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1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1]。目前本课程面向本校材料、机械、冶金与生态、土环4个学院开设,每学期约有近50个班,学生的覆盖面非常广。电子信息技术的复杂多样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一、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有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对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2,3],认为这门课程是“副课”,是和本专业无关的知识,或者课程“用处”不大。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不如去花时间考计算机等级,考驾照,去广泛社交等等。为此,他们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睡觉或者看其他书籍,甚至干脆不来上课。

2.课程内容和专业结合不密切。尽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非电类专业与电子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但是目前的电子课程内容并没有充分反映出电工电子技术在非电类专业中的应用,现有课程只重视内容的系统化完整化忽视课程中实际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3.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虽然从网络公开课到慕课都在致力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网络公开课或慕课也存在一些问题:相类似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很多,学生不知道想学习哪个学校的课程,老师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不能起到以学生为中心,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资源,转做其他的事情,浪费大量时间。

4.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丰富。教师只是使用PPT和板书教学,学生提早打印课件内容,其中的讲解习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都一览无余,既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又不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按照传统的方法上课,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如何采用兴趣驱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4]。以机械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的兴趣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兴趣驱动的电工电子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提炼教学内容中的兴趣点。(1)从“绪论”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绪论中介绍电工电子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完成电子技术课程整个知识体系的综述。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专业带来的革命性的转变,促进了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的内容。介绍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使学生感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非常有用。介绍机械类专业中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后续课程,后续课程中用到这门课程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重视。例如后续“电子技术实习”2周,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方面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这就是建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的。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也是建立在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的基础上。(2)机械相关电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将功能背景和在机械中的应用相结合,从系统高度介绍电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实用电路的系统介绍电路各部分功能分解电路内部结构分析各个器件的功能,增强对学生从系统到个体,从应用到理论的思考方式的培养。例如介绍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控制电路,就可以从工厂的实际机械设备引入,如机床作台的往返、刀升降的控制等都是由电动机的正反转买现的,那么通过实用系统的介绍就可以引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结构就可以分解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然后主电路由刀闸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等等到电动机,控制电路由停止,启动,自锁触点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等等组成,然后根据每个器件的位置引入器件的功能,再到每个器件的结构的介绍,这样从实际出发到抽象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的质量大大地提高。

2.细化机械类专业,找准与电工电子的结合点。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四个专业,对机械类专业的再细化有利于找准各个专业和电子技术课程的结合点,在课件中加入详细背景下的应用实例,更容易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在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以工厂车间的电动机控制为应用场景,学生的兴趣就会倍增。例如车辆工程可以介绍分析汽车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模拟电路部分的实例;数字电路部分的实例汽车电子遥控锁的电路设计[5]。

3.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1)视频资源的有效利用,引起学生兴趣。对应课程中的知识点,对网络精品课程和MOOCs视频进行精心筛选和剪辑,精选讲解电路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的FLASH或视频动画,采用录屏软件制作仿真小实验等等,使这些视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行微课程的课件制作,合理地利用到课上课下的教学中。结合微课课件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中,采用微课课件,由学生自主学习组合开关的工作原理,首先介绍组合开关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组合开关的内部结构的演示,再到组合开关的工作原理的分析,利用课下时间,学生对器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相应的内容上。如在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将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变化,旋转磁场的产生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可通过模拟方法完成整个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教学和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器件实物和教学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感性认识。增加课前市场调研、课后思考题、与机械相关扩展知识阅读部分,部分内容拟以课堂讨论形式开展。在学习电子技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市场上亲自购买面包板和芯片,学习实践中器件的分类和挑选。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参数性能产生感性认识,学习时就不会对抽象的参数感到枯燥。例如在书本学习电容时,学生只知道电容值是多少法拉,但是实际中购买使用电容时不单单要考虑电容的电容值,还要考虑有极性还是无极性,哪种材质构成,耐压值等实际的参数。不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会从实践中体会到器件各个参数真正的含义。(3)在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接触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地引入各种电路的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电子线路的构成,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学习从电子仿真电路图转化成原理图,总结相关方法和原理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强学生自主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网络的无处不在和移动网络设备(智能手机/平板/便携本)等的出现和普及,学生们基本离不开这些设备。为了把学生从这些设备上做其他事情吸引到课程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把课程的相关内容先后放置到网络上。内容包括课程简介、与机械类相关的各种资料、精选视频、课件与教案、自学指导书、授课大纲及考核大纲、习题、讨论题、往届考题等。例如,有些学生在上课时使用iPad或者手机直接看动画版的教学课件,这样就把学生从移动网络设备上做其他事情直接拉回到课程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1)自主式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个数和类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允许学生自由选组,2~4人一组,集体完成一个项目并撰写出总结报告。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查找感兴趣的选题,设计仿真实验,进行硬件连接调试,写实验报告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了解一个实用的工程应用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总结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中得到了锻炼。通过完全开放和自主实验等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2)利用myDAQ,提高学生兴趣。myDAQ数据采集套件体积仅有巴掌大小,含有电源及各种测量仪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即可实现对实际电路的测试,使用方便,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电路设计自主实践的得力工具,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由于myDAQ套件便于学生自主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动手设计,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可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空间,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5.改变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考虑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习态度,在期末考试的成绩中予以反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平时学习可以结合报告、答辩以及综合设计仿真等在多方面考核使学生充分发挥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靠最终突击最终考试和照抄固定答案而得到高成绩,打击平时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课程报告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包括应用仿真软件设计性或验证性电路仿真,课程相关哲学内涵的探讨,课程知识点归类总结,综述电工学在机械方面的最新应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而不是仅仅靠最终试卷和平时固定答案的作业来定分数。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2

【关键词】中职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24-02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以实用技能培养为突破口,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然而,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中考的低分生和落榜生,学生素质较差,且目前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多数不适应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接受能力,偏离生产需要,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新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拟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一、重视理论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授课教师在制订理论教学计划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职业岗位需要中职生掌握哪些理论知识,教师就传授哪些知识,从而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同时,根据形势发展,每年都应对理论教学计划进行滚动式修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接轨。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进而认识到作业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如《低压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保证作业者安全完成生产项目的关键。

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一)课程教材开发

中职学校的教育大多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市场的需求开展教学。然而,中职学校多年来一直套用普高模式教材,缺乏职教特色,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也不强。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打破传统的教材编排方式,增减、修改现有的教材,使课程内容设置更具有合理性、针对性,遵循“必需、够用”原则,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此外,可编写校本教材。我国目前已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后,方能在某些特定的岗位上岗就业,比如从事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电工上岗操作证。因此,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可以直接选用相应的培训教材;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一同编撰校本教材。这样编撰出来的教材既与企业的需要同步发展,又能让学生掌握考证必需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在毕业前拿到相应的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及“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考电工上岗操作证和初级电工证、中级电工证这些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二)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1.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通过拍摄、从网络下载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图片、录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资料,充实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形象、生动。例如,笔者在讲授“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预先通过拍摄及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等途径,做成多媒体课件(PPT)来授课,让学生看到了真实职业环境中的电动机内部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2.案例分析与启发引导。这是一种以实际工作任务和相关条件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例如,在“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两地控制)”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用两个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紧接着,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说明要用两个双联开关,而且该电路在家庭及办公场所被广泛应用。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找出普通开关与双联开关的不同。学生积极动手接该电路,并且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接线又快又好。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接线情况,加以分析并概括性总结。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这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整合课程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将该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制定项目清单,利用校内外实训环境将课程教学寓于职业岗位之中,实行现场项目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具体的项目就是一个真实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习与工作零距离对接,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真正的工作。例如,笔者在“光控电路的原理与制作”的教学时就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该项目的内容是:当晚上走在教学楼楼道或住宅楼道并跺脚或说话时,楼道感应灯及时点亮,这是出于人性化和节能的考虑。在该项目教学中,一般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每3~4人为一组,每一小组要公开展示该项目完成的情况及成果,并且需要写一份总结报告上交给教师。通过该项目的制作,学生亲身体验了产品在工厂从元件筛选、组装焊接、调试等全过程,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在掌握了教学计划规定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可见,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革新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中职学校以期末考试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未能体现中职学生的特点,使评价信息来源单一,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等问题,不利于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不能体现职业学校重实践技能的特点。为科学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评定学生成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评价不仅体现在期末考试,还融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并按一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理论知识测试分(30%)+动手操作分(50%)+课后作业分(20%)=学期总成绩。授课之初要求学生准备课堂活动记录本和作业本。在课堂活动本上,学生自己记录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及练习完成情况,笔者不定时进行检查评价。另外,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除教师评价学生外,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协作、互相激励。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把考试视为负担,教师的教法也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教师应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用高效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论职业学校教学的系统设计[J].职教论坛,2008(5下)

[2]于庆,李经智,杨翠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子技术情境化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科研,2009(3)

[3]仇益梅.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广西教育,2011(4C)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3

【关键词】 教学改革;成绩评定办法改革;电类基础课

1 引言

工科电类基础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等)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在我校的11个学院,23个本科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确有效地考核和评定学生对电类基础课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不仅能使步入大学不久的学生们对专业内涵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和引导其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能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成绩评定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检测,从而评定、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但如何公平、合理、有效地组织课程成绩评定,传统的考试模式和考核方法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效。

2 指导思想

成绩评定办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1],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考分分解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并以考试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3 改革措施

近年来我们先后在420个班级约2万5千多学生中实行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考核方法。

(1)统考课程考试改革

对于量大面广的统考课程,根据课程的考核要求,将课程内容相互联系的部分综合在一道题目中进行考核;考核模式采用教考分离,评卷批改流水作业完成。

(2)专业特色课程改革

对于工程应用性强的课程,把学生所要考核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模块设计典型案例,就案例进行考核。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解剖分析,考核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模式采用“总结报告+半开卷”、“课题论文+专题答辩”、“总结报告+口试”、“理论笔试+实验操作”、“笔试+小组答辩”、“大作业+口试”、“课程设计+口试”、“课程设计+小组答辩”、“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考核”等形式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能力,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随机抽取试题,结合教师提问,灵活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能够根据面试结果,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成绩评定办法改革

学生的成绩取平时成绩(作业、实验、论文、课堂提问、出勤等)、期中(或月考)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的办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5%+实验成绩*15%+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考勤成绩*15%+作业成绩*25%+机动项*60%;实验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操作成绩(70%)+实验报告成绩(20%)。这种办法改变了传统的“一卷定乾坤”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模式。

4 改革的成效

(1)促进教风建设。由于实施了教考分离,加强了考试管理力度。教师在思想上端正了教学态度,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教学上,认真教学,严谨治学。实行教考分离,客观上也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一次评价,既是考学生也是考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能真正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促进学风建设。通过考试改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课程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每当新学期开始时,第一节课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宣传考试改革制度,让学生知道考试的严肃性,打消了可以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使其懂得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3)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进行考试改革,使教与学的双方形成了共识。明确了教学目的,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近几年来,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正在逐步形成。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分数逐年提高,考试作弊现象明显减少。另外,从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情况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大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5 结论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的改革改变以往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的质量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有效的促进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自己学,学了我要用”。灵活合理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相信随着电类基础课课程成绩评定办法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和完善,学生的学风、考风和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会有着根本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4

1引入模块化、层次化教学理念,完善电子实训教学体系

以往多数院校开设的电子工艺实习,大多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电子元器件的常识,熟悉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通过手工焊接练习学会组装一个超外差收音机、稳压电源或声控台灯之类的简单电子小产品[3]。这种传统的实训内容单一,实习设备落后,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回流焊接技术和SMT等工艺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过孔插装技术的局限性[4],而EDA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原有硬件条件基础上进行了实训教学改革,每学年针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十几个教学班,进行2周的电子设计综合实训[5]。在实训内容上设立了3个必选模块,包括印刷线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装配实习,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基本内容的实训。设计项目改变原来的单一产品,在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对于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行准备设计方案和电子电路,灵活安排开放实验室,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把“必选”模块与“自选”模块相结合,引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理念,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目的,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模块组成见图1。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充实实训内容

2.1实训教学大纲和内容体系的整合我们在总结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大纲[6]。对于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社会和生产实际。对于产品设计,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种常用电子器件的技术参数,学会查阅各种资料,并了解电子新工艺、新技术,强化电路设计和动手能力。教材对于电子实训也十分重要。我们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编写了《电子技术实习指导》,内容包括印制电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和电子工艺实习三大部分,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焊接技术、波峰焊、再流焊等,以及印刷线路板设计、电子电路仿真、典型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等内容,并通过对T-2906FM收音机的焊接调试和安装,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工艺,熟悉SMT器件的组装技巧。我们进一步整合了实训内容和各部分学时分配方案,重在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学时分配见表1[7]。

2.2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是针对电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一般在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后进行。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方法,了解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技术的基本机理,观看焊接工艺视频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际制作组装FM收音机等电子产品,了解整体电路的调试方法,熟悉完成一件电子产品的全过程,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如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Protel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等软件,已成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中必备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电工电子课程群”和示范中心建设,丰富了“电子设计与综合实训”网站资源,使教学体系更加规范和完善。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完善实训考核机制

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故障现象,要现场分析故障原因、示范讲解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印刷板设计的布线技巧和仿真结果分析等也要提出具体要求。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8]。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考核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实践操作、总结报告3个部分组成,尤其是电子产品制作环节的考核,不仅要看学生作品的外观组装情况,更重要的是看调试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效果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例如FM收音机的灵敏度和覆盖调整等具体参数。电子设计综合实训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我们各部分的考核比例为:印刷板设计20%;计算机仿真20%;电子产品焊接工艺及装配35%;出勤及实结报告25%。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5

关键词:教学 质量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75-01

1《电工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是以“三基原则(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实施的。基本技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电工学》实验教学,注重的乃是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在众多的实验教材中可以看出,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都是围绕实验结果这一主题来完成的。例如,对于某一实验教学科目,实验教材中都给出了比较详尽的实验元器件的参数、实验步骤及规定的数据表格等。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成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累赘,甚至起到了负作用,以致学生技能素质得不到提高,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实验教学的现象。

2“实验过程”在《电工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实验过程”是实验教学目标的真实体现

《电工学》是一门为非电类学生掌握一定的用电技术的技能基础课程,因而基本技能是教学效果的真实体现,它反映在实验教学方面就是由“实验过程”来决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秦曾煌教授在谈到《电工学》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应该“管为路用,管路结合”,其实质就是强调了教学的实质是“用”。为了达到这个“用”,就要强调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过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

2.2“实验过程”是学生技能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电工学》课程教学“三难”(难教、难学和难用)问题比较突出。根据教学目标,学习《电工学》课程的学生,要提升的是技能素质,而不是解决某些具体实际问题。即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当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前沿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重点培育良好的科学作风、创新精神,树立“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思维理念。因此,注重《电工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实验过程”是学生技能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2.3“实验过程”是《电工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

以往实验做完了,学生却“一点印象”都没有。经调研发现,在进行实验教学独立考核时,很多学生能够机械地按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但缺乏严谨的科学作风。比如,如何按科学方法调试和运用示波器或信号发生器;实验测试过程中测量仪表量程如何科学的改变;如何进行故障的检查和排除等等。有些学生做完实验后,不断电就进行拆卸各种元器件,这些都反映出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即“实验过程”这个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掌握。

3《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3.1实验教学案例

以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本应用实验为例。在这个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是反相比例运算和加、减法运算的验证。在以往实验过程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填入表格,验证理论知识的结论。实际上,这个实验的重点不仅是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而是实验过程的正确实施。比如,对于反相比例运算实验要求输入信号为在一定幅值的正弦波。那么,如何调试信号发生器以获得适当的输入信号?为什么信号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再比如,如何通过示波器观察和测量出正确的相位关系及数值的大小。这些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体现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另外,在进行加、减法运算实验时,为了便于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要求输入信号是自制的直流信号源。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刚刚做完反相比例运算实验,测量仪器是示波器,而此时是直流信号源,为了便捷应该采用直流电压表来测量。实验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不能选取正确的测量工具。在输入直流信号的取值范围上,也是在指导教师的一再强调下,才“机械”地按指导教师给出的取值范围进行实验。但课后上交的实验总结报告,则是无可挑剔。由此可见,“实验过程”才真正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技能素质,以及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真实反映。

3.2实验教学效果

历经两年对《电工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以适应“实验过程”这一理念展开教学和考核验收。在各类实验教学模式中,均注重“实验过程”理念的渗透。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改变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激情,挖掘创造潜能;再比如,人为地设置电源、信号源故障,断线、虚焊、或损坏了的器件,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并排除故障后再做实验等。由于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始终强调“实验过程”的重要性,从期末实验考核(考核方式为:现场抽签,限时独立完成,从进入到实验室的第一步开始,就进入到考核评分状态)的实际效果来看,采取“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以往我们在构建实验教学模式上下了很多功夫,但在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上却不能保证各类实验教学模式优越性的发挥。对于《电工学》这类课程的实验考核,应在“实验过程”上下功夫,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实践技能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术总结报告范文6

【摘要】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方向,认为应建立较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模块,构建“多元化”实践考核评价方法,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1]工业工程作为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其生命就在于实践,只有将工业工程知识付诸实践与应用,才能培养出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2]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办学条件的参差不齐,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也千差万别,质量高低不一。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工业工程专业,由于特殊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现状更为担忧。

二、浙工大之江学院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设在机电工程分院,于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在这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重视学科建设,推进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引进师资队伍,基本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1)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包括新生的入学教学、工业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企业的专题报告等16课时;(2)课程实验,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现场管理、库存管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内实验共58课时,设施规划与分析、电子商务、应用统计学、系统建模与仿真、质量工程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上机共58课时;(3)课程设计,质量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共7周;(4)工程训练,包含金工实习、数控培训、电子工艺实习、电气控制大型试验等环节,共4周;(5)专业认知实习,共1周;(6)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等,共2月。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在办学投入、实验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限制下,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1)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验室利用率低,缺乏形式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式;(2)实验多为验证性、演示性为主,缺乏系列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开放式实验教学;(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4)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较为独立,缺乏层次性与有效衔接。

根据上述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实践条件基础上,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三、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院“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IE理论和意识的训练;又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优化、评价和创新的能力。要理顺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之江学院的办学条件限制,即尽可能不添置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开设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相互衔接、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综合创新实验项目,[3]衔接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完成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的融合贯通、系统化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大模块: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以及创新实践模块,结构与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创新实践模式是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之间的联系纽带,将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下的各实践模块下,根据所学知识点,选择相应的创新实践模块,加强工业工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图1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模块的开设

在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实践条件,开设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

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工业工程专业实验设备,开设开放性综合实验。结合已有的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对教学、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人因工程知识,完成综合设计。已开设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设计、校园环境的噪声分析、基于人因工程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分析与改善、基于人因工程的食堂布局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大学生宿舍盥洗室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超市收银台设计等开放性实验项目;根据现代生产与物流实验室的特点,开设了微型小汽车等生产线的综合设计,并用ED软件进行仿真与优化;结合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物流仿真软件ED开发了基于ED的食堂排队系统优化、基于ED 的超市排队系统设计等,结合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了工厂供应链管理综合分析、连锁超市配送路线优化、啤酒游戏等综合性实验项目。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在实验中心网页的实验预约系统上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成员,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

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课外科技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柔性化”创新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实验预约系统提出预约实验室开放的申请,获审核后即可在约定的时间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

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实现了工业工程各实践模块的无缝衔接,丰富与充实了学生工业工程知识面,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实时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避免学生的走马观灯现象,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基础实践模块重点考核过程的操作能力和总结报告的准确性;强化实践模块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实践模块,尤其是各类实习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模块则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方法、组织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实施,不仅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监督,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为了培养工业工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创新。通过理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了面向学生的多层次、个性化的自我创新实践模块,并针对不同的实践模块建立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工业工程知识得到系统应用,强化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1]刘长义.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5)108-109.

[2]刘源.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 (4)143-145.

[3]秦春节等.独立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中自主性创新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