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培训

电子政务培训范文1

[关键词]电子政务 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的,将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我国缺乏大量电子政务人才,因此,电子政务培训课程在许多院校都已展开,但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希望探索一条创新之路,用现代教育技术取代传统的培训方式,为提高电子政务的培训效果提供新思路。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电子政务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务水平的象征,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实施。美国把电子政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进行简单的事务处理,技术复杂程度也有限。第二阶段为增强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建立一个进一步发展的门户网站,处理更复杂的公共事务,实现初步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个阶段为转化阶段。要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互动式交流,提供相应服务;于此同时,建立高度复杂的技术支持系统。

我国大部分政府部门正处在电子政务的第二到第三阶段建设阶段,急需大量的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既非常熟悉政务业务与管理工作,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具有为民众服务的理念,据统计,我国到2020年,全国将缺少60万电子政务人才,所以电子政务培训课程急需加强。

另外政府公务员作为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然而,电子政务的推行必将会对广大公务员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如果不能使广大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形成共识,必将使电子政务的推行工作受到阻碍,对已建立的电子政务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应把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以及适应能力的增强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我国还应该像韩国和欧盟学习,推行声势浩大的“全国信息化教育计划”,并为了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形成“数字鸿沟”,“不让一个国民在信息时代掉队,要进行全民信息化教育,对所有人员都要普及计算机应用,学会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二、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电子政务课程培训现实情况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员的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应该面向不同的电子政务主体而编制,电子政务的主体就是那些涉及电子政务的创建、管理、使用、维护、监控的人员。具体的说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政府业务整合或重组人员,各级政府公务员,广大企业,民众,系统维护和信息统计人员等。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有侧重的编制适合的教材,对他们能够针对使用或创建电子政务要实现的目标起到帮助作用。

2.电子政务培训教师缺乏专业经验和实践经验,培训内容缺乏实践内容。教授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大中专院校,没有参与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也不曾参与电子政务流程或管理工作,缺乏对真实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只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讲授,所以无法给出更具实践意义的培训内容。

3.电子政务培训方式陈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方式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即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授,学员以课本和教师的板书或演讲稿(ppt)为主听讲,教学内容多数以电子政务的概念理论为主,而缺乏实践内容,这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缺少互动,缺少学员的参与实践,所以难以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校和学员的要求,也就无法满足我国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需求。

4.电子政务培训评估标准没有明确,培训评估工作没有起到改进培训的目的。为了达到培训目的和目标,应该对每次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制定评估标准,标准要具有SMART原则,即S具体性(Specific),M可测性(Measurabe),A可达性(Achievable),R现实性(Realistic),R时效性(Time-bonded)。有了培训评估标准,并以此标准严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不足,不断改进,这样电子政务培训才更加高效。

三、电子政务培训应该遵守成人教育的规律

电子政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公务员以及民众,对此应该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和人类知识获取的规律,只有科学地安排组织好培训活动,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培训的目的。

1.知识获取来源的规律

曾有权威部门对人类获取信息来源进行过实验,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 5%来自嗅觉, 1. 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一实验启示我们,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刺激多种感官而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它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教育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学员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其知识的保持。

2.成人学习理论

电子政务培训属于成人培训,而成人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说明,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和学习内容如何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等方面,都将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作出评判。美国心理学家科尔布(David Kolb)提出的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对构建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有很好的启发,他认为对成人的培训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在注重受训人员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以下的四个阶段(见图1),它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务培训。

图1 科尔布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持并优化教学,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在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根据成人教育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急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中的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培训,一则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认知主题作用的发挥,二则有利于学员更好的获取与保持知识,三则有利于电子政务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得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四则有利于学员尽快掌握信息时代所应具备的技能。只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

五、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电子政务课程培训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子政务课程相结合,就要使用适合电子政务课程和学员特点的技术,除了我们常见的传统的教育模式配合些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种技术外,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技术,一种是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进行培训。另一种是应用网络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培训。

1.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或参加真实的电子政务系统操作的培训。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是由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适合教学的学习平台,它将现实的电子政务工作模拟出来,真实的再现电子政务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可以不影响真实的电子政务工作环境,学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业务,如扮演公务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共服务管理,扮演企业人员申请事务办理,纳税,扮演公众个人,进行与教育、住房、保险等各方面的信息查询与事务处理申请等操作。

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进行培训,培训方式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要以“任务为驱动,以专家检查为指导,学用结合,以用带学,以评促用,解决电子政务中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电子政务培训。这种方式适合集体培训,教师要设计好任务及要求,和评判是否培训合格的标准,培训过程中,以学员操作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调动学员对的积极性。

2.应用信息网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培训。开办网络电子政务培训班,采用网上报名,自愿参加的办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授课,推行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答题,网上阅卷的方法,考试合格后培训中心颁发合格证书,实行网上教育培训,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以为广大公务员或民众提供方便,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谈工作体会,以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学习典型,带动全局,传射辐射示范效应。这种方式适合个体学习,学习时间自由,自主性强,学习的主体范围很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六、注意解决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技术应用中主要有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由于“人”的技术和经验等造成的,比如课件制作的恰当性差、内容的编排不尽科学等;第二类是由于“物(媒体)”本身的缺陷造成的,比如投影效果不好、麦克啸叫等;第三类是由“人和物(教学媒体)”相结合的偏差造成的,比如信息量过大、教学信息传播中,发送者(教师)和接受者(学员)联系不紧密等。具体如下:

1.信息量过大、讲授太快,学员接受起来困难。

2.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媒体组合不恰当,过分倚重某一媒体或某些媒体,造成偏差。

4.师生缺乏交流,学员有被遗忘的感觉。

5.试图用多媒体替代真实。

6.媒体本身的缺陷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现存问题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讲授方式。

3.科学组合媒体,适度把握课堂传递的教学信息量。

4.在课堂讲授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课件制作要做到强强联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桥梁作用和技术支持作用。

6.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7.加强市场调研,与各教学设备研发单位和其它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教学设备的建设水平。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信息采集重复、信息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在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等重大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建议要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提高领导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尽快建立系统和行业统一的系统建设评估体系,使电子政务的建设有正确的发展引导方向。要做到这些就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电子政务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扬言之.略论多媒体技术在干部教育中的应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王莉,陈建军.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忠政.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 2009.

电子政务培训范文2

【关键词】县级;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0 引言

县级政府作为基层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不可或缺的层级,在我国五级政府体制中上承地市、下启乡镇,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据统计,中国内地有2800多个县(县级市)以及38000多个乡(镇),如此庞大的规模决定了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与政府信息化乃至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而电子政务建设运行情况的好坏,不仅关乎政府形象的建设,还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履行和工作效率。

1 县级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累计投入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数亿元,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就县乡级电子政务而言,已经逐步更换或充实了县、乡(镇)电子政务建设的软硬件设施,全县各乡(镇)、机关计算机普及和网络覆盖率达100%,计算机在城镇普及率达75%、在农村的普及率达15%,村级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75%以上的县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平台、远教站等。[1]

1.1 政务外网的建设

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包括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外网又叫政府门户网站,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业务。2008年2月,辽宁省电子政务外网综合网络平台正式开通,标志着我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初步形成,省内已有59个市政府各委办局、16个区县(市)政府、28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和一大批省直机关相继建立了政府网站,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络全覆盖。政府外网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网站内容日渐充实,功能逐步完善,已初步具有政策信息、视频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箱、网上论坛、便民服务等功能,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联系的又一条方便便捷的渠道。

1.2 政务内网的建设

作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之一的政务内网,主要是指政务机关的办公业务网、民事网。自2002年底,全省网络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基本建成,形成了由省市两级横向和纵向区域性网络平台的整体布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县级政务内网已经完成与上级党政内网连同,像金融、工商、公安、质监等单位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在信息传递与共享以及服务三农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便民效果,初步实现了业务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计算机化。

2 县级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我省县级市达26个,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基础结构不平衡。绝大多数县级电子政务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服务能力与应用水平很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由于受县级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级电子政务的建设难以吸引具有精通计算机与电子政务知识的人才,又缺乏大量从事网络维护、信息处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缺乏既懂技术又懂政务和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县内从事电子政务人才为数甚少,大多数人不愿意选择报考县级公务员,而更愿意去大城市发展,通常处于“既招不到人,又养不起”的尴尬境地。[2]群众整体信息化和知识技术程度不高,极大地制约了县级电子政务水平的提高。

2.2 资金投入有限

地方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在硬件基础设施的购入、软件系统开发、日常系统的维护以及技术人才的吸收,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而这笔资金单靠县级财政的拨款,几乎是“捉襟见肘”,无法给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3 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县级政府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重视,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建立电子政府信息平台当作一种时髦和摆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或者认为这是技术人员的工作,又或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认为把一些政策法规搬到网上就是电子化政务。一方面是不投入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则是人力物力的投入付之东流,没有充分发挥出政府网站的效能,导致“轻应用”、“空摆设”的局面。

3 完善县级电子政务的对策

3.1 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

针对当前县级政府信息化无序和混乱的状况,可以组建专业的县级信息化办公室主管全县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工作,对全县的电子政务基础工程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明确发展目标。除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一律公布,突破数据共享的瓶颈,逐步形成“一数一源、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共享局面。

3.2 开拓投资渠道

在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款项的来源较为单一,而电子政务又是一项投资周期长、见效时间慢的公益基础工程,这就要求政府对资金来源的渠道进行扩宽。首先可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多项式的资金投入体系,[3]可以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来源,IT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从而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其次,还可以大力吸收民间投资,通过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有利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融资政策,形成有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多类投资政策构成的新的投融资体制。

3.3 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培训

针对县级政府电子意识薄弱和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首先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条件切实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个人待遇和生活质量,敢于重用,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应该由省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每年进行专项拨款并组织县级公务员参加省级电子政务教育培训课程,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务部门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结合实际需要建立教育培训知识、教材、课件体系和网上在线学习环境,推行应用技能测试。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行业培训教育机构承担公务员电子政务教育培训的具体工作,将电子政务培训教育内容纳入公务员继续教育的主干课程,做好操作演练和技能测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义理.电子政务:理论、应用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7).

电子政务培训范文3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和统一平台建设的意见》(*办字〔20*〕46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进一步推动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保障信息安全,遏制重复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行信息公开,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增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县电子政务建设。

二、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县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划指导下,建设县、乡两级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县、乡两级平台与同级业务部门的横向联接,最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电子政务平台的纵向连接。各乡镇原则上接入县网平台,不再单独建设。各部门和经过批准接入的企事业单位内部办公外网接入政务专网,部分单位经批准可采用单机接入形式。政务专网建设要依托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设施,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除国家有特殊要求的应用系统外,不允许新建网络。政务专网与互联网之间要实行物理隔离,与政务门户网站之间采用安全的信息交换通道,其接入网络必须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要求进行建设。要加强专网的运行管理,确保专网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进度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并不断提高专网运行的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实效。要加强电子政务专网传输的安全认证即数字证书的发放与管理,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等环节采用安全认证和授权技术,结合不同等级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网络信任技术和基本安全防护系统,切实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防护强度,保证专网安全可靠运行。容灾备份建设要与平台建设同步考虑。

在20*年底前,各乡镇、各部门要建成规范性的网站,并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和统一的电子政务软件进行网上办公。要实现县级各部门与政务专网平台的安全连接,已建有内部局域网的要与专网进行资源整合,没有建设内部局域网的要尽快按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要求构建内部局域网络。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专网的作用,实现全县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公文交换和信息共享,利用电子政务专网传输数据。

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实行统一指导下分级分工负责制。全县电子政务专网建设、规划和管理由县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规范,并协调、指导和督促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工作。各单位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和管理工作由本级单位负责。各部门的专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以及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要报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查备案。

三、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高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

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管理和应用,以信息资源整合为主线,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电子政务管理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综合效用发挥。

一要加强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和应用工作。没有建设网站的单位要尽快组织建设;各部门要抓紧组织信息资源,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建设分站点;已经建设分站点的单位要及时更新、充实信息,切实发挥网络传媒的作用。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站开展邮件服务、意见建议回复、行政许可服务、便民服务、公告信息等业务,推进电子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

电子政务培训范文4

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扩大电子政务网络覆盖范围。统一党政事业单位互联网出口,各部门不再单独接入互联网,须经电子政务中心统一接入,6月底前全面完成县级城域网建设任务;通过互联网将电子政务外网逐步延伸至镇、村,实现省、市、县、镇、村网络互联互通。进一步健全电子政务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对各镇、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进行全程管理,防止重复建设,促进资源整合。

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在线服务能力

(一)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完成县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建设功能完备、内容统一、格式规范、安全稳定、方便查询的县政府信息平台和依申请公开系统,加大信息力度,确保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及时通过县政府网予以公开。

(二)积极做好网站信息保障工作。要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加大县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力度,及时更新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信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县直单位、各镇要加强本部门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的信息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报送,各级部门要认真梳理本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其他文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按照保密原则,全面完整地公开非的文件和公共服务等信息内容,并及时、准确地。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及公众生产生活的指导、服务作用,确保县政府网在全市、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争先进位。

(三)着力搭建网上沟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办好县网上与投诉中心,建立用户注册、发帖审核、部门受理、办理回复、统计分析、督办回访、满意度调查、用户评议等网民建议意见办理工作流程,进一步畅通政府和网民的沟通渠道。结合政务服务资源现状,围绕公众需求转变,继续拓展政务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网络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网络行为管理设备作用,对机关工作人员上网行为进行实时管理,对非法网站进行隔离,对不良上网行为进行通报。完善县政府网的安全基础设施,制订完备的安全策略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系统故障等安全问题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电子政务培训,加快技术推广应用

(一)加强电子政务业务培训。全年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培训200人次以上,增设各个应用系统的专门培训班次,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子政务培训,大力培养电子政务业务骨干,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应用、管理和操作水平,努力营造电子政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电子政务培训范文5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绩效评价; 评测流程; 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9-75-02

0 引言

国内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问题也由此而生,并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估标准,综合性考核与评估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以促进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的提高[1]。

建立评价标准,制定量化指标,采取公众评议、第三方评估、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完善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2]。这是推行电子政务绩效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之一。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分析所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1 校政合作模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加快提升襄阳市电子政务水平,并对电子政务建设和评估中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从2007年起,襄阳市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与湖北文理学院开展合作,成立市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和制定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委托湖北文理学院组织成立电子政务绩效评测组,实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出校政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侧重于评测方案和评测指标体系;湖北文理学院的工作侧重于实施评测和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培训。这种校政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部门的业务经验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能力,对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与绩效评估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市级、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它是以“网站建设、政务(事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开展、公众参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内容保障”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主要内容,所列评价指标基本上涵盖了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基本的服务项目[3]。与此同时,设计了相应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分观测点评测、分小组独立评测和比对排错的机制,能够尽可能地消除主观因素对评估质量的影响,显著提高评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电子政务评测流程中,采用了公示——复评机制[4]。该机制既有利于公众对评测工作监督,保证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又有利于促进被评部门关注评测,提高评测工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促进作用。

2 校政合作模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措施

2.1 动态地调整评价指标机制

该机制是随着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每年都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基于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方向以及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通过广泛调研、与兄弟省市对比研究和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指标体系调整机制。采用该机制,建立符合襄阳实际,顺应国家发展方向,便于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网站建设情况、政务(事务)信息公开情况、在线办事开展情况、公众参与情况、内容保障情况”五大观测点二十项指标为主要内容,具有统一结构而又不失灵活性,可以根据评测对象的类别和职能,分别设置相应的评测指标和权重进行分类汇总。评估得分包括基本分值和奖励分值两个部分,采用这种灵活的指标体系既有利于促进那些业务类型丰富的部门更好地拓展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又避免挫伤那些业务类型单一的部门的积极性。

2.2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定期将评测结果上报市级领导、被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上级主管部门。该评测被纳入到被评测单位的党政考核体系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评估工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3 建立交流会、培训会和督办会议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交流会,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报告优秀应用案例,促进共同提高。不定期举办培训会,提高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同时,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排名为倒数十名的被评部门坚持实施督办制度,帮助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对整改结果检查。

3 结束语

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襄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应用服务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使评估与考核结果的运用常规化、制度化,以及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逐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市级、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式、方法、机制和指标体系,显著地促进了襄阳市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全面提升。

这种评价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评价指标主要局限在对电子政务单一表现形式--网站的评价,以及评价过程方面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意味着评价结果也就存在相应的波动性。因此可以电子政务的效益、质量等内涵建设为主,从评价视角、调查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分析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纳入新的评价指标,对当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加以完善,从而促进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一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国际背景研究[J].电子政务, 2005.9:108-109

[2] 刘峥.政府信息化与政府网站信息的资源[J].中国建设信息,2005.13:42-43

[3] 宁彬,吴钊,周健威.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3103-3104

电子政务培训范文6

1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的不足

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当今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它对于政府行政效率、政府竞争能力、政府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开辟公众对政府评价渠道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其发展也不乏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重视电子而忽略服务

在我国进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过程中,以技术为主导的模式,对政务网络建设的重心发生了偏移,主要偏向了“电子”,却忽略了服务。主要表现有:各个建设单位单独为政,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对电子政务的硬性建设上。由于我国处于政务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以缺乏对政务网络概念的认识以及了解。而在信息应用方面,政府没有主动权,处于被动的局面,而已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在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政务的实现方面,来自主客观的阻力使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程缓慢,与预期目标差距拉大。在实践中了解到,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就是要求信息技术能够保证社会需求,技术手段并非阻力,难点在于“政务”的实现。目前,依靠“电子型”的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众多的不足,因此,完全依靠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使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1.2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应用项目发展落后

据调查,虽然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花费了不少心血,但是仍然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用户调查显示结果却与此相反。在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两者之间,不同的地区反应相同,一致显示项目发展滞后、不能满足需求。

1.3电子政务应用不够深入

“沙滩上的电子政务网络”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层次普遍较浅,在网站上,对我国电子政务网站进行审视,发现占据主要位置的往往是只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非动态信息以及政府新闻。例如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较有益于公众的在线服务却少之又少。因此,网站的在经受一段热闹后很快就被遗忘。会出现用户数量的剧减、网站无人维护的局面,使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陷入尴尬的处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对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完善措施

2.1借鉴先进经验

实践证明,首先,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高层立法的支持,少不了资金以及资源的支撑。其次,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单纯认为是政府的任务。再次,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全局的发展战略,应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国家可以对政府各部门进行组织,对社会各阶层的精英进行统筹规划、以及全面部署并落到实处。再者,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施是与国家目前各项改革措施一致的,在借鉴的同时也要依照国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发展。

2.2加强宣传

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不能只看局部,要着眼全国,使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的同时还要利用媒体对电子政务网络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在接受电子政务网络的同时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在实现民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发展。另外,政府应加强对网站互动性、应用性的管理,实现亲民、便民的效果,以此吸引广大民众。

2.3主动接受民众批评

技术性价值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特点,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务就代表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政务效能提升的表现。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了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得以实现,有益于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与意见、监督政府工作,实现民众与政府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官方网站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反映民众的心声、民众的意愿,以便更好地维护公民的权利。

2.4完善法律法规

对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要立法先行。立法要坚持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便利,要有益于电子政务的开展,解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中遇到的紧急问题(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网络规范来实现其正常管理与运行。并在发展中不断修改完善法律以及技术中不合适的部分。

2.5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使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保持平衡。影响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因此,如果缺乏综合性的权威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就成了纸上谈兵,在实际中根本难以实施。所以,必须要由国务院对电子政务领导机构进行专门设立,以实现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目的。而各级政府可以依照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主动协调,并建立相关小组。

2.6对电子政务培训的加强

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化硬件普及率偏低的现状,政府的各项命令依然沿用纸质媒介,没有实现电子化。因此,加大对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势在必行,尤其是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