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考试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考试制度

高考考试制度范文1

关键词:物流管理;单独招生;大纲;命题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086-02

一、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简称高职单招单考)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设置考试科目,自行命题、考试、评卷、单独录取,并于高考前完成录取工作的招生形式,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组织完善单独招生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积极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优秀“三校”(列入国家教育部门注册录取的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举措之一,意义深远。

1 高职单招单考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目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这给职业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考试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培养制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对促进劳动力就业,保障社会安定,以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将有巨大贡献。

2 高职单招单考能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高职单招单考招收对象范围广,它不仅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同时还招收国家教育部门注册录取的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根据学生对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和布局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 高职单招单考是教育公平原则的体现。高职单招单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和竞争的机会,它强调平等、公平,尊重差异和有爱心,不因家境贫寒、学业不佳、身体有缺陷等因素而丧失接受较低层次教育的机会,让“三校生”也能圆大学梦,入学后的就读,毕业后的文凭、待遇都相同,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4 高职单招单考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有一个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高职单招单考具有社会导向功能,将最终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的实践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开始高职单招单考工作。经过探索与实践,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考试大纲的编写、组题和考务制度建设等方面至关重要。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大纲的编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专业技能考试大纲有三个用途:一是作为参加考试学生应考复习的主要依据;二是编写考试试题的主要依据;三是为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奠定初步基础。根据教育部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与教育部2009年新颁发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尽量把物流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纳入考试内容。第二,与招生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原则。要尽量把与实现招生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涉猎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有关的内容列入考试内容。第三,考虑学生实际基础,兼顾择优的原则。考纲要考虑应考学生实际基础,确保参考学生及格的比例,还要设置一定的难度,适当拔高择优。第四,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复习的原则。为方便学生应考复习,大纲的核心部分“考试范围与大纲要求”、“考试形式和内容”等采用表格的形式予以表述。总之,高职单招单考大纲内容和形式应该区别于普通高考的考试大纲,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命题工作。为了体现平等、公平、尊重差异和有爱心的原则,高职单招单考考试命题要增强考试试题的灵活性,考虑不同考生的特点,除了笔试,增设面试、操作能力测试、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测试等,并计入总分,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笔者在此仅就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部分的命题实践进行探讨,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命题工作提供借鉴。

先根据大纲确定命题总体框架。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组成,专业知识考试内容占20%,技能操作考试内容占80%。其中,技能操作考试又分为物流基本作业实操和物流基本作业单证填制两种形式考试,物流基本作业实操占60%,物流基本作业单证填制占40%。然后进行具体的命题工作,一共拟定了六套试卷。

(1)专业知识考试命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招单考专业知识考试采用的是卷面考试。命题的原则:一是难易适中。根据高等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应有的能力、潜质为依据,考查学生在中职阶段从众多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综合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的一部分题目即使是非物流管理专业的中职生,通过识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后也能完成;一部分题目只有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识读、理解、思考才能完成。通过“难易适中”的设计,考核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题量适中。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有面试、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四个部分。如果每项考试题量过大,会增加学校和考生的考试成本,如外地考试的候考住宿成本。因此,各部分考题的命题既要实现单招单考选拔学生的目标,同时题量不宜过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信息量的最大化,可采用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命题,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与基础素养的考查,同时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2)技能操作考试命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操作考试的命题仍然遵循“难易适中、题量适中”的原则。单证填制部分采取笔试实现,作业实操采取考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单证填制采用物流企业现场实际数据进行命题。考虑到学生在中职阶段接触实际的局限性,数据的选取以日常用品为主,如仓库入库单的填制我们主要选择食品、饮料、日用化学品、小家电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思考就能完成。试题的内容和题目的数量,通过对要求填写数据类型的控制,实现“难易适中”;通过对要求填写数据数量的控制,达到“题量适中”的要求。作业实操采取对学生现场操作过程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真度、灵活度、速度、准确度、态度)、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做到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水平。比如,仓储作业中的存货/取货操作,命题设计了考核学生选取设备,并使用设备进行操作的技能,以及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同时设计了对学生着装、与教师交流等内容的考评,以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管理工作。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工作,遵循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实际,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工作规范,整个单独招生过程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程序、标准和要求,确保规范化操作。物流管理专业在学院招生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本专业考务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物流管理技能操作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对考试项目、时间及批次、物流作业实操测试,以及组织分工等考务工作均做了周密的安排,除了每年制定单独招生考试实施方案、工作细则,还制定了针对考试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的思考

单招单考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考试命题和综合素质评价难度大。单招单考的命题涉及面广,包括中职的教学计划、企业的实际操作作业标准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如何准确把握、综合考核和评价,需要企业、中职和高职院校等方面共同探讨。

高考考试制度范文2

Abstract:Educates the fair idea along with the people the enhancement, the people start to discover tha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s unfair. This article is fair from the education fair beginning,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 fair analyz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existence the unfair question, the plan which the discuss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s, the promotion education are fair, maintain the society to be harmonious.

关键词:教育公平 高考制度

key word: Educates fairl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作者简介:黄长云,天津师范大学学院哲学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公平观念的提高,人们开始思考当前的高考制度是否符合人们追求的教育公平。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起点公平,过程和结果公平来探讨当前的高考制度。

一、教育公平是什么

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所谓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教育权利和机会应该让每一个人平等的享有,包括平等的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须的教育资源,平等的享有对高级教育的竞争机会等。

教育过程的公平主要体现在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教育对象,而且做到因材施教,力求每一位教育对象的潜力得以最大的开发,个性得以最佳程度的发展,也就是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客观上,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的有形投入方面,如对教育活动配置的师资力量,教育硬件,教育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的公平等。

教育结果的公平: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公平,而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要的人才类型,不是简单的某一方面素质的平等发展,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千人一面,而是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呈现出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出充分开发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唯有这样的结果,教育公平才真正得以实现。

二、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

(一)高考制度与户籍挂钩导致教育起点的不公平

屡禁不止的高考“移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敏感问题,抨击和议论的焦点在于:所谓的高考的公平性仅体现在省内考生的公平,各省之间高考录取数的显著差异,大学入学机会的不同昭示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现实,对于考生来说,需在户口所在地报名考试,按所在省公布的招生计划填报高校及专业志愿,并适用所在省划定的高考分数线参加录取。

在2008年高考中,北京、天津、上海的大学录取分数线明显低于其他许多省份,而经济不发达的河南、四川等省份录取分数线却远远高于上述发达地区,在河南、四川连一般本课都上不了的人,如果他们能弄到北京、天津户口就可能考上重点大学。这也充分说明了高考制度与户籍制度挂钩的政策,无法保证公平受教育权的起点公平,使“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难以实现。

(二)高考制度引发的素质教育尴尬

近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在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的推波助澜下,我国的素质教育有名无实,步履维艰,凡是与高考联系不大的科目或与高考无关的活动在高中阶段的地位都很尴尬,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学校把精力主要花在备战高考上。中小学学生户外活动严重不足,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很少能达到八小时,身体素质差,人际交往空间狭小,人生的美好时光被沉重而单调的学习生活填满。一旦高考结果,无论考上与否都很难适应社会,这种因高考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因为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是要培养公民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具备基本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

三、如何解决高考制度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一)教育公平期盼高考与户籍脱钩

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迁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必须要考虑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上高中考大学的问题。我们期待能突破这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这不仅能解决“留守孩子”问题也会给许多家庭带来便利,幸福,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二)改革高考制度推动素质教育

首先,在考试制度上,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做法,先进行一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标准化考试,能通过的考生进入第二轮考试,到你选报的学校去考,学校自己出题,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既增加了高校在人才选拨方面的自,又丰富中学的课程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

其次,考试形式逐渐多样化。英语的听力考试,还有物理、化学的实验考试都是很好的例子。改变一张试卷既选拨学术型人才,又选拨应用型人才的状态。

总之,高考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也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它正在日益改善并将继续改善。我们相信,通过改革的推进,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素质不断提高,会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卢汉龙 《教育公平新解》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郭彩琴 《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 《江海学刊》2003年第三期

高考考试制度范文3

大家好!

感谢附中让我们有缘在这块神圣的热土上相聚!感谢__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厚爱与栽培!感谢同仁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快乐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进行述职:

1、与时俱进,积极探讨作文教学新模式

如,2015年1月22日,在原初二14班(现在的初三14班)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让人物鲜活起来——人物动作描写专项训练》获好评;

2、关注中考,多次应邀承担__市专题讲座

2015年3月,在__市语文教研活[文秘站:]动中作了题为《初中语文如何备课》的讲座;

2015年10月28日在__校区语文组作了题为《关于中考及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

3.指导学生习作,多篇获奖及发表

2015年4月指导__同学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二等奖;5月,指导__同学在《晨报》上发表文章;11月,指导初三8班吴小燕在《读写月报》发表习作。

4、坚持上门家访,鼓励引导学生

经常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与__主任、__、__老师上门家访。2015年春节期间,与__主任一起走访了原初三8班钟文清等5位同学。

5、坚持与学生谈心,不断鼓励帮助学生

曾晓玥同学是初三8班的学生。在开学初及10月份的考试中语文成绩一直在85分左右徘徊,情绪比较低落,我根据她选择题及作文水平较弱的情况,建议她进行专项训练,在12月份的月考中,以__分名列语文单科年级第一名。

7、辛勤耕耘喜丰收

2015届中考,本人所带的8班、13班中考语文成绩:100分以上的人数,都在25人左右,其中__同学以116分的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年级第二名。无论平均分还是优秀率均是平行班第一名。

2015年12月,被学校政教处、团委评为:“最美身边人”。

初三8班语文成绩进步明显,2016年1月6日,在教务处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初三8班全体同学的好评。

1、在__任教时的部分科研成果:

2015年9月,作为主要参研人员积极参与国家级课题《语文学科“少教多学”课型研究》现已结题并获得优秀等级;

2、2015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2015年4月撰写的《巧借文本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在__省教育厅主管的《开心素质教育》上发表;

2015年9月23日撰写的教育论文《__师大附中:做有责任的中国人》在《中国教师报》(第13版)发表。

3、教学设计及论文多次获奖

2015年4月,撰写的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获中语会二等奖;9月撰写的论文《巧借文本,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获__省一等奖;6月,撰写的论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获校级二等奖。

(三)做备课组长,携手并进

经常和国飞、谢今、苟雯老师交流教学心得,抓实晚自习及周练,__语文成绩与老校区的相比,差距在逐渐缩小。2015年10月,根据省教育工会的安排,指导培养了__市九中(乡镇中学)教师__。

(四)做年级宣传员,无怨无悔

据不完全

统计:2015年度,撰写校级新闻稿400余篇,市级新闻稿近百篇。(一)学理论、学方法 (如:进行“主题阅读”,参加业务培训等。)

1、观摩教学光盘,常年订阅各种期刊

2、多次参加教学、教研培训,参加省市中考语文研讨会,主动与老师们分享

(二)学他人之长

如:学习__、__、__等老师的热情豁达,学习__、__、__等老师的敬业奉献,学习__、__、__等一大批青年教师的好学上进,学习我们全体老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1、努力耕耘:坚持每天早上6:50前到办公室,利用点滴时间抓学生背书、面改作文等。(说明:因为初二年级人气不足,他们强烈要求我在初二办公室,在楼下呆的时间反而更多些。)

2、努力做事:以校为家,寒暑假坚持值班,除夕仍坚守岗位;协助学校进行招生工作。

3、努力做人:常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真诚回报学校。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靠的是:团队的力量、领导的栽培、同事的支持、学生的配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将取长补短,尽心尽责,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高考考试制度范文4

论文摘要:高校现行考试制度存在考试目的偏差、形式单一、内容受局限等多种弊端,需要从改变考试观念、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考试一直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评价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从学生对待考试的情况来看,它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考试的现状

学生对待考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作为多年的系部教学秘书,我发现有以下几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有的学生惧怕考试,一到期末考试就申请缓考

这种学生也许是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但由此可见考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有的学生平时根本不读书,甚至连课都不去上

这些学生一到快要考试的时候,就会到处借别人的笔记抄,狠记几天之后似乎也能考个好成绩。这就是所谓的“平时不读书,考试搞突击”。

(三)有的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时舞弊

“平时不努力,考试靠舞弊”。现在学生舞弊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夹带的、抄书的、传纸条的、发短信的乃至用微型耳机传递答案的。真是无奇不有啊!

二、出现不正常的考试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种种不正常的考试现象呢?我觉得,除了学生个人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我们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不少的弊端。

(一)考试的目的出现了偏差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从学校与教学系部来看,是通过考试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以此来督促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看,是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以作调整,从而达到实现高校教育的目的。但从现行的考试制度来看,考试的目的出现了偏差,往往是“一考定成败”,也就是一次期末考试决定了一个学期学生成绩的好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样就容易造成任课教师只把期末考试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来完成,学生只为获得一个成绩来参加考试。然而,期末一次性考试受试卷容量、考试时间的限制,又怎么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的整个过程呢?又怎么能客观、全面地检查一个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呢?又怎么能准确、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呢?所以,一张小小的试卷,不仅给任课老师,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才导致了个别学生出现惧怕考试的现状。

(二)考试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局限于教材与笔记

一般高校的考试都是放在期末,往往采取固定的方式,形式和方法都过于简单,往往出现以下“四多四少”的现象:理论考试多,实践、技能考试少;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集体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笔头答卷考试多,口头论辩考试少。同时考试的内容也常常局限于所学的教材与老师上课的笔记。这种单调、缺乏弹性的考试形式与狭窄的考试内容,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却忽略了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感觉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或干脆不上课,临到考试前才借抄别人的笔记,甚至出现有的学生在考场上夹带舞弊等违纪的现象。

(三)考试的结果缺乏及时反馈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并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所有的考试都放在期末进行,考完之后就放假了。老师虽然对学生的考卷进行了评阅与分析,但体现在学生那里的只有一个分数。然而,一个简单的分数又怎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呢?同时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试卷经过任课老师评阅统分就要进行重新装订保存在各个教学系部,以备检查。所以,从考试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根本无法及时反馈到学生那里去。这样,这个学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势必要影响到下一个学期的学习。由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怎么能得到提高呢?教育与教学的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实现了。

三、如何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正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所以需要对考试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下就是本人对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考试观念,真正实现考试目的

改革制度,观念先行。要想改革现行高校的考试制度,更新考试观念是前提。自古以来,考试就是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的考试观念是从“人”出发的,重在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查教学的效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创新。科学的考试观念还要求考试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在考试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诚信的品德,培养顽强的毅力。考试不只为取得学期的成绩,而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检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予以补充,让自己在考试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考试也不是一门功课的结束,而是师生对该门课程的一个互动了解、信息反馈、共促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得教学不断走向完善。学生把考试当作一次检查、一次促进,通过考试信息的及时反馈,了解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积累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能力不断得到完善。这样,教师与学生就再也不会把考试当作一种负担,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学生惧考、逃考的现象了。

(二)丰富考试形式,科学合理评价学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考试局限于单一的书面考试,局限于纯粹的理论考试。这种考试形式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当前高校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模式相违背。所以,我们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个性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形式。从试卷类型来看,可分为开卷与闭卷;从考试时间来看,可分为平时测试、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从考试形式来看,可分为口试、笔试以及实践操作演练;从考试对象来看,可分为集体考试与个人考试,等等。当然,在选择考试形式时,必需注意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考试方法,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与实际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质。只有完全摈弃以前那种“一考定成败”的单一考试形式,把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集体考试与个人考试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平时不读书,考试搞突击”“平时不努力,考试靠舞弊”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适应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更新考试内容,适应时展需要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除了在形式上要丰富多彩之外,在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考试的内容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力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考试内容的更新首先体现在命题的开放性上。任课教师的命题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过各种各样的开放式题目,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这种开放式题目,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诚信的美德。其次体现在试题答案的多样性上。我们的考试因一味地追求公平公正和改卷的简单快速化曾走上了一条弯路,那就是标准化命题考试,每个题目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这种考试题目完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是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摧残。所以,改革考试制度,就要求任课教师改变以往的标准化命题模式,用开放性题目,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学生可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发散式思维进行创造性解答。答案显示出多样性。最后体现在评分标准的人性化上。其实,命题的开放性就决定了评分标准的人性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和笔记,是无法得到高分的。相反,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研究,得出言之有理且富于创造性的答案,却能得到老师的赞赏与高分。这种崭新的考试内容,使得学生能与教师进行平等地对话,完全消除了其考试的紧张心理,为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创新。

这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自然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甚至逃课的现象,更不会出现考试舞弊的现象。相反,学生通过一次次考试,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主创新的精神,培养了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品德,逐渐成长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这就是我从自己所看到的几个小现象而引发的几点浅薄思考。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高校人才模式的培养,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充满艰辛。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调查与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迎来高校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

[2]施军.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3,(5).

高考考试制度范文5

一、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考查

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各种免疫细胞的产生都是在骨髓中的。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分化成熟的。

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也只有浆细胞。

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其直接消灭。

例1 (2014年大纲卷)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解析: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A正确。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失去寄主细胞。B正确。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的,而T细胞则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C正确。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D错误。

答案:D

例2 (2014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解析: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进行增殖,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部分成为记忆细胞。A错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也是先增殖、分化,大部分成为浆细胞,少量成为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体。B正确。过敏反应是一种机体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引起的免疫过强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C正确。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它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也参与。如对抗原的处理,又如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答案:BC

二、对免疫活性物质的考查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体化学成分为免疫球蛋白质。抗毒素、凝集素等属于抗体。正常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此外在组织液和细胞分泌物(如乳汁)也含有少量的抗体。并且抗体也只对存在于内环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如果病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则抗体无法发挥作用,

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则存在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淋巴因子由T淋巴细胞或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在人体内有多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的作用主要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促进对病原体杀伤力。

溶菌酶可以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人世的盛名不过是一阵风而已,一会向这里吹来,一会向那里吹去,因为变换方向也就变换了名字。

快乐的秘诀: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

例3 (2014年重庆卷)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题中选项与题干信息的关系。机体受抗原刺激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二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利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正是这个原理,使肌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在机体内存在时间短,而吞噬细胞对抗原无记忆作用。因此只有C正确。

答案:C

三、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进行考查

非特异性免疫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①作用范围广。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②反应快。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③有相对的稳定性。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④有遗传性。

⑤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系统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当然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也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例4 (2014年海南卷)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人的口腔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菌都有一定的防御能力,A、B正确,吞噬细胞对病原体无特异性,对多种病原菌都有吞噬作用。C正确。B细胞通过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对病菌进行免疫应应,因此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答案:D

四、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和过程

(1)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有来源两个,即B细胞与记忆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的来源也有两个,即直接接受抗原刺激与由T细胞呈递抗原。

(2)一个细菌或病毒往往有多种抗原,如细菌的细胞壁抗原与分泌的外毒素抗原等。

(3)机体对癌变细胞的清除只需细胞免疫即可。

对于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多数经过体液免疫就能将其清除。对于结核杆菌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致病细菌,需先经过细胞免疫将宿主细胞裂解后再通过体液免疫彻底消灭。对于进入机体的病毒,先经过体液免疫消灭大多数病毒,未被体液免疫清除的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将宿主细胞裂解,此时由于病毒失去宿主细胞,而自身无独立的代谢能力而死亡。

(4)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排异现象属于细胞免疫。

例5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本题通综合考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

(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使其裂解凋亡。

(3)体液免疫时,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刺激其产生免疫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五、考查免疫失调的有关知识

免疫失调包括免疫过强和过弱,免疫过强包括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

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注意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一定是抗原,如青霉素属于过敏原,但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只有与体内的某些蛋白质结合后才成为抗原。

免疫过弱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免疫缺陷疾病。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例6 (2014年天津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解析:有关重症肌无力的知识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屡屡考查。

由图可知,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了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起作用,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B错误。产生抗体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因此肌肉不能有效接受神经细胞传来的兴奋,肌肉不能正常收缩从而引起肌无力。D正确。

答案:B

六、综合考查免疫知识

例7 (2014年高考试题整合) 回答下列与免疫有关的问题:

(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 (属于/不属于)细胞免疫。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

(4)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 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5)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解析:本题是根据2014年各地高考试题整合而来,综合考查免疫有关知识。

(1)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死亡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不是细胞免疫。

(3)细菌感染后首先经过非特异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杀死部分的病菌,因此对细菌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未被清除的病菌再进行特异性免疫,其中在体液免疫中,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T细胞识别、攻击癌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因此,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会发生异常。

(5)根据题意可知,机体产生的针对病毒的抗体攻击了自身胰岛B细胞,说明胰岛B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抗原;

答案:(1)非特异性

(2)不属于

(3)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 细胞

(5)抗原

七、以实验形式对免疫知识进行考查

例8 (2014年高考试题整合)回答下列问题:

(1)(新课标Ⅰ节选)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高考考试制度范文6

关键词: 高校 人事制度 聘用

高等院校现在正普遍实行人事聘用制度以取代原有的人事制度,这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一项重大的改革与创新,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一项相当难于具体运作的工作,也是高校内部改革的难点创新的难点。

实施人事聘用制的依据是从2000年以来,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及各省市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文件。

实施人事聘用制的原则不外乎如下三个方面:

1、公平原则:高等院校实行人事聘用制度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文件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用,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前提下,实施人事聘用。

2、激励原则:根据事业单位人事聘用相关文件精神,推行人事聘用制就是要建立起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这样的激励机制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3、效益原则:改革要讲效益,创新更要出效益。在高校人事聘用的运作上更应如此,必须以坚持效益原则为最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一些高校内部已试行聘用制的现实情况来分析,人事聘用的效益就应该体现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上和分配待遇上。同时,还应该体现在学校的稳定和谐与发展上。

实施人事聘用制的程序与途径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采取分级管理:在人事聘用中采取分级管理是指高校内部的校级与院(系)级的管理,校级可以负责副高职称和付处级以上岗位的聘用管理和绩效考核,其余人员可由院(系)二级单位按照学校的编制数量和岗位等级以及津贴的划拨情况进行聘用和考核。这就可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层部门就可以在岗位设置、聘用条件、津贴标准和聘用与考核上在不超越学校总体人事制度改革和指导性政策的前提下,允许院(系)等部门自主管理合理运作,而学校的基层部门也应该在国家人事聘用政策和学校聘用要求的范围内,认真结合本部门的教学、管理等实际情况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聘用、管理、考核等工作,学校管理层的人事部门对全校的人事聘用工作一定要在宏观调控的总原则下,认真平衡全校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数量,有利于各部门的严格管理和常规管理。

2、合理定编定岗:实施人事聘用,就一定要破除一些传统观念,要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合理定编定岗,在聘用中实现岗位的动态管理。管理和工勤岗位控制在30%内,专业技术岗位可达70%左右。同时,学校必须配套实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密切地把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与实际收入挂钩,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岗位职责分明的常规管理。从许多学校的实践看,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在具体操作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只要在定编定岗上把握适当且布局合理,人事聘用工作就会达到预定的效果。如何聘用,应掌握几个重要环节:一是岗位设置要合理,二是公开招聘与竟聘上岗相融合。三是签订聘用合同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3、推行人事:高校要全面实施聘用制度,人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保障体系,这是理顺学校通向人才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为落聘人员找出路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人事聘用后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对未聘人员的安置,用坚持区别对待,以内部消化为主和先挖渠后分流的原则,可主要采取内部转岗、流动调剂、停薪留职、进修学习、提前离岗退养、自某出路、内部待聘等途径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无论受聘或是落聘人员,其人事档案都可以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实行人事。对于未聘人员主要应采取学校内部安置和消化的措施,开通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安置渠道。同时,鼓励未聘人员学习培训自某出路。

4、严格量化考核:在高等院校内部实施人事聘用制度,对岗位严格量化考核考评是关键。学校要合理编制出各岗位的量化指标,受聘人员就能够综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按照量化的指标对号如座,计算出本人的工作绩效。在一般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分级考核的办法进行,即学校负责对院系工作的整体考核,组织部门负责对全校中层以上干部的考核,人事部门负责对全校一般教职工的考核。通过分级量化考核,严格考核程序,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按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对聘用人员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作出考核结论。并建立起学校人事管理数据信息系统,这既可以逐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学校各项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又能够推动学校聘用工作的延续和巩固人事制度的改革成效。

5、人事聘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防止变固定身份“铁饭碗”为契约合同“铁饭碗”;要防止频繁竞争而变换岗位以诱发新的内部矛盾;要防止借聘用之名不公正地对待受聘与落聘人员;要防止在用人上出现新的不合理性和不正之风;要防止在聘用中的暗箱操作和不规范的运作行为。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