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岗位实训发;教学体系;双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18-01
由于我国人口类型的特点,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镇的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且还存在升高的趋势,很多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也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装潢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本来就比其他专业类型要少,装潢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如何改善装潢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依赖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开展和学生综合实训教学的展开。
一、目前装潢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装潢专业的毕生来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每年从高校毕业的装潢的专业性人才数量较为庞大,而现实中需要的装潢设计师较少,市场上存在供过于求的供求关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装潢行业竞争形势,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装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有些院校毕业的装潢专业学生存在学艺不精的问题或是其技能专业指向性不强的问题等,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装潢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
最后,我国装潢市场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一般群众对装潢设计师能力的识别能力不强,并且行业内设计师水平良莠不齐,市场管理秩序混乱,或多或少也增加装潢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装潢专业学生综合实训开展状况
很多高校为了增加装潢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此建立了很多相应的实习实训场所,使装潢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实践性也有所发展。但是现阶段和高校或高职类院校进行校外合作的实习基地或是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单位具备很明显的独立性特征,即这些单位提供实践、实习岗位是固定的,就很有可能存在专业对口性不强的特征。而校内装潢专业学生综合实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操作技能较强、职业化、大众化、公平化的装潢设计人才,从现状来看,实际中的情况和计划中的情况有所偏差。其次,很多高校或高职类院校虽然建有学生实训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情况使实训室被闲置,实训室在很多高校或高职类院校仅仅是一种摆设使其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装潢专业学生综合实训教学建议方案
要开展装潢专业学生综合实训教学,需要从课程设计出发,结合好工学结合模式,同时利用好综合实训室的各种设施。
(一)相关课程开发。需要以实训室为核心,增加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的开发和设计。首先,课程开发阶段要先树立一个观念,即岗位能力、就业指向为课程开设的最原始目标。其次,将市场情况作为课程内容开设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增加课堂教学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所学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去。最后,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训教学齐头并进的课程设计,及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岗位操作经验,增加教学的实训特征,并在岗位实训教学阶段利用好现有的校内实训室设施和校外实习岗位机遇。
(二)完善相关的教学体系。将实训室的利用纳入教学的一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训教学的目标,结合市场的供求情况,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完整化、科学化、体系化,将模块教学和整体教学进行结合,使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例如将装潢整体教学划分为多个模块,教授这些局部模块的特色内容,然后在整体教学中教授装潢设计上的一般理论。利用完整、科学的装潢教学体系,增加理论教学中的科学性,然后紧密结合实训程序的教育,促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经验。
(三)建设双师教学队伍。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够在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教学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实训室的功能和特色也能够通过双师队伍的建设而被挖掘和利用。建设双师教学队伍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整体素质,由于市场竞争的多变形式,装潢行业的供求关系也多变且没有稳定的规律可言,如果教师有过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就可以在教学中将装潢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对的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一并传授给学生,这些经验是构成装潢专业学生岗位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双师队伍建设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可以更为完善地构建装潢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任燕.关于装潢专业学生综合实训教学的探讨[J].华章,2011(7).
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化标准的培养,并明确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教育。现阶段各大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成为了整个工商管理专业较为重要的教学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对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一些院校在实践环节中由于设备、资金、师资、环境等方面的设置不够逼真,使得实践教学未能达到预定效果。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工学结合的模式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未来职业规划。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工学结合的成功教学经验,普遍应用于我国的高职院线中,该模式的培养人才教育形式可以归纳成工学交替、2+1、订单等。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一些企业业务内容有明显的季节性、时段性的需求,使得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而学校方面课程安排都比较固定,想要配合这些企业的实践学习就必须打乱已经预先安排好的教学计划,使得学校和学生陷入两难境地。一些企业为了配合政府和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客观原因企业提供的实践职位往往只是一些基层空缺职位,工作内容繁杂、薪水较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进入企业实习的期望值下降。面对日益丰富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模式渐渐暴露出了其弱点,没有健全的工学结合制度、校企合作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变得徒有其表,企业仅仅提供实习岗位,而学生实习的目标却脱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并未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思路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对模式中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优化,一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评价总结、创新发展、再评价总结,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评价总结是创新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高校方面需要对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性的认识和分析,理解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再对过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尝试打破旧的模式中的形式结构、制度等方面,这一阶段中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已经形成的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非常熟悉,他们不愿承担创新发展带来的风险责任,要创新发展就需要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较为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入手,从实际教育工作中进行客观证据的搜集,不仅是教师和管理层意识到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还可以加快创新实施的进程,所以在这一阶段可以建立良性的沟通渠道,开展教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对话,相互传递信息和意见,消除心中的抵制情绪。创新发展是第二个阶段,即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展开的工作,这一阶段需要相关负责人对高校管理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趋势的阐述,再指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得到高校管理层的认同,再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全体教师的智慧设计出适应于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操作细则,形成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过程需要多部门和领导的通力协作,若有一方持反对意见,创新发展的进度将遇到阻碍,所以这一阶段可以在顺应相关部门的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听取工商管理部门教师的相关意见,综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定,鼓励教师和管理层积极参与,避免个人主观意见专制,从多重角度对创新策略进行检验和选择。再评价总结是创新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不仅是对第二阶段的巩固和强化,还是对第一个阶段的重复,这一阶段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变化导致新模式中结构和管理中的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可能致使创新发展失败,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及时对实际运营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稳定性,增强教师和管理层参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的信心。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工学结合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可以从实训的真实情境化和协同互动能力培养着手。对实训设施进行完善建设,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申请相关教学优惠政策,引进实践教学相关的师资力量,建立应用型课程的研发小组,确立实施项目负责人,对模拟实训的地点进行建设和规划,逐渐形成相关实训基地群。需要建立必要的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和模拟实训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环境,通过模拟企业组建、运营等过程,对实训内容进行开发,建立企业实际运行流程,将所有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包括企业的注册登记、组织机构构建、运营规划、项目计划、企业相关制度建立、管理等多项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经营可能会面对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建立起工商管理意识和全局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深刻认识企业运作流程的目的。在实训中将每个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模拟岗位中,并进行模拟实训操作,实训中的每一个模拟岗位都是相互关联的,若其中一个岗位发生纰漏则整个模拟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这种互动式的实训方式让学生懂得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实训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从学校到社会的良好过渡,最终提高学生工商管理的能力及综合素质。除实训课程的建设外,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模式的典型教学方式,将校企合作的程度进行深化,杜绝表面意义的仅提供岗位形式的合作。学校和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实习机制,其中需要明确学生实习的管理安排、专业是否对口,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准入审核,审查企业经营范围的合法合理性、社会声誉和实习岗位提供的人才培养可行性等,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安排合适且固定的管理人员,对管理办法进行权责划分,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学校教学目标的实习计划,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能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校的每个学年之间都会存在假期,从自愿原则出发,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学生假期实习岗位,形成工学交替,并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形式,以此惠及每一个学生。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可以加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从学生入学开始,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进行细致划分,将学生基础理论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学年或延长至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到第二学年下半学期开始则主攻实践性强的课程,这样既不会与企业安排相冲突,也不耽误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还能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年帮助他们较好地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终极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结语
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研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人才培养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地、科学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能顺利从学校过渡到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朱庆华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傅宏.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6,(18):165.
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3
[论文关键词]工学实训组织 自主管理 组织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融入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的高素质,强调“职业性”,主要是指高质量的职业素质。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强调了教与学的职业导向,但对课余持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关注较少。本文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自主管理工学实训组织为例,研究该组织的建设,同时研究高职院校课余有序开展以职业行为养成为目标的职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
一、工学实训组织的定位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它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可否进入职业以及能否胜任某职业的条件。近年来,研究者尝试对现阶段不同职业体系下的职业素质做出更准确的定义,同时在实际职业岗位中确定能体现职业素质的行为。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职业行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职业行为的要求不同。事实上,职业素质更应该被理解为是动态的、行为化的概念。职业素质并不是指导行为的概念性文字表述,而是实实在在的职业行为,协助从业者完成日常岗位工作。
高职院校普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课堂和实训为核心围绕行业特点展开,形成了良好的职业培养氛围。但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职业素质的关键是职业行为,职业行为依存于日常岗位为主的职业环境。如果能够在学习阶段进一步让学生走上职业岗位进行职业体验和职业实践,由专业老师进行专门指导答疑解惑,将更有利于学生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的工学实训组织,正是基于现阶段的职场环境的以学生职业行为养成和职业素质修炼为目的平台。它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常见“工学结合”模式,教师成为指导者和顾问,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础,以各种形式的“任务”为牵手,以作业团队为核心完成职业实践,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职业行为的校正和重塑。工学实训组织成员完成任务,不只是社会兼职获取报酬,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培养职业行为的机会。
二、工学实训组织运行机制的构建
工学实训组织是一个学习平台,它将职业实践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学生自主的工学交替。不同于学校一般的社团组织,工学实训组织的运行需要进行五个方面设计:工学组织构建、学生自主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作业团队组建、职业实践、实践经验总结。
(一)工学组织构建
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面对职业的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构建任务驱动的工学实训组织,同时聘请行业经验丰富或正在企业挂职的教师担任该组织的顾问或指导。实训组织的日常工作突出学生自主管理,其依据是不断充实完善的机构章程和根据章程设置的部门、岗位、作业团队,编制的管理制度,确定的业务流程和考核标准。实训组织总负责人通过公开竞聘招选,任职时间一般为一年,实训组织各岗位的负责人由实训组织总负责人负责招募。
(二)学生自主实训基地建设
学生自主管理工学实训组织在系部的支持下建立校内自主实训基地。主要做法是将校内仿真实训场所,全部或部分由学生自主实训组织管理,变为开放式实训场所,为组织成员也为其他学生课余提高职业技能服务,学生承接的企业任务也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工学结合的对口服务企业,对一些可以开展经常和稳定职业实践的企业,由系部与它们签订协议,再交由学生自主实训组织负责具体时段任务的完成。校内实训基地以职业技能提高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则突出职业实践。
(三)任务作业团队组建
学生自主管理工学实训组织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和实际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设立作业团队。作业团队承担企业任务的组织实施,也是职业行为培养的主要客体。作业团队设常设团队或临时组建团队两类。常设团队设立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需求或者行业发展的现状,这类团队工作目标指向明确、职业岗位职能清晰,有固定指导教师负责技能训练和具体任务分派。学生自主管理工学实训组织则对各作业团队进行支持、协调和管理。
(四)职业实践
这是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职业环境真实接触的过程,更是职业行为养成的关键过程。高职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习惯决定了实践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不管,而仍然应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一些临时性或富有创造性的任务。任务引入的起始阶段、完成任务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任务完成以后,更需要教师召集作业团队成员进行适时适当的点评,“孵化”正确的职业行为,“校正”不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认知。
(五)实践经验总结
为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后劲,要求作业团队的成员在任课老师或作业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所完成的企业工作任务进行充分提炼总结并反思,进一步明确应该努力养成的未来职业的职业行为。成效比较好的可以转化为实训讲义。这种讲义的汇编可以是开放式的,根据实训组织职业实践开展情况持续增加和更新。
三、工学实训组织运作实践
根据学生自主管理工学实训组织的定位和设计思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2009年9月开始推动这类工学实训组织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发展概况
对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工学实训组织,学院的建设思路是,给予三年孵化的经费资助,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组织的自我良性发展。2010年底,根据工学实训组织建设实际,学院将申报建设之初的18个工学实训组织整合成为16个,15个专业的学生受益于工学实训组织牵头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实践。16个工学实训组织根据职业实践的特点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技能+创业”型。比如烹饪系的“美味教室食品有限公司”,以校内和社区为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旅苑”校内实验旅行社是旅行社管理专业在我院“校中店”旅苑旅行社在校内的分支机构,拥有自己的营业执照和门市部,旅行社各岗位均由在校学生担任,开展对外经营。这类工学实训组织内的所有工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很好地利用了专业技能并对经营管理能力进行了拓展。二是“技能+服务”型。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和空中乘务专业分别根据自己专业的核心服务技能成立了酒店“PARTTIME”社、旅苑导游服务部和旅苑礼仪服务社,这些组织提供学生在未来就业企业的职业实践机会,以服务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为主。三是“技能+实践”型。这类工学实训组织由于专业指向的就业行业等方面的原因,强调学生真实技能实践,突出的是技能实训和职业体验,但不像前两种实训组织一样会给学生带来经济效益或者只能带来很少的经济效益。比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卓越会展工作室、旅游英语专业的英语沙龙工作室、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的TC智苑旅游策划工作室等。这些组织开展了真实的职业实践,但尚不是真实职业环境中开展的工作,有些学生实践成果尚显稚嫩,无法真正被企业采用。“技能+实践”型工学实训组织必须向“技能+创业”型或“技能+服务”型组织转变,否则将在三年期满后予以淘汰。目前学院还有一批二、三型综合的实训组织,比如外语系的译之园旅苑工学翻译社、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以旅游线路策划为主的旅游创意工作室、旅游工艺品设计专业的凡尔赛工设计社等,它们在加强学生职业实训的同时也在努力争取与市场对接。
(二)工学实训组织对学生职业行为培养的作用
1.工学实训组织是学生开展职业实践的重要平台。工学实训组织作为学生自主管理的非营利机构,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依托专业,容易获得专业对应企业的认可;建立完善的组织章程和工作规范,容易获得院系管理部门的认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以专业为基础的工学实训组织不同于搭建学生兼职平台的学校团委或其他机构,它是学生职业实践和专业实训的重要平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16个工作实训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转良好,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章程和工作规范,设计有自己独特的LOGO,财务管理和档案管理也逐渐规范,成为相关专业学生产学结合衔接未来职业的重要平台。“技能+创业”型和“技能+服务”型实训组织为学生提供了总金额超过了150万元人民币职业实践机会,参与学生总人次超过2万人次/天。
2.激发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工学实训组织通过协议与各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将这些企业纳入到专业实训基地体系里来。不同于实习基地,工学实训基地由于开展的是短期的职业实践和体验,企业没有托管学生的压力却可以获得短期用工的便利;工学实训组织也由于不存在教学环节要求,又没有创收压力,有更好的主体地位可以维护同学权益。工学实训组织建立的校外工学实训基地一般是经过工学双方良好磨合基本达成职业实践和体验共识、运作模式相对成熟的企业,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这种职业实践。另外,在这种学生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的自主实训体系中,学生有更强的愿望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这也促进了校内实训场所的开放,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行进行技能实训,巩固课堂上学习的职业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实践。
3.以团队作业为基础的项目化实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未来职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很多知名企业都将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放在选人用人首位。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经过各种实践锻炼、训练有素、具备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能更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对企业也更有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项目是工学实训组织开展工学实训的基本作业,作业团队是完成项目实训的基本单位。建立职业目标明确、相对稳定的作业团队,一方面可以开展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团队分工,完成需要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实训项目,再就是可以很好地在技能训练和职业实践中引入团队意识进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如杭州导游服务团队,课余针对杭州地陪景点到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导游实训,在节假日到合作企业进行职业实践,职业实践后进行小组研讨小结,每个团队的导游讲解技能和带团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三)工学实训组织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实训组织的建设需要向综合和长远方向转变。由于实训组织的非营利性和管理人员的短暂任期,使实训组织更注重了当下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对组织长远发展和综合管理考虑不够。主要出现的问题,一是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在经过短暂的义务劳动之后开始下降,职业指导开始缺失;二是财务管理规范不够,出现提留经费使用不当引起争议和提留经费不够导致新任务开展困难两种情况;三是实训组织建设方向盲目,自我良性运行机制由于职业岗位定位等原因无法形成,组织运行有终止的可能。这要求工学实训组织建设的负责人承担更多的引导和规范责任。
2.开放性实训室使用率问题。按照工学实训组织的建设设想,自主实训组织负责开放式实训室的管理,为作业团队成员也为其他学生开展课余技能实训提供便利,但实践中存在实训室总体使用率不高的情况。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开放式实训室就存在这个问题。模拟导游实训室由于景点讲解技能训练的需要,其利用率比较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客房、餐饮实训室由于服务技能的要求低些,学生使用率就低。另外实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烹饪实训室,水、电、油和实训材料等运行成本较高,学生无法负担。让工学实训组织发挥更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训的机制有待探索。
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使该专业毕业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实用型人才。同时,成为熟悉我国政府制定的旅游业方针政策,掌握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与社交能力,能胜任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工作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为:从专业设置入手,根据旅游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与技术领域的要求设置专业计划,明确专业目标。以服务能力和职业需求为培养主线,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强调满足职业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训教学,加强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加强“双证制”教学。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始创于2003年,是学院两个“2+1”工学结合试点专业之一。该模式以加强教育的实用性、能动性为原则,以培养知识水平高、操作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综合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学院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合作为依托,实施“2+1”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两年在校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实训为辅;第二阶段,后一年在企业实习实训,以顶岗实习为主。学院先后与北京建国酒店集团、天津泰达国际酒店暨会馆(五星级)、天津天保国际酒店集团(五星级)、天津东港旅行社、天津铁通旅行社等十多家旅游企业建立了工学结合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包括“2+1”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的制定,“2+1”工学结合教育的实施与“2+1”工学结合教育的综合考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教师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训,培养和造就“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增加实践教学力度;加强校内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考核等;加强旅游企业实习体系建设,在企业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工作表现、实操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奖励优秀实习生、优秀指导教师。对未完成实习任务、完成任务不好或不称职的学生按学校和企业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进行责令改正或调离岗位、重新实习等处罚。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突出职业性“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与意志品质。同时,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旅游服务能力:掌握饭店前厅、客房、餐厅和康乐等部门的服务技能,掌握导游技能,胜任地陪、全陪、领队等职务,熟悉旅行社基本业务,毕业即能上岗,能适应旅游企业中的各种岗位。
突出操作性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工学结合,制定“2+1”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提供工学结合教学的各种资源,制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各项制度,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课程体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同时,建立起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主动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
突出实用性“2+1”工学结合模式以实用为中心,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满足旅游行业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务型专业人才。教学计划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硬的实用型人才为核心,强调职业性,强调可操作性,使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突出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应广泛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成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教育教学应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并且与旅游企业合作,将在校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训,逐步建设起一批成体系、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批长效、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并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校企合作教学:全日制教学加企业顶岗实习
为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旅游管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校内课程主要分为五大块,即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技能课、职业技能训练课、综合素质培养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职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旅游经济学等课程;职业核心技能课与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业操作技能,开设导游业务、饭店前厅与客房实务、饭店餐厅实务等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开设演讲训练、文书写作、法律与道德等课程。
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加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旅游企业进入校园选择学生,学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企业,企业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以自愿结合为原则。校企之间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院与学生之间签订实习承诺书,企业与学生之间签订实习用工协议,企业、学院、学生三方共同遵守协议,完成顶岗实习实训。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自2003年起,先后与北京建国酒店集团、天津泰达国际酒店暨会馆、天津天保国际酒店、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等十多家酒店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同时向天津中国国际旅行社、天津中国青年旅行社、天津方舟国际旅行社、天津大亚国际旅行社等数十家旅行社推荐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截止到2006年,共安排了234人次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
理论教学体系根据重基础、重素质、重应用的原则,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尤其是核心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形成由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综合知识课程群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课的设计坚持以旅游业技术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保证人才基本素质与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讲解、参观、比较的讲授三段式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参观相关的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最后由学生通过比较印证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2)提问、探询、总结的讨论三段式方法。教师先根据教材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然后鼓励学生探询答案(如网上查询、图书资料搜寻、相关知识整合等),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教师给予点评。
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为内容,注重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实践流程的掌握。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观察、操作、熟练的模拟三段式方法(例如餐厅服务员培训)。先由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过程。(2)实践、操作、提高的参与三段式方法(例如假期短期实践)。学生参与假期短期实践,进行实际岗位工作,提高实操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两个阶段,校内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完成,校外实践教学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完成。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证制”教学
旅游管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双证书即大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除了需要取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外,还要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资格证书、饭店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等)。为了确保双证书的取得,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评模式都要围绕双证书的取得制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向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倾斜,组织学生参加行业机构与国家技能鉴定部门的证书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采取大专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制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除修满所有专业课程学分外,还要参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考核,并鼓励参加旅游局组织的《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核,至少应取得一项职业技能证书方能毕业。截止到2006年7月,旅游管理专业取得《餐厅服务员中级证书》的学生达418人次,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学生达68人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为保障学生取得双证书,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应全面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状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并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能力。其次,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取得双证书的保障环节,没有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就不能培养出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
“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
执行机制“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由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执行,具体工作是:制定“2+1”工学结合计划并负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负责全面跟踪管理,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保障机制要加大对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从制度上保证“2+1”模式的实施,从观念上谋求发展、改革创新,从政策上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工学结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工学结合为中心展开。
监督机制建立“2+1”工学结合监督体系,由学校与企业相互监督各自职责,共同保障完成实习实训,同时,要确立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还要成立工学结合管理小组,对“2+1”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考评。
发展机制在具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主动与旅游业经营管理部门、人事劳动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服务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与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相适应的不断发展进步的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亓传伟,任艳斐.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12).
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在众多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工学结合模式占据重要地位。工学结合也叫工学交替,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场竞争力和就业信心。会计专业看重实践,对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要求更高,同时,企业财务工作往往涉及保密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困难性。因此,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和改革,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模式,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充分掌握知识,做好工作岗位实践。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一般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教学观念问题。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秉持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教育,知识讲授才是最正统的教学方法。这种观念下,教育过程往往只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才是被教育的主体。其次是教材建设问题。当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所使用的教材还都是以往的教材,无法满足实训要求。实训教材匮乏已经严重阻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第三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和管理问题。在组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诸多因素中,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很多学校的实训基地都存在过分追求利益,无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规模小,无法提供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实训岗位,无法保证接受能力等问题。
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定
(一)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目标设定首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就是将学生培养至何种规格。了解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以及社会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设定目标前,要开展具体的市场调查工作。
(二)课程设定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全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及所包含的内容必须突出职业具体要求和岗位职责特色,确立职业岗位课程的核心地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都将围绕职业岗位课程开展,保障实训课程的安排具备科学性。此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课程体系设定
学校每学期安排的课程体系,都要经过前期设定工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往往采用“411”模式作为课程设置标准。该模式将学生在学学习阶段进行有序规划,前四个学期以专业知识讲授,公共课程为重点,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结合相应的单元技能训练,学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第五学期开始后,学校与企业结合,根据其需求,遵照岗位职能要求和专业要求,以之前学习的理论课程为基础,开展综合训练,培养职业能力和素养。第六学期则将学生就业置于首位,并以之为目标开展校外学习,培养学生核心技能。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时候,学校可与财务公司联合办学,在校内成立企业分支,利用企业真实案例,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化教学更能满足工学模式教育模式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平台。情景化教学模式下,选择教学内容更突出其真实性和实用性,教师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传递给学生。情景化教学往往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开展,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情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然后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传统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伴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与真实情境相结合,能够满足工学结合模式需求,更好的培养人才。教师开展情景化教学前,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企业需求,企业资料,会计信息等数据的手机整理,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更有序的规划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
情景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采用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素质,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拥有合格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师和会计师双资格。其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化教学平台。教室的设计应当真实还原会计工作环境。第三,保证顶岗实习工作切实开展。受限于真实条件,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不可能完全放置在企业中完成,因此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最后,还要注意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魍车慕逃方式,教育环境,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课堂情景化教学。对新兴教学方式的评价,更要突出教师设计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组织课堂和对学生的驾驭能力。只有与情景化教学模式相契合的评价标准,才能够对教学效果做出最准确的总结。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教学改革的前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调动其创新改革精神,改变和完善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中的不足。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贺海毅.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131-132.
工学结合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导生制;技能型人才;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25-04
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工学结合,引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重要课题。江山中等专业学校针对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需求的技能匹配度不高,专业课教师、实训教师数量少,实训设备工位不足,难以顾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等问题,通过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化生为师的途径,探索了一条有利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
一、“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工学结合导生制”是整合了“工学结合”与“导生制”这两种理念而形成的一种实训模式。工学结合是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进行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导生制是英、美于18、19世纪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探索,以学生教学生为主要特征。“工学结合导生制”强调,实训教学要基于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进行教学,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基准”的教学体系,突出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以“导生制”为突破口,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结合起来。
一是彰显主体性的教学实践。该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旨在通过充分满足个体的主体性需求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在导生的指导下展开练习和实践操作。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重视导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突出导生的综合技能训练,让导生成为校内的“小教师”、企业的“小师傅”,导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的导学互助关系。
二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该模式改变以教师、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主题学习活动的形式,在“工作任务”层面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整合[1]。充分调动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导生的主动性,共同参与实训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学生在导生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将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其职业领域的技能、态度和真实问题联系起来,在情境化的工作场所中获取技能并提升对技能的使用水平。
三是以教师技能工作室为平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以技能工作室为校企合作平台,融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实现生产与教学一体、师傅与教师一体。以项目开发为载体,强化教师沉入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学习,着力提高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思路,依据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工学结合导生制”是江山中等专业学校推进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和实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种探索,通过构建“双通道”的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见图1),建立了以“四共合作”为支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建立“优秀生――导生――导师”培养模式
1.严格选拔导生,完善导生的教学和管理
导生选拔是工学结合导生制实施的重要环节。首先,学校严把导生选拔关。从2008级学生开始组建导生班,每年选拔10~15位导生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考察学生,把“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责任心”作为导生选拔条件[2]。同时留意有潜力的新导生,不断充实导生队伍。第二,重视对导生的培养。导生确定后,教师对其进行统一的项目培训。通过提出要求,明确目的和任务,做到培养有计划、超前、深入,利用课余和晚自修时间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突出导生的技能训练,重视导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三,加强对导生的管理。导生毕竟还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学校要注重目标考核,建立激励制度,如安排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让其更好地服务学生,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
2.建立教师技能工作室,重点培养“导生”综合能力
教师技能工作室是一种校企合作育人、教学做一体化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由学校骨干实训教师牵头成立,并从机械专业招聘学生,择优录取15名左右导生作为学生团队。工作室以课题、技能项目等研究为主要依托,深入企业第一线,进行系列教研、教改、科研和专业研修及社会服务活动。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专题活动;抓好一项专业研究;做好一次集中展示;创建一个资源网页;推广一批教学成果;打造一支优秀团队。教师技能工作室的成立,有利于发挥专业教师的团队精神,提高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培养导生在参与工作室系列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3.采用现代学徒制,把“导生”培养成“导师”
在“工学结合导生制”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对导生的培养。学校通过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或能工巧匠担任导生的师傅,让导生在特定的真实工作情境中,在师傅“一对一”、“手把手”的示范和指引下,通过操作、使用相应的设备来领会技术原理、发展操作技能。导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且师傅的职业精神、职业操作规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导生,有助于发展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学生――准员工――合格员工”培养模式
1.采用“导生制”,让每一位学生从新手成为熟练操作者
导生是从各班挑选出的经过校企合作培训的优秀学生,他们是教师教学的助手,以“助教”身份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3]。在实训教学中,以导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对全班进行分组教学。导生对该组内的学生情况比较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由导生指导学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反馈到教师,教师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下一步的教学策略,让每位学生熟练技能操作,从新手成为熟练操作者。
2.探索“一体化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准员工”
学校以“工学结合”为基本思路,改扩建实训车间,扩大“课堂进车间”的覆盖面,引入“7S”现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学任务为驱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导生指导下,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独立操作,严格按照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进行,并在此过程中认真分析加工工艺过程和原理。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精神的培养。
3.开展“顶岗实习”,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员工”
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参与企业产品加工,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学生服从企业管理,遵守工作纪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工作规范完成岗位工作。校企双方共同遵循教学和生产的双重标准对定岗实习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和期终考核,达标者能够获到轮岗或提薪的奖励。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熟练地掌握技能,成为企业合格员工,有助于实现从“学生――准员工――合格员工”的角色转变。
(三)开展“四共”合作,为“工学结合”实训提供有力支撑
基地共建。2009年9月,学校与江山亚格电子器材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企业进校园、课堂进车间”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管理、培训、耗材等支持,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学生上午在教室学理论,下午进车间练技术。
课程共研。学校与浙江大学金工中心、科力汽配等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校企共同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工作室,学校成立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企业人员参与,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任职,校企双方共同研发校本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企业深入到教学全过程,确保教学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出版了《企业常识》《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数控车床》等校本教材。
人才共享。优化“企业工程师兼课,专业课教师送技术”通道,聘请企业高级技师和工程师到校兼课,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双证制”培训和学生暑期服务企业活动。如浙江科润电力公司总经理王隆英每周一次来校给学生上课,给学生带来企业新知识新技术。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管理和技术攻关,服务企业。
班级共办。学校设基于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订单班,先后创办了以企业冠名的“纪元班”“科润班”等,为企业“量身定做”专门人才。企业在学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通过订单培养,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加工真实产品,感受企业的文化环境,增强职业现场感,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确保“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良性发展的关键工具。学校构建了多元的实训考评体系,着力体现评价的多维化、过程性、多样性、导向性和发展性。一是建立实训评价制度。制定详细的实训课量化评价标准,主要从实训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教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二是推行全程性评价,主要分为实施前教学准备评价、实施中教学过程评价、实施后教学效果评价三个质量评价过程。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采取诸如笔纸测试、动手操作、现场解决问题、产品制作、成果展示和实习日志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引入企业师傅评价。师傅按企业的要求和规范来评价学生的实习,强化学生以“员工”身份要求自己,尽快进入企业角色。五是推行“员工技能卡”。在企业实习中对学生开展目标递进考核,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评价。
三、实施“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思考
(一)学校层面
“工学结合导生制”作为一种“学生教学生”的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是学校缓解实训师资匮乏、办学经费和设备紧张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实训教师缓解繁重的教学任务,帮助实训教师更好地面向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的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师技能工作室这一平台,实训教师自身的技能得到锻炼,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水平也得到提升。
(二)学生层面
“工学结合导生制”是提升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间沟通、互相学习与共同成长的一种实现方式。在访谈中得知,对于导生来说,他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协助同学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引导同学完成实践操作,规范工作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自身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正面强化,形成了一种责任意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导生更了解学生的需求,有着较为一致的思考方式,可以更好地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思路与方法,开展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导生制,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体验,其管理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实施层面
“工学结合导生制”的实施受学生分组分层的合理性、导生影响力差异等因素制约。分组要考虑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人数多少对实训效果的影响。对导生进行定期培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培训明确导生的职责,树立其责任意识。教师不能放松对整个实训过程的组织和引导,需进一步完善导生的管理模式,建立导生定期工作报告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等长效机制。同时注意处理好导生自身学业和工作的关系,做到导学相长。
(四)关键工作
从江山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践经验看,把“工学结合导生制”作为一项学校制度长期进行下去,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确保企业的持续参与和高效合作;三是组建好一支稳定的、不断发展的专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四是建立一系列与“工学结合导生制”相配套的制度和长效机制,共同支撑并推进“工学结合导生制”实训模式的顺利实施。
参 考 文 献
[1]吴鹏泽.基于导生制的主题教学设计与应用[J].教育研究,2011(1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