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路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公路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公路设计

生态公路设计范文1

关键词:生态公路设计理念;生态建设;实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公路的内涵

(一)生态公路理念

生态学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是指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生态公路是将公路建设与生态学相结合,它是将公路整体置于整个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生态公路并不仅仅代表着公路的一个种类,更多的代表了公路的建设思想和建设方向、目标,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应对公路环境及公路周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思想。生态公路的核心理念包括绿色、低碳的设计、施工理念;资源效用最大化理念;因地制宜理念等。

(二)生态公路建设的特点

自然是所有文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建立的现代文明,其发展前景堪忧。公路建设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及代表,粗犷式的公路建设及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与生态协调、统一、共存的发展。生态公路建设的最大特点在于,公路建设前后的环境对比,即建设之前拍一张基准照片,建设之后再拍一张对比照片,两张照片进行比较,照片中除了多出一条公路以外,其他周边环境依然保持原样。这就是生态公路建设的核心要求,看似很容易实现,然而,就我国目前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要达到以上的对比效果,非常不容易。我国常规的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痕迹比比皆是,生态不仅在施工过程中饱受摧残,公路通车后噪音、光线等多种因素对周边环境一定范围内都会造成影响。此外,湿地保护是生态公路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公路穿越湿地的情况极为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湿地都被完全破坏,不复存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在生态公路建设中,将会对湿地实行必要的保护,尽量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运用设计手段采用桥梁、涵洞等方式对湿地进行绕行回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湿地生态圈的完整。

二、生态公路的作用

生态公路理念作为在公路建设与环境冲突日益加剧的情

况下的产物,它所提倡的是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统一的

目标。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整体而言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极大

的破坏,保持及恢复生态系统是我们现在的重要任务,生态公

路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公路建设的

重要形式,它的作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生态公路的建设充分的尊重自然、正视自然,实现自然价值的最大化,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展现原始生态之美。它在建设中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而是尽最大力量去保护或最小限度破坏,努力保持生态自然的平衡,降低原始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因此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二)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

生态公路以能源与物质的充分利用为倡导标准,在建设中尽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同时生态公路会因地制宜,利用已有的资源或当地的资源进行建设,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尤其是耕地、农林用地等有价值的土地,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终达到节约资源的有效目的。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原始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及林地,影响了大片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最终造成动植物的生存能力下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物种类锐减。生态公路的设计与建造,以维护自然为宗旨,保持生物繁衍生存的空间,重视生物的生活环境,保证整体生态系统健康高效的运转,从而达到了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四)有利于整体景观的美化

我国公路的建设主要注重的是工程的设计是长久以来的主要问题,在过去的公路建设中,我们过分的强调安全,没有把整体的景观概念渗透到总体设计之中,造成现在的公路形式单一,缺乏变化性。在生态公路的建设中,设计充分考虑用路者的视觉感官和当地大的生态环境,保持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积极营造优美的景观,充分体现原始生态之美,为路人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

三、生态公路的实现方式

在我们充分的认识到生态公路的好处之后,我们就要在以后的公路设计中广泛的去应用。为实现生态公路的最终目标,我们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生态公路前期设计规划

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实现生态公路的关键步骤,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最终公路所能达到的效果和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规划在总体过程中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生态公路的设计中,每一项内容都要联系周边的环境进行考量,把“生态”概念渗透到所有环节之中,保护好沿途的动植物,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维护好整体的生态环境。

(二)做好施工进程中的生态保护

1、施工的设计要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合理的安排施工程序与进度,最大可能的减少对临时用地的占用面积和占用时间,并要做到在工程结束之后恢复其原貌和地表植被。

2、具有环保意识,做到文明生产,减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在工程之中,要高效的利用各种原材料,完工后要及时整理废旧材料,不乱扔乱放占用空间;对于容易产生灰尘或粉尘的原料,要及时遮盖或洒水,减少粉尘污染;同时还要保证尽量减少噪音污染,禁止夜间作业,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3、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对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工程,要绝不姑息,一定要使其进行返工。

(三)做好运营中的生态保护

1、前期的工程之中虽然已经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后期的营运之中有可能会使原来的措施失去作用,像绿化带就可能因气候后期生长不良,对此就应该进行后期的整改。

2、在公路营运中汽车尾气、汽车噪音是主要的污染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此种污染比例。如:修建效果较高的隔音墙,禁止在像医院、学校等这样的地方鸣笛;制定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定期对路上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要严格进行处罚,责令进行整改。

3、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充分进行考虑,做好预备方案,从而把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破坏降到最小。

(四)采用先进现代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建设的方法和手段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公路设计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目的,甚至是严重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制约我国公路的发展。因此,为了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我们必须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为公路建设提供很好的技术平台,加强这些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有利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加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必须贯彻与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营的全过程,我们要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对每一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保护环境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环境监测,随时的掌握环境的变化,应对突发的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机制。环境监测也应该贯彻于全过程,为公路的选线设计提供可行性依据,评价工程施工进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破坏程度,及时发现营运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改善。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的完善就是人们现在对生活环境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生态公路是现代公路的主要建造形式,它把“生态环保”理念贯彻于设计、施工及营运的全过程,符合我们现在环保的总体要求。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生态公路的概念,让人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生态公路,然后再从生态公路的作用中充分肯定生态公路的价值,这样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去运用生态公路,使生态公路成为我国今后公路建设的主要模式,从而保护好公路区域的生态环境,符合我们现代社会倡导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参考文献

[1]谢方成.生态公路设计理念与建设分析[J].路基工程,2009(04).

[2]李荣.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07).

生态公路设计范文2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保设计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近些年来, 公路交通建设规模和数量迅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交通建设工作本身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大规模的扰动,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共存,公路交通建设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很容易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长远看来, 公路交通建设是必然之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交通建设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当前公路建设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必须得到及时遏制,必须尽快地寻求到一条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即树立起绿色交通的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 努力控制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公路设计中应多方统筹考虑, 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兼顾资源环境的承受力, 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当前公路设计优化工作的首要原则。

2 公路环境保护概述

2.1 环保的定义

所谓的环境保护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合理利用并予以保护,避免在人类活动中使之受到破坏和污染,而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和已经受到污染的环境,则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使之恢复,从而创造出良好健康的环境。

2.2 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定义,公路环保即公路建设同其施工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之上的环境统一与协调发展对问题。通过以下两方面内容能够有效实现公路环境保护。首先对修建公路这一活动对其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范围、种类、程度进行分析,如此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区相应的措施对环境予以保护,避免了毫无头绪的环保工作。其次,公路各部分都应当发挥出其应有的环保功能,在公路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以及运行管理中都应当予以显现,在发挥公路原本作用的基础上,将其对周围的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 公路生态环保设计的措施

3.1将环保设计融入到总体设计当中

在公路设计中考虑环保性要求对公路设计者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真正纳人到公路总体设计要求中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虽然提出了环保总体设计要求, 但是没有落实详细要求, 与其他方面对公路设计的详细要求规定相比, 环保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想将绿色交通理念、生态设计理念与现代公路设计真正融合在一起, 就不能将环保设计与公路设计割裂开来。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对施工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严密勘测, 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总体布局和路线方案进行设计。在勘测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 针对路线方案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整个过程不再遵循“ 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 而是要实行同时原则, 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3.2绿化设计中的环境调查

对道路所经过的所有的区域环境进行的调查叫环境调查。只有经过环境调查,才能够很好的掌握公路沿途的绿化情况和植被分布,了解需要进行绿化路段的基本地形及自然条件,从而确立绿化方案。同时,要对公路需要绿化路段的原有植物类型进行统计,并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准确的确认需要保护的对象,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便确定更合理的优化方案。

3.3绿化设计的功能

公路环保绿化设计不仅能够起到绿化美化道路,加固路堤、路段、边坡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道路的沿途景观、烦躁防尘、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有利的改善,在保护人们交通安全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通过道路环保工程绿化设计,创造出一道风景优美迷人的绿色长廊,起到诱导人们视觉的作用,达到预告公路线性目的。例如,在道路的中央分割带、主道和辅道之间、对栽植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运用具有一定高度和冠径的灌木丛,对向车流的眩光进行有效的隔断,达到防炫遮光的目的,从而保障人车安全。再如,可以在行车道的两旁种植防尘降噪的植物,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行车环境。除此之外,公路绿化设计在帮助人们改善气候,保持地温气温、缓解路面老化问题、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公路环保工程的绿化设计是以自然环境、公路等级、公路运输状况、行车需要等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颜色、环境作用、形态表现的利用,在公路的作用区域和道路的两旁,进行植物艺术群体的建立,为人们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

3.4道路中央分隔带的设计

在对道路中央分割带进行规划设计时,一般较常采用的植物配置方式包括:花灌木与常绿灌木交错种植的方式、以常绿灌木为主,花灌木为辅的种植方式、以花灌木为主,常绿灌木为辅的种植方式。对防炫遮光角的控制范围为8~15度。这是对中央分隔带的最基本的要求。

3.5以边坡、土路肩、内侧绿化带及护坡道为对象的绿化设计

在对上述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注意:对于土质疏松的边坡、土路肩、内侧绿化带的植物配置中,适宜种植的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并具备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同时可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下适应性较强的低矮灌木达到固土护坡的目的。

对于挖方路暂路段的处理,多采用垂直绿化材料对石质边坡进行覆盖来增加设计的美感。护坡道的绿化植物配置,应以管理粗放、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低矮灌木为主。浅根性的花灌木适宜栽植在边沟外侧的绿地中,对隔离栅栏进行植物配置时,适宜选用垂直绿化效果较好的藤本植物,达到隔离公路的目的。

3.6绿化防护带的设计对特殊路段的作用

特殊路段的绿化设计中,对设计中环境保护和防护功能的要求较严格。绿化防护带必须要满足环境保护和防护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详细认真的查阅,同时要对该地区的公路地质勘察报告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明确水土保持的方案要求。另外,还要对防护林的分布位置,长度、密度和宽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对特殊路段防护带的种植植物进行选用时,要以乔灌木为主,植草为辅,采用规则种植方式种植进行防护。对特殊路段的绿化植物的选用,还要满足其树种、草种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抗性能力较好这一要求。

3.7互通立交区的设计

互通立交区常常给人杂乱的感觉。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时,植物配置中,应大量的种植常绿、半常绿植物。设计基调要简约大方。植物的配置图案要简洁明快,同时运用少量的植物进行人工造景,点缀主体图案。在对合流端三角区和其它边角区的绿化植物配置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多过乱的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外环匝道的设计应当达到引导人们视线的效果,可以适当的种植一些灌木及形态特征较为突出的植物。

生态公路设计范文3

关键词:环保、公路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生态公路以建立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公路为目标,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把环保理念融入到生态公路设计的全过程,最终建立起来的对环境友好的公路系统。它是生态学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区域公路的发展要求。而环保则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话题,目前生态公路的设计过程中也融入了环保理念,本文将结合公路规划和公路设计进一步探讨环保理念在生态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二、生态公路以及环保理念的提出及融合

1、生态公路的定义

所谓生态公路指的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建设的公路。而公路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性,但它并不是要求公路要像健康的自然生态一样可以达到维持的稳定性,而是强调在公路建设当中给环境所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这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生态法则。生态作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所指的也是具有所有生命物体的生存环境,在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在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把生态公路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相互协调,从而确保生态系统得以良性的循环,这也是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对于在一定范围内要结合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建立起的公路系统,是作为公路建设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所以,生态公路就必须要遵循生态法则,把其景观与地形、地质、地貌等一系列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也只有通过以生态学的规律与理论融入到环保的概念当中,从而才可以指导公路设计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公路。

2、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友好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环保理念就是要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由于公路建设中以及建成以后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当中的方法,于是提出了生态公路的理念以及如何实现公路生态化。以及把环保理念更好的应用在在生态公路设计上。

3、生态公路的基本内涵

生态公路的重点就是生态。建设生态公路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尽量降低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环境的负面影响、维护路域生态平衡、实现自身生态最大化。生态公路的理念要求公路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与运营等各个阶段都要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持一致,在公路设计与建设的所有环节中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的破坏与干扰。

从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来看,生态公路是指从公路的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营期间,直至项目结束的各个阶段都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环保理念与生态公路的融合

公路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公路环境保护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公路环境保护是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因此人们提出了生态公路的概念,也看到了把环保理念融入生态公路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把环保理念融入到生态公路的设计当中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人们也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现如今随着一条条生态公路的建成,环保理念和生态公路也融合的越来越好了。

三、对于生态公路的设计的主要目标

对于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体现出生态公路的内涵意义,这也是作为生态公路设计的根本方向和根据。由于公路生态设计作为一个特定的范畴,它设计的主要目的仍是需要建立在公路设计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方向出发,在设计中一方面要选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从而满足公路建设的主要目的,而另一方面,又要降低公路建设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于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目前在公路设计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全面综合的考虑公路建设的特性以及对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果要达到公路设计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其建设生态公路的目标主要就体现在公路和环境这两个方面。

四、在公路设计施工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在公路施工的过程当中因放炮采石、取土,砂石等工程,从而破坏草木并致使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因进行超挖以及堆载、不畅通的排水等因素导致在深路堑中所造成了边坡失稳的现象从而引发滑坡现象,此外,由于进行不合理的开采行为等也会破坏地下水源,而造成水危机等问题。

2、由于在施工期间因车辆和开采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粉尘的污染,而粉尘会导致周边的大气质量逐渐恶化,从而会影响各种动植物健康的生长以及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

3、由于在施工期间因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音而破坏了对其原有的环境,同时也影响到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损害到人们生活的正常秩序,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对于生态公路的设计具体规划

对于生态公路的规划对其要遵守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公路建设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共同发展为目标,并且把环保的理念全面的融合到生态公路规划中,并且同环境保护相关单位以最大程度的有效降低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规划,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应全面充分的考虑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并且预估到给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因此,首先就需要尽量避免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把影响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提出良好可行的实施计划,同时促使环保理念的规划融合到生态公路设计当中。

1、对于生态公路的具体规划应尽量降低占用土地面积,森林和草地,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考察周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考虑在建设当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等。所以,对以环保理念为指导的生态公路要比传统理念的公路规划更加困难,也更为复杂,要求也更高;

2、在生态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在到公路周边的生态协调性,并且在公路的设计阶段,也应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生物以及污染等各个方面的条件,要考虑到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提前规划设计补救措施;

3、在根据所选定的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时,必须要详细的了解掌握地形图的全部资料,如果有必要应对资料进行调查补充,并且要结合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对项目区域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出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从而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充分的考虑到纵断面和平面曲线半径的限制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质,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在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环境的敏感区域内,也可以通过隧道或者是纵向桥的方式通过,从而避免隔断完整的生态系统;

4、对于生态公路设计它不仅是对公路要素要具有明确的表达,还应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也应符合生态设计的理念,也就是强调提高对生态保护的理念。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土质情况,调整设置合理的边坡坡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合理的填挖土石方数量,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和疏导雨水系统,从而降低雨水给挖填土坡坡面造成的冲蚀,在填方坡面要及时的进行夯实处理并进行绿化。在施工现场要禁止噪音超标的机械进入,同时也要注意平时对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安排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从而有效的降低在施工期间对沿线居民造成的影响。

六、生态公路设计目标及其设计因素的考量

1、生态公路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是生态公路内涵的具体体现,是生态公路设计的依据和方向。公路生态设计是生态设计的一个特定范畴,其设计目的仍然立足于公路设计与环境结合的角度,既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满足公路建设的目的,又要减少公路对环境的影响。这里研究对象由经济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化为公路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公路设计的目标可进一步阐述为,针对当前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公路的工程特性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公路与环境的整体效果最优,从总体上来说,生态公路设计目标主要表现在公路本身与环境两方面。

2、生态公路设计考虑的因素

生态公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公路的通行功能。通行功能是公路的基本功能,也是公路设计的基本目标,失去这一目标,生态公路设计也就失去其依托的主体。

(2)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公路设计要全面考虑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公路设计方案进行优选。

(3)周围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生态系统对环境影响有不同的响应特征,从受影响的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公路环境影响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4)生态工程方法与公路工程方法的结合。生态工程方法与具体的生态公路设计阶段和内容结合是生态公路设计的主要方法。

七、生态公路设计要求

1、生态公路的设计与传统公路设计的不同

传统的公路选线主要以地形、地质为控制因素,而且主要考虑的是交通的便捷性,直线型,还有照顾到公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及主要城镇,所以较少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的影响以及建成后的周边景观。而生态公路的规划则要要求从尽量少占

用土地、草地和森林,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还要对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考察,要求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污染。要是一定有破坏也必须规划好破坏后对生态环境的补救。因此在环保方面生态公路比传统公路的规划要艰难很多,也要复杂很多。

2、生态公路中的设计要素

生态公路的建造必须要考虑到公路和周边生态的协调性。在整个公路的设计阶段,应该统筹考虑研究环境、生物、资源、污染等诸要素。要考虑到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提前规划设计补救措施。

3、生态公路设计过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生态公路可不可以建,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有多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都是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体进行评估,并且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一、要调研建设公路的可行性,看需要建设公路沿线有没有不可以建公路的自然环境,比如高山,湖泊以及名胜古迹等等,还要考虑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等的影响;二、要调研沿线百姓对建设公路的支持程度,考虑当地的文化风俗,要是当地百姓的文化习惯使得他们反对公路的建设,那么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在内。

八、结论

总之,在生态环境备受瞩目的今天,对生态公路设计的要求也日益的有所提高,同时把环保理念也逐渐的融入在设计当中,得到人们的拥护与接受,因此,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把环保理念充分的与设计相结合也是作为必然的趋势,并且成为现代公路设计的主要概念,所以,我们相信只有把环保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当中才是公路建设发展的硬道理,重要方向,同时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完美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7期

[2] 劳穗军:《公路设计中考虑的几个环境因素》,《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5期

[3] 马媛玲 魏磊:《浅议生态公路建设的理念》,《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生态公路设计范文4

    论文摘要:结合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分析讨论现在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路建设中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用技术创新设计符合生态要求的公路。

    1引言

    从20世纪8O年代开始到2007年底,我国的公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总规模约3.5万km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使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3万km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位。在憧憬“2010年实现全面改善,2020年基本适应,204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万km的宏伟篮图的同时,飞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建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公路”,把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2生态公路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及沿海地区的发展,暴露了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最严重的是,由于植被和表土的损失,自然植被的恢复十分困难。据调查,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公路环境下,植被自然恢复到原有状态至少需要20年。

    因此,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长久以来,环境资源未被纳入公路效益体系之中,公路经济效益增长的指标既不反映经济效益增长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资源代价,也不反映自然资源存量下降及其缺乏的程度。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很多省份都提出建设高速公路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提出建设生态路、环保路等基本概念。

    3生态公路的设计思维

    3.1立足环保用活标准

    我国建设高速公路已有十几年历史,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嫌经验不足。目前国内的设计人员在标准规范的具体运用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高指标,二是执行标准教条化。不是适应地形、地质等自然环境,选用合适的标准和指标,而是修一条符合生硬标准的路。建设生态公路必须从源头抓住环保的要点,从恰当运用技术标准、灵活掌握线形指标人手,使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国外发达国家在公路建设中十分注重环保问题,欧美等高速公路发达的国家早在2O世纪8O年代就已经着手建立公路环保法律体系和管理机构,在公路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环保优先”的原则,日本则以“环保优先、自然再生”为策略,通过技术创先,初步形成从设计软件到生产各种喷播材料的新兴产业;在项目立项时强调公众参与,以减少可能产生的许多不利于生态环境的问题;在工程设计中,宁可加大工程造价,也不大挖大填,破坏生态平衡;且国外的高速公路在横断面形式和运用上就比我国要灵活多样,上、下行线可以合拢,亦可以分离,就是合在一起也可以标高相等或标高不等,这样对保护环境资源,增强可持续性发展,甚至降低部分工程造价也是大有益处的。

    3.2生物防护

    目前我国在道路设计领域采用的防护措施相对落后,仍大量采用的挡土墙、浆砌片石护坡及喷射水泥砂浆等防护形式严重破坏了植物生长的环境,使得道路建成后破坏的自然植被永久不能恢复。缺乏植物覆盖的边坡一方面不利于水土保持,大量的雨水直接流失,还加大了对道路周边地区的冲刷,给农田水利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道路的行车效果,大量裸露的岩石和混凝土视觉效果非常差,也不利于吸收阳光和汽车尾气,与道路快捷、舒适的特点不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道路的行车带来不安全因素。

    如今很多国家都采用各种柔性支护和混凝土绿化措施,努力实现全路段绿化。我国在边坡防护绿化方面近几年发展迅速,三峡大学目前已成功研制出植被混凝土技术,它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

    对于铅直表面的挡土墙面坡进行绿化可采用培植植被或悬挂生态篮的方法,利用墙内土壤的水分和营养、路面排水或少量人工养护维持植被生长,使挡土墙成为兼具防护、绿化、降噪等功能的生态系统。为确保道路行车安全,一般对于挡土墙段落的生态防护采用镶嵌式生态篮设计。

    3.3绿色文化

    设计良好的高速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富有行车诱导性,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使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还要创造一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高速公路的绿色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强调公路是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风土、历史和时空相适应,与时代感相适应,与运动中人的感知和静态中人的观察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与大自然相融合。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动态设计与合理周期

    道路设计并不是独立的设计阶段,它融贯于道路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随着时间和沿线环境的变迁,道路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建立“动态设计”的概念。尤其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和隧道设计时,运用先进的空间设计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需随时间、空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才能设计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高速公路。

    好的公路设计基于准确完整的地形、地质资料,而准确完整的地形、地质资料必须有合理的工期予以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是设计、建设生态公路的必要条件。

    3.5公路环境工程技术

    在很长时间内,在保护环境和发展运输经济这两者之间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境界,而科技进步是走出这种两难境界的根本出路。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现今社会里,只有加快科技的进步,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才能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化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考虑拟建公路周围的环境的敏感性,选择周围环境敏感性最小或是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优的路线方案是路线方案比较和优化的目的。

    鉴于公路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地质工程、公路工程、水土工程、植物生态、现代空间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因此,鼓励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快培养公路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开展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与恢复新技术应用研究,无疑将推动公路环境工程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3.6环境与景观设计深度不足

    设计思想落后、陈旧、内容贫乏、深度不足、层次不高是我国部分地区高速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存在的通病。

    设计深度不足亦反映在多方面,即使是绿化与栽植这一环境与景观设计的最基本内容,其设计深度也不能令施工、建设及运营管理各方面满意。

    对建设及管理者而言,绿化栽植设计在选用树种、草种时,不仅应考虑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适应性、植物的寿命及固土能力等因素,还应更多地考虑其运营后养护、管理的经济性和便利性,而植物选择恰恰是工程设计最为薄弱的环节,需要设计者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了解项目所在地区气象、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一般来说,绿化植物的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特别是优先考虑那些体现地方风格的特色植物,同时注重抗冲性强、绿期长、生长旺盛、覆盖度大的种类;对西北干旱地区尚应考虑植物的耐贫瘠和耐干旱性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对沿海及滨海地区应考虑植物的耐碱性及耐盐性。

    对于高等级公路而言,绿化栽植不仅要求能发挥视线诱导、线形预告、遮光、缓和冲击等增进安全方面的功能作用,而且期望其能够起到遮蔽、调和景观及展示景观改善方面的效果。用于边坡防护的植物则应从防止坡面冲蚀和坡面溜塌的角度加以选择,选择的植物根系、匍匐茎能够束缚土壤颗粒,使土壤不易流失,植物的生长使边坡土壤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缓和雨滴的冲击,减少径流量和降低流速的目的。

    总言之,高等级公路的环境保护设计应从更高层次要求,公路应能够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区域生态保护、大气净化、防止全球温暖化等宏观环境保护的作用。换言之,路域环境保护应对区域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4结束语

生态公路设计范文5

(一)原有水利与生态水利对接不协调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多数都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它的设计也应该针对原有的水利工程基础来进行,在后期设计中要科学地合理地配置,对水工程和各用水区域需要做到明确的水流分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但是,有时候生态水利工程会对原有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以及所具备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现有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原有水利工程在运行上不协调。原有能正常运行的排水防洪标准、发电和灌溉功能都要进行一些改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安全运行风险。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更加重视服务与功能的实现,因此是否能够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缺乏生态水文检测资料等

作为理论指导,生态水文测验资料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设计者能够从水文测验站的资料中进行水文过程的分析并评价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水文资料的缺乏使得我们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很难在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去设计或者开展,水文测验资料相对缺乏是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能很好开展的原因之一。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现代环境保护日渐得到重视,生态水利工程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我们在开发水利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的去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这几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是必要的,能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一)坚持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原则

相较于其它工程施工来说,生态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难度更大。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实际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展开统一安排规划,坚持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原则,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具备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恢复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中,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水文环境与条件展开针对性的工作。因为不同的地质、地形、水文情况会形成不同的河槽断面,所以,需要明确各地的水利特征后去采取有计划的针对性措施,做到量体裁衣。只有在彻底的了解地域性的河流形态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后,有分寸的去采集,研究讨论,才能真正的实现水体生态环境系统自我的修复和恢复。传统的工程设计工作只是对自然河流的特征进行了实施控制,生态水利工程需要工程设计师具有科学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对水质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要求人们必须遵循和掌握自然发展规律,有效利用规律,实现自然规律与人文科技的有机巧妙结合,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和水利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遵循整体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针对整体性原则而言,主要就是在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详细了解生态系统与各个生态因素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是对水文生态系统修复情况的考虑,也是对生态水域系统在降雨、降雪还有其他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考虑,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如果我们只单一的考虑修复问题,不考虑这一大环境,那么就不会彻底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生态系统这一大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去解决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

(四)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要遵循和环境工程设计有效结合原则

例如尽量将水污染的防治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施区域的水量变化进行实验设计,还要结合水量季节性的变化做实施方案。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水污染的控制工程辅助运行这一目的。

三、结语

生态公路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破坏;恢复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工程数量的增多,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避免生态破坏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所以,必须要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规程。

二、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

(一)修筑路基产生坡面或不稳定边坡

路基是高速公路的主线,通常路基建设或开挖路堑或修筑路堤,需要挖土填方。因此,许多路基边坡为坡面,或为堆积边坡,这些人为坡面或堆积边坡,表层几乎无植被覆盖,地质不稳定。

(二)挖方取土对土地造成毁灭性破坏

由于大量挖方取土进行路基填方,局部土地受到大规模的机械开挖、翻动和取土,岩土层受到移动、变形,完全改变了原有土体的自然结构,土壤植被系统几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三)临时设施及活动场所破坏地表自然生态系统

施工设备及材料堆放场、弃渣场、工棚、临时加工场、仓库、便道、施工单位临时驻地等施工用地因压实、分隔、挖损或践踏等,表土层与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表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甚至丧失。

2.生态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一)引发区域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建设中受到生态破坏的土地,由于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边坡地质不稳定,在雨滴打击、水流冲刷、风蚀和重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路基边坡部位还随时有塌陷的可能,甚至引发山体坍塌、滑坡、河流淤积等。据调查,广东省道路建设水土流失量每年高达462.03万m3,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8.95万元。道路建设已经成为引发区域水土流失的突出问题。

(二)道路沿线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受到破坏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随着道路建设的延伸而不断扩展,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危害,对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并与周边环境形成极大的反差和不协调,形成极大的视觉污染。

三、解析生态恢复工作的理论基础

生态恢复,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切改良被破坏土地植被并且使其恢复生物学功能的措施,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生态恢复工作主要以恢复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那些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而遭到破坏的植被、土壤、自然景观等,主要致力于研究其恢复、重建工作。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很多生态恢复办法,并且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根据相关调查可知,人为坡面上被破坏植被的恢复时间是六年左右,在植被恢复之前不会出现明显的水地保持效果,因而土地侵蚀也不会停止,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人为地面或者坡面,要对其要采用人工生态恢复法对其进行恢复、重建,尽量使被破坏的土壤和植被在短时间内恢复生物学性能,在此基础上,要以绿色为主,尽量使恢复的植被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便改善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

四、生态恢复采用的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形成的有关公路生态恢复的技术有土地复垦技术、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或综合生物工程技术)和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等。

1、土地复垦技术

土地复垦系指将修路中被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按预定的目标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在确定复垦目标时,一般也包括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容。有些土地复垦技术,例如,生态农业、生物(植物、微生物)、施用有机肥以及复垦土壤侵蚀控制等,在高速公路不同的临时用地类型上进行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土地复垦技术包括工程复垦和生态复垦。对遭到严重破坏的土地,一般先采用覆盖表土、平整压实等工程措施进行恢复改造。国外有人利用由木屑、聚丙烯纤维等原料与尼龙、稻草等编织的“侵蚀被”或用由聚丙烯带制成的三维栅格、金属编成的“石筐”等侵蚀控制构筑物来控制复垦土壤的侵蚀,将“侵蚀被”或侵蚀控制构筑物铺在表层或边坡,既可防止土壤侵蚀,植物又可在其中生长。这项技术不仅先进,而且其产品已实现了产业化。对已严重丧失生产力的土地,利用豆科植物、微生物或有机肥等进行改良,加速土壤熟化,恢复生产力。对已具备恢复植被的土地,因地制宜确定复垦目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或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合农业系统,达到既恢复生态,又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2、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或综合生物工程技术)

所谓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或综合生物工程技术),是将生物措施与传统的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技术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环境基础工程,利用工程措施或土壤侵蚀控制技术等为植物恢复或创造生长的环境条件;二是植被营建工程,根据立地条件,正确选择植物品种,这是整个技术体系中的关键,应选择多年生、根部发达、茎叶低矮、水源涵养能力强、抗旱、耐瘠和可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尽可能选取当地品种栽植或直接播种,以便达到快速恢复植被的目的;三是植被养护工程,对营造的植被实行相应的后续管理,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国外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受损的坡面,多采用以柔性护坡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我国公路建设中路基坡面的生态恢复与防护也常采用这一技术。先用工程措施如水泥网格、浆砌石网格或由空心砖建成的多孔挡护结构等防护技术稳定边坡,并为下一步种植植物创造条件;然后在坡面铺草皮、植树种草等,将传统的边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力学、水文学、环境学和美学功能的防护结构,既加强了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又恢复和改善了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3、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

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预测公路景观组成元素及受其影响的土地变化特点,结合公路建设与营运的特点,设计恢复型植被景观,如在路基边坡、平台、中央分隔带等营建绿化带。不仅可以恢复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绿化美化公路的景观环境。这一技术主要用来改善道路的交通环境和条件,使道路周围的环境与线形流畅优美的道路配合协调。合理的景观恢复工程设计还可以诱导视线和防眩。

五、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1、公路建设中陆生生物保护措施

(一)设置动物通道。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经常有野生动物特别是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地区,可考虑修建动物通道来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动物通道分上跨式和下穿式两种。下穿式通道的设计可与涵洞或其他水利设施结合起来。由于设置动物通道所需的费用高,所以,使用这种措施的场合应先论证所保护动物种群的重要性和过路的必要性。为使动物通道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通道两侧及上跨式通道的桥面上都要实施适当的绿化,以增加隐蔽感。

对于普通公路来讲,修建动物通道必须与修建隔离栅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改变动物迁徙路线来减少穿越公路的动物与车辆的相撞。而对于高速公路,修建动物通道的目的则是为动物的迁徙提供方便。

(二)用隧道桥梁取代大开挖或高路基。用隧道取代大开挖或用桥梁取代高路基的做法,是基于生态设计的理念。这种方式对动物生境的影响是最小的。在山区路段采用隧道桥梁,不仅可以避免大挖方量、大弃方量、大的填方量、大面积边坡需要稳定处理、以及无法补救的景观影响等问题,而且也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隧道上面的山体以及桥梁下面的通道是动物天然的活动场所。

(三)植树造林。在公路路界内或相邻区域植树有利于当地的动植物保护。在一些场合,植树在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同时,还可为当地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或迁徙路径。所种植树木应尽量采用本土植物,以便在最少的维护工作量下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效果。

2、公路建设中水生生物的保护措施公路建设同时也存在着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其减缓措施有:

(一)在跨越河流、湖泊水体时,尽量采用桥涵跨过,尽量减少使用堆填式的路基结构。

(二)尽可能地减少现有河流水体的改道。

(三)加强水域路段的路堤防护,防止土壤侵蚀引起水质污染及河道淤塞,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四)涵洞设计中应考虑水生生物迁徙回游的需要,必要时,应设置消力墩来降低水流流速,以便鱼类能逆流回游,涵洞底部标高应低于河床标高。

六、结束语

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破坏问题必须要引起建设部门的重视,要不断发现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破坏的可能性,并针对破坏的种类和程度提出生态恢复的对策,以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环保性。

【参考文献】

[1]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世纪都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M]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赵剑强.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