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1
“全球电子政务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后开始成熟,而价值的驱动使得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随着电子政务进入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政府部门跨到了一个稳定的台阶,那些不重新思考他们电子政务策略并且不关注增值服务方式的政府会停滞不前。”全球领先的管理和信息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埃森哲)在最新的电子政务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话,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有效地加强电子政务以及寻找新的突破口,都是至关重要的。”
全球的电子政务都在以稳健的脚步根据每年的新需求不断完善,随着大部分国家的网络建设、基本功能和服务开始使用,全球的电子政务正步入成熟阶段。为了应对新的挑战而开拓新目标就是政府迈向下一个成熟阶段的第一步,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大约是2到3年。
埃森哲指出,从进程来看,加拿大很明显处在先头主导地位,和紧随其后的新加坡、美国的差距在增大。加拿大在电子政务策略和目标更新方面做得非常好。
价值驱动受关注
随着政府都达到了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阶段,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提供的网络服务的前景。在电子政务方面领先的政府都强调,要尽早地通过为自己的用户带来高效的服务和增进内部效率,从而使电子政务项目的投入取得投资回报。而价值概念正在驱动着电子政务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
虽然增加效率能够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成本,但是这并不是启动电子政务的初衷,而是更深层次的好处。埃森哲认为,现在无条件地对电子政务的支持正在被日益增长的投资回报要求所取代。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电子政务项目的成熟,很多政府管理人员都在考虑如何找到新的创意让他们的投资能够带来足够的价值。大部分政府管理人员都表示,电子政务的回报可以存在于公共形象的改进和更易于客户访问。顺畅的处理过程和更好的服务意味着电子政务绝对是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有效手段。
埃森哲表示,虽然说电子政务在初期由于不停地投入并不能带来成本的节约,但是当网络渠道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之后,网络渠道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原来针对传统服务的资源就可以最终转向其他方面,从而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CRM尤显重要
在电子政务成熟阶段,在政府重新思考他们的策略开始关注价值提供的时候,他们必须还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客户形象,因为客户关系管理能够让电子政务更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和作用。
今天各国政府实施的电子政务方案基本上都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得到服务和更好地互动,政府管理人员急迫地想让电子政务系统更易于访问,努力增加现实的和电话的电子政务访问接入点。而这种利用多渠道来提供服务的准则,就是CRM的核心所在,也只有充分利用各种CRM技术,才能真正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率。
像美国、加拿大等一些电子政务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层,开始逐渐认识到私营企业中普遍接受CRM技术能够为政府部门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他们现在更多地是通盘考虑CRM和电子政务,越来越多地引入CRM准则,作为重组围绕客户的意愿提供网络服务的手段。
埃森哲表示,从CRM的技术特性来看,它能够支持政府改善服务的理想,以公民的意愿为核心,更好地满足公民的要求并改善政府的形象。因此,CRM准则应该是一个好的电子政务的核心。
需要新的突破口
在很多国家政府的电子政务步入成熟阶段时,然后就停滞不前了,一些积极的国家政府会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激励自身电子政务的完善。
根据埃森哲的调查显示,现在大部分国家取得的进步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数量上,而不是服务的质量上。很多国家的公众并不知道电子政务的服务,并且很少有人使用这种电子政务的服务。而且,现在政府已经不仅仅依靠简单地网络上的可用性来评估电子政务的成败,而是采用更有价值的手段,比如网络的使用情况来进行评估。
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他们在过去设定的发展模式不能和现在的目的相适应了,虽然他们一直都在实现着自己的目标,但是,过去老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为他们带来预期的利益了。因此,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激发电子政务的活力。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2
(1)可用性目标
可用性目标是信息安全目标的重中之重,它是首要目标,是政务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且保障经授权用户得到所需信息的服务。
(2)完整性目标
完整性也是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安全当中最重要的目标,它能够预防数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不被篡改以及系统功能不遭到破坏。
(3)保密性目标
保密性目标的重要性相对于可用性和完整性较弱。它表示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有权浏览带有密级或者私有的信息。
(4)保障性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信任基础即为保障性。保障性目标是指能够提供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之外并且实现其子政务系统功能,与此同时,在用户或软件出现故障时,它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在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时,它也可以提供充分的保护。
(5)可记账性目标
可记账性目标即能够如实记录一个部门的全部行为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事后恢复、法律诉讼、隔离故障、检测和防止入侵、惩罚违规、拒绝否认等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任务
由于电子政务所包含的系统是政府机构用来执行政府公职的系统,政府机构行业性质往往与国家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与其他网络系统不同,电子政务网络的信息安全需具备更高的要求。第一,信息的真实性。这要求电子政务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涉及用户的身份是真实的;第二,信息的完整性。它要求传递与存储信息的过程中要避免遭受恶意的破坏,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第三,可用性。即保证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顺利正常地使用信息系统;第四,可控性。要求根据用户身份的权限来管理其访问信息的范围;第五,确认性。即建立一个责任机制,从而使用户承担起其对信息操作的责任感;第六,不可否认性。即要求发送以及接受信息的双方不能否认自己正当与不当的行为;第七,机密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当中,要确保信息未经授权而导致泄露。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在经过分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要求和任务之后,通过信息安全的4个层次为基础,可以建立一套相关的有效的信息安全评价体系。
(1)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特性,即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单一的信息保密措施还远远不够,还要求我们通过多种保密措施来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存在着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归纳为:a.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用户违反规定对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或着破坏,从而导致数据损坏。b.信息泄露:即把受保护的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用户。c.非授权访问: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以及使用信息。d.拒绝服务:授权用户正当访问信息或其他资源时受到非法阻止。e.业务流分析:它是通过对系统的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不光对通信频率、通信的信息流向、以及对通信总量变化的参数进行分析,由此发现有价值的信息。f.窃听:即利用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资源。g.旁路控制:即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获得非授权的权利。h.假冒:即攻击者假冒成为合法者,这一般都是通过非法手段欺诈通信系统或用户来实现的。i.计算机病毒:即在计算机运行时对系统文件或信息进行侵害传染的一种程序,达到非法的目的。
(2)数据应用安全
要保证电子政务的数据和应用安全,则需要更可靠的硬件环境。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通常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运作架构,它主要包含所需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要逐步实现国产化就要求电子政务应用软件产品具备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和可移植性。其评价也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指标:a.产品必须具有公安部核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和相应的检测报告。b.产品必须具有国密办对产品加密算法出示的批文。c.选择产品的知识产权必须为我国自主所有。d.选择具有更先进技术的安全产品。e.严密检查安全产品在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其各项安全功能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向公众提供一种方便、快捷、透明的电子政务系统。对于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来说,主要包括下面几点:a.使不同业务、部门、行业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中实现受控互访和隔离的功能。b.使认证和管理合法用户的功能得以实现。c.使全网实现统一管理。d.使网络平台能够平滑过度以及更多业务的实现。e.使移动办公业务得以实现并且提供有效地数据安全保障。
(4)有效管理
目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往往是受到外部入侵和内部的破坏。有效管理的意义则主要包括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机房重地的随意出入以及在本地磁盘临时存放一些敏感信息等。由于内部人员熟练地了解系统及网络,而且又对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规律方便掌握或者作为管理员本身职位特殊等因素,从而相对容易进行破解密码、网络的刺探、尝试登录系统及轻易的绕过访问控制机制等非法操作从而对信息造成威胁,因此机构内部也许出现更大的威胁。管理有效是影响电子政府信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安全系统的核心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策略。政府机构通常可以依照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从而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四、总结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3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器系统;需求分析
0引言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都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我们称之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高效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机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
1用户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网各项功能的实现需要后台服务器稳定的发挥作用,健全可靠的后台服务器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性设备,它关系到电子政务能否成功运行,同时也是电子政务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上安全协同办公,与公众视线双向互动等系统应用的前提。用户对于电子政务网后台服务器的需求可以做如下概括:
高可用性:将停止服务时间降低到最低甚至是不间断服务。
可扩展性:随着访问的增加,系统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
可视性:系统、服务的状态处于一个实时的监控之下。
高性能高可靠性:经过优化的体系结构及合理的备份策略。
安全性:结构上的安全及主机的安全策略。
2用户需求的实现过程
2.1结构分析和安全分析
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网站访问流量以及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将WEB服务器迁移到LINUX平台的同时,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将访问流量负载到多个WEB服务器上,并添加一台MYSQL数据库服务器,实现高可用性,提高可靠性。依据现有的用户需求,经过周密的考虑后,采用VLS-DR负载均衡集群,MYSQL服务器、负载均衡器的热备高可用集群方案,搭建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在网络安全方面,数据库与外部网络隔离,只允许Web服务器与监控系统访问,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还可以节省带宽。同时部署监控系统,实时把系统的健康状态置于可视状态,对系统的运营状态心中有数。
2.2系统软硬件以及逻辑构成
表1系统软硬件构成
2.3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群集的创建和配置
1)测试环境需求:Vmware Workstation 6.5;3台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 企业版服务器。第一台做域控制器,命名为Server创建lantian.hb.gov.cn域。第二台为主Mysql数据库服务器,命名为Mysql-1,第三台为热备数据库服务器,命名为Mysql-2;两台数据库服务器都加入指定域中。
2)网络状态:三台服务器都工作在VLAN2中。
IP Mask Gateway
Server:192.168.2.139 255.255.255.0 192.168.2.254
Mysql-1: 192.168.2.131255.255.255.0 192.168.2.254
Mysql-2: 192.168.1.132255.255.255.0 192.168.2.254
两台Mysql服务器之间的心跳线使用以太网接口连接。
Mysql-1: 10.0.1.1 255.0.0.0
Mysql-2: 10.0.1.2 255.0.0.0
3)测试步骤:
(1)在虚拟机中正常安装3台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服务器。
(2)配置三台服务器的网络,使之能互相Ping通。
(3)配置共享磁盘。
(4)开Mysql-1,进入磁盘管理初始化新添加的两块硬盘并分别分配盘符Q盘S盘。
(5)关Mysql-1,开Mysql-2可以看到磁盘已经被初始化,给它们分配同样盘符,通常,驱动器盘符“Q”可以用于仲裁磁盘,而“R”、“S”等字母则用于数据磁盘。
整个测试步骤如下表2所示。
表2 测试步骤
4)打开三台服务器,进入Mysql-1,开始创建群集。
分配群集VIP 192.168.2.130,首先添加的是Mysql-1第一个节点,然后添加Mysql-2第二个节点,然后配置第二个节点。在另一个节点上安装群集服务所需的时间要比花在第一个节点上的时间少。“安装”程序基于第一个节点的配置,在第二个节点上配置群集服务网络设置。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为群集添加多个节点,
“安装”程序结束后,需要验证群集服务的安装是否成功。如果仅完成了节点1的安装,启动“群集管理器”,然后尝试连接到群集。如果已安装了第二个节点2,在任意一个节点上启动“群集管理器”,然后确认第二个群集显示在列表上。
2.4LVS 负载均衡服务器和WEB服务器apache+PHP的安装配置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安装配置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编译安装ipvsadm;编译安装libnet;
编译安装mailtools;编译安装heartbeat和ldirecrtord;
修改主配置文件ha.cf;修改配置文件 haresources;
编辑文件ipvs;配置ldirecrtord.cf。
最后把上面所有的配置文件复制到作为热备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上,在主负载均衡服务器上运行/etc/rc.d/init.d/heartbeat start和/etc/rc.d/init.d/ldirectord start这两个服务,在作为热备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上只运行/etc/rc.d/init.d/heartbeat start。ldirectord 服务器会在主节点宕机后自动通过读取haresources文件来启动。
WEB服务器采用apache+PHP的安装配置,分别完成Apache2和Phpde 安装,就可以完成 LVS的结构配置,在客户端通过来访问WEB服务器得到结果如下图3所示。
图3 LVS的结构配置
2.5监控系统Nagios的安装
监控系统Nagios的安装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建立Nagios运行账号;编译安装Nagios;修改配置;
配置web界面;设置访问帐户;将nagios信息加到apache中;
编译安装nagios-plugins;启动Nagios;修改SELinux。
2.6防火墙iptables的配置和最终测试
依据以下步骤完成防火墙的配置。
web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设置预设规则;在链中添加规则;查看配置;保存配置。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监控系统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
备份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MySQL服务器的iptables配置。
完成最终测试。
3总结
本电子政务网服务器系统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结合,架构了WEB服务器负载均衡集群、MYSQL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和高可用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3大核心集群系统,为实现政务网实现各项应用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徐晓林,杨锐.电子政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4
关键词: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人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有赖于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电子政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行政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目前,在教授此课程时,教师一般都是讲授教材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都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如何将电子政务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全面、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政府机关单位办公相关流程呢?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效果无疑是比较低的。因此,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培养既懂管理理论方法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在电子政务课程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验证电子政务理论、检验电子政务管理方法、掌握电子政务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模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基本需求行政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应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校外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创新为指针,建设与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享的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满足三个基本需求:(1)要结合网络应用范围,合理规划网络基础设施,加强实验教学网、校园网以及外网的建设,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实验教学平台的“高速公路”。(2)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连通实验教学网、校园网及互联网,实现各实验教学平台互联互通、功能互动和资源共享。(3)要完善大型软件实验平台建设,将模拟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正在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平台等大型教学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发挥各实验平台的整体集成优势,从而满足跨平台、跨学科的开放共享,并依托优势学科资源和精干专门技术人才,创新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实验教学平台对各层次学生的开放机制,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赖以生存的实验教学平台管理水平。
建设原则模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就是要使政府的实际网上办公环境在实验室重现,使学生在使用实验室进行电子政务实验时,一方面,能够熟悉政府现代化办公手段和技术,为就业后迅速适应政府信息化的办公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行政管理理论对现行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评估和改造。所以,该实验室既是一个学习基地,也是一个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实验田。为达到该目的,实验室建设就既要具有真实性——真实地反映政府的网上办公环境,又要具有扩展性——为学生留下创新的空间。具体来讲,该教学系统建设遵循了以下原则:(1)真实可靠性。模拟实验教学系统涉及的所有系统都是目前政府机构在广泛应用的软件系统,它通过系统构建、业务模拟和流程重现来真实地再现政府网上办公的过程。(2)先进性、成熟性、稳定性。模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符合J2EE开发规范和WEB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标准进行建设,采用PKI安全服务机制,技术成熟,功能稳定。(3)开放性,可扩充性,互连互通性。模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符合开放系统互连结构,注重采用XML、Web Service技术,使应用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互连互通性,便于实现各种业务功能、资源共享与交换及统一管理。
建设内容在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引入了一套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奥派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基于此平台,学生可将理论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该平台是在一个完整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上进行模拟操作,让实验者在模拟实践中体会电子政务给政府传统办公带来的巨大变革,掌握大量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技巧,领悟实现电子政务的真正意义。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包括政府办公系统、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招标采购平台、公文传输平台、国有资产管理等模块,如表1所示。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按照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和情景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以及政府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方式。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对电子政务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从而感受到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能够初步掌握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电子政务实践平台面向多个应用对象,成功地将政府机构、企业、政府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应用需求整合在一起,学生可以用同一用户身份分别登陆不同的模块中,并可扮演同一模块中的不同角色,能够独立地模拟全部的业务过程,如图1所示。电子政务实践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均高度仿真了目前电子政务建设领域内的最先进应用手段和技术,将协同办公、网上一站式服务、电子签章等技术应用到实验中,学生在学习时就处在最新的工作模式。
实验教学示例——行政审批系统实验
通过并联审批系统,企业和公众可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政务信息和“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政府内部的协同作业,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公流程,降低办公成本,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获取实时公众申报进度数据和部门业务处理统计数据,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电子政务实践平台针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实际需求,推出适应各类政府机关应用模式的并联审批应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实践平台的政府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基于信息网络、区内各职能部门网络互联、“合署办公”的“虚拟”行政服务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各种在线行政服务的协同政务功能,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单一化”窗口和“一站式”服务,如图2所示。依附“一站式”协同政务服务体系,可公开事务处理时间、过程及结果,大大提高政府公信力。通过政府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可以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能及服务质量,增加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可以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监督、管理评审、人力资源等管理要素,积累相关数据,为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提供确实而有效的评估依据。
实验实施目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向政府提出办事申请,政府行政单位以同一窗口受理、网上、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等工作原则完成办事审批,并将结果告知企业和个人。
实验实施过程:政府部门在政府网站上只有一个统一的入口受理用户的申请。主受理单位在接收到用户的申请后,核查该申请是否需要前置审批,如果不需要前置审批,则可直接在本业务的审批流程内处理该用户的申请;如果需要前置审查,则主受理单位将该申请的前置审批子项目在网上直接到各个相关的前置审批单位进行并联审批,并限制这些前置审批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各前置审批单位在各自的审批流程内和额定工作日内处理这些前置子项目的审批工作。主受理单位汇集各前置审批的结果后,再在本业务的审批流程内完成该用户的申请审批工作,并通过各种类型的通信方式通知用户受理结果,同时用户也可通过网站随时查询到自己申请的处理情况。
用户直接在网上窗口提交申请和相关的基本信息资料,由主受理单位负责向各个相关的审批单位提交子申请。各个前置审批部门在本业务审批流程内对各自的子申请进行审批。主受理单位汇集这些审批结果后,再完成最后的审批工作。主受理单位的工作包括通知前置审批、协调处理及自身审批工作。
完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对策思考
实验教学不单纯是理论课程的验证和补充,实验教学在学生知识建构、技能培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和相当的重视。面对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困境,可以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协调,通过营造实验教学大环境等方式,从整体高度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建设。
结合专业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就广义的电子政务而言,它既包括具体的部门信息化、应用信息系统的构建,又包括抽象的流程优化、质量管理、资源整合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显然不是一门电子政务课程能够全面覆盖并解释清楚的。因此,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开设实验项目,将实验内容直接指向教学对象、研究对象,不仅能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更能有力地支撑理论与技术人才综合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符合开展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初衷。因此,可以采用将实验项目分散到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将实验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当然,采用这种模式,需要加强课程之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需要调整这些科目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评方式等,有许多细节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实验教学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是通过对管理现象的观测、模拟、分析、再现,帮助学生理解、把握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方法,从而灵活运用管理工具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所演绎、验证的内容,不仅需要采用人机组合方式试验,也应注重通过现场(实地)研究开展实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开展社会调研、案例研究等形式的实证研究;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模拟实务等形式开展情境教学。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协作式实验,借助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实验,多单位合作开展联合实验等。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建立实验教学的社会支持系统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也应该回到社会层面,从社会系统中寻找解决办法。例如,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解决实验教学经费缺乏、实验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可以提供电子政务规划、实施方面的案例,可以展示运行中的政务平台,供师生研习。企业可以提供模拟政务系统、系统解决方案等,供教学参考使用。学校方面可从社会公众中寻求专业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通过政府与学校联合、学校与企业联合等形式,共建专业、课程、课题,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必将极大地促进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发展。因此,应当建立起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协调社会资源解决电子政务实验教学面临的难题,支撑电子政务人才培养。
从整体出发,通过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增设实验环节,丰富实验教学手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式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将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加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建设,更可以实验教学为纽带促进专业融合、课程融合,促进教学相长,最终提高学科专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海英,张锐昕,孟兰英.适应政府信息化需求,创建模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7).
[2]高燕妮,黄萍.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
[3]周贺来.电子政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9).
[4]张基温,张展为.电子政务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Fountain J E. Building the virtua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5
关键词: 电子政务;网格技术;政务资源;新型政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3-3401-02
1 引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建立了数据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大基础网络,构建了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和业务应用三大支撑体系。目前电子政务最存在最大的问题是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潜在的“信息孤岛”风险突出,部门之间的信息化资源分散、跨部门协作缺乏标准,部门间资源共享与协作困难,政府协同能力受到极大牵制。网格技术很好的适应未来电子政务的需求,建立跨领域,跨区域和跨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网络,网格技术强调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采用横向设计方法解决从基础资源到服务和应用各个层次的共享,互操作型和协同问题,将分布的各个局部自治系统统一为逻辑上单一的全局系统。通过为全局系统整合提供相应的环境核技术支撑,实现不同机构和平台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处理,实现政务公开,内外有别,分层授权和保密机制功能,并且易于使用,维护和升级,从而以有限的资源整合达到电子政务很好的应用效果。
2 网格技术
在国外,电子政务中已开始普遍采用网格等先进技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网格技术被列为了今后必须重点发展的多项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效,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网格是对重要资源高性能的访问,可即时创建强大的虚拟计算系统。
2.1 网格体系结构
主流的网格体系结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伊安・福斯特等人在早些时候提出的五层沙漏结构(Five-Level Sandglass Architecture);第二个是在以IBM为代表的工业界的影响下,考虑到Web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后,伊安・福斯特等结合五层沙漏结构和Web Service提出的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第三个是由Globus联盟、IBM和HP于2004年初共同提出的WSRF(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 v1.2规范已于2006年4月3日被批准为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标准。
2.2 网格技术特点
网格技术特点如下:
1) 分布与共享。
分布是网格技术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组成网格的是不同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不同的数据库,还有各种设备和资源。共享是网格的目的,没有共享就没有网格,这里的共享不仅仅是中间结果和不同数据库,还包含了人力资源共享。
2) 自相似性。
网格的局部和全局就有一定的相似性,国家级和地方级网格都有计算中心,必然不同的是计算能力不一样。
3) 动态性。
网格的动态包含动态减少和动态增加,网格在开始设计时候必须考虑到有新的资源加入网格中,并且和原有资源部分融合,网格资源是多样和异构的,网格就是要解决好不同资源,不同结构将之间的通信和操作。
4) 自治和管理的多样性。
网格允许资源拥有者对于他的资源拥有自主性管理,即自治性。但是网络资源必须接受网格的统一管理,否则无法共享,无法作为一个整体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方便。
3 运用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设计
目前,政府网站趋于“标准化”。政府网站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界面一致,统一的入口,各页面或站点关系明确;类目清楚(电子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一目了然);内容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内容检索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
网格体系结构要就是要考虑到是如何向公众用户提供一个接口,通过该接口接收来自用户的请求,公众用户可以将所使用的网格看作是一个黑盒子,不必知道其内部如何实现用户请求的服务。网格系统中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功能模块协作,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可以很好的解决‘纵向应用充分,横向协同不足的问题。
图1采用网格技术开发的层次化电子政务平台体系结构。
以上政务应用的用户门户要求界面一致,统一入口,各页面或站点关系明确;类目清楚;内容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内容检索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各部分模块说明如下:
1) 网络基础平台
网络基础平台包含分布式异构资源,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系统,是解决通信问题的基础,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最底层的平台。
2) 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
数据网格集成各部门原有的数据源,进而为海量数据的存储 、传输 、处理与融合提供基础框架。计算网格由多个服务器集群构成.是大型 分布式系统的自然延伸通过集群技术将政府机关各个部门的服务器融合成为一台透明的,强大的“ 高性能计算机” 用于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3) 信息资源网格
信息资源网格基于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构建,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层对于来自数据网格的数据和计算网格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信息资源,并提供给服务网络层。
4) 服务网格
服务是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单元。提供地址政务所支持的各种服务,提供的服务多是单个计算机无法提供的服务,用于建立虚拟环境使不同组织的人、系统可以协同和交互 。
5) 系统建模与应用模板
根据来自应用系统和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的不同要求相应的生成专有的系统模型和应用模板。服务网格根据其生成的系统模型和应用模板,向应用系统或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
6) 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
个性化服务访问接口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功能单元。 是电子政务平台通用性 交互性、实用性的重要表现部分。针对不同机关不同应用要求.电子政务各个应用系统通过该接口 可以很好的与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交互.进而获取个性化服务。
7) 开发规范与控制平台
开发规范与控制平台是电子政务平台的中央控制单元。通过该平台的集中统一控制.使得新建的电子政务平台子系统及服务网格信息资源网格、数据网格和计算网格各个子系统符合统一的规范.利于实现系统的互通、互联和互操作,进而在管理控制平台的统一控制协调下发挥出电子政务平台的最优化效用。
电子政务通过政务资源的共享,政务业务之间相互协同,达到政务统一服务,终端用户只需简单的提交“做什么” 就可以获得高品质服务。管理领域用户为获得一项服务,往往返奔波于若干部门,借鉴网格服务,统一业务受理窗口并提供符合需求的高品质服务,将能极大的方便终端用户。
4 采用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网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格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网格技术可以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各个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消除“信息孤岛”,打破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的瓶颈;另一方面,网格技术的分布式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协同办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截止2006年7月为止我国已经有 51 个城市(区)试点建设网格化管理城市系统,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于2005年10月18日开始试运行,到2009年武汉市6个中心城区应用网格技术进行城市化管理系统已经进入运行,已的 (2005―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网格技术被列为了今后必须重点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预见,网格技术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 结论
在网格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时,也存在着技术与非技术的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并非所有的软件都支持分布式计算、分享服务器会带来数据安全问题;如人们对新技术成熟与否、共享资源会不会丧失对资源控制权的担忧,也成为网格技术进一步普及的障碍。电子政务发展着眼于一个便携,统一,安全的服务平台,其中对于网格技术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将是我们进一步技术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朱建勇.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科学2006,33(1):127-129.
[2] 何欢欢.第三代因特网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的作用[J].情报科学,2008,1(11):1757-1759.
[3] 柳巧玲.基于网格的电子政务知识门户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48-51.
[4] 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范文6
关键词:公众门户网站 信息公开 机制创新 武昌
一、前言
武昌区地处武汉市江南核心区,辖区面积81.2平方公里,区辖14个行政街道、191个社区,户籍人口100万。1999年以来,武昌区委、区政府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全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上联武汉市各局委办,下联区局委办、街道、社区的四级政务网络体系。
武昌区电子政务建设以为民办事为核心,大力推进公众门户网站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几经改版,从最初的静态信息到现在的互动应用,积累了经验,形成了特色,确立了“将公众门户网站建成透明、及时、便民的一体化服务的网上政府”的工作目标。
二、网站变脸,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几年来,“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的建设在网站的信息内容、互动应用、便民服务、维护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网站改版后,又增添了新的特色。
⒈从政务公开入手,信息更新及时
做好信息、推进政务公开是公众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各单位应在公众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开应公开的全部信息。武昌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政务公开入手,将栏目管理权限分配给各部门,实行分级式管理模式,并利用政府办公室现有的政务信息报送员队伍,组建了一支相对固定的信息更新维护队伍,变过去的“要我报”为“我要报”,如“要闻”、“今日武昌”、“公示公告”等公共类栏目,各部门编辑上传到网站后台后,由政府办信息调研科统一审核,其他个性类栏目由各部门自行编辑和审核。
⒉以构建透明政府为长期任务,互动功能提升
武昌区门户网站开设了区长信箱、在线对话、公众诉求、咨询服务、在线调查等互动栏目,每天接收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诉求等。2007年,武昌区还开设了“区领导在线访谈室”,确定每月第二周周二上午9:00-11:00为在线访谈日,选取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分管区长作为政府代言人通过在线对话、QQ和市民热线88855555等方便快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服务需求、参政议政、政民间的便利的交流互动创设了新的渠道,从而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所有渠道信息均经过监督指挥中心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行集中分办处理,改变过去“公众热情高、政府面孔冷”的现状。
⒊以服务为宗旨,网上办事功能增强
“网上办事”是公众门户网站建设和应用的重点和难点。武昌区从政务服务中心的网上审批系统入手,梳理政府各部门的各类办事服务类和行政审批类事项,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与公众门户网站进行深度集成,对具备网上申报、审批、办理、反馈一体化受理条件的事项,通过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办理;对不具备条件的服务事项,提供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时限等静态办事信息,二者相互补充。
⒋以公众为中心,栏目构架清晰
按照“以用户为中心,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从用户需求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角度出发”的设计理念,从市民、企业、投资者、游客四个维度对网站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诉求、社会服务四个功能板块提供的信息和在线服务进行聚合;网站的“市民服务”为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提供了快速绿色访问通道,突出重点,方便用户。
三、机制创新,推进网站快速发展
⒈统分结合的网站建设机制实现“一个门户”对外
“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的建设机制遵循的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统一标准和保障安全的原则,各部门网站作为门户网站的子网站,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整合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网站群的信息与服务资源,设立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诉求、社会服务等四个功能板块,栏目管理权限“摊派”给各部门,改变过去各部门各自为阵、自成体系的建设思路,在全区形成以公众门户网站为龙头,以一网化的电子政务平台为支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的电子政务框架。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都要上报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规划和审批,要与门户网站进行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⒉网上网下互动的信息维护机制成为网站建设的“推行者”
武昌区成立了“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维护管理协调工作小组,由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区信息网络中心履行其管理职责,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具体负责整体规划、日常维护、安全保障、考核评估和技术支持工作。网站栏目维护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按照网站功能,设立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诉求和社会服务四个维护管理组,分别由区政府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区公共管理与服务监督指挥中心、区社区办(区民政局)牵头,负责相应板块的信息管理工作。全区各单位负责为网站提供政务信息,受理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网上办事、公众诉求的处理和反馈。如公众投诉、分办、处理、公开、咨询等全过程,有赖于各职能部门在网下进行及时办理并经由网站进行反馈,所有环节都能通过监督指挥中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督办,实现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公众间交互式的信息传输。
⒊技术与制度结合的安全保障机制为网站的运行“保驾护航”
武昌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谁负责、谁,谁主管、谁受理”的信息维护原则,要求各单位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及时更新信息、办理事务、处理诉求,并对以上行为进行审查把关。建立清晰的栏目对应关系,为信息员提供统一的信息入口,并采用了服务器远程遥控和监测系统、网站信息防篡改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在保障主网站安全的同时,储存放置在信息网络中心机房的子网站也可共享安全防护资源。
⒋监管并用的考核机制成为网站建设的“助推器”
由武昌区的公众门户网站维护管理协调小组制定详细的“武汉・武昌”责任分工表和考核办法,对照考核办法,通过月度考核通报、年度考核评比等方式,对各单位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考评;其结果定期在网上通报,并与各单位绩效考核挂钩。这样的考核机制使过去的“被动用网”变为现在的“主动用网”。
领导重视、分工明确、思路清晰使得武昌区政务网站建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被评为“武汉市十佳政务网站”之一。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