上述操作的原始记录和图谱存入监测档案。针对有机溶剂开展定性检测的记录和图谱也存入监测档案。

2.粉尘浓度检测

粉尘浓度检测按照GBZ/T 192.1 和GBZ/T 192.2标准执行,针对石棉纤维粉尘,采用纤维计数浓度的按照GBZ/T192.5执行,包括采样前后的滤膜处理、滤膜称量、浓度计算等,上述操作的原始记录存入监测档案。监测机构应保存所有粉尘采样后的滤膜,保存期1年,用于质量抽查复核。

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按照GBZ/T 192.4 标准执行,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样品检测,按照标准中要求记录相关操作过程,并存入监测档案。监测机构应保存用于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的粉尘样品,保存期1年。

(六)接触浓度计算

采用定点采样方式进行个体岗位浓度检测的,在计算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时,按照GBZ 2.1-2019中规定的方法执行,计算过程记录存入监测档案。采用个体采样方式的,如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实际检测浓度即为岗位工作班平均接触浓度,同时填写工作时间即可,采用定点采样方式,如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根据

计算,同时填写工作时间即可。

工作时间小于8小时的,按GBZ 2.1-2019中的公式

计算。

(七)噪声测量

噪声检测包括场所噪声检测和个体岗位噪声检测。噪声检测前,需对声级计和个体噪声剂量计进行校准,并对校准结果进行登记。场所噪声检测和个体噪声检测按照GBZ/T 189.8-2007规定执行,并按要求做好原始记录,最后经校核人审核后的声校准记录表、原始记录表一起存入监测档案。如采用场所噪声检测结果和接触时间计算岗位8小时等效声级或40小时/周等效声级,需将岗位8小时等效声级或40小时/周等效声级计算表一同存入监测档案。

(八)数据上报

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要对参与监测工作的机构进行培训。参与监测工作的机构,对检测结果录入后由另一个技术人员进行核实,确保录入上报数据准确。

四、质量控制抽查

按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指定质量控制机构抽取10%样本进行现场验证,抽取的用人单位覆盖辖区内开展监测工作的所有县区级单位。复核清单和检查要点见表1。

表1   复核清单与检查要点

序号

记录类型

检查要点

1

现场采样和检测照片

需留存采样人员在有企业名称的厂区门口合影,没有企业名称的,可以与企业人员合影,在允许现场拍照的用人单位,须同时保存现场采样或检测的照片。

2

现场采样与检测设备使用记录

核查各采样与检测设备的使用日期与现场采样日期。

3

实验室检测设备使用记录

核查各实验室检测设备的使用日期与检测日期。

4

采样和检测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检查各采样和检测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是否合格,并核实使用时是否在有效期内。

5

设备校准记录表

检查化学毒物和粉尘采样设备的流量校准记录,检查噪声检测设备校准记录。

6

现场调查记录表

检查现场调查记录表是否完整,重点检查职工总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体检人数及检查情况等。

7

采样原始记录表

检查原始记录表填写是否完整,并对采样日期、时间、生产状况、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信息进行重点核查。

8

实验室检测分析原始记录

检查检测、分析原始记录,针对苯、铅等化学毒物(包括空白样品)可以查看检测设备中的原始图谱。

9

粉尘实验室检测

分析记录

检查粉尘滤膜称量记录、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分析记录、采样后的滤膜和用于检测游离二

氧化硅含量检测的粉尘样品保存情况,必要

时进行现场复测。

10

计算过程记录表

检查计算过程中记录表的结果是否与调查表和检测结果相符合。

11

检测报告

检查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并与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现场复核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对异常结果进行复核。通过对下级监测机构上报在监测系统中的检测结果,复核人员按经验进行评估,对检测点(或岗位)上报的结果存疑时,需对这些检测点(或岗位)进行现场采样复核,并按照表1检查相关的影像及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市级质量控制机构发现表1中的第1、2、7、8、9五项中出现影像或记录明显存在问题的或仪器设备上无唯一性设备编号,仪器设备参数、性能与实际采样或检测情况不一致,仪器设备或检测人员在时间或空间上存在明显逻辑错误,无谱图或篡改谱图,未保存粉尘采样后滤膜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粉尘样品,或检测结果明显在用人单位不生产或非正常生产情况下开展检测的,可直接判定为弄虚作假。

2.主动抽查。按前述要求抽取10%已经完成监测工作的用人单位进行复核。

市级质量控制机构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对县区进行复核时,发现用人单位监测结果存疑,对其进行现场复核。发现弄虚作假的,由市级质量控制机构对该机构承担的所有用人单位监测结果进行复核,并按以下办法进行处理:

(1)由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承担监测工作的,发现1家用人单位监测结果弄虚作假的,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处违法所得2-5倍罚款;发现2家及以上用人单位监测结果弄虚作假的,提交发证机构建议吊销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噪声监测方案范文6

关键词:连铸液压系统;噪声控制;防治;研究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推广液压控制技术的必要性,不仅能够取代传统人工操作设备的不足,也实现了人机智能化操控。120t顶底复吹转炉配备连铸机运行是炼钢自动化的先进模式,显著改善了冶金企业的生产水平。液压系统是连铸机设备的动力供应来源,因设备调控不当会形成异常噪声,破坏了冶金生产环境的有序性。因而,企业在制定一体化工作模式中,需考虑液压系统噪声防治的措施,为120t顶底复吹转炉运行提供优越的条件。

一、液压系统用于连铸机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冶金业设备的正常运行,采用高科技辅助系统进行调控是极为关键的。液压系统是连铸机械的控制部分,用其操控可实现液压动力的持续供应,防止设备因外界动力不足而限制了设备性能的发挥。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如图1,对机械传动系统正常运转有显著的调控功能。

根据目前掌握的技术条件,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应用于连铸机的详细功能:①动力元件。在液压系统中负责供应动力,保持机械构件按照标准的状态运行,防止人为操作失误影响机械运转。②执行元件。感应液压系统发出的动作信号,快速地指令设备完成对应的动作。③其它元件。液压油是系统转换能量的液态物质,而辅助元件在连铸机浇注流程里为液压系统提供其它方面的引导,避免液态系统运行不畅造成的阻碍。

二、连铸液压系统噪声的成因与处理

炼钢是金属铸件及配件制造的主要活动,转炉炼钢工艺方案的优化调整,使企业建立了综合性的炼钢方案。连铸液压系统是炼钢转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调节系统可实现转炉设备功能的最大发挥,降低了设备外在故障的发生率。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液压系统在运行期间易出现噪声故障,使设备生产失去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检修人员需结合系统噪声的成因,制定智能诊断系统,如图2,具体的防治方法:

1、机械噪声。机械机构是连铸机正常运转的基本构造,也是液压系统噪声故障的来源之一。机械噪声主要表现于各种机械转动,如:电机转子转动,电机轴和液压泵的连接、液压泵、液压马达的转子转动,液压油缸的运动,各阀的运动都是产生机械噪声的原因。处理机械噪声的方法:调节设备的转动方式,使连铸机在持续浇注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改善设备内部的连接形式,主要调整电机轴、液压轴等组合方式。

2、液压泵噪声。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噪声是故障产生的重要原因,多数是由于泵内存在异常杂质,影响了泵运转的畅通性。如:液压泵噪声一般比较尖锐刺耳,操作或检修人员可通过听觉初步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也可通过观察或触摸的方式,鉴别是否伴有不正常的振动。防治液压泵噪声现象,需定期做好泵的检查维修工作,尽早发现噪声问题以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更换新的液压泵设备。

3、其它噪声。除了上述噪声外,还包括:一是液压阀噪声,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非常重要,它能调节流量、压力和改变油液的方向,它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噪声;二是液压缸噪声,液压系统中液压缸是执行元件,它把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噪声是不容忽视的,这可能是液压缸出现故障一个原因。这就需要检修人员能够制定全面性的监测方案,时刻关注液压阀与液压阀的工作状态,通过日常监测防范噪声故障的发生。

三、结论

总之,设备故障一直是企业生产过程关注的焦点,一般中小型冶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比较均衡,大型转炉设备故障次数较多,若不加以控制则会影响了生产质量及成本投资。连铸液压系统是冶金自动化生产系统的重点,解决其噪声问题防止了设备故障的发生,也营造了安定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英才,刘一波. 浅谈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防止措施[J]. 科技信息. 2011(21)

[2] 陈刚. 可升降钳工台的液压回路设计[J]. 液压与气动. 2009(08)

[3] 瞿立飞. 迁车台液压系统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J]. 湖南电力. 2010(03)

[4] 徐志远,解飞翔. 浅谈如何控制液压系统泄漏[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0)

[5] 孙迎远,郭国选. 液压系统卸荷回路的分析[J]. 煤矿机械.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