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集中采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集中采购范文1
施工企业的物资成本占工程项目成本的比重较大,约为总成本的50%-60%。因此,物资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物资成本中的采购成本是成本管理关键中的关键,采购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物资供应管理上,多数施工企业各层次均设置物资管理部门承担施工材料的采购供应任务,使得采购权不断分散,造成采购批量小、价格高,人为加大了工程成本,影响企业效益。而物资集中采购就是把原来分散、自由的物资采购状态集中起来统一由一个采购组织(部门)进行采购的行为。集中采购制度是从分散制向集中采购制变化,是从自由采购方式向招标采购方式的过渡。与分散采购相比,集中采购存在很多的优势。
一、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
集中采购不同于买方或卖方所主导的交易,其管理和运作不受任何采购商或供应商的影响和操控。交易具有独立性,只是依赖这种独立性才能确保交易和相关业务信息的高度保密,避免强势买卖方对采购的操纵、通过信息的不平等获取所造成的不公现象。施工企业应该集中采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集中采购有利于实现批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集中批量采购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分散采购无法比拟的优势。集中批量采购有利于发挥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可以实行大范围的招标采购,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施工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可以将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以及项目经理部分散的物资需求进行汇总,形成集中、稳定、批量的物资需求,有利于取得较大折扣的价格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2、集中采购有利于发挥信息优势
信息是施工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的重要依据,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容易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而分散采购过程中,由于施工地点分散,采购人员日常接触面的局限性,导致无法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专业信息,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3、集中采购有利于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集中采购部门由于在采购管理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可以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网络,形成丰富的供应商资源。施工企业实行集中采购模式,可以通过专业化采购部门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机制,进而可以与少数资质高、实力强、规模大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既可以增加价格折扣,降低采购成本,也可以保证物资质量,减少由于供应商数量过多造成的管理混乱和质量隐患。
4、集中采购有利于加强监督,减少腐败
采购环节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嘴薄弱的一环,最容易滋生腐败:、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等。通过内部集中采购部门,可以按照合同实行独立的采购业务,并接受多方利益前肢体的监督,各方相互制约,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自行采购所造成的监督失位局面。
二、当前开展集中采购的难点
尽管实行集中采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当前施工企业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制度执行不得力。
健全的制度是预防各类违规行为或腐败现象发生的“天然屏障”,集中采购工作能否规范运行并为企业节约成本,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制度。①是个别下属单位不执行企业规定,把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项目自行采购,采取先采购后上报甚至采购后以各种理由和借口绕开集中采购组织(部门)。②是不执行招标采购的工作要求,实际采购行为未能按照制度要求规范进行,难以形成有效制约。③是有的下属单位受利益驱动,在集中采购确定供应商后,重新组织其他供应单位完成供应计划,从而导致法律纠纷。
2、采购需求管理问题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这几年推行海外发展战略,很多施工企业在国外承揽了较多工程,由于地域的扩大,项目管理的难度也较大,受人才素质、资源市场以及工程项目特点的影响,精准的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存在问题。①部分应急物资得不到及时响应。当项目施工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购置一些应急物资时,因集中采购程序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无法在第一时间响应需求。尽管部分物资采用了框架招标方式,但由于某种原因环节、手续较多,仍难以满足应急需求。②规模效益问题。集中采购基本是定期(按月或按季)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有部分物资因需求比较集中,能形成较大的数量,在招标过程中能够达到规模效益。但有部分物资因需求量小,各单位需求计划上报不及时,汇总后数量不大,难以显现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相反,某些物资的价格比各单位分散采购价格还高。③采购计划管理问题。有些单位在采购计划管理上不够科学,对物资采购的时间把握不好。本来可以提前正常采购的,却在采购时变成了应急采购。
3、操作程序不规范
物资集中采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最终的采购信息是施工企业各专业部门人员、数据、信息的集成,规范化是集中采购的前提。①是集中采购工作计划编制粗糙,采购计划的审批、质量条款的制定以及招标文件的编制等方面出现重大的漏洞,影响集中采购工作计划。②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投标单位数量不足,难以形成竞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过程简单。③是集中采购的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泄露标的,损害企业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
4、监督管理不到位
物资集中采购违规操作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招投标监督工作也不很到位,无形中弱化了招投标制度设计本身所期望的质量和效果。①是民主监督渠道不够畅通,对采购过程和重要环节监督渠道单一,没有起到充分的监督作用。②是集中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相关单位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没有发挥协调配合的监督合力。③是集中采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内审、纪检等监督检查职责作了相关规定,但这仅仅是原则性规定,检查的方法方式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5、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物资采购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施工企业中的地位居于次要,因而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采购,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法规的人才严重缺少。由于物资采购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采购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有的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受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有的连电脑都不会使用,更不会利用其他现代信息手段获得有用信息。
三、施工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的措施和建议
1、健全制度体系,保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运行。①是对已有制度进行梳理。施工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修订完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提高现有制度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健全后,才能以制度来管理行为,也才能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和违规事件的发生。②是完善组织架构。使参与采购活动的工作人员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分解权力,从源头上切断商业贿赂的产生。③是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物资范围、供应商后续管理等规定,明确具体处罚措施。④是对采购文件的编制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做到采购计划、招标文件、评标报告、采购合同书等采购文件格式统一、内容全面,达到以规范促效益的管理目标。
2、规范集中采购工作程序。建立科学、规范、具体、严谨的操作规程是集中采购的核心。①是物资需求计划要相对集中,施工企业应根据采购人员的配备、施工项目的分布等情况,对相同的采购物资应集中在一次进行统筹安排,集中采购片区可按施工项目区域化进行划分,集中采购时间可按年(或半年、季、月)进行,避免重复安排相同物资的采购而降低工作效率、降低规模采购的效益。②是招标文件的制作要规范,招标文件应当明确招标程序、招标内容、合同草案的条款以及评定成交的标准等事项。③是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定期合格供应商目录。④是采购结束后,及时按档案管理规定,对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定标文件、合同等资料整理归档。
3、加强监督管理,堵塞商业贿赂的产生渠道。集中采购工作时一项涉钱管物的重要工作,规范这项工作,必须建立集中采购长效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内部监督首先是建立和完善采购工作的考评制度,在企业内部定期集中采购成果公示。其次是加强监督检查,内审部门对集中采购工作事中事后可以开展专项审计,纪检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的全程监督,可以开展效能监察,重视采购中投诉反映的问题。外部监督主要是向社会公开集中采购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形式,不断拓展集中采购的民主监督渠道和范围,广泛接受社会和员工的监督。通过内外部监督,将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使集中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提高集中采购人员队伍素质。集中采购工作与一般的采购不同,政策和专业性都很强,参加采购人员既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采购小组成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人员的正面教育,引导采购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其次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集中采购人员知识面要光,对各项采购内容要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要定期对集采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加强采购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鼓励集中采购从业人员参加诸如招标师等专业性考试,从而更好地完成集中采购工作。
5、建立集中采购的信息管理系统。现在国内外物资供应市场的价格和供需状况瞬息万变,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过这个平台,便于对分布在各地的工程项目材料供应情况进行管理,便于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的物资供应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便于物资集中采购组织(部门)在物资采购前后的及时决策和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利民.采购管理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赵道致.采购和供应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集中采购范文2
关键词:企业;集中采购;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引言:集中采购可以有效杜绝暗箱操控、等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采购成本过多,浪费贿赂等问题.在企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采购方法,丰富采购经验,这样才能提高采购工作成效,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当前企业集中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执行不得力
良好的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于集中采购工作也是如此,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才能够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引导人们的行为。但是现阶段,在一些企业中,集中采购规范执行得并不彻底,个别的部门还是会自行采购物资,总是会找出各种理由逃避集中采购。还有一部分企业,在谈判与决策分离制度方面,不能够有效执行,或者受到利益的驱使,将采购限额与标准提高,导致企业资金严重浪费。
2.操作程序不规范
在执行集中采购单采购的过程中,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另外,采购策划不细致,临时性采购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原有的计划被打乱,不仅影响了采购进度,也增加了很多花销。在公开招投标的过程中,投标单位不足,公开竞争条件不足,咨询价格的过程比较简答,不严谨,进行采购活动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也比价普遍。
3.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也比较普遍。一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内部会议通报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基本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另外,采购部门与会计、纪检缺乏沟通,在监督过程中,监督管理的作用体现不出来,监督合力被削弱。最后,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纪检、内审相关部门检查规定,检查的方法缺乏合理性,监督管理不到位。
4.基础信息工作薄弱
一些供应商对信息收集工作不关注、不重视,因此并没有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即便是建立了,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没有建立一对一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办法,供应商生产过程不明确。现有的商品信息库,信息不完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信息查询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质量。一些企业在采购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完善,档案信息采集缺乏,比如通知书、定标文件以及补充合同等资料,这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质量。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集中采购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把握采购流程和采购质量。如对货物、工程、服务等方面的采购标准了解,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对企业管理规定的了解。
二、企业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采购对策:
1.健全制度体系,保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运行
完善企业集中采购机制,首先需要针对现有的采购制度进行梳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修订管理细则与相关工作流程,提升现有采购机制的可行性与规范性。修订完善之后的采购机制,将作为采购人员,采购行为的约束和准则,并能够切实减少各种采购风险与违规行为。然后,构建完整的组织架构,采购人员之间必须要秉持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原则,从而达到权利分流,切断贿赂的源头。最后,针对集中采购的项目范围,限额标准等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统一规范采购文件,健全采购内容,提高集中采购管理力度,规范采购行为。
2.规范集中采购工作程序
严格一句科学、合理、严禁的工作原则纪念性采购。首先,要做到相对集中,相同的采购项目必须要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安排,减少重复次啊狗的问题,优化采购成本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收益。要细致规划招标内容,定制相关规定,在招标顺序、内容以及相关合同放ian,要严格制定严格的标准。超标的供应商要严格控制,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商家的竞争意识,提高采购质量。构建完善的采购商品信息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方法,与企业所规定的相关法律保持一致。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本,包括人力、物力与时间,提升物资采购效率。
3.加强监督管理,堵塞商业贿赂的产生渠道
集中采购工作是一项涉钱管物的重要工作,规范这项工作,必须建立集中采购长效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上要将人与岗、岗与事、事与责、责与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各个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与社会外部监督。内部监督首先是建立和完善采购工作的考评制度。年初计划时将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对集中采购活动中发生的违规违纪和不廉洁行为要严肃处理,将责任落到实处。其次是加强监督检查,内审部门对集中采购工作事中事后可以开展专项审计,纪检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的全程监督,可以开展效能监察,重视采购中投诉反映的问题。外部监督主要是向社会公开集中采购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形式,不断拓宽集中采购的民主监督渠道和范围,广泛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通过内外部监督,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全过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将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使集中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在企业中,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是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集中采购的优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存在于企业集中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更加完善,更加富有针对性的采购标准、采购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效力,确保集中采购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宋光君,张伟伟.集中采购成本分析[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01)
企业集中采购范文3
1、物资集中采购与配送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对电网稳定产生威胁,大面积停电就会发生,这样不仅给广大电力用户造成损失,也会对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社会效益产生影响,甚至会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上造成重大政治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持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始终是电力企业的头等大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市场的激烈挑战。为了健全电网,给电力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安全的电能,电力企业每年都要进行电力生产和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无论是电力生产,还是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其基本的运营和管理都要依靠设备、材料等物资实现,因此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了电力生产成本、电力建设工程造价乃至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近年来,电力企业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目标,大力推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物资的集中采购与配送管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用来满足企业日常生产运营和相关工程建设的物资材料需要。
2、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与配送管理的问题
2.1物资采购缺乏及时性
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诸如由于采购决策的失误所造成的物资采购具有盲目性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在电力企业进行物资采购之前,对物资的采购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与统计。另外,由于物资采购及时性与准确性不足,尤其是一些应急的物资以及框架物资的采购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物资的分配工作,同时,对生产厂家的生产以及库存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电力物资企业对物资需求的设计能力不足,从而造成物资的实际需求与需求计划相互矛盾,使电力企业的物资长期存在积压或者短缺的问题。
2.2履约管理协调困难诸多
企业物资管理计划的后端为履约管理。一般而言,履约管理是对物资的配送、交付、付款、结算等进行承接的一项管理工作,需要对物资的需求单位以及供应商之间的矛盾进行经常性的协调。比如说,电力生产厂家的排产、投产以及交货的时间,产品的数量和型号等都会受到技术协议签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影响。另外,一次设备厂家的生产、联调的时间以及其投运的时间等都有可能会受到现在的智能化站以及一个二次设备厂家的生产不及时的影响;此外,现在许多厂家的排产和交货的时间依然以施工方口头提供的时间为准,没有按照合同所提供的时间作为排产以及交货的时间,因此,经常会造成“等米下锅”的窝工现象的出现。
2.3闲置资金的利用率不够
企业内部管理矛盾多电力物资企业一般存在一定量的闲置物资,这是由于企业工程结余、换新拆旧等原因产生的,通常情况下,这些闲置的物资会放在电力企业的仓库中。近年来,电力物资企业一直采用各种措施,例如提倡通过利用库存来减少仓库的闲置物资,但是,电力物资企业虽然采用了很多措施,闲置的物资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地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物资企业仓库的存储量是一定的,不断增多的闲置物资使电力物资企业的管理逐渐陷入困境之中。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的看出,电力物资企业中的闲置物资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导致闲置的物质不断地堆积。
3、电力企业物资集中采购与配送管理的对策
3.1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扩大集中采购的范围,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采购策略以及评审的方法,选择多种采购方式,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比较各个供应商,并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供应商,集中优势力量,从而充分的发挥企业的优势,掌握物资采购的主动权,并对供应商进行引导,使其严格地履行合同的规定,诚信经营,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对固化的程序和应用的模板进行统一,从而使物资采购评审的客观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加,另外还能节约物资评审的时间以及采购的资金,减轻企业物资管理的工作量,提高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的工作效益;对各网省电力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物资的采购计划、合同的签订、物资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资金的支付、物资的配送和储存的管理、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等前后端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3.2实现企业信息共享
为了提升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加快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程,对物资定额、合同管理、计划、账目管理、库存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生产的产、配、送、供、购、加工、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储存与检索,将企业物资管理流程及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固化于系统,以便规范管理,明确职责,与相关子系统接口,实现企业系统内的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实现系统内联网,可以直观地明晰物资管理工作流程、业务处理事项流转到何种环节、提供的信息内容、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变更及物资变换工作流程、到货情况、货物质量缺陷信息反馈等等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相关部门的物资管理工作,提高了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集中采购范文4
关键词:物资;材料;大宗;施工企业;管理
采购是材料、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完善采购流程有助于控制企业成本。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的情况下,采购管理模式的改进空间也在变大。应根据企业的材料物资供应要求完善采购制度及采购方式,减少重复采购、盲目采购与不规范采购问题,积极防控采购工作面临的合同欺诈、技术进步、质量、价格及存量风险,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与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1]。集中采购材料物资,能够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减少总库存及避免挤占过多的流动资金,降低采购成本与物流成本,还可以杜绝物资采购中的暗箱操作行为。
1对策
1.1统一采购主体、分级管理供应商
将集团总部作为采购主体,成立集中采购中心,建立集中采购平台(见图1),使各分公司或区域指挥部中的物资保障部门成为采购主体的辅管理体系,集中采购大宗物料。各施工项目通过子公司或者区域指挥部定期向集采中心提交大宗物料采购计划。子公司或区域指挥部签订集中采购合同,并统一资金结算、货款支付等工作。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采用名录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与淘汰机制管理模式。在名录管理方面,根据供应商的货款结算期限、服务态度、物料质量及能否按时向工地供货等指标评价信誉情况,建立本区域的分供商名录。根据供应商的信誉评估结果建立准入标准,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在过程管理方面,项目采购人员负责检查供货情况,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或信息反馈速度较慢时,可扩大采购招标范围,与供应商、直属单位进行沟通,时刻关注大宗物料的价格变化,实时监督物流公司、供应商的发货、送货情况,协调好物料运输车辆进场与出场,合理安排物料堆放位置[2]。区域采购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与评议供应商履约情况,总部人员根据履约评估结果调整付款条件与采购数量;在淘汰管理方面,项目采购人员负责提供淘汰评审意见,区域及总部采购人员负责定期评审、更新与淘汰部分不合格的供货商。
1.2规范采购流程、合理选择采购形式
规范化管理采购流程是实现集中采购目标的有效保障,为有效规范采购流程,应把握好以下关键点:①明确集中采购的具体功能,合理设计作业环节,控制集中采购作业的时效性,保证采购流程的一致性与流畅性;②划分各项采购环节的权责与任务,避免采购流程混乱、重复,协调各采购部门之间的关系;③根据集中采购条件与采购规模适时调整采购程序,保证采购流程可以有效适应大宗物料的供应过程;④选择采购形式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于石、砂、矿粉、粉煤灰及水泥等地域性强、运距要求严格的大宗物料,集中采购时利用区域统一供货模式吸引供应商,以提高议价能力,同时保证公正、公平及公开招标,降低中标单价;对于区域干扰大、不能进行公开招标及货源有限的大宗物料,邀请招标采购形式;对于止水材料、防水板、锚杆、外加剂、机械设备及钢材等通用性强且不受地域影响的大宗物料,可利用信息平台在国内统一招标信息。此外,还可以根据大宗物料特性,如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等采用最高限价、上游链集中采购形式。
2建议
2.1建立采购监管机制
为了有效监管大宗物料集中采购工作,可以从权力监管与制度监管两个方面入手。(1)权力监管应避免集中采购权力过于集中,以防止违规行为。物资保障部门建立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制度,如《物资集中采购办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人员工资守则》等,完善企业内部的集中采购权责管理机制,确保采购机制具有权力制衡、决策民主的特点,实行阳光采购,减少依仗背景漫天要价、居间为供应商业务等行为。例如,某项目部在采购钢筋及水泥时,建设单位向企业推荐了一个报价较高的供应商,该报价将造成项目成本增加300万元左右。企业集采中心在发现此情况之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进行材料招标,以招标金额最低价进行采购,建设单位推荐的供应商如果要供货,也可以此单价进行,建设单位同意该方案。由于监管单位管控到位,该次采购不仅项目未增加成本,反而为项目部节约了采购资金。为防止转嫁成本与降低采购成本,利用公平化、民主化的竞价平台将不合理的物料价格暴露在透明的监管体制下,以避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流失。为制衡采购权力,可采用分级负责与统一采购的管理模式。例如,计划部门提供采购计划,物资部门进行招标采购,技术部门及物资部门进行物料验收权,物资部门对物料进行分配并配合财务部门进行结算。在制衡权力的基础上保证多部门实现通力合作,遏制发生腐败现象。(2)制度监管方面,可按照明确责任与严格考核的原则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强化监督各个集中采购环节,确保大宗物料质优价廉,质量符合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避免假冒伪劣物料流入施工现场。采购时还应注意保证合理储备,确保物料不断供、不超储。
2.2管理好重点采购环节
制定采购计划时可对大宗物料的需求量进行统一汇总及分类,以提高集中采购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例如,可将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且较为急需的大宗物料,如水泥及钢筋等列为A类物料,将碎石、砂等需要进行大量采购的物料列为B类物料,将二三项料、模板等不通用或不急需的物料列为C类物料。采购大宗物料时根据A、B、C分类法列出施工现场物资供应轻重缓急情况与采购量,合理制定大宗物料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划统一订购A类、B类及C类物料,并要求供应商将物料统一配送至施工现场或自行集中安排物料运送工作。在招标时可根据采购金额与A类、B类及C类物料管理方法合理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及询价比价等采购方式,以有效提高招标投标效率。此外,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大宗物料的集中采购工作。例如,可利用局域网拓展大宗物料的集中采购渠道,如网上查询物料价格、在网上报单订货及实现网络支付等。通过建立信息化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共享库存物料,合理调度库存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尽量减少库存积压量,确保充分利用资金,缩短资金流转周期,从而为大宗物料的集中采购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结束语
集中采购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使用的大宗物资材料,能够将采购时间缩短,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实现快捷低价、保质保量及按地按期供应,使采购效益达到最大化。在管理集中采购工作时,应规范采购流程,在全面对比交货期、信誉、距离、价格、质量的基础上严格筛选供应商,严禁采购三无产品,全面监督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还应制定具有预见性及科学性的采购计划,全过程管控集中采购工作及保障正常供应物料。此外,要积极淘汰陈旧的采购思维模式,不断发展与补充多元化的管理策略,提高集中采购的回报率。
作者:刘玲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集中采购范文5
关键词:公交企业 纯电动汽车 商业模式
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是城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和经济属性。国内大部分城市公交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举债经营,公交服务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员工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行业稳定形势严峻。因此,对公交企业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公交企业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受到全球关注。自2011年深圳市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来,深圳市着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规模运营,主要是在深圳公交企业中推广纯电动大巴。为解决纯电动大巴在推广过程中购车价格、技术维修、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圳市政府主导构建了以“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充维外包”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经过近几年推广,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大巴实现了规模增长。目前,深圳市纯电动大巴投入运营3 050辆,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减排效果,但也逐步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在运营管理、后勤保障、利益分享等诸多方面的弊端,这些问题也成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瓶颈。
一、深圳市纯电动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简介
(一)纯电动汽车运营的特征
纯电动汽车运营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辆而言具有以下特征:(1)运营成本高,纯电动车辆出厂价格远高于已使用数十年的传统燃油车,因此购车支出将会给公交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2)技术要求高,由于纯电动大巴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电控电机技术等是纯电动大巴运营稳定性的关键,因此纯电动大巴对汽车制造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依赖很大。(3)后勤保障和运营管理困难,由于纯电动大巴电池续航里程普遍不高,充电时间较长,营运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对充电保障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产生新的挑战。
(二)深圳市纯电动汽车推广的商业模式
纯电动大巴的推广运营过程中势必涉及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车辆制造商、公交企业、政府及金融服务机构等。深圳市在探索纯电动大巴推广过程中,构建了“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充维外包”的商业合作模式。(1)车电分离。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纯电动大巴出厂指导价为210万元/辆,与目前使用传统燃油大巴55万/辆的购置价格相比,剔除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购置补贴后整车购价仍高达110万元/辆。“车电分离”,即裸车和动力电池按6.5U3.5的比例进行价格分离,公交企业购买裸车,充维服务运营商购买动力电池,这种方案可以降低公交企业的购置成本。(2)融资租赁。车电分离后,引入金融租赁机构,由金融租赁机构、公交企业、车辆生产企业、充维服务运营商共同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等相关协议,以融资租赁形式购置新能源车辆,为进一步解决车辆购置资金和规模推广提供支持。(3)充维外包。根据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推广原则,公交企业承担的充维外包总成本原则上不高于同类燃油车辆的燃油成本,即新能源车辆能源补给总成本与传统燃油车辆燃油成本基本持平。
二、深圳市纯电动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评析
(一)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运营综合效益分析
截至2014年底,深圳巴士集团购置投放527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型,占企业营运车辆总数约10%。本文从运营效果、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对纯电动公交运营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1.运营效果分析。由于新能源车辆技术不成熟、投放受限、容量偏小等问题,并受充电等多重因素影响,车辆营运使用效率仍与普通柴油冷巴存在较大差距,给营运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运行组织方面,新能源车辆效率低,主要体现在:(1)据实际统计监测,2013年纯电动大巴车日营运里程为177公里,为柴油冷巴效率的88%。按传统柴油冷巴的使用效率折算,为达到与1台传统柴油车同样的营运效果和服务水平,纯电动大巴需要配置1.2台。企业需要额外投入更多的营运车辆和配置更多的驾乘人员才能达到同等营运效果和服务水平。(2)新能源的车身容量不及柴油冷巴,纯电动大巴因受车厢内电池组的影响,车厢载客量仅约为常规动力的70%,影响高峰期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3)2013年纯电动大巴车辆完好车率(参与营运车辆比例)为96%,低于常规动力车辆的98%。同时,对线路总站或终点站配备的充电桩、场地等提出更高要求。遇到恶劣天气状况,出于电池动力安全考虑,往往需要考虑安排车辆挺场。
2.节能效果分析。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实际运行中纯电动大巴百公里电耗为118.29度(直流),按充电效率90%计算,换算成百公里电耗为131.44度(交流),常规柴油冷巴百公里油耗为39.28升。1度电相当于0.3619千克标准煤,1升柴油相当于1.2240千克标准煤。通过标准煤换算,实际运行中纯电动大巴百公里平均能耗约为47.57千克标准煤,传统柴油冷巴约为48.08千克标准煤。在使用能源的热量消耗比上,纯电动大巴比传统柴油冷巴低1.06%,纯电动大巴略有优势。
3.经济效益分析。公交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票价为政府主导的民生票价,受财政补贴的影响,营业收入(票价收入)对公交车辆的经济性评价影响较小。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纯电动大巴运营成本远高于传统的燃油车辆(暂不考虑规模效应、技术革新给纯电动大巴带来的正面影响)。
(二)深圳市纯电动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1.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优势分析。深圳市探索构建的“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充维外包”的商业模式,有助于纯电动大巴短期内的规模推广,表现在:(1)对于公交企业而言,解决了一次性购车的高成本问题,可以按略高于常规燃油车辆的购置价格开展纯电动大巴的采购投入,基本确保了公交企业纯电动大巴能源使用成本不高于传统燃油车辆成本。(2)对于充维服务商而言,充维服务商进行动力电池购置投入、充电站建设、并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充电服务、对动力电池进行维护等,其成本构成要素包括电价、动力电池成本分摊、充电站建设成本分摊、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等,而充维服务价格等同于同类燃油车辆的燃油成本转换价格,充维服务费支付基准充分保证了充维服务商的经营回报。(3)对于车辆制造商而言,在政府进行推广补贴后,车辆制造企业可较快获得销售资金,政府也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目标。
2.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劣势分析。(1)购车补贴支付到车辆制造商,终端用户没有市场选择的可能,机制上弱化了制造商车辆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车辆整车质量、技术工艺等的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2)政府主导下的商业合作模式,没有很好实现多方的利益平衡和共赢。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利益蛋糕为“油电差价”,燃油对价使得公交企业没有分享到商业模式带来的红利,且承担了诸如资金、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等多方压力,弱化终端用户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二是裸车和电池按6.5U3.5的比例进行价格分割,属于政府主导行为,不能反映纯电动车辆制造真实成本结构,不利于市场化运作。(3)风险对抗权责不对等,商业关系繁琐。现有模式下,车辆制造企业在短期内已将全部资金收回,政府财政补贴款、融资租赁款项一般在一至两年内已全部支付完毕,与其约定的质保周期(整车2年、电池8年)相差甚远,致使终端用户难以有效约束售后和技术保障质量。同时,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责任主体由公交企业、运维服务企业、车辆生产厂家、融资租赁方共四方组成,须签订6份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资金监管协议、租赁物买卖合同、车辆回购协议、电池买卖合同、充维服务协议),权责多头,导致合同执行困难。
三、加强纯电动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对策
(一)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引入市场竞争
面对现有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为持续、有效做好新能源车辆的推广使用工作,依据国家财建[2013]551号文件要求,结合纯电动大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针对目前新能源车辆购置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营运使用效率低、故障频率高发、售后服务滞后等现状,开放采购市场,将购车补贴支付给公交企业,由终端企业自主招标采购新能源车辆,并享受与本地车厂相同标准的购置补贴。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引进快充技术、防水电池、电机等国内先进新技术应用,降低企业车辆购置成本,提高整车技术水平及车辆安全性,同时提升本地企业产品技术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二)制定明确的激励性补贴政策
公交企业在推广纯电动大巴规模运营的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成本管控、运营组织、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服务水平的压力和问题,而财政补贴主要体现在购置补贴上,运营过程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激励。建议基于近年纯电动大巴运营数据,尽快核定其系统使用成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合理划分利益,并制定合理的运营补贴标准。公交企业的运营激励性补贴政策总体原则为“单列核算,据实核销,年度预拔,利润激励,服务考核”,提升终端用户对产业发展拉动的积极性。
(三)探索和优化更符合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深圳市纯电动大巴商业模式可进行考虑优化为“零元购车,专业运营”实施方案,即:(1)公交企业、充电运营商联合招标购买新能源公交整车,公交企业、充电运营商与车辆厂家三方共同签订《车辆购销合同》,充电运营商与公交企业签订《充维服务协议》。(2)充电运营商按照扣除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后的车辆价格,以分期付款方式向车辆厂家支付购车款,以租赁的方式租给公交企业使用,并负责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开展专业的电池充电、检测、维护跟进等充维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内的维保服务。(3)在明确运营补贴的基础上,可继续采取“燃油对价”的原则,公交企业以不高于原“车电分离”模式下的车辆购置费用和充维服务费用总额,向充电运营商按约定期限支付车辆租赁费和充维服务费。该模式既延续了原有模式零元购车的核心优势和充维结合的便利,又取消了融资平台的搭建,简化了责任主体,精简了执行的流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同时以最有效的资金控制方式,提高了公交企业、充电运营商与生产厂家的风险对抗能力。X
参考文献:
1.饶俊祥.深圳巴士集团商业模式研究与优化对策[D].厦门大学,2014.
2.高学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2).
3.李永生.城市公交企业商业模式探讨――以深圳公交为例[J].城市公共交通,2010,(10).
企业集中采购范文6
【关键词】企业采购 价格审计 策略
一、企业采购过程中进行价格审计的意义
采购价格审计就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采购部门及采购人员的采购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审核与监督活动,主要是针对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确认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其目的是更好地规范采购行为。如果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不设立专门的价格审计部门来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和评价,那么部分采购人员很可能利用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管的不到位而在采购过程中吃回扣、以次充好、高买高卖、高估冒算、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费用负担。所以价格审计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实践证明,价格审计的效果十分明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防止寻租现象的发生,杜绝腐败,净化市场环境,树立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可以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
采购价格审计可以有效的监督采购行为,使采购部门能够更为规范地按照企业相关规定从事采购行为。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经营方式向专业化协作化发展,采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采购成本作为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最终利润。通过价格审计,可以有效的规范采购行为,从某种意义上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采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企业采购是企业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的需要,从外部市场获取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服务的行为。企业采购承担着为企业获取生产和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料以及相关服务的职责,关系到企业生产和运营水平,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最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采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竞争不充分致使采购价格可能偏高
企业在提出采购要求时,对供应商的资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供应商必须是企业入网供应商,或者要求供应商有多少注册资金等,同时也对相关产品配置参数提出较高要求,对部分厂家针对性地设置了一些技术限制性条款,提高门槛,造成竞争的不充分,表面是投标实际是议标或暗地指定供应商,这造成的结果往往导致采购的产品在价格上不一定是最低,甚至如果被不法供应商利用,造成围标和串标现象,出现采购中的高价现象就不足为奇。
2. 制度设计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相关激励和制约机制不健全
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对采购方面的制度设计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采购计划,企业采购带有不少随机性。采购计划一般采取年报和月报相结合的方式,由相关单位先提出申请,采购人员填报并进行预算,上报、审批后实施;虽然要求临时计划不能太多,但企业或单位以生产过程上的不可控为由随时要求追加或调整计划,如石油钻井施工企业,经常以地下情况不可控为由增加临时计划,计划缺乏控制,不利于大规模集中采购,进而不利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又由于计划的随意性,难免造成积压和浪费。
3.部分企业采购部门人力相对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采购部门现有的工作人员一般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对采购工作缺乏专业知识,在工作经验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对相关材料和市场状况了解不够。加之企业采购部门与资金联系甚多, 一些企业管理者一般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从事采购工作,而不是具有专业素质和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由此造成部分企业采购部门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局面,业务素质不高进一步影响了采购从业人员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使得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三、通过价格审计规范企业采购行为
价格审计指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运用比价采购、招标竞价等方式,对物资购销价格、投资成本和工程造价等进行审核监控,强化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1]
价格审计除了要对最终确定的采购价格进行审计外,还要针对采购过程中与决定最终采购价格相关的各要素的进行全面审计,包括对供应商资质、产品质量、市场行情以及采购流程等各方面进行审计。企业采购作为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其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对企业的经营有重要影响。采购过程中实施严格的价格审计可以更好的约束与监督采购行为,提高企业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最终使企业获得长久发展。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价格审计制度
制度建设非常重要,通过制度来规范采购行为。在确定最终采购价格前应该报于内审部门,并把与价格有关的材料一起交给内审部门;财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内审部门,只有经过内审部门的后续审核,采购部门才可以结算账目。要根据企业现金流、市场价格状况以及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建立和完善一套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反应市场供求状况的灵活的物资采购价格评审制度,使价格审计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采购活动相协调,通过一套完善的价格审计制度更好的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同时,健全的价格审计制度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并且要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采取相关活动时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所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价格审计制度,明确与采购活动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尤其是采购部门的职责,并对其做出明确的规定与约束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企业采购行为。
2.加强培训,提高价格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新时期价格审计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执行的是同一套政策,审计人员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向多学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审计人员在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前提下,必须学习与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管理工程、现代化办公、经济法规、财务管理等知识,了解和掌握采购的业务流程及与之相关的各项业务知识等。
3. 抓住效益审计的敏感点,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作为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各项补贴、差旅费用等,加之采购物资所花费的费用大小都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更好的规范采购行为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采购价格审计正是抓住效益审计的敏感点,通过建立大件大宗物资采购制度、工程项目招议标制度、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有关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发现企业采购价格执行和管理中各种问题,促进企业增强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2]。
从2009年开始,江汉钻井公司审计部门全面负责公司的价格管理工作。公司经营管理制度规定,公司无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所有采购的物资,必须先签订合同并经价格部门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确定是否采购。审计部门除负责对公司所有采购物资的价格监督控制职能外也主要对公司内外部劳务价格进行审核。 通过实践,审计部门将价格与审计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通过对价格的审核,审计过程中能较快发现采购合同、修理服务等涉及的价格异常现象,并进一步进行延伸和深入审计,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对合同的经济性和商务性的审查。二者相辅相存,相互补充。如在对公司外部项目部的审计过程中,通过对合同执行和签订情况的审计,科室人员了解了当地相关价格情况,为以后外部项目部签订合同的价格审查提供了依据。通过进行内部价格审计,公司节省了大量费用,仅半年,共审核运输、修理、物资采购等各类合同价格100余份,审减金额达194.5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婉霞.浅议价格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实施[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