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特点 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是针对大学新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大学生涯的学习、心理健康和以后的成长成才。

一、大学新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1.学习不适应

大学与中学在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几门主要课程的集中学习,老师不厌其烦地辅导,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因此学生对老师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大学每学期都要开设好几门不同的课程,教学节奏也比较快,带教老师与学生接触比较少;在学习方法上,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辅导,而大学阶段强调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多。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没有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因此表现出空虚、无聊的情绪和莫名的烦恼。

2.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大学新生基本都是“90后”独生子女,一直是家庭的关注焦点,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处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时尚元素,喜欢标新立异,过于追求展现自我,经常耍小孩子脾气,缺乏交往的技巧,集体意识薄弱,不习惯集体宿舍生活,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关系,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在班级活动中,有些同学懒散得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班委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等等[1][2]。

3.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一些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对新环境的期望值过高,凭空想象大学应该是天之骄子生活的地方,是神圣的“象牙塔”,对很多学生来说“心中理想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图书馆、篮球场、学生会……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高考的压力,没有父母的唠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一切都是美好的。经过几年的拼搏终于实现了之后,然而进入了大学后发现这里的生活和高中没有多大区别,学习依然是最重要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改变,始终围绕着宿舍、食堂和教室。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他们不断完善自我,离开父母的管教要求他们学会约束自己,抵抗各种诱惑,如电脑游戏、小说、电视剧等。许多大一新生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校纪校规及安全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学新生入校时校方就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让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使新生在大学期间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顺利完成学业。可以邀请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采用讲座形式向同学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如考试作弊等,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让每一位新生明确怎么做才符合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从中学的纪律观念向大学的具有人性化观念转变,使纪律的条文成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顺利完成学业。

安全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是对新生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教育,提出忠告,加强自身防范能力的有效措施。校方可以邀请校保卫处人员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向新生开展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让新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专业思想巩固教育

部分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听从家长的指点,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受知识、阅历的限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想当然地填报了志愿,入学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思想波动较大,他们既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又不想再回中学复读一年,所以就留在大学里得过且过,在学习上常常应付了事,经常逃学,在生活上表现散漫,最后导致多科考试不及格,留级甚至退学。如何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这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首要内容。校方可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特别是资深教授的积极性,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专家座谈、名师讲座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引导新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新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要以“天之骄子”而自居自傲,更不能高喊“60分万岁”而自暴自弃,要做到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学业,使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有用之才[3]。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生进一步明确大学学习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增强预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几场讲座,应该是持续一段时间的课程教育,帮助新生进行自我评估,引导新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认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劣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提前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做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准备,使他们对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校方可以安排理论课教育,通过邀请毕业生、用人单位领导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作专题报告,邀请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介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等形式,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个性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他们为未来职业与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为了升学,无暇顾及其他,进入大学以后,开始集体生活,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落差,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校方应通过组织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专家面对面等形式,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新生了解心理健康与智商、心理健康与情商、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以及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化解或自助、互助途径,等等,引导学生追求阳光心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4]。

三、结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校方应通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环节,把大学的纪律、制度、学习方法等逐步教给新生,使他们尽快进行心理调适和角色转变,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标,自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并在学习和各项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和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项基础工程,一定要与时俱进,朝着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它的目的和功效。

参考文献:

[1]李帅英,曹秀芬,何丽英,孙义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409-411.

[2]党姗,代建国,曾永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与实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2):36-37.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一学生为中心 方法

我国最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借鉴于美国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美国作为一个教育事业上十分先进的国家,其国内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要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现出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潜在思维,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出学生们的兴趣,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应付高考中的英语考试为基础的,学生们能够学习到的知识都是高考时所需要的,也就是说,高中的英语教学只重书面不重口语,对学生的听读十分的重视,却将口语的教育就完全忽略了,可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口语是非常主要的。而且,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基本属于是灌输式的教育,将相关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们,使得学生们被这些知识点弄的疲惫不堪,对于英语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小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对英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但是所受到的效果却是不理想的。

二、将“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1.改变方法。想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教学模式,放弃常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的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多给学生们一些发挥的空间,使得原本由老师讲解学生听的死气沉沉的氛围改变成有活力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感觉到教学的改变。

2.设计活动。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手段之一,其体现在教师在讲课前或讲课时与学生们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巧妙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情景对话、随机表演、自由发挥等。教师要将所学的内容中涉及到对话的内容设计成为情景对话,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文章中的对话读出来,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中去,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有就是随机表演,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例如公交车上、商店里等,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相关的对话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而且可以使学生们巩固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对话中了解到自己对于单词、语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了解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容易找到学习的方向。

3.组织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一项很重要得教学工具。人们都喜欢听到悦耳的声音,不喜欢听到那些苍白无力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讲课时对于语言的组织要非常的恰当,使得语句连贯,让人容易理解,而且在讲课时,老师语气的变化也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原因。就像语文教学一样,有感情的讲解和朗读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教学中去,再加上一些小的幽默,就可以使得教学充满活力。总所周知,外国人大多是富有幽默感的,英语的语法中也有很多有趣的|西,因此,将这些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去,就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效率。

4.重视口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一类非常主要的教学方式,可目前我国对于口语的教育力度还是不够,造成了学生们“写得好,说不好”的情况,对于英语的应用仅停留在书面和考卷上,无法将英语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也就无法让学生们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因此,在英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应该重视起口语的教育,多鼓励学生们进行交流,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进行对话,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能力。

5.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偏科的学生也要重视,对他们要求专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没有被抛弃的感觉,也就从侧面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目前最为高效的教学方式,其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使得英语教学不再是以往的沉闷,而将改变成轻松活跃的气氛。

参考文献:

[1]段木华.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3):60-63.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3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素质,是指人在一定方面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个体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行为规范内化和升华的结果,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标志。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变到能力的发展,品格的升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追求进步与发展,注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客观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能忽视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表现为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个人主义至上,为了个人利益违反考试制度以及不惜侵犯其他同学的权益;攀比享受之风盛行,不比学习比物质享受;言而无信,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等。

2.业务能力素质。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约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对未来感到迷茫,上课睡觉,下课玩游戏,缺乏求知动力;历史文化素养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均显不足;注重考试成绩,实践动手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缺乏拼搏意识和敬业精神,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就业期望值高。

3.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在现代大学校园里,上网的多,锻炼的少;看球的多,踢球的少。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天气稍有变化,就会感冒发烧;每年的新生军训,总有学生晕倒送医院的事发生。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快而多变的生活节奏,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滞后于其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与障碍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具体表现为不会与人相处,遇到问题不能控制个人情绪,迷恋网络游戏等。

二、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与教育的目的是相符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提高和品行的培养。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活动,是课堂专业学习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打破了以往侧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强化了专业学习效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1.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由于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较长的学术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科学还不只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道德训练上也是一样。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科技活动中经历艰辛的探索、失败的考验以及收获的喜悦,逐步培养了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自信自强的精神。

2.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科技创新活动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来开展,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最佳的检验方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有利于消化和拓宽课堂所学,发现现有专业知识的不足,并借此积极主动地去弥补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的资料,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和行业发展动态,特别是当取得好的成绩时,会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推动了专业教育教学的提高。目前,部分高校已尝试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创新学分的要求,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加教师科研活动,鼓励高年级学生进实验室,将科技创新活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这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大学生进行了实际的专业教育。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高校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营造了创新的氛围,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追求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开拓新领域的创新能力。

4.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课程绝大多数是关于理论知识方面的,即使有实践环节的课程,也主要是一些短期的模拟实验或者实习,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而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并且是专业领域内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专门的社会实践,为实践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通过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一种十分接近或者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

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折射出来。当代大学生多为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甚至90 年代出生,他们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此对于大学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一元与多样、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就需要高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内容上的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头脑中树立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引导大学生掌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题,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应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使他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基础,使大学生明白并自觉奉行这一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外,还可以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堂,举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报告,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注重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对人的培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促使大学生确立科学价值观的丰厚土壤。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清新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和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二是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如组织“人文素质系列讲座”“百篇经典读书活动”等,激情励志、陶冶情操。三是要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建设一批精品社团,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与层次。

(三)整合利用多种课外教育资源,增加社会实践环节

要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就必须在课堂之外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以使学生在各种环境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参与学术、艺术、参观纪念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由外在理论形态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对于已把网络作为信息交换重要平台的大学生而言,网络资源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这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以有效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真正使网络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教师素养,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实践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深化和拓宽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要努力创新思路,保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教师要正确运用思想理论教育的灌输法,尤其要避免单纯的单向灌输,注重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接受教育,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如“伟人给我的启示”“和谐社会之我见”等,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成PPT 在课上展示,等等。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摆事实讲道理,注重“以理服人”之外,还要注重“以情感人”,以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感染学生。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上,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思想教育

        1.艺术类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教育方针、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是适应我国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而确立的,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势的变化。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在许多方面与形势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难以适应社会变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思想工作面临如下问题:

        1.1政治课教学内容中传统理论较多,经典理论占的比重过大,有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突出不够,对许多重大问题阐述不力流于概念化,教育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上政治课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也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对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没有明确的要求。

        1.2时事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观念、新思维、新事物不断涌现,出现许多学生关心、谈论的热门社会话题,学校虽也有德育教育时间,如通过讲座或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势进行教育。但由于教育者对一些时事理解不透彻,在教育学生中常常被忽视或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具有科学说服力的教育,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流言蜚语、错误见解的影响,造成思想混乱、看法片面,甚至导致言行上的错误。

        1.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进入法制社会时代,社会主义法制日显重要。但法制教育却是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由于教育者的法律水平受到局限,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仅仅是一般的普法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甚至模糊不清,不少学生法律意识极差、法律观念淡薄而处于半法盲状态。

        1.4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尚属空白。随着高校扩招,艺术类毕业生增多,毕业生大多自主择业,在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对前途产生悲观的情绪,艺术类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社会需要等非常盲目,不能很好的为自己定位。在择业、价值取向上出现一切以金钱为标准的认识误区,认为工作轻松报酬高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而把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发挥才能的问题放在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毕业教育,目前也没有开设这一类课程,这是学校今后必须加强的。

        1.5在日常行为管理和养成教育方面,学校虽尽了很大力气来抓,且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学校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更多的是规定‘‘不准’’,而不是引导学生该怎么办,怎么做更好。条条框框管理学生太多,对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不断变化深入了解不够,加上教育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育艺术水平、效果欠佳等因素存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出现过学生顶撞老师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加教育管理的难度。

        2.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高校政治思想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艺术类学生的课程设置、管理方式与一般大学生有所不同,但更主要的是艺术大学生思想活跃,接触西方思想观念较多,自主意识较强,这些都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难度。做好艺术类学生的思想工作,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2.1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优势,提高艺术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精选应当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并适应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和社会知识水平的原则来进行,使学生真正能学懂,并会应用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改革老一套的灌输式教育法,可试用实效一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导向,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并为学生提供有关市场、经济、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心理调控等方面的知识,尽量使思想教育内容由远至近,由抽象变具体,由书本延伸到社会,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2加强艺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加强学生敬业意识、奉献意识。艺术类学生喜欢自由自在个人主义相对强一些。因此,要不失时机的大力培养他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拼搏的旺盛斗志。同时要注意学生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法纪观念。针对艺术类学生法纪观念淡薄的现状,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制定法纪教育计划对学生实施一系列法纪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既懂法也守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学校要向社会输送人才首先应该是一个守法的公民,应该使学生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法律、专业的法规、职业纪律和职业法规的具体内容,并通过教学、专业实践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纪律性,使学生无论在各种场合都能奉公守法。

         强化竞争意识。艺术类的专业本身具有挑战性、竞争性,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要竞争意识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求胜利,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欲望。使学生懂得竞争是无情的,优胜劣汰使自然法则;那种甘居中游,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只能导致竞争失败。提倡敢于冒尖,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有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

        2.3狠抓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教育工作网络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目前学校德育师资缺乏,学校应重视培养有学识的德育工作者,为他们理论水平提高,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大 各班级担任德育辅导员,负责班级德育工作。特别是要 充分发挥指导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广播、校刊等宣传教育工具的作用,运用演讲、知识竞赛、辩论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把教育工作做的生动活泼。寒、署假使学生社会实践的良机,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开阔视野。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工作方法上,班主任不应该是压制而是加强引导,同时班主任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言传身教。

        教、管并重,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工作思想教育是治本,而管理是治标。必须始终坚持标本兼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思想教育要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要常抓不懈。只有为 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有效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大一新生;适应期教育;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523 [文献标识码] B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级新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情况,通过(选取200名2011级同学为样本,包括100名理工科、100名经管类新生,其中有效问卷196份)与个案访谈相结合,深入探究造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大一新生适应期教育的内容及方案,对较为普遍的适应性不良问题开展预防教育。

一、新生适应的相关定义

(一)大学新生适应的涵义

作为一种转折期适应,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是指初上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

关于适应期的划分,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在入学第一学期,我们认为第一学期主要是新生感受大学生活,初步自我调整;第二学期开始时,新生对大学的生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考试、集体生活、学生社团、学生干部、贫困生、入党积极分子评选、课余生活的安排基本全部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调整主要集中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因此,我们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期教育主要是指大一一学年的时间。

(二)大学新生适应的基本特点

第一,适应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具有明显。有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调查显示,大一入学新生从“陷入迷茫”到“走出困境”,46%的学生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完成;43%的大学生则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而另外11%的大学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第二,适应时间的长期性。从角色转变到完全适应的过程来看,一段时期内,大一新生的负性情绪体验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所增高。第三,适应影响的多重性。大学是半个社会,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教育机构。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育以外,课堂周围的社团、协会、学生会、以及半社会的教育培训结构(诸如各种考证培训班),以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兼职或者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对其适应大学生活的影响也变的多元,这些元素都影响着大一新生对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内容及适应情况

(一)自主学习精神缺乏

大一新生在入学初期基本沿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而大学阶段,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灌输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和自主研究为主。知识的输送量猛增,相关知识和科目的关联性、跳跃性增大,而且检验方式多样,竞争性不强,学习压力大大减弱。大学注重自学与自我研究,这些显著变化让很多高校新生较难适应,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积极性不高,很大一部分新生不知道如何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二)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困扰

中学的教育模式会让每个班级有自己固定的教师,因此同伴关系就有了相处的平台,而且因为高考的原因,教师对学习的学习非常的关心。而大学的同学首先来自不同的地域,其次会有不同的家庭、经济和教育背景,再加上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新生在建立自己新的交际网之前会有孤独感,无处倾诉,过度的自闭会更难以适应大学新环境的人际关系。

(三)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对大学入学适应有一定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25%的学生“不怎么习惯”或“很不习惯”大学的管理模式,21%的新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基本适应大学的管理。不习惯的学生主要认为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果没有高中好,速度快、互动少,内容枯燥;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辅导员老师管得太少,有事找不到人,没有高中班主任那样事无巨细的管理到每一名同学,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对专业学习感到失落。不仅对专业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因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分布在大学四个学年,而且专业课的教师与负责管理的教师又各有分工,学生对专业认证和对将来的就业感到茫然时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这表明大学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细节上、管理者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尤其是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素质对大学新生适应有一定影响。

三、适应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

1.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情况介绍、专业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以及时间安排,通过参观校园、图书馆、学习《学生手册》、宣扬寝室文化、举办新生讲座等形式重点指导学生注意大学的生活节奏,调整作息时间和学习、生活的生物钟。从而使新生逐步达到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充分发挥导生、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大一新生正确分析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

2.专业介绍以及学习方法的教育。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高中教育要求学习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而大学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因此,针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介绍以及学习方法的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式,培养专业认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专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从大学第一期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只是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是不够的,应该从大学新生就开设就业指导课,越早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新生确定学习目标。

3.引导大学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对于什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新生的了解状况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新生入校就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引导新生培养自我意识,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将自身特点同专业方向结合,培养个人能力就会有具体的方向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还有利于帮助新手规划四年的学习和具体时间段的计划,防止出现因大学自由时间多无从安排导致的空虚无聊感。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助于新生完成社会人、职业人的观念与技能的培养,使其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逐步完成其社会化,逐步掌握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与劳动能力,为走向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做好积累与准备工作。

4.开展丰富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何帮助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由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学校应该有整体规划,针对容易出现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端正思想,了解大学生活与高中的不同之处,需要作出那些调整和适应,以应对新的挑战。在我们的调查中,大一新生对于主题教育活动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们对于学校针对新同学开展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系列指导活动,他们的选择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学校应该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便帮助新生尽快、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二)针对具体不适应问题开展具体适应性教育

1.因适应性不良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开展起来。但是因为心理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开展教育,因此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大面积的课堂授课,只有出现严重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才会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由于大学新生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心理方面的教师及时、有效的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要组织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测验,获得第一手资料,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出现问题的新生进行跟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其次,加大心理教师的培训和安排,对适应性不良问题开展专项的咨询服务防范于未然,保障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发展。

2.开展团体辅导,引导新生积极适应。由于每一个大一新生都面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问题,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团体辅导就想预防针一样可以提前对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开展教育和指导。有一些问题如果在较长时间内仍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属于新生的普遍问题,那么就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去予以解决。团体辅导最好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是每个人都能了解集体中其他成员的状况,对比自身的状况调整人际关系、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最重要的是通过团体辅导,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分享他人的经验,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解决适应性不良问题,融入新的大学生活中。

大一新生适应期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由高中教育转向大学高等教育的辅适应教育。大学是一个人由青春期走向成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如果高校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做的比较好,那么高校新生在后期的大学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就比较顺畅,对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也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个体的每一次适应新的环境实质上是个体社会化过程,而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以及社会化的程度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大学新生适应不仅对个体发展有重大作用,也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张国防.浅析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

[2]周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韩毅.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