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Dynamic Intelligent Meter

Panel Based on the Talent-fostering Status Data Platform

LI Chang1,WEN Yifang2

(1.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211168,China;2.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Abstract:The Status Data Collection Platform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s the level of talent-fostering and the features of school-running of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any experts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undertaken quite many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ive in-depth analysis,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grate volumes of data on the platform.Traditional methods for analyzing data are both time-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which are severely restraining the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platform.It is thus necessary to develop dynamic intelligent analysis software for quick,accurate,figurative,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tatus data.This paper provides analysis on the various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objects,and then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ynamic Meter Panel software which will not only assist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t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but also help students,teachers,parents and employers with thei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talent-fostering status data platform;dynamic intelligent meter panel;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1 引言(Introduction)

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是新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基础[1]。用数据支持决策是数据平台的一大特色。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全面具体展现了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特色,也记录了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学校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2]。虽然全国各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都已建立了平台,也有机构或个人对数据平台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但是,大多是进行零散的、个体的数据分析与研究,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数据分析和二次开发软件,这直接影响到数据对决策的作用力,直接限制和影响了数据平台功能的发挥[3]。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二次开发,以快捷、准确、全面、形象地表达各级教育行政单位、各院校的各类综合信息,特别运用数据挖掘原理,通过纵向发展趋势和横向数据比较,从多维角度对全省及各类高职院校的状态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全省及各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各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其存在问题,为科学决策、分类指导和制定相关政策举措,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质量工程等,提供较完整、可靠、系统的资料。

2 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开发的总体要求(Overal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dynamic

intelligent meter panel software)

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开发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能够快捷准确地显示出全省高职教育的基本概况、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监控指标、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学生情况、专业情况、课程与教材、招生就业、实习实训等的本年度全省平均值、各院校数据排序、全省与全国数据的对比值、本年度与上年度的对比值等。二是能够对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和预警,把握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现状、问题和不足,为各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等职业教育及院校管理的宏观指导与评价评估提供决策信息支持。三是能够与教育部每年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无缝对接,同时,还要保留与院校现有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和财务等管理系统的接口,为实现校园内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4,5]。

因此,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必须建立江苏省高职院校数据仓库,开发数据库转换程序,完成多次ETL数据处理及数据的清洗,实现对高职院校质量数据的高效存储。仪表盘单机版系统需调用仪表组件对数据仓库、多个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加载生成flash文件,最后生成整个仪表分析软件的可执行文件。仪表盘网络版系统需采用相应的.NET架构,自动生成动态仪表盘,提供查询功能,并能根据用户权限展示不同的表盘内容。

3 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Principles and ideas in the design of the dynamic

intelligent meter panel software system)

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设计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原则、总体规划与分层实施原则。其中,实用性原则要求系统较好地满足数据的快速简单筛选、比较和查询。可靠性原则要求在出现异常的时候,有人性化的异常信息提示方便用户了解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案。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原则要求系统能够适应于各种运行环境,以应对变化的需求和环境,同时,系统还要易于扩展。安全性原则要求系统保证用户程序的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网络层安全和数据安全。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原则要求系统必须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满足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总体规划、分层实施原则要求在适应系统需求的准则下,设计低耦合的分层结构,提高开发的效率,利于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降低项目的风险,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从而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

3.2 系统设计的思路

系统设计的思路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解决数据采集工作的高效、快捷,克服原有单机版数据采集流程中数据下发、数据回收等环节出现的数据不完整、不一致以及不安全、效率低等问题。其次,解决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无缝对接的问题。第三,解决系统的功能拓展问题,包括:根据院校管理的需要定制用于学校运行状况诊断分析的管理仪表盘分析系统,保留与院校现有教学、科研、招生就业、财务等管理系统的接口,为实现校园内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4 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

(Main designs of the dynamic intelligent meter

panel system)

4.1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为了充分体现应用软件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便于用户操作,动态仪表盘软件就不能对操作系统提任何要求。因此,设计中,软件展现层脱离底层数据仓库,既节约了软件环境配置的时间,又使决策层的管理更高效、系统和科学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Fig.1 Chart of overall system design

4.2 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软件设计框架

数据分析仪表盘系统的主体是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软件,其设计框架,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首先,对全部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是进行维度和格式的验证筛选,以去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文件,保留符合一定规范约束的数据文件。其次,通过编写的数据库转换程序,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以及数据清洗流程。最后,把最终整合的质量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后,利用中间业务层调用质量数据,通过数据展现层的数据组件动态展现数据。

图2 动态管理仪表盘软件设计框图

Fig.2 Chart of software design of dynamic

management meter Panel

4.3 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的技术创新与特色

智能化动态仪表盘软件的技术创新与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采用delphi技术和BI技术相结合的开发方案,对软件的体系结构、工作流程、软件功能、数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二是软件包括数据库转换、数据ETL处理、仪表显示、报表输出等四大功能模块,其中数据库转换模块实现了指定文件夹下excel数据源数据批量写入到SQL server数据库中,筛选并修正数据格式。数据ETL处理模块实现了数据的预处理及清洗加载功能。仪表显示模块实现了动态仪表的数据展示功能及指标预警功能。此外,按照业务需求拓展业务功能,充分运用组件展示技巧完成多种特效显示需求。

4.4 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的主要表达内容

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一项内容,如图3所示。通过抽取数据平台中的维度及相关数据,生成维度数据表,再将数据加载到指定的数据表模板中。以数据表模板为数据源,通过业务层抽取数据加载对应的展现层模块中。展现层通过多种组件的调用,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业务数据。具体包括如下十一项业务数据:全省概况、院校概况、办学条件、监测分析、师资概况、专业状况、院校招生、院校就业、实习实训、办学经费、课程教材。

图3 动态管理仪表盘的主要内容

Fig.3 Main readings of dynamic management

meter panel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教育基本概况。包括全省院校总数、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总数、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总数、一般院校总数;全省院校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全省在校生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校外合作企业数、院校占地面积、专业布点总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等本年度数据,与上年度相比的增量及每一所院校在全省院校中的排序。

动态仪表显示各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用可视化动态仪表盘的形式展示全省概况数据的均值以及院校详细概况数据与排序。包括学校在校生总数、学校教师总数、学校校外合作企业数、学校占地面积、学校校外合作企业数、学校专业布点数总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等当年度和上年度数据在全省各高职院校中的排序与对比情况。

动态仪表显示各高职院校主要办学条件硬化指标全省平均值及预警提示。主要包括系统计算生成办学条件硬化指标中的办学指标与检测指标的全省均值,国家示范均值,省级示范均值,普通院校均值,综合师范类均值,理工农林类均值,财经政法类均值,艺术类均值,并用仪表盘显示;各综合师范民族类、工科农林类、医学类、语文财经政法类、体育类、艺术类(按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院校类型划分)办学条件指标等。此外,在对学校进行比较分析时,将主动与国家办学基本条件指标对比,如该院校指标低于国家标准时,仪表盘会主动显示预警标记,提醒有关部门给与关注和政策指导。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师资情况。主要包括全省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分类及比例、专任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分析、授课与双师情况等。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专业情况。主要包括各类型类别院校的专业平均学生数、当年招生专业数、重点建设专业数、特色专业数等情况。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招生情况。主要包括全省当年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数、实际报到数,9月1日毕业生总数,9月1日就业生总数,上届毕业生总数,12月31日就业生总数、全省招生均值基本信息并统计各院校实际录取率,实际报到率,全日制招生普通高中生结构比例,全日制招生三校生单招结构比例,在校生中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生比例等。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就业情况。主要包括全省当年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数、实际报到数,9月1日毕业生总数,9月1日就业生总数,上届毕业生总数,12月31日就业生总数。此外,动态显示全省就业均值基本信息和各院校就业基本信息,如9月1日毕业数,12月31日就业数,9月1日就业率,12月31日就业率等,并显示各院校的同类排序及全省排序。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情况。主要包括全省顶岗实习学生数,全省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数,全省校企订单培养数和全省校内实践基地相关信息等。校内实践基地指标有全省校内使用频率均值,全省社会使用频率均值和全省整体使用频率均值等。此外,仪表盘清晰地显示了各院校均值、各院校在全省的排序和同类院校排序等。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收支情况。主要包括全省经费总收入,全省总支出,全省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全省日常教学经费支出总额,全省财政经常性补助总额,全省中央地方财政投入总额,全省年度结余。通过柱形图形象地显示了学校经费收入,支出详情及年度结余总额。同时,也清晰地表达了学费收入、贷款余额等占总收入比例,日常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比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总支出比例等相关数据及全省排序情况。

动态仪表显示全省高职院校课程与教材情况。主要包括全省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数,省级精品课程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总数,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总数;全省国家精品课程、省市精品课程数、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等的总值并计算其所占总类中的比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与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均值;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占总课程数比例,全省排序及同类院校排序等。

5 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的应用(Applications of

the dynamic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eter panel)

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的开发,有助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数据进行全面而迅捷的评价。首先,各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如果要了解本院校及各专业在全省所处的位置,或者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差距,提高整改措施的针对性,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有助于高职院校对标补差,主动调控,自觉建立发展性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机制上保证各项评价与评估的常规化和长效性。其次,学生或家长在院校选择过程中,如果要全面了解全省及各高职院校的概要及特色,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数据,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第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院校评估过程中,通过KPI管理系统的使用,将对高职院校的评估由“一次性评估”升级为“实时的状态数据监控的现场考察”模式,同时,仪表盘成为评估专家手中的有效工具、评估与科学决策的可靠帮手。具体应用效果,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全省办学条件指标效果图

Fig.4 Effect drawing of province-wide indexes of

school-running conditions

图5 全省概况效果图

Fig.5 Effect drawing of province-wide general

readings

6 结论(Conclusion)

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的推广应用,必将使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稳定、安全,为构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而言,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发挥了四个有利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及时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综合性信息,强化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针对性。二是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学校的办学行为,统筹优化配置社会教育资源。三是有利于推进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开展教育政策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制定教育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对学校而言,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有利于其加强和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规范办学与教学行为。此外,通过纵向比较,有利于查找办学差距和薄弱环节,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治校的科学化水平。

对社会而言,智能化动态管理仪表盘不但使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状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不断促进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用人单位在择人、用人时,广大考生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时,有了具有相当公信力的信息窗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高等职业院

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解读与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32-34.

[2] 何锡涛.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J].高职发展与

评估,2009,(3):89-94.

[3] 刘康宁,董云川.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的聚类

分析[J].高职发展与评估,2007,(2):76-80.

[4] 尚学明.试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的性质与功能[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7-39.

[5] 何锡涛.略论高职评估中的深度访谈[J].人力资源管理,2010,

(1):42-44.

作者简介:

李 畅(1962-),男,博士,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网络管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2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社会治安的管控能力,提高对违法犯罪打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知要求(宝政发【】45号),现就我区下一阶段视频监控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情况

自年以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编址、分级组网、全程三级联网”的原则,已在城区经二路、新建路、清姜路、宝光路、姜潭路、滨河大道等骨干道路自行铺设光纤80公里,在公共地段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点135个,建成主辅两个区级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在城区8个户籍派出所建成三级监控平台。全区视频监控建设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全区的视频监控点布建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形成有效覆盖;视频信息储存、指挥系统、传输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

二、安装范围

年视频监控点安装主要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商场(超市)、公共复杂(娱乐)场所、人员聚集场所、长途客运站等地的临街重点部位及部分公共重点地段。重点加强经二路地区的建设,基本实现视频监控无缝隙对接。

三、建设目标

年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全区建成视频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建成视频监控网络传输平台,在辖区重要部位建设6套智能分析系统,在经二路沿线增加监控布点密度,基本实现无缝隙对接;动员社会各单位出资在重点部位及临街公共重点地段安装摄像头,按所属辖区分别接入城区8个户籍派出所三级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前端监控点的监控和管理,24小时实时监控及统一指挥、高效机动、协调联动和智能化管理。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视频监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由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有关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安分局,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安分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按照领导小组的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设计验收等工作。

五、实施办法及任务分工

整个工程由区视频监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综治办牵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社会单位摄像头安装的联系动员和设备及安装费用的收取;公安分局组织中标单位按照规划和技术标准进行安装,并将视频资源接入公安视频监控中心;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协调下属行业单位筹措前端设备费用按时上交,并协助建设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光纤铺设、用电等问题。

区属商贸企业由区商务局负责落实;

各中小企业由区工信局负责落实;

区内所有中、小学校由教育体育局负责落实;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系统由区卫生局负责落实;

公共娱乐场所由文化广电局负责落实;

辖区各行政单位(包括市级以上各部门、单位)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

六、实施步骤

(一)年月15日前,公安分局完成对全区所属单位、重点区域的摸底、规划工作,确定安装位置和数量,并将实施方案报视频监控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区综治办组织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社会各单位宣传动员;

(二)年月20日正式开始施工;

(三)年月1日前,完成经二路地区建设任务;

(四)年月20日前,完成其它地区建设任务。

七、工作要求

1、工程建设由综治办牵头,公安分局、区政府督办室、区安监局配合,抽调专门人员进行督导落实。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3

本文系统分析了镇江市干线公路网信息化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公路网实际运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讨公路网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思考

镇江市干线公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三,交通纵横交错,区位优势明显,面对如此发达的路网,如何提高路网信息化服务,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是当前公路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近几年,镇江市积极研究探索干线公路网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课题,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公路网信息化管理,通过几年的运行积累了丰富经验,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镇江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1镇江市公路网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镇江市公路网信息化服务主要是通过镇江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路网中心)完成。该路网中心负责全市5条国道、8条省道、1条高速S86、共计里程533公里干线公路路网信息化管理、服务、应急指挥等工作。根据在普通国省干线上设置的79处固定视频监控点,23处交通流量调查点,18辆无线视频监控车,1条数字化公路S238(金港大道),实时掌握道路车流情况和采集交通信息,及时道路路况信息。路网中心作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况信息汇总中心,及时收集、汇总、上报全市公路管理服务信息,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路面情报板、微博、微信、应急指挥系统短信平台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路路网信息、公路行政服务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同时利用视频会议和公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路网监控和应急指挥的联动控制,为领导的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大大提高镇江公路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近年来不断创新公路网服务手段,利用新兴电子媒介建立路网咨询与服务平台,与出行者实时互动交流。与周边邻市签订《路网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协议》,实现区域路网联动,及时提供周边城市路况信息。

2镇江市公路网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路网信息化服务是公路行业管理领域一项创新性业务,我市2009年组建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将近9年的工作运转来看,虽然在体制机制、相关制度、工作流程、业务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相比其他成熟的公路业务而言,还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公路实时采集数据相对匮乏。实现公路网智能化管理,需要大量硬件监测监控设备、以及数据处理系统、信息系统等平台支撑。监测监控点布局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密度,才能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更好的发挥智能化管理的效应。镇江市公路交通数据采集目前主要来自于一条数字公路、79处重要节点视频监控、23个交调站、以及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交通流状况采集数据不能覆盖全市干线公路网,不足以支撑对全局路网交通流的分析、建模和处理,同时采集到的部分交通数据与真实数据误差大,不能真实反映道路交通状态等现象,道路、桥梁等结构参数的监测难以满足路网智能管理需求。二是公路数据缺乏智能化分析。目前,镇江公路突发事件,只能通过人工观看沿线固定监控视频和移动车载视频、以及路政、养护巡查人员上报的方式来掌握,尚未实现系统自动分析、自动预判预警、自动诱导等功能。同时对交通流数据缺乏深度分析、处理,未能实现对行业综合运行分析和决策支持。三是出行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有限。目前路网中心通过微博、微信、电台、短信等多种方式提供出行服务,并与周围邻市建立共享平台,提供周边实时路况。但是覆盖范围有限,与车辆、出行人信息交互功能欠缺,路线自动诱导和路网优化信息功能尚不完善,与日益增长的公众出行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四是后期维护经费不足。中心每年正常运转费用包括外场设备的运营费、路网工作人员工资以及监测监控设施的硬件投入、正常维护保养等费用,如果在主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预算的情况下,将是一笔很大的负担,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镇江公路网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在公路网信息化服务不断探索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及主要目标,现有一些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路网服务长远发展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一是开展路网运行科学研究。建立路网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国省干线重要公路、桥梁、隧道、服务区、治超站等,通过各类设施运行状态分析,综合评价整个路网状态,为科学决策做支撑。二是推动公路网自动化采集系统建设。增加公路数据采集点布设密度,合理规划布设位置,统筹做好整个辖区内路网的数据采集点布设方案。去年全国公路交通流量监测设施平均布设密度为25-30公里/套,视频监测设施平均布设密度8-10公里/套,气象监测设施平均布设密度80-100公里/套,我市路网监测设施比较起来,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交通采集设施有检测线圈、超声波、微波、红外线、摄像机、基于手机信令的浮动车信息采集系统、基于卫星的浮动车信息采集系统等。品种繁多、功能不一、价格不等,我们要根据国省干线交通数据需求选择最实用、性价比最高的设施,优化布设方案,充分满足路网信息化管理要求。三是充分挖掘交通数据的价值,为公路提供有用的服务信息。实现公路智能预警预判,对领导决策起到辅助支持作用。建议后台在强大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交通智能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充分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加工,实现交通阻断、路网事件自动预警,处置预案与需要进行的业务自动关联,对交通诱导信息自动生成、智能等。实现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四是推动跨部门路网应急联动机制。公路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公安交管、环保、消防、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支持,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联动措施、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的对接,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安全畅通。五是建立路网信息员队伍,提升公路出行信息服务质量。目前路网中心通过多种手段路网信息,但是由于获取信息源有限,路网信息服务不能全面、实时提供。这就要求建立庞大的路网信息员队伍,无论公路人还是出行者都要加入其中,发现路况及时上报,提供实时路网信息。六是建立综合路网服务平台。将公路路况信息、客运站点信息、铁路运输信息、航班信息等出行方式整合在互联网平台,通过与电子地图的融合直观显示交通出行状态,方便人们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同时播报周边城市路况信息,全面展示路网出行服务信息。七是主管部门增加路网服务资金预算。路网信息化服务发展的智能、便捷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只有资金保障才会使路网运行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投入路网智能化监控建设、路网运行状态智能分析、对外智能预测预警及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全路网信息化管理高效运转。

4结语

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公路部门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这项新兴业务,我们一定要紧跟改革步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公众满意度为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开创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新局面。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咎鹏.陕西省公路交通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4

2010年12月,南通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会后,崇川区委、区政府根据辖区社会管理工作实际,创新成立了区社会管理委员会,作为区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构。社会管理委员会挂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牌子,成为全区指导社会建设、统领社会管理、提高全区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综合性实体平台。2011年6月,投资近1500余万元的“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办公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合了24个部门职能,9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办公。

中心由区党委分管领导统一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工作。由核心层、紧密层、联动层三个层面构成。中心设置了窗口接待服务中心等10大工作平台,内设30个职能科室。中心实行三个统一,统一标识形象:入驻部门统一使用“南通市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名称和标牌标识;统一信息系统:建立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专业平台;统一管理制度:中心运行实施同一套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职能的有效发挥,区委、区政府精心谋划,分别从组织资源、专业人员、平台设置、财力物力四个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心在运行机制上,按照“五大效应”精心设计。一是职能聚合,把24个部门的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有效集中、有机统一汇聚于中心,形成了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全新混合动力;二是一站服务,有效整合入驻机构人力资源和财物资源,化分散为集中,化中转为直接,形成“一条龙”式解决问题的终端机制;三是关口前移,在社会管理环节设计上,注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的功能配置和建设;四是有机衔接,中心突出成员单位工作协调配合和职能职责的有机衔接;五是多方联动,中心形成了协调左右、联系上下、协同运作的工作链和结合体。中心主要行使畅通诉求表达、调处社会矛盾、及时应急预警、管理公共安全、创新人群管理、加强网络监管六大职能。

崇川区任港街道任港社区外滩管理服务中心:精细化网格管理样本

任港街道任港社区是一个集城市老居民、农改居居民、安置居民、外来人口等于一体的新型小区。为了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服务,2011年5月,由任港街道投入200万元装修、总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外滩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遵循全省统一的“一委(社区党委)一居(社区居委会)一站(社区服务站)一办(社区综治办)”的组织架构,按照10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网格单元,实行精细化管理。中心设有综合服务大厅、社情民意收集室、“十位一体”综治办、新南通人俱乐部、居民议事厅、社区社团孵化培育基地、慈善超市、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9大类近20个功能区,融管理、服务、

活动于一体,成为紧贴居民需求、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管理的中心和枢纽平台。

――社区精细化网格管理:社区划分为20个网格单元,由社区20名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又从居民中推举产生网格协理员和信息员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网格单元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并将日常工作获取的各类信息及时录入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网格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社情民意收集站:建立了轮值制度,社区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建立了群众事务党员制度;构建了以网格员、网格协理员、网格信息员、楼组理事会为主体的社情民意收集网络体系,关注社情,收集民意,定期收集汇总,有效提升了社区社会管理的针对性。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586人次,获取各类信息1000余条,党员干部共为居民群众事项120件。

――“十位一体”社区综治办:建成了集治安防范、纠纷调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新市民服务与管理、反、社区禁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普法教育等十项职能为一体的综治工作体系。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建立了以调解员个人名字命名的“钱洪伶”工作室;针对外来人员相对较多的实际,设立了新南通人俱乐部和少数民族俱乐部,组织开展了社区“十佳新市民”评选活动;设立了特殊人群工作站,对辖区10名特殊人员实行分层次管理;开设了“4:30学校”,组织辖区志愿者在社区小学生放学后,开展课外作业辅导、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兴趣爱好培养、社会实践等活动。

――居民议事制度:专门设置了居民议事厅,按照《居民组织法》,成立了楼组理事会,组织居民代表、楼组长议事,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商讨,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2011年,已组织开展了9场议事会,通过居民议事,在社区成立了房屋出租户协会、形成了红白喜事文明办理规范等多个事项,并写进了居民公约。

――社团孵化培育基地:将组建社团作为组织群众参与社区管理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引入社区管理社会化机制,吸收社团组织培育指导团队进驻社区,指导社团建设,共培育公共管理类社团2个、志愿服务类社团3个、兴趣爱好类社团4个。楼组理事会、纠纷调解团队、平安守望巡逻队等核心社团组织在社区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管理格局的形成。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专业化调解医患纠纷实现“三个零”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作为全市专业调解机制的典型代表,成立于2008年2月,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专业调处医患纠纷的专门性机构。市医调中心秉承大调解机制“三免服务”(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工作特色,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以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为宗旨,代表政府依法履行调处医患纠纷的职能;中心负责受理调处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辖区内发生的患者与医疗机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医患纠纷,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件损害赔偿纠纷以及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等;中心还承担对南通市下属的6个县(市)医疗纠纷调处中心的业务指导。

――主体上的中立性:市和各县(市、区)建立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在隶属关系上独立于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之外,是公益性、专业性的中立机构,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调处医患纠纷,业务上接受司法、卫生及法院的指导,贯彻依法、自愿、不干涉诉权和调解不收费原则,对医患者双方负责,以中立性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中心成立以来,直接调处的医患纠纷实现了零反复。

――机制上的联动力: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卫生、司法业务指导,市、区、医院三级联动,调处中心具体运作、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调处中心、公安、卫生、司法、法院、医院、保险公司等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在手段上融纠纷调解、思想疏导、法制教育于一体,综合施策。

――程序上的人性化:医患纠纷在调处程序设计上以客观为前提,视公正为生命,最大限度地从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方便解决纠纷、维护医院秩序的角度出发,以程序的公正、方法的公开、结果的公平,赢得医患双方的信任和认可。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四大制度

在具体纠纷的性质认定、责任划分、理赔数额等敏感环节上,做到循序渐进、沟通调解、逐步趋同,严格标准和计算方法,严格规范赔偿程序,既维护患者的权益,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力求患方、医院、保险公司三方共同认可,扭转“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现象,体现责任公平和社会正义。中心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实现了零投诉。

――实体上的权威度:医患纠纷调处权威度来源于中立性、独立性、公平性与援的本质内涵。市一级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医患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医调工作。各级医调中心从纠纷受理、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到审阅资料、责任初议、专家咨询组责任评定,拟定调解方案、沟通调解、签署调解协议、兑付理赔、履行协议回访等环节,建立一整套严格规范、衔接有序、科学合理的程序,每个程序都制定详细的工作措施和要求,以程序的规范化确保调处工作的权威度。

南通市公安局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中心:公安领域社会管理和现代警务先驱

南通市是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命名的“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通市公安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在公安打击破案、治安管理、执法管理、警务活动等方面的运用,警务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0年以来,南通市公安局以信息化为引领,主动承担起社会管理主力军职责,大力整合内部信息和社会面信息资源,研究开发了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平台,组建了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中心。中心以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平台为依托,以地理信息(PGIS)、GPS卫星定位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全面整合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有人口信息系统、房屋信息系统、案件警情系统、情报收集研判系统、城市网格化巡防系统、互联网管理系统、网上为民服务系统等九大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了“人、地、物、事、案”等五大社会管理要素的汇聚关联和可视管理,形成了公安领域社会管理和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支撑,发挥了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平台整合资源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服务实战效能佳、社会管理层次深的核心功能作用。

――矛盾纠纷整合汇聚功能:优化升级“公调对接”信息管理平台,根据矛盾纠纷属性及当事人风险系数,自动加权积分,实施分色预警,智能分析研判,推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合汇聚、预警评估、分流处置、跟踪反馈”一体化运作体系,公安机关感知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以来,平台共汇聚各类矛盾纠纷1.9万余起(现场调解除外),化解1.8万余起,成功率达96.2%,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9.3%。

――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和治安乱点的实时排查功能:将公安机关自建监控探头和社会面监控探头等监控信息资源,整合1.2万余套进入平台,成立专业队伍开展图像研判、轨迹分析、视频侦查工作,实现了对社会面治安动态的实时掌控。平台对治安刑事案件数据库、场所行业数据库、矛盾纠纷数据库、流动人口数据库、特殊人群数据库的2000余万条信息,实时分析比对,自动完成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首创四色预警机制,针对性开展打击整治。

――实有人口管理自动分析预警功能:平成了315.4万条人房关联信息标注上图,可以实时掌握辖区人员信息和活动轨迹。平台具备实时查询与特定个体相关联的房屋、车辆、职业、活动轨迹等各类信息的功能。平台可对在册重点人口、特殊地区外来人口等重点特殊人群,自动关联其旅馆住宿信息、网吧登记信息、银行消费信息、航空信息、社会关系信息、车辆信息等各类信息,按照预设的危险系数,自动累计分析,实现特殊人群每个个体的网上自动积分档案,达到一定分值,平台自动报警,并自动向基层单位和民警下达管理指令。

――重点要害单位安保功能:系统完成了市区100余个重点要害单位及周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可提供重点要害单位附近监控点位分布情况、正在附近巡逻的警车和执勤警力情况、单位及周边治安状况、单位及周边的特殊人群分布等情况的实时查询,为重点要害单位的保卫和守护提供了及时详实的资料。

――指挥调度扁平化管理功能:平台通过整合移动警务通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图像整合系统、接处警系统、有线无线调度系统、三维全景系统等数据,实现了对重大警情的指挥调度、一键式布控、快速启动三道“关城门”预案等应急处置措施,有力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互联网综合管控功能: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互联网综合管控分平台,实现了网民档案的自动建档、网上重点人员管控、网络负面信息的护城河工程、有害信息“一键搜”自动预警等。强化互联网的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网络警务室,积极开展网上警务活动;成立了互联网协会,规范互联网服务单位的服务管理活动;开辟了网上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及时化解网上矛盾纠纷;实施对机关、学校、版主、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实名制管理;组织开展对网络用户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程;建立网络“”、网络舆情引导员、网络发言人队伍,有效的实现了网络舆情导控。

――在线为民服务办事功能:升级网上公安局“南通警民e家”,建成了覆盖市局、9个县(市)区(分)局、186个派出所、1798个警务室的四级网站群,设置了户政、治安、网安等10大类118项网上办事项目,其中67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51个简化流程事项服务指南,全方位提供网上预审核、预受理、办事指引等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网上受理、审批、查询、反馈、支付、监督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在线办结业务30万余件,在线解答群众咨询3万余人次。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四海家园:流动人口“三集中”社区实现“三个百分百”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5

人类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三百年的

工业文明后,今天,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一个以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知识文明正迎面而来。以“智慧国”、“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增长”浪潮席卷全球。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到1500多个,遍布亚欧美非各大洲,当然也包含中国的城市。

这两年中国似乎正在迎来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据中国智慧论坛对2012年我国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研究发现,截至2012年4月,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共51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地级市41个。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正呈现数量越来越多、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由东部城市向中西部城市发展的特点。实质上,“智慧城市”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新兴事物,没有一整套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各国都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也不例外。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智慧化都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中国正在通过举办各种论坛会议、开展全国性的试点建设,集思广益、积累经验,力求智慧城市建设早日出成效。

“智慧”地认识智慧城市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大学吕康娟教授提醒沉浸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偏离‘智慧’”。我们只有智慧地运用技术,技术才能为人服务。城市要借由技术变得智慧,更要求我们“智慧”地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思考什么是智慧城市,怎样才算是一个智慧的城市。

我国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认识不清,以为智慧城市就是数字城市,在智慧城市狭义的定义里挣扎。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于2011年提出了广义智慧城市的定义,并给出了广义智慧城市的四个原则,即“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强调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切勿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狭义的智慧城市。智能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的一人一卡,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季铸看来,它是三个“三位一体”的体系,包括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形成的要素体系,以智能管理、智能经济、智能社会为基本内容的内容体系,以新的城市结构、增长方式和城市形态形成的发展体系,三方共同作用推动城市步入智能化。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教授用版本学做了生动解释:如果说数字城市是版本1.0,智能城市应该是2.0,那么智慧城市是3.0,数字城市注重软件,智能城市注重信息化软件使用,智慧城市则注重物体感知、信息集成和共享。

实际上,我们搞智慧城市,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市民生活得更好。比如通过在公共交通车辆和私家车中嵌入芯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而后借由网络进行信息沟通和响应,既可加快应急救援,也可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再比如在病人病历卡里嵌入芯片,今后他到任何医院就医,那里的医生都能查看其病史及近期检查结果,减少重复检验,还能与银行卡绑定,患者无需反复排队付费,甚至药品可从集中配送中心直接送达病人家中。

起步阶段警惕“过热”

当前,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在赞叹各地积极性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现象表示担忧。建设智慧城市不能一头热,要符合中国国情民意。

成思危教授在今年的智慧城市大会上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不同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北京的交通是大问题,其他城市可能医疗是大问题,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城镇)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形成适合自己的“C 模式”(China 模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也主张面对智慧城市的浪潮,需要三思而后行;面对各地上演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国科工二院党委书记张连成博士表示了他的担忧:如果缺乏统筹布局,仓促上马,搞不好有丧失机遇的可能。

专家学者之所以会担忧,是因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制度配套还未建成。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未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导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未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信息安全隐患堪忧;四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五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容易走弯路。

用系统工程理念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有人估计,中国一旦实施智慧城市,保守地说也将是一块价值数万亿元的“大蛋糕”,到时各国企业必然会进入并进行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抓住这个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发展的大好机会。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指导它的建设。

张连成博士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应做好顶层规划、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营运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范智慧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和制度规范,由国家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并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机构等,最终实现科学管控。在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眼中,智慧城市建设至少需要三个文本的结合:顶端规划设计的制度文本,标准统一融合的设计文本,多元智慧终端的运行文本,三个文本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整体蓝图。

政法工作智能化建设范文6

海关H2010工程是与构建大监管体系相适应、相同步的配套系统,是集指挥、执行、反馈、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通关管理系统,又称现代海关综合管理系统。海关H2010工程建设是从信息化建设的视角,第一次对所有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第一次对信息化项目、数据、系统、网络、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整合设计。

受访人:海关总署科技司司长 李小刚

《中国海关》:据了解,科技司正在积极推动H2010工程建设,请您向读者简要介绍一下这项工程的进展情况?

李小刚:H2010工程自去年启动以来,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制定完成了H2010工程总体方案设计,在总体设计过程中,通过业务现状梳理与分析共梳理出290个问题,绘制344张管理流程图,349张业务流程图;完成了急用先上项目开发,并做好40余个涉税项目的修改完善和安全运行工作。

《中国海关》:请您谈谈H2010工程的总体设计成果?

李小刚:H2010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四部分。一是《H2010工程业务总体设计方案》,对海关政法、关税、监管等主要业务领域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明确了各业务领域在H2010工程中的建设目标、流程以及信息化应用需求等;二是《H2010工程业务解决方案》,这是业务总体设计到技术总体设计的过渡衔接方案,通过对海关整体业务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海关信息系统完整的架构设计,明确了H2010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三是《H2010工程技术总体设计方案》,方案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海关信息系统进行了逻辑和物理的整体技术设计;四是《H2010工程实施方案》,方案通过对工程建设任务的合理分解,对H2010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全面安排。

《中国海关》:依据H2010工程实施方案,这项工程主要包括那些建设内容?

李小刚:依据工程总体设计,我们将H2010工程的建设内容分为重点应用项目、优化整合和技术基础三大板块,具体可划分为22类建设内容、56项具体建设任务。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从海关大监管体系设计和各业务总体设计中提出的11类重点应用项目;优化整合建设部分分为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数据整合、参数库整合、应用项目整合4类建设任务;技术基础系统建设分为应用平台、系统、网络、安全、运维等7个方面任务,对现有技术平台进行升级和完善。

《中国海关》:在H2010工程总体设计中采用了哪些先进理念和新技术?

李小刚:在先进理念方面采用顶层设计理念,从高端完成海关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设计;采用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对海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设计;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和面向服务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最大限度使用标准化应用程序组件。在先进技术方面,采用服务总线(ESB)技术对海关信息化应用进行整合设计,推动各系统间的互连互通,消灭“信息孤岛”;引入主数据管理(MDM)、数据仓库(DW)、数据搜索引擎等技术实现数据库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高效的数据关联查询检索服务;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传感技术把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监管场所等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采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访问海关网络,提高现场监管效率和全时空的移动办公能力。