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概念

电子政务概念范文1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评估体系 管理创新 文本内容分析

1 引 言

创新是将新的观念或防范诉诸实践,创造出新的事物的过程,从而改善现状。政府创新就是指政府组织适应外在环境需要形成新的结构、流程和行为方式[1]。政府通过创新,可以更快地实现职能转变、观念改进以及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的再设计与建造,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电子政府是实施政府创新的关键措施。全面形成网上虚拟政府,形成电子政务流程,可在网上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实现其需求和利益。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保证公共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减少管理失误[2]。

当前,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竞争力的重大创新活动[3]。为了使电子政务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对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国内目前开展的众多电子政务评估活动多从信息化基础、组织提升、公共效益、用户满意等方面进行评估。鉴于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的一种创新,只有对创新管理进行有效评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的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所以本文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针对2003-2009(缺少07年)年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借助ATLAS.TI文本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编码,并结合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建立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框架和创新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指标体系中创新概念数分布,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2 评价体系建立

2.1 概念化分析

为了评价创新管理,许多组织纷纷界定创新范围,量化创新措施,建立创新管理流程基准,并且评估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面的文献多从创新观念、方法和实践三方面进行研究。Adams和Phelps提出的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是在创新管理文献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独特的综合框架。IMMF为管理人员评估创新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4]。

2.2 指标确定

本文在指标的确定上,基于文本内容分析方法[5],借助ATLAS.TI文本分析工具对6篇电子政务报告进行了阅读、编码与分析,最终得到了包含指标概念编码的报告。一级指标的确定上,以文档段落编码标识粒度,根据报告中标识的指标概念出现的数,结合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最后选取了出现数较高的概念作为一级指标。这里我们选择了投入、知识管理、战略创新、组织文化、投资组合、项目管理、商业这7个构件作为一级指标,即确定了评价体系的创新构件。

在二级指标(即各构件所对应的创新概念)的确定上,仍然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编码标识文本内容的概念指标,然后依次通过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计算二级概念指标相对应于一级概念指标的权重。

其中 和 是文本数, 表示在n个文本组成的集合,有一级指标概念i出现的文本数量, 表示在n个文本组成的集合中,有一级指标概念i和二级指标概念j同时出现的文本数量。 和 是概念数, 表示一级指标概念i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表示概念i和概念j在文本中同时出现的次数。R表示了二级指标概念j相对于一级指标概念i的重要程度。

公式3计算二级指标概念j到一级指标概念i的关联,我们使用阙值确保只有最相关的概念被保留,在本文中我们以50%为标准,选取 的概念j作为i的二级指标。以上面确定的一级指标概念投入为例,对其进行内容概念检索,通过上述计算公式,计算概念的关联。表1描述了投入中部分概念近似关联度,最后得到了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上述通过文本内容分析确定了评估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概念,同时也确定了一级指标概念的分布数,但是这个数只是初步的值,一旦我们通过关联分析确定了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概念,便需要重新确定一级指标概念的分布数。即二级指标概念在文档中出现的段落就对应于其相关联的一级指标概念,由此可以重新修订文本的一级指标的标识编码,从而确定修正过的一级指标概念的数。

图1是修正过的一级指标概念的数分布直方图。由于数是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即数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数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6]。一级指标概念的数,可以反映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由此我们可以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建议。

由图1可知,在7个一级指标概念中,项目管理概念的数最高,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比较注重项目管理,即从电子政务的实施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其目标。另一个比较高的是商业化概念,这也符合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趋势――逐渐“以公众为中心”,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投资组合管理概念的数比较低,这是由于目前各级政府注重电子政务投入,而没有考虑收益问题。

由于这6篇报告篇幅差异非常大,如2006年的报告共367页,而2008年的报告却只有262页,若直接比较一级指标概念数,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研究的有效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标准百分比计算[7]。计算方法如下,假设2008年的统计显示,投入概念的数为482,7个一级指标概念总数为10738,2008年投入概念的标准百分比为:

(2008“投入”的数/2008年总数)*100%=(482/10738)*100%=4.4887%

从而,我们可以绘制一级指标概念标准百分比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级指标概念标准百分比折线图

由图2可知,投入概念的标准百分比有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各地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中,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商业化概念的标准百分比也有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各地区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正逐渐把公民当作消费者来对待,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项目管理概念的标准百分比在2008年开始下降,这是由于2008年后,各地区已将其关注点从信息通信技术投入和部署转移到人的技能和人力资本的增长方面,项目管理概念标准百分比下降可以解释为各地政府对技术和硬件的关注度降低;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组织文化概念的标准百分比已经超过了18%,这说明各地政府都在通过注重组织文化发展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

4 结论和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曾因注重信息通讯技术部署而导致了数字鸿沟,笔者认为硬件与软件重视程度保持平衡可以进一步缩小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标准百分数差。项目管理概念的标准百分数平均为24.124%,而知识管理仅为12.999%。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社会的基础。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应该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和效率,还应该多关注人、流程和信息等因素,包括组织间信息共享和后台信息集成,政府门户网站设计开发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电子政务参与者的特征等。

? 目前,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但是政府网站的应用水平却不高。各政府部门应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恰当”的个体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 电子政务的效率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管理概念指标反映,它的标准百分比平均为1.149%,是最低的。为了衡量各地区电子政务的真正能力,各地政府应衡量实施电子政务后的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投资回报率(ROI)、电子政务方面投资的盈亏平衡值、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净现值可以作为有形因素来评估电子政务效率。

? 为了提高我国的电子政务能力,在政府门户网站尚未规划完善的情况下,各政府机构不应急于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不应大量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外包”业务。此时的“外包”只会强化已有的各自独立发展的格局,不利于将来技术、业务与管理的全面整合。

参考文献:

[1] 蒋达峰,李立明.从公共管理角度看电子政务和政府创新.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4(4):21-23.

[2] 李钰.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学位论文].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8.

[3] 翟智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15-216.

[4] Phelps A.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6(8):21-47.

[5] Kassarjian H H.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7,4(1): 8-18.

[6] 张建斌.Excel编制数表及绘制直方图.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1):63-65.

[7] Potnis D D. Measuring e-Governance as an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0(27):4148.

[作者简介] 宗婷婷,女,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2篇。

电子政务概念范文2

“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构建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政府管理实践”,而“电子政务(ElectronicAdministration)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部门应用的结果”,这一区分从理念和理论、实践和实务两个层面上对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作出了清晰的表达,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在该问题上的分歧,笔者认为,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可以随着这本教材的出现而终结。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关于电子政府,作者将国内外不同的学术观点归纳为十类,即工具说、系统说、能力说、机制说、模式说、形态说、服务说、改革说、过程说、政府说。在分析、修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更为宽泛和明确的界定,其重点由以往的主要关注技术应用逐渐转到了更为关注如何利用技术应用影响政府治理与变革,内容范围也从局限于虚拟政府扩展到现实政府中与之相关的所有内容和过程,进而上升到“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政府结构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把握。这种认识,使得国人对于电子政府概念的认识大大向前延伸了一步。该书认同“把‘e’放在政府前面,是因为承认公共管理正处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转变它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的过程之中”,并不是要特别强调它的技术特征,在于强调“公共部门使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设备来提供服务、信息和民主”这一观点,揭示了电子政府的本质特征,确立了电子政府理论体系规范性的逻辑起点。

在电子政府的前景上,该书大胆推断,“未来的电子政府将达到几乎囊括现实政府所有功能、内容及其相关过程在内的程度,那时就将是包含现实政府和虚拟政府的所有功能内容和相关过程在内的大的‘电子政府’了。……那时,冠以‘e’的政府将只被简单地视为超越‘电子’的、‘有效的’或‘高效率’的政府的象征,而‘电子政府’将有可能被重新称为‘政府’,虽然它已经是‘转变’的政府,……”。这一论述超越了以往诸如工具论、模式说、改革和过程论关于电子政府定位的局限,解决了电子政府在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中的学科定位问题,并且清晰地确定了电子政府理论的学科发展方向。关于电子政务,作者注重从历史的和实践的角度,将之视为一种结果或是过程,其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广义的电子政务、狭义的电子政务和政府的电子政务(e-GovernmentAffair)作出区分,有助于学科术语的规范化;二是首次提出电子政务的发生过程和必要的促发条件这一观点,认为“我们所希望的或理想中的政务处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决不能是简单的仿真或直接的平移,而应该是一连串的政治行为和行政干预促成的彻底的行政体系要素转变之后形成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到底怎样,取决于政务部门能否为电子政务建设创造必备的促发条件并进而使其合法化地发挥作用”,为首次于电子政务的定义中对促发条件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对电子政务建设涉及的复杂的组织变革和利益关系,以及政治、权力和风险的认识极为深刻。该书对电子政府的概念体系,尤其是关于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外延的论述,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流动性和稳定性,反映了对事物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的准确把握,把当前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书中的“电子政府的理论基础”“电子政府的政府基础”为新增加的内容,与“电子政府的技术基础”共同构成了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系列篇章。这两章的内容为同类教材中所独有,其一方面侧重于从行政的角度对电子政府的理论支撑进行系统的阐释,将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协同政府和管理信息系统解释为电子政府的理论支撑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依据,进而强化了电子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范式的观点和认识;另一方面,它关于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协同政府、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府、电子政务之间的关联和推动作用的论述从深层次上把握了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内在规律,扩展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工具,其融合和整合为电子政府理论框架增加了新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电子政府的政府基础为该书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其基本的理论来源于电子政务建设的促发条件这一观点。由于电子政府自产生之时起就存在行政主导和技术或管理主导之争,并始终困扰着公共行政学者以及公共部门的实践者,而“信息技术能改变政府管理的图景,但指望信息技术应用能够自发地促成政府管理形态变迁在本质上是一种误导。电子政府的发展前景,固然与信息技术进步密切相关,但更取决于相应组织和制度变迁的引导与配合”,这一观点鲜明地指出政府管理理念、过程、结构、体制和机制为电子政府构建的决定性的基础条件,并将之用“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这一概念来表述,具有原创性。

电子政务概念范文3

改革开放31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大众在物资文化糊口方面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人们已经不知足于衣、食、住、行的问题解决,还但愿政府能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娱、信息等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早在《二00三 年政府工作讲演》中,总理便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指望,这是以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日趋提高的人民大众精神需求为基础所提出的新执政理念。近210年来,波及全世界的电子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发展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界各地人民的日常糊口。面对于现代化网络笼盖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信息时期违景,1个斩新的发展时期已经经到来——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政府施行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必经之道。在经济以及信息的全世界化进程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1直是我国政府改革行政职能以及立异行政管理体制的首要任务。不管从理论仍是实践层面,电子政务发展是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不可或者缺的1个症结环节,即服务型政府的电子化建设途径。电子政务作为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在改良以及优化政府公共部门、重组公共服务组织、提高政府的服务效力、晋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正焕发出强大的活气,发展前景不可估计。因而可知,我国现代电子政务的建设是缭绕政府的电子化服务来发展的。因而,咱们需要对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及建设现状、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联络和实现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深刻的钻研与探讨。

第2节 钻研意义

自进入 二一 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进入深化利用的阶段,政府的电子政务能力以及水平也跟着大大晋升。伴同着不断发展的电子通讯技术,政府公共部门的利用幅度及能力正在不断进级。到目前为止,政府电子政务仍不断在建设以及更新中,并向着更高的阶段进发。作为政府施展管理职能的主要电子载体,如何有效地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以实现政府电子政务的目标,目前存在诸多观点。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力、改良以及优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精简政府公共机构以及丰厚公共服务信息资源,而且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公然化以及透明化、遏制腐败以及展开勤政、廉政建设等。上述观点早已经患上到了全球政府与各国人民的共鸣,也体现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可见,电子政务是完美政府的行政管理、开发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晋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带动国家公共服务建设并随之逐步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经之道。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以及教训显示,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广必需以及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相互结合。在维持行政管理体制原本的不乱与平衡、增进行政管理的优化与改革的条件下,电子政务建设所浮现的巨大活气及美妙前景,是各国政府踊跃从容地面对于知识经济发展全世界化以及应答信息电子化挑战的主要举措。因而可知,建设1个成熟、不乱的电子政务体系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计划,还需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去施行,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服务型政府的未来前景。此外,电子政务至今还是1个别致并且首要的话题。逐渐将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钻研从实践层面晋升到理论层次,既是行政管理建设发展的请求,又是行政管理理论立异的需要。

第2章 电子政务以及服务型政府相干概述

第1节 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核心目标是从本色上完美面向公家的公共服务,构建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使公家真正能从公共服务的供给进程中获益。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基本概念是 二0 世纪末伴同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呈现的1个全新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提出的。一九九三年 九 月,当时在任的克林顿总统提出“国家资讯基础建设”、构建以公家为顾客导向的电子政府以及在线服务的政府发展愿景。电子政务的含意是指国家的政府部门为了到达提高政府工作效力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通过以网络信息技术与开发信息资源为有机结合的运用手腕以及方式来重组以及优化组织结构、探索公共管理的立异模式、改良业务流程,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创造新型的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所谓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部门为了能让公家更便捷地享遭到公共服务,充沛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挪动通信装备等各种信息途径向公家提供全天候、全角度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作为1种通过电子情势提供的新型公共服务,基于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在拥有传统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的同时,也具备了其典型的特征。

第2节 服务型政府的概述

电子政务概念范文4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政务,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进而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透明、规范、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这就是电子政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表现及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我国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做出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便民服务的应用系统已经开始出现;另一方面,虽然电子政务建设对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电子政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才刚刚起步,实际应用经验不足,由于各级政府、机构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模式、处理事物的方法以及操作准则的不同,当前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距离成熟完善的高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在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为使政务工作更高效、更透明、更廉洁、更精简,对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国内并没有一套统一的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来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针对现状,本调研组将在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深入研究中,试图提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分析

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透彻的研究,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第二,以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理论为依据,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现实存在的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第三,以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模式为理论依据,从系统效益、系统成本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并且依照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分析

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被分成了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了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建立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有的研究则以目前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为依据,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并运用具体的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些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从而总结出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弱点和瓶颈问题,具有创新性的地提出了一个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并且还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

五、如何做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

第一,要把绩效评价变成绩效评估的管理,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核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有一个战略体系,应当首先知道该部门、该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发展的路径是什么,然后电子政务整套的管理体系配合之下是什么样,包括绩效评价的体系,有整个项目体系,有各个方面的监管体系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道绩效评价整个的战略管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和其他各个管理环节是什么样的关系。其次要有一个支撑体系,这个支撑体系包括斩假、资金、规章制度,还要有绩效管理的网络平台来做。同时要有一个执行体系,从绩效评价的规划、规则、目标的制定、事前的沟通、组织评价、结果、答辩与申诉、调整结果、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挂钩等等,要形成一个链条。

第二,从评估的对象来看,要更加注重对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评估。

第三,评估的导向,不能仅仅是评估产出,也不能仅仅是排名,而应该是引导大家发展,给各地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留出很大的空间,而不是制约他们发展。为此在原有的IT功能产出的评价基础上,还需要关注其他三个维度,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对组织提升如何来实现的,是如何支撑优化和创新的,这种公共部门组织的效率的提升以后,所产生的公共价值是什么,这种公共价值最后反映在用户的角度,是否满意,是否方便,要回答这些问题,把它组合起来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在评估模式上,应该把外评估和内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比较理想的模式就是由政府主管的部门来组织,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参与,社会其他各个方面也要参与,这样的一种模式是目前实践当中被证明较为有效并且科学合理的一种模式。

六、结束语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评估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普及和发展,使其逐步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卫未.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79-81.

[2]杨洋.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

[3]邓崧.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研究[D].同济大学.2007:35-39.

[4]谢吉晨.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资格”探微[J].理论导刊.2007(3):119-121.

电子政务概念范文5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政务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可是依然存在相应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电子政务里面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相关问题,从电子政务安全保密管理的需求、面临的威胁以及特性等进行系统地剖析,同时借鉴国外的一些安全保密管理具体理论经验,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找出可以解决电子政务安全保密管理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 

2 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及概念 

2.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阶段 

目前,可以将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分成三个阶段:(1)实现全自动化办公,应用的工具主要是Office软件以及台式计算机,把原来的手写形式变成了电子输入,使办公操作能够更加快捷和方便;(2)把Internet当做主要客户端,不同用户、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终端等都可以贯通交互,使信息交换以及资源共用范围可以更加广泛,显著提升了以前的工作效率;(3)以外部网络以及内部网络共同建立的电子政务信息为中心。 

2.2 电子政务具体概念和相应的保密要求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指国家政府机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功能进行政务信息交流的手段,利用网络技术使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在这一领域更加深化,从而产生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就是为了优化重组政府内部具体工作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使其不再受到时间以及部门和空间的分隔限制,让政府能够有效地和更加诚信地进行行政管理,使管理环节更加精简,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透明、规范、全面的管理以及服务。我国《保密法》是在2010 年重新修订并且正式实施的,其中就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国家秘密安全为工作前提,合理应用相应的电子网络信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虽然有些安全软件可以对电子政务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软件所具有的性能是否与电子政务的国情相符。 

3 电子政务信息具体安全保密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3.1 网络技术安全所具有的脆弱性 

如果基础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标准,那么网络就不能够正常运行,所以对电子政务中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是非常关键的。网络平台里面的数据传输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所以应该进行加密管理,比如,如果不可以有效阻拦黑客窃听,就会导致内部信息泄露。正常运行中,如果没有安全软件进行防护,就一定会被入侵,而终端数据库以及网络边界业也均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所以应该通过安全保密措施来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 

电子政务概念范文6

北京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在政府的现实需求和大力推动下,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近两年,云技术的出现及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推动了电子政务向新层次的发展。作为北京市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运营商,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信息”)正在结合云技术打造北京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力图将首都的电子政务水平整体推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电子政务“云”阶段

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或是手机,无论你是企业主还是普通个人,缴税、证件办理等业务、问题咨询的快速回复、快捷的信息查询等等,在家或者办公室,甚至在旅途中都可以完成。对个人、企业、政府,更加快速、便捷的处理事务,是电子政务力求达到的效果。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这些设想正在加速变为现实。

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异常迅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应用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虽然经历了高速发展,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而一些共性化的问题也阻碍着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继续高速推进:其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建设速度虽然不慢,但是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二,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封闭运作,各自设立标准,导致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难以实现。北京市的电子政务系统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首都信息”公司首席技术官龚承亮认为,依靠云计算技术本身数据存储规模大、廉价、可靠性高等特点,加入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智慧北京”建设的全面推进,北京市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通过服务能力的提升,支撑不同部门、不同领域间的应用协同、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的智能利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集约化的建设和应用,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运行能耗,提升整体运行管理水平。云计算模式是确保集约高效、促进标准化和共享协同的有力手段。

投资运维模式的创新

云计算的概念近两年被广泛提及,时下的观点普遍认为,将云计算技术带入到电子政务之中是一种多赢的局面,不仅百姓、企业可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也可以有效降低电子政务的成本,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同时还能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云计算的概念可能并不好理解。龚承亮认为,云计算理念与核心技术早在30年前就已出现,只是随着现在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基础设施与网络带宽的提升使得相关技术赢来了发展契机。“‘云’代表的是一种服务模式,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好云计算的技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优势,而不是任何人都去理解它”。

2011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筹规划确立重点推动北京市市级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首都信息”成为了首批北京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运营商。截至到2012年底,“首都信息”公司已建成了900个标准虚拟主机、100T存储规模的市级电子政务云,主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服务。市级电子政务云的建设以政府部门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提供基础设施、系统平台、业务应用三个层次的云计算服务。对于以往的电子政务平台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首都信息”也从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及创新,以期打造高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

如果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单位,很难保证其持久的高效运行。利用“云”的储存规模大、廉价等特点,“首都信息”公司在北京市电子政务云的建设中,采用了“企业出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投资建设模式,政府租用服务,按需使用、按量计费。“如果你的系统与服务落后,那么政府就可以选择不再继续合作,而选择别的单位”,龚承亮说道。“这种集约化的建设运营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各政府部门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建设,同时也降低了政府投入成本和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的复杂度和风险,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可以促使服务提供商保持政务平台的高效运维。”

在龚承亮看来,以往地方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在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时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电子政务平台水平出现差距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投资浪费,还导致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难以实现。云技术的介入,或许可以让这种问题在将来得以解决。依托云技术自身的特性,“首都信息”按照统一标准打造的北京市市级电子政务云平台,不仅可以使各部门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降低建设、运维的复杂度,从而消除部门之间的水平差异,同时也能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作为云平台的提供商,“首都信息”在业务应用层面打造了一个开放的应用平台,以期其他公司好的应用可以加入到政务云平台的系统之中,将更多选择留给市场。在“首都信息”看来,这样的选择可以使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被推广、接受,促进企业共同发展的同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安全问题上,“首都信息”也丝毫不敢大意,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多层面进行了整体的安全设计。在云计算平台建设中,“首都信息”对旧有系统的设备进行利用,作为云计算环境的管理、开发和测试服务器,以避免浪费。无论是大的框架设计还是小的细节,“首都信息”都力求做到最好。

转型智慧城市服务商

随着智慧城市的加速建设,北京市也从“数字城市”往“智慧城市”转型。作为当前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首都之窗”网站群总体运维商的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发展方向也从“数字城市服务商”转型成为“智慧城市服务商”。而北京市的电子政务云平台,也是“首都之窗”的一个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