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入学教育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入学教育计划范文1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积极性;参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33-01
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
3.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
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
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
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入学教育计划范文2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61-01
一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人通过使用已知语言进行文化交流。随着大学外语日益发展的教学理论,不断创新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大学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通过语言文化教学使学生突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保证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后能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二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兴起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1959年使用,并且将此术语引用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指存在着差异的语言文化背景方面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行为与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达到认知、情感和操作的标准。教师必须用跨文化知识来组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开展跨文化交际知识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学习进程。在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将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三 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交际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分享想法和感觉的能力。交际与文化不可分割,人们通过交际完成语言文化的传承。文化包含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人类交际的主观而有声的符号是语言,文化是人与人了解信仰、习俗的体系,是通过学习而传承的文化。
四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应把指导原则定位为跨文化交际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注重加强讲授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使学生有所认识,树立语言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既要充分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文化知识给学生,又应在适当时机向学生渗透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增强跨文化敏感度,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积极启发讨论式的教学策略,语言文化教学除了遵循外语教学原则外,还要视学生为传授语言知识的中心,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声、像、形三者有机整合的立体式教学,它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保证学生在不同文化下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在特定的跨文化氛围中开展有益语言学习交流的思维活动,培养自己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在教学策略方面,具有文化代表性的英文原声电影有益于学生意识培养,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英美影片组织跨文化课堂教学,这将大大促进大学英语改革,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对所要学习的文化要有具体直观的认识理念。
教师应把跨文化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加深对跨文化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熟悉异国语言文化,还要使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语言介绍自己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弘扬本国优秀文化,借鉴异国先进文化。要让学生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深入理解,通过另外的新学语言,使学生具备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通过开展与文化主题相关的各种演讲比赛、讨论会,以及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独立和反思能力。
五 结束语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传授某种语言时,如果不教文化,忽视文化教学,我们所传授的是无意义的语言符号,会导致学生错误理解。传授文化知识得不到充分重视,最终跨文化交际必将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文化教学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都不能忽视,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既要保证开展的有效教学能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表达能力,更要用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学生的视野见识得到开阔,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入学教育计划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活化导入 创设情境 相互交流
好课要从头开始。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在倍感新鲜好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感思。利用导入的引人入胜功效,给学生更多自我阅读、主动搜集、积极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带着激情和兴趣主动走进教材、走进文本,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主动予以描述。这样一方面能活化课程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诱惑力。另一方面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给学生自我补充和展示的机会,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
一、妙用多媒体创境,感受身临其境
多媒体导入能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独特体验。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其能使得课程教学资源不再静止不动,而是在声、动、形一体化的展示中获得动感。利用多媒体导入,能让学生在充满神奇和新鲜的认知中感悟更多的不一样。
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认同之感。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中,围绕“The beautiful and colorful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师不妨搜集现代英国中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从作息时间、课程选择、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认知阅读素材内容,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感知。通过动漫展示的形式,围绕“The different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China”,让学生在眼观、耳听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阅读素材,调动他们研读的激情和兴趣。在学生打开思维后,趁机引导学生就“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chool life in the UK?”进行主动沟通,让他们带着好奇探读文本素材。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资源时应在了解学生关注要点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找出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情景,帮助他们深化感悟。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鼓励学生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产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多媒体导入应该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借助课堂演讲,直观展现主题
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生本主义理念下的人文教育内涵。引导学生课前就相关主题进行演讲,帮助他们深化认识教学内容。课前可以让学生围绕课程教学主题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素材,以帮助他们在演讲中强化认知,丰富认知思维感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关注学生的预学探知,让学生带着主题互动展现,有利于增强其学习动力。如,在模块四Unit 1 “Advertising”的“Reading Advertisements”教学中,结合“Reading A”中的问题,建议学生运用互联网和报纸杂志等,围绕“How much do I know about advertisements?”和“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advertisements”等作主题演讲,让其他同学在聆听演讲的过程中触发思维灵感,让他们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主题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增强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主题演讲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尝试,让他们在主动筛选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感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搜集整理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发现相关素材的基础上主动整合,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通过直奔主题导入教学,学生在仔细辨听和主动借鉴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认知。
三、追踪热点时事,延伸课堂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热点时事延伸课堂主题,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相关事件中找出相应的学习素材,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强化认知。借助时事追踪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找出相关素材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知。
热点时事的运用,让开放教学模式能主动和教材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思维。如在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导入中,不妨利用当今较为流行的传统文明文化,运用图片展示“the beautiful view of Loulan 2,000 years ago”,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探学的激情。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lost civilizations?”这一问题认真思考总结,让他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寻机会。
适当发散授课内容要点,让学生在倍感英语学习就在身边的前提下多关注时事热点,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学机会。从时事的时效性和重点性出发,让学生多关心现实生活,帮助他们在主动接近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延伸学习触角,给他们更多的提示引导。
综前所述,运用多元化的导入丰富教学过程和资源,能在体现教学主题大意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自我尝试和主动适用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融进课堂,感受教材文本的精彩。以多媒体资源导入为起点,注重演讲展现、时事追踪等方式运用,能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感思、有所体验,帮助他们在运用中积累丰富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满足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入学教育计划范文4
关键词:会话教学;整体性;情境化;链接性
一、会话教学整体性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会话部分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人物和交谈的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对话内容入手,用话题这一主线将会话中的语言知识点串联起来。如果教师将会话分成独立的句子来教,甚至先挑出新词与句型来教,不仅会破坏语言情景的整体性,还会使语言知识显得零乱,影响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二、会话设计情境化
在对话教学中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现,让小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实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真真切体会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三、教学导入衔接性
会话教学应注重新旧迁移的有效导入。传统的会话教学导入形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会先复习上一课时的单词,再导入新课单词,让学生读卡片、说单词。这个过程机械枯燥,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新旧单词并进入句型学习。实际上,这样脱离会话的导入形式并不能够为新课教授做好有效铺垫,而且把导入这个环节应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也抹掉了。
由此可见,在导入旧知的基础上设置会话环节,让学生自主联想,用上旧知的单词句型,并由教师导入新句型,才能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为顺利输入新知做铺垫,在学生主动学的情况下,与学生认知水平接轨,避免出现会话设计抽象难懂的问题。
四、会话教学拓展性
及时的巩固能保证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而合适的拓展更是对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培养途径。拓展不应只包括知识层面上的,更应该努力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教授教材内容的话,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要的,同样也达不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为知识的拓展巩固下足工夫。另外,拓展不单包括知识层面上的,教师应该在拓展环节努力实现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入学教育计划范文5
“文化意识”作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首次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体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习外国文化,忽视母语文化,英语释义和传播母语文化更是“失语”,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英语教学中渗入母语文化,“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迫在眉睫。
2.母语文化渗入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中学英语教育的主力军,自身母语文化意识淡漠.大学课程设置过渡强化目标语,母语文化偏废,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较弱,故应多渠道主动加强母语文化的摄入,研读中国文史哲等经典著作的英文版本;订阅《ChinaDaily》等权威报纸杂志,观看CCTV4中文国际频道等。教师提高了母语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母语文化。
2.2调整教材,加大中国文化比重
中学英语教材大部分介绍西方文化,如西方的万圣节,星座,电影明星等。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交流时,流利地表达theStatueofLiberty(自由女神),却不知道中国的宝塔(pagoda);对外国的节日如数家珍,但对theLanternFestival知之甚少;知道hamburger,sandwich,friedchicken,但英语表达“稀饭”、“馒头”、“油条”、“豆浆”“臭豆腐”等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时出现了“失语”。改革现行教材,加大中国文化比重,势在必行。
2.3依托教材,寻找契机,渗入母语
《牛津初中英语》按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教师要钻研教材,具有高度敏感性,挖掘每个话题或多或少涉及母语文化的意蕴,不错过母语文化的渗透机会。如7A《Unit5Let’scelebrate》学习西方节日的同时渗入中国传统节日,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又如8B《Unit5Goodmanners》学习西方礼仪的同时渗透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礼仪用语“问人姓名用贵姓,问人年龄用贵庚。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等,对比中西文化,学习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入乡随俗。)等中西文化共通的地方,正确地观察辨别异文化,培养“文化创造力”,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2.4延伸课外,搭建平台,增加广度
读英语短文,制作手抄报或海报,开设与教材话题相关的文化专题,观看中西方文化糅合的英文电影。如英文版电影《刮痧》重点展现了中国伦理文化和美国法律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尊重中西不同文化和交际行为的差异中凸显中国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功夫熊猫》是中西文化交流糅合成功的典范,名字的凝练,中国元素的深刻理解,台词“从来没有什么意外”相似佛家的因果论等,成功实现了跨文化交际,提高了母语文化意识和自豪感。精通母语文化,才能发挥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的地位。
2.5改革考试结构,增加母语文化考查
考试评价的内容方面,除了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掌握,还要增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考查,才能提高英语学习中对母语文化的重视和表达能力。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遵循关联性、递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宜潜移默化,忌生硬灌输。母语文化“渗入”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兴趣爱好,渗入的时机等。
3.2分清主次,切忌本末倒置
英语语言教学为主,母语文化渗透为辅,英语释义和传播母语文化,告别“失语”,成功地跨文化交际。
3.3甄别汲取中国文化的精髓
入学教育计划范文6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目的,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形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方式,更好地解决一些传统课堂所不能解决或无法突破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节约课堂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很多数学概念都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概念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们学习起来都非常吃力,而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们直观的去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先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固定不动的圆形,然后制作一个可以随意移动的小圆,通过小圆的动态移动过程,直观呈现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相交、内切、内含、外离、外切。同时,在旁边显示两圆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数值关系,即:相交(R-rR+r);外切(d=R+r)。通过以上形象演示,很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了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布置布局中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再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动态演示边与边、角与对应边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直观形象,加深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放大和缩小三角形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拥有更深刻的印象,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运动中的几何图形,才能有效刺激学生大脑,并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无论哪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的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能否解决这些教学难点将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而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动静结合的优势特征,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从而降低学生们的思维难度。因此,我们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声色兼备、动静结合、形象具体的特点,发挥动态演示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最难的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例如,在遇到二次函数这个难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y=ax2+bx+c这个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打草纸上画出y=x2+2x+3的函数图象,让学生回顾画图的基本方法,然后利用几何画板画出y=x2+2x+3的函数图象,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将a这个参数进行变化,由1变成-1,然后让学生观察这时的图像有什么变化?然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将k参数和h参数进行变化,让学生观察这时的图像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几何画板的帮助下,将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三、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止的数学问题变成动态的图像进行处理,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们通过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两种证明方式,使其更加直观和快捷。一种是代数相加思想。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画出任意ABC,然后度量每一个内角度数并求出度数之和,让学生发现度数之和为180°,再拖动三角形的任意顶点,使ABC的形状发生改变。此时学生会发现:虽然形状发生变化,但是度数之和不会发生改变。最终通过以上数据列出表格,让学生们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第二种是几何拼图思想。先用“几何画板”画出任意ABC,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切下,然后在三角形旁边画出一点,以此为三个角的顶点,将其拼凑在一起,让学生发现三个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同样,三角形的位置和形状发生改变,但是它们的三角内角和均为180°,由此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及时纠正和反馈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不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单独应用,而是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才能真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知识结构与智力元素获得有效统一。例如,进行题组训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让学生上台演示,等学生做完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人机交流。例如,教师可以运用Authorware软件来优化题组课件,让学生自主动手并选择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就会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非常可爱的卡通人物,同时出现激励性语言:“答对了,真棒!”;如果回答错误,就会在大屏幕上呈现出一个沮丧的表情,并委婉地说:“抱歉,你的答案是错误的,一定要继续努力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加强数学学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所有数学教师都应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数学教师,要敢于接受挑战,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实现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完美融合,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