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推广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技术推广论文

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1

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少见,但某些科技发展快速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农机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如,美国研发的激光拖拉机,便可科学测定拖拉机的运行方向、所处位置等信息,并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根据精确的数据资料,制定土地种植方案,计算播种量、化肥量、农药量等。在人国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农业机械实现耕作、收获、施肥、喷药、采摘等全智能化,相信也是必然趋势[1]。

2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网络计算的完美融合,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农机机械生产中时,主要指利用机器人来完成农业的耕耘、喷药、施肥、除草、嫁接、采摘等工作。机器人技术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对人体的直接伤害,改善劳动力缺陷,改善农业作业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我国对于农机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自动插接技术,便可实现对农作物产品的旋切切贴的自动嫁接。

3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农机化技术推广可满足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需求。我国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但农机生产技术受到经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显得比较落后。这种现实条件下,决定了我国农机化技术需加强推广,只有农民均能充分掌握各种农机化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2)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变依赖于推广。农机科技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只有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可充分地体现出该技术的价值。因此,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深入农村,针对农机化技术为农民进行科学的试验、示范,便也是必然趋势。(3)农机技术产品的二次开发及完善需要依靠技术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种将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的过程,是对农机技术的再认识。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农机化技术的问题,并对农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便其更符合实际生产。此外,通过农机化技术推广,还可实时了解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改革要求,使农民在农机化技术的应用实践中,不断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农机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使相应的技术更加科学、先进,更具操作性。

4农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措施

4.1完善农机技术信息服务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应该构建完善的农机化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系统必须包括全国所有省市县的主导产业构架知识,并能根据各地主要栽培的农作物,在各个物候期遇到不同天气状况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事操作建议。农民也可通过选择所在的地域、所关注的种植品种,来了解地域特点、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进一步获知相应的农业生产操作建设,以此来保证农业生产作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一步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机技术信息服务系统见图1)。

4.2加大农机技术宣传力度

①各级领导应该充分意识到农机化技术推广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的作用,并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与农机化重点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推进、考核,使农机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②为保证农机化技术宣传工作的连续性与有效性,需对各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及信息宣传人员明确宣传责任,同时落实奖励制度,对农机宣传工作做到每月一统计、半年一总结、全年一考核,针对完成宣传任务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以此来调动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机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宣传。③农机化技术宣传时需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以保证农民能真正了解农机化技术应用的好处,进而积极、主动学习与应用农机新技术。④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部门应该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宣传农机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使农民随时随地均可获得农机化技术信息,在不断宣传强化中,带动农民应用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2]。

4.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是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还需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农机在职教育与技术培训,以此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技术推广能够尽职尽责、受岗敬业,全面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机推广队伍要适应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分析农机技术推广的变化,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创新推广手段,改进推广方法,使农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农机技术推广,从而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保障作用。

4.4优化农机设施设备

农机装备水平的高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把握高效农业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优化农业机械装备也很重要。①应该通过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购置先进农机提供补贴,以此来调节农民应用农机技术的积极性;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基地性、长期性、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机械化示范园区,以此来鼓励农民应用技术机械、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5结束语

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2

北京市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是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大兴区蔬菜产业生产发展计划、管理和服务;蔬菜保护地设施建设技术服务;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蔬菜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蔬菜产品销售和深加工服务;蔬菜产业重点公益性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与指导;蔬菜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对镇、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蔬菜业务指导等工作。单位拥有职工1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8人,曾承担多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并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和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下设6个科室,其中蔬菜技术发展科负责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搜集、引进、初试工作,蔬菜育苗工作,园区蔬菜技术服务工作和高端蔬菜工作;蔬菜技术推广科负责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工作,高产高效创建工作,院区合作工作和农村蔬菜技术服务工作;蔬菜技术综合科负责蔬菜产后加工工作,都市农业(蔬菜)工作,创意农业(蔬菜)工作和草莓产业发展工作。

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的服务对象是全区菜农,因此单位将农民培训作为重点业务工作之一,采取授课、观摩、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每年下乡200 d以上,培训农民超过2万人次。创新开展“大兴区百村百名农民蔬菜技术员系统培训工程”,在全区9个乡镇聘任蔬菜农民技术员37名,涌现出张福良、朱永龙、宋占一等一批优秀农民技术员,充分发挥了村级农民技术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科技培训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每年引进国内外蔬菜新品种50余个,推广优良品种20余个,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目前大兴区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年推广新技术10余项,应用面积在2 000 hm2以上。为解决菜农育苗难问题,截至2011年底,蔬菜站在全区建立了15个蔬菜集中育苗大户和2个蔬菜集约化育苗场,育苗面积达2.9 hm2,实现年育苗2 000万株,居北京市首位。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连续多年在北京市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创建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兴区菜农先后有46人在北京市设施蔬菜高产竞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14名。蔬菜站全体技术人员一边工作一边总结,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书籍、科技论文和技术资料,近5年来累计撰写蔬菜专业书籍6部,在报刊杂志上56篇,撰写技术资料10余篇。

北京市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联系电话:010-69268369

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挑战;解决措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和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进入新时期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去探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1新时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遇到的挑战

1.1认识不足

大部分地区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忽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简单地认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只是机构的改革,没有合理认识到相关部门在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要与县乡级机构相衔接,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与稳定间的关系。所以,政府相关机构部门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改革的基础和保证,而它又能促进政府相关机构部门改革的完善,二者即相互统一,又有机整合并同时进行的。

1.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消极、方式单一

如今,大多数人依然认为农村还是破旧落后的样子,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去,走进基层。(1)缺少竞争,缺乏激励制度,许多技术推广人员不愿意到基层去服务,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薄弱,形式主义过强。(2)有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合格,能力不足。(3)技术推广人员不能考虑农民的真实需求,达不到实际的目的。这些因素都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久而久之,农民对技术推广感觉没有期望,失去了信心。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基层农业技术采用试验和示范为主的推广方式,先是在一个地方试验成功了,起到示范效应的作用,再把这项技术普及到各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去。这种方式仅仅注重技术上的推广,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土壤、地形、气候等具体不同的重要因素,极有可能因为不同的条件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1.3农业技术推广受资金限制

目前,我国在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不再交纳农赋税,甚至国家还为“三农”制定了农业补贴政策。但是,农村毕竟起步较晚,相对于城市发展没有那么快速,对于技术推广,在资金支持方面还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农业技术的推广肯定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基层农村一般自由资金较少,农业技术的推广往往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从实际情况看,我国每年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2%左右。从全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占到0.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一般占到0.6%~1.0%。从投入资金存在的巨大差距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推广工作的需要,导致了其被动局面的产生。

1.4农村人员大量流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快速崛起,许多农村人看重了大城市的发展机会,纷纷背起行囊逃离农村,选择到城市打拼。目前,农村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了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失。此外,留下的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对新兴的农业技术更缺乏了解,一般都保持着谨慎的观望态度。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探索推广新方式

(1)采用传统的示范方式结合当地的区域特色,将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和新品种通过示范基地展示出来,向农民直观地、形象地展示和介绍,提高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说服力,增加农民接受的积极性。(2)贯彻落实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建立一对一科技进村入户推广模式,实现农业技术和农民的“零距离”接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3)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下乡进村巡回宣传,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扩大影响力。(4)通过电视、电话和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大范围、广泛的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

2.2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合理设置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的改革,要基于公益、区域、综合、层次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公益形式的农技推广部门。可选择在乡、镇整合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置,并采取上级向下级农技推广机构派驻农技人员的方式,跨区域设置站点,因地制宜设计农技推广综合、行业站。同时,根据推广对象的不同,进行目标定位。要设置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科学的基层机构,既要防止农技推广出现断链,又防止基层部门设置过多,体系臃肿,人浮于事。

2.3建立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融资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资金的运作要做好严格的管理。经费的运用要有明确、合理的规划,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监管,确保推广资金真正用到点上。同时,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制定相关的措施,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社会资金投入。政府要做好积极引导与监管作用,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媒体平台和资源,宣传地区农业发展优势,打造独特的区位特色,吸引社会各界的支持。

3结语

“以农为本”说的就是,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第1位,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农为本、工商为末”。虽然,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但足见农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毕竟没有农业生产的粮食和原料,工商业又能在什么基础上去发展呢?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关注着“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在持续不断地推进中,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应总结经验,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更好地推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情况的调查.农业科技管理,2015,(08):45~46

[2]姚学慧.落后地区农业推广体制创新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5,(06)

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林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44-01

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状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境,生态文明建设仍需要加大力度,而林业建设作为自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自然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就目前来看,国内传统的林业生产技术仍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给林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不便。另外,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推进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林业推广政策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林业技术推广政策还不完善,主要是林业部门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够重视,相关的林业制度政策制定较缓慢,造成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相关基层林业服务部门缺乏专职技术人员,导致技术推广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技术保障作用;林业院校与林业部门不能加强合作,新技术更新较慢,不能形成技术完备的推广网络和体系[1]。

1.2 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科研工作缓慢

现有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技术信息知识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福利与职称评定不是注重科研成果的大范围推广,而是偏重于推广人员的论文数量、成果等级等,挫败了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推广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流于形式;林业科研工作支撑力量薄弱,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缺少关键技术研发,造成林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科研工作缓慢。

1.3 林农文化素质低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成果明显,但在林业生产地区林农受教育状况仍然不足,受教育程度低下。林区教学条件恶劣,教育相对落后,林农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将林业先进技术广泛推广;林区经济条件落后,林农经济收入低,基层林区建设投入力量薄弱,这也给林业技术推广带来严重困难[2]。

1.4 资金投入不足

很多地区,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造成技术设备落后,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及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依然沿用传统工作方式和手段;基层技术推广缺乏专项经费,阻碍了推广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1.5 缺乏先进技术,科研成果不易形成

一些林业科研技术成果质量较低,不能满足林业生产需求,或者推广成本高,经济上难以实现;林业技术基层体制不健全,导致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实际的技术成果,而林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难以解决;林业生长周期过长,造成优良树木品种的选育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耗费大量财力、人力。

2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建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由有关林业领导部门领导,建立由上至下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将基层工作实绩纳入技术推广人员职称考核和工资待遇,提倡技术人员基层服务。在进行林业成果考核时,要对绿化面积、植苗数量、造林的成活率、日常养护等进行综合考核,确保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各级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做好信息沟通,切实有效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3]。

2.2 加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是林业技术推广的关键部分。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并进行实地演示,及时做好技术人员信息补充,同时扩大林业科技下乡规模,加强技术人员与林区农民的知识衔接。积极联系当地林业院校,适时做好林业技术支持。适当开展并鼓励林农接受基础教育,并加强林农专业技术训练,提高其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

2.3 加大林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为保障林业科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林业技术推广投入体制。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林业技术研发,增加林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开展从政府部门至技术推广基层部门完善的资金保障渠道,积极拓展社会基金注入,筹集林业技术推广专项专用基金[4]。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资金监管,严惩私自挪用或截留的行为,保障技术推广顺利开展。

2.4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必须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发展市场化、经济化,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优质林业产业结构应该包括:市场导向型的新型林业农业,积极拓展市场需求,开发经济林、优质林,满足社会建设需要;形成林业产品深加工的林业工业模式,研发新技术,促进林业产品加工工艺更新,引导林业产品面向深加工、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在林业生态效益开发拓展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经济效益,多思路推广山区产品,促进林业产业多模式协作发展。

3 结语

林业技术的推广不仅是林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林业科技成果实际应用于林业生产的重要纽带。面对林业技术推广中出现的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要尽快建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地加强林业基层推广人员技术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技术推广投入体制,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从而使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稳定有序进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科技化、现代化发展,创造巨大的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林尤奋,陈杰,张晓凡.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岛东林场林业技术推广为视角[J].热带林业,2012,37(2):13-14.

[2] 郑春艳,阎立波.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林业科技管理,2011(1):52-53.

[3] 赵爱群,胡义应.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为全省高效林业建设服务[J].湖南林业,1997(7):3.

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wxszjg,大专学历,现年**岁,199*年参加工作,200*年入党,200*年被聘为农业技术员。

我本是一个“只知埋头工作、一向与世无争”的基层农技员,今天我站在这里竞编竞岗,既是对我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我献身农技推广事业理想的一次考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业、热爱农民,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护在我身边的,都是辛勤的农技工作者,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对农技推广工作有关了浓厚的感情,我立志要把“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做一名优秀的农技员。96年高考结束,我毅然选择了农业院校,并参加了华农农学专业的进修。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已有六年。

我认为自己竞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岗位,我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我有专业优势,我毕业于农业院校,所学的是农学专业,干农技推广工作是我的正业,与“隔行如隔山”的门外汉相比,我专业对口,工作起来自然“如鱼得水”,我具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必备的基础条件。

第二,我有实践经验,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先后实践过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种作物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计参与新品种试验示范30余项次、参与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次,其中:多项优质新品种、增产新技术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积应用,多项项目课题通过了相关专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践探索,使我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局先进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灾害频发的今年,我所负责指导的20个水稻科技示范户,仍然实现增产12.4%。

第三,我有年龄优势,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干事效率最高的时期。我将近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头脑灵活,思想成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从容应对。

第四,我有技能优势,一方面,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我养成了勤于学习的习惯,对新事物接受快、掌握好;另一方面,为了能与现代农技推广工作接轨,我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工具进行远程技术学习和信息交流;另外,我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基层工作期间,我先后数十次参加了局、乡镇和农技站等各级组织的各项农情调研和科技攻关活动,撰写了数十篇调研报告和技术文章,其中参与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能力,对我今后推广农技、宣传农情、服务农民,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如果这次竞岗成功,我计划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努力工作,让自己在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新技术推广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合作共建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04001

前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多年来一直秉承“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科研理念,提出了“院县科技合作共建”这种极具科研单位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院县科技合作共建模式被农业部作为10大农技推广新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并连续2a写入中央1号文件。经过11a的创新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共建模式,即: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科技培训、致富项目、产业联盟。并且从单一的院县共建到院地、院村、院企、院社、院军等多元共建模式同步发展,畅通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渠道,使科研和农业生产需求结合的更加紧密,激活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了成果推广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破解了“三农”难题。

1 共建模式在创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1.1 院县共建成效显著

11a共建成果覆盖了黑龙江省67个县(市、区),使黑龙江省农业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8.5%提高到62.5%。建农业科技核心园区125个,乡里建科技示范园660个,村里建科技示范田4750个。展示当地需要的作物新品种,新肥药及新技术等农业新成果2810项,辐射推广面积5864hm2,占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的41.9%。实施致富项目580项,涉及66.8万农户,实施面积1320hm2,使项目区年户均增收2715元,增加经济效益181.36亿元。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7万场次,举办电视讲座2910次,发放资料1029.5万份,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698.5万人次。

1.2 多元共建助添活力

在进行院县科技合作共建的同时,本院积极探索共建的新模式。先后与甘南兴十四村、中储粮北方公司、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型合作社、部队农场等开展院村、院企、院校、院地、院社、院军共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成果“集散地”;在中储粮北方公司建立了科技研发基地、人才培训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双城希英甜瓜合作社通过合作成功解决了困扰瓜农多年的“西瓜大斑病”防治问题,成了远近闻名瓜菜社。

1.3 五大示范区引领发展

在双城、兰西、克山、富锦、嫩江5个县(市)建设高效现代化示范园区。联合地方政府、合作社、涉农企业,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促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民致富、科技人员增收为宗旨,以调结构、创高产、促高效为目标,以土地规模流转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为切入点,探索科技人员同农民、农业合作社以及公司等实体合作和收益分配新机制。初步探索了一个“强农、富农、惠农”和“强科、富科、惠科”的新模式。树立了我省现代农业新标杆,打造了“果蔬基地”三邻村、“牧草之乡”胜利村等一大批现代农业示范样板。用科技回答了“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

2 困扰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专项推广经费

十一五期间,本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449项,资金25113.5万元。其中,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跨越计划类项目占93.6%,成果推广类项目占6.4%,从项目数比例、还是资金比重,都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规模和影响力。缺乏科技推广项目经费补贴,难以调动农民群众试验新成果、新技术的积极性,无法解除农民的风险顾虑,加大了科技推广的难度。

2.2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力度不够

现在推广部门缺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技术培训和成果转化太泛泛,缺少针对性,由于接受能力不同,一些先进成果、技术推广起来速度缓慢,推广工作常常遇阻。据调查,许多涉农企业有资金但缺少好的技术指导和优秀成果;合作社往往也在新品种选择、新技术应用上找不到门路。农技推广服务应该重点面向这些有实力、渴技术、盼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合作、交流,推广工作成效会更显著,推广服务体系会更完善。

2.3 与地方推广部门缺乏合作

我国的农业科研与推广实行的“双轨制”,科研单位侧重基础研究,而推广工作由各级政府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互不统属。近些年来,由于农技推广部门知识老化,推广体制不能适应“三农”发展需要,部分县、乡级农技推广部门呈现出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传统的体制积弊和地方推广部门的现状导致科研单位与一些地方推广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合作,形成科研成果与农民需求脱节,科研与生产脱节,科研部门与推广部门脱节的局面,致使科研、推广、生产条块分割,科研课题和生产实践联系不密切。

2.4 农民重视科技积极性不足

几年来,通过实施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发现,农民关注度最多的是作物产量,对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新成果、新技术的关注度和认识严重缺乏,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现在农业从业人口1/3左右属于文盲半文盲,对科技成果的接受、吸收、消化能力十分有限,这无形中增加了科研人员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的难度。这需要在推广手段上不断创新,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具体工作加大力度实施。

3 建设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3.1 将科研单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省级科研单位具有人才、技术优势,对于构建和完善多元化推广体系,充实农业科技推广内容,促进本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多年来农业科研单位游离在农业推广体系之外,没有获得专项的资金支持,专家依靠自己的科研经费甚至自费去推广技术、成果。实际上科学家到农民中直接推广技术、成果是最直接、最接地气、最受农民欢迎的推广形式,能够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因此把农业科研单位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是十分必要的。

3.2 形成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化、常态化

通过国家、省部级大项目,特别是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结合“黑龙江省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给农业科研单位提供部分专项推广服务经费,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以一个常态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连续性;在农业科研单位内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在进行科研创新的同时,完善推广服务创新,形成具有科研单位特色的推广服务形式,比如:科技合作共建模式,通过示范、展示,把科研成果及时、准确地送到农民田间、地头。只有这样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才能提升,服务效果才能显著,对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改变以前农技推广服务大锅饭、一刀切的现象,有针对性的增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推广服务,使高素质群体先掌握新技术、新成果。再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展示、宣传作用,带动周围普通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知识,达到以点带面的推广效果。

3.4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形式

不要固守传统推广形式,大胆创新,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动漫科普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热情,把传播科技知识、改善生活、弘扬文化结合起来,让农民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就学到了文化知识,提高了素质。

参考文献

[1] 钟秋波.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于水.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20-25.

[3] 刘战平.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 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