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1

一、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时代背景

2003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机动车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检查权统一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农机部门对拖拉机机、联合收割机的管理更多的是静态管理即上牌办证及年度检审,这就产生了“农机部门有权办理牌证无权上路执法检查”的问题。农机部门的安全执法缺少可操作性的强制措施,农机部门的安全监管权力与安全监管责任发生了不相适应的状态。因此,加强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取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共同维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是改进农机安全监管手段、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

(二)形势需要

当前,由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警力的不足和农机安全监管上路执法权限的缺失,导致县、乡、村道路安全监管工作弱化,一些地方农业机械违法作业等现象日趋严重,农机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和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安、农机两部门联合执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无权对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进行安全监控的问题,从而强化农机监管手段,发挥多年来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管理拖拉机、低速农用汽车的丰富经验,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改善县、乡、村道路上的交通秩序;可以形成强大的监管力量,发挥公安、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各自的优势,加强其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实现公安农机两家合作共赢。

二、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的法理依据

(一)价值属性要求

警监共建机制的法理依据(价值)表现在联合执法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所指引的联合执法模式、规范高效执法以及对于执法现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等方面来说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公安农机两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通过实践执法联合工作,将警监共建机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修改或者予以完善,以真实的执法联合活动来丰富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共建的价值属性,完善农机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共同利益要求

农机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属于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同属于政府安全生产成员单位,针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管理来讲,两部门负有共同而有区别的管理责任,也就是说,两部门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无论是静态管理,还是动态管理,都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内容,共同的利益关系和同属政府的职能部门决定了两部门的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于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来说,公安机行政执法联合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对高效、文明和严格执法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的法律及文件依据

(一)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照前款规定行使职权,应当遵守本法有关规定,并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拖拉机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

(二)文件依据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意见》(农机发(2007)14号)“建立健全与安全监督、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严格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载人、不按规定进行年检以及使用仿造、变造登记证书、牌证、检验标志、保险标志等违法行为。”

《关于印发的通知》(农机监发(2011)1号)“加强部门合作,推广部门联合执法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断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

四、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的方式及特点

(一)方式

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由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农业机械上牌办证由农机部门负责的原则,组建“县级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农机安全监管中队”。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选派几名有执法资格的正式干警,其中两人分别任中队长和指导员;县级农机主管部门选派十多名有执法资格、素质较高的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其中两人分别任中队副队长和副指导员。办公地点设在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警务车辆和装备由县级公安部门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中队的岗位设置、工作纪律、考勤制度由中队自行制定并报县级公安部门和农机部门共同审核。人员隶属关系、经费供给渠道不变。县级编委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予以批准后实施。

(二)特点

1 运作有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农业机械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拖拉机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

2 主体权责明确 主体是县级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农机部门选派的农机监理执法人员保留自己原来身份的同时附加一个身份:协警。这就是说,中队的主体只有一个:县级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而农机部门只是协助执法者。执法主体的明确体现了行政主体的权利与责任的统一,避免了行政机关多头执法及相互推诿责任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的实现。

五、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的创新实践及成效

(一)创新实践

2010年2月,涡阳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上道路农机安全监管新机制。5月,涡阳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农机中队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涡编(2010)5号)批准成立。7月27日,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农机安全监管中队举行成立揭牌仪式,中队的成立标志着该县农机安全管理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创新成效

涡阳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农机中队成立后,根据职能依法对上道路的拖拉机进行分类管理,针对辖区内拖拉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及时开展农机生产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2010年8月初至12月底,中队共查处农机车辆及驾驶员各类交通违法2770起,查处并督促农机车辆年检570余台,补办驾驶证及行驶证430余套,道路上农机事故同比下降25%。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该县的拖拉机驾驶人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观念得到明显提高,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生产秩序明显改观。

六、公安农机警监共建机制的落实及完善

(一)增强大局观念,树立责任意识

做好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县级公安机关、农机主管部门要增强安全生产大局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共同维护农村道路安全秩序。

(二)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

执法中队组成人员,要加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执法素质,统一办理行政执法资格证,持证上岗。严格依法对上道路行使的农业机械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处罚违法行为。严格遵守执法纪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开展农机安全行政执法活动。

(三)规范收支管理,落实财政保障

执法中队要严格执行罚没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全额上缴国库。同时,县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中队的执法需要保障运行工作经费,不断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管的投入。联合执法部门也要努力降低农机安全监理行政执法成本,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2

按照*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工作的通知》(市委办电〔*〕96号)精神,现将我局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情况

(一)截止10月底工作完成情况。

1、围绕工作目标,建立责任体系。一分解制定了《*市*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意见》和《*年*市安全生产责任书考核办法》,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在全市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责任网络体系;市、县安监局、各重点矿区安监站都层层逐级签订了《*年安全生产监管及行政执法目标责任书》,使责任书签订覆盖率达到100%。

2、抓住工作重点,突出工作难点,强化工作措施。

煤矿:一是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工作,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年煤炭资源通过整合、重组,将现有的40户煤矿,关闭19处,保留21处,整合煤矿协议的签订、资源的重新合理划分及相关工作已按程序履行完成报批手续。二是建立强制提取煤矿安全费用制度。三是今年6户6万吨以上的煤矿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四是煤矿企业已完成矿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避灾路线图,并在县局备案。五是加强了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六是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七是紧密结合隐患排查治理进行专项检查。八是完成了全市32户生产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的换证工作和236户煤炭经营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九是完成了《*市煤矿重大隐患台帐》和《重大危险源台帐》的重新核查登记工作,并建立了煤矿企业专家库。

非煤矿山:一是今年对全市82户非煤矿山企业和13户尾矿库按照安全生产许可标准,已全部取得了省安监局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格项目“三同时”工作。开展了31户冶金和烧结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的评估工作以及6个在建项目依法进行了“三同时”审查验收和补办相关手续。三是在全市推广了21户企业安全标准化试点工作。四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五是对全市各类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抽查检查4次。

危险化学品:一是经过调整台帐、重建档案,确定了154个重大危险源;二是强化安全生产许可工作。对30户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2户危险化学品经营变更单位颁发、换发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三是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四是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五是组织召开了全市棉加、纺织企业和电力企业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会议。六是落实分级管理责任,组织召开了中央、省属驻酒单位和市属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3、密切工作配合,完善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全年牵头组织了由安监、公安、质检、建设、中小企业等部门开展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活动4次,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工作。据统计: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参与检查人数达800余人(次),被检查到的企业1400余户,查出事故隐患1600余件,即时整改1400余件,限期整改200余件。

4、提高检查质量,加强跟踪落实,建立反馈机制。

统一了全市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标准、要求和检查程序,建立反馈机制,提高了检查效果。全年召开全市安监工作会议4次,开展专项检查12次,行程约10万公里,对全市40户煤矿、76户非煤矿山、400余户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查处事故隐患395条,当场责令整改363条,下达整改指令书32份,反馈意见书33份,召开了“7.14”非煤矿山事故现场会1次。

5、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从6月21日至10月,对全市1875个生产经营单位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共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740条,已整改1563条,整改率达89.83%。共下发隐患整改指令书288份,复查意见书通知168份,强制措施决定书15份,立案查处36起,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1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15份,落实整改资金266.1万元。在打击“三非”工作中,共排查非法建设、非法经营29户,取缔29户,分别是金塔县梧桐沟殷平山煤矿1户,玉门市非法经营烟花爆竹25户,肃北县非煤矿山3户;关停了存在重大隐患的非煤矿山5户,分别是肃北县非煤矿山4户,瓜州县非煤矿山1户。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6、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经济政策,大力推进源头治本、政策治本。一是在煤矿方面:今年开工前各矿风险抵押金不少于30万元,年底达到国家规定最低标准(60-90万元);井下从业人员保险费每人1500元,保险金额为15万元。二是在非煤矿山方面:非煤矿山风险抵押金由去年的每户1万元提高到了今年的5万元,井上从业人员入保500元,保额达到5万元,井下从业人员入保1000元,保额达到10万元。

7、规范行政执法,严格依法监管,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今年多次组织公安、监察、工会、建设、卫生、质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执法合力。二是加大依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三是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查处事故责任追究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7次,参与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案件14起,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严肃查处,结案率达100%。

8、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做到了“五到位”。一是组织到位。二是落实到位。三是培训到位。四是宣传到位。五是监督到位。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县(市、区)有58个社区、213个企业和31所中小学校近10万余人接受了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和咨询活动。在此期间,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00多条,各县(市、区)安监局组织安全生产事故警示图板巡回展10余场次,展出黑板报300余块,参与安全生产检查200人次,检查企业146家,发现隐患200余条。

9、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一是分别编制和完善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是加大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成立了*市矿山救护大队,下辖肃北县金庙沟救护中队、牛圈子救护中队、金塔县紫山子救护中队、玉门市红沟救护中队,共有42人组成。同时,还培训专业救护队员130多人。救护队主要配备有:氧气呼吸气62台,瓦斯检测仪143台,一氧化碳检测仪8台,校验机4台,充气泵4台,自救器50台。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市矿山救护大队从6月初开展了三个多月应急救援大练兵活动,在9月上旬参加了由甘肃煤矿监察局和甘肃省煤炭管理局组织的全省煤矿救援技术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月上旬,在中石油*销售分公司油库,组织指导了一次危险化学品防火应急救援演练,演练贴近实战,

(二)今年工作中呈现的亮点

1、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执法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了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方案,统一了全市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标准、要求、方法和检查程序,加强了对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具体指导。

2、加强跟踪落实,建立反馈机制。每次专项检查都及时把情况反馈到县(市、区)安监局,需要整改的隐患都做到了责任、人员、时限、方案、资金“五落实”。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经济政策,大力推进源头治本、政策治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政府已出台的高危行业安全费用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等政策措施,有一定效果。

4、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有差距。政府层面上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少数部门和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二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部分招商引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安全生产基础条件较差。

三是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与相关审批环节脱节。近年来新建项目在建设时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进行安全“三同时”审查即批准立项,造成新、改、扩建项目隐患在先、整改在后的被动工作局面。

四是非煤矿山开采不规范。主要表现: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不足,层层转包,安全管理在承包中脱节等老问题没有彻底扭转。

二、*年安全生产安排意见

(一)总体思路:以*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进源头治本、政策治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公安消防、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工作与基层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为实现和谐*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1.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下降10%;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下降8.1%,坚决遏制道路交通重大事故多发势头,确保确保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不突破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三)主要措施

1、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坚持用“安全发展”引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重在治本。以防范事故为主,突出综合治理,联合执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加强监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

2、加强目标管理,继续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以省、市政府签订的*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依据,严格目标管理,进一步将目标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绩效实施量化考核,经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企业法人代表,作为评价政绩、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进度监控和考核奖惩,加大对重大危险源、重特大事故隐患的监控与治理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3、以防范事故发生为重点,继续扎实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煤矿:一是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工作,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经过整合和技术改造,单井规模达到9万吨,到*年年底全市煤矿总数控制在21个,产量在原基础上提高30%,使煤矿的安全生产系数进一步提升。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提足用好煤矿安全费用,管好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执行好安全生产事故赔偿金。提取费用主要用于瓦斯防治、安全投入、重大隐患治理以及矿山救护等。三是强制煤矿企业落实矿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避灾路线图,并在市县两级煤管局备案。四是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年度灾害预防规划。五是认真排查整改煤矿事故隐患。所有煤矿都必须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认真、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发挥群众监督员的作用,各地要对辖区内煤矿重大隐患建档,指定专人跟踪督查,督促企业认真整改。

非煤矿山:一是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办证条件,继续淘汰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二是认真落实矿山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三是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大力推动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配合国土资源部门继续整顿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四是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强制推行井工矿机械通风和采石场中深孔爆破;五是加强对尾矿库安全监管监控,重点做好采空区、尾矿库及采石场、露天边坡等隐患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危险化学品及工商企业:一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证明的发证审查管理,力争使各类经营许可证及备案证明发证率达到100%。二是抓好水电、棉加、棉纺企业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与建档备案工作。三是抓好安全标准化推广工作。四是加强安全许可证的管理,抓好已发安全许可证的年审工作。五是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六是配合公安、交通部门,加快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4、深入开展源头治本、政策治本,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推行高危行业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费用提取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制度、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制度;适时启动职业危害申报和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许可证日常监管和年审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安全核准、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同时,运用各种行政措施,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3

一、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宣传教育

1、突出抓好党的十精神的学习宣传。将法制宣传教育与十精神紧密结合,充分运用法制学校、普法微课堂、法制宣传等阵地载体,广泛宣传十关于法治建设、法制宣传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引导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十精神,增强广大群众对党的十精神的认识。

2、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坚持把学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以宪法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使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粮食系统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3、重点学习宣传与粮食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是规范粮食流通活动的重要法律,是粮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围绕粮食流通中心工作,结合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两个条例的学习宣传,确定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加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学习宣传,重点开展《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增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用行政复议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粮食部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储备制度、统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质量卫生制度、应急制度、粮食经营者最低最高库存制度等专题的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粮食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粮食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

4、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粮食质量监管和典型事例。粮食应急保障等重点事项的宣传,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粮食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学习宣传,引导和督促粮食经营者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增强全社会粮食质量安全意识。强化粮食经营者的质量主体责任,增强全县粮食系统处置粮食应急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5、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突出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保护种粮农民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重点宣传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科学储粮技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健康消费粮食,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开展粮食健康消费理念和粮油消费知识的宣传,做好放心粮油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强消费者和青少年爱粮、节粮和科学消费粮油的意识。不断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粮食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观念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着力抓好领导干部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1、切实加强粮食行业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粮食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和领导干部定期法制培训制度,每年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不少于两次,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粮食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专题培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法律知识更新培训不少于15天。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持证上岗考试的重要内容。

2、深入开展粮食经营者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粮食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履行法定义务的宣传,增强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首责意识、诚信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等相关法律以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组织粮食企业干部职工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涉及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

3、深入开展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法制宣传教育。结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相关法律的宣传活动,在粮食生产者所在地讲解宣传粮食收购、储粮、节粮和售粮等方面的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切实保护好粮食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粮食消费者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相关法律和“放心粮油”活动,利用社区普法广场、普法宣传栏、法制长廊、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载体,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粮油消费知识,引导科学合理消费粮油,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始终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我县粮食系统依法治理工作

在粮食系统全年工作中,坚持把法治工作纳入总体工作目标,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加强对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与协调,确保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1、坚持依法治粮,组织实施对社会粮食流通的宏观管理;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为重点,落实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粮食流通的执法检查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粮食价格政策,适时平抑粮食市场价格,保护好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进一步完善权责分明、规范有序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实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定期清理、公开制度,确保应予公开的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的公开率达100%,能够告知的法定告知义务的履行率达100%,按照规定应予公开的执行结果、收费事项和监督措施依法公开率达100%;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范围,以公开促公正。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4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紧迫性。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是党的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依法治国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一些领域的社会矛盾有所增加,、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我市全面推进“三个”建设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当以依法行政为己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履行职责,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营造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软环境。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畅通百姓诉求为着力点,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为“三个”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到2012年底,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依法调整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体制,切实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

4、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提高便民服务的及时率、到位率。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社会事业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进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提供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不断创新完善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路径。

5、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实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重点推进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和答复工作。拓宽办事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重点规范和监督提供公共服务的医疗、教育、公交、商务等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

(二)健全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6、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五个必经程序。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事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重大决策草案应当在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前,由政府法制机构或者组织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7、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审查等方式,随时跟踪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向制定机关反馈决策执行情况,制定机关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对决策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调整或者停止执行。

8、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要加强对下级政府以及本级政府各部门重大决策程序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各级政府每年选取1-2件直接关系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重点评估。进一步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重大决策程序规则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

9、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执行《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办法》,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应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涉及重大事项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向社会公布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规范性文件颁布后,制定机关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10、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要求,切实提高文件制定质量。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每隔两年开展一次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清理,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目录的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制定机关要组织评估,经评估需要继续执行的,做出继续执行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各县(市、区)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做到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100%。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文明公正执法

11、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

12、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机构改革方案,清理公布执法主体,及时调整和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明确执法责任,并落实到具体执法岗位和人员。各级行政机关要牢固树立程序意识,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程序的制度建设和后续监管,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执法权。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细化自由裁量标准,健全动态完善和有效应用机制。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开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严格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每年组织执法案卷评查不少于一次。

13、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努力构建职能集中、管理规范、层级协调、运行有效的执法体系,探索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推进县级政府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工作,至2012年,4个县级政府全部实施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并努力向基层乡镇(街道)延伸,同时加强对城管执法队伍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考核工作。全面推广行政指导和说理式执法工作,推动行政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大力推进全程说理式执法,倡导运用非强制性手段,促进行政执法方式由刚性监管向刚柔相济转变。今年全市行政处罚说理式执法文书比例力争达到100%,行政许可说理式执法文书比例确保达到50%以上。

14、规范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充分发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载体作用,进一步规范运行流程和工作规则,提高行政效能,增强网上办事的快捷高效。加强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网外运行、体外循环行为,以及效率低下、工作拖拉的现象,确保所有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强化对行政权力库的动态管理维护及运行监控工作,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平台和法制监督平台的作用,实现全程动态监察监督,应当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体系。

15、建设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狠抓执法纪律和执法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证件才能持证上岗。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要向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标志管理,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五)明确责任,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16、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开展审计监督和执法监察。通过建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档案,进一步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利,及时办理行政执法投诉事项,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

17、严格行政问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问责的相关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严格执行《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认真组织开展“集体审议、阳光问责”工作,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发生严重违法行政案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六)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18、探索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创新思路和畅通渠道,建立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探索设立行政调解工作机构,建立行政调解工作规则,组建行政调解员队伍,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进一步建立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9、畅通百姓诉求渠道。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工作条例》和《省工作条例》,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畅通渠道,落实责任,及时妥善办理事项。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网上投诉信箱、投诉电话,对人民群众检举和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核实、依法处理,并及时反馈。各县(市、区)政府、市各部门开展主要负责人接待日活动,定期接待人民群众的执法投诉,同时深入社区、企业,征询群众意见,解答群众投诉和困惑。

20、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快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程,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转变复议案件审理模式,将听证审理作为主要方式,确保听证率达80%以上;行政首长应当积极参加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逐步将参与率提升到100%。不断畅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增强行政复议文书说理性。认真探索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规则,尝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建立完善行政应诉工作制度,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被诉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应达95%以上,推行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并参与辩论。

三、保障措施

21、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法治惠民”、“法律素质”三大工程的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效。市、县(市、区)政府、各部门每年要召开依法行政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出台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内容,分解工作任务。市、县(市、区)政府常务会议、市各部门办公会议每半年要听取一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各级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各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22、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坚持做到各级政府常务会议、部门领导班子学法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将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工作列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制定出台行政执法人员年度学法培训计划,特别是专业法律法规和更新知识的培训,确保学法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将依法行政纳入公务员学习培训范围,并作为初任公务员培训的必学课目。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做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检查考核执法人员的学法效果。

23、注重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考察。加强对全市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按照省政府相关规定要求,落实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对拟从事政府法制、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务员,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未通过考试的,不得从事上述工作。市、县(市、区)政府每年要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对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24、完善依法行政推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目标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不依法行政造成后果的,实行“一票否决”。探索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法治政府的评判标准,构建法治政府的评价系统。加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培育和管理,开展示范单位工作交流、执法研讨等活动,加强工作沟通,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培育各示范单位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5

一、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意见》,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贯彻落实好《意见》,推进“四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育。要使大家懂得推进“四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和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明白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关键是要搞清楚相互间的关系。要真正明白“四化”建设中制度化建设是核心,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关键,法治化建设是根本。“四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构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再次要认真贯彻。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四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进“四化”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转化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思路,抓紧抓实。

二、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公平准入”、“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等战略任务,是我们工商部门履行职能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四化”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强化日常监管相结合,切实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一是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在规范、提高上下工夫,结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深入贯彻国务院《特别规定》,推动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目标任务。要认真抓好专项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要深入开展社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覆盖范围。要以食品生产市场、大型超市、商场为重点,全方位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二是进一步加大商标行政保护工作力度。要以食品、药品、农资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商标和奥运标志商标为重点监管对象,以利用企业名称侵犯驰著名商标权益行为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的侵权假冒行为为整治重点,加强商标执法办案,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加大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力度。要以医疗、保健品、药品、化妆品为重点,分季度、分阶段、分品种开展重点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进一步加强广告监测工作,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问题多发媒体的监测力度,增强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的敏感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四是进一步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要加大对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各种仿冒和“搭便车、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拓展执法领域。重点加强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限制竞争行为、行业垄断行为的整治,坚持查处一类案件,规范一个行业。五是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力度。要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严格规范直销企业行为,重点抓好直销员的招募、培训、计酬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和打着“直销”等旗号从事传销的活动。六是进一步加大查处无照经营和打击“黑网吧”力度。要逐步建立政府组织领导,工商部门牵头,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无照经营查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扎实抓好校园周边治理,坚决取缔“黑网吧”,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文化市场、“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七是进一步加大对高端市场监管方式探讨力度。要重点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以网上购物和网络广告监管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网络跟踪平台和对网络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扩大高端市场监管领域。

三、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国家工商总局最近下发的《意见》指出:推进“四化”建设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和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要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切实做到高效、高质、高水平监管,就必须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和重点,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管理,以管理促创新,通过创新机制,确保“四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和重点,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以制度化推进监管执法的科学化、长效化。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个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录入制度,确保企业个体信用分类及时准确,利用共享数据加强综合分析,完善黑牌企业数据库,建立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热点行业企业统计制度和市场主体综合信息制度。更好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服务。要进一步深化商品准入制度改革,积极拓展实施市场准人的商品范围,实施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分类监管,提高商品质量监管制度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登记管辖制度、受理审查制度和经营备案制度,落实监管责任。要加强登记服务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登记疑难问题会商制度,正确处理好登记监管效率和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关系:完善工商联络员制度,加强对工业园区等重点投资领域和外来投资企业及外资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核准名称提示制度、外来投资企业跨县区协调制度、新型企业登记指导制度、名称核准反馈制度。二要加强法治工商建设。要围绕法治工商发展战略,加强法治工商五年规划的宣传培训及实施力度,打造法治工商精品工程。在理清执法职权、分解执法职责、改革调整执法事权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体系,全面完成执法责任制的部署落实任务。总结巩

固《行政许可法》和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成果,强化解决行政许可复杂事务的处理能力。创新工作协调机制,构筑行政执法风险防控体系:创新执法争议调解和解制度,化解执法复杂矛盾。明晰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标准,加强行政执法指导的针对性。细化市局、区局、工商所三级法制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基层法制工作力度。健全立法起草、法规协调、文件审核规范制度,完善执法决策、执法事务保障机制,提高法制部门服务全局执法工作的规范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开展应知应会的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下良好基础。广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经营的观念和意识,营造建设法治工商的良好社会氛围。三要以信息化推进制度化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加上高科技的手段,才能创造监管的高水平和服务的高质量。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监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融合起来,依托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四化”建设。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网上登记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网上名称核准、网上年检、网上登记预审。除个别地方尚不具备条件外,内资企业全部实行网上年检。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着力提高监管执法科技水平,推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登记、商标注册、广告监测、消费维权、打击传销、规范直销、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公平交易执法等方面的广泛运用,提高监管执法的现代化水平。四要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服务新机制。要运用新的12315行政执法网络平台,建设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五种功能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管体系。要继续推进12315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活动,构筑更加完善的12315社会维权网络。要建立健全消费者与企业的和解制度、经营者的自律制度、消费纠纷的调解制度和申诉举报制度,努力构建消费维权新机制。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亮点范文6

(一)主要目标任务

1、大小春粮豆播种面积96.6万亩,总产量17.23万吨。

2、甘蔗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70万吨。

3、茶园面积22.8万亩,产量8500吨。

4、油料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1855吨。

5、蔬菜种植面积5.5万亩,产量34500吨。

6、果用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3600吨。

7、建成桑园面积3.58万亩,产量350吨,产值700万元。

8、冬季农业综合开发面积25.445万亩,产值7*1.85万元。

9、杂交水稻推广15万亩,杂交玉米推广17万亩,冷凉山区良种推广9万亩,电脑农业技术推广13万亩,水稻规格化栽培20万亩,玉米规格化栽培20万亩。

(二)主要措施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我县实际,深入思考,强化措施,机制创新,扎实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2、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继续落实好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支农、强农和惠农政策,积极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切实抓好“米袋子”和“菜蓝子”,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抓住节令,适时播种栽插,加强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

(2)保证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和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监测,并落实防治措施与技术,做好抗灾救灾、灾后生产工作,增强抗灾减灾保增收能力。

(3)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加大机耕机耙面积。提高加大良种覆盖率和复种指数,粮食良种覆盖率要达到48.7%,复种指数要达到113%。

(4)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

(5)做好各个时期生产计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和早落实,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推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培植和壮大特色产业

(1)继续加大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力度。2009年全县计划冬季农业综合开发面积25.445万亩,产值7*1.85万元。积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探索订单农业发展路子,把发展龙头企业,抓好订单农业,提高订单履约率等作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新亮点。

(2)促进蔗糖产业提质增效。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的思路,依托中云糖业公司建立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在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前提下,做好产业区域规划,确保2009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甘蔗产量稳定在70万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产布局,实施甘蔗下田,优化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加大科学引种育种力度,引进适合我县自然条件的品种,积极选育本地良种,加快良种推广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推广良法,落实以施肥、培土、防病为主的中耕管理措施。

(3)抓住“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机遇,全力把蚕桑产业打造成为我县“第”支柱产业。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收效长”的好产业,*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不但适宜种桑养蚕,而且还能饲养出多丝量的蚕茧,产量高,内在质量好,比较效益高,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种桑养蚕的潜在效益,种桑养蚕积极性较高,正逐渐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亮点。全县蚕桑产业要寻求突破,在2009年内完成3.58万亩桑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整合现有项目和资金,加快养蚕房建设,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科学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力度,计划在文东、安康、上允、东河、大山、谦六、糯扎渡、南岭、勐朗、竹塘、发展河、东回、拉巴等13个乡(镇)对2007年前种植的4000余亩桑园进行嫁接,嫁接技术培训30期1000人次;在上允、勐朗等2个乡(镇)进行春蚕养殖技术骨干培训3期100人次;在涉及种桑的乡(镇)进行夏蚕养殖技术培训70期2000人次。

4、继续坚持深化改革

(1)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部署下,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工作。整合人才资源,调动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科技承包。建立农业科技优质服务区,认真落实各乡镇农业工作站服务责任制,将各农业工作站科技人员分村分组,明确每个科技人员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并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公开联系方式,做到农业科技入村、入社、入户,服务到位。

(2)积极稳妥推进农场改制。

5、紧抓“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难得机遇,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项目,为我县农业发展增强后劲。

6、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1)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

(2)坚持抓好农资打假、农机执法、渔政执法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配合工商、物价等部门严肃查处乱涨价和制售伪劣农资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3)全面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同""等组织的斗争,加大禁毒人民战争和防艾工作力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避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