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1

一、突出军队工程采购的预算管理主线

预算管理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是直接、及时和具有权威性的监督管理手段。

(一)强化军队工程集中采购预算约束

实行军队集中工程采购制度,要求采购单位扩大预算管理范围,不但要将各项经费统一纳入预算安排,还要将属于军队工程采购目录确定范围的所有工程采购纳入采购预算管理。工程建设采购不同于普通采购,它具有建设地点分散,物资采购运输、存储等差别较大的特点,因此其采购对象都必须被列为细化预算,严格接受预算的约束。目前,由于工程采购中有些项目透明性不高,财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盲目、重复和随意采购现象比较普遍,预算执行偏差大。财务部门具有编制本单位年度采购预算的职能,应通过对工程物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依据物资品种、数量、价格等因素编制预算,使预算更为为细化、科学和合理。

(二)经费支出采取全程监控

实行工程集中采购制度,使原有分散的采购活动按法定的程序和统一方式公开进行,积极为细化预算创造条件,强化财务部门对工程采购资金的监督,实现由价值管理向实物管理的延伸。后勤财务部门要通过对资金价值形态转变过程的影响、监督和管理,实现对资金价值流向的全程监控,在经费支出与国有资产管理之间实施有机联接,使财务部门和采购职能部门共同加强对采购主体的实物管理,做到分配管理与实物管理并重,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采购和闲置浪费现象发生。

二、当前军队工程集中采购存在的困难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军队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与地方有一些不同之处,军队实行采购制度正在探索之中。因此,在目前的工程集中采购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军队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文件来要求和规定来对军队工程采购工作进行规范,因此,尽快出台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或规定,为军队集中采购提供依据,使军队采购品目分类更加切合实际。

(二)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目前的军事经济管理体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加之,军队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地方政府采购的一些做法和形式只能借鉴。

(三)人员素质还不适应

人才是军队现代建设的关键因素,军队实行军队采购制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有没有现代军队采购工作高素质的人才,军队采购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财务、工程、材料、市场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当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材料性能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军队还缺乏熟悉采购技巧的人才,这将成为在军队工程投资中推进军队采购工作的制约因素,如国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军队工作要想顺利推行是十分困难的。

三、加强军队工程集中采购工作对策

(一)建立竞争机制,改变部门垄断现象

要增强军队工程采购的竞争意识,打破潜在的部门封锁和保护,把握对供应商准入管理,让一切有实力的建筑商都能顺利地进入军队工程招标,参与公开竞争,这样会使军队内部工程采购更加公平、公正,有利于引导军队采购单位从不仅只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度,向更要注重功能实用、造型美观、投资节省等理念的转变,促进军队整体形象的提高。

(二)严格审查准入资格

根据工程采购项目的不同特点,要合理界定投标人的准入资格资质,严格审核把关,把不合格的工程单位排除在招投标活动之外,确保参加投标者一旦中标均有能力完成任务。在资格资质准入审查中,要突出几个重点:一是看工程单位资质与军队工程招标的要求是否相符:二是了解潜在供应商的专业技术结构,看技术专长是否符合军队工程的特殊要求:三是看装备的先进性和综合配套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2

1.1结构固有频率和屈曲问题的求解

结构固有频率问题及屈曲问题的求解归结为求解式(1)的广义特征值问题[5-6]。[K]{X}=α[M]{X}(1)其中,[K]、[M]为结构的刚度阵和质量阵;对于固有频率问题,α为结构固有频率的平方ω2;而对于屈曲载荷问题,α为临界屈曲载荷系数λCR。本文在有限元优化计算分析中,对于固有振动频率问题,采用的是子空间迭代法,而对于屈曲稳定性问题,是求解前一阶或前几阶特征值问题,采用逆幂迭代法,计算前几阶特征值和屈曲模态。

1.2优化问题的求解

优化设计是求解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的设计变量Xi(i=1,2,…,n)最优值问题[7],其优化模型如下:min:f(X)(2)s.t:gj(X)≤0,(j=1,2,…,m)Xmin≤Xi≤Xmax,(i=1,2,…,n)(3)式中m为约束条件总数;n为设计变量总数;f(X)为目标函数,表示网格结构质量;gj(X)为约束函数,表示结构刚度或结构固有频率及结构边界约束条件;Xi为设计变量。优化求解算法一般为序列线性规划[7-9]和序列二次规划,本文采用二次规划算法进行优化求解。

2优化计算结果

在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优化[10-11]计算分析中,为了分析各部分参数对结构重量和承载性能的影响,本文采取了如下3种优化方案进行计算,优化先后顺序为方案1、方案2和方案3,每种优化方案计算结果将直接应用到后续方案中。方案1:只进行蒙皮结构的优化设计,其中包括从0°铺层到90°铺层优化,选择最佳的纤维铺设角度;方案2:只进行纵向筋条数量和宽度的优化设计;方案3:只进行环向筋条数量和宽度的优化设计。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蒙皮结构铺层优化结果为0°/90°铺层减重6.3%,0°/±45°铺层减重4.2%。从蒙皮铺层优化结果来看,0°/90°铺层比0°/±45°铺层优化的效果明显。所以,在进行纵向、环向筋条数量和宽度优化时,蒙皮结构铺层采用了0°/90°的优化结果方案。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纵向筋条数量和宽度的优化曲线。在满足结构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纵向筋条最优数量为113.6条,最优宽度尺寸为6.16mm。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纵向筋条条数必须为整数,且为偶数。其中,筋条宽度输入值在每次迭代计算时,必须为一定的离散值。所以,在优化设计计算迭代过程中,对每次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圆整化处理。

表1和表2给出了每次迭代计算结果。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分析,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纵向筋条最优数量取值为112条,最优宽度尺寸为6mm。其中,初始设计宽度为8mm,数量为90条。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环向筋条数量和宽度的优化曲线。在满足结构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环向筋条最优数量为1.02条,最优宽度尺寸为6.4mm。同样考虑到生产工艺的要求,环向筋条条数及宽度的计算迭代过程进行了圆整化处理,环向筋条数量和宽度每次迭代计算结果类似表1和表2,本文略去了列举。同理,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环向筋条最优设计数量取值为1条,其最优宽度尺寸为6mm。其中,初始设计宽度为8mm,数量为3条。图6给出了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刚度迭代曲线。可知,初始计算结构整体刚度数值为2010.5,经过迭代优化计算后,结构整体刚度最终收敛于2003.3,满足其约束条件。表3给出了复合材料网格圆柱结构纵向、环向筋条减重优化设计结果。可知,纵向、环向筋条优化后,结构质量分别减少了5.1%和64.5%;蒙皮结构优化后,质量可减少6.3%(与原结构部位相比),网格整体结构质量共减少21.1%,且所有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的要求都能满足。这一优化设计结果,不仅满足结构的载荷承载能力,且提高了发动机结构质量比。

3结论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3

关键词: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一、引言

物资集中采购是区别于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求随时方式的零星采购,将各单位工作实际需求所需要采购的物资进行汇总,集中对物资进行大额度、批量采购。主要的采购方式是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采购后对物资进行调拨。推行物资集中采购是当前消防部队发展的客观需求,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是当前消防部队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方式,帮助加强对单位的制约和监督,减少铺张浪费,减少了财政开支。并且,通过推行物资的集中采购,净化了采购渠道,保证了物资供应质量,节约了社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物资集中采购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采购管理模式,突出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强制规范采购、物资验收、货款支付的分开管理,体现采购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趋势。

二、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物资集中采购认识不足,人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单位物资集中采购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在物资集中采购上的误区,往往无法充分发挥组织方的作用。在采购方、组织方、供货方之间并没有达成有效地制约、监督关系。整个采购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规则性大大降低。在采购工作进行前,并未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算,部分物资依旧没有通过集中的渠道进行采购,甚至会出现个别物资进行集中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采购人员虚报采购物资的费用,采购虚假物资,过多进行采购等。

2.物资集中采购时,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单位物资集中采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各部门之间互相交流、理解、合作是物资集中采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的保障。但是在物资采购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分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采购某些物资时,各部门上报物资数目不符实际,或者采购大宗物资时,为了减轻自身负担,互相推脱责任。采购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完成,都会导致整个单位的采购活动无法按时完成,严重影响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单位的工作效率。而各部门间缺乏配合与交流,互相推卸责任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物资集中采购的效率,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和谐,无法真正使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3.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工作水平有限

单位负责物资集中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水平有限,这是目前单位进行物资集中 采购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采购人员将物资集中采购的过程简单化,忽视物资质量、物资保管等方面的工作,仅仅专注于采购、签订供货合同。这不仅关系到采购物资的质量,还对能否实现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具有很大影响。

三、强化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建议

1.提高采购人员的认识水平

强化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采购人员的认识,使之能够充分认识到物资集中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购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零星式采购。物资集中采购要求采购人员在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上把好关,做好采购的申报、资金预算、合同签订、物资验收、物资保管储存、资金结算等工作。认真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切实加强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使得采购成本下降、节约社会资源、降低财政支出。

2.规范各部门之间的行为

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各部门之间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物资集中采购要求各个部门严格制定物资采购的相关制度,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能够以负责的态度做好采购工作。同时,要联合审计部门加强对物资集中采购过程的监督,做好采购资金的支出、结算工作,要将物资资金拨款来源和支付情况加入到审计监督当中,通过审计部门的监督,加强单位物资集中采购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支出行为,增强物资集中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使得物资集中采购能够降低成本。

3.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物资集中采购工作涉及到各个单位的各个方面,还涉及的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专业采购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采购人员参加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采购人员采购知识的储备和采购技能,提高采购远远地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吸收和引进专门从事物资集中采购、合同签订、物资验收、物资保管等方面的人才。从而能够使物资集中采购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物资集中采购的专业化水平大大增强。

四、总结

强化物资集中采购,改变传统各部门、各单位单一、零星进行物资采购的模式,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而且对于节约自身单位的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凤茹.物资管理问题与建议[J].消费导刊,2007(07).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4

一、Q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Q公司目前的采购方案是零部件外购。这是由企业长期战略规划、预备供应源潜力、总成本、内部制造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

1.采购流程

通过对其采购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Q公司现有的一些问题:采购流程中具体操作规范不明晰;反应时间略长;采购流程有待进一步细化。

2.采购组织

此前,Q公司是按照地域区分公司,根据工厂,设置部门,制造、货物供应和货物调整部门等均为单独分散的部门,部分的分散造成了人员冗余,运营成本高。Q公司削减冗余,机构重组,简化运营势在必行。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Q公司利用SAP软件进行订单的下达、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SRM(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进行订单的确认和管理,其订单管理内容包括新订单确认、订单查询、修改等。现有的系统并没有做到信息的无缝连接,而且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中来,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Q公司采购管理对策建议

1.采购流程细化

针对Q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对相关的实施细节进行规范,列出切实的操作细则。

(1)供货准备阶段

成为Q公司认可的合格供应商引入后,在开始批量供货之前,须与Q公司采购部门签订采购合同,协商关于价格、质量、服务等相关条款,确定采购价格标的等事务。具体流程细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签署协议

通过供应商引入,被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需由供方法定代表人或合法授权人与Q公司采购部授权人共同协商签订“采购协议”、“协议附件”、“相关协议”后方能进行正常合作。

②商定价格

供方应向Q公司采购部定期反馈即时市场价格、货期等真实的信息。供方的报价必须基于诚实原则,其对采购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报价一致。同时,供应商应按Q公司要求提品分项报价表供其采购部作参考,并在报价发生变化时,将更新后的报价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Q公司采购部。

(2)正常供货流程

产品通过测试后即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正常供货流程主要涉及到如下环节:

①订单确认

采购部根据物料使用计划和采购周期制定采购订单。订单需包含产品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等相关信息。供方在收到订单后,应在36小时内进行确认。确认后供应商须全面履行订单中所涵盖的全部要求。

②备货与交货

供方应按协议及其附件的要求提供订单中的产品和服务。供方不得擅自提前或延迟交货并于备妥待运后24小时内已书面形式通知Q公司,供应商根据指定的交货模式履行交货义务。

③收货及验收

供方或其指定的承运人应到交货现场同Q公司采购部一起清点产品,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等,办理收货手续。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④付款

产品检验合格后Q公司应向供应商支付相应货款,具体的支付办法以生效订单中规定的为准。供应商必须在付款日前10天内将正本发票送达Q公司。

⑤DOA索赔

在检验、测试、组装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不良品,Q公司对供应商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必要时请供应商一起确认责任归属。Q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供应商反馈索赔信息,核对审批内容与申请内容一致后,供应商必须根据物料特性的索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料维修完好后全部返回或提供索赔款。

2.采购组织整合

针对目前Q公司各分公司分散管理采购的现状,应该将生产、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合并为一个新的运营部门,集中负责Q公司的全国供应链和采购业务。采购中心的任务是管理和整合零配件供应商。

Q公司全国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是通用型采购。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运营部门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升级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5

短缺药品是指临床必需、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的药品,包括用量不确定、价格低廉、企业不常生产和在本区域经常性供应短缺的药品。

在短缺药品恢复供应前,根据现有库存和恢复供应的预期时间,将短缺程度分为三级:①一级短缺,指连续六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②二级短缺,指连续三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③三级短缺,指连续一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

如供应商无法预期恢复供应时间,则以一级短缺处理。

一、医院短缺药的供应情况:

近年来,医院短缺药情况有所增加,造成临床用药困难,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我院目前情况,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已断货相当长时间,如苯巴比妥注射液、注射用长春新碱、氨基己酸注射液等。

二、造成短缺药的原因:

造成短缺药的原因主要有生产因素、政策性因素(扶持配套政策不完善)、机制性因素(采购使用低价药)及投机垄断性因素。另外,医疗机构资金困难,拖欠商业公司药款时间太长,药品难以及时购进,造成短缺。

三、建议:

1、建议国家层面合理布局短缺药监测哨点,定期搜集、报告药品短缺情况,及时了解全国各省、市、县及乡镇卫生院等药品短缺情况。

2、建立健全短缺药清单管理措施,根据药品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响范围等情况及时启动国家应对机制,定期公布相关信息。

3、开展市场撮合和实施定点生产。

4、针对企业因认证改造、标准变化等原因停产及临床需求突然增加等情况,应协调短缺药应急生产和进口药品。提供支持相关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建设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可持续、稳定供应。

5、打击原料药垄断行为,加强对原料药货源、企业库存和市场交易行为等跟踪监测。

7、医疗机构要合理统筹资金,按时回款。

结合实际我院制定了**县人民医院短缺药品管理制度及应急预警机制

一、短缺药品监测应急预警机制

1、以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为依据,建立我院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实行院科二级预警、分级负责、联动保障的监测预警和供应保障工作机制。

2、实行短缺药品信息直报制度,及时将短缺药品信息填写完整上报国家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及本院通报。

3、每月15日前,医院短缺药品管理工作小组对临床各科急需而不能及时供应的短缺药品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不能协调解决的药品短缺问题上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启动替代药品遴选;医院每月17日前,将药品短缺实际情况上报国家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及本院通报。

二、短缺药品上报制度

1、药剂科根据短缺药品的实际情况分析药品短缺原因,初步形成解决方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

2、药剂科通过协调相关短缺药品的供应公司,通过协商采购保障供应,如因原料短缺等原因无法供应的药品,医院及时上报国家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及本院通报。

3、医院应对供应公司及时回款,避免因回款不及时造成药品短缺。

4、药剂科应加强短缺药品的储备工作,应当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合理设置临床必需急 (抢)救药品库存警戒线,及时采购补充,原则上库存不少于3个月的用量。特殊情况可与其他医院联系借调。

5、临床各科应加强短缺药品的合理应用,确保短缺药品不得外流。

总之,解决药品短缺问题要双管齐下,既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短缺药供应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加大打击非法垄断、非法囤积的力度;要调动生产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不是依赖政府部门“催账”式的监管手段。通过制度调整保障短缺药正常生产和供应。

县人民医院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范文6

[关键词] 管理职能; 教学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85- 02

会计信息化使财会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会计工作角色与岗位几乎丧失殆尽,从凭证输入、记账、成本计算,到报表编制,除了进行必要的操作管理与审核之外几乎都被计算机程序化替代,财会职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工作重心将在哪儿?如何去适应?作为一个职业而言,不得不去思考。作为培养财会专业人员主要基地的高等院校更有义务去思考这个问题。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财会人员工作的核心在于信息生产与使用,在我国企业中主要是前者。在生产流程自动化以后,财会人员的工作重点将转向流程的控制管理与信息的使用,尤其要重点挖掘信息价值。因此,信息化以后,财会人员的职能将主要转向信息使用价值的挖掘利用,这将对财会职业及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信息化背景下财会职业培训的综合核心课程,将起到统领与桥梁的作用,因为所有其他课程的学习与知识的储备最终都要汇集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生产与管理应用。本文基于这一思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1 信息化背景下财会职业的胜任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及信息化背景下,财会人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生产与应用信息这一角度看,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进行信息生产与信息处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能力:

(1) 操作和维护财务软件。这是信息生产的要求,也是基础性工作。虽然流程化作业已使财会人员从大量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但仍有诸多的会计判断需要财会人员做出,而且社会现实中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阶段,软件的操作与维护仍然占据支配地位。在操作与维护软件过程中,操作是指完成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各方面工作,包括凭证输入、审核、汇总、记账、结账及输出等内容,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这方面工作量将越来越少;维护则是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总称,维护需要了解系统结构及运转原理,故需要强化会计理论的修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这是从信息应用层面而言,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及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信息的把握、理解越加困难,尤其是对非财会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因此,不同层面的信息需要财会人员进行处理分析,以满足各方面需要,而相应地,财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表格的处理、图形的应用、数据库技术等。

(3) 参与信息需求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及财会人员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能满足组织内外各方面对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对内外信息使用者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信息系统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财会人员应该认真研究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管理中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在系统开发及构建过程中不至于被动和无所作为,避免低质量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但这要求财会人员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与管理素养,懂得开发的基本方法、流程与原理,准确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

(4) 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流程化处理固化了很多控制与制度,利于系统规范运行,但流程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譬如,管理中的一些例外问题及一些管理软件工具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财会人员进行相应及时的个别化解决。为此,财会人员一方面要更多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各种财务、会计模型进行辅助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决策及资金的日常管理等方面。

(5) 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在日常操作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流程、规则来处理,包括岗位职责的分工、文件的管理、操作流程及系统维护等。财会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建立制度,同时确保其得以认真执行,这要求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规程有良好的理解并具有较好的管理素质。

(6) 掌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技术与方法。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迅速,使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处理手段与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审计的环境和对象,审计技术方法需要调整适应。因此,对致力于从事CPA职业的财会人员,还得结合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技术与方法。

2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财会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是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数据,其他工作包括辅助预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与评价活动,更进一步涉及经营决策、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高级管理活动。相应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这些活动需要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密切相关。从目前的课程体系设计看,基础会计课程主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即数据如何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会计分类处理,实质上它是数据如何分类、计算、排序及汇总的一个综合例子;成本会计则主要是学习成本如何对象化和计算汇总问题;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能从事预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与评价等一般活动,做好投资融资工作,进一步辅助经营决策。而高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对一些特殊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除了高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涉及业务活动略显特殊外,其他课程的职能活动都紧密依托会计信息系统,因此,相关课程的学习是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则是各课程相关职能活动的汇合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处于连接点的中心位置,是各课程学习后的应用环节。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围绕会计职能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则是实现会计职能的载体和途径。会计职能决定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围绕会计信息系统而展开,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财会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综合性的地位,是桥梁、纽带和中心。

随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日益扩大,社会对财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日益流程化的管理,使财会人员失去了大量传统岗位,而新涌现的新需求岗位对财会人员是一个挑战,需要财会人员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独立准确的分析判断力。对于财会人员而言,这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在各课程的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锻炼学生思辨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和视野。财会工作流程化以后,财会工作的管理化趋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在教学中必须未雨绸缪,才能使财会人员在未来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

3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具体教学的探讨

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是基础性的理论课程,教学目标重在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理论上而言,这些课程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教学,而且现实中也开发了众多软件用于辅助教学,譬如有的学校基础会计实验课程引入了计算机模式实验,但笔者并不太赞同。首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范围与目标,各课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每门课程在整个体系中都有自身的地位,必须合理分工,理顺课程之间关系,才能发挥整体的效应。第二,计算机教学往往是黑箱教学,更多内容是流程化、程序化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最终影响了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效果。最后,这种教学方式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众多课程理论在计算机环境中应用的集中体现,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各专业课程传授的是理论,是基础,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重心是应用,可以说是目标,它受制于其他课程。本文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相关职业能力需要相关课程予以训练培养,而这些课程学习的最终效果需要通过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应用得以体现。下面结合现代财会职业能力的要求谈谈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