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1

关键词:自出考题 自评成绩 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72-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我校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具有专业特点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对传统三大工艺学(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进行了优化整合,从多方面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工艺过程等规律。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共性及特点、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特别是水泥、陶瓷、玻璃材料)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该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1~2]。

近几年来,作者对“无机材料工艺学”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在从事几年的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基础上,认识到教师若是在授课中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表面上教师教课效果很好,课堂学生的纪律性也很好,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明显不足,对课程的知识点也了解很少,而临到考试学生往往采取突击的方式或者以老师划重点帮助复习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因此作者提出一改考试这种方法来单一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是提出在课堂上要注重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布置课外调研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籍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试卷、专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进一步开拓师生互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展示创造能力的更大空间[3]。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很多高校建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强调大学科和宽口径的特点,大学科的基础课程门数增多,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上要必修很多基础课程如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物理解析方程、以及现代物理专题等,在专业课程上强调宽口径特点,既除了材料科学与基础理论课程外,还有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环境材料等,然而大学科和宽口径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在校恒定总学时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例如:各课程的课时比20世纪90年代前大大减小,出现了越是大学科和宽口径的学校,越没有明显专业的局面。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如何在较少课时内保证甚至提高教学质量,是需要首先求解的问题。

其次,很多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多半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很多学生准备考研的时间,因此任课教师就要引导好学生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与考研复习间的关系。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考研课程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既解决了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帮忙学生更好地面对考研。

最后,学生在大学拥有的自由时间很多,但很多学生却浪费在上网和玩游戏上,较少学生真正去研究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点和发展前景的。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开展学习,是专业课教师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4]。

因此笔者以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1 促进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本课程选用山东大学王琦教授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该教材具有逻辑清楚、概念简单、实践环节充分等特点,该教材主要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过程及其共性规律,强调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的主要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包括原料及预处理、材料热加工、制品及制品加工以及材料性能等。作者也在致力于结合本系材料物理专业的特点,积极编写《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物性讲义》及与课程配套的习题集,制订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2.2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教学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参与讨论以及学生专题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重点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思想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反省思维”,即产生疑惑、发现问题、搜集材料、逻辑推理以及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布置一些问题给学生,安排三到四个学生一组,查找相应的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化盲目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6]。

2.3 优化课程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各种教学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形象具体直观、图文清晰规范、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将新材料制备通过多彩动画的形象描述和展示,能够将普通教学难以表达和阐述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简单化、形象化,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注意灵活使用,切忌用大篇幅的文字,对于PPT的制作,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字体大小合适,色彩分明,图片清晰,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等,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形象、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动画将陶瓷的烧结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陶瓷烧结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7]。

2.4 提高课程实践环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组始终遵循“以材料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核心,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理念,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统筹兼顾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本课程内容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习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已学知识理解生产过程采用的设备、工艺和操作方法,强化对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8]。在学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中,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深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作者提出一改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的这一单一方式,提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试卷、专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来检验授课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考核模式,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规定大的选题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各自报告专题,大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做专题报告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学术交流”的性质,学生们选题各不相同,专题报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报告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报告,参与全体同学的答辩过程,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什么是学术会议,什么是答辩考试。这样不仅锻炼了个人表述能力,更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知识面得到很大扩充,无论是内容广度、深度、新颖性都会大大超越教师的讲授内容。

3 结语

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综合性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材料物理专业体系整体改革的一部分。作为材料物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它与一些后继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在教学改革中,只有我们不断实践与思考,群策群力,才能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丹,王凤芹.《机械工程材料》课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6(12):262.

[2] 王东凤.浅谈《机械工程材料》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2009(1):93.

[3] 刘月秀,刘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111.

[4] 詹茂盛,李晓东.自出考题自评成绩——高分子材料课教学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5] 宋鹏,王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广州化工,2010(11).

[6] 王东凤.浅谈《机械工程材料》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09(1).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评价中心技术;课程实习;教学方法;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07-02

为全面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国家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它是国家实施人才战略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全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走向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社会需求缺口很大。而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能力培养并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东西除了在考试时能够派上用场之外,离开学校、步入职场后却鲜有人能够应用所学,在工作中也很难体现出大学期间学习的价值。这说明在教学实践中,纯粹的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存在缺陷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安排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实习,通过课程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将所学应用到组织管理的实践之中。然而,从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角色并非是简单的角色位置的变化,未加以模拟应用训练的学生直接将刚刚理解了的书本知识带到企业实践中,会产生明显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评价中心技术,以解决课堂教学与课程实习衔接脱节的问题。

一、评价中心技术的应用――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改措施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基于课程内容配套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

1.人力资源规划

基于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要求,教师编写案例,设置一定的组织背景,让学生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和趋势外推方法对人员需求进行定量预测,并制定初步的工作方案和计划。

2.招聘与配置

应用评价中心技术加深学生对本课程概念和方法的理解。通过假设企业招聘岗位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结构化面试试题的设计,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模拟招聘现场并对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面试和评价。另外,鉴于目前企业招聘常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遂教学中安排了教师与学生合作编制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的环节,并选择部分学生作为评委,部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更好地帮助了学生掌握这种面试方法的实施要点。诸如此类的课堂设计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可视为面试预演,借此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面试技巧,以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获胜。

3.培训与开发

为了让学生了解培训实施的过程,邀请政府或企业人士为学生做一次报告,而整个过程除了主讲人的联络工作由老师负责以外,其他准备和收尾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需要设计需求分析问卷,发放问卷并统计结果,准备培训过程中的软硬件设施,调查与统计培训后的满意度。在完整的一次培训开发活动中,让学生亲历培训的全过程。这种形式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到企业的实务,又能够锻炼学生组织培训的能力。此外,课堂教学中还利用评价中心技术引入角色扮演、决策竞赛等培训方法增强课堂的生动与互动效果。

4.绩效管理

采用课堂讲授结合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由于绩效体系的设计比较繁杂,且企业情境特定化要求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绩效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就企业绩效问题作专题报告,组织学生针对如何在组织中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等问题与企业管理者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掌握不易理解的绩效管理方法设计原理。

5.薪酬与福利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企业工作说明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写建议,并掌握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岗位评价得分与薪酬数额进行相关分析,教师给予指导与反馈。要求学生设计新入职员工薪酬市场调查问卷,自行对感兴趣的行业展开调查并统计结果。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对毕业后的薪酬期望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6.劳动关系管理

将《保险法》与《劳动合同法》两门课程与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相互渗透进行讲解,对于未来从事劳动保障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帮助其所就职的企业更加规范地履行其法律义务,减少因企业侵权引发的仲裁案件的发生;而对所有学生来说,也是很好地提高自我劳动权保护意识的培训。此外,依托指导教师申请的各类项目,组织学生走访调研相关企业职工,了解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企业履行义务的情况,并要求写出小论文作为课程中期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在协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课程实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化教改措施

1.ERP沙盘模拟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在企业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级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近年来,随着ERP系统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被加入到ERP系统中,囊括了人事管理、薪资管理、保险福利管理、考勤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系统模块。借助用友ERP-U8.72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培养学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以ERP-U8.72为实验平台,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个贯穿始终,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循环的具体操作步骤的同时,还可以从沙盘模拟中获取管理企业所需的人力管理信息。

2.实践课教学

为了加强与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树立理论研究的市场观。不断地从实际部门获取新的信息,从实践中获取营养,老师带领学生走出去,与公司管理者交流沟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们增加了在校期间学以致用的机会。

3.场地拓展训练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业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感恩心态,磨炼意志品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每年老师都带领学生进行一整天的场地拓展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教学创新与效果

1.理论创新

这一教改模式的立脚点在于冰山模型和就业能力理论,通过构建多维立体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型,对大学生进行层次不断深化的能力培养;将评价中心技术与课程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提升的培养目标,从大学生层面丰富了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

2.实践创新

为培养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人员培训、生涯发展、组织学习、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工作者,以及未来可能在高校与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科研的学术型人才,此项教改在实践中有如下创新。

一是双重培养目标于一体。基于学生的特点和职业取向,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以达到对专业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

二是将就业能力和师范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一般而言,社会普遍认可高等师范院校对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然而师范院校所培养的非师范生却在社会中遭受歧视,就业时专业相同的人才之间竞争,社会评价更倾向于综合性院校,这造成了非师学生就业边缘化。如果将师范教育的优势迁移到非师教学的环节之中,培养特色也许会因此而得以彰显。师范能力与就业能力二者之间存在着互通关系。因此,在非师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原专属师范生的教学实践环节,也就是说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课程中较为简单的知识,然后教师补充和纠错,并进行点评,这种情景模拟的评价中心技术的使用不仅可获得更好的知识传授效果,而且还有益于增强学生就业时所需的通用能力。

三是问题探索型专题报告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组课堂教学形式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寓能力培养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这种方法转变了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变被动、填鸭式教学,代之以主动、开放式教学,机械记忆力的竞争法则,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 海外访学 本科生 国际化 密歇根州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海外访学是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依托发达国家名校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和全球化视野,先进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实训设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与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推动国内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校国际化教学模式与途径。

为探索推进农林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国际合作机制与新型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动了国际化战略“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于2012年7月16日至2012年8月21日从经济管理学院选派15名本科生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为期35天的专业实习。本文回顾与总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暑期实习的概况,以及教学特点、方法、借鉴经验与启示,提出推进与完善本科生海外访学项目的相关建议。

1 海外访学概况

本次海外访学主要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与示范、农业产业经营与管理实践等主题开展专题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

1.1 专题报告

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商学院、国际教育中心、科研基地、农业科技推广站的众多专家共举办各类专题报告,涉及国际交流与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动植物育种、能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林业资源保护与规划、气候变化与碳汇交易制度设计、工商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及其应用、社会公共教育与新生代农场主培养等专题。系列专题报告旨在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各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2 参观体验

实地参观美国高校及地方政府下属的农业科研基地、科技推广服务站,农场、林场、畜牧养殖场,动植物保护区、森林生物量观测中心,以及能源、食品、木材加工企业。通过参观体验,充分了解美国农业推广站的机构分布与组成、工作项目与工作流程,美国农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状况,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机制与实践,以及美国林业产业链的构成与运营管理等实践活动。参加体验活动突出了二大主旨,一是通过亲身观察不同农业科技与生产方式对农业产出、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深入体会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感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生产实践应用中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1.3 讨论沟通

教学互动是美国高校教学的特色之一,通过各类seminar、演讲、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与高校教授、企业家、农场主充分交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科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性的思考、沟通和表达能力。访学团通过学习、体验、交流三种形式,将课堂学习、专题研讨、实地考察与文化交流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实习学生得到了充分有益的锻炼。

2 经验与启示

总的体会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办学理念非常先进、国际化程度很高,而且具有基础科学研究长期坚持、科学研究深入细致、科研积累十分厚重、学科交叉优势明显等突出特征。

2.1 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有机结合,重视战略问题研究

密歇根州立大学高度重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通过高度重视促进学科交叉,围绕解决全球性、基础性的重大科学和实际问题,开展问题驱动型的科学研究,始终立足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突出重大创新,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密歇根州立大学通过整合学科资源的体现交叉,突出创新,促进优势学科与交叉新兴学科协调发展;通过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组建跨国研究团队,开展气候变化、生物能源、遗传育种、资源环境评估等国际前沿研究;通过营造全方位、常态化的国际交流环境,保持大学办学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研究的超前性、前沿性,进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创新竞争中保障其持续发展和优势地位。

2.2 产-学-研有机结合,科研服务社会

作为美国征地法案(Land-Grant Colleges Acts)建校的典范,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非常重视为当地生产和社会文化、生活服务。成立专职负责推广(Extension)工作的管理部门,并与当地政府构建享誉全世界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Agi&Bio-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推广机构的负责人(Extension Director)作为学校和密歇根州农业部门的联合代表,负责管理本州境内的全部推广工作,并参与农业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决策。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场管理、转基因作物、能源作物、精准农业和气候变化等。在推广服务过程中,学校与地方政府、协会、社区紧密协作,教育农场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还注重社会服务,如启动4H新生代农场主教育培训项目(Head, Hand, health, heart; 即脑健、手健、身健、心健,强调与倡导健康、快乐地应用科技从事农业产业),教育与引导青年知农、爱农,通过向青年传授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新生代农场主。

2.3 体验式、引导式教学,寓教于乐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习兴趣,体检式教学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常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让学生亲身近距离观察动物、植物、大自然,培养学习的热情。如下属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W. K. Kellogg(KBS)科研基地和教育推广站,学生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分类参观农场、养殖场、林场、动植物保护区以及相关科研基地,并需要亲自动手参与农艺生产过程。美国将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的称之为“Field walking Tour”。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3 建议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经管专业本科生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暑期实习经验与启示,从持续推进与大力提升本科生海外访学计划项目角度,拟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常规化,品牌化

参与本次海外访学的师生,无不深刻地感受到,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对外交流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践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选派优秀的本科生代表到海外感受国际一流名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社会文化、生活,是推动我国本科生国际交流较为可行的路径。因此,建议国内高校大力推进与国外名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对本科生海外访学计划项目给予持续资助,创造机会让优秀的本科生参与海外访学项目,将海外访学项目做成国内高校本科国际化教育的精品项目和品牌项目。

3.2 运作规范,总结提高

选派本科生海外访学是项探索性的创新型教育工作,需要根据学科和专业特性,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借鉴国外高校高等教育的特点,探索有效且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本次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暑期专业实习,整体方案设计、日程安排、具体内容、教学方式都非常合理,得到访学团师生的一致认可,也为后续访学项目计划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可以在每次访学安排的基础上,计划后续访学项目的详细方案,编制项目操作流程、培训计划和手册、注意事项。

3.3 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

由于多数本科生刚刚接触专业领域,专业知识有限,学识结构较窄,往往难以完全吸收与消化国外高校专业领域的科研设计。研究生参与海外访学项目可以起到如下作用:第一,短期海外访学有助于研究生进行留学决策。通过参加海外访学,研究生本人有机会在相对充裕的时间了解国外高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进行留学决策。这种体验,使得研究生的决策更具可行性和价值。第二,研究生可以为本科生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相对于本科生来讲,研究生已经开始接触或已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既可以从更深层面与国外教授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访学团的内部讨论、沟通,帮助本科生更好地学习;同时,研究生的学业规划可以为本科生的学业发展起到有益的借鉴和激励作用。

本文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化战略《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慧娥,王清,王常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地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启示[J].高等浇筑教育,2012.21(4):104-106.

[2] 张艳虎.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的开拓与管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35-36.

[3] 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11-112.

[4] 安蕊梅,刘维华,石现峰.美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个案研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08-111.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4

1.1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面向农村服务农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课程设置目前仍然沿用以城市与工业污染处理为重点的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些优秀教材包括了部分适合农村环境保护的理论内容,但限于课时,许多被大纲规定为自学内容,或只占极少的课时。多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以大中型污水处理工艺为主,不适应我国农村大量个体家庭使用的小型沼气池、畜禽、水产养殖业等有机质含量高、水量相对小的特点。课程教学涉及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内容较少,没能突出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教学特色。

1.2教学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人才培养要求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工作后帮助很大,学生没有得到适当的实践锻炼和工程意识的教育,这已经是我国包括工科院校在内的工科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环境工程是工科类专业,课程理论内容和工程意识培养,需要通过实践类课程来加强和提高。受到学校类型、专业发展时间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方式等影响,农业院校环境工程实践教学通常开设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和短期认知性实践教学,如一周的教学实习,缺乏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不设置设计课程,考核制度也不完善。

1.3实践教学内容脱离农村污水防治现实,教学效果不明显工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完善和稳定实践教学体系,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单位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与企业有合作科研项目等。农林院校与农业企业和农村地方管理机构联系紧密,与实力强的环保和工业企业等单位合作关系较弱。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指导技术人员更加缺乏。这些因素造成针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内容的实践教学力量不足,而城镇或工业环境保护内容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如许多农业院校虽然与部分工业企业、市政环保企业和省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关系,但实习内容与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有一定差距,学生对农村农业污水处理和控制领域仍然感到陌生,今后难以尽快进入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2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方向

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农业污水性质没有工业废水性质复杂,也不像城市污水处理和控制技术工艺路线相对稳定。虽然多数为生物处理工艺,农村和农业污水处理通常会结合地理、生产、以及居住条件等因地制宜。因此农村污水处理应用技术相对单一,但处理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环境工程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2.1调整课程建设目标,形成适合农村农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依据目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侧重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实际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和设计课程的教学,形成面向农村和农业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具有专业院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2.2建设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内容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从路线、政策和基金等方面,对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投入,农业院校有责任义务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培养工程性人才。课程改革中,在突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设置农村和农业处理教学的大纲和内容。如:将《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污水的稳定塘和污水土地处理及适用于小型污染水的技术内容规定为一定课时必讲内容;由于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往往与农村地理状况、居住和生产紧密联系,增设应用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多种处理方式的联合应用;在处理固废尤其是沼气工程中的固废等,还要考虑后续沼渣和污水综合处理等。因为农村和农业环境工程保护技术发展迅速,应补充相关新技术及应用内容,甚至专设讲座;配套与农业水环境治理相关的前修课程,如农用化学品污染,面源污染控制等,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3建立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环境工程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工程意识教育等环节,农业院校在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上应做出更大努力。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设置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不同类型的实验性。因为环境工程实验的综合性强,普通意义上的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中《污泥性能测定实验》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同来源的污泥其性能不同,实验过程中还必须测定多项指标,是综合性强且时间持续时间也非常长(通常需要一周)的实验,应该设置综合性实验来完成;污水处理效果根据污水来源、工艺等不同而不同,设计完整创新性实验,包括污水来源选择、不同工艺设计、实验设备综合应用、检测指标与检测手段选择等。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从整体上系统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建立农村和农业企业为主的生产实习基地。实践类教学被证明是对学生今后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类型之一。仅靠短期的如参观城市环保企业等的认知性教学实习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无法让学生了解农业环境工程保护的实际内容。设置2个月以上完全进驻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聘请合作单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地指导老师,跟随实习点的工作节奏锻炼学习,实习期间要求撰写实习的工作日记、调研报告和实习专题报告,作为考核实习的依据之一。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作出总结。实习合作单位的选择是建设农业院校特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关键。合作单位应该是农村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如乡镇级的环保单位;拥有农村和农业环保处理设施的农业生产单位,如大型或家庭式畜禽和水产养殖场;新农村美好乡村居民居住和旅游地的环保处理设施单位等;大型或家庭式沼气单元等。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这些单位其实非常缺乏有专业理论知识人员,期望与相关科研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也期望有理论知识的人员指导。在校的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书本知识,可以应用甚至帮助实习单位的工作,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帮助或协调问题解决。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包括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协调能力等都会得到极大提高。相反,城市环保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相对成熟,企业技术稳定、生产运转顺利。学生即便是蹲点实习,但基本就是每天例行上下班,如,一个成熟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是全自动化控制,正常生产运转中,参数短期内不会也不可能调整,学生感性认识收获不大。依靠科研项目,通过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在农村污水控制方面进行实验,如畜禽污水处理、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完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设计学习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统计显示,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即时应用90%[10]。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应用课程是目前大学教育难以取代的优势。课程设计是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农业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往往被忽略,完成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后,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突出理论应用,训练大学生工程整体设计能力。并将课程设计开设在实践教学的后期,设计的内容可结合实践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更利于学生的创新。

2.5制定合理的实践课程考核制度实践课程考核因为指导人员、地点和单位性质的不同,相对理论和实验类课程难度更大,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积极促进教学。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综合考察。学生实践中的表现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联合评判,并以实习单位老师为主,考察学生的实习主观能动性,如到勤率、工作表现等。第二项考核内容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如工作日记、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等是否完整,质量水平如何。设置不同权重,实习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等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将现场考核的权重加大,充分体现现场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考虑实习的难易,对不同实习单位加不同的权重分。

3结语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5

(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生产实习是工科类本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对生产实习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2012级学生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生产实习效果。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生产实习;实践教学;虚拟仿真

生产实习是工科类本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本文结合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际,对生产实习模式与实践进行探讨与分析。

1 生产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存在很多不足,生产实习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企业的生产任务较重,担心生产实习影响他们的生产进度,另外企业对学生进厂的安全问题有所顾虑,担心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再加上生产实习经费紧张,付给企业的实习经费较低等,导致企业不十分乐意接收学生实习。

(2)按照传统实习模式进行生产实习,学生实习就只是参观,不能动手,同时学生的分组较少,每组学生较多,有时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由于生产噪音而听不清,致使学生对现场生产实习情况不能深入了解,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习效果欠佳。

(3)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实习期间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被动接受。

2 生产实习改革措施

针对生产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现状,对本专业的生产实习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2.1 实习内容多样化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内容由单一的企业参观,修改为企业参观、技术讲座、认知实习、实训、仿真实习等相结合。企业参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对相应元器件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对相关检测仪器的原理、使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技术讲座:学院邀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做有关检测、控制、虚拟仪器等方面的讲座,同时回答学生的提问,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测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做什么,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等等。认知实习:学生走访相关的电子元器件销售市场,直观认识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如各种传感器等,对相关电子元器件的构造、作用有了更好的了解。实训:学生在校内相关实训室进行集中实训,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仿真实习:目前本专业已开发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在相关网络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在相应的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2.2 虚拟仿真教学手段

本专业开发了测控虚拟实验室,可以把传统仪器的测试功能用形象逼真的面板控件形成软件模块,在计算机的协调下象实物仪器一样完成测试、处理、分析、调用、显示等任务,得到在实验室里相同的实验过程和测试结果。此虚拟测控实验室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模块化设计符合测控系统的特点,将测控系统如动画般展示,枯涩难懂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教学难题。

2.3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由原来的考勤和生产实习报告转变为考勤、生产实习报告、答辩三个环节。并且生产实习报告由原来的企业参观体会,修改为企业参观体会、认知实习报告、实训报告三部分组成。企业参观体会主要根据专题报告、所摘录的技术资料、参观的内容编写,主要锻炼学生利用和组织材料的能力、驾驶文字的能力和对测控仪器生产现场和具体应用场合的认识及分析能力。认知实习报告主要编写相关元器件的参数、工作原理、用途,并配以相应的图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训报告主要编写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应用的实验仪器、操作方法,所设计的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具体结构、程序编写调试过程和具体结果等,培养学生对测控系统设计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答辩:指导老师根据生产实习的内容,随机提问3—5个问题,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

3 实习效果

经过测控专业2012级学生的生产实习表明: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了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使学生对传感器设计、微机原理、精密仪器与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对现代化企业的运作、生产工艺流程、质量保证体系等有较系统的认识,使先修课程得到验证,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的实习效率及实习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兴趣明显提高,因此这种生产实习模式是满足测控专业生产实习目的和新形势需要的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晓静,郝晓飞,尹忠东,等.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4):144.

[2]于微波,卢秀和,刘俊萍.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4(33):68-70.

[3]王可宁,王青松.测控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新探索[J].科教文汇,2010,11:33.

实习技术专题报告范文6

1.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自主自觉地加深并升华对所学理论的认识,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2.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们的教学能力。

二、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我们的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2011年9月20日至11月14日。我们把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1) 队长把实习计划、通讯录和队员简历寄到江门新会陈瑞祺中学教导处,打电话过去江门新会陈瑞祺中学确定该校对我们的要求、该校的教材版本,以及我们可能会教的年级、所用的多媒体设备等等。

(2) 队员们在暑假期间学习备课,练好基本师范技能。

(3)由带队老师和实习队长到江门新会陈瑞祺中学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队长回来后召开全队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

(4)由主管财务、交通的副队长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

(5)初定9月18日出发。

2. 见习阶段(9月20日至9月26日)

(1)到达学校后分别请实习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老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

(2)9月20日早上,队员跟随原班主任、组长到班与学生见面,并从即日起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指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听原科任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4)在原科任老师指导下进行备课、预讲。

(5)准备班会内容。

3. 实习阶段(9月27日至11月07日)

(1)上好试教课,同组实习生可互相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开好评议会,认真总结经验,做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 继续认真备课,写教案,预讲,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3)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4)做好班主任日常工作,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5)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作准备。

4.总结阶段(11月08日至11月14日)

(1)每个队员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2)队长收集每位队员的总结或专题报告,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两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教务处教师教育科。

(3)队长组织全队同学根据《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同学的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的成绩。

(4)队长负责写出全队成员的小组鉴定,填写好队员的考勤表。

(5)原科任教师和原班主任写好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成绩。最后由实习学校签写意见和加盖公章,交领队教师带回教务处教师教育科。

(6)征求江门新会陈瑞祺中学领导、老师对我们实习队表现和我校实习工作等方面的意见,整理好送回教务处教师教育科。

(7)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8)搞好实习生办公室和宿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归还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并写好感谢信张贴到实习学校宣传栏。

(9)各队员应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做好事。

(10)联系安排返校的交通工具,全体队员于11月15日返校。

返校后,由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优秀实习生”,和其他材料一起上交给教务处教育实践科评审。

三、教育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教学实习工作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1)实习老师见习期间必须参加原任教师的授课,做好记录,课后虚心请教;条件允许的话争取多听本科组老师的课,并开始备课。

(2)每位实习老师须讲10节新课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上课。

(3)每个实习生都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教案必须交原任教师指导,必须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4)每节课上课前应进行检查性预讲,同专业的实习老师必须参加听课,并邀请原任教师指导,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 (5)实习授课期间,如出现课时冲突等情况,一定要请示原任老师批准。

(6)实习期间每位队员至少讲一次面向全体队员的公开课。

(7) 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的研究,做出统一的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能着手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批改完成后要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可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的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批改。应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 (1)

教育实习队工作计划的同主题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8)实习老师应根据本学科知识及专长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知识讲座、或指导阅读各类课外读物。未经学校批准或同意,实习生不得擅自组织校外集体活动或将学生带出校外进行其他活动。

(9)实习老师必须登记好教学的新课节数、重复课节数、听课节数、小组对自己听课节数、辅导学生数、实验课节数以及专题讲座内容、次数以及科技活动次数等,并写入总结。

2、班主任实习工作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1)见习周期间须迅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看学生手册、学籍登记表、学生姓名表、座位表,与学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和熟悉学生,同时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2)见习老师必须掌握班级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档案,了解班风、班规及目前存在问题。

(3)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教育,认真指导班委开展工作,发动班的模范作用。

(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位实习老师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名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典型情况,作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并做好记录。

(5)尊敬原班主任,要虚心向原班主任学习,一切工作须在原班主任指导下进行,要维护原班主任的威信,批准请假和批评学生,必须请示原班主任。

(6)认真执行学校各种制度和班规,开展活动不得与学校、班的制度发生冲突。开展各项活动必须提出申请,原班主任、级组长甚至学校请示批准后才能开展,并要注意安全,特别不要开展危险性的活动。

(7)开展班主任日常工作,指导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以及文体活动、团队活动,检查教学日记、检查卫生、批改周记,检查作业、家访等。

(8)进行早读、晚修,轮班的值班工作,以及参加教工例会,不参与会者须请示原班主任和队长。

(9)每实习老师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主持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全体实习老师必须出席,必要的话应积极参与准备工作,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10)实习老师登记好主题会的次数、辅导班会的次数、重点教育的学生的人数,写好总结。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2)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3)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5)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每位实习生均需独立完成教育调查报告。如果确实所调查的课题较大,需要多学科共同协助完成,并需要涉及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数据的统计,有较大研究意义的,在征得中学指导教师及混编带队教师同意后,可合作完成,合作人数最多不超过3人。

(2)

教育实习队工作计划的同主题文章: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011年下半年七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