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1
高效的应急救援已成为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那么如何建设更加高效的现代应急救援体系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王志坚。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什么是现代应急救援?其要素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王志坚(以下简称“王”):现代应急救援体系的标志,一是要上升到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二是要以法治为基础。2003年,我国提出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一案三制”。2007年1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十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要求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应急救援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为:国家意志、法律法规、政府行为、企业责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现代应急救援理念,应急救援的红线是安全施救、拯救生命;“成建制、专业化”应作为投送救援力量的基本技战术指导原则,也是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基本经验;“高技术、信息化”是安全救援、科学施救的基础,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证;“科学、及时、统一、权威”的宣传报道,必须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此外,现代应急救援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还应该包括:民间组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比如美国的应急救援的硬实力,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救捞船等相当于我国的10~15倍,但是仅承担了应急救援任务的4%,其他96%都是商业化运作,靠社会救助或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严重透水事故,115名矿工被困井下,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民航局等应急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协调配合,迅速开辟绿色通道,救援队伍和装备千里驰援,6 000名专业救援力量,近700套设备及时到位、迅速展开,经过8天8夜,被困的115名矿工成功获救生还,成就了矿山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这起事故的成功救援,体现了现代应急救援的特征,也很好地体现了国家意志。
2013年3月29日,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普朗沟泽日山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现场组织指挥,调集当地驻军、公安消防、中央企业、民兵、医务等救援人员4 600余名,大型工程机械及车辆200余台、搜救犬15条、雷达生命探测仪15台,投入抢险救援,是现代应急救援的经典战例。
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应急救援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国家治理体系创新,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应急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已成为治理国家能力的标志。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将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成熟的执政党必须有系统的应急理念,合格的政府必须有高效的应急构架。国家安全生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系。
记:2012年4月1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请问这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还存在哪些不适应问题?
王:目前,国家、地方和企业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大同队、平顶山队、鹤岗队、淮南队、芙蓉队、靖远队,配备了排水、钻探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救援装备,有能力承担起全国各大区域内以及跨区域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
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先进的救援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从国家队的建设情况看,硬件是投上去了,但是它的职能建设、能力提升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差距较大。以前人工救援看重的是一线队员的技术战术能力,现在的救援要看后方的科技能力支撑、技术的配套。第二,我们现在的应急救援建设还是要把路子走开,既要强调专业化,又要淡化事故的分类,建立大安全格局,走“大救援”的路子。第三,理顺体制机制。我们现在的救援队依托企业,有一个悖论就是,企业遵从于《企业法》,依法生产经营,终极目标是盈利。但是,要要求他们承担社会责任,而指战员本身是企业的工人,工人的立场就是依法依规,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发生事故以后自救互救。这个时候,凭什么要求救护队员往火海里冲?这个体制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第四,追上信息化、数字化的步伐。比如澳大利亚的应急训练就在一个废弃的矿井里进行,把一些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装备移植到里面,使训练更贴近实战。第五,如何做到救援中怎么作战就怎么训练,怎么训练就怎么比武。我们配备了很多训练装置,但是怎么把它们用起来,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第六,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还没有深入人心。现在全社会整体上缺乏危机意识,专家们喻为“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乡村”。怎么样普及应急知识,很生动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别人,这方面现在做得还不够。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应急救援能力关系执政能力的认识刚刚破题,总体上认识还不够,摆位还不够;全社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员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体制、政策不健全;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脱节,响应不及时等。
记:我国应急联动机制是如何建设的,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内容是什么?
王:中国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联动机制,以提升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我国应急联动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下原则:生命至上、统一协调、提高能力、科学施救。
2006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担负全国应急救援综合监管、指导协调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行政职能,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牵头建立了由公安、运输、气象、地震、海洋和军队等18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在此框架下建立了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各省级政府参照这一模式相继建立了本地区的应急联动机制。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2
关键词:应急;超网络;区域;联动;资源调配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灾害事件逐渐呈现跨区域特征,随着各邻近区域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愈发紧密,建立统筹部署的区域协调应急联动模式被提上日程。2009年在泛珠三角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区域性应急管理联动机制,2011年京津冀城市群食品安全应急联动机制正式建立,2013年京津冀构建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2013年沪苏浙皖签署《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这些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为了突破行政区域局限、集中资源、协同提高应急效率。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关注区域应急联动问题,如Tufekci早在1995年就提议构建区域救援决策支持系统以应对飓风灾害。Green等明确指出跨区域协调是未来应急领域重要发展方向。Groothedde等验证了各区域相互合作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滕五晓等构架了应对危机的区域应急联动模式。吕志奎等介绍了美国跨州应急管理协作制度和框架。Calixto等以巴西为例提出多组织跨区协同的应急模式。Arora等发现一些小区县更多受益于相互协调而非中央储备库的救助。Balcik等探讨了供应链协调机制在区域应急联动中的适用性问题。佘廉等提出以信息化和资源化为基础、纵横交错的区域应急联动综合体系设想。Sawik研究不同灾害情形下区域性紧急库存的预先部署问题。Toro-Dfaz等提倡建立应急医疗服务的跨区域联合选址一配送模式。Li等强调构建跨区域应急信息协同系统的重要性。
目前的跨区域应急相关文献以提出定性概念框架为主,也有少数是运用各类选址或分配理论模型的定量研究,但均未特别关注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以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为例,应用超网络方法来定量分析在应对蓝藻事件过程中跨区域应急资源调配的内在协调机制。首先,介绍蓝藻事件中所涉及的太湖和长三角城市苏州、无锡、常州等研究区域概况及案例背景;然后,构建由来自不同城市应急主体组成的跨区域协调应急超网络结构,并通过定量化表达区域应急联动的优化目标和救助受灾点的最优决策行为,构建跨区域应急资源协调调配的超网络模型;最后,将所建模型应用于太湖蓝藻事件中应急物资的区域优化配置研究,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为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供有益思考。
1.研究区域概况及案例背景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南部、长三角中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由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共同管辖,管辖比例分别为70%、28.5%和1.5%。苏州位于江南部,总面积8848.42平方千米(含太湖水域),常住人口1176.91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辖5个市辖区、1个县级行政管理区和4个县级市。无锡是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总面积4606.75平方千米(含太湖水域),常住人口637.26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辖6个行政区、2个县级市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常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含太湖水域),至2012年底常住人口468.68万人,共辖5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
2007年5~6月间太湖爆发蓝藻污染事件,对周边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运转造成严重影响:5月14日,太湖西北部水域出现较大范围蓝藻,面积达151平方千米;28日上午无锡贡湖沙渚取水口水色已略发黄,下午集聚在取水口的藻类突然大量死亡,水中溶解氧迅速下降,导致总氮(磷)等指标大幅上升;29日晨,无锡市民家中自来水夹带明显的腐败性臭味,无锡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水体黑臭,不能满足供水要求,水厂被迫停水。无锡市民纷纷前往超市抢购纯净水和面包,整个无锡笼罩在水污染的巨大阴影中。水危机发生后,无锡政府立刻采取了加大“引江济太”调水力度和容量、自来水公司紧急采取技术提高自来水水质、组织市民打捞蓝藻、实施人工降雨改善水质等一系列应急措施,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从常州和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调运纯净水,对邻近区域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以保证无锡饮用水市场供应。自此次蓝藻事件后,政府意识到区域应急联动的重要性,针对长三角经济环境跨界联系紧密的实际情况,众多专家也一再呼吁构建区域应急合作机制。
2.区域应急联动的超网络结构和模型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3
关键词:应急物资;突发事件;储备体系
一、引言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流为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救援物资,应急物资是应急物流实现的核心环节。因此研究应急物资体系,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应急物资分类和体系
1.应急物资的分类。按照用途可将应急物资分为生命支持、交通运输、防护用品、照明设备、工程材料类等十三类;按照需求的原因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五类;按照使用紧急程度分为紧急级、严重级和一般级三类。紧急级指对挽救生命财产损失,稳定局势起关键作用且极重要的物资,严重级指对减轻灾害损失,缩小灾情范围非常重要的物资,一般级指有利于灾害救急,减轻灾害的损失且必要的物资;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类和专用类。通用类物资适合一般情况下救灾工作的普遍需要。专用类物资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从社会角度看,应急物资包括政府、企业、市场、非政府组织等储备的物资。政府储备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核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把应急物资调往事发地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企业储备是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出资的方式委托企业进行应急物资储备或者企业根据自身风险特征自行储备物资;市场储备是将市场流通的应急物资纳入应急物资储备中;非政府组织也进行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但因起步较晚,储备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从储备模式看,应急物资储备分为实物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合同储备。实物储备是将应急物资以实物形式储存在仓库中,突发事件发生可随时调用。生产能力储备是通过和企业签订协议,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能按协议要求迅速生产、转产或研制救灾物资。合同储备是通过与已有物资的部门或单位签订合同,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调用这些物资。
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储备分散,缺乏统筹管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机构尚未统一,不同系统和灾种间存在独立管理、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等问题。除此之外,应急物资储备的主体是市级和突发事件易发的县级人民政府,客观上造成地区间储备的差异。
2.储备数量和种类不足。中央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远不能满足巨灾需求,应急物资储备的布局也不合理;地方缺乏足够的物资储备,储备的数量和种类不足,甚至大多数县级政府尚未进行应急物资储备。
3.储备设施和手段落后。由于应急仓库的建设资金由地方自筹,受到资金的限制,大部分应急救灾储备仓库的建设尚不完善。此外,储备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救援物资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不同地区互联互通困难,难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4.相关法律规范缺失。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应急物资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法规涉及面有限,空白较多且针对性不够。大多法规仅规定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没有扩大到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
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途径
1.健全应急物资联动机制。政府部门要建立应急物资调运的联动机制,确保储备在各部门的各类应急物资能够快速有序的参与救援。地区间应通过应急物资联动机制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相邻地区可根据应急物资需求的相似性联合储备物资,确保突然事件发生时可紧急调用物资。
2.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要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定各级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的比例关系,统筹安排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有效配置应急资源。选择合适的储备方式,力争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社会效益。
3.改善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充分利用现有仓库资源,调剂仓库容量余缺,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对物资储备仓库布局的统筹规划。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建立信息共享的大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物资储备监测、应急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确保应急物资及时调拨供应。
4.健全应急物资法律保障。在法律上明确应急物资运转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等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物资流通标准,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应急物流项目,推动应急物流社会化,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和推动应急物流各领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子雪等.提高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J].保定学院学报,2011,(2).
[2]张永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研究[J].管理学刊,2010,(6).
[3]杨文娟.区域应急物资储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刘利民,王敏杰.我国应急物质储备优化问题初探[J].研究与探讨,2009,(2).
[5]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6]曹卓君.应急物流中物资储备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7]姜玉宏,颜华等.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研究与探讨,2007,(6).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4
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汇报
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汇报3月8日,省应急办在**召开**五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应急办主任**,**五市应急办主任及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交流了工作情况和20xx年工作打算,**主任对今年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上获悉,全省13个地级市今年有6个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出现迟报、漏报2次以上,5个市迟报、漏报1—2次,我市和**市未出现迟报、漏报情况;我市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应急队伍建设贯彻意见出台、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应急平台建设等方面走在**五市乃至全省前列。会议要求各地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1.健全应急管理体制。目前,省政府已经成立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对应急委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和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能作出明确规定,省政府办公厅的“三定”方案专门设立应急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强化、固化了省应急办的职能和地位。各地要抓住省政府出台这两个文件和当前机构改革契机,多向领导汇报宣传,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成立应急委和政府办设置应急管理职能内设机构。2.推动应急队伍建设。该项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各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是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二是就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调研,开展试点,推动落实。3.加快应急平台建设。该项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各地要加快市级综合性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完善应急平台功能,尽早全面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4.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地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在国家和省总体预案修订出台后,立即对各市的总体预案进行修订,同时要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组织开展预案演练。5.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各地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节假日、双休日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实行每周五下午通过省市值班室视频系统点名制度;进一步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信息。6.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各地在推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做好“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确保将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地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7.开展应急宣传培训。要求各地应急办与当地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商培训计划方案和操作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班计划;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基层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8.创新应急工作机制。包括区域联动协调机制,与军队和武警、消防部队应急联动机制等。根据苏北五市座谈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3月中旬召开一次县(区)应急办主任座谈会,交流各县(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传达苏北五市座谈会精神,通报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重点,研究落实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措施。二、围绕今年的市级十项重点工作逐项开展调研,提出方案报批,推动工作落实。具体为:一是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二是组建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市应急平台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四是组建市一级应急专家库;五是组建基层信息员队伍;六是组建志愿者队伍;七是与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八是建立区域应急联动协调机制;九是建立市级有关部门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急时调用机制;十是“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三、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修订、完善各项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严肃值班纪律,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严格遵守省应急办关于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视频点名制度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基层信息报送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省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四、开展督促检查,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一是督促县(区)参照省、市尽快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在政府办增设应急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完善和理顺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二是督促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快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和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三是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组织和督促县(区)及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四是组织和督促县(区)及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科普训传。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5
关键词:散货码头 视频联动 优先级 控制权释放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224-02
散货码头现场的装卸设备、运输设备较多因而环境较为复杂,这给港口生产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布点不足以同时显示生产作业全貌,如需进行全面监控则必须频繁的进行手动监控摄像机的控制。依靠现有调度人员难以全面、实时的进行如此复杂的操作,因此单靠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的生产监管效果有限,需要实现生产作业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间的自动联动解决这一矛盾。现代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视频监控数字化的发展及其在散货码头的集成应用,为实现上述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1]。
1 系统的联动方案
生产作业系统对视频监控前端设备控制的实现,是视频监控系统与散货码头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基础。实现了对前端设备的控制,进而即可利用生产作业系统所掌握的生产作业信息结合各类散货码头特殊的生产工艺,实现视频监控与散货输送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动。
实现视频监控与散货输送自动控制系统联动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几个关键的问题,分别是视频监控的联动接口、视频联动机制、控制优先级划分、控制权释放机制。
2 视频监控的联动接口研究
2.1 硬件设备接口
硬件设备接口方式是利用特定的硬件设备与其它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在国内的散货码头,这种交互的数据大多为红外对射、门禁、玻璃入侵、压力传感等各类的报警信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报警接口单元和可编程报警服务器两种。
2.2 软件接口
软件接口实现方式是在利用现有的生产作业系统的PLC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的PC机或服务器等通用现有设备,通过软件读取标准接口数据的方式完成视频监控的联动接口实现。
与硬件设备接口方式相比,以软件方式实现视频系统的联动接口功能则显得更为灵活。与基本用于处理报警信号响应的硬件设备接口不同,软件接口可以实现与绝大多数的散货码头应用系统的融合,并响应该系统的联动指令。按数字接口实现过程来说,视频监控系统的软件接口实现可以大致划分为三层:数据提取层、数据通讯层和数据处理层,并可应用OPC、Socket通讯和数据库信息交互等技术方式实现。
3 视频联动机制
3.1 工艺视频联动机制
专用的散货码头专业性比较强,装卸工艺也比较复杂,大型散货码头工艺流程动辄数百条。对生产工艺流程执行过程的监控难度大,主动发现问题的方法常常采用人员巡检的方式,自动化程度不高,码头广播、警示铃声等被动提醒方式有难以确定控制效果,给生产作业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散货码头生产工艺执行,调度人员、操作人员常常需要对工艺流程涉及的皮带机,转接塔,门机,斗轮机等生产作业设备上是否有残留物料、危险区域是否有人员停留等情况进行反复确认,十分费时费事且效果并不理想。生产工艺视频联动针对散货码头的各条生产工艺特点,筛选出需要进行视频监控联动的生产工艺流程,并编制出符合生产工艺需求的视频监控联动流程。这种视频监控联动方式可以在生产工艺流程确定时就将各条联动流程编入操控系统程序中,在日常生产时,仅需根据生产作业任务自动或人工启动所需的视频监控联动流程,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人员的操作压力。
3.2 报警视频联动机制研究
散货码头的报警视频联动是由各类报警触发的视频监控系统相应动作。生产作业系统对码头中各种设备设施的各类报警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对视频监控系统的控制实现对各种不同的报警信号的视频监控响应。
在散货码头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报警信号和报警信号源。系统建立时需要根据码头具体情况对各种报警信号源所包含的每种报警信号逐一制定报警视频联动响应方式。根据报警类型的重要程度可以将报警视频联动分为强制响应和可选响应。
4 视频控制优先级划分
在散货码头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控制权优先级极大程度上的决定了对前端摄像机得控制权归属。因此控制优先级应按照操作所在应用的时效性和重要性进行划分。据此,可按应用用途将控制优先级分为三大类:应急应用监控,“一关两检”监控和码头日常生产监控。
应急应用是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下,为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应对突发事件所实施的应用操作。应用需求时效性和重要性并重,因此是优先级最高的应用操作。
“一关两检”监控是指海关、边防检查站和检验检疫局对港口口岸及通过口岸货物进行的监管、征税、缉私等活动时所需要的视频监控。“一关两检”代表着国家对该区域行使相应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因此为中等程度的应用操作。
码头日常生产监控的应用所需时效性和重要性并不高,但与散货码头生产作业息息相关。因此控制优先级虽然设置最低,但平时应用最为广泛且频率最高。
5 视频控制权释放机制
5.1 施放机制的必要性
在控制权限施放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情况。控制权不释放时,低优先级的操作将永远不被执行;操作结束即施放控制权时,高低优先级操作将争夺系统控制权,造成前端抖动或某些高级任务无法执行。因此视频控制权释放机制的建立,是视频监控前端摄像机多应用共用的前提。
5.2 施放机制的实现架构
视频控制权释放机制可以说是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特权,因为在常用的视频控制协议中,并没有控制权延时释放的定义,前端设备也无法实现相应功能。在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中,高优先级操作占用控制权的方法不外乎持续不断的进行操作,这显然是不可行的。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视频控制权延时释放功能,既由视频监控服务器统一进行操作指令发送的管理。在某优先级操作执行完毕后,设置一定的缓冲时间。在缓冲时间内,仅允许高于前操作优先级的操作指令执行。
5.3 释放延时设置
根据视频控制优先级划分理念,视频控制权释放延时的设置也应按照不同的优先级给予不同的延时时间。总体来讲,较高的优先级代表着需要较高的操作时效性和重要性,因此需要设置较长时间的控制权释放延时。同时,也需要考虑具体应用的特性,例如部分类似视频巡逻功能,则需要较高的延时时间,门禁、入侵等报警联动相应则不需要太长的延时时间。
6 研究结论
自动控制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有机融合,改善了视频监控系统与散货码头结合不紧密的现状,有效的满足了散货码头日益增长的对提高管理水平和保障生产安全的需求,可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散货码头视频监控与自动控制融合技术向散货码头提供了生产工艺视频联动和设备报警视频联动的有效功能,解决了如今散货码头视频监控和生产作业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是散货码头提高系统融合度和生产管理水平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范文6
2010年春节黄金周即将到来,根据省、市假日办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我区春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抓好假日旅游安全保障
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管,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平稳。
一是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各单位要加强对重点部位安全隐患的自查整改,做好特种设备的检查、游乐设施的维修保养,以及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预案的演练,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重点做好旅游车辆、游览环节的动态检查和维护,增强游览线路的沿线安全警示标识,严厉查处违章违规运营行为,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旅游交通事故。
三是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春节期间,旅游接待压力将会增大,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好灾害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准备;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扩大安全宣传教育的范围,提高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各单位要坚持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值守,确保联络畅通,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大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各旅行社要加强对旅游合同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擅自降低约定标准、歧视性条款、超范围经营等不正当经营行为;各星级饭店要加强规范和管理,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禁止强迫和变相强迫消费,严查假冒伪劣商品;各景区(点)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杜绝导游无证上岗,引导文明服务。
三、进一步丰富活跃春节旅游市场
各单位要深入挖掘春节传统文化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假日旅游市场繁荣,满足大众旅游消费需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组织推出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倡导健康有益的假日旅游休闲生活,营造丰富活跃的假日旅游市场氛围。
四、认真做好假日旅游统计工作
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黄金周”统计制度要求和市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及时、准确、规范地向区旅游局报送有关统计信息。各单位负责人要严格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五、努力做好假日应急救援工作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节日期间信息沟通和事故响应联动机制。一是要加强黄金周期间的值班工作,坚持做到24小时领导值班制度。一旦发生事故或遇到紧急情况,值班领导和有关人员要按规定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二是要建立黄金周期间生产安全事故的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好演练;三是要建立安全生产信息报告制度。对黄金周期间发生的各类事故或异常情况,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六、及早启动假日旅游相关工作
(一)及时启动假日旅游协调机制,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