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费行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消费行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消费行为

低碳消费行为范文1

关键词:低碳消费行为;心理意识;性别;大学生

项目基金: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创新创业类资助项目;2016年甘肃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市大学生为例”(2016135110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

一、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据统计,2000~2014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30%,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日益增多,2007年以来,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跃居世界第一。因此,低碳消费就成了有效对接十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总体要求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其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行为意识相似,其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全社会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jzen(1991)、Stern(1999)主要研究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而Guagnano等(1995)的理论则是综合考虑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针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国内学者的研究还较少。陈黎琴等(2014)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低碳消费认知度中等,内外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马晓旭(2015)以扬州大学学生为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低碳消费意愿正向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刘航宇(2015)发现从众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饶旭鹏(2015)则从的视角研究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问题;吴瑞林等(2016)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在广义虚拟时代,大学生环境关心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检索文献可知,学术界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描述分析,缺乏规范的实证模型检验,研究的区域多集中在北京、扬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对西北地区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研究较少,而兰州作为西北的一个重工业城市,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以兰州市为例,研究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

(一)数据来源。本次研究,课题组选取的样本为兰州市区域内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样本容量为500份,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为了保证所得数据的随机性和可代表性,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榆中县的不同高等学校平均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4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7%。调研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调查问卷男女比例差距相当,整体上女性稍多,占比为53.2%,大学生每个月可支配收入符合正态分布,月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和1,000~1,500元两个阶段,占总人数的81.5%,600~800元和1,500元以上两个区间的人数较少。(表1)

(二)问卷设计及研究假设。我们主要从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消费行为选择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和月可支配收入;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主要包括为环保做出牺牲和努力的意愿、低碳消费的关注度、低碳消费的宣传途径;低碳消费行为包括个人消费商品的选择,比如对一次性产品、低碳环保型产品、循环使用型产品如何做出选择。设计问卷的目的是要理清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低碳消费的宣传情况和低碳消费意识培养有没有相关性,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消费行为是否有显著的关联性。

低碳消费是践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的不二选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宣传途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自身性别、可支配收入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会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它的演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不可逆性,实施机制上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低碳消费心理意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低碳消费意识一旦形成,会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反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其人口统计特征有一定的关联度;假设2: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宣传情况以及低碳关注度正相关;假设3: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低碳消费行为范文2

关键词:虚拟低碳社区 计划行为理论

引言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兴起,发展“低碳经济”已开始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一种新经济模式的兴起必然引发了社会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变革。然而对于“低碳消费”,消费者普遍认为将会牺牲和降低现有生活质量并造成个人生活不便,因而不愿意改变现有生活方式和习惯。面对与环境有关的消费中,这种类似于社会规范的消费模式限制了个人选择余地(张浩,2012),并且成为阻碍低碳社会构建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环境心理学家Mohr提出了基于社区的社会营销理论(community-based social marketing,简称CBSM),它是指出通过基于社区的团队力量,加强个体之间的合作与监督,改变旧的行为方式与习惯,从而能够有效促进个体践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欧美国家一直领导着世界的低碳运动,而在web2.0时代下随着网络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低碳社区逐渐形成,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其中。相关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比大众营销(mass marketing)更为有效。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以便能够深入了解消费者心理,为日后制定引导路径提供思路。

虚拟低碳社区

(一)虚拟低碳社区定义

一直以来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是从改变个体行为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近几年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构建一个社区,将消费者联合起来视为一个“组织”,运用营销的思路来改变消费者行为。Moloney(2010)指出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来形成新的社会规范,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以社区的形式来促进行为的改变更有效且可持续性强。低碳社区(low carbon community)提供了一种新的情景环境来解决促进低碳消费行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实践来看,有四类典型的低碳社区:基于地理空间的低碳社区(urban community);基于企业、行业内部的低碳社区(sector community);基于共同兴趣的低碳社区(interest community);以及利用网络技术的虚拟的低碳社区(virtual community)。

虚拟社区是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开始大量出现,并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Preece(2000)指出虚拟社区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相同目的的人组成的,他们彼此默认一定形式的规则、方案、仪式和法律,他们的互动遵循这种规则,成员借助计算机系统支持他们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归属感的形成。针对参与者对虚拟社区需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社区:兴趣型社区,如各类论坛;关系型社区,如人人网;幻想型社区,如网络游戏平台;交易型社区,如淘宝网;创作型社区,如新浪博客。而虚拟低碳社区(virtual low carbon community)正是基于虚拟社区平台上的,一种具备相同兴趣、相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团体或组织,个人通过参与团队的方式彼此合作,旨在减少成员的生活方式的碳强度,最终目的是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可接受的一种低碳消费模式。

(二)虚拟低碳社区的发展

国外虚拟低碳社区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Carrotmob,一个虚拟性的组织,致力于通过联合消费者个体的力量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利用借助新媒体宣传的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个体消费者开展社区活动,以减轻个体在实现低碳消费过程中的无助感。这些多变的交流传播方式的意义主要在于观点的分享、成员招新、活动协调组织、经历报道,以及各个活动间的互相鼓励。目前国内虚拟低碳社区主要形式为豆瓣小组、认证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以及个别环保组织独立运营的网站及论坛,其中济溪环境交流网络由一群年轻的中国环境保护志愿者于2004年12月创立,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活跃的青年环境组织交流平台,组织主要结合在线平台建设,与其他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打造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线下活动。通过与国内虚拟低碳社区管理者深入访谈发现,参与者对于该类社区参与度尚处于较低水平,参与者较多扮演浏览者和潜水者角色。大部分参与者主要进行信息浏览,较少进行回复与互动,信息分享与传播不足。线上互动有限直接导致众多线下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因而使得虚拟低碳社区无法有效将个体集中起来,无法从本质上起到改变行为的作用。而有必要分析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以寻找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开展虚拟社区运作。

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

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基于“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之上延伸拓展而提出的,被认为是行为领域研究的经典理论模型,广泛用于分析和预测亲环境行为、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

计划行为理论TPB理论认为决定行为的最直接因素是执行行为的意向,而意向又由三个因素决定。首先是态度(attitude),指个人对某个行为赞成或反对的评价,包括认知评价以及情感评价。其次是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指个人考虑是否执行某个行为过程中对他人及社会态度的感知。而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个人对执行某一行为难易程度的认识以及对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的判断,Ajzen发现人的行为并不是百分百地出于自愿,而是处在控制之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便利条件(facility),反映了行为中需要的客观资源的便利性,比如时间、金钱、基本设施等;另一个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人对执行某一行为对自我能力的自信程度。该理论同样可用于分析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行为,将影响行为的因素纳入到TPB综合模型中(见图1),从而更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参与行为。

(一)态度

整体来说消费者对“低碳”的态度将影响是否会参与虚拟低碳社区,态度越积极越有可能参与其中。而影响态度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分别是个人利益于社会利益(刘宇伟,2008)。根据已有文献研究,个人利益可体现在参与虚拟低碳社区能够带来实际利益,包括消费者可获取的信息、经济利益、解决问题方法等;以及情感上利益,包括在虚拟社区中得到的分享与帮助的乐趣、社会价值感满足等。而社会利益则是通过参与者自身相关知识水平范围内感知到的低碳消费能够为社会带来的直接利益。认为利益越大,越能够产生积极态度。

(二)主观规范

影响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规范可以分为社区外的社会规范以及社区内的组织规范。社会规范是通过社会成员的交互演变而来,并通过技术、营销和媒体等商业体系来强化的,最终形成一个社会的消费模式,可以称之为“社会消费习惯”。因而目前社会普遍的消费习惯以及信息宣传将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决策。而虚拟低碳社区是一个相对的组织,其内部成员之间也有内部规范,有效的内部规范能够促进社区内成员的认可感,加强成员凝聚力,提高参与意愿。当成员具有归属感时,会愿意遵守社区内规范(徐小龙,2012)。

(二)知觉行为控制

在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行为中,对参与难易程度的判断直接影响了消费者是否参与社区活动以及参与的程度。一方面体现在对虚拟低碳社区便利条件的感知上,Internet设备是否便利可及,虚拟低碳社区运行是否正常,界面是否友好,社区分享内容及资源是否容易理解且可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而便利条件作为外部因素并不必然引发行为,自我效能是对自我完成某种特定行为能力的判断。当消费者关心环境问题,同时认为通过加入虚拟低碳社区能够将自己与其他成员共同促进改变行为,将会更加积极投入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针对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消费者,还涉及到与社区成员间的线上线下合作,因而对社区成员和管理者的信任感也将影响消费者的参与,同时将有助于社区内的互动。

(四)个人习惯

此外,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个人日常习惯在亲环境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习惯具有无意识的、自动的特点,同时是在特定情境-反应连接中建立的。实证研究发现把过去行为加入到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时,过去行为加强了解释度。因而消费者过去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行为习惯强度越强,参与程度越高,在行为意向到行为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的因素分别由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个人习惯。其中态度又受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影响,主观规范受社区外的社会规范影响以及社区内的组织规范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受社区便利条件、自我效能以及信任感影响,最后个人习惯具有调节作用。由于虚拟低碳社区概念出现不久,本文分别根据已有对虚拟社区以及环境行为两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构建了理论模型,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有待于下一步进行。虚拟低碳社区是全面构建低碳社会的一个有益尝试,从个体消费者角度转向“组织”的角度,深入分析影响参与行为的因素能够为制定干预行为的引导路径提供思路(段文婷等,2008),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浩.基于社区的低碳消费模式:国外的理论与实践[J].消费经济,2012.2

2.Moloney,Susie,Ralph E. Horne,and John Fien. "Transitioning to low carbon communities-from behaviour change to systemic change: Lessons from Australia."Energy Policy 38.12 (2010)

3.Heiskanen,Eva,et al. “Low-carbon communities as a context for individual behavioural change.”Energy Policy 38.12 (2010)

4.Preece, Jenny, Diane Maloney-Krichmar, and Chadia Abras. "History of emergence of online communities."Encyclopedia of Commun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Sage(2003)

5.Jackson, Tim. "Motiva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A review of evidence on consumer behaviour and behavioural change. A repor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Network, Surrey: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2005)

6.刘宇伟.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J].中国流通经济,2008.8

7.徐小龙.消费者参与虚拟社区动机研究[J].商业研究,2012.7

低碳消费行为范文3

1.研究区域概况。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区共有人口2489.85万人,城镇人口1437.64万人,乡村人口1052.21万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国有林区是全国开发最早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区是内蒙古国有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区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千米,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以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为一体的复合型发展模式。内蒙古国有林区人口较少,且人口分布分散,现在全区共有人口21.9万人,有超过6万户家庭,由5.8万林业人口和16.1万非林业人口构成。林业职工总数24107人,包括20066名在职职工和4041名离退休职工。林区居民收入普遍偏低,人民生活困难,职工平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考察国有林区居民消费现状,不论当前居民的消费模式还是传统的消费模式,不讲究消费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国有林区居民由于经济贫困、社会文化相对滞后,还继续着掠夺式的开发方式,结果使环境受到破坏。当地居民面对着人均收入低、消费结果不合理、消费环境差、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小等问题。

2.调查问卷设计。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发达国家的相关文献,也综合了国内研究低碳经济和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问卷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先设计出问卷的初稿,对城镇居民进行预调查,并通过面对面询问他们认为哪些因素对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影响较大。在对城市居民进行两次预调查,并对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总结了专家和被调查居民的意见,对一些不满足问卷设计目的的题目和不恰当语句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了问卷。正式的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等人口统计因素。第二部分是低碳消费行为调查,共计10题。包括低碳购买行为4题,低碳使用行为6题。选项设置为“从不、偶尔、约半、经常、每次”。第三部分是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共计20题,涉及个人特征因素6题、生活方式因素5题、产品因素4题、社会环境因素5题,所有题目都采用李克特五星级量表制,选项设置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不同意”。在判断国有林区居民在购买、家庭使用、公共场所使用、交通使用等方面的行为是否低碳时,采用正向指标正向打分、负向指标负向打分的方法,然后对其分数加和求总,判断其消费行为是否低碳。

3.数据采集及样本状况。本次调查选取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阿尔山林业局、伊图里河林业局、根河林业局、莫尔道嘎林业局的居民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地点选择在各林业局人口较集中地区,如企事业单位、购物场所、中小学、公众场所等,在各个调查地点随机选取150名受访者,合计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600份问卷,经过检查排除24份不完整问卷,得到有效调查问卷5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样本基本数据见,从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情况看,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口数和家庭收入数据结构符合当地的人口构成比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二、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分析

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共设计问题12个,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低碳消费的购买和使用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并进一步从家庭使用、公共场所使用、交通工具选择三方面入手,判断居民使用行为是否低碳。

1.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购买行为分析。根据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低碳消费理念已经走进很多家庭,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选择低碳节能产品,这一点在节能灯具的购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节能空调、冰箱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环保节能型家电产品受到被调查者的青睐。但是,在礼品和汽车的选购上,被调查者的选择显得欠缺理性。

2.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使用行为分析。在研究当地居民低碳使用行为分析时,从家庭、公共场所和交通方式选择三个方面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李克特五星级量表制对其打分,结果见,分数越低,其使用行为越低碳。从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家庭使用方面,居民的行为表现并不低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节约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购买商品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对居民在公共场所低碳行为的考察。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规定,所以,此题居民行为表现的比较低碳,但在“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方面,居民的低碳行为还需加强。

3.国有林区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低碳行为分析。根据的分析,被调查者在出行方式选择上表现得较为低碳。在较低的楼层,能够选择走楼梯而不是乘坐电梯;在出行时,更侧重于选择步行或者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面考察人口统计因素、个人特征因素、产品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1.居民低碳消费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从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对居民低碳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人口统计因素中的年龄、学历和收入因素;同时,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变化的感知等因素以及低碳产品的价格、质量等产品内在因素、社会政策因素对居民的低碳消费购买行为影响较大。

2.居民低碳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本文对低碳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三方面分析,分别是家庭使用、公共场所使用以及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综合分析结果见。其中,对居民家庭低碳使用行为影响中,人口统计因素和个人特征两项影响最大;对居民公共场所低碳使用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是个人特征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居民交通低碳使用行为影响显著的是人口统计因素、个人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

四、促进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低碳消费行为范文4

【关 键 词】大学生;低碳;消费;策略

【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决定2012―2020年全球减排协议,中美作为世界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成为会议焦点。此后,国内低碳话题日趋热烈,“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主张应运而生,低碳研究领域也正经历着一次次的突破与变革。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是“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呼声的高涨。故而人们的日常消费也必须建立低碳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碳消费理念;通过消费“低碳消费品”来创建低碳生活物质基础,激励“低碳消费品的创新与发展”;并通过消费把关,淘汰掉“非低碳消费品”。由此观之,倡导并践行“低碳消费”,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是“低碳社会”建设的必要路径。

一、大学生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提出和构成

1. 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提出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理应率先践行低碳消费。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识虽然已经普遍出现萌芽,但总体来讲大学生的低碳消费习惯尚未形成,没有完整的低碳消费策略来指导消费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和家庭给予低碳方面的教育较为缺乏,同时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大众传媒的错误诱导,非理性消费越来越多,加之目前进行低碳消费机会成本较大,而大学生受限于其经济能力,通常很少选择进行低碳消费。

基于大学生消费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大学生“C-E-B”低碳消费策略。“C”代表认知(cognizance),“E”代表体验(experience),“B”代表行为(behavior)。通过消费行为中认知、体验、行为三个阶段,对低碳消费行为的认识由感性至理性,进而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使大学生为主体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趋于低碳化。

2. 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构成

“C”代表认知,这里指大学生对低碳消费有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消费者进行消费时,首先对自己消费的产品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过程,这样才能放心满意地去进行消费。大学生进行低碳消费时,对低碳产品的认知过程包括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对低碳消费概念的理解、学校举办相关低碳知识的讲座与宣传将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及生产厂商在校园推广低碳理念等。通过对低碳消费的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才能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进行低碳消费,有意识地购买低碳产品。

“E”代表体验,既包括以往低碳消费的经验,又包括对低碳消费的切实体验。由可得性偏向理论可知,以往的消费经验会对消费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回忆是影响判断的重要因素。体验是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当体验展示者的工作消失时,体验的价值却弥留延续。消费者在购买一种产品之前,如果对该产品不够了解,通常会先询问其用法并试用,试用时产品的性能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短暂的体验,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体验之于低碳消费,是一种必要的促进方式。

“B”代表行为,这里指大学生通过对低碳消费的体验继续进行低碳消费的行为以及大学生通过践行低碳消费的行为去影响其他人消费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和氛围。大学生践行低碳消费是在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来实现的,通过大学生自身低碳消费的实践,可以更好地履行两型社会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带动身边其他同学进行低碳消费的积极性,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大学生进行低碳消费的行为是大学生消费决策模式的终点,也是实现校园“低碳经济”的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试图从认知、体验、行为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低碳消费决策进行分析,构建适合长株潭大学生的“C―E―B”低碳消费策略。

二、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1.长株潭城市群具备较为优越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项目给大学生的低碳教育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物质基础,长株潭地区的公共低碳投资也能对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学生而言,2011年2月2日起,株洲市区的公交车费不分空调与否,均统一票价为1元,这无疑将引导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公交出行这一低碳方式,此外,自行车自动租赁于2011年5月1日在株洲市正式隆重拉开帷幕,鼓励市民低碳出行,这势必也会对大学生的低碳出行产生不小的影响。而不论是公交票价下调还是自行车租赁制的推广都是以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为经济基础的。

2.大学校园为大学生低碳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大学是新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理应率先接受低碳理念。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高校有丰富的资源,比如利用各种社团开展低碳推广的宣传活动,邀相关人士开展低碳讲座,课堂上的低碳教育,以及校园本身可以利用某些规章制度约束来引导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学习了解低碳知识并践行低碳消费。

3.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低碳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低碳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大规模的生产阶段,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涌现出来。而随着低碳的理念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而生产低碳产品以追赶潮流,低碳产品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概念产品,而是市场上实实在在的消耗品和耐用品,这就为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大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低碳产品进行消费。

三、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执行策略

1. 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运行思路

2. 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具体对策

(1)改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消费普遍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因此学校和社团应传播和宣传合理的消费方式,将低碳经济、低碳消费深入每个学生心中,改变大学生们以往的非理性消费方式,把节约用水、用电的理念落实到餐饮等日常生活中,建立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构建“两型社会”的低碳校园。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科研教学的优势,将低碳消费的理念纳入学生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2)大力开展高校碳足迹计算的活动,体验低碳生活

低碳消费是一个新鲜词汇,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往往缺乏低碳环保的意识,开展高校大学生碳足迹计算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平时生活中有哪些是可以低碳消费的,让大学生切实体验到低碳消费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低碳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碳足迹计算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平时消费的用品进行碳排放量的量化,培养大学生形成低碳的消费习惯。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本文整理出了个人碳足迹计算中的一些实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告诉大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体验低碳消费,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量。

(3)践行低碳理念,共建低碳校园

①成立以低碳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题小组,让低碳消费理念在大学生中深入人心

如前所述,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理念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低碳消费的认知(cognizance)还不够,因此,建立大学生低碳消费研究课题小组可以促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低碳消费,同时通过研究小组的建立还可以加强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及课题指导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形成低碳消费知识纵向和横向的交流和融汇,从而使得大学生对低碳消费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②学校可以从课程开设、图书借阅等方面来为学生低碳消费意识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获取最新的低碳消费研究成果需要有必要的途径,然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以及大量的图书资源,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及购入大量关于低碳消费研究的书籍供大学生借阅,以此来向大学生传播低碳消费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研究发现的丰富有趣的低碳消费知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研究热情,进而促使大学生对实践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浓厚兴趣。

③可以成立大学生低碳环保志愿者小组,开展一系列低碳消费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大学生低碳环保志愿者小组是指由一群有低碳消费意识的大学生自愿组成的以开展低碳消费知识宣传为主要工作,同时利用网络,广告以及课外活动的途径来进行宣传低碳消费理念的学生团体组织。志愿者小组需要由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学生组成,比如可以由具有网络技术的学生来建立一个关于低碳消费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中可以载入低碳消费的知识、低碳消费的最新发展动向、低碳消费的研究成果以及向大学生推荐适合大学生消费的低碳产品,另外,志愿者小组在学校内部可以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关于低碳消费的课外活动,从活动的趣味性方面来吸引足够多的大学生参与,同时还可以可利用举行活动的契机来加强低碳消费网站的宣传。

四、C- E -B低碳消费策略的展望

C- E -B低碳消费策略是一种动态的策略,对现实消费行为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以后也会是社会的领导力量,如果能够以C- E -B低碳消费策略为指导进行低碳消费,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C- E -B低碳消费策略在长期都是具有指导价值的,当然,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低碳概念的出现,C- E -B低碳消费策略将会被赋予更多的科学内涵,得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姨军.我国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2]李国强.试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对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06):86-89.

[3]闫铭,王伟.低碳校园建设研究――西南大学为个案的考察[J].理论观察,2010(06):126-127.

[4]杨志军.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教育与低碳消费行为引导[J].大家,2010(20):170-171.

[5]靳元.大学生节能意识与能力调查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3):230.

[6]Friedl B. ,M.Getzner.Determinants of C02 emission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J].Ecological Economics(45).

[7]Schulze P. C. I=PBAT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0).

【作者简介】王蒙(湖南商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

李芬芬(湖南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低碳消费行为范文5

一、绿色消费情况调查实施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分析

笔者参考国内外学者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众多的相关研究文献 ,编制了《青岛市绿色消费调查问卷》。为保证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对问卷进行了前测,以对问卷的测量项目进行净化。前测阶段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8份。经检验,问卷的信度分析α>0.8,可以采集数据。首先根据黄页通讯先打电话询问填写意向,然后上门发放,并结合快递和E-MAIL、QQ即时通讯等方式,发放问卷320份,共回收问卷310份,回收率为96.875%。经过初步筛选,除去填答问卷缺漏者,以及受测者未认真填写问卷的情况,有298份有效问卷,回收合格率达到96.129%。

(二)调查方法

随即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考虑到项目责任者所处地理位置不便,按照年龄和单位性质,主要选取青岛市比较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及部分私营企业。从问卷回收结果看,年龄和职业等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与青岛市社会实际消费结构相符合,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可以用于分析.

二、总体情况分析

(一)实际低碳消费行为情况

本项目设计了关于“绿色消费实际行为”的调查,选取题目均忠实于英国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定义,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息息相关,并概括为绿色购买行为、节能循环行为和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在绿色购买方面,39.6%的被试者很少能自备购物袋,但也有53%消费者不喜欢购买包装精美的产品;有88.2%的消费者在消费合格环保家具和节能家电产品方面积极响应,而愿意消费价格高的绿色标志产品的比重为44%。在节能和循环利用方面,约54.7%的消费者很少或偶尔做到将废水用来浇花或洗拖把,有24.8%不会随手乱扔电池、报纸、塑料瓶以及罐头等可再循环利用的物品;但也有约78.9%的消费者表示离开一段时间会主动关闭灯和电脑等电器。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方面,67.8%的被测者不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还有28.9%的被测者仍在继续消费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比如野生动物皮毛、发胶等)。

结果表明:在现实生活中,青岛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尚未将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细节,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可见,个体消费意识和行为之间并非具有必然性,如何将绿色观念真正融入绿色消费行为当中,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就成为政府和企业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当务之急。

(二)绿色消费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国外学者对于绿色消费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利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探讨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已有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多,涉及的变量也相当繁杂,因此,本项目仅就现有研究中提及频率较多、影响较大的各种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际调查。

1.社会人口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很多研究都指出,性别与绿色消费行为有关,女性比男性更易采取绿色消费行为。在调查过程中,确实发现女性消费者更愿意填写问卷,大多数男性以各种借口回避填写,再三沟通之后才愿意进行调查。涉及具体问题,两者均有细微差别,比如,对于绿色消费内涵的认知,持赞同和完全赞同态度的男女比例分别为60.1%和68.2%;是否支持绿色生活方式方面分别为89%和95.9%;平时出行以步代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分别有13.3%和6.5%从未做到。说明性别对于消费者的绿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通常女性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对时尚和信息接受能力较快,承担大部分消费的具体购买活动。这与以往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在年龄方面,24-45岁之间的消费者更具有消费意识。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也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低碳化。

2.个体知识与态度。国外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掌握的环境知识对于绿色消费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正相关,环境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平均相关为0.3。本次调查有对于“同样数量的牛肉比蔬菜排放更多CO2”、“正确识别绿色和环保标志”等问题的项目,结果显示,消费者掌握的环保知识越多,越倾向于改变自身行为模式,越是具体的知识,越能够引起消费者对于该项问题的重视,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其绿色消费行为。态度是个体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调查中涉及 “选择有机食品还是普通食品”这个问题,有57.4%赞同选择前者,74.5%的受测者赞同“不应该使用一次性产品”,86.3%赞同“以步代车既环保又利于自身健康”。当然,众多研究文献也已经得出结论,态度并不一定与行为保持一致性,人们虽然对生态问题较为关注、持有较为积极的生态价值观,但是并不能有效落实到行为上,主要是因为绿色产品由于受到一些情境因素的影响而并不能普遍被购买。

3.消费意识。意识是产生行为的前提,只有在对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的趋势有所认知,并对具体产品全面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产生积极的消费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约89%的受访者都有绿色消费意识。他们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4.媒介宣传。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影响着消费者的绿色选择,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信息传递的影响力加大。可见,青岛市居民在选择绿色消费时,对于现代化媒介的依赖逐渐加大,同时,传统媒介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信息纽带。

5.企业营销等情境因素。企业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互相影响,绿色消费的行为也受到企业市场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方式等营销策略的影响。由于低碳产品的价格主要内含了保护环境、技术创新以及管理革新等成本,因此其价格往往比普通产品价格高。调查发现,70.1%的被测者认为绿色产品价格太高。而渠道方面,大部分认为“青岛市购买绿色产品方便,种类丰富”、“政府部门对绿色消费奖惩得力”,说明政府和企业在开拓绿色产品渠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稳定市场秩序。但更多的消费者不相信厂商绿色产品的宣传,认为现在的市场 “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太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绿色消费。

青岛不少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的绿色消费方式。然而,有些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还难以一下改变。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绿色产品价格过高,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信心,造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满意度不高。因此,有必要提出实现绿色消费的路径选择策略,使消费者个体形成良好的消费模式,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导其树立绿色消费观、培养绿色消费习惯,提高其收入水平。消费观的培养离不开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介和工具,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的知识,引导城市居民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并努力使这种新的消费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培养良好的可持续消费习惯,则是每一位公民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责任。同时,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提高了,消费者才有能力进行绿色产品的选择。

(二)企业首先要进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低碳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使用低污染的能源和原料,努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最低的消耗生产尽可能多的绿色产品。其次,进一步降低绿色产品价格,控制在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还要继续拓展市场渠道,让消费者购买绿色商品更加便利。另外,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规范自律,促进良性竞争。

低碳消费行为范文6

关键词:生态消费行为;人口统计因素;心理因素;营销启示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献开始大量涌现,但主要是针对宏观层面的战略思路、制度建设、指标体系、路径选择、政府规制及支撑体系等,对于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将针对消费者生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企业开展生态营销提供一定的启示。

生态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考虑生态与环保而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一般抱着“趋吉避凶”的心态,有意回避“负面”的问题:在购买环保商品时,也往往会改变关注生态环境的初衷而最终仍以心目中的“成本”价格作为最终决定是否购买或消费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消费品本身是生态型的,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环保型商品;消费品的来源是生态型的,包括生产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与环境的关系;消费过程是生态型的,在对消费品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工作、生活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消费结果是生态型的,完成对消费品的使用后,不会产生过量的垃圾、噪声、污水、污气等短期内难以处理的、对环境造成压力、破坏的消费残存物。

二、影响生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统计因素

对于人口统计特征,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关心生态的消费者往往是白人、年轻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较高收入阶层、较高职业阶层和较高经济社会地位的人。但也有学者指出,上述因素都不能很好地解释生态关心程度的差异。换言之,人口统计特征和生态文明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尽管对于人口统计特征和生态文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对于预测消费者的生态文明行为,人口统计特征的解释能力远不及心理意识因素。这也是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人口统计特征没有足够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心理因素

1.消费者感知效力(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

消费者感知效力是指消费者相信其个体行为对社会资源环境问题产生作用的程度。换句话说,它是消费者对其自身能力的信心。BERGER和CORBIN发现,消费者感知效力和消费者对他人效力的信心对于个人生态消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影响。具体来说,消费者感知效力是环境态度和个人生态消费行为之间的一个重要变量,它调节着环境态度和个人生态消费行为之间关系的强度和结构。ROBERTS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消费者感知效力超过其他心理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是对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

2.利他主义(Altruism)

从利他主义角度,可以将生态消费行为归类为利己主义(Egoism),社会利他主义(Social-altruism),地球生态行为(Biospheric-altruism)。所谓的利己主义是从个人标准表达对环境的关注,他们关注空气污染,因为差的空气质量会影响他们的健康;而社会利他主义是从第三者角度出发,他们顾虑空气污染会伤害第三者的健康;地球生态行为则属于生态消费所关注的范畴,涵括生存在地球任何具生命的物体。可以推测有的消费者可能是出于省钱等利己价值观而采取了节约环保的消费行为,有的消费者则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等更为高层次的价值观而采取节约环保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从什么出发点考虑问题并不重要,已有的消费价值观不需要被强行扭转,使所有人都转变为以生态价值观来考虑问题并不现实。我们应该做的,是依据不同价值观制定不同的策略,从而达成共同的低碳消费,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对企业的营销启示

1.重视对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态环保型产品的宣传是当前实施生态营销的首要任务。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生态消费的社会气氛,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相信生态消费是理智的、时尚的、高品位的行为, 使保护生态环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个人素质、文明修养、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由于生态环保型产品大多采用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材料, 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必须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 使消费者深人了解生态环保型产品为什么是生态型的, 对自己和全社会有什么好处, 使消费者在获得充分的信息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形成生态消费态度, 进而采取行动。

2.应当抓住旗帜消费者, 通过他们影响其他消费者对生态消费态度的改变。有些消费者已经具备比较坚定的生态消费意识, 对环保型产品持积极认可态度, 能够承受的产品溢价较高, 企业应当把他们培育为旗帜消费者, 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改变其他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态度。从生态消费的好处和社会仰慕人群(如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明星)的影响力两个方面, 促使其他消费者把对生态消费的积极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旗帜消费者也是企业生态环保型产品开发的重要创意来源, 企业应重视他们的意见, 重点满足他们的生态消费要求。

参考文献:

[1]冯杰良, 陈信康. 生态消费行为与环保产品的营销[J]. 国际商业技术, 2011(06):48-49.

[2]柏建华. 生态消费行为及其制度构建[J]. 消费经济, 2005(02):59.

[3]SCHWEPKER C H,CORNWELL T B.An Examination of Ecologically Concerned Consumers and Their Intention to Purchase Ecologically Packaged Products[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 1991,10(2):7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