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监测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监测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监测制度

健康监测制度范文1

关键词:中高层异型柱;框- 剪结构;抗侧刚度;优化

在发生地震的时候,中高层建筑是否安全可靠,不仅要关注结构的强度,还要注意结构的变形能力、延展性以及刚度等性能。从抗震方面而言,应当多设计一些剪力墙,但是增加了剪力墙的数量必然就会加剧地震产生的作用,进而增加结构位移的情况,所以,为了尽量降低地震产生的作用,一定要对剪力墙的抗侧刚度进行优化。

一、对剪力墙抗侧刚度进行优化而建立的数学模型

(一)异形柱框―剪结构的微分方程

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之下,假设楼板在平面内的刚度是无穷大的,不去考虑结构扭转变形的情况,可以将异形柱框―剪结构的微分方程定为:

(1)

式中:EIq―剪力墙弯曲刚度

P(x)―水平荷载

H―异形柱框―剪结构剪力墙的总高度

λ―刚度系数

可以将其进行通解,公式为:

(2)

式中:B―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总宽度

对于其求解只是取决于相应的荷载形式,比如:倒三角形荷载的分布情况。根据水平荷载不同的分布情况,可以求得不同的解。比如,在结构底部没有侧移、没有转角以及剪力墙的结构顶部没有弯矩等情况相同的时候,在有外加力与没有外加力这两种情况下,就会有两种结果。

(二)变量的优化设计

将剪力墙的截面惯性矩作为变量进行相应的优化。当然,同建筑层高、异形柱以及框架梁结构相关的平均剪切刚度也能够作为变量进行相应的优化,但是,在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建筑的材料以及结构类型都是已经确定的,异形柱框架轴线的尺寸也是已经被确定的,除此之外,异形柱的截面尺寸以及框架梁的布置也已经根据相应的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些相关条件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剪力墙抗侧刚度的优化。当剪力墙的高宽之比非常大的时候,剪力变形的影响效果就会非常的小,所以在分析与研究剪力墙剪切变形的情况下,对其弯曲刚度的变量进行相应的优化。

(三)剪力墙的抗侧刚度与结构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

对于中高层的建筑结构体系而言,结构的质量以及刚度均是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分布的,并且通常情况下都非常均匀。所以,可以将倒三角分布的情况沿着总水平地震的作用作为考虑的条件。根据结构自振周期以及相关的计算系数计算出结构在主轴方向上的抗侧刚度。

(四)层间位移

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为了确保中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达到相应规范标准的规定,一定要控制好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其控制的主要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保主结构处在弹性受力情况内,在承载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柱以及墙发生裂缝的现象;二是,确保隔墙以及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整,防止发生出现明显损伤的情况。

(五)结构设计的要求

异形柱框―剪结构示意图,见图1。

1. 刚重比设计要求

在地震的作用之下,中高层异形柱框―剪结构剪力墙的变形多数都是剪弯变形,随着建筑结构抗侧刚度的不断减小,重力荷载的二阶效应也就随之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进而导致建筑结构失去一定的稳定性而坍塌,其中,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同重力荷载之间的比值,也就是刚重比,是影响重力效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刚重比与层间位移的限制对于建筑结构抗侧刚度的控制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力非常小的情况下,其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尽管已经达到了层间位移的限制需求,但是没有达到相应刚重比的限制标准。所以,在进行剪力墙抗侧刚度优化的时候,一定要使其达到建筑结构刚重比的限制标准。

2. 剪重比的设计要求

因为地震的影响系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并且会越来越快,其基本自振周期非常大的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的作用之下,所计算出来的影响效应是比较小的。为了确保中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时候,其水平地震的剪力标准值同上层的重力荷载之间的比值,也就是剪重比,一定要达到其最小的设计标准,使水平地震的作用计算值不会太小。

3. 异形柱框剪结构的剪力要求

在水平地震的作用之下,异形柱框剪结构的剪力值是随着λ 值的减小而降低的,在达到剪重比标准的基础之上,异形柱框剪作为整体结构的第二道防线,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抗侧刚度的能力,所以,各个楼层框架的总剪力一定要达到最低的限值标准,通常情况下都会取0.2V0。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剪力墙能够承载大多数的水平剪力,异形柱框剪中楼层的最大剪力一定不要大于某一限值,通常情况都是0.45V0。

(六)优化数学模型的确立

综上所述,异形柱框―剪结构剪力墙抗侧刚度的优化数学模型就是:计算得出剪力墙的弯曲刚度,尽可能的降低水平地震的作用,使其影响最小,同时一定要达到结构设计以及层间位移等约束条件的要求。

二、实例实践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的异形柱框―剪结构,地下建设1 层,地上建设11 层,每一层的高度为3 米,总高度就是33米,柱网是3.5×5.4-6.6平方米,高宽之比2.76,建筑的总面积是5452.7 平方米。异形柱与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都是C40,抗震防烈度是7 度,地基的承载力是220 千帕,采取筏基,属于Ⅱ类场地。墙的厚度是22 厘米,使用陶粒混凝土进行墙体的空心填筑。

(二)应用分析

在中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中,经常将底部剪力系数与自振周期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在宏观上评价结构刚度是否恰当,计算水平地震的作用以及进行相应的取值过程是否准确科学。在一些老旧的规范标准中,对于设计的要求只是要达到抗侧刚度的下限值,没有考虑剪力墙框架结构的轴向变形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所以,进行相应取值的时候,就会出现普遍偏低的现象,太过片面,没有达到一定的安全性。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本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实现剪力墙的抗侧刚度优化,层间位移的值也是比相关的规范标准值稍小,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也是最小的。通过优化设计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应的成果,可以看出在中高层建筑结构建设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健康监测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学生体质

一、大学生体质状况概述

当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高校每年例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可以看出,测试不及格率的大学生数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甚至有的高校不及格的学生数量占到了总人数的25.%以上。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19岁以上22岁以下的汉族大学生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男女肺活量、爆发力、速度、耐力素质等与20年之前的水平相比都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05至2010的5年间,肥胖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健康指数明显下降。从上世纪末,大学生体质问题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也给与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质状况。新形势下,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将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同时人才质量也决定这竞争中的地位。高校毕业生将是这个世纪社会各界最主要的人才来源渠道。他们将直接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甚至还会成长为各领域各行业中的领军人才。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庞大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同时他们首先还要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各种工作的开展必定离不开充沛的体力和健康的体质作为支撑。以前曾有人这样提出,“学生的健康和他们的文化知识同样重要,必须兼顾二者,否则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同时也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不符。未来社会建设中,高校大学生作为主力军,必须应当具备健康的体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奉献自己的青春,因此,增强学生体质又是为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

二、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一)体育场地设施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的基本物质保障便是体育场地和设施。这些设施条件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将对体育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据调查,一些功能比较齐全的体育馆及各种体育场所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基本建成。包括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等。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大量新生的到来,给体育场馆设施带来很大压力,人均体育场所面积不断下降。目前现有的体育设施,尤其是室内活动场地仍然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健身需求。这对于大学生体质的增强来说,无疑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利用率不高

设施场所利用效率不高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增强不明显的有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都是为体育课教学所使用,其他时间都是在校运动队训练和学校大型活动中使用,除此之外,体育场馆全部对师生正常开放。其中部分维护费用较高的体育场馆实行收费对外开放,也有部分高校的室内体育场馆完全对外免费开放。在这些完全免费的室内外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上,据针对体育设施管理的工作人员调查显示,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闲置的,很少有人来这里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在体育锻练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体育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学生利用学校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仅占少数。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质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缺乏体育健身氛围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

高校体育工作需要在相关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方可开展有效工作。而且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与体育健身事业的开展程度存在很大关系。但是目前,高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足以推动整个局面。例如,在学校工作计划中还没有将体育工作发展纳入到计划中来。体育工作内容和方针大都是体育教学部门自行组织与运作。同时在体育教学中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了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身体素质的增强,最终受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影响。影响体育锻炼意识强弱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因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就成为当前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根本举措。在兴趣的引导下,在坚强的意志品质的保障下,在体育选项课当中适当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方面的内容,对于有利于身体素质提高的运动项目尽可能的都融入到选项可当中来,尤其需要加强力量和耐力素质的专门性练习。既要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增强他们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二)加强对学生管理和引导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最现实的路径便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和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及时发现体育健身当中存在的影响大学生体质增强的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在这一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再辅之以监督管理,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同时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应当逐步完善,及时检查和监督学校体育工作,指派专门领导单独负责学校体育工作,建立严格的岗位职责,务必保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与时间。

(三)扩大社团和健身俱乐部的影响

高校社团和俱乐部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专门兴趣小组形式的组织。他们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建设一批专门的健身俱乐部,例如田径俱乐部,羽毛球社团等等,例如他们在学生中间的影响,不断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有力举措。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必须给与高度重视,以扎实的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小伟.2010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喜与忧[J].中国学校体育,2011(10).

健康监测制度范文3

[关键词]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五项检测;HBV-DNA检测

[中图分类号] R446.11[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70-02

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是HBV表面蛋白的组成成份,是由HBV基因组S区编码的病毒衣壳蛋白,由119氨基酸组成,主要存在于传染性的Dane颗粒中。Pre-S1多肽的21-47位氨基酸残基之间是HBV的肝细胞结合位点,通过肝细胞膜上的前S1抗原受体介导HBV对肝细胞的吸附感染[1]。Pre-S1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又一标志,逐渐显现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对三项检测结果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我院2006年3月~2007年9月间病房和门诊确诊乙肝感染病人共计980例,其中男580例,女400例,年龄5~78岁。

1.2标本采集

抽取病人清晨静脉血3mL,置一次性塑料试管中,37℃恒温水浴箱放置30min后,离心分离血清备检。

1.3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上海迅达XD-711酶标仪,洗板机为北京拓普DEM-3型自动洗板机。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试剂也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试剂购自山东威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乙肝标志物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试剂购自山东3V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检测方法

乙肝标志物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病毒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操作。用上海迅达XD-711酶标仪450/630nm双波长读取吸光度值,根据S/CO值自动判读结果。HBV-DNA PCR检测采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FQ-PCR诊断试剂,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操作。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判读结果。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结果

我们把乙肝标志物五项检测结果,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结果,HBV-DNA PCR检测结果,三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980例乙肝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总的阳性率是40.9%(401/980),HBV DNA总的阳性率是40%(393/980),两者相关性密切(r=0.876)。在乙肝五项大三阳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80%(204/255),HBV DNA阳性率为89%(227/255),小三阳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39%(171/438),HBV DNA阳性率为32%(140/438),HbsAg(+)/HbcAb(+)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14%(19/137),HBV DNA阳性率为19%(26/137)。在HbsAg(+)及其他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5%(7/150),HBV DNA阳性率为0。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标志物五项不同模式中,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长期以来,检测乙肝病毒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近年来,由于检测Pre-S1Ag 对了解HBV在乙肝病人体内的感染、复制情况以及在乙肝病人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证实,使其成为临床检测乙肝病毒的又一重要的血清标志物。Pre-S1Ag不仅是HBV感染的标志还是HBV复制的依据。通常认为HBV 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通过本文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到,在980例检测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总的阳性率是40.9%(401/980),HBV DNA总的阳性率是40%(393/980),两者相关性密切,说明Pre-S1Ag检测结果比较好的反映了HBV的复制情况。而且,实验操作简单,价格仅是HBV DNA的1/5,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过去一直认为小三阳模式,是乙肝病毒感染慢性携带者,病毒没有复制,但是我们通过与Pre-S1Ag和HBV DNA的对比检测,Pre-S1Ag阳性率有39%,HbeAg阴性的标本中Pre-S1Ag仍然有这么高的检出率,原因是HBV为了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而发生HBV前C区A1890的变异,导致了HbeAg的阴性[2]。提示临床医生检测Pre-S1Ag的重要性,Pre-S1Ag具有很好的察漏补缺作用。本文Pre-S1Ag在大三阳模式中的阳性率高达80%,说明Pre-S1Ag主要在HBV活动期和急性期出现,其相对含量的消长可提示乙肝的预后,阴转较早的患者预后要好[3]。

综上所述,Pre-S1Ag是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存在和复制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骆抗先. 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 -32.

[2] 朱江,张树林. HBV前C区A1896变异产生和Hbc转换时相的关系[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4):217.

健康监测制度范文4

[关键词]水土保持;执法监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78-01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最北边的坝上高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这几年,随着我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和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康保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的监督执法压力越来越大。从宏观角度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性、全局性工程;从微观角度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生态的破坏如果不修复,水土就会加速流失,生存环境就会加速恶化。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要积极的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是最直接、最可行、最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也是水土保持法落实最直接的实现途径。执法行为的实施既可以使法律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又可以检验法律的可行性、时效性和不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法律的知晓度。

一、 康保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几乎为零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投入力度,但是相应配套政策制定得仍不完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重不足,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相当淡薄,完全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人会主动的咨询或者学习水土保持法。尽管国家已建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但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开发建设造成了太多的人为水土流失,甚至是故意破坏植被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我县蕴藏丰富的地下矿产,包括大理石矿、萤石矿、金矿等,矿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是部分项目单位无视法律的存在,肆意践踏法律尊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重违背设计规程,甚至完全不做水保措施,导致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已治理区域的治理成果,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 有法可依却有法不依

(1)康保县为了有效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康保县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取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完成之后,我县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和暂行规定,其中包括《康保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发难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康保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规定》、《康保县水保法暂行规定》、《康保县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规定》、《康保县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查处工作规定》等地方规章制度,尽管如此,为了新项目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求大求快,有些部门对一些明显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违法案件难以杜绝,抗拒执法、回避执法的行为时有发生。

(2)一是城乡开发建设项目违反水土保持法的现象屡有发生,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致使执法措施难以落实,执法力度大打折扣;二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备案率低,执法人员到建设单位要不就是无人搭理,要不就是一问三不知、推三阻四,不主动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大有人在,更不能执行水保方案。

3、 执法环境影响执法工作

在“人治情治大于法治”传统意识的支配下,部分领导和个别部门法制观念不强,行政干预多,执法阻力大,致使执法力度难上加难。

4、 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没有法律意识

由于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对水土保持法认识不足,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立项审批,很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是在我们执法部门督促下补报的。部分业主水保方案虽已编制、审批,但在开工建设过程中不按方案施工,甚至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就将项目投入使用,编报方案只是为了开工立项,造成项目实施之日就是水土流失发生之时的尴尬。另外,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单位的业主都是社会关系很复杂的人员,无视法律法规,执法难以实施。

5、 依法审批环节实施力度不够

(1)开发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有法不依现象严重。行政主管部门各行其是,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按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审批应在环保方案审批之前,随后发改、土地、住建等部门才能批准立项,但是很多开发建设项目根本就不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就擅自批复立项。

(2)执法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近几年我县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审批率逐年提高,但“重审批、轻检查,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开发建设项目水保设施竣工验收环节几乎缺失,建设过程中不按水保方案实施,有关规定成了“纸上谈兵”,“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产使用”的规定实际难以执行到位,执法人员难以依法行使权力。

6、 规费征收难度较大

水保规费的征收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目前水保规费征收困难的情况较为普遍。一是开发建设项目单位法制意识差,心里存着规费可交可不交,顶着不交或者少交;二是很多开发建设项目根本就不办理水保方案就已经立项,所以规费收取无法执行;三是社会各界阻力太大太多,规费征收困难重重。

二、 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力度,改善执法环境。(1)从上级应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不要总是在自己系统内部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应该提高法规的宣传层次和覆盖面,增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开发建设项目单位业主的法律意识,只有让这些人真正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我们的执法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2)水保执法部门应该加强本部门的建设,充实人员、提高素质、配备设备、严格制度、职责到人。(3)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单位的检查力度和频次,确保“三同时”制度真正落实到位。(4)增强宣传的长效性,不能仅仅依靠水宣传日等纪念日的宣传,长久的宣传才能有效提高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2、严格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1)由政府协调,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理顺工作关系,明确业务主体和主管责任,做好源头控制,严格落实水保方案申报制度。(2)健全和完善审批环节,重视水保方案在申报项目过程中的重要性,真正成为开发建设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3)完善水保监督检查制度和增加执法力度,一是做好本县内水土保持监督检查项目的备案;二是由政府牵头,每年召开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会议,让全县的开发建设单位全部参加会议,提高开发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比如,我县近几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单位日益增多,但是每年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汛期检查的时候,部分单位我们根本联系不到,即使联系到也对执法人员不理不睬,也不配合工作,执法检查困难重重。(4)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针对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广泛发动群众监督。(5)联合公安系统一起执法。单单依靠水土保持监督部门的执法力量太过薄弱,开发建设项目单位完全无视水保执法的存在,所以,应该联合公安系统一起执法,可以有效增加执法力度,维护水土保持法律的尊严。

健康监测制度范文5

一、健康档案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收集环节建档质量有待提升

1.建档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健康档案的发展经历了从纸质档案到纸质和电子档案共存再到电子档案的过程。建档初期由于部分居民对医务人员免费上门建档持怀疑态度,担心信息泄漏和隐私暴露,以及居民无法亲自办理健康档案时存在代办的情况,造成建档信息的不准确与不完整;[1]也有因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存在知识层次、宗教信仰等差异及人户分离、租住户多、流动性大等情况,给建档带来了困难,致使部分健康档案缺少基本病情进展记载。[2]在将纸质档案录入系统时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造成电子健康档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内容更新不及时。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未实现日常卫生服务记录与健康档案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上海市正在试点将居民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任意一家医院看病就诊的信息同步记录到个人健康档案中,医疗联合体内的任意一家医院都可共享利用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但目前大部分医疗联合体为松散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不能同步就诊信息到健康档案中,也未能共享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造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不及时。

(二)档案整理环节缺乏人财规范配套

1.投入不足和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健康档案管理的三大困难,尤其是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涉及系统和平台等软硬件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持续性投入往往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计算机、卫生管理等专业知识,直接影响了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与整理。

2.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目前,健康档案涉及的四大内容中诸如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等没有国家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各地区和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统一、网络功能不完善、信息交换和共享不足,数据输入费时费力;纸质健康档案与电子健康档案同时使用等问题,都给健康档案的整理带来的困难。

(三)档案保管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1.档案保管制度落实不到位。2017年,笔者所在的上海市嘉定区卫计委对区域内各医疗单位督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将健康档案与病案合放在一个储存空间,档案存在破损、霉变等问题;部分单位将健康档案与病案存放在外包的储存空间中,存在安全隐患。

2.档案内容安全管理风险较高。由于居民的基本情况、健康信息和诊疗过程等均包含在居民健康档案中,有些内容会涉及个人隐私或引发医学伦理问题。在健康档案电子化过程中,这些信息容易被泄密或修改,存在较高的内容安全风险。

(四)档案利用环节信息共享程度低

1.缺乏统一组织管理机构及信息化标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医疗、医保、民政、公安等多部门,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信息分散等诸多问题。[3]上海各区县现都在推进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虽有国家和上海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但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区域内虽然实现部分信息一体化,但区与区之间没有实现共享,给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带来难度。

2.存在健康信息孤岛和“碎片化”现象。分级诊疗模式下的健康档案需要不同级别医院间能互通互用,但目前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大部分运用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不能共享、兼容,存在健康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现象,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协调,以及疾控等部门的协调都存在诸多问题。信息不能共享、业务无法协同,造成了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低和死档现象。据文献报导,成都市天府新区白沙卫生院的健康档案80%是“死档”。[4]

二、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健康档案收集质量

1.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档案建档意识。既要立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高度,又要因地制宜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宣传计划和策略,以居民最易接受的形式加强宣传,如可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来提高居民的健康档案建档意识。

2.增加投入,提高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工作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保管、维护、人员培训及信息化建设等费用,应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3.多种方式,提高健康档案信息采集正确率。根据健康档案信息量大、来源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可采用更便捷的方法,如将信息收集融入到日常医疗服务中,随时产生、主动推送,一方采集、多方共享,实现日常卫生服务记录与健康档案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避免成为“死档”;也可摒弃传统模式,直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运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手持移动设备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提高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二)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1.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实行,为此,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为目标,遵循权威部门的相关健康档案数据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集成标准、电子健康档案标准、解决不同业务系统间相互兼容问题。[5]建成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信息局域网,统一业务数据标准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6]

2.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功能建设。要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还需提高居民的积极性。为此,在健康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时要从居民健康需求出发,强化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让居民随时调阅自己的健康资料,从而进行自我管理、参与制定自我疾病防范等计划。

(三)加强健康档案管理能力建设

健康监测制度范文6

【关键词】地震作用;框剪结构;整体稳定性;抗侧刚度;优化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0 引言

在设计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刚度(数量)时,要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避免在地震时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假如在结构初步设计时,就能准确而快捷地确定剪力墙最优刚度,便能避免反复进行刚度调整。因此,如何合理准确的给定剪力墙最佳刚度很重要,目前工程界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关注。剪力墙数量布置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这种“刚柔之争”经历了20多年。

在进行框剪结构的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建筑的柱网尺寸,接着根据己知的竖向荷载及建筑高度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最后确定抗震墙的数量。这是在进行初步设计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剪力墙抗侧刚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结构能否做到经济、安全、合理。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抗震墙的布置数量,应符合这条要求:在结构单元的两个主轴方向,按照《抗震规范》地震作用下计算出的结构弹性阶段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不大于1/600,对具有高级装修的高层公共建筑不大于1/800,同时满足顶点侧移角限值。

1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最佳数量的设置

框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如何设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包括数量和位置,优化的关键环节在于框剪结构体系能否达到经济、安全及合理。

1.1 剪力墙数量的确定原则

结构单元独立设计时,设置剪力墙的数量应符合下列原则和要求:

1)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框剪结构体系的结构特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照第一振型计算的总剪力墙底部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不小于50%的结构总地震倾覆弯矩的。否则,结构应按照框架结构对待。

2)在结构单元的两个主轴方向,按照结构弹性法计算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驻=uh,对高度不大于150rn的高层建筑,不应大于1/800;对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不应大于1/500;高度在150rn-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按线性插入选用。

3)对于单片剪力墙,其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框剪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1.2 影响抗震墙数量的因素

对抗震墙进行优化设计时,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抗震设防烈度;(2)场地类别;(3)结构侧移限值;(4)刚度特征值?姿。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抗震设防烈度与场地类别由工程直接给出,结构侧移角由规范限制,而刚度特征值最为最活跃的一个影响因素,它由工程设计人员决定,也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性能和抗震性能。

2 建立地震作用下剪力墙抗侧刚度优化的数学模型

要进行剪力墙刚度的优化,可是以哪个作为设计变量呢?改变剪力墙的截面尺寸、调整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与框架梁柱建筑层高有关的框架柱平均剪切刚刚度,都是优化剪力墙抗侧刚度的有效措施,但是经过大量的工程设计实践工程师们已经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两,比如当建筑的高度以及竖向荷载已知的情况下,柱子断面尺寸基本可以确定。因此,当剪力墙的高宽比比较大,而剪切变形的影响又比较小时,可取剪力墙的弯曲刚度作为设计变量(即优化因素)。

2.1 建立剪力墙抗侧刚度优化的数学模型

3 结束语

随着抗风及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上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尤其是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及建筑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培养了设计人员的依赖性,他们习惯的认为只要计算的结果满足就可以通过,往往容易忽视结构的经济性及合理性。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初选截面非常重要,对有经验的设计师能很好的预选初始截面尺寸,使计算能满足设计要求。但仅凭经验进行设计对整个结构体系缺少一个定性的评估,且直接影响着设计的效率。因此,在框剪结构体系中,如何布置合理有效的剪力墙刚度也非常重要。而如果我们能够给出一个优化程序或者优化模型的话,就使得设计人员在进行初步截面选择时,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