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1
【关键词】幼儿;文学;欣赏;培养
1 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意义分析
1.1 培养幼儿文学欣赏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文学作品是世界人民的瑰宝和精神食粮,对于刚接触书籍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通过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以增强从小时候便为孩子增强一种文学底蕴,尤其对于小女孩来说,文化底蕴是这个人自身气质的所在,也是个人魅力的独特之处。
1.2 塑造幼儿文学性格,以及读书的好习惯
进行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就会鼓励和支持孩子多读书,这有助于从小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孩子可以了解到自己生活之外的更加宽广的世界,同时,读书的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让孩子终生受益。
1.3 开发智力,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
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需要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想书中的情节和场景,开动脑筋,积极追随书中实践的发展进程。所以,培养孩子文学欣赏能力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1 提高幼儿园对孩子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视程度
当前多数幼儿园对幼儿文化欣赏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归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教育和成长的重大意义,因此,当地相关教育机构应该到当地幼儿园积极宣传幼儿文学培养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加大对孩子文学欣赏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和投入。
例如幼儿园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文学欣赏能力培养的课程时间和课程次数,从而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文学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孩子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2.2 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学水平
幼儿教师是与孩子们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群体,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若要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老师的功夫必须做到位,言传身教,老师通过自身文学欣赏功底的展现,来激励孩子们积极配合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为孩子建立起一种文学欣赏的大氛围大环境,进而通过环境的渲染来培养孩子文学欣赏能力。
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幼儿教师的文学培训工作,开展教师之间的文学欣赏能力竞赛等,这样不仅可以督促老师们的学习进程,还可以为孩子学习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老师各项提升文学欣赏能力的活动和培训,可以很有效地推动孩子学习的热情和效率。
2.3 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和心智发育的尚不成熟,所以幼儿园的授课要循序渐进,遵循孩子教授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周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幼儿园在安排文学欣赏能力提升课时要注意遵循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程不能安排的过于集中,上课时间不宜过长,不然不仅不会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课堂效率和培养孩子的能力,反而有可能引起孩子对该课程的反感和讨厌,结果适得其反。
幼儿园在安排文学欣赏能力提升类课程时要注意课程安排不应过于紧凑,上课时间以短为主,尽量抓住孩子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2.4 课程安排形式要多样,抓住孩子注意力
由于幼儿的学习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贪玩,喜欢新鲜独特的事物,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安排要尽量多种多样,吸引住孩子眼球,抓住孩子注意力。例如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类似动画片中对一些读书片段等,进而联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动画片主人公都喜欢而且经常认真读书,小朋友们是不是更应该学习呢。如此一来,便会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推动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进程和效果。
2.5 慎重选择教材,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文学教材是培养孩子文学欣赏能力的物质载体,合适有质量的教材对孩子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质量次之的教材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便会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学时要选择质量高、难易适中、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进而为孩子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良好的客观基础。
3 总结
纵观现代幼儿文学欣赏能力工作的开展,孩子们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幼儿园、教师都应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通过多种途径来认真夯实幼儿的文学欣赏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秀勤.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1,9(12):38-39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2
关键词:苏州方言;歌曲;幼儿园;适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话的适用性对苏州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冲击,我们的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里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回家后接触到的动画片都是普通话,外出与他人交流也都是普通话,导致很多苏州孩子只能听懂但不会说苏州话,或是说得不标准等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以及“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结合国家对方言保护的重视性,苏州方言对苏州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苏州方言对幼儿理解家乡文化底蕴的重要性等。我提出本次活动目标有以下几点:
1.初步掌握标准的苏州方言中的日常用语,如,时间、称呼、问候语等。
2.学会唱简单的方言歌曲及方言歌谣,如,《苏州好风光》《太湖美》等。
3.对苏州方言萌发喜爱之情,懂得爱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课题研究对象
北桥中心幼儿园3~6岁的全体幼儿。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苏州方言歌曲实施的可行性
笔者研究,幼儿园中、大班级运用“苏州方言歌曲”来学习苏州方言,是切实可行的。一年中对中、大班的四百多名幼儿做了试验,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我们平时课余时间在广播中收听有关苏州方言的歌曲,这些歌曲包括介绍苏州特色文化的歌、朗朗上口的童谣、有趣的儿歌等,都很受幼儿的喜爱。实践也证明,幼儿在方言发音的准确性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通过苏州方言歌曲的学习,认识到了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2.各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哪些苏州方言歌曲以及方言童谣是适合他们学习的,如,中班年龄段适合《笃笃笃》《摇啊摇》《一根葱,两头通》《阿亦划,啥物事》等简单明了、字词不是很绕口、读上去朗朗上口又富含深意的童谣,而大班幼儿可以选择《姑苏好分光》《苏州剪影》《上海有个小瘪三》《牛皮筋有弹性》等难度稍
大、夹杂着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意等“字词辨别”的童谣和歌曲。老师可以通过童谣和歌曲的学习,帮助幼儿纠正某些有难度的读
音,帮助幼儿掌握苏州方言发言的准确性等,同时对吴文化和苏州发展历史以及文化知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3.关于对普通话的学习是否有冲突
实践证明,苏州方言歌曲和童谣的学习对普通话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冲突,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普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况且幼儿平时接触到普通话的机会很多,只有某些词汇的读音,幼儿有时候会混淆,适当指导,多纠正几次即可,像“待”在这里的“待”,有些人学了方言会说成“登”在这里,这些小错误,教师和家长直接纠正即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
为了整个活动切实可行的开展,我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准备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方案活动、阶段小结、相关论文、结题报告以及苏州方言歌谣录音、评弹视频影像、方言的日常用语图谱等。还为此制定了以下活动的研究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学生带动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3
【关键词】幼儿环境 民俗文化 环境新创
一、利用浦船鼓文化创设环境
浦船鼓是浦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方艺术形式,起始于清嘉庆中后期(约1810年前后)。当时,浦为一较大的渔业集镇,渔民多从河南和福建迁居而来。亲人们出洋捕鱼、谢洋归来时,河南籍的渔民往往以敲锣击鼓庆祝,福建籍的则常常以竹木条扎成船形载歌载舞。后来,二者逐渐融合,就有了船形舞与锣鼓伴奏合一的船鼓队,并扩展至民间庙会及各种民间传统节日与喜庆活动。至清末和民国初最为红火,是浦民间流传百余年的群众性文艺表演形式,往往成为各项节庆活动的“先头部队”,民间影响很大。在上个学期我们幼儿园将“浦船鼓”做为我们幼儿园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根据这个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此也非常的感兴趣,我们在让幼儿了解船鼓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布置一些幼儿亲自设计的船鼓造型以及漂亮的船鼓服饰,以便幼儿能够长久、深入地与船鼓进行互动,加深幼儿对船鼓活动的体验;我们在区域叫专门设置一个“浦情,民俗风”的活动场地,在这个区域角中投放多样化的材料,比如美工区各种各样的彩纸、珠子、豆子、橡皮泥、彩色布料等,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制作船鼓模型,也可一起合作完成大的作品;还可以把幼儿创作的有关浦船鼓的绘画、手工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还能增强幼儿对活动的体验,加深对民俗文化的热爱。由于浦船鼓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特点,不仅有声音、动作,还有故事,因此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为创设富有船鼓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教师不仅要让孩子了解船鼓,还让幼儿听船鼓,我们在音乐角中投放了许多乐器,让幼儿听节奏,玩节奏,懂节奏,从而激发孩子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二、利用地方民俗节日文化创设环境
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凡是人群居住的地方便会有节日。民俗节日主要指节日中的民俗活动。在我们浦镇最热闹的节日就要算是“冬至”了,民间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一说,人们还将冬至前夜称为“冬至夜”,过去的浦地区每到冬至家家团聚、并享祖先,还有吃汤圆、食印糕等习惯。家宴菜肴必备“胡葱煮豆腐”,谚云:“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每年的冬至浦镇都要举行盛大的“冬至文化艺术节”。在冬至这一天里我们要举行祭天等仪式。幼儿园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冬至”主题活动。围绕这个主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幼儿园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大环境的创设里放进了冬至的来历,冬至节的传统美食等,让幼儿设计印糕得各种图案,并请家长参与冬至节的亲自活动,将活动的精彩画面做成板块,在幼儿园中进行展览。民俗主题活动与环境互相呼应,让幼儿园处处弥漫着节日教育气息。
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浦老人做的工艺品如荷包,中国结等悬挂或贴在活动室、楼梯、走廊等处。不仅展示精美的彩瓷、陶器、石雕等实物,还可展示历届幼儿利用废旧瓶子仿制的彩瓷、用陶土仿制的陶器、用彩泥仿制的石雕等手工作品,并在这些手工作品上贴上幼儿的照片及说明,以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浦民俗饮食文化创设环境
民俗饮食文化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风尚。冻米糖、芝麻糖、花生糖,这些小时候的传统美食,你还有记忆吗?印花年糕,松子黄金年糕,锦鲤年糕……这些手工制作的年糕花人,你品尝过吗?这些传统食品日渐式微,甚至面临消逝。为改变这一困境,目前,浦镇借助郑氏十七房这一名片,为传统美食发掘出一条全新的传承之路。我们幼儿园也结合这个主题为幼儿创设以我们浦民俗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幼儿园在将一条幼儿每天都要进过的长廊打造成美食一条街,放上了具有我们浦镇特色的美食图片以及相关的介绍。复活老一辈记忆中的街巷生活。而后在其中设置很多活动区,如美食区,小卖铺等。每一个区投放代表各种饮食的图片、模型或实物,以方便孩子们了解各种小吃的具体名称、种类、制作材料与风味等,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买卖游戏或者角色游戏等。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浦民俗谚语开展游戏活动,如“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等民谚不仅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还有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味,幼儿十分喜欢边游戏边自由吟唱。
四、结语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4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园本课程 开发
文化的多元和文化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属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对于人类来说,文化多样性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生态平衡一样,对于人类不可或缺,应当站在保护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高度上,给予其保护和肯定。”[3]民族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智慧和丰富的生活内涵。多元文化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寻求主流文化或主流民族和国家对其自身的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4]。由于受所处环境独特的文化熏陶,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特质等都会存有差异,并形成独特的文化认同。那么,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所形成的同一但又具有差异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是难能可贵的,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民族地区独特性相一致的园本课程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创造、自主发挥的操作空间,而且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及材料来源和开阔幼儿视野,培养其接纳、发展、融合本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融合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因地制宜,以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为依托
生态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摄取、利用和保护,以使能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基于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环境的园本课程开发,需要幼儿园根据本地的环境特性来开展课程建设。生态文化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依托,幼儿园要有“以生态文化为依托,以生活活动为主线,以幼儿和谐成长为取向”的课程理念,充分利用包括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在内的文化生态资源为幼儿提供亲切自然、直接感受的本土文化的机会,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宽松的探究环境,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模拟真实的情境。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及文化氛围,激发幼儿对家乡、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例如:以“回民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宁夏回族幼儿园园本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课程资源,融合回族传统的“花儿”艺术形式及民族饮食文化的园本课程,在宁夏回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提炼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千年文明的历史,铸就了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共同心理素质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在民族文化中,长辈的尊敬、对集体利益的服从等文化素养都被寄予重要的教育价值。以此,将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亦是优秀的幼儿教育教材。比如:回族具有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和价值观提倡的独立自主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可以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吸取民族文化中幼儿教育的精髓,有益于补充、修饰甚至革新课程建设中的不足,并能丰富民族地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实践。
(三)立足民族文化传承,融合能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资源
学者李阿芳认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课程建设是课程文化自觉核心价值的体现。任何课程都应该是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文化适宜儿童与教师,因为儿童与教师是本土文化基因的携带者。与此同时,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以其自身的母体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为基础和前提。本土化的特色课程只有在本土文化谱系的特定土壤中,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支撑与促进本土文化的螺旋上升。因此,面对多元文化课程价值观念的冲击,需要我们在本土文化中科学地选择跨文化交流的结合点(李阿芳,2005)[4]。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幼儿园课程能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而是各种幼儿园课程分别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儿童[2]。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跟随主流文化的脚步而开展的以“汉文化”为主的课程内容,远离了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常常使得儿童在幼儿园和在家庭所接纳的文化形成差异而造成文化割裂。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民族地区唤起幼儿民族自觉意识和获得民族认同感及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园本课程要从民族地区的幼儿认识和熟悉本民族文化开始,引导儿童理解本土文化及接纳多元民族文化,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融合民族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园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幼儿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首先,在生活活动中,将融合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比如:早晨入园时,播放幼儿熟悉的少数民族童谣或民间故事;进餐时,每天有计划地搭配具有地方特色且富有营养的食品,教授一些基的本民族生活礼仪;阅读时间,给幼儿讲述民族人物故事、趣闻逸事等。其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本,教师开发、编写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游戏儿歌等,让幼儿体验民族传统游戏的趣味性,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再次,将少数民族多样化的文化形式注入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用富有趣味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氛围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比如: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如将水族的体育项目“斗角舞”注入健康教育活动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传统民族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得以传承。在开展语言活动时,少数民族的童谣、儿歌、民间故事和符合童真童趣的神话传说都是独具意义的幼儿语言素材。除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使用汉语的同时说一说母语,使幼儿在发展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同时,熟悉运用本民族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民族乐器、舞蹈等形式丰富艺术教育的课堂。例如:回族“花儿”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能够彰显回族地区幼儿园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少数民族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雕刻等尝试操作,让他们体验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快乐,萌发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兴趣,比如:用画笔表现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的扎染形态和纹理美感等。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
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对促进幼儿在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墙饰及空间环境,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幼儿园特点,能够促进幼儿感官能力的发展,以及提高幼儿表现自我、获取知识与审美的能力。因此,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活动环境创设中,不仅可以向幼儿传递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能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运用,为幼儿创设富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的活动环境。如:少数民族聚居地幼儿园园所建筑的风格、规模,幼儿园内部环境的装饰可增添民族文化特色。在幼儿园的走廊、墙壁悬挂一些极具民族文化风格的剪纸、贴画艺术,也可将民族的经典故事、民族服饰用壁画、木雕等形式的呈现出来。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同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兼具教育性、艺术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展示,让环境弥漫出浓郁的多元文化的气息,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就园本课程开发而言,其内容的选择是广泛的,除关照幼儿园的生活世界及其兴趣,幼儿所在家庭、社区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强调家庭、园所、社区的互动与合作,它是一项多元参与、集体配合的工作[5]。不同社区、不同家庭拥有的不同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家庭到园所,从幼儿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幼儿与现实情境相联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具体的家园共育的做法有: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合作并讲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风民俗、展示清真食品的制作过程、演示民族手工艺术;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在家长、老师的陪同下一起参观民族文化的建筑和当地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区,等等。这样一来,不仅仅促进了家庭与园所的合作交流,更以家园共育的形式开展了民族文化教育,开发了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让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充实幼儿的文化底蕴,增进幼儿的民族意识。
总之,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是民族地区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链条[3]。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增加幼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让多元的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充实幼儿的文化底蕴,增进幼儿的民族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充分发掘幼儿的个性潜能,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谨.文化本质理论视野下的教师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3]周智慧,姚伟.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2013.1.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5
转型升级之一:精致的园务管理
幼儿园发展园务管理是基础建设,万丈高楼源于基础的稳定。我园对各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力求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完美度不断提升。幼儿园无大事,事事皆小事,但是事关幼儿成长,事事都是大事。这种品质的要求涵盖了教学管理、日常活动、课题研讨、安全卫生、保育保健等。比如:每一学年末,孩子离园,我园的会议室会接待特殊的一群客人,他们是我园特殊体质儿童(包括贫血、肥胖儿、先天性疾病等)的家长。平时,幼儿园对这批孩子进行了单独的管理跟踪:为他们制定单独的食谱,每天下午组织专门的锻炼;定期召开肥胖儿专题家长会,请进医生及营养专家与家长进行沟通,辅导家长做好配合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学期结束,幼儿园做暑期幼儿护理跟踪专题研讨,做到孩子离园不离爱。
转型升级之二:鲜明的特色建设
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是转型后的中心任务,它包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使幼儿园更具有生动的气息、灵动的色彩。我园致力于早期阅读研究,旨在激发幼儿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修养心智,为幼儿的一生幸福奠基。通过传承与发展,特色建设早已融入到我园成长发展的脉络之中,深入到我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
特色建设是长久发展之路,也是系统工程,涵盖到管理的每一个层面。1.名师引路,提供专业引领。幼儿园专家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引领的基础。我园聘请南师大虞永平教授任团长,特级教师朱静怡、特级教师马建宁、阅读专家孙莉莉为我园阅读特色的理念导师,跟踪着我园的特色建设步伐。2.联姻名校,递进目标。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上海二期课改重点单位红黄蓝幼儿园、南京雨花实验幼儿园等巨人牵手,与巨人并肩,最后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3.我们与张家港六所幼儿园、新疆巩留实验幼儿园、榆林子洲第四幼儿园、盱眙第三幼儿园等园共建联盟,实现不同层面的共同发展。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范文6
工业大学幼儿园隶属于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创建于1959年,是郑州市一级优质幼儿园,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校幼儿园所。建园50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几代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现拥有10个教学班,385名幼儿。春华秋实五十载的历史沉淀了幼儿园“团结、创新、和谐”的园训,显示了高校幼儿园独特而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届校领导的孩子,都是从我们自己的幼儿园毕业的。
我园有一支专业水平高、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以科学化、人文化、规范化的管理赢得了社会、家长、教师的高度赞誉,培养出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勤奋、乐于奉献、勇争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工业大学后勤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和成绩。多年来,我园有多名教师荣获“省、市先进个人”、“市、区骨干教师”、“市教改新秀”、“省、市优秀辅导教师”、“优秀党员”等称号。教师撰写的100多篇科研成果及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市级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被授为快乐识字教育基地、省“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园、郑州市中原区卫生保健先进单位。2011年授予“绿色学校”称号。
二、性质意义和问题
高校附属幼儿园性质和发展意义是,在主办单位、地理位置、家长群体等方面不同于公办幼儿园或其他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高校独立于政府机构,常常是一个社区内的文化集结点。高校附幼一般位于大学校园内或者住宅小区,幼儿一部分为高校的教师子女,一部分面向社会。理性分析高校附幼的物质或精神资源,对于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我们幼儿园存在的困难:资金短缺,硬件实施陈旧、空间拥挤,希望给予重视和扶持。
三、兄弟高校办园情况
大学幼儿园,又名幼教中心,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大学后勤集团,由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幼儿园、杭州大学幼儿园和农业大学幼儿园组成。该幼儿园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园宗旨,以“规模集团化,管理规范化,教育现代化,服务人本化”为发展总目标,以显著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幼儿园凭借全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招揽各方英才。大批教育精英花落幼教,使幼儿园拥有了一支师德高尚、甘于奉献、专业精湛的师资队伍。多年以来,整支团队以骄人的业绩诠释着现代教师的风采才华。幼儿园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孩子个性发展,彰显分园教育特色。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各分园形成了“生活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亲历教育”等办学特色。幼儿园坚持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近年来,主持并开展了十余个省市级立项科研课题研究,以辉煌的成绩演绎着优质教育的内涵。
幼教的成功与长期和美国、德国等地区交流互访,与国际联合国学校及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儿童发展中心长期合作;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以及众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幼教同行间的互学观摩密不可分。
幼儿园作为高校幼儿园我们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同时将教育科研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始终将促进儿童的健康与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追,
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是镶嵌在全国著名学府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的一颗明珠,“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幼儿园营造了“敬业、团结、奉献、创新”的人文环境。在五十多年的教学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园模式和风格,积累了丰富的幼教经验。七千多平方米的保教大楼宽敞、明亮、舒适,环境富有童趣,开设十九个班和亲子园,并设置电脑室、音体室、读书屋、科普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等多功能室和大型室内操场,室外配备大型游乐设施、儿童游泳池、沙池、种植园地等。在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前提下,幼儿园引进国际先进早期教育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教学改革和实验,开设了:全英语环境教学、蒙氏教学、分享阅读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神气龟电脑教学、亲子园等特色教学。以提高保教质量为核心,以优质服务求生存,以特色教学谋发展,注重幼儿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幼儿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发展学前教育规划
我园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提出“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幼儿园发展”的口号,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现代幼儿英语与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省十五重点课题“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研究”、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在语言运用中发展幼儿的多元智力”、“艺术领域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幼小衔接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办园理念为,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坚持“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发扬团结、勤奋、奉献、创新、求实的优良园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孩子们提供了像家一样温馨的生活环境。近期发展目标是,今年晋升市示范幼儿园。远期发展目标是,扩大规模和影响,建立分园,集团化发展、成为高校后勤的幼教品牌。
当前我们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一是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机遇二学校发展目标是建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流的后勤服务,幼儿园的发展能为本校教师子女提供优质教育,使其更加投入的工作;机遇三大学文化和幼儿园文化的相容、碰撞实现互利共赢。
五、思路与建议
(一)、全方位提升学前教育软实力。
制定统一办园标准,全面实施幼儿园提质创优工程,确保全社会儿童都能接受规范、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是制定统一办园标准。建议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克服小学化倾向,规范办园行为。二是规范办园行为。建议端正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规范办园行为,增强依法办园、依法治教的意识,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三是落实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建议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对于年检不合格园所,限期整治,保证质量。整治后不合格园所,取缔其办园资格。
(二)、保障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落实教师劳动保障制度。聘用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培训等方面享有和在编教师同等待遇。二是给予教师一定的福利补贴。如:设立幼儿教师的专项补助经费,每年对幼儿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助等。
(三)按集团式办园模式发展
建立儿童学习与多元发展标准。儿童发展是幼教工作的目标,幼儿园发展的基础是其培养儿童的质量,所以儿童学习与多元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为了保障儿童的成长,我们可以在集团中建立“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它是对幼儿在社会性情感、创造力及身体方面发展期望的描述。它包含了学前期的每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学会做什么、可以完成哪些类型的任务以及为后继活动奠定怎样的基础。通过标准,对儿童发展进行评估和指导,对集团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幼儿园集团如果要实施优质教育与特色教育发展的战略,就需要依托一支具有相应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研究和实践表明,学校的持续改进,根本表现在教学的持续改进,而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则是教学改进之本,因而也是学校创新之本。而随着集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幼儿活动的多样化设计,教师培训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幼儿园集团的教师队伍可分为两个基本层面:各园园长(包括主要领导)与广大教师。因此集团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包括3个部分构成:园长专业化发展、全员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应该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例如,采用名园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中心园集体备课、教师工作坊等方式促进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实施和教师专业的成长,为集团后续发展奠定强有力的优质人才资源保障。
传导幼儿园核心文化与品牌整合。名园之名,来自于始终不懈的追求、绵延发展的历史和经久积淀的传统,这是名园之不同于普通幼儿园的“神韵”。我们知道,学校文化是历史性的传递样式,它包括不同程度上为学校共同体成员理解的规范、价值、信念、仪式、惯例、传统和神话,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塑造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幼儿园集团中,这些文化包括体现领导效能和人员关系的组织文化、体现教师教养方式的专业文化和体现儿童精神风貌的学生文化,因此对幼儿园核心文化的梳理、认同和传导,既是建立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也是幼儿园品牌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在集团发展过程中注意将这些历史和活动的印记加以整理和保存,使学校的文化精神一方面成为大家的共识,另一方面凝聚在物化的承载物上,成为一种集团文化的集体记忆。那么幼儿园的发展就会成为夯实文化资源的根基。
重组集团管理架构。集团管理架构是为实现集团教育战略服务的,幼教集团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它必然引发从政府主管到幼儿园办学自的下移,预示着以园为本的教育决策与管理制度的重构。园本管理的核心是授权和广泛参与,即财政权、教学权和人事权的下移,更多地让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参与者进行相关决策。例如,可以合并多家幼儿园的内部职能机构,成立事业部制,将扁平化管理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开设校园网络资源和管理平台,保障上下交流和信息的畅通,达成管理架构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