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生产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生产技术范文1
关键词: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关系
化工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和管理体系的完善,但随着我国化工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相应的管理已经逐渐呈现出脱节的态势,造成化工生产安全问题频发,不仅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还给生产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人身威胁。为了让企业稳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进行安全生产,解决内部安全生产的各种问题。
一、化工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关系
(一)化工生产技术管理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我国化工产业迅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比较突出。各行各业对化工产品越发多元化的需求更是给许多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化工产品的安全性不仅标志着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更能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质量不过硬的化工产品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还会给整个行业带来相当负面的影响。所以说,化工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用先进的技术支撑化工生产,确保化工产品达到标准。另外,员工作为化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技术过硬的员工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概率,还能通过自身玩完善的技术,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化工生产技术管理覆盖整个生产流程有些化工产品需要复杂的生产步骤,通过多种化学反应才能生成,这也就导致了企业要部署多个阶段的生产设备,让原料在进入生产流程之后能够通过不同阶段的化学反应,得到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说,生产技术管理涉及到化工生产的每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整个生产流程造成致命影响。所以说,加强技术管理,能够让每个环节的生产技术得到安全性保证,不仅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技术支持,还能适当提高生产效率。
二、化工安全生产的现存问题
(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纵观近些年化工生产事故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生产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而导致的。一些化工企业员工没有按照应有的规范来进行操作,或者在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没有严密监控相关参数,这些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化学反应失控,产生诸如爆炸、泄露等严重的事故,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对于我国许多中小型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缺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中小型化工企业本来生产水平就不高,设备有可能不够先进,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再不够健全的话,那安全风险将会逐层放大,有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集中爆发,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还有一些化工企业过于注重生产,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落实情况的监督,加上一些技术人员擅自省略防范措施,更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强化工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
(一)结合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对于化工生产来说,一些化学反应往往需要极为精确的数据,一旦相关数据超出安全范围,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化工企业更加精确地实施生产过程监控提供了可能。企业应加大投入,积极引入先进的监控设备,不仅对生产人员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措施进行监控,还要对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监控,提高实时数据监测的准确性,降低生产风险。
(二)在企业内部确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众所周知,管理工作要依托于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危险性较高的化工生产来说,完善的管理体系更是不可或缺。在制定管理体系时,要以行业内部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并结合发达化工企业内部的完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切实需要。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方法,所以,许多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导致化工生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企业要想最大限度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就要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法律法规为底线,以管理制度为约束,让整个化工生产流程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三)加强员工培训力度上文提到,员工能够对化工生产施加巨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化工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都是由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为了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员工进行更加完善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由于当下化工生产技术突飞猛进,使得技术对于安全生产产生的影响最大化。技术的使用水平,直接决定一家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所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合先进技术,让员工了解各种生产技术如果使用不恰当,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这样讲技术管理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企业安全生产的步伐更加稳健。
化工生产技术范文2
关键词:煤化工;甲醇;温度;化学反应;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Q946文献标识码: A
1煤气化原理
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煤气化是第一步,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将气化剂和煤炭资源中的可燃物质放置在一个高位环境下,然后使其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在煤气化工段里使用的气化剂包括水蒸气、氧气等,在加入这些气化剂后,煤炭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所需的气体。煤炭在加入气化剂后,经历了干燥、热裂解等热力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这些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煤气化工段中的温度、热压、气化炉质量以及煤炭的种类,以下是煤气化过程中会出现的化学式:
吸收热量:C - H2O C O + H2C + C O2 2C O
发散热量:C + O2 C O2C +12O2 C O
变换反应:C O + H2O C O2+ H2
从大体上来说,煤气化反应是化学中的强吸热效应,如果以动力和热力的角度来解析这类中和现象,重点在于对温度的把握,温度过高会造成气体流失,温度过低则无法产生完整的化学反应,导致生成的气体数量少、质量差。同时在增压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对煤炭的压力值,这样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度提高,对甲醇的生产效率起积极作用。
2变换工段
甲醇产品在合成时,一般调整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比例的方法是通过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来实现的,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分离都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进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碳氧分离工序对水蒸气的需求量相当大,水蒸气的生产成本在这道工段中会激增不少,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蒸气,节约生产成本,这将直接考验生产部门的气体生产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变换工段中,煤气化之后的煤气物质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效果影响到位之后,就可以生成氢与二氧化碳,在此时还会有小部分的一氧化硫转化为氰化硫,此时化学式表现如下:
C O + H2O C O2+ H2
这是一个主要反应式,但是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副反应也会产生,生成甲醇的副产品,这些化学反应包括:
2C O + 2H2 C O2+ C H
2C O C + C O2
C O + 3H2 C H4+ H2O
C O + H2 C + H2O
C O2+ 4H2 C H4+ 2H2O
C O2+ 2H2 C + 2H2O
化学反应在化工产业中要求平衡,在主要变换的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发散热量反应的类型,这里的化学反应会使煤气化后的温度降低,温度适当降低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平衡作用,但是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导致化学反应时间过长,效率越低,当煤气化工段的生成气体慢慢消耗殆尽时,就会浪费前一道工段的时间和成本,造成浪费。同时,温度还与催化剂的适应性挂钩,如果温度没有调整到位,催化剂的效力就无法发挥到最大值,这就会造成碳氧分离程度不足,必须加大催化剂的剂量,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3甲醇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1.)气化压力的大小在其他的生产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改变气化压力,就会产生非常细微但是关键的变化。通常气压定格在2M Pa以上的范围时,在煤气化工段里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气压低于2M Pa就会使气化炉的气化效果变低。所以,在煤气化工段中,一定要保证气化压力控制在2M Pa以上,而且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这样可以增加气体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氧气与煤量的比例氧煤比例的提高,指的是在煤炭中氧气流量的增多,直观反映为在煤炭高温加热时,煤炭的燃烧反应量明显提升。同时因为氧气流量的增加,使气化炉的温度也得以升高,煤炭的气化反应会更加强烈,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数量会增加不少,但是生成的气化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含量占了很大比例,而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会变少,所以,如果不仔细控制氧煤比例,就会使气化炉中的气化反应过强而导致生产甲醇所需的气体成分变少。
4 甲醇生产工艺模拟
传统的烧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甲醇的需求量,而且单纯的燃烧煤炭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新的甲醇提取方法和更快捷有效的甲醇生产技术,在这方面,煤气化生产流程已经被初步运用于各大化工厂中,作为目前提取甲醇的有效方式,煤气化工段还需要更多的模拟和分析来增强其效率,简化其工序。
在模拟中我们假设煤浆和高压后的氧气依照固定比例放置在气化炉中,然后在高温作用下因气温及气压生成各种气体,其中包括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等,其中高压后的氧气进入气化炉可以通过设置烧嘴的中心管道和外环管道,而煤浆可以通过烧嘴的中环管道进入气化炉。在模拟环境下,我们还设置了激冷室,位于气化炉下段,激冷室主要是处理煤炭中的灰份。在煤气化工段进行到末尾后,会残留一些灰份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气化炉的高温中熔融,熔渣和热量汇聚,合成了气体,然后结合离开气化炉的燃烧室部分,经由反应室,进入气化炉下段的激冷室。这些气体在激冷室中将被极寒温度降低到200摄氏度左右,熔渣会立即固体化,然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经水蒸气饱和后带走了灰份,从激冷室的排出口派排
出。
需要进行变换的水煤气在预热器中加入一部分进行换气和换热步骤,然后进入模拟的变换炉,这部分水煤气在经过煤气化工段后,自身携带了不少的水蒸气,变换炉中的催化剂进行催化作用进行变换反应,在第一部分结束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也进入变换炉,变换炉这时就会需要新的高温气体,模拟的变换工段里加入了预热装置,提前储存并加热生成高温气体,然后连入变换炉中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进行变换反应,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成功后的气体将进入低压蒸汽室内降温,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喷入冷水来清洗掉气体中的三氢化氮,最后气体进入净化系统,生产气态甲醇。
精馏工段的流程为四塔工作方式,首先甲醇气态材料在预热器中进行高温加热,再传输进预塔中部,在这里去除粗甲醇里的残留溶解气体与二甲醚等,这些属于低沸点物质。在加热后,气体进入冷却器进行气体降温,形成甲醇蒸气后进入预塔的回流管道。甲醇蒸气在经过回流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后进入加压塔,甲醇在加压塔中进行冷凝化处理,其中小部分送回加压塔顶部作为回流液。剩余的甲醇气体进入精度甲醇管道,最后由加压塔提供压力与热量,将冷凝的高精度甲醇视需求定制成液态或固态储存,然后将杂质或者甲醇残留物通过排污口排入废水处理器进行净化提取处理。
参考文献:
[1] 韩雅楠. 煤制甲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 [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17) :229.
[2]刘喜宏.浅谈煤制甲醇的前景与工艺流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2013(10) :22.
[3] 陈倩,李士雨,李金来. 甲醇合成及精馏单元的能效优化[J]. 化学工程. 2012(10) :1-5.
化工生产技术范文3
《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是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骨干课,其主要讲授现代煤化工技术概要、空气深冷液化生产技术、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二甲醚生产技术、甲醇羰基化生产醋酸技术、煤制油技术等新型煤化工生产工艺基础理论、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及生产操作。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学生能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特性,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教学,学生能独立完成煤气化、甲醇合成的生产工作过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本领,实现了学生就业与化工企业的零对接,本课程为学生从事化工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针对学生底子薄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一、教材改革
1.理清层次,项目选取。
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涉及的内容很庞大,而《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由于内容偏多,涉及到一些内容比如原理和设备介绍与《化工原理》课程中重复过多,以及相同内容在众多章节中重复出现,内容介绍松散不能突出重点的缺陷,这样学生会感到内容上很多很乱。为了帮学生理清思路。我们根据每一章的内容以及化工生产技术在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化工生产操作人员职业岗位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为原则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选取总体思路如图所示。
项目内容选取具体依据如下: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化工生产操作人员岗位任职要求。
2)职业资格标准:化工总控工(中级工)。
3)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及难易程序。
4)工学结合需要: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到企业的适应能力。
2.项目化教材编写。
教材与煤化工企业共同开发,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新的教学理念,所选取的主要内容,涵盖当前煤化工的新技术,新方法,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具有行业职业岗位特点,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拓展空间。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材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注意前后续课程的衔接,注重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的有机结合。强化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行文应言简意赅,语言表达精确、科学。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1.按现代煤化工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化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设为课程导引、空气深冷液化分离、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二甲醚生产技术六个典型工作模块。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煤气化技术、煤气净化技术、甲醇合成技术。
2.以现代煤化工企业生产仿真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系列实训为主线,实施工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部分课程在课堂组织教学;部分课程在企业现场进行教学;模拟实训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充分利用校企两种教学资源,校企师资队伍,边讲边做,边做边学,讲讲做做,学做合一。充分利用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和校内外丰富的实训资源,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以“会做”为原则,通过反复训练以达到掌握化工操作工技能的目的,并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岗位核心技能为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并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组织和安排都紧紧围绕该目标进行。
4.以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来确保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及校外实训基地来实施。
4.以课程标准为技能考核环节的核心,根据课程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依据化工生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上应尽可能地与职业资格考核接轨,增加主观分析和操作技能训练性试题,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鉴定题库,使之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考核形式上,不以一卷定成绩,而是平时考核(包括讨论能力、学生参与度、完成任务情况、现场动手能力)、现场教学、阶段考核、专项实训与期末理论考核的综合考评。
4.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和进行教材建设。根据化工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企业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关键技能为核心提炼能力教学点,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工作过程导向、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煤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为煤化工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2】,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和不同层次的实习过程,使学生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更好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毕业工作时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
参考文献
化工生产技术范文4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1],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总结、工学结合机制的探索与制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以“工学六融合”[4]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既是高职院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总纲”,也是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证[4]。
原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以教学计划形式经过5年的实际运行,暴露出学科式课程体系与高职教育目的相矛盾,教育过程与就业现实脱轨等弊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育人机制是当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然趋势。我校通过成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与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教育目的和用人单位需求,突出“工学结合”,借鉴发达地区优秀高职学院积极交流建设经验,经过多次讨论,我系建设委员会确定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又利于培养出与国家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一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人才方案特点鲜明,优点突出,现就该方案的构建与探索作一分析。
(1)创建“两段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两个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做人做事,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开发岗位上接受教训,寓教学于实际生产、科研之中,达到学有所长、一技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的职业教学目标。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使得职业教育对工作和技术产生影响,发展到对企业组织设计产生影响,强化了紧密合作关系。
(2)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过去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不调研,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的确立跟着经验和感觉走的错误。现方案的制订我们先细致调研,汲取先进职教理念和方法,认真与一线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分交流,清楚认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过程,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基本原则,清楚理解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增了石化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范围分析、核心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专业的能力结构、专业素质结构等内容,并分别细致分析一级培养目标和二级培养目标。例如:工作范围调研结果,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化工企业或相关部门的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从事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生产操作、石油化工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过程控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有: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工作;2)石油化工炼制与油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和产品的储运工作;3)石油化工原辅料和产品检验工作;4)单元装置的设备操作工作;5)石油化工装置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6)石油化工反应器的操作工作;7)石油化工管路与阀门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8)仪表使用及维护工作;9)化工DCS中控系统操作控制工作;10)石油化工产品采购与营销工作。原人才培养方案只是指出了学习、能力要达到的目标而缺少细致分析,对学生需要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没有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过程不仅生硬、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许多学生并没有被教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给他的东西。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在新的方案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组织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设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活动人和受益人。
(3)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因为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掌握了生产岗位要求技能和素质的第一手需求资料,强化核心的课程设置。而原方案中不存在对岗位的具体描述和分析,很容易造成学习与目标的背离。
(4)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方案的构建,重难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现行新的方案多门课程进行了适合高职形式和我院实际的课程开发,通过企业调研,对生产过程进行任务分解,确定石化装置操作、油品检验、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生产管理与产品营销等四大职业岗位群及化工工艺操作等12项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组教学内容。而在原来方案中对于课程仅停留在主要内容描述上,对学习目标、学习手段与方式等均没有设计,内容、方法单一。
(5)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详实。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得专业教学软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校外基地建设目标明确,同时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6)教学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改进有如下三点:一方面,建立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建立管理以学院为主体、考核以企业为主导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顶岗实习手册。第二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了督导机制。落实学院领导、教学督导、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完善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成立教学督导小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记录和监控。第三方面,建立起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评估系统。学院、企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积累和分析,建立和完善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工学结合”的培养要求能够落到实处。理论指导实践,真正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去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5],特别注意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测,避免“工学结合”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邓志辉,赵居礼,王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04).
[2]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17).
[3]钟建珍,李桂霞.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0(07).
化工生产技术范文5
关键词:化工生产;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正以蓬勃的发展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涉及范围之宽,应用领域之广,在企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取代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效率和信息的传输能力。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利用电气技术,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生产模式、分布式控制生产模式以及进行现场总线生产技术的尝试。
1 化工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化工领域电气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过去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逐渐向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过渡,而且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本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化工行业的自动化发展,全程信息采集和监控的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化工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此领域,我国有着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而且在实际的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实践,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地区生产的差异性。例如,在我国的广州地区,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已经运用到了巴斯夫跨国企业的化工原料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远负盛名的青岛啤酒生产过程中也引入了自动化的装罐系统。但是在我国西部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许多生产还是集中在作坊式的车间里面,生产过程以人工操作为主,需要较大的劳动力投入,而且生产效率低下,形成了化工企业自动化技术使用情况不一的现象。
其次,在我国发达地区所使用的自动化技术,并不都适用于西北部落后地区的化工生产,而且适用于全国化工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开发是十分困难的,由于技术不匹配所导致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对于这方面的技术,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者,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中表现出不均衡的现象,通常硬件设施的自动化是大部分化工企业更为重视的方面,而忽略了软件的重要性。这也是目前我国化工生产中自动化软件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主要原因,实际生产中使得生产体系投入和运行效率较低,化工生产水平低下,进而影响了我国化工生产的自动化进程。部分企业引入了国外价格昂贵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但是使用过程中没有对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对软件做出及时的更新,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出最大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电气自动化生产在化工生产中的功能
2.1 设备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过自动化装置来实现对生产设备的全面电脑控制,包括自动停机装置、电子油门控制装置、电子调整器等,而且它们都装备有安全保护和必要的辅助机构,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自动化设备系统是由多台自动化设备、导航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的,计算机起着监控和控制作用,设备根据设定的路径工作,完成生产过程。
2.2 生产监控
监控设备承担着监控生产过程的重要任务,一旦出现问题,能够马上发现并及时解决。监控是保证生产运营和稳定生产的关键,有利于提升化工生产效率,避免出现故障时导致大范围的停工以及影响生产正常运用的事件。自动化监控系统是由监控系统、通信平台、远程监控终端、计量测量以及摄像设备组成,生产中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报警系统将会被启动,由报警器发出故障警报,无线接收主机收到信号后,控制电脑将其转化为信号传送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显示设备远程观测到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发生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处理。
2.3 高效节能
采用电气自动化生产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自动化生产可以实现全面化的能源管理,通过过程监控,监测能源的发生和使用过程,同时对能源放散系统做直接的操作和控制,统一协调能源的使用量,使得事件的判断和处理更加快捷,因此能源在发挥利用作用的同时还起到缓冲兼顾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放散量。
3 化工企业电气系统设计要点
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要求,在满足化工生产需要的基础上,还要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3.1 防火性设计
化工产品多为易燃易爆品,所以在电气系统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电气火灾的防范措施的引用,根据安全设计的要求,科学设计线路走向和分支变电系统,在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
3.1.1 线路布局。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油污较大,系统线路容易脏污老化,甚至出现变形,所以设计时要科学布置线路的走向,尽量避开油污较多以及具有危险性的地方,保障走向的安全。
3.1.2 线路密度。化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线路布局密度过大会出现磁力效应,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3.1.3 防火空间。电气系统线路的设计具有隐蔽性,这使得防火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出现火灾就会导致大范围的灾害形成,不利于火灾的控制,给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足够的防火和救灾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3.2 操作空间
电气系统设计时要留有足够的电气操作空间,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同时有助于延长系统寿命。此外,足够的操作空间能够增加电气系统之间的距离,降低磁力的影响。
4 化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1 先进的控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若自动化控制时传统的控制方法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则要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来推断和预测模型的形式。此外,它还能够控制和处理复杂的多变量,采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化工生产过程,对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加以控制。进行数据的采集时,为了避免现场噪音的干扰,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处理。有些变量数值在数据采集时测量不到,这时就需要实时进行监控计算。
4.2 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使系统的单回路连接器、现场变送器、数据记录仪等实现双向串行,从而实现数字信息化。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可大大节约自动化生产的后期经费,并实时掌握和监控现场的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自动化生产情况。将连接好的设备仪器进行有机的整合,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连接自动化系统和智能现场设备。现场总线是化工生产中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节省成本、降低工作强度、简化工作流程等优点,还有利于保证总线控制系数的安全有效性。
4.3 程序接口的统一化
通过程序终端接口的统一化方式来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使信息得到高速的传播和管理。其实际过程就是将企业的EPF系统以及MIS系统与信息中心连接起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各个环节的通讯故障得到有效的解决。
5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全球最具有生机的学科之一,能够促进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化工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加强自主研发,不断完善创新,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基础上,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11-13.
化工生产技术范文6
当今社会,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全球对于化学行业的关注、需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为了能够最大化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化学工程的建设发展,节省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化学生产必须逐渐将化学工程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来。全文笔者也是以此为重点,对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化学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化学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发展方向;化学工程;应用
引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其应用范围也不扩大,涉及到人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化学生产中也应用到了化学工程建设技术,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各个行业的发展当中,化学工程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探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全文也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所谓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指的是将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开发、研究作为研究的基础,对化学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装置进行设计、制作以及管理的一项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通过实践证明,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利益最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导着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对于技术的研发、完善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新型反应技术的研究
1、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
通常情况下,流体状态表现为气体和液体两种形态的混合,同时流体的压力以及温度都在临界点之上,达到这两种指标的液体便可以称为超临界液体。超临界液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方面都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正是这个原因,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明朗。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力度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了生态这一领域,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应用便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体现。尽管这些技术的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完善,但是这些都体现了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的社会作用和发展前景。
2、绿色化学反应技术
由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化学反应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保护环境者一领域当中。所谓绿色化学,就说对于环境有保护作用,不会产生污染体的一项化学工程技术。通俗化来说就是指:通过对化学技术的运用,来减少甚至是彻底排除掉生活当中一些有害于人们身体健康以及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害的物质。通过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可以真正实现从源头消除污染体的目的,同时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中,生产、制造出对于环境有保护效果的原料,同时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循环利用这些原料。
3、新的分离技术
分离技术也是化学工程技术在你化学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体现。从表面意义来说:是指通过分离技术对设备不断进行强化逐渐延生到对生产工艺环节的不断强化,实现能量转化的效率、能源消耗减少、设备变小的目的。这些都是分离技术的重要体现。分离强化技术无论是对社会生产还是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化工分离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最开始的化工分离技术远远没有如今的分离技术完善,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所有物质沸点都不一样的特性,实现将不同物质从分离塔当中分离出来的目的。尽管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分离技术越来越多,并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但是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发展当中,人们对于分离蒸馏的研究以及刮膜式分子蒸馏器的研究都相对较少,这两种分离技术还没有十分完善,需要人们不断不断去研究、探讨。当然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下,大多数的分离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完善,很多分离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此过程当中,人们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了分离技术的开发、研究当中。比如说:在热力学以及传递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都体现了信息技术为表现的分离技术。在热力学的研究当中运用到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和分离技术相结合,这对于分子的分离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人们研究、开发出高效地分离剂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对于分离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二:传热过程中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1、微细尺度传热学研究进展
从广义来说,通过对时间以及空间这两种尺度的不断研究、探讨为出发点来探寻传热学的规律称为细微尺度。在实际应用当中,细微尺度传热学在传热学当中已经自成分支,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受到更多关注。通常情况下连续介质的过程中,即使载体粒子的平均尺寸远远小于物质的特征尺寸,假定还是会成立的。但是当尺度的不断细微化,原本的假定因素还是会随其的细化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了传入规律以及流动规律的改变。当今社会,纳米、微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随着纳米、微米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了纳米、微米科学的魅力。越来越多的领域也开始以细微尺度传热学为研究方向展开研究。其中,多空介质流动传热、微型热管等研取得的重要成果,都是细微尺度热传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
2、强化热传过程的研究进展
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主要是以改进换热器设备为方向进行延伸的研究,实现不断提升传热效率,让设备不断对外释放热力的目的。这项研究对于新传热材料的研发以及传热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传热理论研究进展
这些年来,尽管很多传热研究者都长期关注于对滴状冷凝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的应用研究,滴状冷凝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传热研究者对于如何实现滴状冷凝并且保证冷凝的寿命研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目前而言,传热研究者在对滴状冷凝研究上主要还是针对于: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滴状冷凝,通过改变冷凝界面的性质来实现对传热改造的目的。在石油化工生产、机械生产、动力生产以及航天技术等领域,沸腾的传热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长时间段上,对于液体具有高换热强度机理以及发生核态沸腾原因等方面的研究人们一直坚持着。因为影响沸腾的因素有很多,以及沸腾现象的复杂性、多变性,都决定了人们在沸腾所能传输的热量研究上不能用通常的计量方式来权衡。一直到科学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今阶段,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对于加热器表面有哪些影响的研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以及新能源不断被研发出来,并被人们关注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当中。但是这些在为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醒着人类,化学工程的研究需要不断进行,同时为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并不断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是未来研究者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实践表明要想有效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的研究。万物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将信息、环境、能源、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与化学工程研究相结合,不断找出共通点,才能为化学工程技术发展创造新的方向。
四: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化学工程技术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当中,其不仅对于效地提升设备有效性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电气工程建设的信息、网络、效率化的建设,为电气工程的有效调动以及数据的及时采集、保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帮助电气工程不断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规律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杨.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91.
[2]桂腾刚.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6,1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