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考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源建设考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源建设考核

财源建设考核范文1

缺乏的表现

间接财源缺乏,是当前县域经济生活中面临着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人才等资源型间接财源严重不足。且呈下降趋势。近几年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大量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已构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景观”,这使区域间接财源分布差距拉大。

2技术型和管理型的间接财源水平较低。当前县域经济中普遍缺乏“含金量”高的技术,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3部分间接财源存量难以盘活、质量难以提高。如县域内银行信贷资金质量差、信贷资产难以盘活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典型例子。

4各种类型的间接财源不配套。有的缺资金,有的缺人才。各类型的间接财源在区域内分布、构成极不合理。

多个因素导致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一是县域经济先天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对间接财源的吸纳缺乏凝聚力。在经济转轨时期,县域经济基础差、底子簿、起点低,缺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项目。由于县域经济缺乏吸纳资金、人才等间接财源的有效载体,致使县域经济吸收域外间接财源的难度大,这也是这些年来县域招商引资成绩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间接财源外流,是经济转轨时期县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和政策对间接财源流动起决定作用,这必然引起县域间接财源外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是在间接财源得不到合理有效使用和地方政策扶持的情况下,县域的人才、资金、技术,必然在市场的引导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向能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地区流动。另―方面,国家为解决“瓶颈”产业制约的问题,兼顾全局,有意识地通过经济杠杆部门分流了县域间接财源。如国家实行分税制后,减少了对地方财政的返回比例;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后,为保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削减了基层银行放贷权限,相对减少,了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

第三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以后,财源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但由于大多数地区县级经济欠发展,直接财源不足,财政收不保支,难以维持地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加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及政府长官政绩的考核“以财政论英雄”,任务下得过重。以上两方面因素使地方政府在财源建设工作中往往重“直接”、轻“间接”,重短期、轻长远,难以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和国家宏观政策的事情,产生许多“损财”、“失财”行为,使财源建设的路子越走越窄,甚至产生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时,应看到其正负面效应。既要从宏观上看到间接财源的流动给市场经济建设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有利一面;又要从微观上看到,间接财源缺乏对地方财源建设制约的影响并由此引发区域经济恶性循环,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各安定因素增加等危害的严重性。遵循三原则

在研究加强县域间接财源建设问题时,我们应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宏观政策为前提,以搞活微观经济为目的。

县域间接财源建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县域间接财源建设要立足当前,有限长远,着眼于培育可持续发展间接财源,增强财源建设发展的后劲。

二是相互配套的原则。间接财源的各要素要相互配套,才能形成整体促进力,推动直接财源的形成。因此,在间接财源建设中,要坚持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并重的原则,整体推进。

三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前几年,许多县“东施效颦”,生搬硬套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忘记了自身偏辟、交通不便的实际,一窝蜂而上。卖地皮、大兴土木、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引来资,反而使开发区变成了“居民新村”,压死了域内民间投资资金,削弱了域内民间投资的后劲。

从实际出发,首先是要摸清本地间接财源的底了,明确现状。其次要发挥本地间接财源优势。如对传统民间加工技术要深入挖掘,不断开发,发扬光大,增加它们的“含金量”。第三是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展本地经济时,不要生搬硬套,甚至做表面文章,追求短期效益,要注意避免它对域内间接财源的负效应。

重在改制建制

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使间接财源得到充分的培育、有效合理的使用和及时地转化为直接财源,是当前间接财源建设工作的重点。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层层把关的考核机制,把间接财源建设纳入对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和各经济杠杆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的范围。

考核的主要内容:(1)是否有造成域内投资者向域外投资或域外投资者不敢来域内投资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2)是否有在用人上因“暗厢操作”、教条主义,对专业技术人才提拔、使用不合理,造成人才外流的行为。(3)是否有因泄密、告密,泄露域内产品技术,使域内技术外流的行为。(4)是否有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条件的技术项目在银行有能力支持的范围内,而银行不支持的行为。同时,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在资金、人才、技术的引进上适当分配些任务。

考核的主要办法:一是对间接财源建设有贡献的人,要从经济上进行奖励,在人事提拔上优先考虑,在其子女就业、家属工作安排上优先解决;二是对过份注重个人和小集团利益,,造成“损财”、“失财”的,要及时地进行严肃处理。

・建立培育机制。县域间接财源的培育应从县域的实际出发,突出县域特色。要大力发展实用型教育、建立输出型的人才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和提高全民的投资意识、关心和支持域内法人金融机构的成长和发展。

财源建设考核范文2

一、围绕“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工作核心,科学调度,稳步推进

财税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旬碰头、月调度制度,提前做好收入预测,及时通报收入计划安排,合理掌控收入进度,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确保承担市考核指标取得优异成绩。

由财政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的财税工作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二、把握“稳固存量、发展增量”两条主线,强化现有税源、突破引进新税源,实现持续发展

(一)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点制度

对辖区纳税大户、内注外营企业、潜力税源企业建立区领导联系点制度。相关区领导每人负责联系1至4户重点税源企业,责任部门按职责分工、街道办事处按企业注册地址,分别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包点对接服务。区有关领导、责任部门、街道办事处要加强与包点企业的日常联系与沟通,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发展规划以及有无外迁意向等特殊情况,帮助企业渡难关、解难题,协助具备条件企业拢聚税源、增资扩股或上市,鼓励、扶持骨干税源企业在我区不断做大做强。

包点责任部门负责汇总区领导、本部门与企业对接情况,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报区财源办;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本街道对接企业情况报区财源办。

(二)建立纳入搬迁计划企业定期走访制度

对纳入市搬迁计划的企业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开发局要加强与市老企业搬迁办的对接联系,及时更新搬迁计划企业名单和实施进度。所属街道要对纳入市搬迁计划企业定期走访(包点安排见附件1),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现状以及工商、税务注销迁移情况,协助企业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企业积极探讨在我区成立法人性质销售公司、结算中心等保存税源的有效途径;协助财政局收集相关资料向市老企业搬迁办和市财政局申请税收划转。财政局要按照我市搬迁企业税收划转有关规定,及时提交申请材料,办理相关划转手续,维护辖区税收利益。

开发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最新搬迁计划企业名单及实施进度报区财源办;各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企业经营情况及相关信息报区财源办。

(三)建立房地产及建安税源月跟踪季调度制度

由开发局负责,每月下旬将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月结束10日内将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报地税分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税收进度比对情况反馈区财源办。

由城管局负责,每月下旬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月结束10日内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情况报地税分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税收进度比对情况反馈区财源办。

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落实辖区内施工项目税收缴纳情况,各街道于每季度末向区财源办提报本辖区施工项目合同、完税凭证等有效证明复印件,辖区施工项目税收计入街道财政收入指标。

(四)完善重大涉税事项报告制度

进一步完善企业外迁、国库退库等重大涉税事项预先报告制度。对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企业、年纳税总额超过50万元企业以及列入全市搬迁计划企业申请外迁等事项,工商、税务、商务局(外资)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填写《区重大涉税事项情况表》(见附件3)报区财源办,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出具办理意见。

税务部门办理税收总额100万元(含100万)以上的退库事项,提前填写《区国库退库情况表》(见附件4),报区财源办备案,根据相关规定合理安排退库事宜。

(五)建立联合执法定期排查制度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内营外注企业清查纠正,督促、协助其中优质税源企业尽早完成变更,对部分不适宜在我区继续经营的企业,通过联合执法力促其尽早迁离我区。

二是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全面摸清辖区房产税、汽车销售行业、各类专业市场、辖区无证照业户等税额税负基本状况,比对其实际税收贡献组织调研分析,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对低税负、零税负企业进行治理,进一步规范辖区纳税秩序。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发展总部经济

充分利用辖区招商资源,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区外总部类项目到我区落户。加大对优势财源的扶持力度,积极协助企业筹划税源拢聚方案,对现有基础税源进一步充实壮大。

由招商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参加的总部企业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

各街道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将总部企业引进工作进展内资项目报招商局、外资项目报商务局;招商局、商务局于每季度结束15日内将总部企业备案情况报区财源办。

(七)做好重点项目跟进服务,加快税源落地

由财政局牵头,发改局配合,根据区2012年度重点项目安排,定期组织项目责任单位以及税务部门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对重点项目税收评估、税源落地情况以及项目推进过程中财税建设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度。

发改局于每季度结束10日内汇总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报区财源办;区财源办于每季度结束12日内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报国税局、地税分局;国税局、地税分局于每季度结束30日内向区财源办反馈重点项目纳税及税收评估情况。

三、依靠“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三项保障,确保各项责任全面落实

(一)完善财税工作调度和动态通报机制

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每月组织财政收入调度,按照计划节点,进行督促落实。

财政局在现有月度财政情况手册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分析资料,优化分析版块,突出分析重点,将协税护税动态信息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入库情况及时纳入通报内容,准确反映辖区财税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国税、地税部门于每月20日前将本月收入完成预计及下月收入计划报区财源办;半年、年度结束后20日内将更新的税务登记库电子版报区财源办。

(二)建立财税工作进展督查机制

由财政局负责,政务督查室配合,对本方案确定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每季度以督查专报形式对方案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财源建设考核范文3

经济和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我们要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必须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依靠稳固、强大的财源作支撑。财源建设是政府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财源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财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壮大我市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市财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政府调控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但财政经济运行中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财政增收潜力不足,政府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实施,需要强大的财力做后盾,必须做好聚财、理财文章,提高我市的综合财政经济实力。

一、我市财源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政策优惠引财源、项目带动培财源、挖潜促收增财源等多种有效措施,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8719万元,增长13.98%。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18793万元,增长11.6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52%;非税收入完成189926万元,增长22.13%。全市主体税种累计完成349701万元,增长9.72%,拉动税收收入增长5.59个百分点。全市营业税完成175734万元,增长23.56%,增收33511万元,营业税增收额占税收收入增收额的51.74%。营业税增幅比主体税种增幅高出13.85个百分点。主体税种特别是营业税的较快增长,对稳定全市税收收入形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税分别完成77675万元、20653万元和8135万元,累计增收36018万元,拉动税收收入增长6.51个百分点。

二、我市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座新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我市在财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结构单一,地方财源基础薄弱。从地方经济结构分析,我市工业支柱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少、带动能力弱,服务业比重低,相应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低。地方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油田的发展。从财源结构分析,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财源结构单一,与油田的关联度高,整个地方财政收入受油田产业调整、生产经营形势和财税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大程度的不稳定性。二是地方工业财源规模小,依附性强。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很大程度受约于油田。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三县在区域经济建设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已经逐步形成了地方财源体系;市及两区地方财源基础比较薄弱,收入来源仍主要依附油田。

(二)地方财政收人与油价高度关联,原油价格的波动性与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矛盾仍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市地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单一的财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胜利油田提供的税收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原油价格变化可以说是财政收入的“晴雨表”。据测算,胜利原油价格每变动1美元,将影响市级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收入2000万元。另外,胜利油田改制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重组现象,企业的资本构成发生变化,按现行财政收入划分体制,有一部分原为市级的税收将会向中央和省级转移。如油公司被收购后,现行的财务核算和纳税渠道都将发生变化。将会对我市财政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三)财政收入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从全市情况看,2009年全市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73%、21.73%和6.54%。从市本级看,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所占比重较高。2009年,城建税67976万元,占2202%;教育费附加29752万元,占9.03%,总体占31.05%,二项收入与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具有不稳定性。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分别为4.49%、4.02%。二是非税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全市行政性收费等非税收入189926万元,增长22.13%,占财政收入的23.48%。从市级情况看,非税收入增长17.46%。可见,我市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相对较慢,财政可统筹安排的财力增长并不快。

三、加强财源建设,壮大东营财力,为《规划》顺利实施奠定财政保障

(一)围绕《规划》的实施,膨胀经济总量,增加财源。要借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建立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打造我市国内外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区,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以化工、造纸、橡胶轮胎、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全国知名加工制造业基地。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空港、海港等对外大通道建设。争取发展石油储备,使东营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电力供给基地。以东营港为龙头,以东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培植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高效生态渔业、滨海旅游业四大产业,打造沿海产业隆起带,壮大区域经济,增加财源。

(二)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加强财源建设。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培植壮大财源,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关键所在。要把支持转方式、调结构与增财源紧密结合起来,以财源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工作重点上。要围绕强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向加快发展要财源;要突出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三个关键”。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向结构调整要财源;要抓住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企业发展“三个重点”,努力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带动的经济和财源发展格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财源增长后劲,向优化布局要财源;要强化工作组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三个支撑”,形成财源建设的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工作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财源发展环境,向机制创新要财源。

着力实施结构调整,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引导政府的公共资源和财政优惠政策投入并支持生产性企业发展。突出高效生态特点,支持新能源建设。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促进开发区发展。支持东营经济开发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引进和建设一批支撑力强的大项目,构建起高端产业体系框架。支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支撑发展的优良环境;着力服务业发展,积极研究落实各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大力支持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在专项资金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搞好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人,加快实施“三路两港一场”和“四区一城”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三)强化税费征管,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在坚持“均衡入库、稳步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收入目标前提下,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财税收入的不利影响。一是挖掘税收征管潜力。加强收入。调度分析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征管信息共享,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做到大税、小税一起抓,确保各项税收应征不漏。二是挖掘非税收人增长潜力。拓宽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范围,理顺征管体制,强化稽查措施,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对减收政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财源建设考核范文4

同志们:

××××年,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以来最辉煌的成就,平利首次被评为个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同时,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工作同样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工作得到很好落实,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证,确保了政府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财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今天,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年工作,安排部署××××年工作,刚才,时群同志对××××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并就××××年的各项工作全面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 今年,按照县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县财政收入要增长,达到万元。完成这一目标,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客观来讲,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县的财源基础更加坚实。去年以来,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下上按照“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植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绿色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平利投资兴办企业,天宝制药、众鑫缫丝、金海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在今年相继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去年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财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税源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对财政工作更加重视。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加大督办考核力度,为做好财政工作强化了组织保障。三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完善,县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全面启动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维护了良好的财政工作秩序,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使县乡财政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并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今年财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强化工作措施,奋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

××××年,我县财税征管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征收部门和乡镇,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夯实收入基础,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证万元收入任务足额入库。

㈠加强财源建设,夯实收入基础。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实力。只有夯实财源基础,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完成任务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切实把财源建设作为各乡镇和各部门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年,我们要按照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继续坚持“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育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管理,培养大户,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绿色产业效益;二是大力招高引资,适度扩张规模工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培植生态旅游业,壮大三产总量,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重点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奖补资金,改变扶持奖补方式,把扶持重点调整到乡镇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上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财政增长问题。

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奖惩。今天,县政府要把收入任务分解到征管部门、协管单位和各乡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夯实任务。会议结束后,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到人头,把税额落实到点上,排出进度单子,按进度入库,确保不欠帐。财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措施,加强督查检查,按月考核,按月通报,兑现奖惩。

㈢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各乡镇和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控管,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严禁在县内买税卖税和挖税。大力挖掘财源潜力,加强对建筑安装和装饰行业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改配套措施,健全征管网络,确保“农业四税”足额按时入库。加大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强化综合预算。坚持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税联席会议制,共同促进全县税收征管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县乡财政健康运行

㈠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按项目,按标准编制好××××年财政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合理调度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工资、社保资金的发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乡镇要把工资发放作为确保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哪个乡镇挪用工资,就要追究哪个乡镇长的责任。在这里,再申明一条纪律,凡拖部、教师工资的乡镇,一律不准购置小汽车、修建办公楼,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所有纳入预算的单位,其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进度、按项目拨款,严禁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水电”等费用支出,切实把公务消费控制在财力可支撑的范围内,严禁搞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㈡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一是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今年,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这是一项政策性强,量大面广的工作,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测算摸底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不出问题,不留后遗症,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公务消费改革。规范会议结算、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工作,大力压缩公务消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改革。全面推行报帐制和财务总监监督制,规×××、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支出标准,规范乡村两级财务报帐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逐步推行“直通车”的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㈢积极化解不良债务,维护良好的财政秩序。乡村两级负债过多,破坏了良好的财政秩序,形成恶性循环财政状况。长此以往,不能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损害了政府形象,也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都要认真搞好财务清理,盘清债权债务,规范各级财务秩序。对历史上形成的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化解措施,提出偿还计划,逐步消化。乡镇财政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管家,合理调度资金,把保工资作为乡镇财政的第一任务。在不影响工资发放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的安排其他支出,严禁出现新的债务和赤字,逐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维护良好的财政和金融秩序。

财源建设考核范文5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培植财源,强化征管、严格支出,财政收入实现了新的增长,财政管理不时规范。全镇完成国家财政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4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43亿元,比上年增加4900万元,增长54%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方面狠抓财源培植。面对上山乡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实际工作中。认真依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选择地吸纳“退城进园”企业,引进规模贡献型企业,发展新兴生长型企业,引进安顿了宏大纺织专件、飞驰4s店等一批优质项目,财税贡献逐步显现。另一方面狠抓税收征管。建立镇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衔接,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并对重点税源户、重点行业开展跟踪管理,确保税源足额按时入库。当然,镇的财政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如财政主要指标虽然增幅较大但总量依然偏小、企业引进较多但税源外流现象仍然存在等等,需要我认真研究,规范管理,加快解决。

国家宏观调控的效应将逐步显现,跨了新的一年。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将积极顺应财政政策调整,加强对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态势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争取目标1.8亿元。财政收入工作目标:区下达我镇财政收入必成目标为4.25亿元,争取目标4.3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必成目标1.75亿元。

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新的财政体制,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载体,集聚企业,培育税源,拓宽财源;切实加大协税护税力度,依法治税,强化征管;不时加强财政监督,严格审计,规范管理,量入为出,节支降本。确保镇级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努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镇财政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上述工作目标、工作思路。

增强发展后劲。牢固树立财源为本的观念,一是抓好财源建设。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机制促动、资金激励等有效手段,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税源,拓宽财源。积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有效落实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做好骨干企业的稳心留根工作,巩固发展一批骨干财源;重点落实重大签约项目的启动开工,加快启动项目的建设推进,督促开工项目及早竣工达产,努力建设一批新增财源;继续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选商择资,注重引进规模型、科技型、贡献型企业,发展配套服务业,扩大一批群体财源;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着力做好集镇区拍卖地块商品房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一批新兴财源。真正做到开源节流”重在开源”做到财政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强化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二是落实有效措施。严格执法,依法征管,切实发挥镇协护税网络作用,加强税法宣传,定期组织企业进行税法培训,增强企业自觉纳税意识;积极与国税、地税等收入征管部门配合,严格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缓税等行为,对一些存在两头开票、减征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排查,防止税源外流、税收流失,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继续协同税务部门加强主要税种和零散税源的管理,加大重点税源和新兴税源的监控力度,如建设工程项目税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全面落实税收调整政策,改进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保证各项税收的快速增长。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考核奖励方法,通过责任考核,调动基层单位抓管理、促增收的积极性,确保财政收入均衡、继续、快速增长。

提高理财水平。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管好集体资产。特别是农村“三个集中”实施过程中,集体资产整合频繁,扩张较快,针对这一情况,将在前几年公有资产清理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重新进行登记确认,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存量资产,规范处置闲置资产,妥善处置集体债务,重点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抓好“调整经营(资源)性资产租金规范”落实工作,进一步拓宽我镇收入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使镇有资产不时保值增殖。

严格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依照“量入为出、从严控制”原则,完善财政预算,并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四是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镇政府的调控能力;进一步控制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村级公务费用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各部门、各单位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自觉性。进一步压降非刚性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建设,严格控制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实行政府推销制度,使有限的资金确保机关的正常运行,确保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正常推进,真正做到计划用钱、合理用钱、节约用钱。

财源建设考核范文6

关键词:地方财政;财政体制;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与财政的关系决定了在追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而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所谓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地方财政与地方经济相互促进、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协调、地方财政运行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是财政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实施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财政呈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财政运行相对平稳。

然而,最近几年受国民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地方财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这正在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强大压力。许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乡级财政相当困难,工资欠发普遍化、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日益加大。并且对地方政治经济的稳定、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从根本上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二、制约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地方财源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三个产业的GDP值及其比重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作为基础财源产业——农业,离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的距离还很大,财政贡献能力也有限。第二产业作为主体财源,财源结构相对分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而且财源分布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成长不足,后续财源相对匮乏。第三产业作为地方财源的重要财源基础,尽管占GDP比重已接近第二产业,但从财政贡献状况来看,全国各地三产税收增长速度与相应的GDP增长速度相比呈现出不协调的状况。 我国地方财源主要以企业为依托,个人的贡献相对很小。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作用有限,居民对财政的贡献度与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极不相称。199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个人所得税为413.48亿元,仅占地方财政总预算收入的9.13%;20四年则分别为引0.90亿元和9.81%.

现有财源的这种结构格局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制约,并带来风险。

3.分税制财政体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日益明显。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已有近九年,进入了比较稳定的运行阶段。由分税制带来的非经济性财政增长因素已基本消化完毕,分税制体制产生的中央级财政收入与地方级财政收入之间的分配效应则越来越明显,财政收入逐步向中央财政倾斜。

从各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分析,1994年前,地方财政自给能力高于中央财政;1994年后,中央财政的自给能力高于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 4.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很多,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仍未摆脱“吃饭财政”的状况,严重影响地方财政职能“到位”。同时许多支出又超过地方政府职能范围,出现“越位”现象。

一是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吃饭财政”压力沉重,预算内八成左右财力必须用于非生产性开支,政府实际可用于经济调控的财力十分有限。二是各项改革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压力巨大。三是政策性增支因素刚性增长。四是城市化建设、环境保护对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五是社会保障资金面临巨大缺口,个人帐户空帐问题日益突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许多地区即使动用个人帐户上全部资金,养老保险计划依然收不抵支,出现一部分资金缺口。如果不允许动用个人帐户的缴费,这些地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3)

5.地方财政管理监督机制滞后的矛盾逐步显现。目前的地方财政管理总体上仍然是计划经济因袭下来的管理模式,管理比较粗放,财政监督比较薄弱,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现象突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预算管理角度看,预算编制较粗,总体框架上尚未跳出“基数加增长”模式。预算执行缺少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机制,预算结果缺乏系统的绩效考核机制。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这几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门利益格局尚未彻底打破,距离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管理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

6.乡镇财政隐性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十分突出,财政收支矛盾非常严峻。收入方面,乡镇财政财源基础普遍薄弱,收入来源分散,很不稳定。随着市以下分税制改革的彻底实施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一些重要的地方税种将进一步上划,预算外收入也将进一步缩减,乡镇财源将更加趋于狭窄,收入困难的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1999年,乡级财政本级收入仅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17.33%.支出方面,刚性支出增长压力有增无减,财政运行捉襟见肘、步履艰难。

7.地方财政信用风险逐步增加。利用财政信用这一财政特殊职能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支持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信用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行为,财政信用也概莫能外。有些地方历年累积下来的财政信用规模超过数亿元,接近于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但这些信用资金目前营运质量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都是逾期贷款,而且近三分之一的投向企业基本上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坏帐风险突出。

三、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2.加强税收征管,健全财政收入机制,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一要加强税源调查,完善税源监控机制,使财源建设成果及时体现到税收增长上,努力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二要加强清欠堵漏工作,杜绝税收管理漏洞。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税收登记与税务登记的双向管理,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努力扩大税收征管覆盖范围,确保应收尽收。三要高度重视地方税的征管工作,进一步健全征管体系,完善征管手段,加大征管力度,降低征管成本,努力挖掘地方税的增收潜力。四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征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构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力和增长点,但其税收贡献却与之不相称,存在很大的征管潜力。五要加大税收稽查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六要在“正税清费”的同时,大力加强各项专项基金、费的征收工作,特别是社会保障基金要扩大征缴范围,强化征收刚性,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及时、足额人户。

3.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缓解财政支出矛盾。财政支出的安排要进一步突出公共财政职能,保证政权建设需要,保证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保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同时也要积极为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经济调控提供财力支持。目前财政支出“越位”、“缺位”并存,事权过多与财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彻底转变理财观念,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逐步解决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对一些经营性事业单位包揽过多以及不合理补贴、投资过多等问题,特别是要严格控制行政经费过快增长的势头。要结合机构改革,做好定岗定编工作,清理超编人员,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经营性发展项目以及可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集中财力投入满足公共需要的领域。

4.加强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建立高效有序的财政支出运行机制。一要加快预算管理改革,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在预算方法上要彻底打破“基数加增长”的分配格局,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不断细化预算编制。进一步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有步骤地将体现政府职能的预算外收支活动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切实提高财政的综合调控能力。二要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大力清理银行帐户,取消收入过渡帐户,所有政府性资金都要全部集中到国库帐户,所有财政支出都要经过预算安排,由国库直接支付。三要强化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及效益情况的全过程监督和跟踪检查,加快建立政府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效益考核奖惩制度。同时要加强财政专项基金基础上的监督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对支出项目的效益审计。四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确保政府采购公开、规范、公正、透明。

5.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着力化解乡镇财政风险。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科学界定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财政的分配关系;进一步突出乡镇财政的主体地位,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创收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考核制度和办法,建立有效的压债消赤奖惩激励机制,大力压缩乡镇财政债务规模,逐年消化乡镇财政隐性赤字。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审计机构对乡镇各部门的负债及担保行为,坚决杜绝超越财力搞建设现象,确保乡镇财政平衡协调发展。

6.切实加强财政信用管理,积极防范财政债务风险。必须牢牢坚持稳固平稳的理财观念,增强财政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认识财政信用、财政债务的功能。面对当前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强烈资金需求,政府性、财政性举债行为要考虑地方财政的实际承载能力,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偿债能力和债务风险因素,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与此同时,要继续认真做好周转金贷款累积下来的财政信用管理工作,加大不良贷款的清理回收力度,严格破产、倒闭企业债务的核销程序,采用债务重组、债权出售、债转资、债转股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回收,努力减少资金损失。

7.标本兼治,实现地方财政体制创新。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各级政府都能有比较稳定可靠的收入基础,从而实现地方政府纵向的稳固平衡。但目前还须在治本上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借鉴中国历史与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改四级地方政权结构为二级,即取消市、乡二级政权与扩大省级、县级区域相结合的思路。二是重新设计税种,真正实现适合地方财政分解的地方税收体系。三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改变现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显性。四是按照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分解地方二级财政支出。五是完善、规范中央、省、县三级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地方二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2]钟晓敏。地方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On Discussion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t of Local Finance

Abstract: It is a strategic work to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finance in fiscal field.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made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sustai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finance, 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to accompishthe sustainablility of local finance.

Key words: local finance; financial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国家计委课题组:《调整优化结构积极扩大财源》,《地方财政》199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