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1

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预算安排好的资金却不能真正花出去。钱趴在账上,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就会受影响。“趴窝”的钱越多,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差。因此,为了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就要想方设法把预算安排好的资金花出去。当然,钱不能乱花,无谓的浪费所带来的效果会更加糟糕。

对于未能真正支出的预算资金,应区分原因,采取合理措施。预算资金不能支出,有许多是预算编制环节出了问题。这种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处理。有些支出是因为形势变化而无法支出;有些则是因支出安排不接地气所致。对于前者,预算支出安排很可能已不复需要;对于后者,更合理的做法可能是重新配置预算资金,让预算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

财政资金“趴窝”是老问题。只要体制机制不作根本性变化,问题就可能持续存在。从根本上看,只有强化预算管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问题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预算编制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当数相关的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切合实际。不切实际的财务制度很容易导致财政资金“趴窝”。典型的如支出标准设定与市场不接轨。从市场上购买服务,却设定了比市场价格要低得多的支出标准,那么服务就可能会买不到,钱就花不出去。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应得到进一步规范。政府作为市场主体购买商品和服务,不可能凌驾于市场之上,而只能尊重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从短期来看,一些部门单位对于花不出去的钱,仍会想方设法把它花出去。当然,这绝不是乱花。相反,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改革目标约束下,财政资金的支出只能在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

按照规定,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显然,“一律”的规定在短期内可以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势必对未来的预算支出产生影响。地区和部门会不会受到影响而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未来预算执行的负激励增加?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要加快预算执行,也可按规定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这样的规定可以督促地区和部门在不影响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快合理配置财政资金。

推进重点科目资金整合,可以加快部门内消化结转结余资金。跨部门资金调配是财政资金统筹的难点所在。现实中,资金固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个部门利益的体现。资金固化会影响资金效率。每个部门的资金需求本来就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最优策略无疑是找到有效的办法,统筹资金使用。让地方各级政府在部门资金统筹中发挥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部门资金统筹的压力。项目预算执行的动态调整机制、专项转移支付的清理整合,都注意到同级财政和地方政府的作用,强调地方统筹。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2

1.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公共财政体系框架下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1.1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财政审计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到关注效益;从关注收入,到收支并重,侧重支出;从坚持审计监督,向更多关注审计的效益、管理和建设性;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内涵、拓展审计的视野。同时,自身在工作中也不断的创新各种方式,加强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如通过预算约束、严格项目预算编制执行等方式控制经费支出;采取专家经验交流、提高计算机信息化运用水平等方式,提高审计的手段和方法等。整合审计资源、创新机制、深化审计内容、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不仅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必然要求。

1.2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组织方式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为根本目标,从国家财政管理全局出发,通过转变审计方式,整合审计资源,统一组织实施,建立统一高效的审计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大格局,对国家财政管理全方位、财政收支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这种组织方式是以整合审计资源为基础,以统一组织为特征,是财政审计组织方式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1.3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是适应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审计的内容、重点也要进行调整,同时,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促进财政职能的转变,力求做到审计覆盖面和审计内容完整、审计方式和结果规范。由此,要求财政审计将全部政府资金纳入到财政审计之中,包括一般财政收支、专项财政收支、全部债务收支、转移支付资金、基金收支、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非税资金收支等。同时着眼点放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放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

2.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体现“大、全、高、细、深”五个字:大,是审计部署大安排;全,是审计资金全覆盖;高,是审计目标高定位;细,是审计跟踪细问底;深,是审计建议深层次。因此,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应当构建以下五种运作机制:

2.1统筹安排的机制

统筹安排,就是审计部署“大”安排。要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同一审计机关的各职能科室之间,对审计计划、审计力量、审计项目进行统一整合,统筹安排,达到审计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审计成果的最优化。首先是审计项目和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和运用。如,下级审计机关在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行业审计、“上审下”、“交叉审”的统一安排下,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审计,合理组织本级审计项目,调配审计力量,认真开展统一组织下的审计。同级审计机关应当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其他科室的各项审计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延伸,构成一个大的、完整的财政审计体系。项目安排上,可采用多种审计类型相结合、“一拖N”等方式组织开展审计,避免重复进点,实现“统筹”效果。其次是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一项审计成果应当在各级审计机关和同级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相互应用。

2.2全面覆盖的机制

一是把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全部纳入审计视野,无论是进入国库的资金还是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都要全面审计,不留盲区,防止财政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二是把上级财政下拨的资金全部纳入审计范围。近些年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其资金量已占到基层财政收入总量的大部分,而且有部分资金基层财政没有纳入预算,因此搞好这部分资金的审计,特别是延伸审计意义非常重大。三是把全部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审计范畴。国有资产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行和行使公共行为的物质基础。审计要把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作为重点。要考查部门和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否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国有资产的收益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等。四是把政府性融资纳入审计范围。政府性融资平台取得的资金,都是以财政资金作为后盾而取得的,且数额巨大,能否用好这些资金,使它既安全运行,又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也是财政审计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努力的方向。五是探索开展对取得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经济的审计。真正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

2.3绩效考评的机制

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如何,要看它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公共需要。第一,预算安排是否公平合理。财政资金的最大特质就是它的公共性,是公共的,那就要公平使用,让它为全社会而服务。公平合理使用,应当成为我们进行财政资金审计时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财政审计要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财政部门真正意义上实行零基预算,下大功夫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第二,资金使用是否安全可靠。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安全。财政审计要密切关注整个经济运行安全状况,高度关注财政经济安全和风险。第三,资金使用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益。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最高目标。财政资金运用的效益性,涉及到许多宏观的财政政策,也涉及到具体的项目安排。审计的重点是要防止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以及考核资金使用的效果。现阶段应当注重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环境保护等民生性资金以及政府性重大投资等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建成后的效益性等情况实施审计监督。

2.4全程跟进的机制

首先要将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全过程纳入财政审计范围。认真关注每一个环节,并且要环环紧扣,严格考核预算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刚性,预算调整的合法性。其次要实行联网跟踪审计。通过联网审计,及时掌握每一笔财政资金的具体走向和用途,增强时效性,提高审计跟踪的效率。第三,各职能科室相互配合,搞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延伸审计。财政审计以审计财政、税务部门为出发,沿着资金走向进行辐射,按照温总理所说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以年初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为依据,全面考核部门收入和支出情况。通过延伸审计,可以有效地发现一些问题,如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完整、有无隐瞒截留收入、扩大支出、弄虚作假、资金转圈、贪污浪费、挤占挪用等。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3

一、县级财政存量资金生成因素

(一)部门预算编制不合理

1.有的单位在做预算方案时,总是怕资金不充裕会影响项目进度进行,会擅自把项目预算做大,最终争取到了自身难以消化的预算指标。预算审计时,也会因为项目多难以把控,资金数目又很大,时间不充裕,导致无法准确审查,同时又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规范标准,造成账户资金长期沉淀。

2.负责项目的单位对主管资金的拨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审核和申报,财政拨款和付款的资金永远处于被动申请的地位,硬性规定所有程序都要有、项目手续符合规定要求,财政部门才能及时拨付资金。所以,财政部门没有一个合理的办法或是约束的办法由被动变主动地去掌控资金使用进度,导致了对资金的沉淀束手无策。

3.一定时间内完成的项目程序是按?目进度安排预算的,而在偏僻乡村的基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受农忙、地域交通、当地思想是否开放等因素影响。通常取不干扰农忙时,只能取冬季和春季施工,夏季和秋季财政部门要拨款也启动不了项目,这样客观因素在县级地区很常见,也是造成资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二)财政专户未统筹安排及预算单位转移支付资金结存闲置

有些项目过程时间比较长,资金相应的按时间进度来拨付,这种长期没有完成进度的情况下,就造成资金连续结转。此外,一些上级专项资金在年末集中下达,影响拨付进度,到年末账面上的结余自然而然会很大,预算统筹安排时没有做到及时收回预算单位的结余结转,资金就会一直在本单位滞留。

权利分配不明,事权划分不当,这是存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地方与下级单位同样也存在这种矛盾,相对中央与地方矛盾小些。原因是不能科学化地去安排转移支付,反复交叉设置专项项目,导致分配制度不合理,资金投向不集中,资金不能做到统筹分配,中央拨付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容易出现结存。项目重点不新颖,几乎涵盖了所有项目的预算支出,整体庞大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散到全国各省市县后资金量会很小,有项目的地方拿到资金后数目小难以启动,一些不急需资金的地方获得资金后没有用处只好闲置。

(三)监督机制不系统,管理财政资金不严谨

由于县级财政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集中支付专户,导致自留资金充裕。部门都为自身利益着想,向上级申请时会主观提高专项资金申请额度,不会考虑资金的利用率,导致专项资金使用率不高、闲置率高。每年的预算编制时,有些部门未能及时将上年专项结余一起编入下一年预算中,上一年的专项结余没有考虑到本年度财政预算里,随着逐年增加的专项结余没能有效收回和重新投入使用,造成金额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二、县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应对措施

(一)执行管理的同时加强预算编制

1.在严格预算编制的情况下,对部门缺乏科学性预算编制或故意瞒报,多个项目或连续几年出现项目资金结余并且没有做出任何解决措施的部门单位要执行惩罚措施,以此对一些因为没有资金启动不了的部门有所交代。

2.对于庞大的项目来说,执行进度本就缓慢、年底又不得不持续形成很多资金结转与结余的项目,滞留的资金可灵活调剂到其他短期的资金支出项目。还有一些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支出或者没有支出的范畴,收回国库由预算统筹安排。重新组合不合适的投向资金,用于迫切需要实施的项目。

3.对预算执行实行监控,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在下达预算指标后,要时时跟进后续执行进度,支出进度缓慢时需要督促加快。财政部门实施绩效考评制度,把重点考评的内容设为拨款进度相关类考评,督促加快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预算执行制度,整合转移支付资金机制

执行进度的加快,需要改变流程设置,从规章制度中减少相关流程才是硬道理。根据公开报道的河北省某县的现实案例解决情况分析,河北省某县财政局为了整改流程繁杂的申请拨付程序,突破传统观念创新性地研究了“一站式”代办服务,根据实地问卷调研统计后,制定了《河北省某县代办工程类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目录》,首次将数十个基建类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纳入整体代办和限时办理的范围中,立足服务于民,将“人性化”发挥的淋漓尽致,该举措既提高了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又赢得了百姓的一片掌声。

1.强化转移支付预算管理,发放预算通知应当及时,收到者没有及时回复的要多督促。中央全面统筹转移支付预计数目后,提前下达通知到地方,地方及时将转移支付预计数目编入本级预算,按要求规定向同级人大或常委会报告。

2.实行绩效评价,加强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制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系统,合理明确目标,有效并且长期开展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应付一时检查与审计。因时制宜地结合预算安排建立财政资金支付全程动态监控机制,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流程与结果公布于众,增强民众的信服度。

(三)定期清理存量资金规模

1.为了更大限度地盘活县级存量资金,要想做出成效一定要双管齐下。盘活这两个字不能常态化地存在,如果总需要盘活财政资金存量,那么也说明这个县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做到将资金有效监管。在建立长期有效的盘活县级财政存量资金机制下,首先要做到合理合法使用存量资金,明确结转结余资金的范围及清理措施、规范结转结余资金收回程序并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制度。要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并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安排,对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资金建立任务清单和时间表,用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以及亟需资金支持的重大领域和项目。

2.建立健全机制,资金存储管理机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需要时刻完善,可以实施财政资金竞争化的管理存储办法,不仅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指标加大化,而且保障现有的财政资金的存储不受贬值影响。借鉴《来安县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中强化预算管理条例,使用结转结余资金一定要在财政编制年度预算时一起考虑进去,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的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4

一、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1、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在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在我区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发展之际,全区各级紧紧围绕全年收入任务,强化收入征管,努力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在外迁企业增多、房产企业下滑、结构性减税影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比去年有所增长的水平。今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2.16亿元,增长7。14%;完成财政总收入136.51亿元,下降4.99%。在收入组织工作中不断加强协税护税工作,重点开展了梳理入驻胡埭工业园企业、楼宇经济查漏补缺、核查未纳税企业等工作,保证了区域税源的颗粒归仓。认真编制每月的财税在线分析,通过不断完善内容形式,为区镇两级及各区属部门的经济工作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今年继续加强对各专项收入的入库管理,结算土地资金33.35亿元,征收区级规费和工业地块专项基金1.08亿元。

2、财政支出保障重点

面对日益增长的刚性支出,全区预算支出安排上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地保障支出重点。一方面严格控制运转支出,严格执行部门运转预算标准,除刚性、政策性增支外,其它预算标准实行“零增长”,对基建类、奖励类项目进行适度调减,通过全面梳理专项资金,严控追加支出压降运转经费。另一方面重点保障民生,突出保障科教文卫、涉农补贴、生态治理等重点支出项目,高分通过了教育部对我区义务教育“5+1”创建评估工作,具体规定了绩效工资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经费支付办法,加大了创建文明城市、太湖治理等环境改造资金投入力度,各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安排都较去年有所增长。

3、财政扶持积极申请

在全面掌握国家政策动态的基础上,我局协同配合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有针对性地积极向上申报财政扶持项目,尽可能多地将财政资金争取到位。对产业扶持,科技类申报了部省市科技项目共计292家次2.88亿元;产业扶持类申报部省市各类项目305家次0.7亿元;经贸旅游类申报省市项目177家次1.18亿元;新增发改条线、文化产业引导、小贷担保等项目扶持61家次3.8亿元。对支农投入,共申报省级以上财政补助项目35个,申报补助资金2200万元,项目个数和资金总量均较去年有50%以上的增量;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质量建设和疫情防治、农村小型公益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申请数量和资金上都有所突破。对环境整治,申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专项16个。申报2012年省、市环保专项补助项目9个,其中5个项目已获得省级环保引导资金共计115万元。截止到今年10月底,在环境改造、太湖治理等项目上共获得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和补贴共计1.6亿元。

4、财政监督注重实效

提高财政监管质量,是强化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建立财政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一是开展各类检查。和区纪委、区发改局、区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对2011年度年终分配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抽取了8个单位对其上年度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相关科室、有关部门和板块,从非税收入的收缴、拨付、使用等环节,采取内外部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规范了非税收支行为;对社保补贴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中小学校会计信息质量等项目开展了市区联动专项检查。二是强化融资管理。通过融资管理系统每月初编制《区各板块融资情况表》及不定期的编制《融资动态》,及时向区主要领导汇报我区融资规模情况。积极协调和配合板块融资工作,今年胡埭镇顺利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银行贷款,创下首个镇级平台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纪录。同时也积极组织协调各板块的信托产品。三是加强评审工作。截止12月底,评审中心组织审查非住宅项目累计176家(其中有证建筑面积16.8万㎡,无证建筑面积18.4万㎡)项,送审金额7.64亿元,审定金额5.91亿元,核减金额1.73亿元,核减率达23%。

5、财政管理逐步细化

通过强化制度化建设、精细化操作促进财政管理逐步完善。资产管理工作,今年不断加强协调区镇两级平台公司的整合,配合对山水城的华莱坞、山水建设等九家国有企业进行资产整合成立山水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升格为区级公司;协助蠡湖街道做好市湖滨假日商业旅游发展公司的资产整合、股权划转及企业升级工作;配合胡埭镇做好十八湾公司的增资及股权升级工作。在会计管理上,全年共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新证2015本,办理从业资格证调转、变更、注册1350人次,完成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证新办、变更、注销79家,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1000多人次,对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考核和奖励。在政府采购上,今年我区政府采购零星采购金额是1052万元,招投标金额是7570万元。特别在规范招投标工作方面做到全程参与、现场监管,通过阳光操作,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内部管理上,按纪委等相关部门要求,在权力网上运行风险控制上重新明确了岗位职责,责任人员,并实时更新局门户网站,做好了区政务公开试点区的迎检工作;开发了区预算编制软件,经6个月的不断修改完善,已于11月初正式运行,推进了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步伐;开展各类读书、征文等学习评比活动,丰富了局机关文化建设;研究出台《2012年区镇(开发区、街道)财政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对各板块的财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为宏观形势的不确定和我区资金供需情况现实情况,我区财政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预算收入趋减。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我区工商二业企业盈利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同时按地区转型发展要求,拆迁企业外迁较多,再加上近两年我区新办企业规模税源不多,使我区基础税源增长不力,甚至有下滑趋势。另一方面我区缺乏前些年的万科、华润、万达等超大规模、较长开发周期的房产项目,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控,房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产生的企业所得税也在逐步下滑,作为我区支撑的房产税收也趋于下降。另外随着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如“营改增”等具体措施的逐步出台,我区明年预算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资金平衡堪忧。一方面政府运转支出随着部门人均经费的逐年提高,绩效工资改革扩面带来的刚性增长,一批民生工程的开工建设和竣工结算等因素,每年政府运转刚性支出增长超过1亿元。另一方面对我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各类扶持奖励配套资金缺口较大,近3年我区争取的各类扶持资金超过8亿,按市、区3:7配套,我区每年排进预算的8000万远远不够。同时投扶资金和“530”资金缺口也超过3亿元。相对于我区前几年每年净增财力2亿(今年还可能下降)的规模水平,预算资金平衡可说是“捉襟见肘”。

三、明年财政工作重点

明年我区财政工作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10%,财政收支总体确保平衡。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预算收入争取稳中有升。要通过各方努力,克服国际国内复杂局面下经济发展的困难,确保财政总收入不下降,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以上的增幅,同时财力较今年有所增长。

2、运转支出压降相关经费。要通过有保有压、有所侧重的财力分配方式,大力压缩减少不必要支出和三公经费,监控好建设资金支付过程,确保政府正常运转。

3、融资工作力求统筹平衡。要通过加强和区属公司及板块的沟通和研究,创新突破现有融资方式,整合做强现有融资平台,压缩融资成本等各种措施,力求全区建设资金保持统筹平衡。

4、财政扶持注重体系构造。要通过加强对财政扶持项目跟踪管理,以及对扶持方式的科学改善,构建起适合本区实际的科技金融和绩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财政资金投向。

5、资金监控更加趋于全面。要通过优化资金支付流程的管理,加强资金安全运行的监督,提高财政直接支付的比例等措施,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明年我区重点工作举措:

1、通过税源的引育促进收入增长

在努力稳住现有存量税源的基础上,要积极加快增量税源的培育和发展,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是加强协税护税力度。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护税网络机制,一方面协助税务部门加强对房产、建筑税,重点骨干规模企业等主要税源的监控,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梳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异地注册、区内经营和两地开票等税源的协调力度,通过综合制约措施,确保企业转入区内。二是加强楼宇税源招引。加强楼宇经济相关招引政策的研究,按地域特点、周边配套等情况引导板块相应引进总部经济、培训经济、信息服务经济等多种业态集群,依托广告、展会、中介等平台,拓展招租渠道,有效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同时要完善楼宇税源的管理体制,明年将会同发改,统计等部门,以“户籍式方法”管理楼宇,建立楼宇企业资料库,做到有人可找,有地可查,有税可收。三是加快规模税源引育。一方面当前要注重总部关联税源的协调力度,通过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吸引其总部税源流向区内,同时高度关注胡埭工业园西区规模企业的产出率,确保该地块亩均产出率高于其他工业地块。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税源培育上,重点要抓好胡埭东扩区和各板块的楼宇载体的招商跟踪服务,以高标准、高起点、高产出的定位,确保后续税源的优质高效。

2、通过支出的压降保障运转正常

严格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的支出原则,在压降支出上做足文章。一是适度调减预算项目。在预算安排上,除中央、省出台的刚性增支政策外,不开新的政策口子扩大支出盘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并根据收入进度合理控制支出进度,通过源头控制压减支出规模。同时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各类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二是严控非经常性支出。在支出审核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压缩一般性公务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会议等经费支出。预算编制时对“三公一会”等行政运行经费实行“零增长”,严控追加,硬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三是监控建设资金支出。在建设资金监管上,重点监控各板块、公司支付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比例,按合同支付工程款情况,不允许超比例支付,全区统一折扣比例并支付部分银票。对实力较强的建设单位建议相关单位和其充分协商,通过给予一定政策争取延长付款年限。

3、通过结构的调整寻求资金平衡

要在现有融资规模结构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全区好融资进度,调整好融资结构,确保融资工作的规范有序。一是拓展融资视野。在重点监控好在谈项目推进速度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积极研究现行金融政策,引导相关单位在国家支持的农业、旅游、文化等项目上的策划包装。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债、中期票据等长周期、低利率产品的研究力度,配合相关单位,做足准备工作,争取早日有所突破。二是做强融资平台。借鉴今年山水城、蠡湖等板块整合平台的经验,积极引导各板块采用股权划转,整合辖区内平台公司,做大公司实力,或采用区政府股权代持等形式,将平台名义上升格为区级公司,做高信用等级。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把小平台整合成资产实力强、资质级别高的优质公司,提升板块单位融资平台的硬实力。三是压降融资成本。信托融资信用条件虽然较银行贷款宽松,但普遍成本偏高。明年考虑研究将降低财务成本作为年度考核目标内容之一,重点对成本运行进行红线控制,对节省的财务成本进行一定比例奖励。

4、通过体系的构建提高资金效益

要对财政投扶项目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构建起适合我区实际,适应我区发展的科学体系,确保财政投入发挥预期效益。一是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动态跟踪我区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投发、合发、扶发基金,特别要强化财政扶持项目跟踪管理。充分借鉴省、市有关扶持产业发展的先进方式方法,按照我区关于扶持产业发展的4个政策意见并不断创新完善,加快构建我区科技金融的扶持体系。二是构建本区绩效评价机制。通过两年来绩效评价的偿试和取得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建立起本区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投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构建新兴产业数据库。通过把现有的几套数据(投发、合发、扶发、“530”上级各类扶持)整合成一个数据库,来建立起本区的新兴产业数据库。以能更全面及时地了解“拟上市”、“扶大扶强”、“530”等企业的税收收入、投资项目、技术改造等方面信息,便于数据采集,科学分析。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5

关键词 财政工作 管理水平 县域经济

一、泸西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一)财政收支情况

1.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县财税部门凝心聚力、积极应对,强化各阶段经济运行质量分析,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和税收管控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力度,突出财政收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效能化,确保财政收入在减收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仍能圆满完成增收任务,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2.加大了财源培植力度。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理念,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全县重点项目的稳步实施,不断强化财源建设,有效缓解了我县财源结构单一的局面。

3.突出了民生支出重点。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二)财政改革发展情况

1.财政监督有的放矢。一是部门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促进部门预算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和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二是国库管理进一步规范透明,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三是切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诸多预算单位资金进行全面逐项清理,并取得成效。

2.财税改革平稳发展。一是继续推进和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改革前后的衔接工作;二是摸清全县公务用车数量及具体使用情况,为公务用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推进PPP模式的运用,对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债券置换,有效提高了政府信用,切实降低政府债务风险,保障财政工作平稳运行;四是运用好社会资本,创新融资平台。认真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新型融资模式,建立社会资本、银行和政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平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级财政运转困难,形成财力不足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法定支出、民生支出等逐年大幅增加,加上由于现行财政体制中县级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县级事权多而财权小等问题,致使县级财政仅能保障工资的正常发放和低水平的运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严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形成支出压力

一是资金有限且投向分散,整体效益不高,财政收入的增加远滞后于支出规模的扩张,县级财政资金在应付了人头经费、行政办公支出后,面对方方面面的资金需求常常是捉襟见肘;二是经费紧缺与资金闲置现象并存,难以充分有效利用。县级政府事权、财权自主度受限,上级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一统而就,县级财政按照要求安排预算资金,但有时鉴于自身情况,没有实际支出需求或不愿支出,而有需要的领域却无资金可安排。

(三)干部职工思想麻痹,造成纪律松弛

部分同志在工作上的懈怠情绪难免影响到他人,导致年轻的干部不愿干,年老的干部心理不平衡,既让业务工作出现了断层,又破坏了干事创业的风气,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建设。

三、破解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财政手段,加强财源建设

1.加大创新金融服务力度。继续以信贷资金为主要来源,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来支援建设,增加资金融合总量,以此解决政府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可能整合融资平台,做大做强一两个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来直接发行股票或债券,实现我县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零的突破。

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是统筹整合产业扶贫、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实施产业示范带动,重点支持一批扶贫产业示范项目建设;二是按照尊重市场不越位、部门联动不错位、社会扶助不缺位的原则,把易地搬迁与农村危改、产业扶持相结合,统筹整合扶贫专项、农村危房改造、水库移民、美丽乡村等资金,搭建“易地搬迁”平台,确保搬迁群体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三是统筹整合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资金,搭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保证资金存量不减少,增量倾斜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1]

3、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土地出让方式和政策,进一步研究土地出让年限和方式等问题,建立土地“年租制”,完善土地收益基金制度,为未来政府发展留有余地,避免“寅吃卯粮”现象。

4、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一是大力发展我县的信息、咨询、法律、中介、星级酒店等行业,使其为泸西创造税源;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泸西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三是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造源源不断的税收。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财力上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多引户、多引项目,着力招大、引强,选优项目。对已引进的项目和企业,要积极兑现财税优惠政策。全心做好引进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做到让利引进、放水养鱼、引水蓄源,尽快促进引进项目成为我县的新兴财源。

(二)打破传统观念,科学谋划财政收入

一是继续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解决地方政府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大、地方配套投资困难等造成的有财力、没有财权的问题;二是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克服财政收入速度传统理念,做到财政收入有质量并持续提升;三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效益和质量,财政收入预期增长要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四是要“五源齐抓”,针对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特点,分门别类地采取针对性的细化措施,围绕税源、费源、利源、资源、外源五大收入渠道,促进财政收入工作组织程度的精细化;五是要“协税护税”。通过工作重心下移、构筑协护税网络,运用政策机制等方法和手段,调动乡镇和社会力量,促进各类税源、财源加快转化为现实收入,提高中小税源的征管意识和成效。[2]

(三)创新干部管理,着力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在学习认识上抓提高,不断加强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增进修养的重要途径;二是在团队精神上抓完善,坚持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团队精神建设,自觉做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组织;三是在激励机制上抓管理,完善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和考核奖惩办法,定期对中层干部和普通职工进行轮岗、交流,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作者单位为泸西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文6

一、将财政专户资金纳入国库管理的必要性

现行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设立单一账户、收入机关在国库、商业银行及信用社设立的多重财政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运作方式弊端多。

(一)专户数量大、种类多,随意开户、多头开户问题突出

据调查,至2013年10月末,某样本县县共开有财政专户90户,28种类型,主要包括非税收入、国土收入、社保、医保、基建、国债、预算外资金、扶贫、债务资金、节能减排、危房改造、工资资金中央特色专户、世界银行贷款等。在8家金融机构中,开设2个以上性质、名称相同的专户的50%。

(二)资金转移不规范,资金流向存隐忧

由于专户开户银行的选择以及资金在专户间的转移均缺乏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扶持,往往将专户资金(尤其是增量资金)转向农信社和地方商业银行,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势必会殃及地方财政资金。据调查,该县在当地农村信用社等财政专项资金达0.32亿元,占全部财政存款的26.22%。

(三)资金闲置严重,风险隐患较大

由于大量的财政资金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财政专户上,造成资金严重闲置。从调查的数据发现,该县地方财政专户余额1.22亿元是国库库存余额2倍,第二国库特征明显。

(四)增加资金拨付环节,专户资金使用缺乏外部监督

部分财政部门把财政专户作为其控制预算进程的工具,预算资金“国库——财政专户——预算单位”的分散拨付划转方式,既增加了拨付环节,也规避了国库监督,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运行。同时,金融机构对巨额财政性存款的无序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以提供贷款多少作为分配财政存款的状况,造成大量的财政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而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向地方政府,中小微企业所得甚少,造成金融资源错配。

二、专户资金纳入国库管理的可行性

(一)国库信息化技术扎实完善,为财政资金专户纳入国库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多年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三大核心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并基本覆盖全国各级国库,国库资金运转安全高效,国库服务社会的技术手段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小额支付清算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国库办理的直接支付业务既方便又快捷,为财政专户纳入国库管理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国库制度日益完善,为财政资金构建了安全屏障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国库以国库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管理为主线,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逐步搭建了“操作流程优化、内控机制科学、风险责任明晰、控制重点突出”的国库管理制度框架,将国库各项业务种类和各个风险环节都纳入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切实保障了国库资金安全完整,为财政专户资金进入国库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堡垒。同时,各级国库根据业务发展和地方性业务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建设和完善。

(三)国库办理财政预算收支经验丰富,人员履职能力强

当前,人民银行国库拥有长期办理财政资金预算收支积累的实践经验。在近30年经理国库过程中,人民银行国库不断推动国库信息化建设,在国库监督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操作和监督管理办法,使国库业务得以准确及时办理,国库资金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财政专户全部纳入国库管理提供了牢固的实践保障。国库系统人员已经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这为财政资金专户纳入国库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国库服务领域扩大,为推进国库管理财政专户创造了条件

一是面对巨额的财政资金,各级政府也存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内在需求。以某样本县为例,国库及专户资金余额从2010年末的0.7亿元增加到2013年10月末的1.2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05%。二是社会大众对推行阳光财政的要求迫切,以及人民银行实行垂直管理不受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控制的超然地位,为财政专户纳入人民银行国库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民心保障。三是国库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预算收支核算。2007年以来,某样本县县已开办涉农资金、社保资金、救灾款项拨付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库直拨项目14项,累计直拨资金近1亿元。

三、建议

(一)对财政专户进行联合清理

与财政部门对财政专户进行联合清理、整顿,撤销无有效文件依据开设的财政专户以及政策执行到期或长期不发生业务的财政专户,精简归并资金性质相同或相似的财政专户,为财政专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奠定基础。

(二)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建议在新《预算法》中,明确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强化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明确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对财政收支执行的事中监督地位,并及时修改完善《国家金库条例》及相关法律规章,明确人民银行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收缴支付及监督管理权限。

(三)加快统筹规划国库信息化建设步伐

进一步明确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系统架构、组织体系等,为建设现代化国库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继承与发展”,有效整合、优化现有系统,实现现行各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积极稳妥,逐步实现现行系统向发展规划的平稳过渡及有效对接。

(四)完善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加快集中支付的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