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教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教学教案

文化教学教案范文1

论文摘要:为了促使化学课堂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必须拥有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本文介绍了制定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理念和评价指标等,突出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需要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指导思想,构建新的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创立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包括专家评价)在内的量化和质性(即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使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成为教师、学生以及评价者等课堂教学参与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为此,笔者对如何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进行了探索。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课堂教学评价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1.为学而教,以学评教。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会在学生方面得到体现。在“为学评教”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在“以学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更要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2.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不但应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评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多地应体现在能否及时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所做、所说、所想,能否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能否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

3.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先导。教师的角色应由重“教”向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转变,由简单地呈现教材内容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传统或现代教学媒体,也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整合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能否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宜的学习方法指导,能否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二、课堂教学各项评价指标的内容

课堂教学各项评价指标着重考查教师的教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1.听课者(同行或专家)评价内容。

(1)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

*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学科功底——学科教学基本功(实验操作、粉笔、铅笔、普通话、简笔画,恰当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本学科相关知识水平及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其次,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且要体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落实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注重基础,学科特色明显。

*学习动力——创设和提供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善于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一直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科学方法——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重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育。教学过程体现问题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表达交流。

*人文关怀——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激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的选择,均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2)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指标。

*活动广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中的动脑、动手、动嘴、用眼等情况,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广度。

*参与方式——学生参与方式多样,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群体间的交流协作、动手操作等。

*学生状态——浓厚的兴趣、较高的热情、饱满的情绪、强烈的求知欲。

*活动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的时间。

*学习品质——善于倾听,很好地与他人沟通,能质疑发问,敢于表达不同想法和观点。

*参与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力发展趋向的形成。

*生成状态——学生学习中的投入、认识提高的情况;是否伴有满足、成功、愉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学生的个性是否得以显现。2.上课教师自评的指标。

*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的情况。

*落实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落实知识,提升能力的情况。

*教学创新——利用学科特色,进行价值观教育和教学中的创意突破情况。

3.学生代表对学习效果自评的指标。

*知识与技能——主要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已较完整地学会了所学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过程,所用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参与程度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使用和结果表述

1.课堂教学评价流程。

*评课者熟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研究和阅读教师教案,做好详细的听课记录。

*运用座谈会或书面检测等方法进行课后测验与调查。

*评定课堂教学评价表(附件略)各项指标的达成等级。

*对等级赋值计算。

*写出评课意见并反馈。

2.数椐处理和结果表述。

对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用等级赋值方法计算后,再用等级表述评价结果。

*指标得分计算:

评价指标的等级赋值为优:95分、良:80分、一般:65分、差:50分。

指标得分=等级赋值×权重。

*评课总得分:总分=∑指标得分(所得总分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数)

*评课结果的等级表述:总分在95~86分为优、85~71分为良、70~56分为一般、55分以下为差。

*评课结果的定性描述。

3.评价方案的应用拓展和反思。

*本评价方案不仅适用于化学学科,若对指标、指标权重进行微调,还可用于大多数文化课的课堂教学评价。

*本评价方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听课者进行“他评”,执教教师和上课学生进行“自评”,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对评价表的统计处理建议用MicrosoftOfficeExcel进行处理,能更迅速准确。

参考文献:

文化教学教案范文2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立;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合作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2.能力目标:

①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时期被人们称为知识革命的时代?从而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列表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促进了生产发展所引起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

②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结合工业革命,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③近代时期,众多的科学家所以能作出重大贡献,除了客观条件外,还由于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具备的优秀品质,如他们的勤奋刻苦、执著追求,牛顿的虚心精神,巴斯德的爱国思想等,都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优良品德。

教材分析

1.重要人物:

牛顿,法拉第,门捷列夫,达尔文,居里夫妇,爱因斯坦

2.重要词语:

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对力学的贡献和达尔文创立牛物进化学说。

难点: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解析几何学、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原子-分于结构学说、化学元素周期律、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等。

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采用列表格的形式)

第27课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一、自然科学革命

类别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地位与作用

数学

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

17世纪

(法)笛卡尔

把变量引进数学,从而使精密的测量和计算有了可能

(英)牛顿

(德)莱布尼茨

力学

牛顿软科学体系

17世纪后半期

(英)牛顿

对以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磁学

电磁感应原理

19世纪30年代

(英)法拉第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电气时代

化学

原子论

19世纪初

(英)道尔顿

近代化学得到长足进步

分子概念

19世纪

(意)阿佛加德罗

化学元素周期律

(俄)门捷列夫

化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物理学

放射性元素镭

19世纪晚期

(法)居里夫妇

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对论

20世纪初

(德)爱因斯坦

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标志,从此欧洲进入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启示。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文化在它的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通常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1640年到187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时期从1871年到1917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时期。近代第二时期的文化在第二册世界历史课本里阐述。本节课我们所讲的是17世纪以来三四百年的科学和文化的成就,首先我们来了解自然科学革命。

(请同学阅读课文提示)

[讲授新课:]

一、数学和物理学的进展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数学在17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使用了小数来表示分数,代数符号已经规范化。代数是进行着数量关系的研究和运算,它原来只是算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符号体系的被引进,使代数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首先用字母做符号的是法国数学家维叶特。后笛卡尔改进了维叶特的符号体系。笛卡尔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已十分接近,表明代数符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符号的规范化,符号体系的建立,使代数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笛卡尔在数学上的又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几何学进行着空间形式的研究,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解析几何学的所谓“解析的”,其意义实际是“代数的”,它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即形和数的结合。

(2)微积分的发明

提问:微积分的发明者及意义。

教师特别强调: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随着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必然导致微积分的产生,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干扰,进行等速运动,就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描述,用初等数学就可以求出它的运动速度或者所走过的路程。可是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不但运动速度每时每刻在变,而且椭圆的方向处处在变。怎样来计算行星在无论哪个时刻的速度呢?用什么办法来精确地描述椭圆的方向变化呢?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研究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出路。

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作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到无限小的时候,就是微分的概念。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许多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的路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科学家从这些基本要领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是只要稍稍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人们遇到的就是大量的变化着的事物。现在有了微积分这门变量数学,对变化着的事物进行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就有了可能。所以,微积分的发明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称得上是一次“革命”。

牛顿在1665年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只是把研究结果通知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莱布尼茨最早关于微积分的笔记写于1673年,他在这方面的著作发表于1684年,比牛顿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时间要早。于是,就引起了关于微积分的发明权的争论,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们站在莱布尼茨一方,英国的数学家们站在牛顿一方,双方剑拔弩张,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死后,经过调查证明:双方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独自发明的。

(3)牛顿和力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小字部分:牛顿简介。

再请同学看书归纳出牛顿的科学成就,教师填表格。

牛顿在科学上重大贡献有很多,在本课课文中主要指的是发现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反映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把力学确定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

请同学思考:牛顿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教师归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牛顿以前有许多科学家对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牛顿本人的天资和刻苦努力。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表现了牛顿的谦逊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提问:电磁感应原理的发明者、时间及作用是什么?

法拉第是自学成才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十二三岁曾以送报获得微薄收入辅助家庭,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法拉第由于对电磁学作出的贡献,而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从此,人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建造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人们利用电能推动工厂机器运转,利用电力为人类服务,推动了一系列新机器和新产品的研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电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化学和生物的发展

(1)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道尔顿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年轻时干过农活,27岁时成为曼彻斯特新教学院的数学和自然教师。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他不屈不挠的勤奋自学使他对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808年,他提出了近代的科学的原子论。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小的微粒一原子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由自己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几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不同的元素原子量不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有缺陷的,但道尔顿不愧为现代自然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子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811年,阿佛加德罗在论文中提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具有物质特性的最小单位。

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合理地解释了很多化学现象和定律,给化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2)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说明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引起广泛重视的原因。

(3)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生物是神创造的观点,称为“神创论”;关于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观点,称为“物种不变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但在18世纪中期以前,这些错误观点的盛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除社会宗教原因外,生物学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原因。

林耐(1707年-1778年)是18世纪最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作过试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最初的生物分类学,但他认为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法国学者布丰(1707年-1788年)为进化论的前驱者。他的进化观念最初由观察化石得到启发。他拒绝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对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他把生物界与地球的历史联系起来,断言有机界并不是以现有的形式被创造出来,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史。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1829年)于1809年出版了著名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明确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把生物进化思想卜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在书中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不是不变的。他还指出,在自然界,生物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牛物科学的最大成就。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从达尔文开始,把生物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从发展的观点对生物进行研究。

进化论的提出,在人类整个思想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大事。17世纪的牛顿把上帝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性),现在,进化论又把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比喻是对达尔文的最高评价。

(4)巴斯德开创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的生物学分支——微生物学,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科技进步

(1)发现放射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后人为纪念他,也称伦琴射线。伦琴这一发现,成为人类探索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的重要开始。因发现X射线,伦琴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1896年)以后,对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98年7月,他们从铀沥青矿中含鉍的部分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大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在含钡的部分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其放射性强度要比纯铀强900倍。以后,他们又在极其恶劣和简陋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4年,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出镭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妇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等重要成就,而与发现放射性铀的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德国出生的犹太血统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当时老一辈物理学家都企图用修补漏洞的办法来维护经典理论框架。科学界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爱因斯坦,却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对物理理论的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这一危机。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时空)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问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相对论的捉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大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课堂小结]

1.结合表格小结所学内容,巩固新知。

2.请学生思考:牛顿和达尔文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是什么?两者对比,其共同性的东西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一、二、三。

[教法建议]

1.由于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人名及事件较多,故教师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语言准确,板书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边讲边问边填。

2.讲授时最好以启发式讲解为主,配以简明的表格和适当的电教手段,增强其生动性、趣味性。

3.讲授本课涉及的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的发现或成就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帮助理解,并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认识。

4.本课涉及的科学家较多,在讲解过程中注意适当补充他们的成长经历、钻研精神、爱国思想等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见贤思齐,有所贡献。

文化教学教案范文3

1.1案例教学的作用化工原理课程在化工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对于学生专业兴趣的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际生产息息相关,涉及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小到每一个装置,大到整个生产流程,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对于我们三本院校来说,案例教学法有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上课讲的再好,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都很难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化工原理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化工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操作,单元操作的原理和其使用的设备是其重难点内容,课程内容含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如流体输送设备及其管道的选择,换热器的型号及其尺寸的选择,精馏塔塔板数和塔径的确定等等。学生面对这些陌生的实际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可以较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强化专业知识和意识。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这也符合我院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生产案例的引入,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对知识点在实际中应用时的情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思维方式,学生的工程观念得到逐步的建立,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3)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主讲化工原理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相关成果,一方面要到生产一线进行学习,了解化工生产的实际状况,尤其是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所用设备的结构。

1.2案例的选取原则课堂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案例的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选择案例大致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与教学内容一致。教师应根据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充分的深度挖掘。案例实施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借助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2)案例要有足够的启发性和不确定性。启发性的案例将会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案例的不确定性,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激发学生自觉性的学习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3)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工程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真实可信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应用实践,理论用于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导入方式

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涉及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实际生产案例,其主要引入方法有:(1)课前导入:每个单元操作在实际生产中都有其作用和目的,因此在讲解某一单元操作时可以先引入实际生产案例,如精馏,通过原油的常减压蒸馏来讲解该单元操作的原理及其作用。(2)问题导入: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先通过知识点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来进行引入。如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与“气缚”现象,安装高度与离心泵的“汽蚀”现象。(3)归纳导入:在对某个单元操作进行总结归纳时,可以通过引入该单元操作的工程设计实例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较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与该单元操作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基本原理,所用设备的结构和选用等。(4)讲座导入: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定期举行《化工论坛》讲座,讲座中就本学科中某个方面所涉及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在讲座中引入实际生产实例,能够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3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发现存在有如下问题:(1)我院教师大多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经验与科研经历较为缺乏,而案例教学法需要授课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较多的科研经历。(2)我院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3)化工原理课程实际生产案例来源并不是很广泛,这也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之一。

4小结与展望

文化教学教案范文4

本次习作着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图,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喜欢)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启发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刚才大家交流了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结合课文里学过的、结合自己听过的、看过的童话故事,自己想一想,同座位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师归纳板书: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②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习作8》,也来编写童话故事。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1.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师范读。

2.学生轻声读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边读边思考:①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说了谁?②说了一件什么事?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上三个问题。(略)

4.学生再读例文,想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5.师: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帮助某些同学改掉某些不良习惯呢?

三、根据要求选好内容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解编童话故事的好处多。

2.(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

3.师: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不良的习惯”,想想这会有哪些影响?选择好描写的对象(动物、物品……),自己拟定童话故事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拟题,指名交流。《小猴子写字》、《小猪的牙不疼了》、《吃蔬菜好处多》、《小马不乱扔果皮了》……)

四、大胆想象,编写童话

1.以例文启发想象。例文中这位同学讲了小花猫不讲卫生的哪些事?这个故事开头、经过、结果怎样?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谈话拓展。同学们在选定了童话故事的内容和童话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后,就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人物”身上原来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如爱吃零食、不吃蔬菜、坐姿不正确、不爱剪指甲、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围绕这个不良习惯,会发生什么事呢?带来哪些危害和不良后果?事情的经过如何?事情的结果怎样?

3.大胆描述和构想。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好内容,根据内容拟好题目,思考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并认真构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构思故事时可以大胆、自由地想象,要尽可能地使故事过程具体些。(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说给同座位听)

五、交流评议,动笔写作

1.四人小组交流: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同学帮助补充修改。(师下小组巡视和参与)

2.各小组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所编的童话故事。(对于优秀的要肯定优点,给同学作示范;对于中等及较差的要多鼓励,少挑毛病,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保护他们编写童话故事的积极性,并组织同学们讨论,帮助完善故事。)

文化教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商务沟通 教学

一、导言

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起源于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它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情感、普遍规律与个人风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改进教学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被成功地运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MBA等领域的教学和培训中,其效果如同剧院的“彩排”、军事上的“演习”、医学院的“临床”一般。案例教学实际、生动,富有吸引力、仿真性和启发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案例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并得到承认和推广。 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运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的目的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编写与选择,还是案例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 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一般来讲,案例教学中,主要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2.客观真实性

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 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虽然有时为了某种需要而虚拟一些情节,但基本事实都是真实的,并且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由于案例的客观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深刻的启发性

我们知道,在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通过案例教学, 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问题。

4.突出的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 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5.学生主体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 并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6.过程动态性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一直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而且还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一直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

三、有效地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

笔者在教授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的过程中一直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较好。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学生面对案例无所适从,感到困惑。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十分沉默。一些学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不适应,认为教师没有传授知识,甚至有挫败感。笔者认真了解和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其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分析学生需求

在设计案例教学之前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卷、面谈、学习日志等方式通过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教师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需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沟通技能,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商务知识与技能,文化背景,分析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背景、学习风格和偏好的教学方式。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确定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该强调的是,需求分析绝非一次性的行为。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等因素不时会发生改变,教师应该经常性地进行需求分析以适应这种变化。

2.选择或编写真实案例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案例。笔者认为,在准备案例过程中,应恪守下列原则:

(1)案例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描述真实的商务情境或问题。虚构的和脱离实际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与积极参与。

(2)无论是案例的编写或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这两方面,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精彩,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3)案例要能提供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空间而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案例应该充分地体现现实商务情景和问题的复杂性、模糊性.、变动性。理想的案例及案例教学应该是既能包容也能促进多种见解的形成。

(4)案例材料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学习需求。所选编的案例首先应该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或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且归属某一商务专题并反映一定的文化信息。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至于使他们无所适从。案例的语言应适合学生,长度和难度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切合。目前,可提供较好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的书籍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沟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等。

3.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扮演核心的角色。他们明确所面临的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问题情境及其内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对他们的建议提出意见或建议,最终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提供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法的人,而是助学者、语言顾问,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小组讨论,并时刻不忘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并辅助课堂讨论,而非控制。其课堂干预应降到最低,使学生可以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

4.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有关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1)要向学生解释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强调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评论,进一步反观、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技巧,而非单纯的传授语言点和商务知识。

(2)向学生说明案例分析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是批判反思取向而非结论教条取向。所有案例都不在于只形成正确的答案或者行为。相反,所有的案例都说明环境的模糊与复杂,这就是管理实践的基本特征。另外,要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材料中包含的信息可能并不充分、明确,而这正印证了商界的现实。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完善教学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体参与原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情况与学期最后的成绩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平时表现的成绩可以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到20%-30%左右。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积极性。

(4)讨论期间实行分组。如果没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准备,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课前准备的监督缺失和课堂讨论的无序甚至混乱。具体做法是,将公司机构引入教学班级,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称为公司的部门,每组人数在5 至7 人,保证每组均有各种程度的学生,同时每组确定一名部门经理、一名部门副经理、一名秘书,根据需要可设其他职位若干。每组内部的讨论由经理负责,副经理协助,秘书就每个成员的准备情况、发言要点和讨论情况作简要记录。为锻炼能力,每隔几周小组角色可以调整、轮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任课教师为公司董事长,班长为总经理,副班长为副总经理,学习委员为人事部总监,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人事总监协助董事长做好全面工作,负责全班的案例准备及各小组检查工作。董事长可以根据情况需要直接与各部门负责人联系,了解案例教学的准备情况、有无困难等。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发表本组见解。根据时间情况,各小组轮流发言,也可只让有不同观点的小组发言。

(5)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科学安排时间,保证教学质量。案例教学的4 个基本过程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第一个过程是一个基础环节,这个基础不打牢,就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第二个过程是集中集体智慧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进行,避免走过场。第三个过程通常由教师来主持,指定若干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的效果。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第四个过程通常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然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总结报告,分析掌握的理论和技能。

5.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得以运用,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案例教学法是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唯一的教学方法,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相辅相成。我们知道,跨文化商务沟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应是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对商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讲得清楚、透彻、明了,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一前提下,教师才可从容地将案例教学法得以充分运用,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这一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获取信息资料和小组讨论,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实施案例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它不但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9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 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2004.10

文化教学教案范文6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职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工厂培养合格、熟练、安全的技术工人。化学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器皿,使用不慎,易破碎伤人,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使用相关的电器设备,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不熟练,甚至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俗话说:“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从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良好的实验习惯等几方面阐述了“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观点。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制度;习惯

二十一世纪的职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工厂培养合格、熟练、安全的技术工人。化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由于其特有的工艺流程,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现象发生。作为化工厂的一名合格的工人首先安全是第一位。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这门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实验又是检验化学理论,证明物质性质的客观标准。随着我们学院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试剂,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变得更为多样复杂,它不仅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溢水,还包括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的绿色化学,避免对环境污染等工作。化学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药品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器皿,使用不慎,易破碎伤人,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使用相关的电器设备,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不熟练,甚至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俗话说:“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职校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相对来说素质较差,又处于青春期,自律性差,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对什么都觉得无所谓。所以,让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就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目前部分学生轻视实验,对实验目的不明确,马虎,想当然,不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按指导教师教给的实验操作规程操作,这些都极大的削弱了实验的安全性,危及学生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1.1 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应以普及一般安全常识为主,以加强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为主。为了让学生增强安全意思,充分利用学生爱上网的特性,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因违规操作而造成的恶劣事故。例如:成都某高校三名学生在实验室做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合成实验,由于学生在操作中使钠与水接触,因而导致火灾,消防官兵在水枪的掩护下用沙袋、干粉灭火器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才把火控制住,抢救出10公斤浸泡在煤油中的钠。如果这10公斤的钠发生爆炸,那么这座6层实验楼将即刻灰飞烟灭。从真实案例和血的教训中,刺激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牢记“安全第一”。

1.2 安全急救教育。 再有经验的猎人也有失手受伤的时候,实验室的操作再熟练也有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老师在选择实验课题时,一般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意外情况应采取的处理措施,通过练习和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与对策,使学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害。例如:化学灼伤处理:如果眼睛被酸或碱灼伤,先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硼酸清洗并送医院治疗。烫伤和烧伤处理:可在伤处涂上75%酒精润湿后涂蓝油烃等烫伤药;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润湿并涂上烫伤药膏,送往医院治疗。创伤的处理:用3%双氧水将伤口周围擦干净,伤口涂碘酒、红药水后包扎。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这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处理,把伤害减少到最低。

1.3 灭火常识教育。 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加强学生对各种灭火知识的了解,及灭火器材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如沙箱,灭火器等。学生要熟悉各种防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其灭火对象。例如酒精洒在台面上起火,要用湿布扑盖或沙土灭火法。上面提到的金属钠着火时要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灭火,而不能用水灭火。从思想上,技能上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人人遵守”的思想,具有控制实验全过程的能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制定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是确保化学实验安全顺利的进行的保障。职校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刚从家里走出来,不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了,更不要说良好的实验习惯了。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制定了一些实验操作细则,为了更切实有效的让学生遵守这些操作细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相互监督、督促。操作细则如下:

(1)认真听课,牢记每次试验的注意事项。

(2)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4)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者)。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7)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8)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9)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

(10)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药品要还给教师。

(11)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12)实验结束后,将试验台面、仪器、药品整理干净、整齐,由负责人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安全无小事。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