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工程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范文1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一项用在学术研究论文末尾的国家标准参考文献,它的格式要求是有统一性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到来帮助。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门琳.在建消防工程管理与验收前消防设施检查[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04-104.
[2]李洋.搞好消防工程验收提高建筑安全保障[J].科技信息,2014(7):203-203.
[3]王惠.强化消防竣工验收中消防产品监管措施的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4):93-95.
[4]岳忠敏,赵嫒嫒.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8):16~18.
[5]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4):145~147.
[6]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1].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9)67~69.
[7]郑良恒.浅析消防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l(26):56~58.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钟素银.分析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
[2]郭彦伟,郝鑫.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3]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
[4]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
[5]杨再林.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代忠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1.
[2]范世雄.浅谈消防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控制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
[3]余洪亮.工程消防施工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3).
[4]周亚飞,刘茂.基于GIS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及其在防灾规划中的应用[J].灾害学,2010(21).
[5]曹建国.城市火灾防救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灾害学,2008(21).
[6]孙莹莹.气候条件对城市火灾的影响规律[J].武警学院学报,2010(10).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范文2
回顾过去的一学期,学院坚持“xx模式”办学方向,坚持“两手抓”协调发展,六个方面工作同步推进:
一、持续践行“爱的教育”,立德树人成果喜人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以“爱的教育”为载体,从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切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教师师德师教育、学生文明修身、学校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办学的全过程,将爱的教育贯串于课堂内外、渗透于生活点滴、根植于师生心间,人人践行爱的教育,整个校园形成爱的氛围、爱的文化。
1、“爱的教育”重在践行。学院领导率先垂范,继续落实院领导每人挂点一个系,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两个学生宿舍制度。王董挂点烹饪系,推进烹饪系与xx酒店合作办学走在全院前列,烹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烹饪实训基地成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烹饪学生仅XX年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就获得3 金4 银 4铜的佳绩。梁院长挂点保健与休闲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他们申报“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省级教改课题并获批立项。科级以上干部,至少每月下一次包点的学生宿舍,检查安全、卫生、文明居室建设等,同时与学生谈心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后勤等部门做好服务育人,学工等部门做好管理育人,教学等部门做好教书育人,教职员工立足岗位奉献,学校形成“爱校如家、爱岗敬业、尊师爱生”的氛围。
2、“爱的教育”贵在持续。从XX年到现在,此项活动不间断地开展了6年。XX年,王董先后为新生做了五场“在爱的名义下成长”的专题讲座。第五批爱心家教志愿者,接过爱的接力棒,持续为学院驻地双龙村30多位村民孩子义务家教,xx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专访,并作了题为“义务家教温暖农村娃”的报道。学生会劳动部、保卫部的同学牺牲休息时间为全校几十间教室打扫卫生,关窗锁门,协助做好安全工作。宿管委、自律委的同学协助做好宿舍管理,学风整肃工作,学生坚持劳动值周,身体力行着“三爱“精神。师生人人都是“爱的教育”践行者,融入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师生接触之中。
3、“爱的教育”再获殊荣。继XX年“爱的教育”成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xx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XX年4月《“爱的教育”点亮学子人生》教学改革项目获得xx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年内先后获得思政工作、校园文化、教育教学三个不同类别省级以上二等奖。更为可喜的是,XX年12月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第十一届教育家大会上,王董受邀参会并上台接过了“授予:xx职业技术学院XX年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的牌匾。《xx学院“爱的教育”探索与思考》论文同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二、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规范管理
消防工程技术论文范文3
然而,作为新近开设的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实践条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浙江海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1.“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3+1”模式是近几年在我国高校中推广的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生在4年的本科学习中,前3年在学校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完成专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训练;第4年则根据专业方向培养,进入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2]。
“3+1”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延长了综合实践环节的时间,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各实践环节课时比重都不高,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时间偏短,在企业的实际动手机会较少,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实习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增加了毕业前的实习时间,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程或工序,而且保证了毕业实习的连续性,并与毕业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工作很好地衔接起来,使毕业实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扩大了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专业学习、深造的积极性。
二是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但以往的毕业设计,往往是指导教师出题。选题一部分来自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一部分来自指导教师模拟,很多选题都是与企业实际和学生今后的工作严重脱节,而且选题陈旧,缺乏新意,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加之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这时有的学生要找工作,有的学生要准备研究生考试。所以学生往往是快要到答辩时间了,就临时抱佛脚,参照往年同类型的设计模板随便改几个数据,或上网摘抄几篇文章拼凑应付了事,导致毕业设计的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基本的毕业设计任务。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最后一年在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和参与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做毕业设计,而且由于结合了企业实际,能大幅度地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2]。
三是有利于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高校由于受到资金和其他条件限制,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校内实训场地、设备以及师资不足的问题,而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并为学校解决实践场地和师资不足的问题。而对企业来说,“3+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人才,而且这些人进入企业以后能够直接上岗,节省了企业岗前培训的开支[3]。
2.“3+1”人才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紧紧围绕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前三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最后一年进行综合素质训练。
2.1前三年的专业技能培养
前三年的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包括实习实训、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等。
实习、实训。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促进相应理论课的学习,并为学习后继专业课打下基础,在大一至大三,分别安排了1周的认识实习、2周的校内工程技能训练和2周的专业实习。
专业实验与课程设计。专业实验与课程设计主要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学科核心课程开展,均安排在大三,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对相应课程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两个专业实验,专业实验一包括工程力学实验、金相实验、燃烧测试实验、流体输送综合实训、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安全防护用品认识等7 个实验项目;专业实验二包括电工测量仪表实验、无损检测综合实验、危险品固体闪点燃点和自燃点测定实验、石油产品闪点燃点黏度测定实验、石油产品铜片腐蚀实验、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可燃气体和液体爆炸极限测定实验、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实验实训、失效频率分析实验、风险分析实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实验等11个实验项目[4]。
课程设计包括防火防爆与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石油化工安全方向)、船舶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船舶修造安全方向)和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时间1-2周不等。
第二课堂。在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内课程有效开设的同时,在大一至大三,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课外科技创新、实验研究、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以及安全宣讲、社会调查、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最后一年的综合素质训练
最后一年的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原来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是4 周,在大四第8学期进行。由于学生到企业相应岗位实习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加之第8学期很多学生还忙于找工作或考研,使他们不能安心在实习单位实习。因此,4周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后,将大四第8 学期的毕业实习提前到第7 学期,并延长为16周,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安排合适对口的实习单位,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企业岗位要求,深度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可以真正发挥毕业实习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上的作用,同时将实习与就业对接起来,使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了“三赢”。
毕业设计时间8周,虽然在新的教学计划中仍安排在大四第8学期,但在第7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就开始布置,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就要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带着课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习。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去向的不同,在选题来源上有所区分。对不考研的同学,鼓励他们结合工程实际真题真做,培养和提高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考研的同学,鼓励他们选择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展开研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科学素质,使毕业设计真正从模仿型、验证型训练向实用型、研究型训练转变。
3 “3+1”人才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3.1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以往的教学计划是按四年制订的,要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在大三完成所有专业课的教学,腾出一年的时间用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为考研作准备,这就需要对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将原来7个学期的课程调整为6个学期。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对专业课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重组,通过此举,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原来的31周增加到41周,突出了实践教学特别是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3.2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有大半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十分重要。为此,需要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结合点,建立起互惠多赢的动力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合作优势。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硬件条件,针对学生实习,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学生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和推荐就业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安排,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程序,规范学生的实习过程;通过采用“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使实习学生能直接为企业所用,这样使学生在得到实际锻炼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招聘成本[5]。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在技术咨询与开发、科研和员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局面,夯实双方合作的基础。
3.3实行“双导师”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最后一年实行“双导师制”,即由企业指定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点对点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学校也对同一位学生指定一位校内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实习计划制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实习检查与考核以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实习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而企业导师则负责学生的上班纪律,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上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工作业务,并对学生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反馈给校内导师。采用“双导师”制,可以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效保障实习效果。
3.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因素多、组织形式多样、分散性强和可控性差等特点,以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情况、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为构成要素,建立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实践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的不同,采取理论考试、实际操作、提交实习报告、论文、现场表现等多种考核方式[6],并将考核方式量化;同时,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评价的公正性、监督性和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