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1
经过深入的思想沟通交流,我中心的民主生活会在刘书记和各位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已经接近尾声。整个民主生活会紧扣主题,突出主线,把握主旨,开得比较坦诚,比较务实。通过这次民主生活会,班子每位成员都经历了一次党内组织生活的严格锻炼,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收获很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督导组的指导意见,巩固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立足于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实际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
一、坚持学习,从意识形态上扫除。
“学新知新”是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的思想基础,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做到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长期的精神追求,用理论知识强化头脑,做到自我锻炼、自我反省、自我革新、自我发展,从意识形态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不断查摆、不断整改、不断进步,才能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加强建设,不断强化班子素质。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将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参加活动,为中心全体职工作表率,确保明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准备、高起点开局。在此,我也表态,中心领导班子问题的整改,由我牵头;我个人问题的整改,率先带头,请大家对我监督。
三、抓好落实整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中心领导班子要坚决克服会前“闯关”思想,会后“过关”心态,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对这次民主生活会查找出来的问题,要结合思想工作实际,逐条研究,梳理归纳,制定整改措施,细化解决方案,深化专项治理,用具体而实在的整改成效得到群众的认可
四、坚持建章立制,推动作风建设见实效。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2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主题和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联系班子和个人实际,深入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规执纪、抓好整改,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好效果,推动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特别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形成的严和实精神汇集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线作战”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上,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凝聚强大力量。
二、会议目标
通过召开一场出以公心、开门见山、敢于交锋、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会,克服和避免“怕”的思想、“绕”的现象、“空”的问题,人人红脸出汗,认真解决镇班子和班子成员的突出问题,促进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本领,进一步把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民主生活会的前期筹备情况
(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确保群众观念入脑入心
坚持把学习教育与开展群众工作、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结合,领导率先垂范,层层传导压力,采取单位中心组学习和支部集中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进一步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前,已学习5次,专题讨论交流5次,上党课2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6篇,确保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四到位”,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基础。
(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突出问题找准找实
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以召开座谈会、院坝会、个别访谈的形式,征求领导班子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发放征求意见表53份,召开座谈会9次。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39条,其中班子12条,领导干部个人共8条,机关党员个人共48条,村(社区)班子共63条,村(社区)干部共8条,正在整改;收集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共64条,已整改落实48条,正在整改16条。并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梳理的同时,进行了自查和回头看,深入查摆,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为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做好准备。
(三)突出问题整改导向,确保教育活动边学边改
对查找到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分门别类建立“五本台账”,明确整改目标、主要措施、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镇领导班子带头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给予及时回应、及时解决。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实行整改销号制,落实一件销号一件,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解决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镇党委还专门建立整改落实督查机制,及时掌握整改进度,并通过实地检查、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整改效果,对整改滞后的发出督办函,对解决不彻底、成效不明显或群众不满意的督促其重新整改。
(四)认真开展谈心谈话,确保达成思想共识
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每名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干部之间深入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干部间面对面剖析思想,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坦诚交换意见,征求对方对自己存在问题的意见和改进建议,相互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帮助问题较突出又缺乏认识的同志提高认识、正视问题。通过相互谈心,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相互谅解、增进共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截至目前,谈心谈话率达到100%。
(五)撰写对照检查发言材料,确保“画像”准确
领导班子及成员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班子成员认真撰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实在,剖析深刻、触及灵魂。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领导亲自审查。
(六)会议材料准备及分工
1.会议材料准备:班子材料撰写和打印由、负责,个人材料由每个人自行准备;
2.会议室安排:负责;
3.会议主持:;
4.记录:。
四、民主生活会安排
(一)会议时间
时间:2016年1月5日,会期1天。
(二)会议地点
地点:镇纪委办公室。
(三)参会人员
1.参会指导人员:。
2.参加人员:。
3.列席领导:。
4.列席人员:。
(四)会议主持人
镇党委书记:
(五)会议议程
1.同志代表镇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发言,对目前班子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措施。
2.镇领导班子成员围绕领导班子对照检查内容进行讨论发言。
3.镇领导班子成员依次作个人对照检查发言,针对查找出的问题,作自我批评,认真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每位同志对照检查发言后,其他班子成员逐一对其开展批评。
4.县纪委、组织部领导对镇民主生活会进行点评。
五、会议要求
(一)遵守会议相关要求
民主生活会前五天将此方案上报给县纪委、县委组织部。
(二)严格会议组织纪律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带好理论学习记录本,做好会议笔记,严格遵守会场纪律。班子成员不得请假。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3
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不等同于“标准化”
“协调化”是会计中用于表述减少国与国之间在财务报告中的差异的专用术语,“标准化”则是用于表述对相同会计规则的。“协调化”是一个会计实务由完全多样性向一致性变动的彼此融合过程,最终是所有参与者趋于一个或有限几个可接受的会计。“标准化”意味着参与者同意遵循相同的或相近的会计实务,最终是一个统一的状态。因此,“协调化”比“标准化”更能产生不同的会计方法与财务报告结果。考虑到会计离不开所植根的、经济、文化、等环境,一般地,会计的国际“标准化”是不可能,而“协调化”通过将国家之间的会计差异缩小并保持在最低限度,以期消除国际可比性的最重大的障碍,所以,对参与者是有现实意义的。“协调化”也可以是参与国认可一整套相似的会计准则但要求任何偏离或变更必须予以披露。此外,“协调化”意味着财务信息既是在国家的也是在国际的会计准则约束下编报。
一份由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关于2000年度世界公认会计准则研究报告表明,即使是本国准则与IAS最接近的国家——塞浦路斯也未能作到全盘接受IAS。在和形式上与IAS十分接近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其与IAS的差异数为22,比我国还多2个,属于中等程度认同。英国的差异数为15,认同程度也不算高。
由此可见,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的趋势并不是“消除”与国际惯例的差异而是将差异限制在“最小程度”,这种“最小程度”应以不重大影响国际可比性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认清“差异或距离”的存在并不代表“落后”或“不合理”,判断哪些“差异或距离”应当缩小,需要充分的和实践的验证,并结合时间、国际国内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二是具有“扬弃”的观念,盲动只会给准则的国际协调化带来不利的后果。三是对准则的国际协调化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循序渐进。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寻求国际资本市场共同的游戏规则。欧盟各成员国已要求其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在2005年以前开始统一按照IAS编制合并报表。我国于2001年11月11日正式加入WTO,客观上要求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尽快接轨,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同时,“协调化”本身比“标准化”孕含更多的对各方利益和要求的融合、妥协,决定了国际协调化的过程是长期渐进的,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应是使用者导向而非制定者导向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的经济行为按市场规则运作,会计准则的市场就是它的使用者。一个能够为广大使用者所接受和认可的准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准则。
IAS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并迅速地为全世界广泛承认和接受,一方面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新形势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其及时满足了国际资本市场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需要,采纳和吸收各国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改进完善的结果。1993年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国际证券委员会(IOSCO)的要求,开始为全球资本市场的跨国资本筹集和上市起草一套“核心准则”,现已基本完成,并通过了IOSCO的评估,从而使IAS生存空间扩大到IOSCO的所有成员国。IASC在IAS的制定程序中所体现出的使用者导向也是十分鲜明的:IASC在每一项国际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之前,草稿一般根据收集的意见至少经过三次复议和修改,并至少要2/3委员通过;正式准则前,对征求意见稿须在已收集意见基础上再复议和再修改,并至少要有3/4委员的通过。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出于意识形态与体制的惯性,政府依靠政府权威来创造准则执行的权威,并享有一般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因此制定出来的准则侧重反映政府管理的需要,如基本会计准则指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种模式固然有它权威性、规范性和统一性的优势;但它的薄弱之处也是明显的,即政府行为对会计准则市场信息的反馈具有时滞性。
此外,我国会计准则为“救火式”形势所驱动,这样制定者是反应性而不是预动性的。制定者的兴趣、专业水平及他们对准则最终使用者需要的理解程度限制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准则在实践中的运用。结果,制定者的决策经常是倾向政治性而非经济性的。从结构上说,一个自下而上的使用者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将更有效地反映准则市场的信息和动态,因而比自上而下的制定者导向更具影响力和效用。
由此可见,中国会计准则在国际协调化过程中如何体现使用者导向是应予以重视的问题。从立项的提出开始就可以让广大会计人员公开讨论,考虑各方面意见后的草稿修正工作也应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尤其在征求意见阶段,应采取措施鼓励基层会计人员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百家争鸣”。然而现行准则在制定这个阶段“形式”重于“实质”,或演变成纯学术性的探讨,缺乏必要的反馈激励机制。结果,没有充分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准则难以达到高质量,推行时也会遇到不少问题。
三、准则国际协调化中的“特色”本质上是如何适应中国环境的
讨论一个国家会计的水平,不能简单、孤立地用先进或者落后来评价,只能判断是否与会计环境发展相适应。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表面上看来仅仅是技术操作问题,目标是使各国会计起向一致,但实际上还得受特定国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可以合理推测,当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别之间呈现出很大共性时,国与国之间的会计准则构造也应较为相似,反之,则很可能表现出明显差异。比如说同属发达国家的美国、德国和日本,其在、、体制和社会文化上各具特色,虽然它们在推动IAS协调发展上达成共识,但具体涉及自身利益时仍各持己见,因而各自的会计准则也各有千秋,不少学者已作过这方面的比较。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4
从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到各行业的振兴规划,从百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习计划、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到“六大组合拳”,勿庸置疑,为了“双保”,政府出台措施的力度前所未有,其中一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不管是着眼于经济宏观面,还是着眼于行业面,众多措施都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增长与就业的关键在于企业活力。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其活力决定着整个经济体的活力。具体到就业,非国资、外资、非垄断行业的中小企业之活力更是举足轻重。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启动式上就曾表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非垄断的行业和领域,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可见,中小企业的处境和生存能力,实际决定着社会就业的吞吐能力。
虽然经济宏观面及行业面的激励政策最终会惠及企业,但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负面因素依然庞大。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依托各种灵活性便利条件或成本优势,博取狭窄的生存空间。由于利润率低,所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弱。因政策等多项环境的变化,2007年一年即减少个体企业135万户;在2008年以来的企业“倒闭潮”中,倒闭的企业数以万计,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
如果希望中小企业能解决更多人就业,必须改善它们的生存状况,帮助它们扩大赢利能力。在最近出台的“促就业”政策中,一些措施就具有利益激励性质,例如中小企业安置大学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额后,即可由政府担保获得一定信贷支持。这些措施都是有益的,但力度还不够。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组研究,现在全国最发达地区和最贫穷地区都出现了中小企业税负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信贷杠杆外,有必要启动更有力的税收杠杆。企业每新增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即可获得相应比例的税收减免。
更重要的是,要从游戏规则的源头作出修正,改善企业的生存能力。规则不变,游戏结果很难改变。说到此,很难回避2008年1月,日正式生效的《劳动合同法》。众所周知,2008年的企业“倒闭潮”早在金融危机前就开始了,究其根源,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被普遍列为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其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之巨。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5
2013年以来,会计领域有三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一次总结我国会计改革成果的讲话时,曾“独具慧眼”地指出:“管理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短板”。楼部长的讲话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二是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国家如何引导和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实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明确规定,政策力度空前。三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主管部门由中国科协“回归”财政部,使管理会计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到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落地生根”建立起一条通道和组织保障。
我们认为,楼部长主政的财政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所“打出的组合拳”,击中要害,不仅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了催化剂”,而且为我国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在市场化、全球化和电脑化背景下,提升组织价值创造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和“着力点”。
一、就学科而言,管理会计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又是创造组织价值的管理控制系统
作为管控系统,它可分为成本管控系统、预算管控系统、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管控系统、基于管理驾驶舱(MCP)的管控系统、基于社会责任(CSR)的管控系统;也可按照组织结构将它分为高层管控系统、中层管控系统和基层管控系统。管理会计依然是会计,可以将它分为(1)战略会计――战略落地和实施的工具;(2)老板会计――决策支持系统(DSS);(3)资源会计――财务与非财务资源分配的工具;(4)绩效会计――激励制度设计和运行基础;(5)社会责任会计――作为组织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信息的载体。一言以蔽之,管理会计创造组织价值。
二、在历史上,世界会计中心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强国,先进企业总是由管理会计创新所支撑
从意大利人发明复式记账,到英国人发明订单法与分步法,再到美国人发明标准成本制度、公认会计原则、内控制度、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无不维系着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和一群先进企业的运行。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林毅夫教授预测,2030年我国经济将超越美国而雄居世界第一,而其中必将有一批在国际范围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这就是说,适应我国经济强国和先进企业的建设而创新管理会计已经提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议事日程。
三、在哲学意义上,会计是环境的产物,反过来又能动地改变环境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管理会计可使之秩序、稳定和获利,也可使之混乱、动荡和受损。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以及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个观点。
四、从现实上,会计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相互交织
一些场合,会计问题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的问题,需要社会、政治、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在另一些场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问题又表现为会计问题,需要会计手段来解决。美国国会针对安然会计舞弊案通过《SOX法案》是用政治手段解决会计问题的例证,而美国政府针对医院“乱收费”而设计DRG下的作业成本制度则是用会计手段成功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
五、在逻辑上,管理会计首先是技术或方法性的,这一点很重要,但不能局限于此,还应该“由技入道”,在管理会计研究、实务和教学中引入人文或行为分析的方法
因为现代组织运营的复杂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会计问题的处理方法都不是唯一的,需要在若干方法中选择,也需要职业判断。不同方法或不同会计人员的判断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方法或某个会计人员的判断使一些当事人获得的好处正是另一些当事人所蒙受的损失,势必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管理会计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信息的行为含义的分析,协调、缓解或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冲突,使之与组织战略或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六、在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能够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
过去30多年,我国企业创造了我国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衍生和掩盖的问题也“堆积如山”。其中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效率低、成本高――主要是管理落后、经营粗放、投资盲目、环境污染、贪污腐化等因素所致,仅就能耗而言,单位GDP耗能我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二是整体性衰减、价值创造能力滑坡――以行政强制、家族血缘关系、意识形态、投资或人力资源部门等多目标导向的管控系统,非但未使企业达到“多元同心”的效果,反而偏离或削弱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另一方面,半手工半智能、“孤岛式”、“碎片化”的信息技术(IT)应用,将本应一体化的各层级、各部门、各单位、各成员被机械地“撕裂”开来,相互隔膜,正严重地毁坏企业价值。三是薪酬激励制度畸形――主要表现是无绩效、无贡献支撑的收入分配造成的两极分化,这不仅在根本上损伤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能力,而且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的祸根。无疑,构建与实施以管理会计为主导的企业管控系统,将有效地解决或舒缓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意识形态征求意见范文6
共120子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最具权威性的解读。因为它总结了我国图书馆活动的实践经验,吸收了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真知灼见是中国图书馆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被中国图书馆界权威们称之为“填补了我国图书馆界的一项空白”的“令中国图书馆界为之振奋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这120字条文的内容是:
①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责任。
②适应时代需要,勇于开拓创新。
③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
④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⑤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⑥爱护文献资源,规范执业行为。
⑦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
⑧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
⑨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
⑩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①
这十条,120字,不仅句式工整,易读易记,言简意赅,而且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业界讨论中所提及的人本理念、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知识理念、学习理念、竞争意识、法治意识、管理意识、经营意识……等等均已包含其中。
应当怎样来认识和解读《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
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我认为:
第一,它的制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心血来潮的应景之作,而是有其坚实基础的。
首先,它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持久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现代意义上图书馆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它的发展虽然历经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图书馆的职业素质、维护图书馆员的职业声誉、体现图书馆员的职业尊敬,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维护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地位,在加入物力财力的同时,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急需图书馆界做出一个回应,向全社会宣示自身的职业理念和行为准则,并以实际行动去争取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其次,它吸收和参考了国际经验符合时代潮流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共同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进展,《宣言》所表述的图书馆基本理念,日益为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所接受,并应用于图书馆职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至2002年7月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和颁布了图书馆员职业伦理规范。这表明,图书馆界,较普遍地意识到职业伦理道德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具体行为约束到价值观念引导,被看作是一种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我国图书馆当然不能拒绝、不能回避,必须积极融入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走上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以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准则》的制订十分明确的实现了这一要求。
再次,它有法治环境建设的战略考虑。中国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培育与树立,实质上是图书馆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把眼光仅停留在制定一个《图书馆法》就实现了图书馆的法治建设上。随着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国外法律保障体系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认识到专门的《图书馆法》功能有限,只有营造社会性的图书馆法治环境,构筑配套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就成为图书馆法治环境建设和图书馆法律体系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突出了制订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最后,它是中国图书馆界对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的回应。2001年10月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职业道德建设确定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三大“着力点”之一,要求它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成为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公布,促进和推动了《准则》的制订,也为《准则》的制订奠定了社会基础,营造了政府重视、公众关注的社会氛围。
第二,《准则》确定了当代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念体系。《准则》的制定者之一,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在解读《准则》时指出它是建立在图书馆社会责任基础上确立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念;它是从图书馆员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角度,强调了图 书馆服务态度和水准;它明确了图书馆服务中的平等原则、亲密原则和公德原则;它明确了图书馆员基本职业纪律;它强调了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明确了图书馆员个体与集体、社会的关系。②总之,它已经勾画出现阶段中国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建设应有的观念体系。 第三,《准则》有较强的时代感,符合国际潮流,笔者认为,李国新教授提出的
《准则》制定的四点突破,较为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世界各国图书馆以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人民主权”原则为理论基础来阐述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准则》同样以此来认识和理解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起点和基础来构建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表明我国图书馆界理念的提升: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完善和觉悟的提高,而且是关系一个职业集团在社会系统中合理存在、发挥应有作用的必然要求。
其次,目前图书馆界形成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图书馆本质上是一个通过文献信息资源的传播来保障“认知权利”实现的机构;图书馆从事的工作本质上为保障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得权所提供的服务。“准则”明确了“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的理念,系统引进了图书馆服务中的平等原则、守密原则和公德原则,表明我国图书馆界接受了上述现代图书馆界形成的基本理念。
再次,《准则》确立了图书馆员应有的知识保护观念。这表明,我国图书馆界接受并吸收了国际图书馆界的的观念即:多元化社会中不同职业集团有不同的职业分工和社会责任,图书馆员职业集团的职业活动首先就是促进知识和信息的畅通、有效、合法的传播。 最后,《准则》强调了图书馆员应具备将自身的专业职务活动融入到广泛的社会文化创造中的理念。这也是当代世界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理念。《准则》已明确意识到必须突破职业的封闭性,应从现代社会职业分工和职业联系的结合上来定位图书馆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贡献。③
第四,《准则》并没有终结对中国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的阐述,尚留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图书馆是一个获取知识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场所,图书馆员理应在职务活动中扞卫知识自由的行为准则。但是,在我国由于对知识自由在图书馆业务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认识的局限、研究的薄弱,也由于社会环境提供的空间还有限,这一理念的阐述以及纳入职业道德规范的任务,只能留待以后来完成。
还有信息伦理的研讨与建设问题,也是一个急需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各个领域。产生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即承认有全球人类的共同利害,共同的价值判断已经提上日程。超越性的全球价值观是建立全球伦理的基础。全球伦理包括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等,也包括信息文化的发展,探索建立全球信息伦理便成为时代的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了信息伦理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
⑴信息价值观念的权力与信息利益分配机制
⑵信息商品观念与理性的信息交易行为
⑶知识产权的侵犯与保护
⑷信息独占、垄断与信息共享
⑸信息自由与社会责任
⑹信息监督与审查制度的合法性
⑺个人隐私的保护
⑻信息的开放性与安全性
⑼信息资源的正当使用与不正当使用
⑽不良信息及其控制
⑾信息犯罪及法律控制
⑿文化霸权与民族文化的地位、价值和保护
⒀文化一体化与多元化文化冲突
⒁网络社区自治与国家安全
⒂国与国之间的信息关系
⒃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与欺诈行为④
与此同时,也有的学者探讨和提出了处理信息道德问题的三个重要原则:一是自立原则,即人之为人的要素之一便是自决的能力;二是无害原则,即人应当尽可能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三是知情同意原则,即某人对某事自愿表示出意见一致同意时,前提必须是某人对某事的知情,即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准确信息并了解其后果。还有,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提出“十诫”:
①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
②你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
③你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
④你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
⑤你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
⑥你不应使用或拷贝你没有付钱的软件。
⑦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