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1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体会
中图分类号:TM57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层面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加快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步伐,为社会培养出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合格劳动者。笔者在PLC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PLC知识和技能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利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忽视了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忽视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缺乏动力和想象力,要掌握PLC应用技术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二)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由教师主导,缺乏信息反馈,缺少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课堂上睡觉、打闹、玩手机、听MP3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掌握PLC应用技术谈何容易。
(三)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训操作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理论教师与实训操作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理论和技能相互脱节,从而出现“各自为战”和“相互推诿”的现象。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无法有效协调专业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合理统筹教学内容,致使PLC 应用技术的教学任务无法按照预定目标正常完成,造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局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在进行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紧跟一体化教学改革步伐,将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整合、分解,教学和实训活动都安排在实训设备和教学设备整合到一起的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或者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工作任务,由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涵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整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做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既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与职业技能有关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等其他能力的培养,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一般采用行为导向教学中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一般按照五个步骤进行:搜集整理资讯、制定计划、任务或项目实施、检查、评价,每个步骤对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在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搜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在实施阶段,学生根据任务计划完成自己的设计和模拟工作,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在检查阶段,学习小组分别展示工作成果;在评价阶段,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以上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被咨询者、辅助者,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开展企业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学习领域,编写一体化教材
1.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共同提炼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出适应专业的几个学习领域,也就是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分解,制定出工作性的学习任务,以理论知识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2.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笔者将本专业的《PLC技术应用及实训》课程根据学校具体的实习、实训仪器设备情况,划分为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环节、可编程控制器的认识、基本指令训练、步进指令训练、功能指令训练、PLC综合应用、PLC编程器和编程软件的应用等几个项目单元,并编写了实行项目教学的校本教材。比如:校本教材的单元四《三菱FX2N系列PLC基本指令的应用》由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互锁正反转、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PLC控制三色灯循环点亮电路设计共四个任务组成,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不同控制环节学习PLC基本指令的应用与训练。其中本书的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环节为PLC学习服务,实现由学生自己修改接线和编程引入PLC 应用技术,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认识可编程控制器的优点,从而实现由继电控制向逻辑控制的过渡。教学过程全部安排到PLC实训室,各单元的教学采用技能实训和理论教学穿行的方式,并大量运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达到理论与技能实训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要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PLC技术应用及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一)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中做,做中学”
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学习反复穿行,提供较多机会使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反复对照理解,学生一直保有新鲜感,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真实的本领,而且使其自信心倍增,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和技能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学习理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方法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机会,增进了师生感情,教师也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PLC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教学策略,积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要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电工维修技能以上的操作水平;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和教研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PLC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才能指导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各个工作任务。
(四)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了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的产品就是学生,其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因此,中职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得到社会或企业的认可,即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又促进了学校发展,从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即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又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就可以为社会输送大批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合格劳动者。
参考文献:
[1]葛志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及实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2
【关键词】 肝硬化;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腹腔积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48-02
乙肝肝硬化腹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常规内科治疗多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如果患者存在大量的腹腔积液,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为探讨乙肝肝硬化腹腔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32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为(52.4±4.7)岁。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内科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甘利欣、茵栀黄及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予以利尿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0.5mg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1次/d。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治疗方法如下:
患者予以心电监护,严格按照腹腔积液穿刺的操作规程治疗,于脐及两侧髂前上棘连线外的1/3处进行穿刺,常规建立通道,并与腹腔积液回输机连接,以形成一个闭式循环,控制腹腔积液按照150-200ml/min的流速经过滤器,并于负压泵作用下滤出水以及中小分子等相关物质。经静脉导管将浓缩以后的腹腔积液输入到腹腔之中,经反复循环后一次性清除超滤浓缩的腹腔积液,直至腹腔积液不再引流出为止,并以腹带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等的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的腹围、体重变化。并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测定白蛋白(ALB)、HBV-DNA及肾功能(Cr)变化,肾功能指标包括尿肌酐(Cr)及谷丙转氨酶(ALT)。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分析,以(χ±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腹围以及体重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腹围及体重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及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ALB明显升高,而Cr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ALT、HBV-DNA以及Cr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2。
3 讨 论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乙肝肝硬化腹水属于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患者多处于肝病晚期,因并发症较多,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临床预后较差。传统治疗方法是进行内科治疗,例如静脉滴注白蛋白、利尿治疗、放腹腔积液等,但多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大量的腹腔积液长期存在可能引发许多致命性的并发症或者疾病,例如肾功能衰竭、腹腔感染、食管静脉曲张且破裂出血等[2]。
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快速解除患者的腹腔积液压迫症状,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并提高血浆胶体的渗透压,从而增加循环血流量,增加尿量。但该疗法仅仅是对症治疗,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差,且容易复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发肝组织持续受损,并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导致病情加重的根源。因此,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过程中,应加强抗病毒治疗,方可消除疾病根源,挽救残存的肝细胞,改善病毒指标以及生化指标,从而延缓或者逆转患者的肝纤维化,延长患者的生命,并延迟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细胞癌等的发生及发展[2]。恩替卡韦是目前临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最佳的药物,因其可快速降低HBV-DNA水平,且耐药率极低[3]。本研究在常规内科治疗以及腹腔积液浓缩回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腹围及体重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各项生化指标以及HBV-DNA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提示恩替卡韦联合腹水浓缩回输疗法治疗乙肝肝硬化腹腔积液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阳,赵臣.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3年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5):82-83.
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3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己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延伸,其先导作用突现。尤其是lT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主要是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量大大增加,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以现代技术支撑的资金流、信息流速度的加快,要求与之相应的物流更加快捷,这无疑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说明发展物流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从我国目前的现代物流水平看,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总体情况向好。
特别是国家电网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特点,提出了“三集五大”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物资管理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动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国内对电力系统物流研究方兴未艾,如刘同旭的《基于ERP的电网物资、设备资产一体化管理》,论证了如何实现基于项目管理的物资、设备、资产集成管理;杨旭昕,刘俊勇等《应急电力物资综合调配方案模型设计》论述了应急电力物资调配。一些直辖市,比如北京、重庆也都建设了自己的一体化物资配送系统,山东电力、成都电力也都成立了物资调配中心,但这些已经上马或正在进行的系统,系统集成度还不是很高,一体化水平还比较低,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水平物资调配一体化。
1 系统架构
一体化平台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业务子系统,包括物资调拨管理、投诉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子系统,单独部署在基础业务服务器上;第二部分是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子系统,这三大业务子系统各自拥有自身的业务服务器可供不同需要的用户单独访问,同时在物资调度管理业务中,三大子系统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一的资源调度整合,便于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调度工作,提高物资调度管理工作的效率。详细的系统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的设计
按照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物资管理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动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就成为了摆在各网省物资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课题。
在物资集约化应用的过程中,建立物资调配中心成为组织架构变革的核心任务。调配中心整体的业务定位是:以需求为导向,以供应为目标。从业务的角度看,调配中心(室)在面对需求单位时统一受理物资需求;在与供应商时统一受理投诉管理、履约变更请求。作为一个统一窗口,一口对内、一口对外。
针对以上要求,本文主要就电力企业的物资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物流调配一体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工作流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与一体,整合了物资调拨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统一调度业务的客观需要。
2.1 物资调拨管理
物资调拨管理系统将常用物资调拨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工作流技术进行智能指定、下发、流转和归档等序列化操作,推动物资调拨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进程。主要功能有:调拨主记录维护、调入物资维护、调拨审批(调度专责)、调拨审批(物资部领导)、调拨令打印、调配工作日志记录。
2.2应急指挥管理
在各种突况下,发挥物资调配中心统筹资源和综合协调的优势,实现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快速响应、保障准时高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应急调度流程管理实现对应急事件记录管理,也同时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库存物资紧急调拨。
(2)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用于车间班组物资进行收集汇总,便于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记录。进行应急物资仓库管理,完善物资实物管理部门。
(3)供应商资源管理展现供应商资源信息(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包括物资储备数量、物资金额、供应商名称、供应商电话、供应商厂址等。
(4)协议运输队管理实现维护、查询协议运输队信息,便于对协议运输队联系信息快速查找。
(5)应急网络管理实现展现应急指挥供应保障的组织架构体系图,并可以对值班人员信息进行查看。
3 投诉业务管理
(1)投诉受理流程管理:将投诉业务流程化,就是为了保证物资调配中心能够及时的对各项目单位、各供应商等单位提报的投诉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避免出现单一问题反复投诉、甚至越级投诉情况的发生,实现投诉受理业务的流程化、闭环化、信息化管理。
(2)履约协调会议管理:实现调配中心对履约过程中需要上一级部门协调处理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实现调配中心对调配室提报的履约协调问题进行收集汇总,作为周协调会议讨论依据。
(3)履约协调问题跟踪管理:将待协调问题的细节补充完整并经会议讨论后,发起问题追踪流程,由相关人员依次对该问题进行处理,并给出各环节各流程的处理意见,逐级提报,问题处理完成后,由专人进行问题结束确认,关闭该次流程,形成闭环的问题处理机制,保证履约协调问题的高处理率和协调工作的实施效率。
4 数字沙盘
数字沙盘提供了一个对整个公司的电力仓储网络资源的展示和管理窗口,还融入了一定的信息管理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的功能。
4.1 仓库位置分布
系统支持在电子 地图上查看公司所有区域库和周转库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用不同的图例区分区域库和周转库,支持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向前、向后、漫游移动、归位、打印、导出图片等操作;可以按照常见分类对仓库在电子地图上的分布进行速查。
4.2 仓储信息分布
该模块通过与ERP仓储数据进行对接,将各仓库物资的存储情况与仓库地理位置分布相关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物资需求,对物资存放地进行条件查询,如查询一次设备的主要存放地、某地区仓库主要存放物资种类等。
4.3 仓库信息查询管理
该模块还将仓库的基本信息、如仓库面积、人员构成、资产规模、仓库实拍、平面、分布图等信息集成到电子地图中,用户点选关注的仓储资源图标即可获取该仓库的全部信息,便于调度决策。
同时还支持按照关注条件,进行仓库信息高级查询,用户自行组合查询条件,组合多重查询结果供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查询结果可以导出为Excel,便于用户打印、汇报、存档。
4.4 变电站位置对比管理
该模块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仓储网络中的仓库位置进行标注,同时将生产现场(变电站)位置进行导入,进行同屏对比关联展示,可以查询仓库周边指定范围(如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生产现场,逆向可查询生产现场指定范围内的仓库,从而帮助物资调配人员选取最优的物资调配来源地,为物资调拨、应急指挥等业务提供决策辅助
4.5 电子沙盘展示
该模块提供了卫星图层的展示功能,从而构建了一套类似于军事作战地形沙盘的电子化物资调配沙盘,用户可以自由切换系统的地图底层,支持普通电子地图和卫星图层的自由切换。通过卫星图层查看功能,在应急物资调配业务中,物资调配人员就能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受灾地或物资需求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等信息,从而为规划应急物资调拨路线、安排物资运输行进道路、指定应急物资运输计划提供辅助。
4.6 三维仓库仿真
三维仓库仿真系统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物资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可以“足不出户”的通过与仓库内部物资存放情况、仓库内外部结构相一致的虚拟仓库三维实景了解仓库相关信息,跟踪仓库内物资存量变更、监督仓库内部工作开展实施。
(1)仓库虚拟管理:将仓库(及露天存放点)进行实景仿真3D建模,对仓库内各仓位进行重点模型化处理,重要存放物资进行仿真建模,不需要去实地,在远端即可了解各仓库外部及内部构造。
(2)物资虚拟管理:对仓库内部存放物资进行分类建模,同时将物资的库存信息与虚拟物资模型相关联,物资模型能够根据库存数量的变化实现动态数量增减,点选虚拟物资可以对其基本信息和库存数量进行查询。
(3)巡视盘点管理:该模块实现仓库内部巡视工作管理,包括自动巡视和手动巡视两大部分,根据巡视路线可以对巡视工作中涉及的物资信息进行查询,实现物资虚拟盘点功能。
(4)提醒报警管理当物资存量低于设定阈值或发生其他需要管理人员注意时,三维虚拟仓库中对此类信息进行提醒报警,通过高亮显示问题发生区域、自动定位问题发生点等手段告知仓库管理人员,提示其采取相关措施。
4.7 物资车辆定位监控
物资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可以使物资部门对重点物资运输情况的跟踪、监控以及风险管控。建立相应的管理监控流程来保证重点物资运送监控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根据需要对大型、重点物资运输情况进行GPS实时跟踪,掌握运输过程信息,建立跟踪协调机制,确保物资安全、准时运抵现场。
4.8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是由物资调拨管理、投诉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的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BW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其中主要是与ERP系统的整合,可以实现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系统中相关信息的一致性,保证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真实反映ERP的业务数据。
5 结论
供电公司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机构分散,多头采购,不利于价格竞争,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量大,无效库存大量积压,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公司缺乏必要的手段,无法准确掌握企业库存信息,无法对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企业的发展要求。
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4
关键词:卫星网络;地面网络;天地一体;通信保障系统
根据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通信保障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的警务通信,例如交通指挥、治安巡逻等;另一种就是应急通信,比如重大的灾害救助、大型事件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深入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国家提出了构建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系统,就是要把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进行相互连结、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所构建的通信保障平台既能满足与日常,也能满足于应急的需求。
1 发展我国应急通信的重要性
发展我国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有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是让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保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重大的公共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这些重大事件给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减少安全事件所带来的损失,更加应该重视通信保障系统的建设。
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2.1 卫星地面站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还离不开地面站的部署,在地面上建立超短波电台、无线集群系统等内容,可以在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实现交通通信的覆盖[2]。
2.2 应急通信车,包括动中通和静中通
应急通信车的应用,可以让卫星网络展现出更大的优势,通信车的设施齐全,使用方便,在车体内也可以满足卫星网络覆盖范围内的通信能力,而且机动能力性更强,可以用于通信体系中的指挥调度。
2.3 空中转信平台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种地形情况都会遇到,在一些地质地貌破坏严重的地区,就要利用直升机等设施,进行空中中转,以此来实现卫星网络和地面上的通信,保障地面上的通信保障网络系统能和卫星网络进行有效地沟通。
3 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的构建方案
3.1 系统构建思路
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系统要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空间段是卫星网络,而地面段则是卫星的地面站和通信车。将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进行有机结合,能让地面网络最大化辅助卫星网络的工作,使通信保障更完善。
3.2 系统的组成
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是由宽带卫星和地面站以及通信指挥车共同构成的。在这两类中,宽带卫星是一种能将语音、数据、图像等数据综合处理的通信方式,视频的采集和回传、视频会议是通信保障系统的重要内容,宽带卫星能为这些内容提供数据支持[3]。而地面站和通信指挥车则可以不受地形环境的影响,更好地追踪卫星网络的移动轨道和基本情况,有效地和卫星网络进行沟通,实现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之间的传递。
3.3 系统的特点
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系统的,强调了地面网络的能动作用,在具体地实施中补充了卫星网络的多种通信方式,而通信车也提供了更多的供电方式,人们可以在地面上更好地观察到卫星网络在天体中的运行状况,便于开展视频会议,同时,地面上指挥车和地面站上的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作用,为通信保障的指挥决策提供一个更加准确的依据。
4 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的作用
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更加重视地面上网络通信的重要性,是现代通信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国家中发生了重大安全事件,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体系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相互合作、补充,共同发挥出难以替代的作用。
同时,天地一体通信保障体系的建立还满足了以下的要求:能够在任意地点建立起综合数据的互相沟通、具有双向的通信能力,将数据传输透明化、一体化,还具有对商业机密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功能[4]。
5 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通信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信保障体系实现全时空、全方位的天地一体化,在实际的通信指挥中实现多种并存的通信手段,融合了多媒体性能的传输能力和处理能力。这样一体化的通信保障体系已经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该更加努力,去深入开展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网络信息系统地建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让我国的空间技术水平更加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家富,冯艺芝.构建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天地一体的通信保障系统[J].数字通信世界,2014,(01):13-16.
[2]位莅,宫钦.一种基于多维度可定制的场景化通信保障系统[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06):20-23.
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5
关键词:天地一体化信息网;水利卫星通信;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
引言
2015年是卫星年,发生了以下卫星“大事件”:8月,北斗系统第18,19颗导航卫星首次实现星间链路建立,标志着我国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9月,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首次搭载了氢原子钟,同月,我国发射首颗Ka通信技术试验星;11月,40nm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正式,航天恒星了Anovo2.0卫星通信产品,国产VSAT系统首次采用国际标准,同月,“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开创了中国航天“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的国际合作新模式。这些看似各自相对独立的卫星产业事件,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出我国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等领域的“黄金期”已经到来,我国天基系统的基础实力正在显著提高,通过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各种卫星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构建星际互联网,将使各种卫星系统的效能实现本质的提升。谷歌,SpaceX,OneWeb也相继宣布投资建设近轨道卫星,用于向全球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已成为国内外运营商都在争夺的新阵地。种种迹象表明,星际组网、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实现已进入倒计时,信息网络正在从地面、空间分割走向一体化[1]。未来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的实现势必会对当前的水利卫星通信网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变革。
1水利卫星通信网的局限性
水利卫星通信网作为保障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的重要手段,自2009年进行卫星转发器更替及主站改造升级后,经过6年的发展,新一代水利卫星网已初具规模,已入网运行近600个卫星小站,在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新一代的水利卫星网具有DVB-S2、Ku+C双星双波段技术体制,但点对点的垂直服务模式决定了其在技术性能、综合保障能力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为此以水利卫星通信网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实战中的体现为例,分析卫星专网体制本身的局限性。1.1专网的局限性,使得响应时间较长鲁甸地震发生后,水利部信息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技术人员携带多种卫星终端设备本抵达堰塞湖现场,为小站开通寻址,直至与水利部防汛指挥中心建立通信联系,时间已过24h。而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高分二号”卫星等多颗遥感卫星灾区就已经向指挥部传递了灾区第一手资料。水利卫星应急通信建立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而灾区如果处在边远山区、道路损毁严重等进入环境条件恶劣地区,通联时间很难得以保证。当水利卫星应急队伍还在“路上”时,灾区信息已遥感至“云端”。1.2与其他卫星专网功能上相互孤立,业务上不能互补在灾区应急保障中,终端卫星小站能够通过水利卫星专网实现语音、视频传输业务,现场视频效果是远超遥感卫星的图片信息,使现场情况更加直观。但随着各领域卫星专网终端设备陆续抵达堰塞湖现场,水利卫星小站的呼通率急剧下降。在这次堰塞湖处置中,除了水利卫星系统,还有来自中央、省、市级电视台的卫星专网,水文水位监测卫星系统,武警水电部队卫星系统等十多种几十套卫星设备,各系统(除水位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同,都是提供语音、视频传输业务,只是服务对象及传输目的地不同而已。尽管各行业卫星专网固定的组网模式在行业内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但站在国家卫星事业发展的角度上,卫星通信专网是卫星事业发展初期,用户需要量低、基础设施少、使用费用高的特定时期的产物。行业间卫星专网系统重复建设现象也较严重,尤其在灾区的应急通信保障中,现场电磁情况异常复杂,极易发生相互干扰。1.3专网功能单一,缺少综合保障能力鲁甸灾区堰塞湖处置过程的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中,水利卫星专网系统担负的是建立现场指挥部与各方的语音、视频传输业务通信保障任务,而堰塞湖现场水位监测是由地方的水位监测系统完成的。在堰塞湖现场环境突变,需要紧急撤离时,出现了因天黑能见度差、路滑坡陡、几乎迷路的情况,本用于通信保障的卫星终端因体量大、需固定建联的弱点,无法达成与各方的联系,这突显了水利卫星终端功能的单一性、局限性,以及综合保障能力的缺乏。此时,如果兼备北斗导航系统功能,能自动将工作人员当前具置及相关信息实时传回,监控中心便能在地图上动态显示监控终端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具置,从而基于电子地图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动态和可视化路线的规划,起到全方位综合保障作用。现有的各通信系统由于通信体制多样,致使各类通信网均有显著的封闭性,相互间互联互通实现比较困难,制约了现有通信资源效能的发挥,成为应急通信的瓶颈[2]。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水利通信网中,制约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但随着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的实现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的影响
天地一体化通信网是通过各种功能卫星星间、星地链路,将地面、海上、空中和深空的用户和飞行器及各种通信平台密集联合的,比如,地面和卫星之间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建立链路,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3]。天地一体化通信网会对水利卫星通信网在结构体系、业务组网方式、运行维护管理业务等方面产生影响。2.1结构体系的改变2.1.1空间段当前的水利卫星通信网以2颗通信卫星为空间中继;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空间段是由不同轨道、性能的各种卫星组成的天基星座,不仅具有通信功能,还有遥感、导航、定位等多种功能。2.1.2地面段水利卫星通信网地面段是以固定、车载、便携卫星站等卫星终端,相互独立存在的;天地一体化通信网地面段则是庞大、复杂的通信终端物联网,不仅包括通信卫星终端、遥感、导航等各类卫星终端,还包括有线、短波等各类通信网终端,各类终端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统一调度、互通交互。2.2业务组网方式的改变水利卫星网是水利行业内“点对点”垂直保障组网模式,与其他通信网相互独立,无业务交集,业务模式如图1所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采用“网对网”综合星际云服务保障组织模式,将天基卫星网络和包括水利卫星专网等各行业专网在内的地面物联网进行有机结合,业务模式如图2所示。应急保障中,不论是空间段还是地面段获取的灾区信息都可以汇聚到应急指挥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调度,地面任意用户可以按需调用,能让地面物联网最大化辅助卫星网络的工作,使通信保障更完善。2.3运行维护管理业务的改变现有的水利卫星通信网是政府投资建设的,租用星上资源,地面主站系统及小站由政府管理运行维护,运维采用外包服务的方式,运维人员以掌握专网结构组成,主站及小站设备性能、运行指标、故障处理等维护技术为主;未来的天地一体化通信网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提升,而且是多层面的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是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4],将采用统一的公网运营商管理模式,面向网内所有用户提供服务,普通用户不需要自建主站系统,可直接免费或付费使用服务。这种商业化的公网运营模式,打破了行业卫星专网因自建主站,而需要投入高额建设管理经费的传统模式。因此,未来的水利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的子系统,由运营商提供运维服务的模式也将成为可能。运维单位也将因各综合通信组织的需要,由技术型向综合业务管理、各网系组织协调的业务型转变。
3水利卫星通信发展趋势的分析
尽管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之路,还面临研究天基信息处理、空间信息融合、天地系统的交互、地面系统互联互通、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与仿真、安全防护等系统应用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但在政策引导下[5],激光、量子通信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壁垒终究会被攻克。水利卫星通信网应制定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主动推陈出新,走创新、融合、统一的发展之路。3.1创新1)应用上的创新。为满足用户对未来应急网络综合保障的需求,创新发展思维,开展多网协同、集成服务的应用研究,构建水利卫星综合应用体系;为满足未来激增的用户对卫星网提出的容量、速率向更高量级的发展需求,开展Ka频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等应用。2)技术上的创新。未来一体化网络对技术人员提出的不仅仅是掌握最新技术能力的要求,面对庞杂的网系结构,更是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不能满足目前技术服务外包的现状,要培养专业化的在职人员队伍,以创新和应用项目为契机,组织新技术研究、学习,甚至选派技术骨干参与相关国家重大课题项目科研活动。3.2融合未来的一体化网络,是一个星际、天地融合的庞大且复杂的综合网络,注定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重要发展主题就是“融合”。水利卫星网应开展以下2方面的融合:1)行业间融合。2015年11月16日,水利部与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深化2部合作[6]。2部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交通运输部的北斗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是国家示范工程,2部应该以此为契机,展开在卫星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率先展开行业间卫星网络的交流、合作。2)新技术与系统融合。要开展与国内在空天地科技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电子科技等集团在卫星领域的合作,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水利卫星通信的业务融合,例如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在定位、授时、短报文功能上的特点,扩大北斗终端设备应用范围,开展公网未覆盖区域的水文测报、地下水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合作。3.3统一未来的地面物联网是各类通信网络如卫星网、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进行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网与网之间、数以百万计的各类终端设备之间能否互联互通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统一的技术体制、接口标准,对物联网的实现至关重要。要在水利行业内深入开展水利卫星通信系统与其他水利通信网融合的顶层设计和技术体系建设,统一协议标准,构建综合集成的网络信息体系,建立起一套能够实现不同通信系统的集中接入、统一调度、互通交互的物联网系统。
4结语
应急指挥一体化范文6
当前,广播电视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以及产业业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而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动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无线双向覆盖,数字音频广告,应急广播等领域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但是当前广播影视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化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餐化演进,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广播影视的社交属性日益凸显。目前的技术水平、服务方式、创新能力、体制机制还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舆论的引导能力,推动广播电视的传输接入各个方面的创新,广播电视进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广播电视技术正在推进数字化转换和网络整合,广播电视也正成为创新的新领域、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还有信息分享的新渠道,这些都对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出了新课题。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
2.1安全防护技术
在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中,在原来相对封闭的制播、传输环境,已不能满足广电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已通过互联网与外部数据做到了共享与交换,而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电工作人员的重视。现在广电单位在集成播控平台、制播网络、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的部署时,均实施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并且,依照广电系统相关安全规范要求,也采取了安全漏洞、恶意攻击、损害恢复等技术手段来加以防范。再者,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也采取了相应等级密码技术来提高广播电视在播出和传输过程的信息安全。安全防护技术在保障广电网络的边界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其技术防范能力。
2.2一体化的监控技术
近年来,广电单位也开始重视电视台对于监控体系的设计工作。这主要基于部分电视台停播事故后的分析,致使广播电视相关工作没有及时发现故障所致。因此,需要根据广播电视单位自身的业务需求,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安全播事故的发生。这方面主要集中在面向业务流程的自动报警和多点监控技术、传输信道多层指标和视音频码流监测技术、视音频异态自动录播技术、智能故障综合定位技术等。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信源、播出、传输等各个环节中综合采集和实时监控,而传输基础设施监测系统、广播电视信号处理设备等多类型系统和设备状态信息监控系统,可以一体化展现各类报警和数据,降低值班人员的监控和应急处置压力,而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控制操作也更明确、快捷。
2.3指挥调度技术
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是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需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将安全播出的相关信息实时采集、分析、汇总,及时传达到综合指挥调度席,为指挥调度的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技术也可及时将调度指挥指令送达到相关工作岗位,满足调度指挥准确、快速的要求。此技术主要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安全播出相关单位之间数据信息和广播电视信号的共享与联动,及时将突出事件中相关的信息进行和汇集,给调度指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
2.4应急恢复技术
应急恢复是在广电节目信号出现劣化或者外部干扰时,快速将备份或者垫片切换,达到恢复节目正常播出的目的。在早期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应用恢复是通过手动来进行恢复切换的。而现在,随着智能化判别技术的发展,已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切换。在应急恢复技术中,最主要的是监测监控技术和应急恢复技术,其中监测监控技术需要通过场景分析、对比、判断,然后根据操作指令启动相应的设备来恢复播出。应急恢复系统,是将影响安全播出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告警信息,工作人员依据相关需要进行恢复操作。
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展望
3.1广播电视的数据智能分析技术
涉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数据专业很广,涵盖卫星、无线、有线、广播电视中心等多方面技术,众多和关联的监测信息、报表等,还有很多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相关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信息也符合大数据特点。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对众多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对有效的、具有价格的信息进行挖掘,从而及时了解安全播出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及时为应对措施的使用提供支持。可以说,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过程中,离不开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这也是大数据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一个环节。
3.2ICT与信息安全技术
在广播电视完成网络化和数据化以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完成有线、无线与卫星传输网络之间的连接,从而为客户提供跨网络的业务服务。而智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IC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结合,为了方便对广播电视制播的管理和监督,在创建此系统时,应考虑将信息安全技术与ICT结合起来创建播出传输系统,也为智能广播电视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3.3应急指挥调度技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离不开先进的应急指挥调度技术。在此技术的提高中,应注重其智能化功能,通过对台内和台外安全播出技术系统的管理、监测等数据共享,提高其综合调度能力。加强其技术扩展与信息功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与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技术和智慧城市技术的结合,做到智能决策,综合应用,统一联动。从现有的技术发展来看,未来更注重于多级指挥调度信息交互、预警信息、视频会商、安全播出数据集成等技术和应用,丰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提高其应急调度效率。
4结论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在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也成为广电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更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先进的安全播出信息,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播出技术,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安全播出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张艳 单位:烟台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清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2]黎明,闫涛,刘隆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安全播出体系浅析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