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源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财源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财源建设

乡镇财源建设范文1

摘要:农村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国家推出了免除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政策,怎么做好乡镇财源建设和经济发展是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探索新形势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措施,并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几大措施,旨在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提高乡镇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新形势;乡镇经济发展;财源建设

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乡镇政府是落实农村政策的基层单位。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源建设和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几大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乡镇经济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市场活农,抓基地扶农,抓科技兴农,抓龙头带农,从而优化升级传统农业,使得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同时大力培训及推广产业实用技术,主动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如订单生产、“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十基地+ 农户”等,并且要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使得生产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更好的抵御市场风险,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2.壮大民营经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壮大民营经济,因此“抓大促小带中间”才能整体提升民营经济。所谓“抓大”指的是引导和督促规模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下,实施强强联合方案,通过龙头优势迅速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谓“促小”指的是政策扶持、结对联谊、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等措施,支持和鼓励农户介入经商务工,使得民营经济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扩大富裕面。所谓“带中间”指的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劳务输出,对务工能人实施鼓励政策,促使这些人能够返乡创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培育特色经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特色即使一种市场竞争力,也是一种品牌,更是市场。要想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必须要结合乡镇的产业结构、交通区位、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原则,整体推进,打造具有自己乡镇特色的产业,充分展现自己乡镇的特色,逐渐建立并完善本乡镇经济发展的“坐标系”,重点培植“人优我特、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市场特色,开辟适合乡镇实情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完善的专业化程度高、区域集中、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从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4.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要想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坚持经营城镇的理念,充分合理的使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带领农民向城镇或者非农产业转移。盘活闲置资产和城镇基础设施,租赁、拍卖、转让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采用多渠道筹备建设资金,渐渐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如“投资回收积累储存再投资”。另外,必须要大力扶持支柱产业,使得民营企业逐渐向城镇靠拢,并且要加快速度搞好服务业、商贸业、旅游业以及乡镇工业,加大力度建设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使得城镇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几大措施

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要重视乡镇财源建设工作,加强对乡镇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传统的理财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摒弃传统的理财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当前,政府部门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多渠道筹备资金,并将筹备的资金投入发展,打破乡镇经济结构单一的现象。相关政府及部门在进行政策制定时,必须要以乡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

乡镇财源壮大的主要途径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经济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考虑中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各大乡镇要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养特色名优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采用跟踪服务、生产扶持、政策引导等措施,将零星产业聚集起来,逐步转变成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经营。另外要大力扶持流通型企业、加工企业,促使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得到提高,增加乡镇经济的财政收入。(2)乡镇政府必须要营造一份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当地民众创业,在能人志士的带动下,充分展现农村的资金、技术、知识,共同建设美好新农村,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3)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利用当地资源,渐渐形成一大批优势产业。(4)各乡镇为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氛围良好的经商环境,促进商业的发展。

3.深化改革,完善体制

通过改革,减轻财政经费负担,对超编人员给予清理清退,使得办事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乡镇财政体制的完善主要体现为:(1)执行中央分税制改革时,需要坚持调整乡镇积极性的基本原则,对下划的物力、财力、人力要充分调动乡政府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给予发展后劲大的乡镇和落后乡镇更多优惠返还政策,促使落后乡镇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促使发展后劲大的乡镇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地方财政收入添砖加瓦。(3)在乡镇建设中,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招商入市,从而达到以贸活财、以商促贸、以市活商的目的,不断壮大后续财源,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4.强化征管税务,合理运用

财税部门和乡镇政府需要了解本镇的税源情况,并重点分析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问题,从而寻找有效的征管办法,使得征管手段不断完善。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累积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芝成,张振霞.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研究———发展乡镇经济是解决乡镇财政困境的根本途径[J].商情(财经研究),2013,12(23):330-332.

[2]吴宏强,胡扬.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关于孝感市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查[J].湖北财税,2014,03(14):325-326.

[3]张善峰,卫宗荣.强化乡镇财政职能是振兴财政的基础———关于焦作市乡镇财政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02(03):245-246.

乡镇财源建设范文2

一、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1、促进城镇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的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加强产业化经营,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使得农业得到再优化升级,通过技术培训的实施及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事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的抵御市场变化的风险。2、用特色经济形成地区品牌效应。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份额,提高区域的竞争力。首先,需要深入的了解乡镇地区现实的发展状况及资源地理因素,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地区独有的特色经济,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发展新路。3、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盘活地方经济,繁荣地方市场。促进乡镇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大企业进一步发展,扶持小企业做大做好,同时,要注意树立农户务工经商的意识,不断的创新民营经济市场。对于大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最终带动整个地区民营经济的繁荣。对于小企业,政府要注重政策扶持,激励中小企业再创新、再发展。同时要鼓励农户回乡创业,在地方发展。4、通过专业的招商队伍不断的完善乡镇招商引资。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招商引资作为保障。乡镇地区要塑造一批专业的招商队伍,不断的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实现地区招商引资的突破。要注意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选好招商项目,做好之后的系列服务,提升诚信服务,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同时,要对地区的文化及人文有深入的了解,创新地区的特色商业,形成特色招商的品牌效应,通过特色招商,逐步实现资本及产业的汇聚,促进乡镇地区经济的繁荣。

二、促进乡镇地区财源的建设

随着乡镇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乡镇财政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及挑战,一些新状况及新矛盾随之产生。要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就需要加强乡镇财源的建设,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体质确保财源建设的稳步发展。深化改革、完善体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保障,在乡镇机构进行改革的同时,一方面提升乡镇财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一方面通过缩减财政机构的人员编制,减少财政支出。在落实国家的相关税制改革政策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提升乡镇积极性为前提。将优惠政策下放到重点乡镇及落后乡镇,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招商引资,不断的提升工商的税收比率,为财源的补充做努力。2、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调整结构、培植财源作为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对于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机构需要不断的分析市场的供需关系,深入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优势,及时的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在安排产业时注意考虑资源及区域优势,发挥特色优势,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及布局。同时注意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乡镇政府要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及经商环境,通过大力支持,发展地区优势产业。3、树立意识转变观念形成乡镇财源建设的精神动力。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需要建立在提高发展意识,转变发展观念的前提之下。各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发展意识,并将财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转变理财观念,充分利用市场的发展机制,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4、强化征管、合理运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乡镇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镇的税源发展状况,税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的征管办法,配合乡镇完善征管手段,确保各项税收的完善。

作者:张莉萍 单位:诸城市贾悦镇财政经管统计社保服务中心

乡镇财源建设范文3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财源建设步伐有所加快,但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尤其在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乡镇无所适从。如永顺龙家寨镇,"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比较红火,财政收入上得较快,总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大关,近年由于乡镇企业不景气,到1999年时,乡镇总收入只有89万元。

二是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各乡镇的工作是上头布置检查什么就搞什么,很难做到按规划办事。即使少数有财源建设规划的,因投入等问题,也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没有得力的措施。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财政部门的力量难以搞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目前,我州乡镇企业不大景气,支柱产业很难形成,部分乡镇财源税源萎缩。

四是没有明确的筹资渠道。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投入较大的工程,资金需求量"大,而乡镇筹措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州在财政对乡镇的支出中,98%用于个人和保运转,其中:68%用于个人部分,30%用于公用经费,只有2%用于其他。可想而知,财政用于农村生产的资金微乎其微。乡镇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商业银行实行资产比例贷款后,其手续十分繁杂,乡镇一级很难拿到贷款,因此,乡镇财源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偏紧,创税制体制未落到实处

以湘西州为例。目前我州普遍实行"超收分成、短收分担、分级包干"体制,从执行的情况来看:

一是体制不稳定。各县在确定乡镇体制时原规定一定3年(或5年),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实际几乎每年都在调整乡镇基数,尤其是永顺、花垣、保靖几个贫困县,一年调整一次基数,大大超过乡镇的承受能力。

二是超收分成比例过高,乡镇可得财力小。目前我州乡镇超收分成大部分按ZH或3:7分成,而对烟叶特产税等大宗收入又实行单项分成。保靖县对迁陵镇1997年起基数2:8分成,1998年起基数4:6分成,1999年起基数又实行单项分成,致使乡镇可得财力小。

三是分成款难到位,挫伤了乡镇的积极性。尚未建立国库的乡镇,实行收入上解、支出下拨、年终结算。但从实施的结果看,到2000年4月底止,龙山县拖欠乡镇分成款380万元;永顺县1997年乡镇超收分成款仍未到位,1998年的尚欠44万元,1999年的尚欠12万元。花垣县1999年乡镇分成收入114·5万元,年底结算时,县政府决定只拿出的万元兑现乡镇超收分成,其余的54·5万元一笔勾销。

四是体制不规范。部分县没有按分税制要求分税分级,收入范围划分不清,财权、事权不明确,责任不到位。

五是收入基数偏高。全州各县市在确定乡镇基数时,普遍采取以前3年实际完成教为基数,再确定一个递增比例。现行增长比例最低为5%,最高达20%,过高的比例,抑制了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总之,从体制上说,各县都抠得太紧,挖得太苦,乡镇没有奔头,好差一个样,致使部分乡镇领导对财源建设和收入征管抓得不紧,挫伤了乡镇理财积极性。

问题三:农村税收征自求·付费轻键十分产宦

1、转引、买卖税收行为屡禁不止。垂直管理的征收机关表按经济区域(行政)设立征管机构,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征管,形成了转引、买卖税收的"空间"。而乡镇政府为了确保基数,确保任务,亦采取"协税"、"引税"的形式招揽税收。这样,将税收作为了一种"商品"不仅使预算内资金转化为预算外,形成"小金库",而且扰乱了征管秩序,严重破坏了政府问的分配关系。

2、征管环境差,征管手段弱。农业税制远远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可操作性不强,农业税"有税无地、有地无税"现象普遍,造成上清下不清,特产税据实征收不到位。征管办法滞后,仍以行政推动为主,没有上路稽查的权力。州、县市出台减免税政策多,涉及征管的所有税种,造成相邻县(市)、乡镇之间征收政策不一。纳税意识淡薄,依法治税难,集中表现在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管上,此二税涉及千家万户,税额小,纳税人明拖暗拉,提高了征收成本。如砍戎镇一户茶农欠特产税"80元,几道程序下来,花去了1亿多元,最后卜强制执行也难到位,征收机关承受不起。如此造成欠税越积越大、越积越多、越积越广。

3、垫交税敌现象较为普遍。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日先垫后补。乡镇为完成均街入库目标,在收入没有实现的持况下暂肘垫交]年底再补。二日长期垫交。农业税空挂"越来越多,乡镇为保基教年年垫交。资金来源一是挪用预算外资金等各项暂存款垫交,二是借贷敌垫交。垫交税款问题不容忽视,首先是税收政策法规不允许;其次是虚增财政收入,掩盖矛盾,为领导决策提供不真实情况;再次是新增了乡镇债务。

4·费大于税,费重税轻。费大于税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村提留乡统尊大于农业税。团结镇农业税只有24万元,而教育费附加达纳万元;龙潭镇教育费附加20万元,加上村提留乡统筹8万元,比农业税多6万元。这种情况,各县都很严重。在征收过程中,部门的费易收咱家的税难征。社嬉坡乡199年200m3的木材采伐指标,"一金两奸能全额收足,而木材特产税收到不足2Om。

5、税收征管权、责脱节。实行分税制后乡镇政府应该是财权与事权统一,但国、地税收征管权力在主管部门,权、责脱节,这种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即税收的大士流失。同村乡镇政府和财政不清楚自己的家底,收与不收、收多收少,全凭国、地税县局一张报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没有国、地税收入账。体制基教与收入任务也不相符,财政体制基教仅仅是对乡镇政府的一个空头指标,征收机关只认上级部门的分配任务。例如:技箕乡

地税基数为6.7万元,而地税任务只有3.2万元,齐抓共管实为一句空话。

6财源匮乏,税源枯竭。多数乡镇没有支柱财源,税源不稳固,收入波动大。

问题四:乡镇赤字负债量,债务风险已转化为财政风险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州乡镇财政赤字负债5143万元,其中:赤字1255万元,负债3888万元。就全州而言,三年

消赤五年偿还债务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困难重重。

问题五:乡镇财政管理函待加强

乡镇财源建设范文4

乡村财政直面农民群众,是全国财政体系的根本。本文重点从对乡镇财政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乡镇财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点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通过完善的乡镇财政建设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乡镇财政科学发展。

【关键词】

乡镇财政建设;困境;对策及措施

1前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职能也日渐增强,乡镇财政所运行的环境及其工作任务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要注重解决各种乡镇财政建设问题,加快乡镇财政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飞速增长。

2各地区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全国近百个个县区乡镇的财政体制发现,绝大多数乡镇财政主要有六大职能:一是乡镇财政的预算与决算的编制;二是多项财务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实行;三是负责国有资产与各地乡镇事业单位账目的管理工作;四是发放政府财政补贴资金以用来扶贫补贴等社会工作;五是乡镇中心工作的参与;六是财政资金的监管。随着农特税的取消,财政管理职能也随之遭到严重的削弱,乡镇财政逐步走向“公共服务型”的财政。

3乡镇财政建设所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财源减少致使地方债务突出自从农特税全面取消后,各大以农业成产为主的乡镇财政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经济收入远远低于以前。由于某些县区城乡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交通并不便利,不适合发展商业、工业、旅游业等行业,导致只能靠单一的农业维持财政收入,财政建设困难,经济发展缓慢,因财源的减少导致恶性的循环,债务越积越多,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值甚至出现了负值。

3.2缺乏地方财政专业性及规范据统计各地财政所老员工占整体员工的70%以上,众多财政岗位缺少人才,很多编制严重空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法制制度不断更新,财政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也不断更新,很多老员工专业化学习能力薄弱,墨守成规,无法完成很多新任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完成的质量差,使乡镇财政工作难以进行,缺少专业的财政团队。

3.3财政专业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依据全国财政部的要求,许多地区乡镇为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预算管理权、财务审批权等权利,开始着手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主张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监管乡镇财政收支,使众多机构被撤离或者合并,机构职能扩大,优秀的人才从财务部门异动到其他部门,剩余的财政人员多数不专业,财政管理监督也日益弱化,编外人员众多加上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财政工作难以进行。

3.4地方财政各项职能有待增强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职能也随之转变,相比大多数政府职能而言,乡镇财政职能并未增强,反而弱化了很多,具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减弱了组织收入职能。很多地区因取消了农业税乡镇财政固定税大幅度地减少,税源变得有限使得可用财力的减少,社会扶贫费用的增加,乡镇债务危机严重。加之组织协调难度增大,老员工对安于现状,乡镇组织财政收入缺少积极性,使财革变得很难。二是削弱了预算管理职能。自从“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实行后,乡镇财得更加局限,只能承担工资申报、补助资金的报账核算、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公用经费以及涉及到农业专项资金的落实等业务,收支管理工作变得单一,业务变得更加局限,涉及到的范围变得更小,统筹调控变得难以实现。三是薄弱了财政监督职能。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三农”教育的投入,尤其针对乡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乡镇财政对很多报账单位开支的真是性难以掌握,另外缺乏相关的法律机制去严惩对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人员,导致财政监督职能如同虚设。

4完善乡镇财政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4.1突出县乡财政经济增收针对乡镇农业财源减少的情况,各地因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开发经济产业园发展工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并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源以缓解债务压力。若地理条件苛刻,交通不便于发展工业等其他行业,就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通过科学的引导,引入新的种植物,挖掘农村经济的一切可能性,实现产业升级。

4.2理清基层财政经济体制完善财政体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手段,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也是快速推进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的前提。结合乡镇的税源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实现业务工作、履职能力与机构队伍的标准化。各机构成员规范化并明确机构职能,杜绝越级与跨机构兼职。加强财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目的是提高乡镇财政所管理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也可以根据各地区财政现状,实行符合行情的乡镇财政体制。

4.3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解决财政部门人员不足,填补编制空缺是建设乡镇财政队伍的第一步。其次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高素质高质量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批年轻的具有创新能力乡镇财政队伍,并健全奖惩制度,鼓励年轻同志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同时禁止不规范的操作。另外定期组织新老干部业务培训,对刚入职的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岗制,从基层干起,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最后应建立考核系统,各地推选出财政所的考核责任人,对于考核不过关的乡镇财务所加强监督,使乡镇财政建设趋于标准化,便于管理与监督。

4.4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完善乡镇财政监管首先得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同时注重监管集体经济的收入,多多参与乡镇投资项目的实施、论证和评估绩效工作;不断地细化监管内容并实施有效措施的加强监管工作;建立乡镇财政年度互评制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将下达的乡镇资金按政策、按规定、按预算落实到位,并确保发挥其作用,使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提高。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财政建设面临的困境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还有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但是只要我们突出县乡财政经济增收,增加财源,理清基层财政经济体制,切实进行改革,全面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走科学发展道路并精细化的管理,乡镇财政建设一定能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陶勇.中国县级财政的困境及其出路[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乡镇财源建设范文5

按照建设公共财政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合理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提高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求,减轻乡镇财政负担,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旨在适当调整财力分配格局,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培植财源、组织收入和加强支出管理的积极性。在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确保乡镇职工基本工资发放、确保乡镇政权有效运转上。

(一)坚持统一政策、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预算法》和预算管理的法规、政策规定,从乡镇经济、财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既积极稳妥,保持乡镇财政的实体地位不变,又要保证县、乡两级财政的正常、平稳运行。

(二)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乡镇财政改革后的职能定位,合理调整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根据事权界定财权,使财权与事权保持对应,需上级承担或委托下级承办的支出应保障足额经费。

(三)坚持县乡利益兼顾的原则。既要保证县级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增强对全县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考虑乡镇的利益,尽可能的缩小县(本级)乡两级财政正常经费和人均财力的差距。

(四)坚持调动乡镇理财和推动经济发展积极性的原则。对乡镇招商引资、新办企业所增加的收入应全部留给乡镇;调动乡镇抓财源、抓收入的积极性,同时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保障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原则。分类核定乡镇公用经费定额,逐步实现转移支付管理规范化,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

三、具体内容

2009年,我县对乡镇继续实行“核定支出、保障运转、收入上划、新增留用”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以“乡财乡用县监管”为核心,实行“预算,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

1.收入:乡镇实现的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契税收入、非税收入,全部上划为县级收入,不再给乡镇下达收入指标。

2.支出:乡镇支出是指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员工资、公用经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支出。

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基数以上年年末工资标准为基础,根据人事部门增调资批件调整后确定,当年出现的增调资因素,年末由人事、财政部门共同认定,按实际增资额给予一次性补助。

公用经费实行包干使用的办法。根据幅员面积、人口、财政供养人口三项指数把乡镇划分为三个档次,按档次核定公用经费定额,分别为会发镇、天门乡24万元,德善乡、宝兴乡22万元,*镇、松南乡、伊汉通乡、大罗密镇20万元。

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按照县对乡的补助标准核定,由县财政局报县政府审批。

3.新增税收收入返还:乡镇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所增加的税收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经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共同认定后,予以返还奖励。返还比例按地方留成100%核定。

4.引进税收收入返还:乡镇引进的税收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经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共同认定后,予以返还奖励。返还比例按税种分别核定:增值税返还60%,所得税返还60%,营业税等地方税种返还60%。县直机关及经济开发区参照此项政策执行。

5.非税收入返还:乡镇实现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变价收益、土地承包收入、草原承包收入、上缴利润等非税收入,按实际入库数的70%予以返还。

四、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以“乡财乡用县监管”为核心,实行“预算,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从预算编制、执行到决算应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促进乡镇财政预算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预算的作用,组织好乡级收入,合理安排乡级支出,确保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乡级财源建设。把乡级财源建设、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作为县对乡镇考核的依据,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县对乡级财源建设考评实施细则。

乡镇财源建设范文6

一、乡镇财政所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职能被肢解。

乡镇财政职能被肢解,就是指乡镇财政作为政府的财政,不能代表政府有效地对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和行使监督权力。乡镇财政区别于其它四级财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预算外资金中包括了规模越来越大的自筹和统筹资金。这些资金从其征收管理的根据和方式角度讲,是属于财政性质的资金,因此应该也必须纳入乡镇财政管理。但自乡镇财政建立以来,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乡镇财政部门管理资金的范围一直局限于乡镇预算内资金和本部门所管的预算外资金,而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预算外资金自筹统筹资金基本上是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分散于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管理。这种管理格局一方面造成了财务分散,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严重弱化了财政的资源有效配置能力,同时,财力分散又造成了资金管理上的失控,从而增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弱化乡镇财政的监督管理功能。

2.乡镇财政缺乏必要的财政自。

财政自是财政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缺乏财政自,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就失去了基础。乡镇财政自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县、乡两级财政的关系上。一方面,在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上,因乡镇财政预算收入渠道比较单一,收入规模比较小,故在收入上解之后普遍出现财血汗足的情况,以至造成县对乡镇的财政补贴成为乡镇财政一种主要财源。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同时产生了县乡预算的不完全分离,乡镇财政预琥情况的好坏完全决定于不够稳定的县对乡镇的财政体制。这不仅造成乡镇财政与农村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相对分离,从而限制了乡镇财政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节作用和优化农村社会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而且乡镇财政缺乏必要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客观上制约了乡镇财政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出长远规划的能力和行使对乡镇经济进行调节的职能。

3.乡镇的财政行为不统一,不规范。

规范的财政行为和健全完善的财政制度是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基本保障。第一,乡镇政府迫于可支配财务的约束,普遍在财政制度外寻求收入来源,以补充乡镇预算内资金的不足。从而出现了现行的乡镇统筹资金制度和“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现象。这些收费、集资本应属于财政范畴,但因各种原因使乡镇财政一直不能参与对这部分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从而造成了乡镇的财政行为不统一、不规范。第二,在财政管理上,帐户简单、报表分类粗糙,且资金分散管理,不能准确而完整地反映于财政帐户中,也保得乡镇财政在资金的集中使用、收入调节和财政监督约束等方面的功能无法正常有效发挥。

二、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的建议

新时期的基层财政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分析各级财政体制建设,明确乡镇财政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农村财源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健全乡镇财政职能,促进乡镇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努力把乡镇财政真正建设成体制规范、制度配套、管理科学、职能强化的一级财政。

1、创新财政管理理念,明细工作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乡镇财政被赋予了新的任务。要善于把握财政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任务,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逐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财政监管。树立“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把创新作为财政管理的最大价值理念,不断地去进行科学实践,创新财政思路,推动财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切财政工作的优与劣,最终将体现在效益的好与坏,高与低上,效益是衡量财政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财源建设上,要培植效益性财源,使财源建设的努力体现在财政增收上;在财政收入上,要减少非税收入,杜绝虚列、空转等现象,挤掉收入中的“水分”,提高地方的可用财力,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在财政支出上,要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完善量化考核评估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经秩序,为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强化财政财务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切实抓好乡镇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等财务日常工作,为乡政府当好家理好财。强化人大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建立科学规范绩效考评体系,确保财政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