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学结合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1

[摘要]文章探索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是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且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企业力量,工学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与职业素质。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技能训练 职业素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中谈到:“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是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且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高职院校时装零售管理专业为例,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设想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模式探索和转换的关键时期,发展趋势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基于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平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时装零售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实践为例,时装零售管理专业容易与一般市场营销专业的设置同质化,造成了其专业技能的不明确性和营销实践不强,这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的存在。

1.偏重概念及理论体系。一般市场营销专业往往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即使有也是由教师分析案例,间接传授经验,致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缺乏创新和思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致使学生高分低能。时装零售管理专业应该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有足够时间、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于“真教”中带动学生“实学”才是关键。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现行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大多是知识灌输,内容讲解过细,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学内容还不能适应营销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时装零售管理专业应该为学生创造在实际的职业环境里学习、磨练,真切感受着企业的工作流程、实际的工作状态和氛围。并由学校教师与企业里的业务能手共同指导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长工作能力。

3.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素养。现行的市场营销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素养的偏向,致使学生遇到实际困难时,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怕苦怕累,没有团队意识等等症结。时装零售管理专业应该让学生在接受业务素质训练的同时,也强调养成服务客户、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养成遵守规章和作业标准的工作习惯,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具有善于和服装终端卖场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意识,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这些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学生发展职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岗位学习锻炼的时候,以企业员工的标准去要求与考核学生,以工作过程导向,实现与岗位的“零对接”,让学生缩短初入社会的适应期,成为真正“来之能干”的技能型人才。

二、以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

时装零售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时装零售管理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从事时装零售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时装营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经济法规、政策,具有一定的时装终端卖场销售与管理等必备的能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必须依托行业、企业的力量,以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的实践,才能实现。同时,以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的模式也为行业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的时装零售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1.构建“四位一体”良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所谓“四位一体”,是指“社会”、“行业”、“企业”、“学校”为一体,以社会为背景,行业为龙头、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导的理念。要达实现时装零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突破课堂空间,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单凭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只有融入社会,依托行业、企业的力量,构建“四位一体”良性发展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到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去学习、去锻炼,只有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与职业素质。

2.设计 “二元联接教育” 机制 。所谓“二元联接教育”机制,是指学习与工作两套系统的“无缝联接”机制。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消化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补充形式。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侧重于介绍比较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及基本构架,学生往往感到课堂上所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实践教学则不同,通过社会调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及参与企业营销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及时地转化书本知识,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而避免学习与工作两套系统二元割裂状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过程导向”技能培养模式需要能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由于存在各种客观因素,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以高职院校时装零售管理专业为例。服装行业有句话“旺季取利、淡季取势”,取利,就是要夺取最大销量;取势,则是获取制高点,争取长期的战略优势,这是服装营销的思想。在淡季没有太多的实际工作,此时把学生安排在服装营销现场,容易出现学生闲置无事可做。实践证明,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即“做中学”。建立起仿真的时装零售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服装营销淡季时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在校内实训基地的操作增强学生销售与管理的技能,为服装营销旺季做准备。以校内实训基地的操练弥补校外实训基地出现的服装营销淡季的断层,这样也使得校内与校外实训有效接轨,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当然这是要靠建立校企合作这个一个良好的平台去实现的。

三、结语

以校企合作平台促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它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科学规律,融“教、学、做”为一体,切实推进“工学结合”才能为行业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

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服装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工学结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服装设计项目课》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服装设计项目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将服装成衣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进行综合训练的课程。通过服装设计项目或主题设计项目的学习,对服装整体设计进行认识和研究,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内在规律,培养用专业的眼光,独特的视觉角度观察与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打样、制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设计师助理角色做好准备。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需由主讲教师针对企业要求及相关部门的建议,提出整体思路,并与教学小组内的教师共同商议后,由教研室讨论通过。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任务设计

1.2013年春夏童装产品开发方案案例简介

1)设计主题

通过对流行趋势和童装市场的调研分析,进行设计主题的确定,包含灵感来源、色彩流行趋势、设计流行元素、标杆品牌市场调研。

2)品牌命名

通过对企业品牌的了解,对品牌文化进行诠释;了解儿童心理,以儿童作为主人翁来设计品牌的主题说明。借鉴标杆品牌把握品牌风格,根据品牌的目标市场确立品牌定位。

3)产品分析

根据流行趋势,注重不同质地面料的搭配,增加服装的层次感。产品分析内容包括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系列商品构成等

4)设计人员及时间安排

1.每个小组设立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和营销总监,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责。

2 .根据企业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规划,确保按时交货。

2.开发思路

1)色彩定位:对2013年青青果春夏童装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流行色发表信息和去年的流行色彩情况,定出今年产品的主色调,进行色彩定位。

2)面料定位:从生理特点看,儿童的皮肤稚嫩,易受不良物质的刺激。这就要求服装面料吸水性能好,能够充分吸收汗水而不会产生不舒适感。现在棉织物的功能开发越来越细,各种风格的面料性能都可以仿制,比如说仿真丝、仿化纤等棉织物。本方案选择绿色环保的棉类面料作为主要选择。

3)设计方向:根据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确定设计方向,结合成人服装的款式细节流行趋势,比如今年流行的肩部夸张造型等,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打造产品特色。图案装饰方面运用一些机绣、贴图、印染、立体化等工艺手段,要多注意图案的时代感、民族性、卡通感、立体感等。

三、教学设计

1.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一、项目任务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品牌特色分析、、企业2012年产品策划书案分析。模块二、服装流行趋势分析和市场调研报告。模块三、产品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消费对象定位、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和款式细节流行趋势)、系列商品构成、款式设计和系列拓展。模块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模块五、产品及评价。

2.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演练法,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设计,过程全部模拟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并按照企业要求设置相应岗位。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展示方式的改革

1)面向学生和辅导老师的成果: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文本资料(包括设计主题、产品开发方案、款式设计、面料选择、样板工艺设计、产品照片、个人总结等)。学生准备ppt进行自己的产品设计制作过程的讲解,回答提问,作品介绍,由指导老师打分。锻炼学生的资料整理和表达能力。

2)时装模特秀展示,邀请专家企业媒体人士参加,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评分。模特秀由学生负责全过程的筹划,包括一些形象设计店家的广告赞助等。锻炼学生的展示项目筹划实施能力。

3)静态样品展示,要求合作企业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作品选择,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开发的产品。由各学生小组长负责进行产品陈列,检验学生对陈列营销课程的知识掌握水平。

4)由各小组的市场经理根据自己的设计报价和企业洽谈资金投入问题。学生从面辅料成本、设计价格、样板提供价格、样衣制作费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报价单。此环节锻炼学生的商务洽谈水平和交际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

1、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本项目课程为企业提供了4个系列共34套童装,款式结合流行时尚元素,色彩搭配协调,结构合理,面料选用纯天然的棉印花布和针织卫衣面料,透气性好,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充分考虑了儿童好动的特性。表现手法上延续青青果的特点,设计各类卡通图案,并结合口袋等功能性设计,较好的体现了品牌特色。

2、以能力本位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选题(任务书或主题内涵分析)、调研分析、(对材料、色彩、款式造型及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设计研究、打板到完成工艺操作的综合性训练过程,深化女装产品外形、技术图、放样、编制技术卡、预算表等方面的知识。

服装项目课程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从面料、配色的选择开始,到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样衣制作,每个环节的实施由具体的学生负责和指导老师及企业专家交流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涉外文秘专业 职业技能大赛

1.引言

在高职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实践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达到我们定位的培养目标: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涉外文秘(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英语应用性人才。具体地说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旨在实行“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较强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外事接待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从事文秘、翻译、外贸和办公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而职业技能大赛是学生们展示技能的平台,也是检测从单一技能与综合素质、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既而对我们是否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个检查站。在教学中,组织这些职业技能是否只考虑单一的语言技能呢?它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工学结合”的理念是否有契机可言呢?对于文科类的学科专业,其职业技能大赛又应该如何与之相结合,突破以往的只重视语言知识内容的比赛模式呢?

2.困惑与求索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纠结着这些问题:语言学科的比赛是不是一定要注重语言知识内容的比赛呢?为何很多企业抱怨相当一部分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不能马上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而需要企业花费额外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重新培训他们?实际上,他们的语言能力是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甚至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就其专业水平而言,企业可能大多数没有太大的质疑和抱怨。其实,企业抱怨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对于所应聘的岗位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即使怀揣相当高的语言水平,一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却懵懵懂懂,无所适从,这样的工作状态使得企业的成本投入大打折扣。然而,那整体水平相对较弱的高职语言学科的比赛应该怎样另辟蹊径来刺激体现职业特点的教学呢?当2008年接触到“工学结合”这个理念时,我开始比较深入地了解它。

3.对“工学结合”理念的认识

3.1“工学结合”的背景及内涵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形式多样。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

工学结合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学用结合,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

3.2“工学结合”的现实意义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不脱节于市场对该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素质、能力的要求。即:以职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

4.“工学结合”理念融入涉外文秘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探索

4.1活动的组织

我院涉外文秘专业在接触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学习后,颠覆了以往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只注重语言技能方面的专项比赛,如:听力比赛、词汇比赛、戏剧比赛等,并撇开了其余专业方向的学生(如: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方向),开展了一系列专门面向该专业学生的竞赛活动。

我们曾在2007-2008学年的暑假里,调研了部分从事文秘工作的学生,并在平时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闲聊中,谈到了现在从事文秘工作的职员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后,感到我们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相对而言,过分地关注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摄取,而对于其未来就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实在是太少了。于是,结合了这些人的意见,组织了一个为期五周的职业技能大赛。其比赛内容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中英文演讲比赛和核心技能大赛,后者又分成了四个环节:中英文电脑录入比赛、速记(笔录)比赛、现场小型口译比赛及职业礼仪形象比赛。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专业的涉外文秘人才,具备良好的中英文语言沟通能力,尤其是口头交流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设置了技能大赛的第一部分:中英文演讲比赛,其考察了学生们在公共场合讲话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结合企业中的人事主管们的意见,我们将重点放在第二部分。第一环节中英文电脑录入比赛的主要目的是期望藉此促进学生多练习打字,提高打字速度,这是一个文员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第二环节速记(笔录)比赛,主要是通过一个开小会的形式,会议成员由几位老师扮演,让学生们在现场迅速记下会议的内容。而现场口译环节则与前者不同,主要是通过短小的中英文对话或节选的段落,当场口译,当然,试题内容贴近显示工作环境,如:洽谈业务、简单会晤、随同口译,等等,其语言形式没有设置太难,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本专业学生所关注和喜欢的:形象工程。其主要设置了现场化妆、形象展示及结合秘书考证的选择题和问答题。设置了这些比赛的内容后,我又咨询了个别人事主管的意见,最终确定了历经5周的紧张而有序的比赛。学生们经历了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比赛经历,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是热情高涨,师生双方都感到受益颇多。

4.2活动组织的效果

我们于2008年的初次尝试不期然地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他们在作文里,在课堂的presentation(课堂展示)环节中都谈到了此次比赛对于他们的冲击、促动和提升,甚至是对于他们在学业、未来就业技能的警醒作用。有的学生甚至于握住我的手感谢我给予她这样一个真实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在自信心、学习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的兴趣,对于增强与将来从事的文秘工作相关的并在此五项比赛中所体现的五项技能的意识等方面,有不小的促进和提高。在比赛中所受到的冲击促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若要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缺的是什么,应提升的是什么,并因此在班上起了带头作用,使班上的学习气氛大为好转。同时,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既欣喜地看到了我们培养的文秘专业学生在课堂中所看不到的能力的良好表现,又看到了他们在此中凸显的不足,并依此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及培养方案,为学生的成长及自己业务能力的发展发挥热量,使之均上一个台阶。而且,让各任课教师倍感惊讶的是,经历过一个多月的的磨炼,学生们并未为比赛而感到疲惫,相反,他们的精神状态为之改观,学习目的也明确了很多。这是我们未能所料及的,这也许就是这次职业大赛的魅力所在和功能价值的体现。

5.探讨与意义

尽管此次举办这样的技能大赛对本专业而言,是初探,是“小打小闹”,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工学结合”的理念与其结合的魅力和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检查到我们的教学是否遵循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否重视了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成果的一个展示台,是学生展示技术技能和展现整体风采的舞台。而且,更可能是我们教学进度和课程设计上的一个突破口,是给予我们一个创新的思想的源泉,对我们的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的重新定位思考,促进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和社会。

我们姑且只谈在一个学校里这样的小范围举办这样的职业技能比赛,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企业请进来,一起来举办这样的比赛,让它得到社会和企业更多的关注。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真正让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实现双赢的好时机。当然,若无这样的条件,职教教师则应主动进入市场、进入企业调研,得到更多企业相关人士的意见,得到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将这些宝贵的信息融入教学中,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样的一个“助推器”,来促进教学和改革,培养出更多技能型的素质和专业学生。当然,这样的经验可用到更大范围,如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中,更可以联合政府、企业、各行业和各大职业院校,真正地能让它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能形成品牌效应。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是有生命力的,是夺目的,是有号召力的,但融入了“工学结合”的理念,将更加璀璨,更加有特色,将更加推进我们的高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金洛.“工学结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陈梅.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http://baike.省略/view/1307028.htm.

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99-03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同时,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的保障。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实施流程、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及指导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以我院多媒体技术核心专业课程“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标准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

一、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

工学结合课程具有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两个显著的特征,这就要求课程整体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通过课程实践专家研讨会论证研究,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再次详细描述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任务设计、任务实施、教学条件和考核方案等各项具体详实的内容;第四,将课程内容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情景中具体的描述来实施;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来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

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以“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标准为例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由课程定位及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课程实施流程和课程考核方案六个部分组成。

1.课程性质及定位: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建筑动漫助理设计师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推行“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以企业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团队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3DS MAX制作三维动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流程、动画常用工具的使用、灯光与摄像机的应用、动画控制器的设置与修改、关键帧动画的设置与修改,结合当前流行的渲染软件Lighrscape和VRAY渲染器进行后期渲染制作,最终创作出建筑漫游动画效果,从而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三维动画制作原理与流程、掌握3DS MAX软件的动画制作工具。职业技能目标:掌握3d max建筑动画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课内实训,掌握建筑类方案动画的设计技能,达到动漫公司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理解动画设计的标准和方法,制作规范,能表达场景需要的职业素质,提高职业就业能力。

3.课程内容。《3DS max建筑动画》是我院多媒体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依据我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研究论证,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围绕建筑动漫助理设计师职业岗位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写实动画材质调节与制作动画设计、鸟瞰日景动画设计、江南小镇雨景动画设计、秋天和冬天场景动画设计等教学项目为载体,按内容复杂程度递进方式设计教学情境,并按项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主题单元。在课程设计中,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六个模块的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动画短片制作、建筑动画制作等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包括情景描述、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施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评价等各项内容。“3DS max建筑动画”课程设有6个学习情境,分别为住宅小区景观动画、古建室内场景动画设计、室内空间动画、鸟瞰日景表现、江南小镇雨景镜头制作、秋天和冬天场景制作。如住宅小区景观动画学习情境的内容。

5.课程实施。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学情境,均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为“情景描述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详细设计项目后期(设计方案提交)”等教学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的实施首先导入学习情景,给学生一个知识的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明确本项目单元的教学目标。其次对项目实施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找到项目实施的关键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操作技能,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是将主题单元分解为若干个可行的任务,然后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项目的制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方法、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最后项目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提高了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课程考核与评价。采用基于项目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将考核评价着重放在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上,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特点,围绕培养“四种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行项目小组考核方法,既要考虑项目过程,也要考虑项目结果。

结束语

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下,开发制定适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而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掌握专业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趋势,对教学情境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要具有创造性的决断能力,才能开发出与时俱进的课程标准来更好地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温媛媛,陕晋军.基于职业能力的建筑动画专业课程群建设初探――以山西建筑学院建筑动画课程群为例[J].教育,2013,(07).

[3]钟德强.中职药品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探析[J].广西教育,2013,(04).

[4]张圣喜,贺军,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09).

[5]陈平,刘明,杨秀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学园,2013,(03).

[6]张巧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订的探讨与实施――以钢轨探伤课程标准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9).

[7]何兴国,周贵礼.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的研究[J].咸宁学园学报,2008,(04).

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5

对象为2012级、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各100人。将2012级随机编成1班和2班,每班50人;将2013级随机编成1班和2班,每班50人。1班均为实验组,2班均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口生入学时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教学计划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材均采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案例版),使用同一课程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在总学时(96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实验组各章节的学时安排,同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实验组的教材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安排计划(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3:2)。

2.2课堂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与本章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病例,供对口生分析、讨论,对口生结合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习等经历进行探讨,拓展对口生的解剖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分析病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泌尿系统时举例:患者,女,28岁,已婚,晨起后感觉乏力、头痛,下午出现畏寒,继而出现发热、腰部酸痛伴尿路刺激征。既往身体健康,近两周有过会皮肤感染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5℃,脉搏11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右肾叩击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15×109/L;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少许。临床诊断:尿路感染(逆行性)。问题:(1)诊断依据是什么?(2)请分析其解剖学基础知识。让对口生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泌尿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知识。以案例为中心,以对口生为主体,步步深入,使对口生掌握必要的解剖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口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可适当引入PBL等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2.3实验教学

实验组: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除准备必要的系统解剖标本、模型外,还应提前制作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和模型(如注射术、穿刺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解剖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临床操作器械(如腰椎穿刺包、胸腔穿刺包、骨穿包等)。对口生先观察系统解剖标本和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再在大体标本或模型上模拟临床相关操作(如注射术、穿刺术、静脉输液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在操作中回顾、思考相关解剖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对口生可相互提出与操作相关的解剖学问题,相互讨论,并在解剖标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对口生代表结合操作对本次解剖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对口生再观察标本、模型,最后教师总结。

3结果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口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并对对口生进行访谈、技能考核等,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取统一命题及考试的方式,对两组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口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更好。

4讨论

4.1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是由卫生职业高中、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与普招生相比,对口生入学时有比较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对口高考科目有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及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为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临床实验操作)模式教学提供了人体形态结构和临床基本操作的理论基础,对口生不需花过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进入状态快。但由于中专(或职高)阶段实验条件有限、实习时间短、实验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实施工学结合为对口生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4.2对口生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模拟临床操作、案例分析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对口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对口生直接面对临床问题(案例、临床操作),从实际出发,逆向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加深了对口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对口生之间的合作、师生的教学互动,增强了对口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了对口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对口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4.3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工学结合的意义范文6

一、“从做中学”的理论为工学结合提供了前提

(一)“从做中学”的涵义

早在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家杜威就指出:教育与社会相脱离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尤其重要的是,只有把学校和社会统一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因为学校中为了训练而设的感官训练学科,总不能与每天亲切有味的普通的职业活动中得来的那种生动的、丰富的感官生活相比。文字记忆力在所指定的课业中得到训练,但是,这同必须去做的,有实际的动机在推动并能预见到实际效果,从而激发起注意力和判断力的那种训练相比,毕竟总是有些间接和空洞。”

如果要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一名审计人员,就需要为这个学生提供专职审计的实践机会。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工作经历,这种经历被认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它有助于学生成为好公民。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主要是为了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职业技能,为进入职业市场做好准备,使他们早日成为有知识、有责任心的好公民。

(二)高职学生适宜“从做中学”

1.高职学生其实是最好的学生

学生的能力有许多种,能够考取本科学校以及更高学历的学生,有他们的优势,但是优势有时是会向劣势转化的。高职学生在以下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1)开阔的思路,喜欢尝试。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做事不缩手缩脚,不钻牛角尖,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读死书以及死读书的很少。(2)创新的思想,标新立异。高职学生不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三段论ABC,凡事喜欢创新、喜欢表现自己,标新立异。(3)不断探究,不断进取。高职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一般不随便撒手,有一追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喜欢不断探究,不断进取。

2.高职学生以往是最差的学生

(1)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如果高职教育仍然停留在本科教育的微缩版上,没有自己的特点,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无疑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永远是最差的学生。因为他们缺少的就是知识的理论性、连贯性、系统性,缺少的就是由大量理论知识推出实际应用的能力即不能做到学习的迁移,他们看到成堆的理论知识就头疼,喜欢删除没用的,就讲有用的,最好讲完就去实践,实践不会再回到课堂学习,使他们对所学专业有所非常清晰的认识。

(2)填鸭式、封闭式、停滞式。教育的种种弊端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个性极不吻合,由此诱发的抵触不胜枚举。

3.扬长避短,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喜欢高深的理论。讲理论时应言简意赅;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喜欢做,喜欢实践,那就给他们搭建工学结合的平台让他们去做,那种亲切有味的普通的职业活动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做过以后不会的想继续学习,那就回到课堂有的放矢,深钻细研,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的做下来,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

二、工学结合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变革提供了方法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是变革不是改良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再不能坐视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了,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是指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校学习,另一组到工厂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工作的时间长短不一,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为了使用人单位能不间断地雇佣到学生,往往将学生分为两部分,轮流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用人单位的支持。工学交替模式最好是以校内学习开始,工学交替,最后以校内学习结束。

1.国外短学制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

2-3年制高等院校的工学结合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

(2)

(3)

(4)

2. 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适合的工学交替模式

三、工学结合的审计创新

(一)工学结合的运作程序

1.挑选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按照《审计课程能力标准》审计课程教学周是15周,新学期的第1-4周对学生进行审计培训,了解审计的类别、方法、程序,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去参加专职审计机构的审计。同时确定专职审计机构,确定审计岗位。如遇特殊情况用一周作为弹性缓冲,否则正常。

2.第5-10周或者第6-11周到专职审计机构顶岗实习,成为职业人进行审计工作。期间系里从事学生管理的老师要去看望正在工作的学生,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代课老师要与专职审计机构负责人、顶岗学生电话联系,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给予专业上的辅导。

3.第11-15周或者第12-15周顶岗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老师要与他们面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感受,了解社会需要触及到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甚至专业设置的改革动向。

(二)工学结合学生的成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