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1
【关键词】高考历史 材料分析 失分原因 能力要求
高考文综历史考试把以前新课改前考查学生专一或者某一方面的能力转变为了考查学生的整体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这种考查方式的题目越来越多,随着出题人的熟练化亦有越来越灵活的趋势。
一、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失分原因举隅
1.材料审题不仔细。审题不仔细是任何考试中每场考试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考考场,部分考生在分析题目时没有理清题目的意思或者题目没有全部看完就开始作答,如“根本原因”“基本原因”“主要原因”等。
2.教材内容不熟悉。教材内容不熟悉也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肚子中没有熟悉的教材内容在高考文综考试中注定会惨败。例如,“五四”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等因素,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材料归纳信息不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是由历史文献资料、表格图形数据、历史地图等组成的综合题目。这些综合信息让一个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去分析、整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类材料分析题综合了语言逻辑知识、数据统计知识、识图读图知识等,多数考生在分析这些题目时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历史内容的误判,从而影响最终的答案。
4.答题不规范。近年来随着高考阅卷的规范化,考生的答题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考生在答题时着急下笔,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或者语病百出的答案;还有部分考生答题错项或写在非答题区域,后来考生发现也已经晚了,出现打箭头或者涂涂改改的卷面。
二、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什么能力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到底考查学生什么能力?笔者以2013年高考文综第48题材料题为例进行说明。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飨宴挺。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挺”。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好社稷,起源实出安石”。于是,“摆安石陪飨神宗庙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意义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就上题两则材料而言,试卷出题人无非就想考查考生以下能力。
1.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查首先不能脱离教材的知识。作为备考复习的考生,一定要重视教材知识把握能力,把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利用时间轴、专题式等方式记忆知识。
2.信息接收整合能力。由于考试的选拔功能性,在高考出题时要考虑到难易度。为此,命题人会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各类历史信息来混淆考生,让考生在错综复杂的各类信息中找出考试需要的信息。高考文综历史就是考查考生的信息接收整合能力,要多从多种历史学观、多重历史学领域去分析整合,有些历史问题不能偏激地理解,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符合最终的答题要点。
3.整体综合思维能力。在高考文综历史考试中,考生在分析与答题中还要具备一种整体综合思维能力。考生具备了上面两个能力后,具体落到实处的还是在答题如何规范、答题分点如何细化、答题要点如何不遗漏、答题字体如何工整等这些能力。
三、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高分策略
1.回归教材知识。教材是根本,高考历史考试离不开教材。教师在平时教学与高考复习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回归课本,“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考题在教材中都能体现。
2.理清材料内涵。对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一定要理清各类材料的内涵,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类材料的信息,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分析逻辑能力。因为材料分析正确与否会影响对教材知识点的判定,从而影响答题的方向。
3.掌握答题技巧。要让学生注重此类题型的积累对比,找出差异,根据教师对材料的分析认真理解教师的分析思路,对于陌生的类似题目一定要找出与其他题目的不同点,尤其重点复习阶段要抓住此类题型的一些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2
一、像看菜吃饭一样合理分配好三科及各题的答题时间
稳定、恰当、合适的留白(即适宜的答题空间)既是高考命题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恰恰是考生复习和训练的盲区和盲点。因此,科学合理地分配三科和各题答题时间,不仅是一种考试技巧,更是一种良好的考试习惯。
第一,文综中的任何一科都不能策略性垫底。以广东省高考为例,自2010年采用新模式以来,特别是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答题空间设计偏紧偏少,考生无法在正常范围内写完自己认为重要的答案,普遍反映答题空间预留窄小。没适当的地方答题,考生水平再高,或多或少也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从2012年开始,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地重视和改善,当年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特别是前两科的答题空间设计比较合理(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非选择题答题所需要的空间不多,写字量也不是太大),符合考生答题的基本要求,政治和历史两个学科的答题空间已基本接近,政治两道非选择题答题预留空间是27行,历史两道非选择题答题预留空间是24行。2013年,政治、历史都是24行。同等的答题行数提示考生,文科综合中的三科,特别是政治、历史两科,没有哪一科的答题空间和写字量比另一科少。在文综三科中,政治、历史学科是答题文字量较多的科目, 两科相比较,两个学科的性质和高考中的同等重要性,决定了没有哪一科的写字量就一定比另一科多,两科基本上都是同等的写字量,即使有区别,也只是细微的,总量上出入不会超过一百字。以2013年为例,政治、历史答题空间预留都是24行,每行大约是19厘米,可写30―35个字,答题总共可以写七百到九百字。因此,文科综合中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任何一科在考试中都不能遭遇策略性垫底或放弃。
第二,做好考前限时限字数的应对性训练。高考文综要想获得理想的分数,非选择题的答题写字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35分钟写七百到九百字就是一个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策略性地选择放弃某些难题,以求紧紧扣住考生自己能够得到的分数。文综中的历史、政治、地理科目与上述学科不同,不能放弃任何一道题,再难的题也要争取得分,不能留任何空白,写了可能得分,不写任何得分的机会都没有。主观题如果容易,考生就必须在准确性上多下功夫;若难,考生就必须多写些字,在数量上做文章。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做好考前限时限字数的应对性训练,养成17分钟写四百个字的习惯,保障高考文综学科试卷有足够的字数,从而大大增加得分的机会。
第三,科学合理地分配好三科答题时间。由于三科在高考中是平等的,三科答题时间的分配也应基本均衡,文综最理想的追求是总分为大,考生在考试中科学地调配好各科答题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文综三科总共答题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平均分配给每科的考试时间理论上都是50分钟,35道选择题原则上是1分钟干掉1道,需要用时40分钟左右,但最多不能超过45分钟,否则,会影响整个非选择题答题时间。6道非选择题答题共用时105分钟,平均每科35分钟,最后10分钟用来检查试卷与修订答案;地理学科由于答题写字量不大,正常情况下,可以考虑在30分钟左右做完,节余出来的5分钟可考虑给政治学科;历史学科必须在35分钟内完成两道主观题的答题任务。这样一来,考生平时就要养成科学分配好三科答题时间的敏感度和习惯。当然,如果某一学科答题时间提前完成了答题任务,可以考虑把节余的时间分配给时间相对紧一些的学科,但绝不能以牺牲一个学科去成就另外一个学科。因为宏观把握和科学调配好答题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隐性测试与评估。
二、像孔雀开屏一样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亮出来
一个整洁美观的卷面会给阅卷老师在辛苦和疲劳之余带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之下必然会有理想的分数。因此,做足“面上”功夫,让卷面整洁美观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尽可能写够字数,以量取胜。文综科目的考试,不像理综,遇到难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能力选择策略性放弃,文综试题再难也必须全部做完,不能让其中任何一道难题留下空白,只要你动了笔就可能得分,而且要尽可能写满给定版面的四分之三以上。
第二,扣准主题亮点,以质取胜。
一是抓主题。以历史为例,主题无疑是历史材料问答题的重点,是贯穿材料内容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史学观点,是考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考生针对历史材料所阐述的某个史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宣传或反对某个观点。因此,主题是统帅答题的“纲”,是答题对错的关键。如何扣住历史材料问答题的主题,以下两点不可缺失:
1.正确。正确是指行文的主题要符合唯物主义史学观,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等,按照辩证法观点和史学观客观公正地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或错误的史学观。从广东省2013年高考的历史材料问答题的考试实际情况看,完全不能扣住主题的很少,大多数不能扣住主题主要体现在片面、偏激等方面。
2.深刻。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主题的深刻性上下功夫,纵深思考,深入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3
上次考试的试题是和郑州联考的,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选择题得分不理想。
2、审题不清,粗心大意,有些可以得分的题目,由于没看清题目要求而做错。
3、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整洁,答主观题没分要点。
4、缺乏学科内综合卷的应试经验,答题时间分配不当,尤其是主观题,前面的题目答很详细,而后面却没时间答。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握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经常以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回答不好的同学要求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去掌握。
其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联系和综合。网络化复习从纵横两角度双向展开。
3、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高能力。
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4、强化训练,精选试题,提高水平。
在高考的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文综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每次的习题要经过筛选,练习要练,也要讲评,而且要讲得精,评得透,做到举一反三。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4
解答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然后根据情景材料和设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下面就几年来高考尤其是福建高考哲学主观题题型的分析来谈谈答题策略。
题型一:体现类
设问形式: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什么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注意,先材料后原理。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如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39(1)题: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先材料后原理。从原理看,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由材料一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题型二:依据类
设问形式:分析某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或者根据某一哲学原理,分析某种做法的理由。
此类题型一般材料较多,但分析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体现设问要求的哲学原理,而是要求分析其中某一做法或某几种做法符合这一原理。答题时一定要看清设问要求,不要答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答题要求同样是先点出设问要求的哲学原理,再用材料加以证实。
如2009年福建高考文综39(4)题: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参考答案】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正确判断。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新措施。
题型三:启示类
设问形式: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的哲学道理,得出正确的方法论。一般情况下,应偏重于回答方法论。这类问题的答题方法与上述有所不同。其思路应是先归纳材料,再得出结论(哲学原理)。如2009浙江高考文综41(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①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②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③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题型四:意义类
设问形式:某某做法或观点的哲学意义。
此类题型与哲学启示题一样,可以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结论。但要注意的是结论一般不是原理本身,而是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也就是懂得了某一原理,在方法论上对我们的做法有什么指导作用。有时这类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这一原理方法论是什么角度的知识点。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卷39(3)结合材料三,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
【参考答案】(3)①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必须要掌握其原因。②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③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
题型五:运用类
这类问题与体现类的题型差不多,可以直接点出原理或方法论,再联系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先分析材料,然后得出结论,这要看具体的设问形式。
设问形式:(一)上述材料是怎样(如何)做到某一原理或方法论的?
如2011福建高考文综39(4)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
【参考答案】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曲折。
③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规划。
设问形式:(二)运用某一哲学原理评析(认识)某种观点或看法。
如2013福建高考文综39(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5
2013年6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高考福建省自主命题文综卷地理学科的评卷工作。本文以2013年福建高考文综卷中的一道地理题目为例,品读试题,归纳考生答题中的常见错误,并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以此为基础,谈谈高考总复习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
一、试题品读和答题定性分析
(一)高考试题品读
(2013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卷)37.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12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思维路径】区域地理综合题的基本命题思路是:区域定位;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变化;解析成因、规律、联系;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题要求简要分析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选择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往往与这种方式的优势密切相关。解题过程中需注意:根据图12中的经纬网、沙漠、区域轮廓、国界线等信息,确定该考察区域应该是中国西北地区,题中的“丝绸之路”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而非海上丝绸之路,故该交通运输方式应该是“人挑、畜驼”。而“亚欧陆桥”应该指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铁路运输。
【品味立意】知识是能力立意的基础,而能力立意不是直接考查知识,它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过程,即由分析得出的地理结论。本题考查了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考生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和图例信息确定地理位置是中国西北地区。当然,地理区域仅仅是为案例提供背景或者素材,设问则立足于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发展变化、成因分析、规律总结等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要求考生推导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归纳区域特征。宗旨在于考查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获取和解析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生答题定性分析
总体而言,考生解题时得分点集中在“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和“科技的进步”这两方面,而铁路运输的特点失分严重。那么具体来说,考生答题中常见的问题归纳如下:
1.地理概念理解错误。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工具混淆,如:火车运量大;“口岸”等同于“海港”,如沿岸洋流……。
2.地理空间定位错误。将图示区域判断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3.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不足。地理空间定位最基本的信息依据是经纬网,部分考生习惯性认为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这点也体现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若该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海陆位置也不符实际情况。再者,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不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沙漠。
4.审题不清。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答成亚欧陆桥建成的意义,如:扩大了运输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等答案。
5.语言表述不够准确。如:亚欧陆桥的时间快;铁路运输便捷,还是要答“铁路运输快捷”,便捷侧重方便,而快捷侧重速度快。
6.没能紧扣题目关键词“转变”这一动态过程词,回答成静态的。如:经济水平高;科技水平高。
7.答题不规范。组织答案没有分点分步,只是简单罗列和堆砌。
二、有效教学和高效复习建议
(一)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近些年来地理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地理基本概念的考查。了解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特征、总结地理规律等都需要以掌握地理概念为前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地理概念。对于不能理解的概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给与解析,并选编适当相应练习,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相似、相近的地理概念,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如: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工具;沙漠和荒漠化;冷锋和冷气团;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
(二)记忆能力的培养
有高考方面的专家曾提出:高考就是记忆。笔者深表赞同,学习不提倡死记硬背。但记忆能力应该是学科能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记忆就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第一,高考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指出需要记忆的知识,并对主干知识进行强调。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二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将其吸收并内化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过程才能顺利实现。
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并尽量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合知识建立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机构。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高效记忆。
(三)应试能力的训练
笔者认为,应试能力也应该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不应摒弃应试能力。那么,应试能力应该从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答题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训练。
第一,地理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过程应该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题目设问的“中心问题”,比如上题的“中心问题”的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第二步找出题目中的“设问动词”、“限定语”、“关键词”等并做上标记。比如上题的“设问动词”是简析,转变是“关键词”。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范文6
地理主观题类型多样,其中成因分析类主观题思路灵活,结构严谨,答题的方法多样。下面以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为例,分析答题方法,提高地理答题水平。
一、重视地理要素过程的推导
认真分析很多成因分析类主观题,其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答案要点的上半部分为自然地理要素,下半部分为人文地理要素,或上半部分为人文地理要素,下半部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具体如下: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4分)
【答案】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分)。
【评析】本设问很多学生答成了列举该区域的不利自然条件,忽略了“对公路建设”,答案要点中没有“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的话句,结果只得一半的分。认真分析该设问,不难发现其实就是上面分析中提到的自然要素对人文要素(交通)的影响。
二、重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类主观题中,特别是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区位等,其掌握知识的模式是:先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区位要素(特殊性),再上升到这一类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普遍性),最后用这一类地理事物的区位要素理论分析另一具体的区位要素(特殊性)。
例如:教材在讲交通运输线的铁路运输线时,只介绍了京九铁路(特殊性),同学们要从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得出铁路运输线的一般性区位因素(普遍性),再运用该一般性区位理论分析其他铁路线(特殊性),如大丽线(大理—丽江)。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习题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类知识的收集、积累,这样在地理答题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答出比较标准的答案要点。
三、重视答题语言的完整性,避免说“半截话”
在成因分析类主观试题的答题中,很多考生在组织答题语言的时候,由于没有讲究答题语言的完整性,答案要点只有“半截话”,结果只得了该答案要点一半的分。这是个重要的损失,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没有得到分,而是因为答题的方法问题而没有得到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半截话”与“全话”的衡量标准:此答案要点是否是独立的一句话。如“土壤肥沃”用在东北平原就叫“半截话”,前面还要加“黑土广布,土壤肥沃”,而在其他地区就可以叫“全话”。考生们答题过程中的很多口头语“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基本上都是“半截话”。
例2:(2011年四川高考文综)(题干和图见上)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答案】
a.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2分);
b.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2分);
c.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汇地),交通运输便利(2分);
d.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2分)。
【评析】对于答案要点a,很多学生只答了“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或只答了“粮食商品来源丰富”,结果成了“半截话”,只得了1分。对于答案要点bcd也是如此,要么答前半截,要么答后半截,结果只得一半的分。
四、重视其他的答题技巧
1.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则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
2.多与少的技巧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高考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
3.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
4.段落与分点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