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心理;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27-01
一、中专生的生存现状及其分析
1.自卑心理严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不浓,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不受到重视,遭遇的批评、冷眼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觉得总是事事不如人。又加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对中专学校并不寄予太大的厚望,认为读中专是低人一等,是上不了普高的无奈选择,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即便不说丧失了信心,也至少是信心很不足。
2.父母:存有“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有些中专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普高遥不可及、也不是上大学的料;或者对自己的孩子已不抱太大的奢望,随便挑一所学校就学了事;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因此进技校将就,但愿学得一技之长,以后作为谋生手段,死马当做活马医。
3.社会:对中专教育的偏见依然存在,往往对中专生低看一眼。当今社会,学生等级观念非常严重,学生心里也明白得很。它们依次是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后两者中的一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连校徽也不敢挂;回家不敢说在中专学校校读书;怕让人笑话。连毕业以后就业,也只能进劳动力市场而不是人才市场;更有甚者,当中专学生毕业后,也得不到单位的正确对待;一般的厂矿企业把中专生与高中生是放在同一档次上的,其待遇均比中专生少,更不用说与大专生相比了。
4.中专学校:“硬管理”加重“病症”。中职学生本是带着一身伤痕进入学校,亟需人文关怀;但中专学校等待他们的却是缺乏人情味的“硬管理”。学校往往采用所谓封闭式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或者完全被“封闭”,或者绞尽脑汁冲破“封闭”;因而许多学生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同时中专学校的教学还在沿袭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思路,抑制了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的许多机会,学生总感到技校的学习还是以前教学的翻版,缺乏新鲜感。
二、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夯实学生前进基础
1.思想教育应先行。中专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对新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和远大的目标。首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实际,请革命前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请社会上优秀人才做人生奋斗报告,使新生一入学就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以身边熟悉的事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次,密切联系所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请权威人士分析形势,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避免新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盲无目的,使新生从入学起就树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2.文化课补习是基础。学生在初中时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功课不佳,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现实,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传授新知识,必将使学生更不适应,加剧本以存在的厌学情绪。因此,入学时有必要安排2―3周的时间进行必备的基础知识补习,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做好铺垫。这一阶段可以先按照适当的形式进行摸底,然后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划分各种学习小组,补习一些初中内容与中专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
3.学习方法指导是诀窍。首先,邀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通病,同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过去学习失败的症结所在,有意识地摸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其次,请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各个班级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同学们从中借鉴适合自己的经验;或者请进技校时基础较差,但通过努力在理论或在实践中有相当大进步的学生到各班谈自己进步的原因;同时,可以在班级内部展开讨论,同学们结合自己初中时的强项课程,谈经验、方法,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激发大家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热情。
4.专业教育是学生定位的重要前提。学生进校前专业的选择一般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学生入学后,首先请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专业教育,让学生树立热爱自己专业的思想;其次,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下厂参观,邀请厂家专业人员进行介绍,这样学生一入学就知自己今后的去向,知道自己需学习何种专业的知识;最后,学生在近一个月的入学教育中,重新剖析自己,为今后的出路、方向定位,从而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5.生活指导是关键。中专学生大多住校,管理问题历来是一大难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富有创意的管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结合新生军训进行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进行文明礼貌和沟通能力的专题讲座,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其次,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如社会公德、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技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预防不良倾向的出现,扼制不良事态的发展,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再次,针对日益严重的学生无节制上网,邀请有关专家对互联网的利弊作一讲座,也可让学生谈一下上网感想,也可在学生中开展讨论,从中得出正确的认识,及早纠正迷恋网络的现象,科学地对待网络文化。最后,可根据学生“可塑性”的特点,请心理学专家作有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心理讲座或心理咨询,校正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学校应开设心理信箱,随时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校的有关教师对学生的生理方面进行正确辅导,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青春期碰到的各类问题,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思想。
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职语文 自我心理导向教育 职业教育特色
辽宁省“十一五”教育课题《职业学校学生“三自我”与就业心理导向教育研究》中指出: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解决学生的他主行为问题,关键是开展以“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心理导向教育。所谓自我认知,就是学生了解自己能力的优势与劣势;自我评价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能力水平,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自我发展就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或社会活动,通过各种锻炼平台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缩小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
一、语文教学联系生活,语文教学服务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还要指导生活。而实际教学中,中职语文的教学一直脱离于学生的生活:教材内容老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甚远;教学方法陈旧,模仿基础教育,或者照本宣科,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更加不爱学。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通过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并为学生未来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具体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1.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以其实现自我认知
要想转变学生“学而无用”的思想,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需要,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兴趣,中职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少能够注意到周围的社会生活,对人生的道路、职业的设计缺乏思考,家长和老师的他主的决定作用是绝对的,因此和家长老师的矛盾就愈加明显。新的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尽量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充分挖掘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
2.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使学生重视自我发展
输血不如造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需要“面向未来”,需要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顺应学生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必备的语文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1.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应用文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运用频率高,范围广。较好的应用写作能力也日益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基础模块里选择了单据、便条、书信等诸多常用内容,另外在职业模块里也安排了大部分的应用文内容,突出了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模仿浙江台州市编写的应用文实训形式进行授课。
2.突出自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学会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比教给他们现有的知识更加重要。教师真正变成组织者,相信学生的智慧,只在必要的时候点拨和帮助学生,课前布置作业,课后进行拓展延伸练习,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备课中,要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仔细研究学生阅读、自学有关教材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指导他们自学的方法。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获得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明确培养自学能力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个体主观需要,才能发挥他们自学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自学能力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职业指导
1、引言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新生入学教育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组织学生管理及教学等单位和人员,从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氛围,明确新的学习目标、树立规划意识,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全部实践活动。[1]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起点和关键,对职业指导的教育与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要形成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格局,必须抢占并牢牢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首要环节。[2]
2、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入学教育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入学教育中,加大职业指导教育力度更是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就学生个体而言其重要作用表现如下。[3]
2.1 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从中学步入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症状,对专业学习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更是缺乏科学的目标和规划,迫切需要科学的指引。高校职业指导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制定大学生活及学业指导,帮助制定未来短期及中期的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学生在大学之前很难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尽管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职业指导内容,但重视程度不同,效果也不突出。如何解决新生面临的问题,帮助其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突出新生的主体地位,入学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指导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帮助其理性认识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观念,激发学习主动性,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2 提升对学校及所学专业认可度
目前对于一些院校尤其是新建院校来讲,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公信度还相对较低。有一些学生非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其中不乏因分数不高被迫选择或为第二、第三志愿录取者,即便是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对于学校也缺乏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有哪些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专业与职业有什么联系等等了解甚少。不能及时的了解有关学校及专业学习的内容,新生就会出现诸如退学转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心理适应性差、甚至出现抵触厌学等恶性情绪,进而会引发诸多问题,对学校日常管理带来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抓住新生教育这一环节,从入学伊始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用职业指导的内容区丰富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提升对及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学好专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3 规避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学生正式群体而言的,是高校学生出于共同的背景、利益、兴趣、需求形成的自发的,松散的非权力联合体,是大学生对正式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淡化后自然形成的补充形式,逐渐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4]例如以地域亲缘结成的老乡会、以兴趣爱好结成的协会、以网络互动结成的网游群体、以核心人物、个人威望结成的其他非正式群体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不稳定、感彩浓厚、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迅速、灵敏等特点,因而它既能产生正向功能,也能产生负面作用,其在新生入学之初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新生入学初,对事物认识不够充分,受非正式群体影响尤为严重,学校应谨防非正式群体对新生产生的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作用。学生教育必须在群体中进行,利用群体力量进行教育,只有充分发挥群体在素质教育中支撑和中坚作用,才能对其群体行为进行必要的管理。这就迫切需要学校积极主动的进行干预,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帮助其消除疑虑、谋求自身发展,找到归属感,可以减少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这种引导方式可以克服行政手段强加干预的负面影响,利于学生们的接受和内化。
3、重视和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对策探索
3.1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有限,内容较多,不可能仅对于职业指导这一内容展开。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在入学教育中规范职业指导相关学时、内容,教授人员,引起学校各部门、教职工、新生乃至新生家长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目前各高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探索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工作,统一思想,整合资源,明确目标任务和指导方向,从工作程序、内容、方法手段上进一步融入和配合新生入学教育,确保了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发展。
3.2 立足专业、回归系部
与当前扩大的招生规模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高校在毕业生个体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相对缺乏,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也还不够系统、全面和规范,而新生得到学校层面的咨询和指导就更为有限。在学校牵头、统一思想下, 职业指导也必须立足专业、回归系部,形成学校、系部优势互补、合力出击。[5]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系部职业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对职业指导全程化的实际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只有回归系部,才能有针对性的从专业的视野审视学生,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新生入学之际,各系部应组织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等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讲座,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概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职业对所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组织开展校友联谊工作,通过“榜样示范”的形式把优秀毕业生请过来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交流会等,把系部当作一个独立的品牌来打造, 努力塑造具有系部特色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系部文化,增强学生们热爱系部、热爱专业、热爱班级的情怀。
3.3 依托社团、延伸服务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生管理及教学单位承担的分量和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也不要忽视来自社团等学生群体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入学之际往往是学生社团组织活跃之时,在新生入学教育目标、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教育形式,无疑更能调动新生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与规范,使其服务于新生教育的统一目标,把入学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平台和载体,营造出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将社团作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来建设,校团委、各团总支可以依托社团这类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延伸服务,通过新生研讨会、职业与专业咨询、校友沙龙等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增强生涯规划意识,进而提高新生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结束语
高校职业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的个体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指导,目的性、针对性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的力度,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起点而非终点,是职业指导的一个环节而非工作全部。通过职业指导对新生教育过程进行有效干预,为新生的顺利过渡、健康成长、 长才开启良好的开端。要进一步重视、规范、拓宽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指导的内容与作用,高校任务还相当艰巨。
[参考文献]
[1]王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2]龙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 ,2010,(7)
[3]廖金.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高校入学教育的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4)
[4]何瑛.大学生青睐非正式群体[J].中国共青团,2010(5)
[5]刘淑玲 萧淑珍.立足专业加强职业指导[J].中国教育报, 2007,(008)
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4
一、加强老师的素质修养。我们谈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为所有的重心都在学生,话虽不错,但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之前,我们生物教师首先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修养。如果老师的素质水准都令人堪忧,则无从谈起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了。所以,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大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去谈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才有希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注重课外活动。在很多的学校里,往往忽视课外活动对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认为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分心。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社会上的活动,比如环保日,植树节,读书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而且还能激发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途径。有人说素质教育很难开展,其实不然,素质教育难于开展是因为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当前的一些生物知识,比如,什么叫“转基因”,什么是“克隆”,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学生都有好奇心,对于这些他们不知道而又新鲜的名词都有求知的欲望。这些都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作为一个中学学生,知识的获得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老师的言传身教,故而老师向学生传播知识是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育是一个传授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两者之间的感情得不到交流,课堂上没有融洽的氛围,这样的教学环境是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得不到交流,那么这个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如果知识得不到传授,素质教育便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有和学生融洽相处。达到亦师亦友的境地,学生才能在融洽的环境中,体会到关怀,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联系实际。丰富课本知识。在生物课里,有许多植物和动物,但是照本宣科,肯定不能令学生满意,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带来一种小动物,如松鼠,鸟,这样便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带学生去参观标本室,将一种种平时难于见到的动物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自主地将注意力转移到生物课的学习上来。
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5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学校的分数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就读的中职学校并不是很满意,这些学生走进中职学校之后,心理上就可能出现变化;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比较自卑,学习不努力,成绩下降较快。尤其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熟悉了环境之后,就会出现逃课、早退等现象。于是,在中职学校实行心理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需求。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具有学习障碍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中考失败或者是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面对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训练不知所错。另外,他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焦虑问题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高,他们自认为考试很难,逐渐地就不学习,发展到最后就会出现厌学甚至是逃学。
2.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习成绩也让人不太满意,认定自己不是上学的料,自己不如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另外,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致使有的学生甘愿落后,甚至有的学生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还有就是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是指它和事物发展的常理反向发展的一种心理状况,通常体现在,与别人逆着来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与不羁。这种状况在中职生体现的比较明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环境,认为家庭和学校等有负于他们。也可能是有的老师教育方法不是很得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造成部分中职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3.情绪控制力不强
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健康的反映。中职学生几乎正是处理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变化很快,遇到事情比较容易冲动,比较容易感情用事,处事不够冷静沉着,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控制能力不高,两极化问题突出,高兴时高兴得不得了,遇到困难时难过得不得了,容易冲动,情绪变化较快,有的中职学生对人和事情的态度冷淡,好像对任何事都不关心似的,对于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感情比较易受挫折,抗挫能力不高;释放情绪的方式不合理,比较容易出现抑郁和消沉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二、中职学校办主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1.入学期间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与转变角色
学生进入中职校门以后,就要面对环境和角色的转变等很多问题,这些改变使有些同学原来的心理结构被扰乱,心理定势被打乱,受其影响,出现学习动力下降,不愿意和别人相处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不是很大,远离父母靠自己独立生活,并且习惯用初中的生活方式去过中职生活,几乎没有完成角色转变。
(1)教会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团队意识
在进入中职学校以前,多数学生往往是就近入学,大多数的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中就能够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但是进入中职之后,同学们都是来源于不同的地方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还有的同学说方言,在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就会不知所措。由于刚刚走进学校,彼此不熟悉,很难产生依赖感,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身为班主任,就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等;开展联谊活动,让学长介绍一下自己适应新环境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新入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老乡或者是朋友。通过这些活动之后,学生就会逐渐地对新学校产生一些好感,慢慢地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也会逐渐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2)尽快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生学习的内容已经与小学和中学所学的内容有所不同,学生不会有升学的压力,在中职学习的目标是以后能够有好的就业岗位。同学们在这里要学习一项技能,为以后将来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学校期间注重学习方面的交流沟通
部分同学进入中职学校以后,仍不能走出物理化知识的学习模式,觉得学习很费力,不容易进入中职专业知识的学习模式,学生就不愿意学习;有的同学听人们对中职学校评价,认为上中职学校无用,所以同学们就觉得学习与否都没有关系,逐渐地就会厌学。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要做好同学们的工作,依据不同的学生告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中职学校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同学们只要经过指导,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对于人们对中职无用论的说法,班主任就要告诉同学们,任何性质的学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某项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的,拥有了某一项专业的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建立档案
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学比较而言,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稳定持续的交流与沟通。下课之后,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表现得无所事事。学生会以老师下班了,见不到他们为借口,无法向老师请教问题。为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老师和学生在一定时期进行沟通交流的制度,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得以拓宽,班主任老师要有每一个学生家长的沟通卡,在一定时间内,将学生在校的表现状况向家长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不仅能够激起同学们积极向上心理,还有利于老师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另外,将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班主任老师设立档案,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并把辅导方法与辅导状况记录下来,还跟踪调查分析。对于状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和其他课任老师沟通交流,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中职学生入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职业技能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住宿、到酒店用餐的人数逐年递增,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我国的酒店数量水涨船高,在中职学校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也就成了大势所趋。但据市场研究显示,我国一些较为大型的、档次较高的酒店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强的人员无法在酒店中发挥积极作用,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降低。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的落后性和不科学性,教育缺乏职业化的指导,毕业生很难适应酒店对管理者的职业技能要求。对此,我们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实训基地,拓宽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在酒店管理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以适应市场竞争的严峻态势。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满足职业定位的需要。现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是社会运行的主体,是教育的本位参考因素。中职学校的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培养具备完善道德素养和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酒店行业需要的是职业能力素质过硬的学生,因此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根本,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保障。
第二,有助于改变以往的“本本主义”,完善教学内容。所谓的“本本主义”就是指以课本为主,只知道沿袭课本教学,按照书本知识开展授课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也不够完善。加强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内容,切实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酒店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中职院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是占领教学前沿阵地、提高酒店管理水平的关键。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用人标准,还能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和服务,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认识态度的偏差。传统理念认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等同于服务员,学生不用掌握扎实的知识,也无须进行培训。其实,酒店管理人员掌管着整个企业的运行,属于中高层管理人才,他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端正学习态度,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组织能力,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
其次,达不到酒店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劳动力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关键。中职学校培养出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大多只掌握书本上的死知识,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技术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沟通能力也不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和酒店的专业要求。
再次,中职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准确。学校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教学越合理、越完善,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越能满足市场和酒店行业的用人标准。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术培训不到位,素质教育落实不科学,再加上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的限制,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规范,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最后,教学过程中还忽视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认证。不同于学历和文凭,职业证书是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认证,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但是一些中职院校却忽视了职业技能考试的认证,学生无法获得相关证明,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导致企业不愿意录用这样的毕业生,也就无法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了解了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了解了加强培训对学生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学校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弊端,发挥培训的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一)积极调研市场,开展校企合作
市场是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的导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参考内容。中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准确调研市场,明确大型酒店的用人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校企合作,多与酒店企业进行联系,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开展教学见习,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力求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面向市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学生不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只有全面发展且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用人的需求。因此,我国的中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按照不同的酒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具体而言,我国酒店分为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等等,服务和管理人员又包括营销人员、前厅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客房服务人员、康乐服务人员等等。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要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明确学生的毕业就业取向,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细化教学课程和内容,将学生分班、分组进行模块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沟通技巧、应变能力、职业素养及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培养职业技能过硬的学生
过去的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实施授课,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例如,某中职教师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让他们扮演酒店的客人和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真实的场景模拟,并给服务者提出难题,通过模拟场景教学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职业技巧,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素养的学生,满足市场用人需求。
(四)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对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一定要严格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严格挑选具备教师上岗资格、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拥有较强教学技巧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学校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存的发展战略,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技能培训,及时了解酒店行业的最新市场需求和动态,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企业培训期间,可将对客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整理成教学案例,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校可根据课程需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还可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技能水平是衡量我国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在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酒店对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一定要根据市场实际,结合企业定位,完善教学,加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科学性,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从而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林菁.高职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